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章检测8 新人教必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A. 甲B.乙C.丙D.丁( 2)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A. 春季和秋季B. 春季和夏季C. 夏季和秋季D. 秋季和冬季( 3)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A. 地膜覆盖B. 增施熟石灰C. 农田开挖排水沟D. 喷灌和滴灌2.2019 年 2 月 2 日是第 21 个“世界湿地日”。

中国将使 50%的自然湿地和 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图 4 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A. 保持水源B. 净化水质C. 调节气候D. 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下列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有()A. 调蓄洪水B. 净化水质C. 维持生物多样性D. 防风固沙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201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 泥沙淤积B. 气候变暖C. 排水造田D. 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 美化城市环境④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201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 泥沙淤积B. 气候变暖C. 排水造田D. 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 美化城市环境④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 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7.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8.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近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近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导学号:94880043】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D.石质荒漠化【解析】第1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第2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

第3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答案】1。

C 2。

A 3。

C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A.地形B.土壤C.水源D.热量5.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小麦农场B.畜牧业C.灌草种植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解析】第4题,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中,该区域有荒漠和绿洲分布,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是水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一、单选题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图1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1~3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答案】1.B 2.B 3.A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

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是《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综合规划(2011-2020年)》中七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规划在党河河道建立人工湿地,形成永久性自然补水工程,通过河道湿地回补地下水,遏制敦煌盆地水位下降,适度恢复月牙泉水位。

应急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月牙泉在去年和今年两年先后多次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月牙泉“起死回生”。

图2为月牙泉及周围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为了防止移动沙丘对月牙泉的破坏,需优先通过恢复植被来固沙的区域为()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月牙泉补水工程采取河道湿地回补地下水的方式,其优势是().A.增加补给量B.缩短补给距离C.净化补给水源D.减少途中损耗【答案】4.C 5.D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3)。

据此完成6~8题。

6.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7.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答案】6.C 7.C 8.B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图4)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一、单选题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图1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类型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A.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B.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C.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D.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2.该流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松嫩平原D.浙闽丘陵3.与5月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A.土壤蒸发加剧B.受副高控制C.植物蒸腾旺盛D.植被覆盖率降低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2)的林带建设。

据图完成4~5题。

4.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5.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无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林地间土壤熟化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威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

江西省在都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矾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覓食、夜间栖息的地点。

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

读图3“鄱阳湖区简图”,完成6~8题.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在鄱阳湖区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少B.多浅滩和沼泽C.气候温暖D.冬季水位较低7.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8.春季,鄱阳湖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A.白昼时间更长B.湿地面积更广C.食物种类丰富D.森林覆盖率高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图4)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大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B.dC.eD.g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3.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4.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8.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降水C.风力D.洋流9.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自测]2012年6月17日,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717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图L2­1­1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图L2­1­13.图中乙处分布有大面积的荒漠,其主要成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与黄河多年断流B.工矿区、居民点和交通线的建设C.修建梯田与不合理的灌溉D.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大幅度减少4.图中丙处防治荒漠化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禁止开垦、放牧等经济活动B.实施环境移民C.合理分配内流河上、下游的水资源D.引黄河水大力植树造林2010年5月我国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据此完成5~7题。

5.下面不属于荒漠化防治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6.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7.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A.封沙育草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8.由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不包括极地地区和副极地地区)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1560 2100 2460 (平方千米/年)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说明()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3.当我国北方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时()A.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侵袭B.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沼气的最佳时期C.地球公转速度正是一年中最慢的季节D.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A.春季B.秋季C.冬季D.夏季5.现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

对这一现象成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D.发展区域内粮食生产6.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太阳辐射强B.热量充足C.水源丰富D.土壤肥沃7.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解放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9.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差异造成的读下图,某地(54°N、80°E)静风林区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

【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答案】 C【解析】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2.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④酸雨危害严重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③④⑤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3~4题。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 1.43.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答案】 B【解析】草地减少,耕地、沙地增加,说明过度开垦现象严重,应退耕还草。

4.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 D【解析】由表中沙地和草地所占比例较高,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结合选项,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参考答案
1.C2.D3.A4.D5.D 6.C7.C8.C9.C10.B11.D12.D 13.C 14A15. C 16.B 17.C18.D19.B20.D21.D22.B 23.D 24. B 25. C 26.B27.B28.C29.C30.A31.B32.A33.A
34.(1)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风力大,昼夜温差大,土壤干燥,植被稀少;过度樵采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由图可推测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其获得效益的最大的地区位于该功能区的
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南部D.西北部
32.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在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沙障固沙等生态措施时,在短期内可使当地
A.直接减少经济收入B.增加就业岗位
C.极大改善生态条件D.优化产业布局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北、西、南三面环山,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湖西北部是著名的风区阿拉山口。人们发现,一方面艾比湖水面面积季节变化大,另一方面湖泊面积有波动缩小的趋势,近50年来减少了约700平方公里,湖水盐度上升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在湖泊周围形成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第二欧亚大陆桥从艾比湖西南边缘经过,湖面变化和湖滨风沙对沿湖铁路影响很大。艾比湖生物资源丰富,沿岸有茂密的芦苇和生活在次生林里的鹤、天鹅、麝鼠等珍贵动物。下图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
21.该流域( )
A.湿地的水源直接来自大气降水
B.上游兴修水库有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
C.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
D.影响中下游湿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

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 . 固岸护堤 B . 调蓄洪水C . 防风消浪D . 净化海水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1~11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 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超出了鱼类生存极限。

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关于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①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①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 值上升 ①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①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多的试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沙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以达到治沙的效果。

结合材料及条带状沙砖固沙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沙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B . 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C . 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D .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4.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甲处通常用作耕地B . 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 . 丙处应植树种草D . 丁处打坝建库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详解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详解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

读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 . 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 .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 . 渤海风浪强度增加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

据图回答以下三题。

2.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 B . 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 . 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D . 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3.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 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季节变化也较小B .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中纬度地带,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高原向山地过渡的区域C .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D . 黄土高原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主要属于地形雨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

4.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降水量①海拔①荒漠化程度①人口密度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

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介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

读某年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利用类型结构图,回答1~3题。

1.读图判断,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其比重是()A.耕地92%B.草地68%C.耕地23% D.草地78%2.防治土地沙化需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在干旱地区沙漠边缘的绿洲,适宜的措施是()A.大力种植以乔木为主的植被,防风固沙B.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在缓坡地带,大力修建梯田D.采取人工措施,增加冰川积雪的融化量3.下列地理现象,可以指示土地荒漠化迹象的是()A.地表反射率降低B.众多的沙丘固定C.生物多样性增强D.生物生产力下降解析:第1题,首先从三角坐标系中读出草地约占68%,耕地约占23%,其他类型土地约占9%;B、C项的读数都是正确的,但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为“主要利用类型”。

第2题,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之所以出现绿洲,是因为有河流流经或有地下水出露,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第3题,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中生物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地表反射率上升,固定沙丘活化。

答案:1.B 2.B 3.D(2016·河南十校测试)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4~5题。

4.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D.内力作用5.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解析:第4题,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B项正确。

我国大致以400 mm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以西、以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以东、以南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3 页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①燃料短缺 ①砍伐森林 ①不合理灌溉 ①盲目扩大耕地 ①风沙侵袭 ①人口和贫困问题 A . ①①①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2.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A . ①处B . ①处C . ①处D . ①处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域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增大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4.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乙地区反映该地绿洲萎缩迹象的是()A.地表反射率下降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地表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下图为“某植被类型的景观素描图”。

据图回答以下三题。

6.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①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①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①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第2页共13页。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

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A.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①④2。

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解析第1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第2题,湖泊旁边土地沙化,会导致湿地、湖泊淤积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降低。

鄱阳湖流域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土地沙化对降水的影响很轻微.答案1。

A 2.C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

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50分)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西北沙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C.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解析:依据图示,荒漠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网稀疏,以内流河为主。

答案:3.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解析:一般而言,多雨年份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山地丘陵地区如果利用不当会产生石漠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目前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答案:C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地区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带是( )A.①B.②C.③D.④5.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解析:根据图中“时令河”信息可知,该盆地为我国的一个内陆盆地。

图中③地土壤颗粒较细,且长年能得到时令河水源,水土条件较好,最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时令河为内流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最大;越往下游流量越小;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答案: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及受海水侵灌的海滨低地区域。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a为宁夏平原,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比较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引用黄河水灌溉,引起土壤的盐碱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业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业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学业质量测评(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F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D解析内蒙古高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地处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交错地带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2 .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 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 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 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答案C解析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向东、向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

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措施。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石漠化是贵州省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下表为贵州某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统计表。

读表完成3〜4题。

3.贵州石漠化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崎岖B.降水丰富C.过度垦殖D.过度放牧答案C解析石漠化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贵州省多高原、山地,地表崎岖,降水丰富,人类过度垦殖,导致表土大量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严重。

4. 贵州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较好B. 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C. 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D. 径流小,流水冲刷作用弱答案B解析由表可知,地形坡度越大,土层厚度越小。

高原峡谷区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已近无土可流,故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5. 我国南方地区有些地方形成了“红色荒漠”,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 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 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 退耕还林D.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治理红色荒漠,首先要恢复植被,扩大植被覆盖率。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据此回答5~6题。

5。

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检测1(新
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④过
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
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8年7月31日发布,
此次区划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调节、提供产品与人居保障三类。

读右图回答以下2题。

3.生态调节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图示地区的生态调节功能为 ( )
A.水源涵养
B.土壤保持
C.防风固沙
D.生物多样性保护
4.图示地区的生态保护方向为 ( )
A.建立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
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C.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5.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

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6.土地严重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南疆②北疆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地区不同,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不同。

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
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8.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9.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10.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
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1.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
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

据此回答以下2题。

12.目前全球每年约有 1 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 8.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二、填空题
14.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1、图2、图3,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2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3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规律。

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______________次。

15.我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资料回答:
材料1:在过去的2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也有1600多次。

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2: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3: 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受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

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

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

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原因。

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那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其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A
6.D,
7.C
8.A
9.B
10.A
11.解析:云南地表崎岖不平,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梯田的修建有利于拦截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A
12.A
13.D
二、填空题
(1)塔里木柴达木
(2)准噶尔黄土华北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大。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12
14.(1)东部平原区地质地貌治水(或治河)生态环境
(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地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冬春常出现强劲西风和西北风。

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对策: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

(3)C
(4)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