趣味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趣味实验调研报告范文

物理趣味实验调研报告范文

物理趣味实验调研报告范文本次调研旨在探讨物理趣味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进行物理趣味实验,另一组进行传统的理论课程学习。

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调查,以及对实验组学生的深度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进行物理趣味实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学生表示,通过实验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而对照组学生则认为理论课程学习过于枯燥,难以产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深度访谈中,实验组学生提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这让他们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对照组学生则表示,在传统的理论学习中,他们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学习不感兴趣。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物理趣味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建议在物理教学中,加强趣味实验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物理趣味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操纵实验器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这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物理趣味实验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解决方法。

这种探索的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独特想法,甚至提出新颖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另外,物理趣味实验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物理趣味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制作口红小实验报告(3篇)

制作口红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口红的基本制作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制作口红的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口红是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化妆品,主要成分包括油脂、蜡、颜料、香料等。

通过加热、搅拌等操作,使这些原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膏体,即可制成口红。

三、实验材料1. 原料:口红基质(如橄榄油、蜂蜡、乳木果油等)、口红颜料、口红香精、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

2. 工具:电子秤、搅拌棒、量杯、烧杯、酒精灯、模具、剪刀、橡皮筋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口红基质、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原料称量好,备用。

(2)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预热。

2. 混合原料(1)将口红基质放入烧杯中,加热至熔化。

(2)将颜料、香精、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原料依次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加热搅拌(1)继续加热,使原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膏体。

(2)用搅拌棒不断搅拌,防止原料沉淀。

4. 填充模具(1)将搅拌好的膏体倒入模具中。

(2)用橡皮筋密封模具,防止膏体干燥。

5. 冷却固化(1)将模具放置在室温下,等待膏体冷却固化。

(2)固化时间约为1-2小时。

6. 取出口红(1)将固化后的口红从模具中取出。

(2)用剪刀修剪口红两端,使其形状整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颜色鲜艳、质地柔软的口红。

2. 结果分析(1)在混合原料时,应注意先后顺序,以免影响口红的颜色和质感。

(2)加热搅拌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搅拌,防止原料沉淀。

(3)固化时间根据室温而定,室温较低时,固化时间会相应延长。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口红的基本制作原理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原料比例、加热搅拌等技巧。

4. 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口红,为今后的化妆品制作积累了经验。

5.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叶脉书签化学兴趣实验

叶脉书签化学兴趣实验
实验现象及解析
①用水将树叶清洗干净。
②在烧杯中盛放约200ml氢氧化钠溶液,将树叶放进烧杯中,使叶子浸没在溶液中。
③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④ 当叶肉变黄后熄灭酒精灯(约8min钟),借助湿抹布将烧杯放在实验桌上。
⑤用镊子取出叶子后,将叶子放在表面皿上,在水龙头下用水洗去叶子表面的氢氧化钠溶液,注意不要将叶子洗破了。
⑥将叶子平铺在表面皿上,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去叶肉。并用水轻轻清洗。
⑦将洗净的叶脉晾干、夹在书中。
实验讨论及反思:
趣味化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成绩: 日期:
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叶脉标本,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碱性溶液在加热时可水解掉叶片的叶肉部分,留下坚韧的叶脉部分。
实验用品
500ml大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软毛牙刷、桂花树叶等、10%的NaOH溶

儿童自己发明实验报告

儿童自己发明实验报告

儿童自己发明实验报告简介我是小明,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发明的实验——"颜料混合器"。

这个实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颜料的特性,以及通过混合颜料创建新的颜色。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来一起探索吧!实验材料- 6个透明容器- 6种颜料(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紫色)- 水- 6个搅拌棒实验步骤1. 准备6个透明容器,并在每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每个容器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每个容器只加入一种颜色,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将两个不同颜色的容器中的颜料倒入第三个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重复步骤3,将其他颜色的容器中的颜料依次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5. 观察第三个容器中的颜料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颜料混合后产生了新的颜色。

粉红色是由红色和白色颜料混合而成,紫罗兰色是由红色和蓝色颜料混合而成,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而成。

实验原理颜料混合原理是基于光学原理的三原色的混合。

红、绿、蓝是光学三原色,也是颜料混合中的三原色。

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三原色颜料,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例如,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得到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得到橙色。

实验应用- 绘画: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颜料,可以创作出各种绚丽的画作。

- 学习: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娱乐:颜料混合实验是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颜料混合可以创造出各种新的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颜色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亲自体验颜色的魔力!。

纸巾趣味扎染实验报告

纸巾趣味扎染实验报告

纸巾趣味扎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扎染技术,将各种颜色的染料在纸巾上形成美丽的花纹,以探究扎染的原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材料- 纸巾- 染料(多种颜色)- 水- 热水壶- 塑料容器- 橡皮筋- 扎染棒(木棒或竹签均可)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所有所需材料,并将工作区域保持整洁。

2. 扎染准备1. 取一块纸巾,将其展开,使其平整。

2. 准备一小碗温水,将纸巾放入其中,浸泡几分钟,使纸巾完全湿润。

3. 捞出纸巾,轻轻拧干,但仍保持湿润状态。

3. 扎染操作1. 准备染料溶液。

取几个塑料容器,将每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不同颜色的染料分别加入容器中,并搅拌均匀,使染料充分溶解。

2. 取一块扎染棒,将一端系上橡皮筋,使其固定。

然后,将纸巾捏成褶皱状,用橡皮筋将纸巾绑在扎染棒上,确保纸巾不会松脱。

3. 将扎染棒上的纸巾浸入染料溶液中,轻轻搅动几次,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纸巾上。

4. 将染好染料的纸巾取出,轻轻拧干多余的染料。

5. 用橡皮筋将纸巾固定在扎染棒上,保持纸巾的褶皱状态。

6. 取另一个干净的塑料容器,将纸巾放入其中,倒入适量的热开水。

待水温稍微降低后(不烫手即可),轻轻搅拌纸巾,使染料充分渗透。

7. 将纸巾取出,轻轻拧干多余的水分(注意不要过度拧干)。

4. 纸巾扎染效果展示将染好的纸巾展开,可以看到美丽的扎染花纹。

颜色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验需求进行调整,也可以尝试将多种颜色的染料混合使用,创造更多的变化。

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将纸巾进行扎染后,每一块纸巾上都呈现出独特的花纹。

这是因为染料在纸巾上的扎染过程中,受到纸巾纤维的吸附作用,使得染料在纸巾上固定下来。

同时,扎染棒上的橡皮筋也起到了阻挡染料渗透的作用,形成了纸巾上的图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扎染技术的原理,并且学会了如何在纸巾上进行扎染。

纸巾扎染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成本低廉,可以轻松实现各种颜色的染料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染色效果。

小学生实验报告

小学生实验报告

小学生实验报告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要观察水的沸点和凝固点。


们知道水在100摄氏度时会沸腾,也就是变成水蒸气,而在0摄氏度时会凝固成冰。

我们想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水和一个温度计。

我们把水倒入一个锅里,然后把温度
计插入水中。

我们先把火开到最小,然后慢慢地升高温度。

当温度计显示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我们可以看到水开始冒泡,这就是水的沸腾。

我们记录下了此时的
温度。

接着,我们把水放到冰箱里,等待它冷却。

当温度计显示水温达到0摄氏度时,我们可以看到水开始凝固成冰。

我们也记录下了此时的温度。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些变化条件的实验。

我们把水放在高山上,发现水的沸
点比平原上要低,而凝固点则没有太大变化。

我们还把水放在热水壶里加热,发现水的沸点比常温下要高,凝固点也有所提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了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是受环境条件影响的。

温度的变
化会导致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发生变化。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冷藏等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水的性质,也让我们对温度和物质状态
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更多的实验,来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牙签气球实验报告

牙签气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牙签气球的制作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4. 了解牙签气球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二、实验原理牙签气球实验是一种利用牙签、气球和胶带等材料,通过改变牙签的排列方式,制作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稳定性的气球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牙签起到支撑作用,气球则起到填充作用,使牙签气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实验材料1. 牙签:20根;2. 气球:1个;3. 胶带:1卷;4. 尺子:1把;5. 记号笔:1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牙签、气球、胶带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制作牙签框架:将20根牙签平铺在桌面上,用记号笔在牙签一端做好标记,确保牙签长度一致。

将相邻的两根牙签用胶带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平面框架。

3. 制作牙签立柱:将牙签框架按照一定角度立起来,用胶带固定在桌面上,形成立柱。

4. 制作牙签拱形结构:将剩余的牙签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立柱两侧,用胶带连接起来,形成拱形结构。

5. 装填气球:将气球吹至一定大小,用牙签穿过气球,将气球固定在拱形结构上。

6. 检查稳定性:用手轻轻触碰牙签气球,观察其稳定性。

7. 测试承载能力:在牙签气球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观察其承载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牙签气球的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牙签气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当用手轻轻触碰时,牙签气球不会轻易倒塌。

2. 牙签气球的承载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牙签气球的承载能力较强。

在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时,牙签气球仍能保持稳定。

3. 牙签气球形状的改变:通过改变牙签的排列方式,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牙签气球。

如:圆形、方形、拱形等。

六、实验结论1. 牙签气球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牙签气球的制作原理和稳定性。

2. 牙签气球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牙签气球实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七、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牙签制作牙签气球,比较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美术的趣味实验报告

美术的趣味实验报告

美术的趣味实验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美术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趣的美术实验,希望可以激发你的灵感和激情。

一、颜料混合实验在美术创作中,颜料的选择和混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颜料混合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颜色的搭配和混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红、黄、蓝、绿等颜料挤在画板上,然后用画笔或棉签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观察并记录不同颜色组合的效果。

比如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得到橙色,蓝色和红色混合会得到紫色,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色彩的运用。

二、剪纸实验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在进行剪纸实验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图案和造型。

我们可以练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巧,比如折叠纸张并剪出心形、星形等简单的图案。

然后,我们可以挑战一些更复杂的图案,比如动物、植物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手工技能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享受剪纸带来的乐趣。

三、立体造型实验立体造型是美术中的一项重要技巧,通过立体造型实验,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软木板或塑料板切割、拼装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比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等。

我们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实验,比如纸张、泡沫板、硬纸板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造型的原理和技巧,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

四、水彩渲染实验水彩是一种非常适合初学者的绘画材料,通过水彩渲染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水彩的特性和技巧。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画纸上涂抹一层水,然后用水彩颜料蘸湿画笔,轻轻涂抹在湿润的画纸上,观察颜色如何扩散和混合。

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和渲染方式,比如干湿结合、渐变渲染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水彩的基本技巧,同时也可以发现水彩带来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示例:美术是一门充满趣味和创意的艺术形式,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美术的魅力。

在这份趣味实验报告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实验项目,带领大家探索美术的奥秘。

记忆合金趣味实验报告

记忆合金趣味实验报告

记忆合金趣味实验报告1. 引言记忆合金是一种能够自动恢复其原始形状的材料,这种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趣味实验来了解记忆合金的特性和应用。

2. 实验材料- 记忆合金片- 热水- 寒冰水- 火柴3. 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1. 将记忆合金片弯曲成不规则形状。

2. 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寒冰水。

3.2. 实验观察1. 将记忆合金片放入热水中。

2. 观察记忆合金片的变化。

3. 将记忆合金片从热水中取出并放入寒冰水中。

4. 观察记忆合金片的变化。

3.3. 实验解释1. 用火柴将记忆合金片弯曲成一个形状,例如“W”字形。

2. 放入热水中,观察片段慢慢恢复到原状。

3. 取出后放入寒冰水中,观察变形。

4. 再放入热水中,恢复成原始形状。

4.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记忆合金片在热水中逐渐恢复到原始形状,而在寒冰水中变形。

这表明记忆合金具有记忆形状的性质,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改变形状。

5. 实验分析记忆合金的记忆形状基于其晶格结构的特殊性质。

当记忆合金被加热时,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并将其恢复到原始形状。

使用寒冰水把记忆合金片冷却时,晶格结构发生改变,使其保持在变形状态。

记忆合金的这种性质使其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医疗器械、电子产品和航天航空等。

例如,在医疗器械中,记忆合金可以用于制作支架,在植入患者体内后通过温度变化自动展开,达到治疗的效果。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记忆合金具有记忆形状的特性,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改变形状。

记忆合金的这个特性使其具有许多应用领域,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次实验以趣味的方式展示了记忆合金的特性,增加了对这种材料的兴趣和认识。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并深入了解记忆合金的应用。

石墨烯趣味实验报告

石墨烯趣味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蜂巢晶格的二维材料,自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发现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

这种仅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材料,不仅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也是已知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之一。

为了探究石墨烯的这些神奇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趣味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通过趣味实验,直观感受石墨烯的特性和应用潜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石墨、胶带、滤纸、蒸馏水、酒精、丙酮、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石墨烯溶液等。

2. 实验工具:超声波清洗器、电子显微镜、激光切割机、温度计、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石墨烯制备实验(1)采用微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

(2)将剥离出的石墨烯用滤纸包裹,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去除杂质。

(3)将清洗后的石墨烯用丙酮浸泡,去除残留的溶剂。

(4)将浸泡后的石墨烯用滤纸吸干,备用。

2. 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制备实验(1)将制备好的石墨烯分散在水中,制成石墨烯溶液。

(2)将石墨烯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成所需形状。

(3)将切割好的石墨烯膜放入烘箱中,进行退火处理,使其成为透明导电膜。

3.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实验(1)将石墨烯溶液滴在滤纸上,晾干后制成石墨烯电极。

(2)将石墨烯电极放入电解液中,连接电极和超级电容器。

(3)通过计时器记录充电和放电时间,分析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微机械剥离法,我们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并观察到其透明、导电的特性。

2. 制备的石墨烯透明导电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适用于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3.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特性,感受到了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

幼儿园趣味吹风机实验报告

幼儿园趣味吹风机实验报告

幼儿园趣味吹风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幼儿园趣味吹风机实验,让幼儿们了解吹风机的原理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意识。

二、实验材料1. 吹风机x12. 不同形状的纸片(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x53. 计时器x14. 温度计x1三、实验过程1. 将吹风机放在桌子上,保证它的稳定性。

2. 让幼儿们观察吹风机的外观和按钮,了解它的各个部分。

3. 指导幼儿们依次取一个纸片,在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吹风,并观察纸片的动态。

4. 让幼儿们独立操作吹风机,吹不同形状的纸片,并观察纸片在不同的风力下的变化情况。

5. 使用计时器记录吹风机吹风的时间,并观察纸片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化情况。

6. 使用温度计测量吹风机出风口的温度,并和室内温度进行对比。

7. 让幼儿们总结吹风机的作用和原理,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吹风机的作用下会飞起来,飞行路径和飞行高度因纸片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2. 吹风机的时间越长,纸片飞得越高和越远。

3. 吹风机的出风温度较室内温度略高,但不会烫伤皮肤。

五、实验分析1. 吹风机通过产生强风将空气吹向纸片,从而让纸片飞起来。

因为纸片较轻且形状不对称,所以会受到风力的推动而产生飞行。

2. 吹风机吹风的时间越长,纸片所受到的风力越大,从而飞得更高和更远。

3. 吹风机的出风温度略高于室内温度,这是由于吹风机内部的加热元件导致的,但出风温度不会对人体造成烫伤。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幼儿园趣味吹风机实验,幼儿们对吹风机的作用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吹风机可以产生强风,从而让轻小的纸片飞起来。

并且经过测量,他们发现吹风机的出风温度略高于室内温度,但不会对皮肤产生烫伤的危险。

通过实验,幼儿们不仅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有趣又有启发性的实验帮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科学。

趣味群体实验报告范文

趣味群体实验报告范文

趣味群体实验报告范文引言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趣味群体的行为差异,以及群体之间传递趣味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趣味是人类社交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趣味群体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形成。

实验设计实验对象本实验招募了三个不同趣味群体的成员进行研究。

分别是音乐爱好者群体(群体A),电影迷群体(群体B)和游戏玩家群体(群体C)。

每个群体的人数保持在相近的规模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实验步骤1. 首先,研究团队对每个群体的成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趣味背景、趣味活动的频率和形式等。

2. 接下来,每个群体的成员被邀请来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趣味相关的任务和测验。

这些任务包括观看一段音乐/电影/游戏相关的视频,评论并评分等。

3. 在任务过程中,研究团队观察参与者的行为和反应,并记录下来。

4. 最后,通过对每个群体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果与讨论趣味活动频率和形式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群体A(音乐爱好者)的成员经常参加音乐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群体B(电影迷)的成员则经常去电影院观看新片;群体C(游戏玩家)的成员则更多地玩游戏而不是参与线下活动。

对趣味相关任务的反应差异在观察中,我们发现群体A的成员对音乐相关任务的反应最为积极,表现出较高的兴奋和投入度。

群体B的成员对电影相关任务表现出较高的专注度,而群体C则表现出对游戏相关任务的较高兴趣和探索欲。

趣味传递方式和影响因素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研究团队也观察到了不同群体之间趣味传递的现象。

我们发现,群体A的成员更倾向于通过分享音乐和参加音乐活动来传递趣味;群体B 的成员则更喜欢通过观影心得的交流和推荐电影来传递趣味;群体C的成员则更愿意通过在线游戏交流和社区分享来传递趣味。

此外,我们还发现个体的社交圈子对趣味传递有重要影响。

即使是同样对某个趣味感兴趣的个体,如果他们的社交圈子中没有人分享和讨论相关内容,他们也会感到孤立,从而减少对该趣味的投入和兴趣。

铁丝镀铜趣味实验报告

铁丝镀铜趣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了解金属置换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铁丝镀铜的方法,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器材:- 洁净铁丝- 硫酸铜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氯化钠溶液- 酒精灯- 试管- 玻璃棒- 滤纸- 铜片- 镜子- 一次性手套- 安全眼镜实验步骤:1. 准备硫酸铜溶液: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2. 铁丝处理:将铁丝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亮,去除氧化层。

3. 铁丝镀铜:a. 将打磨好的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丝表面变化。

b. 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使溶液温度略微升高,加速反应。

c. 观察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用滤纸轻轻擦拭,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4. 验证镀铜效果:a.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5. 观察实验现象:a. 铁丝表面逐渐出现一层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c.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氯化钠溶液中,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1.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

2.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银和硝酸铜。

3. 将镀铜后的铁丝放入氯化钠溶液中,无气泡产生,说明铜与氯化钠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结论:1. 铁丝在硫酸铜溶液中镀铜成功,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铜,附着在铁丝表面。

2. 铜在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铜表面。

3. 铜与氯化钠溶液没有发生反应,说明铜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对金属置换反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掌握了铁丝镀铜的方法。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佩戴安全眼镜和一次性手套,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此外,这次实验也让我体会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希望通过类似实验,激发更多同学对化学的兴趣。

趣味科普设计实验报告(3篇)

趣味科普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器材1. 纸杯2. 彩色笔3. 热水4. 冰块5. 玻璃杯6. 纱布7. 橡皮筋8. 橡皮泥9. 透明胶带10. 胶水三、实验步骤1. 制作纸杯望远镜(1)将纸杯对折,用彩色笔在纸杯侧面画上眼睛的形状,并画出两条直线作为眼睛的视线。

(2)将纸杯展开,用橡皮筋固定在眼睛的形状上,使眼睛固定在纸杯侧面。

(3)将玻璃杯放在纸杯上,用透明胶带固定,使玻璃杯与纸杯侧面紧密贴合。

(4)用橡皮泥将纸杯底部固定在桌面上,使望远镜稳定。

2. 制作冰块望远镜(1)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用彩色笔在冰块上画出眼睛的形状,并画出两条直线作为眼睛的视线。

(2)将冰块取出,用纱布擦拭干净。

(3)将冰块放在纸杯上,用橡皮筋固定在眼睛的形状上,使眼睛固定在纸杯侧面。

(4)用橡皮泥将纸杯底部固定在桌面上,使望远镜稳定。

3. 制作手电筒(1)将橡皮泥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将其捏成一个小球。

(2)将橡皮泥小球放在纸杯底部,使其与纸杯底部紧密贴合。

(3)将橡皮泥小球与纸杯底部之间放入一根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纸杯底部固定。

(4)将手电筒的头部放入纸杯中,用橡皮泥将手电筒的头部与纸杯侧面固定。

(5)将手电筒的尾部插入橡皮泥小球中,使其与纸杯底部紧密贴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制作纸杯望远镜和冰块望远镜,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望远镜的原理,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 制作手电筒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实验总结本次趣味科普设计实验,通过制作纸杯望远镜、冰块望远镜和手电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普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观察和了解物态变化的现象,探究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验器材:冰块、热水、冷水、玻璃杯、酒精灯、温度计、剪刀、塑料薄膜、镜子、彩色笔、蜡烛、火柴等。

实验内容:一、冰块融化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其状态。

- 将玻璃杯置于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将玻璃杯置于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冰块在冷水中逐渐变小,最终融化成水。

-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产生气泡。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冰块融化速度加快。

二、水滴蒸发实验1. 实验步骤:- 在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其状态。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 将玻璃杯置于通风处,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水温逐渐降低,水滴逐渐减少。

3. 实验结论:- 通风加速水滴蒸发。

三、蜡烛燃烧实验1. 实验步骤:-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和烛芯。

- 将镜子放在蜡烛旁边,观察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

2.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烛芯逐渐变短。

- 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为绿色。

3.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变为液态,液态的蜡变为气态。

四、雾气形成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形成一个小空间。

- 向空间内吹气,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塑料薄膜上出现水滴,形成雾气。

3.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雾气。

五、彩色笔溶解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彩色笔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彩色笔的墨水逐渐溶解,水变颜色。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了解了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趣味黄金雨实验报告

趣味黄金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黄金雨”,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黄金般闪耀的奇妙现象。

其实,这并非真正的黄金,而是一种化学实验中的沉淀现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铅(II)和碘离子的混合溶液,观察到类似黄金雨的美丽景象。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实验中沉淀现象的产生原理;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化学实验能力;3. 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实验原理碘化铅是一种亮黄色的粉末或鳞片状结晶,其溶解度约为0.08g。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生成亮黄色的碘化铅沉淀,从而模拟“黄金雨”现象。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硝酸铅、碘化钾、去离子水、酒精灯、玻璃杯(或烧杯等玻璃仪器);2. 仪器:天平、锥形瓶、玻璃棒、烧杯若干、漏斗、铁架台。

五、实验步骤1. 称取硝酸铅0.6g、碘化钾0.6g,放入250ml烧杯;2. 加入约10ml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3. 将200ml热水倒入上述溶液,使用电热套加热,保持温度在70℃左右;4. 搅拌均匀,使溶液变得澄清;5. 升温至85℃,趁热过滤,也可以抽滤;6. 将过滤得到的澄清溶液静置冷却;7. 观察实验现象。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经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验溶液中逐渐出现亮黄色的沉淀,仿佛下起了“黄金雨”。

经过一段时间,沉淀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一片亮黄色的“雨幕”。

七、实验分析与讨论1. 实验原理:硝酸铅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亮黄色的碘化铅沉淀。

碘化铅的溶解度较小,因此能够形成明显的沉淀现象;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加热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确保实验现象的稳定性;3.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可溶性铅盐具有毒性,需做好安全防护,避免与皮肤接触。

实验结束后,要对废液进行回收处理。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模拟“黄金雨”现象,让我们了解了化学实验中沉淀现象的产生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展示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奇妙之处。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每个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1. 实验名称:胶水狂想曲目的:观察胶水在不同材料上的粘附性能。

材料:玻璃盘、纸张、树叶、硬币、羽毛、胶水步骤:将各材料依次放在玻璃盘上,将胶水涂抹在各材料上,观察各材料上胶水的粘附性能。

观察结果:胶水在纸张、树叶和羽毛上的粘附性较好,而在硬币上粘附性较差。

结论:胶水的粘附性能受材料的表面特性影响,粗糙表面的材料更容易被胶水粘附。

2. 实验名称:音乐串目的:观察音的传导和共鸣现象。

材料:彩色串珠、铁丝、音箱、手机或MP3步骤:将彩色串珠穿在铁丝上,两端固定在音箱的喇叭上,通过手机或MP3播放音乐。

观察结果:随着音乐的播放,串珠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频率共鸣,并呈现各种美丽的图案。

结论:音乐的声波能够通过铁丝传导到串珠上,使串珠共鸣,产生美丽的图案。

3. 实验名称:气球火箭目的:观察气球火箭的原理和运动轨迹。

材料:气球、吸管、细线、纸张、胶带步骤:将气球固定在吸管上,用胶带将纸张卷成火箭形状,并将其固定在吸管的一端。

将吸管的另一端封闭,充气气球并释放。

观察结果:气球火箭会因为气体的喷射而向前推进,并在空中飞出一段距离。

结论:气球火箭的运动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喷射产生反作用力,并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4. 实验名称:油与水的魔力目的:观察油和水的不溶性和密度差异。

材料:水、食用油、食盐、透明容器步骤:在透明容器中倒入水,加入少量食盐溶解。

然后缓慢倒入食用油。

观察结果:油和水不相溶,形成两层分层。

食盐溶解在水层中,但不溶于油层。

结论:油和水因为极性的差异,无法混合。

同时,油的密度较水低,因此会漂浮在水上。

结论: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奇妙之处。

趣味实验 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  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这三个趣味实验的操作方法及原理。

2.学习讲解这三个趣味实验的方法。

3.复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蓝色振荡实验:亚甲基蓝溶液呈蓝色, 在碱性溶液中, 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

振荡此无色溶液时, 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 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 溶液又呈蓝色。

静置后, 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 如此反应, 实验能多次重复。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 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

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 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

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 由于溶液显强碱性, 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 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 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 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 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 这时由于蓝色过深, 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 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自制化学冰袋:冰袋是一种新颖冷冻介质, 其解冻融化时没有水质污染, 可反复使用, 冷热使用,其有效使用冷容量为同体积冰的6倍, 可代替干冰,冰块等。

其种类简单明了, 分生重复使用冰袋,一次性冰袋。

铵盐是离子型化合物, 都是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且溶水时吸热。

而实验室所自制化学冰袋, 采用原理是铵盐溶于水是一个吸热过程, 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本次试验所用试剂为十水碳酸钠(含的结晶水较多)和硫酸铵(铵盐)固体。

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SO4·10H2O, NH4NO3, (NH4)2 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NaH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3.自制固体汽水:汽水是由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的饮用水, 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

属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

工厂制作汽水是通过加压的方法, 使二氧化碳气溶解在水里。

化学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化学趣味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化学趣味实验是一种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活动。

通过参与化学趣味实验,学生可以在游戏和娱乐中学到化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化学趣味实验的概念、其在学习中的价值以及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

正文内容1.化学趣味实验的概念1.1什么是化学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是一种以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实验活动。

它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化学趣味实验的目的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愉快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化学趣味实验在学习中的价值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通过游戏和娱乐的形式,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化学趣味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趣味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法,以及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化学趣味实验通过直观和有趣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化学趣味实验的实验内容3.1气体的制备与观察通过制备和观察不同气体的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3.2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学生可以学习化学反应的平衡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3.3酸碱中和反应通过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3.4物质的溶解与结晶通过溶解和结晶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结晶性,以及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5电化学实验通过进行电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和探索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4.化学趣味实验的小点阐述下面将从实验步骤和学习点出发,详细介绍每个实验内容的小点阐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和理解化学知识。

趣味合金实验报告

趣味合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合金,作为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者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通过熔合而成的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方式,让学生了解合金的基本概念,体验合金制备的乐趣,并探究不同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合金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

2. 探究不同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铜丝、锌片、铁粉、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稀盐酸、蒸馏水等。

2. 实验设备:烧杯、试管、玻璃棒、镊子、酒精灯、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合金制备(1)取一段铜丝,用砂纸打磨表面,使其光亮。

(2)将打磨好的铜丝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溶液沸腾。

(3)在沸腾的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片,观察铜丝表面变化。

(4)待锌片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过滤,得到含有铜锌合金的溶液。

2. 合金性能探究(1)取少量铜锌合金溶液,滴入稀盐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将铜锌合金溶液与硫酸铁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3)取少量铜锌合金粉末,加入蒸馏水中,观察粉末溶解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合金制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出现一层银白色物质,这是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锌合金。

经过过滤后,得到含有铜锌合金的溶液。

2. 合金性能探究(1)将铜锌合金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说明铜锌合金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2)将铜锌合金溶液与硫酸铁溶液混合,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棕色,说明铜锌合金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3)将铜锌合金粉末加入蒸馏水中,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说明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铜锌合金,并探究了其性能。

2. 不同元素对合金性能有显著影响,如锌元素可以提高合金的溶解性和耐腐蚀性。

3. 本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合金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实验三则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能够独立操作并演示本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验原理
1.蓝色振荡实验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可以表示为:
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白溶液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

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

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便携式化学冰袋
无机盐溶于水包括两个步骤:①.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②.溶质分子的溶剂化过程;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个过程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将降低;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将升高。

NH4NO3、NH4Cl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

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2SO4•10H2O, NH4NO3, (NH4)2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NaH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3. 固体汽水
固体汽水与液体汽水所不同的是:液体汽水中的CO2一般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溶解在水中;而固体汽水中的CO2是借助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小苏打(NaHCO3),与可食用的有机酸柠檬酸反应而产生的。

但是酸和碱混放在一起极易发生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贮藏的稳定性,通常是先将小苏打用天然胶进行包结,使其在固态是不与固态的柠檬酸反应;当放入水中,由于天然胶的溶解,
便可与酸反应,缓慢释放CO2出来。

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

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三、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1.碘量瓶、托盘天平、药匙;NaOH固体、葡萄糖、亚甲基蓝乙醇溶液。

2.软质塑料袋、托盘天平、药匙;Na2SO4·10H2O,(NH4)2SO4,NaHSO4,NH4NO3。

3.烧杯、量筒、玻璃棒、研钵、托盘天平、药匙、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电吹风;明胶、小苏打(NaHCO3)、无水柠檬酸、蔗糖、食用香精、柠檬黄色素。

四、实验内容
1.蓝色振荡
(1)配制溶液:称取2gNaOH固体和3g葡萄糖,配成50mL溶液于碘量瓶中,缓慢滴加>10滴亚甲基蓝试剂,摇匀。

(2) 实验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呈蓝色,接着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并形成斑纹结构。

②剧烈摇晃锥形瓶,锥形瓶中又出现同原来相似的蓝颜色,过几分钟,蓝色溶液又转变为无色。

如果震荡,溶液又会出现蓝色,静置后又会变为无色。

实验整体现象如此转变。

③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轻微缓慢持续震荡,溶液颜色依次变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

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

然后继续震荡静置,实验现象与以上相同。

(3)实验说明:
①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②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

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

溶液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

注意事项:
①蓝色振荡实验加入酚酞之后由于实验操作水准要求较高,用力摇晃程度的掌控能力需要很强,这样颜色的变化才可以让同学们看的明显,而不是刹那间的转变。

其实此实验在第一步现象观察完毕后接着继续做加入酚酞后的震荡实验,实验现象比较良好,因为此时颜色转变较慢,相对重新配置的溶液,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溶液颜色的转变;②称量NaOH时需用烧杯,纸张要现称现用,这样也会潮解;③玻璃棒作用要充分用到,搅拌,引流;④NaOH用量太多,因为可能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2.便携式“冰袋”
(1)实验操作:分别称量10g(NH4)2 SO4,20gNa2CO3·10H2O, 12.5gNH4NO3,研细。

将其置入事先准备好的便携式封口塑料袋,插入温度计,读其温度。

然后取出温度计,封住塑料袋口,揉搓塑料袋,尽量使塑料袋的的混合物混合均匀。

实验现象:开始时温度为室温,随后我们感觉到手中塑料袋的温度一直在下降。

揉搓四分钟后,我们发现温度显著降低。

(2)操作过程
分别称量10g(NH4)2 SO4, 24gNa2CO3·10H2O,12.5gNH4NO3,10gNaHSO4,研细。

其他操作如上。

实验现象:温度明显降低。

实验说明: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达到降温的效果。

注意事项:
冰袋制作不能使用无水Na2CO3(纯减)粉末,必须是Na2CO3·10H2O或成块状纯碱,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3.固体汽水
(1)实验操作:称量0.1g明胶,置于100mL或50mL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微热搅拌溶解。

取其中1mL,大约5滴明胶溶液置于另一小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2.5gNa2CO3,。

搅拌,发现粘稠液呈糊状。

用电吹风吹干至粉末状。

然后依次加入4g蔗糖,4.5g柠檬酸,少量香精和色素(1/4药匙即可),混匀。

混匀后往烧杯中加入50mL水,搅拌至溶。

(2)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黄色,与我们平时喝的橙剂颜色类似,(色素加多颜色将会更深以致橙色),同时有淡淡的清香飘出(加多香味愈浓,过多将会引起反感,切记不可加多)。

(3)实验说明: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五、实验安全与体会
1.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为了个人安全应该戴手套和护目镜。

2.实验前,一定要先投湿抹布,放在固定显眼的位置备用。

3.实验后形成的废弃物应倒入指定位置。

4.进实验室不留长发,不穿拖鞋、短裤等,注意实验台的干净和整洁。

5.通过中教实验的学习,我不仅在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安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且在教师教育技能方面通过观察讨论和老师的讲解也有了进步,并且让我意识到细节很重要。

6.对于实验内容,课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讲究科学性。

7.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做出及时的评价。

可做出积极的评价,但不能不加思考一味肯定。

8.NaOH溶液的配置是一个放热过程,溶解固体NaOH时避免过热迸溅而腐蚀皮肤。

9.实验室卫生条件不过关,禁止品尝制得的汽水。

六、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有人对蓝色振荡实验进行了改进,使蓝瓶子绿起来。

具体做法是:使用生活中常见还原剂维生素C 代替传统实验中的葡萄糖,亚甲基蓝(MB2+) 被VC 片还原为亚甲基白(MB2+) 。

但这种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振荡后不能被氧化自行逆转,需要添加催化Cu2+剂,才能被氧气氧化为亚甲基蓝; Cu2+同时又可以在亚甲基蓝被VC 片还原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整个实验中添加NaHCO
调节溶液的pH ,促进反应
3
更加完全。

Cu2+ 的加入,使溶液还原后最终的颜色显现为淡绿色。

七、参考文献
[1] 刘清勇. 固体汽水的配制[J]. 农村百事通, 1994,(08)
[2] 詹汉英,雷建金. 蓝色振荡趣味实验[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Z1)
[3] 金献海. 化学趣味实验[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 2005,(17)
[4] 郭磊. 便携式化学冰袋制作技术[J]. 中小企业科技, 1994,(05)
[5] 张宏志. 化学趣味实验五例[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8,(04)
[6] 崔中敏. 化学冰袋的研制[J]. 上海化工, 199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