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信息时代古籍整理的困境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医药古籍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医药古籍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医药古籍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资源,但在管理与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
1.古籍损坏和腐蚀:由于年代久远和保存条件不当,许多中医药古籍遭受了损坏和腐蚀。

对策包括实施有效的保存措施,如温湿度、光照和气体环境的控制,以及定期检查和修复工作。

2.缺乏专业人员: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与保护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但现实
情况是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

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建立专业团队来负责古籍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3.数字化转型不足:许多中医药古籍仍然以纸质形式存在,并且缺乏数字化备份。

在数字
时代,数字化转型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中医药古籍。

应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古籍管理中的应用,对古籍进行扫描、存储和在线共享,以确保其长期存储和广泛传播。

4.缺乏资源投入: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场地。

但很多机构在
这方面的投入仍然有限。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古籍保护的支持力度,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立专项基金或寻求捐赠来支持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5.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中医药古籍作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医学价值,但公
众对其认知度不高。

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古籍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对古籍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管理与保护中医药古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加强保存措施、培养专业人员、推动数字化转型、增加资源投入以及提高公众认知等。

只有通过综合的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古籍整理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重点,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籍资料具有文献价值以及学术价值,通过登记整理,搭建数据库,有利于进行古文化的传承,对各项研究的进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当前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籍整理;问题分析;优化策略1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意义古籍整理与开发是指对古籍进行影印再造、数字化、缩微加工、修复、点校、汇编、目录索引等整理与加工处理工作。

由于古籍文献本身的特殊性,年代久远、获取困难、纸张保存不易等,古籍整理与开发工作迫在眉睫。

这项工作既是对古籍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即为再生性保护的一种,同时也是对古籍的进行利用一种形式,整理与开发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自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无论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与开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影印再造、缩微、数字化、修复、点校、目录索引等途径开展,其成果形式主要有论文、专著、汇编、目录、数据库等。

这些成果逐渐地被研究机构、学者、教师、学生等喜欢古籍的读者充分利用,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得到更大的发挥,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整理与开发古籍文献的初衷,同时也解决了古籍文献资源藏与用之间的一些矛盾,也是对古籍文献资源的一种成功延续。

古籍文献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汗牛充栋。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陆续开展,国内的古籍文献数量不断地清晰明朗起来,而流失到海外的古籍文献不计其数,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使其回归。

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古籍整理与开发工作是必需手段,其成果福泽子孙后代,其成果利用问题更需认真对待。

古籍整理与开发取得的成果用得其所,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古籍整理工作的不足2.1基础工作不扎实古籍整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够盲目进行,需要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做好梳理和调查等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方法与难点

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方法与难点

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方法与难点古籍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存和整理研究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籍整理和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

然而,在古籍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难点。

一、古籍整理的方法1.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古籍整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将古籍数字化处理,可以提高对古籍的保存和传播效率,同时也可以方便学者们进行研究。

数字化处理的核心包括:数字拍摄、人工识别、自动识别和传输等环节。

其中,最难的环节是自动识别,即通过计算机算法进行文本识别和字符识别。

目前,自动识别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学术出版学术出版是指将古籍整理成为书籍、论文等学术成果,并向社会公开发行。

学术出版对于古籍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推动古籍整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术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术出版的过程需要考虑版权、质量控制等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文献的准确性。

3.图书馆藏图书馆藏保存着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因此,通过收集、分类和整理这些资源,可以为古籍整理提供便利。

而图书馆也可以通过馆藏整合和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存、传输和研究。

二、古籍整理的难点1.文献场所的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保存状况不断恶化。

因此,文献场所的保护尤为重要。

文献场所的保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采用防潮材料进行保存;加强火灾、盗窃等防范。

2.文献翻阅的限制对于部分珍贵文献,由于其特殊性质,需要采取特殊的翻阅方式。

一些文献收藏机构出于保护文献的考虑,对文献的翻阅进行限制。

这对于学术界的研究工作造成了阻碍。

3.古诗文的加工由于古诗文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文字差异巨大,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这就要求整理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

4.文献知识表达难度古籍文献内容涵盖面广,而且知识表达方式也十分复杂,因此对于文献的研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仅仅对文本的搜寻并不能深入理解古籍的含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古籍数字出版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古籍数字出版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古籍数字出版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古籍数字出版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古籍数字出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保护和传播古籍文化的方式。

然而,古籍数字出版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版权保护、数字化质量、数字阅读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就古籍数字出版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推动古籍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

二、古籍数字出版所面临的问题1.版权保护问题古籍数字出版涉及到的古籍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版权保护问题是古籍数字出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许多古籍作品的版权归属复杂,未经授权的数字复制和传播可能导致版权纠纷,从而影响古籍数字出版的正常进行。

2.数字化质量问题古籍数字化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到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数字化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古籍的可读性和可交互性,而古籍作品的特殊性又为数字化质量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的数字化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数字化质量问题是制约古籍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数字阅读体验问题古籍数字出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获取古籍信息,并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然而,由于古籍作品的特殊性,传统的阅读方式无法完全适应数字阅读的需求。

在古籍数字出版中,如何保持古籍原汁原味、提供更具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数字阅读体验成为了古籍数字出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古籍数字出版的对策1.加强版权保护古籍数字出版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遵循版权法律法规,明确古籍作品的版权归属,并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版权授权。

此外,还需要加强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采用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手段,提高数字古籍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的能力。

2.优化数字化质量提高数字化质量是古籍数字出版的核心问题之一。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善数字化流程,采用高清扫描技术,减少扫描失真和噪点问题;利用OCR技术实现准确的文字识别;采用图像处理和修复技术修复古籍图片的损坏等。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当前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籍书目得以数字化存储和传播,这为学者和爱好者研究和欣赏古籍书目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提高古籍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和可用性。

一、面临的问题:1. 古籍书目数量庞大:古籍书目的数量庞大,包括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丰富资源,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整理、数字化和存储这些古籍书目。

2. 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严重,存储在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检索困难,信息无法被完整的连接和利用。

3. 古籍书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古籍书目的保存和传播受到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其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缺页、断简、错讹等问题。

4. 古籍书目分类复杂:古籍书目多样丰富,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古籍书目分类习惯和规范不尽相同,给数据库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措施: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OCR文字识别技术、数字化扫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大大提高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速度和精度,降低人力成本。

2. 构建统一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平台:各地的古籍书目资源应当统一整合到一个数据库平台中,以解决古籍书目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3. 加强古籍书目质量检测和修复工作:在数字化过程中,要加强对古籍书目的质量检测和修复工作,减少错讹和缺损,保障古籍书目数据库的质量。

4. 制定统一的古籍书目分类规范:建立统一的古籍书目分类规范,以解决古籍书目分类复杂的问题,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古籍书目信息。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术界、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挑战、数据清洗与整合的困难、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问题、数据可视化与用户体验提升的需求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包括加强数据清洗技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数据可视化品质、强化数据安全技术等。

通过克服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提升用户体验,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推动古籍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承。

【关键词】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问题、数据清洗、整合、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数据可视化、用户体验、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解决措施1. 引言1.1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困难。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数据清洗与整合的挑战、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问题、数据可视化与用户体验提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困难。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数据库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数据清洗与整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由于古籍书目大部分为纸质文献,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和冗余数据,因此需要进行精细的清洗工作。

不同来源的数据需要进行整合,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在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时,我们需要处理大量的著作权和版权信息,需要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传播。

数据可视化与用户体验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构建一个直观、易用、美观的数据库界面,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和信任度。

我们需要注重数据可视化和界面设计,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数据库运营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古籍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古籍保护面临着一些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古籍保护困难的原因1. 文化环境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古籍的阅读需求逐渐减少,导致保护古籍的意愿不强。

2. 古籍保存条件的不足:古籍保存需要特殊的环境条件,如恒温、恒湿等,但许多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保存条件并不理想,导致古籍腐朽、虫蛀等问题严重。

3. 古籍修复技术的不足:古籍修复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但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修复设备,导致古籍修复工作难以进行。

4. 古籍流失和盗窃现象的存在:由于古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一些古籍流失和盗窃现象屡禁不止,给古籍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古籍保护的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宣传古籍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公众对古籍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古籍保护的社会支持度。

2.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改善古籍保存条件,加强古籍修复工作。

3. 加强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古籍流失和盗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减少古籍流失和盗窃现象。

4. 建立专业团队:培养一支专业的古籍保护团队,包括古籍修复专家、古籍鉴定专家等,提高古籍保护的技术水平。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上的古籍保护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经验和技术,提高古籍保护的国际化水平。

6. 制定古籍保护规范:建立古籍保护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古籍的保存和修复工作科学、规范进行。

7. 增加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古籍转化为电子文档,实现古籍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播,降低古籍损坏的风险。

8.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如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9.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古籍保护相关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的古籍保护专业人才,满足古籍保护工作的需求。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重视。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对古籍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

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一:古籍书目的整理和归纳古籍书目的整理和归纳工作是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工作。

古籍书目的整理需要将古籍文献按照不同的分类体系进行归纳,包括古代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以及其他文献等。

而在整理过程中,还需要处理文字中的错讹、缺失、混淆等问题,以确保古籍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解决措施:1. 制定统一的文献分类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古籍书目整理规范,以便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归纳;2.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自动化的古籍书目整理工具,提高整理效率和准确性;3. 加强古籍书目整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整理能力和质量。

二、问题二:古籍书目的数字化和存储古籍书目的数字化是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数字化工作需要将古籍书目的内容进行扫描、文字识别和格式转换,然后将其存储到电子数据库中。

古籍书目的存储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访问性,以及数据库的容量和扩展性等问题。

解决措施:1. 制定古籍书目数字化的标准和规范,统一扫描、文字识别和格式转换的操作流程,提高数字化质量和效率;2. 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建立多副本、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针对古籍书目数据库的特点,设计优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检索索引,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和扩展性。

三、问题三:古籍书目的数据标引和检索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求古籍书目的内容得以数字化保存,还需要进行数据标引和检索工作,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相关文献。

数据标引需要对古籍书目的题录、作者、出版年代、出版地点、版本信息等进行标注和索引,检索则需要设计相应的检索系统和查询接口。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古籍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但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数据来源不足。

由于古籍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古籍文献不同,且部分文献受到
国际协定的影响、版权法的保护,导致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

2. 数据质量不稳定。

古籍文献有限,又存在多个版本,同一内容的不同版本之间存
在差异,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3. 数据标准不相同。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献出版机
构等,存在不同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之间难以对接和共享。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古籍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通过国际合作,整合数据;采用OCR技术等手段,
提高数字化文献的数据质量和利用率。

2. 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整理和标准化流程,确保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加强文本校
对和系统化检查,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3. 推动各地区、各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大标准与规范的宣传力度,促进全球古籍
数据库的共享和合作。

在建立数据库时,应明确数据标准,并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组的需求
和操作方式。

总之,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古籍文化遗产和促进古籍文献的传承和利用。

面对问题,需通过多方合作和标准化建设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实现数字化文献的
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古籍保护清查整改方案

古籍保护清查整改方案

古籍保护清查整改方案1. 背景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逐渐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腐蚀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古籍,需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整改工作。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清查整改方案,旨在保护和修复古籍,确保其长期保存并传承。

2. 目标和目的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清查并修复古籍,以确保其保存和传承。

具体目的如下:•确定古籍的数量和保存状况;•修复古籍中已经受损的部分;•采取措施防止古籍继续受到破坏;•建立古籍保护监测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方案内容3.1 清查古籍首先,需要对古籍进行全面清查,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古籍的基本信息,如名称、编号、作者、出版年份、保存地点等;2.对古籍进行逐册逐页的检查,记录古籍的保存状况,包括破损、虫蛀等情况;3.对古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库存清单,便于后续的修复工作。

3.2 修复古籍在清查的基础上,需要对古籍中已经受损的部分进行修复。

修复古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可根据古籍的不同状况采取以下措施:1.清洗古籍页面上的污渍和灰尘,使用专门的文物清洗液和软刷进行清洗;2.修补古籍页面上的撕裂和破损部分,使用酸性无氯纸胶进行修复;3.针对虫蛀问题,可以采取灭虫措施,如冷冻杀虫等;4.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古籍的原始痕迹和保存特点,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

3.3 破坏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古籍继续受到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破坏防护措施,具体包括:1.控制古籍保存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2.定期进行防白蚁、虫蛀等害虫的检查和防治;3.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如使用密封存放盒等;4.加强安全管理,禁止擅自取阅和乱放古籍,建立保护古籍的意识。

3.4 监测和维护为了确保古籍的长期保存和传承,需要建立古籍保护的监测和维护机制,具体包括:1.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保养,修复受损的部分;2.建立古籍保存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维护和修复的情况;3.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其对古籍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分享保护和修复经验。

我国古籍保护总体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总体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总体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古籍保护总体情况: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古籍资源庞大而分散,古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其次,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对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投入;再者,古籍保护受到了环境、储藏、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古籍面临着严重的腐朽、破损和文物侵害的问题;此外,古籍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仍然滞后,很多珍贵的古籍资源还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面临的困难问题:1.古籍修复技术水平有限。

古籍修复需要依赖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但目前我国对古籍修复的研究和培训相对较少,造成了古籍修复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2.古籍数字化工作仍不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成为重要的古籍保护手段,但目前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仍然滞后,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不够普及。

3.古籍流失现象严重。

部分古籍因各种原因流失海外或被私藏,造成了珍贵的古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4.古籍保护和利用机构不够健全。

虽然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古籍保护的力度,但目前古籍保护和利用的机构和平台仍然不够完善,导致保护工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不足。

对策建议:1.加强古籍修复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古籍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古籍修复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确保古籍的有效修复和保护。

2.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

加大对古籍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立全国性的古籍数字化库,方便公众和研究者的利用与传播。

3.加强国际合作,追索流失古籍。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协助,追索被流失的古籍资源,争取将其迁回国内,确保古籍资源的完整性和完善性。

4.完善古籍保护和利用机构。

加强对古籍保护和利用机构的建设和支持,完善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平台,形成统一高效的古籍保护与利用体系。

5.增加古籍保护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增加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古籍保护困难及现状1. 古籍保存环境不佳:由于古籍多为纸质材料,容易受潮、虫蛀、霉变等影响,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难以控制,导致古籍易受损。

2. 古籍保护技术水平有限:古籍保护涉及到文物修复、防腐防虫等方面的技术,但目前我国古籍保护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地修复和保护古籍。

3. 古籍保护意识不强:由于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许多地方和个人对古籍保护重视不够,意识不到古籍的珍贵性和保存的重要性。

4. 资金和人力不足:古籍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才投入,但目前我国古籍保护事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古籍保护的需求。

5. 古籍盗窃和走私现象严重:由于古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古籍盗窃和走私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大量珍贵的古籍流失。

二、古籍保护的建议1. 加强古籍保护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重视和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

2. 完善古籍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古籍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古籍盗窃和走私的打击力度,保护古籍不被非法流失。

3. 加强古籍保存环境的管理:建立专门的古籍保存机构,配备先进的保存设备和技术,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确保古籍能够长期保存。

4. 提高古籍保护技术水平:加强古籍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引进先进的古籍修复技术和设备,提高古籍保护的效果和质量。

5. 加大对古籍保护的资金支持:增加对古籍保护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古籍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加强古籍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古籍保护组织和项目,与其他国家分享古籍保护的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7. 建立古籍数字化保护系统: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古籍数字化保护系统,实现古籍的远程浏览、检索和保存,提高古籍的利用价值和传播效果。

8. 加强古籍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图书、制作纪录片等形式,宣传和推广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一、保护困难的背景
•古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古籍保存条件差,易受环境影响。

•古籍修复技术相对滞后。

•保护机构与私人收藏者合作不足。

二、困难与挑战
1.古籍少有有效的分类整理
–建议建立古籍分类目录与数据库,方便保护工作管理。

2.保存环境无法满足需要
–提议创建古籍存放与修复中心,提供理想的保存环境与设备。

3.古籍修复技术需要改进
–建议培养更多专业古籍修复人员,并加强技术研究开发。

4.保护与利用缺乏平衡
–推荐加强古籍数字化工作,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率。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保护力度
–增加拨款,提高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强古籍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与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与资源。

–推动建立国际古籍保护交流平台。

3.建立公众意识
–举办古籍保护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度。

–制作宣传材料,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四、总结
在我国古籍保护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力度,改
进保护条件与技术,增强古籍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公众的古籍
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古籍文化。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古籍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破坏,许多古籍文献已经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丧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工作策略:1. 建立古籍保护机构和项目: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项目来对古籍进行修复和保存工作。

这些机构和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认证和技术水平,能够进行古籍的修复、数字化和文献整理等工作。

2. 提高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鼓励人们了解古籍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中。

3.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范和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古籍保护规范和标准,对于古籍的修复、保存、保管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

确保古籍保护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专业流程和标准进行,保证古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将古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以电子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

数字化处理可以减少古籍的使用频率,降低日常磨损,同时也提高了古籍的可读性和可访问性。

5. 加强设施和环境保护:为古籍保护提供良好的设施和环境保护,如建立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灰尘和虫害防治措施等。

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清理,保证其处于一个良好的保存状态。

6.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古籍保护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

通过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好各国的古籍文化。

7. 鼓励学术研究和利用:积极鼓励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对古籍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

支持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8.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古籍进行保护。

加大对非法侵犯古籍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对古籍保护的法律意识。

9. 建立古籍保护基金:搭建古籍保护基金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古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籍保护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我国古籍保护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古籍保护的困难之一是古籍的原始资料的流失。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很多古籍原始文献已经丢失或者被损坏,这对古籍保护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一些藏书库房被破坏,导致大量古籍的丢失。

因此,需要加强对古籍原始资料的搜集和保存工作,尤其是对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古籍进行收集整理。

同时,需要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复原和保存古籍原貌,以便后代研究和欣赏。

其次,古籍保护的困难还在于古籍的鉴定和修复工作。

由于古籍保存环境恶劣,以及长期封存不使用等原因,古籍往往会出现风化、虫蛀和断裂等问题。

因此,对古籍进行鉴定和修复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我国目前在古籍修复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鉴定和修复工作还不够全面和专业。

为此,建议加强古籍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古籍保护的另一个困难是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

古籍保护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对古籍保护的投入还不够,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古籍保护的效果。

因此,需要加大对古籍保护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古籍保护基金,吸引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

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利用其丰富的人才和研究力量,共同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进行。

古籍保护还面临着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困难。

由于古籍的数量庞大且分散,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和共享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古籍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整合古籍信息资源,提供便捷的古籍查询和查阅服务。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古籍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古籍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包括原始资料的流失、鉴定修复工作的不足、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缺乏以及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困难。

古籍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古籍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古籍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古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古籍工作的现状,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促进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现状分析2.1 古籍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古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数量有限。

古籍资源是有限的文化遗产,经过千年的流传和破坏,很多珍贵的古籍已经消失或破损严重。

其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长时间的保存和非专业的管理,很多古籍已经腐朽、虫蛀或日晒风化,严重影响了古籍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

2.2 专业人才队伍亟待增强古籍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包括古文字学、古籍修复、古籍保护和数字化技术等。

然而,当前专业人才队伍不足,且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这不仅限制了古籍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影响了古籍保护和传承的质量。

2.3 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古籍保护和传承。

然而,当前古籍工作中的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古籍资源,提升古籍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但在实践中应用较少。

另外,一些高精密度的修复技术和设备,如纳米技术和激光修复技术等,也有望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应用,但目前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非常有限。

3. 问题与挑战基于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与挑战:- 古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 古籍专业人才匮乏,须加强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 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4.1 加强古籍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为了保护和修复古籍资源,应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古籍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建立与完善古籍资源库,定期进行古籍资源的勘测与鉴定,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修复和数字化处理。

4.2 培养和引进古籍专业人才通过加强古文字学、古籍保护与修复等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摘要】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不同版本整合校勘困难、庞大内容整理困难、文献关系分析复杂等。

本文探讨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古典文献研究问题的方向,包括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文献演变分析、建立智能校勘系统等。

结论中指出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有广阔应用前景,可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

未来可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古典文献学的交叉研究,推动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古典文献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古籍文献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古典文献研究、问题、整合、校勘、文献演变、关系分析、内容整理、归纳、应用前景、研究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古籍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这个主题下,研究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古籍文献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

在数字化时代,古籍文献的保存、整理和研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古籍文献的存储形式多样,涉及到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这种多样性给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古籍文献的版本繁多,衍生了不同的校勘和整理体系,不同版本间的关系和异同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古籍文献的内容庞大,包括历史、经典、哲学等领域,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古籍文献的演变和关系常常需要通过密集的比较和分析来揭示文献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联系。

针对这些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古典文献研究中的问题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构建完善的古籍文献数据库系统、建立文献数字化平台、开发智能化分析工具等,可以为古典文献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和便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也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古籍文献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知识。

对古籍文献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重要保管地,其古籍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入手,探讨古籍保护需要优化的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1. 古籍资源存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得到不断积累,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古籍文献。

古籍资源的存量大大增加了古籍保护的难度和挑战。

2. 古籍保护技术相对滞后古籍保护技术相对于现代技术来说还显得滞后。

要想保护好古籍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技术支持。

对于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处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支持。

3. 文献整理工作不够规范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相对来说不够规范,这就给古籍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文献整理工作的规范化对于古籍资源的长期保存非常重要。

4. 古籍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对于古籍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高校图书馆要想加大对古籍的保护力度,需要提高员工和读者对古籍保护的意识。

二、古籍保护的优化措施1. 推行古籍数字化数字化是当前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数字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传承古籍资源,也方便了古籍资源的利用。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大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费支持。

2. 增加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古籍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高校图书馆应该着力增加对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3. 完善古籍保护政策和标准要想提高古籍保护工作的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古籍保护政策和标准。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古籍保护经验,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古籍保护政策和标准,以确保古籍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4. 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和读者对古籍保护的意识是关键的一环。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和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中来。

探析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析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析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古典书籍不仅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不断努力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还是民族最珍贵的遗产,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开发文化以及保护古书籍的工作。

由于古书籍具有存放时间越来越长以及不可再生的特点,以及抢救、搜集和整理古书籍也非常困难,因此使得古书籍保护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文章分析了在保护古书籍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标签: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难点对策古籍图书当中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并且还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见证,因此在进行抢救、搜集和整理古籍图书这项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的执行,所有保护古典书籍人员都应该将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对古籍图书进行保护时应该总结前人所积攒的工作经验,明确自身责任,并且还要使用的科学方法来对古籍图书进行研究,积极投入到保护古籍图书的工作当中。

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古籍图书这项工作,可是在实施工作中,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对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如下介绍。

一、存在搜集、整理和抢救古籍图书中的问题1.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楚在保护古籍图书的过程中,因为古籍图书已经存放时间很长,所以,一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样在维护和整理图书时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可有关部门却没有在此方面投入资金,致使在保护以及研究古籍图书这方面出现经费短缺的情况,进而让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失去了工作积极性,致使保护图书的责任感也逐渐流失[1]。

而部分非专业单位不重视存放书籍的环境,这样就导致存放数据的环境就非常差,加快了古籍图书破坏的速度。

除此之外,多数工作人员都清楚地人知道古籍图书保护的重要,所以,在实施图书保护时不但没有责任意识,还缺少积极性。

2.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不具备充足的专业保护知识现在虽然有一部分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已经意识到了书籍保护的重要性,可却不具备非常丰富的书籍保护知识,大部分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在书库温度以及适度控制方面、虫霉防治方面、实体书籍保护方面等都不是非常了解,同时在塑造保存书籍环境这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关注,这样就大大阻碍了保护工作开展效率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时代古籍整理的困境与对策'题注:本文系本人1999年7月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古籍整理研究所青年学者研讨会而作,并在小组会上摘要作了发言。

古籍整理的,在现今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无疑已经遇到愈来愈严重的困难。

如何谋求古籍整理的生存和发展,也无疑是当今热爱和关心这一事业的人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的,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搜集材料,加上本人的学力限制,文中定多谬论。

为避免误解,本人特此声明:本文所有的言论,仅代表本人个人的观点,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无关,也与此外其他所有机构无关。

信息时代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表现于各个方面。

从科学研究的方面来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各类历史学科,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中首当其冲的冲击对象。

而作为传统之传统学科中的传统专业,古籍整理所面临的冲击尤其巨大。

当愈来愈多的人(并且是知识阶层的人)开始从观念到上抵制乃至摈弃古籍整理专业时,古籍整理的生存已经受到非常直接的威胁。

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点上,古籍整理最缺乏竞争力。

把古书当作古董卖,还可以弄几个钱,倒也还具有点市场经济的特性。

但是,把整理古书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则绝难同市场经济挂上钩。

而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愈高,古籍整理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特点就愈显突出。

而这一点,又直接导致人们对古籍整理专业存在价值的怀疑。

建设也是一个社会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

作为在理论上被认可为文化建设的一门专业,古籍整理也只是在通常“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上才获得了它的存在价值。

然而,对于现实的中国社会而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往往不是真正从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一角度出发,而是从功利,抑或是从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具有利用价值这一角度出发。

这使得“弘扬传统文化”在具体的实践中演变为标准的口号,而古籍整理也在貌似尊重的背景中,被本专业及邻近专业之外的几乎所有的人弃置一旁。

除此之外,当那些具有显著现代特征的学科研究者在研究现代社会的弊端时,亦莫不把“传统”作为比较和批判的对象。

虽然这种比较和批判常常不是建立在对“传统”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的基础上,但由于切合公众的口味,反而具有更大的宣传效果。

而这一点,又在无形中降低或抵销了古籍者的专业努力,增加了古籍整理专业通过舆论扩大自己阵地的困难。

经费投入相对比例的降低,也是影响古籍整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那些现代学科和专业相比,古籍整理专业在争取各类课题上都困难重重。

在纵向课题方面,古委会的年度资金乃是古籍整理项目经费的唯一来源。

古籍整理机构的研究人员既无法以古籍整理的项目获得其他经费(如国家社科研究基金,一些省市立项的课题等),甚至也难以以一些研究性课题而获得相应的经费资助。

在横向课题方面,“古籍整理”的名称几乎在导致项目经费争取失败上所向披靡。

若非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几乎没有一个团体或个人会向一项古籍整理项目投注资金。

即便是有人愿意资助的那些项目,也是在项目争取者反复揣摩资助者的资助意图乃至充当“雇佣兵”之后才确定的。

“传统”的光芒和魅力,在这一方面并不能发挥太大的效用。

古籍整理图书出版的困难,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除极少数图书外,大多数古籍整理著作的出版,都是一项赔本的买卖。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没有多少出版社(甚至是古籍出版社)会向古籍整理著作投注更多的目光。

甚至一些出版社宁愿将一些古籍影印出版,也不愿出版那些整理好的著作。

原因是:在显然不能保证图书销路的情况下,稿酬无疑也是出版社的一个沉重负担。

队伍的老化,进一步加重了古籍整理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危机。

这种老化。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古籍整理队伍年龄的老化。

由于古籍整理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以之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即便是古籍整理机构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纷纷改行。

这种状况的存在,比较直接地带来了古籍整理队伍年龄上的断层。

其二是古籍整理专业的不少成员,在面临现代社会的强烈冲击时,其观念也趋于老化。

这一点,比较明显的体现在缺乏对现代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忽视甚至拒斥现代技术在古籍整理上的,以及忽视对古籍整理变化方向的预测。

应该说,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反应,传统学科遭受冲击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呼吁社会对这类学科予以重视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呼吁上,甚至倒退为抱怨和消极等待,却不是我们所应该采取的态度。

合理的做法是,我们一方面向社会呼吁,另一方面则应该自己进行调整,以适应愈来愈快、愈来愈大的社会变化。

因为没有一个学科能够持久而不发生变化地存在下去,也没有一个时代会不加变更地接受以往的一切。

调整机构,以更加有效地规划古籍整理,更加有效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和资源,是现今形势下所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虽然这一点做起来令人痛苦,但即使现在不做,将来也必然会走到这一步。

全国涉及古籍整理的部门和机构,基本上由两大系列组成:一是隶属于有关政府部门的,也就是各省区的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二是隶属于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的机构,也就是各高校中的古籍研究所、室。

前者将如何进行调整,以及如何强化前后二者间的,笔者不想在此进行讨论。

本处只拟就后者的调整作点探讨。

根据了解,目前全国高校古籍整理机构名义有90个,实际上应该低于这个数字。

因为在现在的高校改革中,有一些机构已经被合并。

如上海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已经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院,安徽大学古籍研究所据称已并入安徽大学中文系。

这90个机构的地区分布状况如下: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90个古籍整理机构,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而21个古委会直属机构,则集中分布在天津、四川、吉林、陕西、湖北、上海、广东、北京、山东、浙江、江苏11个地区(先后顺序按各地拥有直属机构的比率高低排定,其中前5个地区拥有直属机构的比率相同,山东、浙江拥有直属机构的比率相同)。

从古籍整理机构的这种分布状况看,全国除西藏、贵州、山西以及台湾未纳入统计外,其他地区均或多或少地设有古籍整理机构。

虽然这种分布的覆盖面也算是很广,但并不等于这些机构都能均衡地发挥一个古籍整理机构的作用,这当中,毫无疑问地会有一些以其他事务替代古籍整理,乃至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机构存在。

这样一些机构的存在,虽然提高了全国古籍整理机构的数量,却不一定能给古籍整理带来有利的影响,相反,因其存在的困难或虚有其名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倒更有可能影响一些青年人从事古籍整理的信心。

作为古委会直属机构的21个古籍整理研究所(室),其地区分布也不是那么太均衡。

西部的青海、西藏、甘肃、新疆、宁夏五个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没有一所古委会直属机构。

而另外的一些地区则显然拥有了过高比率的古委会直属机构。

应该说,古委会确立哪些古籍整理研究所(室)作为自己的直属机构,是有其合理的依据的,并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这些机构在古籍整理工作上也作出了显著贡献,并且有不少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整理和研究特色。

但是,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强调协作和集团作战的情况下,拥有高比率的地区如果缺乏古籍整理和研究的独特个性,不能形成一个古籍整理的核心,那么它与古委会对这些机构提供资助的实际意图显然是不相协调的。

此外,作为高校培养古籍整理人才的四个文献学专业,在地区分布上也稍嫌重叠。

这四个专业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杭州大学古典文献专业。

除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外,其余3个全部分布在华东地区。

如果我们无法在将来在其他地区的高校增设古文献专业,那么目前这四个专业的地区分布就显得不那么合理。

由于分布的相对集中,其对招生以及学生寻找工作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与古籍整理机构和古文献专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相类似,研究方向上的重复和无核心,则是专业分布不均衡的一种表现。

根据《十年辉煌》关于全国各古籍整理机构有关研究方向的介绍,在可以确知其研究方向的55个古籍所(室)中,其研究方向在3个以上的机构有21个(其中8个所方向为4个,3个所方向为5个,1个所的研究方向达到了7个),这尚且未将某些以“古代文学”、“文史哲”之类作为研究方向的机构算进去。

在古委会直属的21个机构中,至少有11个所的研究方向在3个以上。

虽然众多的方向显示了相应机构研究活动的多向化,但过多的方向在使一个古籍所(室)形成自己的特色上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不妨罗列几个方向作为说明(后有*号者为古委会直属机构):资料来源:古委会秘书处编(1994):《十年辉煌》。

此外,唐以前文献整理与研究、敦煌学、科技史等研究方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设置现象。

研究方向的重复,是研究方向多样、无核心的必然结果。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将一个机构本来就单薄的力量分割成更单薄的力量,不利于集团作战;另一方面则是使整个古籍整理事业难以形成区域性研究核心,并由于研究方向的重复,而使得某些方面的古籍在整理、研究和经费投入上出现缺口。

基于上述原因,对古委会直属和非直属两类机构(特别是直属机构)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是完全有必要的。

具体的调整,当然应该以古委会对高校古籍整理的规划为前提。

但是,在这个规划中,有一点是应该被考虑进去的,这就是区域性核心古籍整理机构的建立。

建立核心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定的古籍整理与研究核心,形成一定的培养古籍整理人才的核心,形成一定的让古籍整理现代化、实现资源共享以及部分程度上的产业化核心。

所以要强调古委会的规划作用,目的是强化古委会在审批项目上的意向性和监督项目完成上的作用,以避免因承接项目研究方向的不同而导致研究机构力量的削弱。

核心机构的建立,并不是从现今已有的90所古籍所、室,甚至不是从古委会直属的21个机构中随意进行选择的,而是在对现有的古籍整理机构进行归并、调整乃至解散后再确立的。

为此,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各古籍整理机构进行评估,就是势所必行的事情。

为避免这种评估流于“官样文章”,评估应该由古委会单独组织的小组组成,并以各机构人员的业绩档案、该校科研部门的科研档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档案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评估指标,以在该机构的地域优势、学术特色、队伍的年龄构成、队伍实力以及发展目标的明确和可行性等等方面,得出一个恰当的判断,从而作为该机构是否合并、调整乃至解散的基本依据。

经过评估调整后的机构,依然区分为古委会直属和非直属两类。

其中非直属类机构不享受古委会年度经费的资助,其存在一以其自身的生存能力为转移(当然,从策略上讲,也不妨向有关部门呼吁重视这些机构)。

而直属机构也将由现今的21个压缩成若干个核心机构,古委会也需要增加对这些机构的经费资助力度。

我们现在来详细讨论核心机构的组织方式。

分布的相对均衡,显然是核心古籍整理机构分布的基本方式。

这种相对均衡,是建立在对核心机构的地域优势、研究方向、实力等等的综合考虑之上的,不是指必须在各大政区平均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