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经皮吸收制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骨架扩散型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 解在疏水或亲水的 聚合物骨架中,然 后分剂量成固定面 积大小及一定厚度 的药膜,与压敏胶 层、背衬层及防粘 层复合即成为骨架 扩散型
(四)微贮库型
含有球型液滴药 库的分散系统,将 此系统制成一定面 积及厚度的药膜, 置于粘胶层中心, 加防粘层即得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TTS的概念(掌握)
经皮传递系统或称经皮治疗制剂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简称 TDDS,TTS
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常用的剂型为贴 剂(Patch)
以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
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 作用
特点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 胃肠灭活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 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
体间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 随时停止用药
局限性
由于皮肤的障碍作用多数药物不能达到有 效治疗浓度,若通过扩大给药面积或多次 给药来增加透过程度容易增加对皮肤的刺 激,患者顺应性差
渗透可能有部位选择性
3.皮肤条件 角质层受损时其透过性增加 皮肤温度提高时透过速度增加
4.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药物与组织结合力愈强,时滞和贮库的维持时间
也愈长 酶代谢对多数药物的皮肤吸收不产生明显的首过
效应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1.药物剂量和药物的浓度
TDDS的首选药物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半衰期 短需要频繁给药;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的药效不 可靠或具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2.分子大小及脂溶性
分子量愈大,分子体积愈大,扩散系数愈小 分配系数的大小也影响药物从TDDS进入角质层的 能力
3.pH与pKa
对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性的药物,调节介质的 pH值,可改变使其离子型和分子型的比例发生改 变,提高其透过性
4.TDDS中药物的浓度 ➢ 浓度梯度是药物吸收的推动力 ➢ 增加浓度的方法在低浓度范围内具有实际意义, 而对于那些溶解度已经较高的药物或浓度较高的 系统则意义不显著
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 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 方式
经皮给药系统除贴剂外还可以包括软膏剂、 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一、TDDS的发展与特点(了解)
发展
❖ 从局部治疗发展到全身治疗 ❖ 一些制剂相继上市 ❖ 对大多数药物包括高分子药物,均利用技
术手段来改善皮肤的透过性
❖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附属器官 是主要的吸收途径
❖ 经皮离子导入过程中,皮肤附属器是离子 型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主要通道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一)膜控释型 主要由无渗透性的 背衬层、药物贮库、 控释膜、粘胶层和 防粘层五部分组成
(二)粘胶分散型
药物分散或溶解在 压敏胶中成为药物 贮库,均匀涂布在 不渗透背衬层上
正常成人的皮肤表面积为1.5~2.0 m2,占 全血1/3的血液在皮肤中流动,其厚度随 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在0.5~4 mm 之间
角质层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
角质层的厚度随身体部位不同而异
表皮的组成
人体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在角质层中只占10~ 25%,到了表皮层深部水分增多,在表皮 下部可达到70%
一些本身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过敏性的药物 不宜设计成TDDS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
皮肤的功能
皮肤机体免受伤害 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
分的损失 与外界环境接触时起保护、感觉、调节体
温、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角质来自百度文库层、生长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角 质层和生长表皮合称表皮(见下图)
5.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熔点低的药物易通过皮肤
但脂溶性很强的药物,生长表皮和真皮的分 配也可能会成为主要屏障
用于经皮吸收的药物在水及油中的溶解度最 好比较接近,而且无论在水相或是在油相均 应有较大的溶解度
二、TDD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 剂(掌握)
指那些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 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掌握)
(一)生理因素
l.皮肤的水合作用 ✓ 角质细胞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水合作用使药物
的透过变得更加容易 ✓ 角质层的含水量达 50%以上时,药物的透过性可增
加 5~10倍 ✓ 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吸收的促进作用较对脂溶性
药物显著
2.角质层的厚度 人体不同部位角质层的厚度不同 ,不同药物的
大纲要求
掌握:TTS的概念、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 吸收途径、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TTS 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及其特性
熟悉: 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膜材的加工和 改性、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种类及特 性
了解:TTS的发展与特点,促进药物经皮吸 收的新技术,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内容,质 量控制
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4.2~5.6,偏酸性。 到达皮肤深层逐渐变为中性,接近于体液 的pH值7.4
经皮吸收的途径(掌握)
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经过两种 途径
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 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主要途径
药物的吸收主要依靠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行
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理想的药物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 刺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 稳定、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 反应性、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
1.表面活性剂
❖ 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成分相互 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 在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型化合物主要增 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它们刺激性最小, 但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
第一种途径的吸收过程
①制剂中的药物向角质层转移 ②药物在角质层扩散 ③由角质层向下层组织转移 ④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 ⑤被真皮上部的毛细血管吸收 ⑥向体循环转移
在整个渗透过程中含有类脂质的角质层起主要的屏 障作用
因此,药物的脂溶性越高越易透过皮肤
第二种途径的吸收过程
❖ 主要在吸收初期起作用
❖ 面积小,在大多情况下不是药物的主要吸 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