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导学案(正课).docx
行路难导学案

行路难【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15分钟反复诵读诗歌,力争背诵,勾画易错字,生字词,能初步顺通诗意15分钟完成课前预习学案,然后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完善并做好落实,5分钟总结梳理。
2. 限时独立完成学案,7、8号同学熟悉诗歌,完成基础知识部分;1、2、3、4、5、6号同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和课内探究中的基础知识。
3.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A背诵、默写;深入体会情感的起伏变化;认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用到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背诵默写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推敲等文本解读方法。
【学习目标】1、能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3、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诵读诗歌,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诗歌写作背景: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晏婴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初读(一)、读准字音:金樽珍羞箸歧路济沧海【自我补充】(二)、写出通假字:(三)、易错字(自主决定)(四)、解释字词(自主完成)(五)、5、6、7、8号同学给1、2、3、4号同学讲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互帮补)同桌间对读。
再读(一)、读出节奏(二)、依据课下注释,顺通诗意。
(同桌间互讲)【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导学案

30.诗五首《行路难》导学案撰稿人:黄珊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资料链接】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并且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2.背景介绍(1)《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法指导】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讨论点拨法【预习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zūn )箸.(zhù)冰塞.川( sè)太行.(háng)三重.茅(chóng)挂罥.( juàn)沉塘坳.(ào )俄顷.(qǐng)布衾.( qīn)庇.( bì)突兀.( wù)狐裘.(qiú)冷难着.(zhuó)瀚.海(hàn)阑.干(lán)羌.笛(qiāng)辕.门(yuán)风掣.红旗(chè)己亥.杂诗(hài)【课堂导学】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2.读通诗意。
二、文本探究。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行路难三首导学案

行路难三首导学案尊敬的学生们:欢迎大家参加本次的文学导学案,我们将一起探讨李白的诗作《行路难》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本次导学案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介绍和讨论。
1.《行路难》的背景和主题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行路难》写于他流亡期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行路难》这首诗的背景。
请读一读下面的赏析部分:《行路难》道路崎岖难行,与人生苦难的境遇相似。
诗中的山川、河流、阳光等元素隐喻着人生中的各种艰辛和困难。
不同的景色与情境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征途的思考与感悟。
2.诗的抒发情感和思考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行路难》中的情感表达和诗人的思考。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分析内容:《行路难》通过对人生道路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世事的忧虑。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景象,揭示了诗人在他的荒凉往事中的孤独感受和对人生困境的痛苦抱怨。
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描绘,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3.诗歌的哲理和意义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行路难》中蕴含的哲理和意义。
请选择下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行路难》以自然景物为比喻,直接表达出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无力。
诗人通过对自身境况和命运的思考,透过诗歌,寄托了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苦难中追求自由与坚持的理解。
通过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情感表达和思考,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诗歌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这些困境。
希望本次导学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行路难》,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追求真理与自由。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收获满满的知识和体验。
如果你对这首诗还有其他的理解和感悟,欢迎在下方的评论中分享。
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注意:此文仅为范例,实际撰写时请根据具体题目和要求进行内容编写。
《行路难》导学案 2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学案设计人八语成员 2013年月日八年级下册《行路难》班组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诗人复杂的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2、体会诗人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设计:一、快乐自学:(充分的自学是成功的前提,相信聪明的你会做的很好!)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做到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自学检测:(小试牛刀)1,李白,字___,号_____,___诗人,有_____之称。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_____诗人。
2,《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__首。
“行路难”是___《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___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3,划分朗读节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朗读展示二、合作探究:(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一下,我们就都有两种思想。
)1、朗读诗歌,参考课下注释了解诗意,请用“我从____字(句)中读到了_____”的句式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2、品读诗歌,请用“我喜欢一句,为”的句式表达你对诗歌的独特感受。
三、精彩展示:(我的风采更精彩!)展示一选择“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精彩展示,相信你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展示二“穿越时空”今天我们有幸作为“杜集二中记者团”的记者去李府采访诗仙,你将对其进行哪些采访呢?作为诗仙李白,你又会怎样回答记者的提问呢?相信你们小组的设计会更精彩!四、点拨归纳: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行路难》导学案(正课).docx

《行路难》导学案(正课).docx《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难点)4、运用典故的作用(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
(C)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
(B)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 ,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 , 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 ,想登上太行 ,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行路难 导学案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3. 感悟情感提问: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吗?明确:“愁”。
鲍照这位才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围绕这个最能代表诗人情感的词,回答下面的问题:(1)、愁什么?明确: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span>心怀平静压抑>。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如何解“愁”?明确: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span>心情悲愤难抑>(3)、愁的结果?明确: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
<</span>心情激昂抗争,但又无奈压抑>(4)、请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四、分析鉴赏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找出诗中的两句反问句,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明确:“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应学会自我安慰,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
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表现了诗人激昂抗争的思想情感。
3、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旅行?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看待旅行的呢?2. 引用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两句诗,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解析这首诗的内涵。
二、整体理解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进行整体感悟。
请学生首先通读全诗,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 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李白的生平及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三、细节解读1. 行路难:请学生仔细阅读第一句“行路难”,思考李白为何使用“行路难”这个开头,这句话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2. 多歧路,今安在:这两句诗中的“多歧路”和“今安在”有何特殊意义?请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解读这里的隐含含义。
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哲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
四、诗歌赏析1. 请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尝试解读诗中含义,体会诗歌之美。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音韵、意象、韵律等方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诗的内涵。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进行诠释,展现个性化的诗歌理解。
五、拓展延伸1. 请学生选择一两首与《行路难(其一)》主题相关的诗歌进行阅读,并进行比较分析,扩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智慧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六、总结反思1.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李白这首诗以及诗歌的看法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像诗中所述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样勇敢前行?七、作业布置1. 布置写作业: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行路难(其一)》的读后感或解读文章,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宁诗歌创作背景;2. 理解诗歌《行路难(其一)》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1. 李白简介2. 《行路难(其一)》赏析3. 诗歌的主题与意境4. 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分析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成就和诗歌创作风格。
二、进修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1. 请学生阅读李白的简介,了解他的生平宁诗歌创作时期;2. 讨论李白的成就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地位。
三、赏析《行路难(其一)》1. 请学生朗读《行路难(其一)》,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2. 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享各自的理解;3.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情感,探讨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四、诗歌的主题与意境1. 引导学生总结《行路难(其一)》的主题,探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五、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点,了解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的奇特风格和技巧;3. 分享学生对诗歌的个人感悟和评判,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六、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李白的诗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和意义,鼓励学生多加欣赏和阅读古典诗歌。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行路难(其一)》的赏析和感悟;2. 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和奇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提升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及其代表作《行路难(其一)》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导学内容:1. 了解李白及其代表作《行路难(其一)》的背景;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3.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步:诗歌背景1. 请学生阅读《行路难(其一)》,了解这首诗是李白在何时何地创作的;2. 介绍《行路难(其一)》的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逃离长安时写下的,表达了他身处逆境时的无奈和苦闷。
第三步:诗歌分析1. 分析《行路难(其一)》的结构,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等;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了解李白通过怎样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步:情感与主题1. 探讨《行路难(其一)》中所表达的情感,包括无奈、苦闷、孤独等;2. 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李白通过这首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
第五步:诗歌鉴赏1. 让学生朗读《行路难(其一)》,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2.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步: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学生对李白及其代表作《行路难(其一)》的理解;2. 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其他李白的代表作品,比如《将进酒》、《静夜思》等;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样一份1300字以上的《行路难(其一)/李白》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及其背景,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行路难导学案 (一等奖)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4.在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形象?
格式: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示例: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三、达标成学
课时编号:班级:组别:姓名:日期:
课题:行路难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通过诗句赏析,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学习重点
通过诗句赏析,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二)解释词语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二、对标实学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学 习 过 程
课堂笔记(学法指导)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 姓名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
著有《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内容与思想感情1.诗歌大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价值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哪里?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句的妙处?日期: 主备人:4.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
四、拓展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语文九年级下册行路难导学案

备课:千文逐客课时安排:1 课时学生姓名:《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4.理解运用典故的作用。
(难点)二、预习交流1. 作者简介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后世誉为“诗仙”。
2. 生字注音金樽.()投箸.()歧.()路济.()沧海三、课内交流(一)小组探讨:朗读古诗,请大家以下面句式为依托,品读这首诗。
1.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2.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
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含有一种无限的悲愤。
3.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
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4.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二)师生交流师: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哪两个典故?它们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
《行路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2.背景: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子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大业。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其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蜀,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受诏入京(做供奉翰林),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被迫出京。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二、朗读并感知诗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三、理解品析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书上批注)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4.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难点)4、运用典故的作用(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 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
(C)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
(B)金樽斟满清酒 ,一杯要十千钱 ,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 ,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 , 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 ,想登上太行 , 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 ,岔路这么多 ,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
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一)导入:讲一个和李白有关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
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组织学生展示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知识2、检查学生朗读预习情况,纠正读音节奏(采用听读、自读、齐读、分男女生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3、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朗读古诗,请大家以下面句式为依托,品读这首诗。
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1 、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 “玉盘珍羞” ,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2、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
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 ,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3、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
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4、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
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
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5、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学生每说完一句,让学生用体会到情感去读相关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四)小组探讨、交流、展示:难句理解过度: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 ,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 ,这两个难句弄懂了 ,这首诗也就懂了。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个层面 ,要阐释它的含义 ; 第二个层面 ,要阐释它的作用。
好 ,开始思考。
我想说第三句 ,它有两层意思。
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 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
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 , 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 ,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 , 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 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生 6: 我选第四句。
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 , 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 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 ,让他有一番作为。
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 使他得到重用 ,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
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
我再来阐释一下。
第三句是用喻, 就是用比喻。
连续用喻 ,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这里用自然界中道路的艰险,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险和困难;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 同样也是---写心情。
5、拓展讲座——用典,传情达意的生花妙笔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使表达委婉含蓄,生动典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
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 、“我要当官” , 、“我要报效国家”、“我希望被重用”,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
(B)(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字面含义: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 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
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
你看 ,从表面上看 ,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
真正的含义: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
知识链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借用典故,显然是拿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 2)知识运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 ? 作用是什么?( B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 , “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
B 、警句是哪两句 ?有何寓意?(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 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 , 被人们广泛运用, 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
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面对未来。
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过度:乘风破浪 ,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 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
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
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 , 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 ,流传在口语中 ,流传在广告中 ,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
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课中微型讲座 (一) 警句——让诗文生辉警句 , 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
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拓展延伸:1、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50 字)(C )2、课外收集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诗句或人物古诗(C)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不付十年寒窗苦 , 哪得梅花一径香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回顾旧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四、当堂达标:(一)、背诵默写全词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理解默写:1、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默写本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句子:,。
五、课外作业:(B)(一)中考连接:《行路难》中考题集锦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下确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
“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