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质结构基础
普通化学教案物质结构基础
表面吸附与反应
表面吸附的概 念:物质在固 体表面上的聚
集现象。
表面吸附的原 理:由于表面 分子的作用力 与内部不同, 导致气体分子 在表面上的聚
集。
表面吸附的分 类:物理吸附 和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的定 义:在表面吸 附的基础上, 表面上的分子 与其他分子或 离子发生化学
反应。
界面现象与性质
润湿现象:液体在固体表面 铺展的现象
相变:晶体在不同 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发生结构转变的现 象
晶体缺陷对相变的 影响:缺陷可以促 进或抑制相变的发 生
相变在晶体缺陷中 的应用:通过控制 晶体缺陷来调控材 料的性能和功能
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
晶体结构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点、导电性等。
不同晶体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同,如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 展性。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描 述化学反应快慢的 物理量
活化能:反应进行 所需的最低能量
反应机理:化学反 应的步骤和过程的 描述
催化剂:降低反应 活化能,加速反应 进程的物质
溶液中的相变与热力学
相变:溶液中物质 状态的变化,如溶 解、结晶等
热力学基本概念: 如熵、焓、自由能 等在溶液结构中的 意义
振动与转动的能量:较低,常温下即可发生。
振动与转动的光谱特征:可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进行检测和研究。
分子的极性
影响因素:元素的电负性、 键的极性、分子构型等
定义: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 不重合,导致分子表现出极 性
极性分类:永久极性、诱导 极性、取向极性
物理性质:溶解度、熔点、 沸点等
分子光谱与分子能级
THANK YOU
汇报人:XX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抵抗变 形的能力
大学化学课件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
返回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惠更斯的波动学 光是发光体在周围空间里引起的弹性振动而形成
的一种波,不同波长的波产生不同颜色的光,白光 则是各种单色波混合形成的,波动性表现为:光的 干涉、衍射和偏振。
§2-1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理论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2-4 元素基本性质的论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简史 一、古代希腊的原子(元素)理论 二、道尔顿的原子理论 三、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四、氢原子光谱 五、玻尔理论
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 顿(John Dalton)建立了原 子论。几乎统一解释了当时 所有的化学现象和经验定律 。
二、道尔顿的原子理论
基本要点: 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原子不能创造、不能 毁灭、不能分割; 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和性质均相同,不同 元素的原子则不同; 原子以简单的比例结合成化合物。 缺陷: 不能解释同位素的发现;没有说明原子和分子的区 别;未能阐释原子的具体组成和结构。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如果微粒的运动位置测得愈准确,则相应的速 度愈不易测准,反之亦然。这就是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其中的一种表达形式为:物质的坐 标位置的不确定度ΔX和动量的不确定度ΔP的乘 积,遵循下面的关系式:
三、卢瑟福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卢瑟福(E.Rutherford)提出含核原子模型。他 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atomic nucleus),电子在它的周围旋转,由于原子核和 电子在整个原子中只占有很小的空间,因此原子 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特别提醒】①结合水主要与维持细胞的基本
活性有关,如晒干的种子再加热失去结合水后则永
远不能萌发。
②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的
新陈代谢越旺盛,其抗性越小;若该比值越小,生
物的新陈代谢越缓慢,其抗性越大。
14
无机盐
含量很少:1%~1.5%
1) 2)
存在方式:大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少量与其他化 合物结合。 生理功能:
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连
接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 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形 成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如图12
22
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合成的多肤称前胰岛 素原,接着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肤被 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水解,生成胰岛素和一个C肽(如图所示)。胰岛素原水 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 )
28
有关蛋白质类物的计算问题
(1)蛋白质类物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水分子 的计算 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可知,蛋白质形成过程 中每形成一个肽键,同时失去一分子水,即形成的 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条数 (2)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 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特别提醒】有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 过程,如二硫键(―S―S―)形成等。
26
(6)部分抗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 原。某些抗原成分是蛋白质。如红细胞携带的凝集 原、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衣壳,其成分都是蛋白 质。 (7)神经递质的受体:突触后膜上存在的一些 特殊蛋白质,能与一定的递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 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或发生抑制。 (8)朊病毒: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微生物,其成 分为蛋白质,可导致疯牛病等。
第1专题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第1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考纲盘点一、生命的物质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网络(如图)第1讲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细化回顾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是C.(2)基本元素是C、H、O、N。
(3)主要元素是C、H、O、N、P、S。
(4)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5)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2.元素种类和含量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关系(1)生物界内部: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大体相同,但在元素的含量上相差很大。
(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②同种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水的含量及功能(1)水的含量: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差别较大;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相同。
(2)水的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4.常见糖类的功能特性(1)参与生物遗传物质组成的糖是脱氧核糖、核糖.(2)能与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3)组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糖是纤维素,存在于动物细胞质中的重要储存能量的糖是糖元。
5.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是磷脂,也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经紫外线照射,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并能够预防儿童佝偻病发生,此两种物质是胆固醇、维生素D。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
【学习内容】复习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知识归纳】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主要是从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两个层次阐述了生命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生命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通过对生命分子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在原生质成分中,由于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这两类大分子物质是学习重点。
在复习时,应注意物质与结构的联系。
要知道,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细胞是原生质的基本结构形式。
也就是说,只有当物质以一定的形式构成结构时,才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
例如一个完整的细胞能够完成一系列复杂有序的生命活动,而如果按比例将组成细胞的物质放入试管,在试管内就无法完成相应的生命活动。
例题1: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A 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B 酶的主要成分C 组织修复的原料D 能量的主要来源答案:D分析:这是教材上的一道课后练习题,同学们都能够做对,但在复习的时候你就应该从物质与结构的关系来看各个选项,而不是单从物质的角度出发。
A选项所说的事件(细胞成分的更新)只能发生在活细胞内,是因为活细胞内有着能完成一系列活动的结构,蛋白质的水解、分解反应,需要场所(细胞基质)、催化剂(酶)等条件,蛋白质的合成反应,需要场所(核糖体)、催化剂(酶)等条件;B、C选项与A选项相似;D选项提到了物质分解放能的问题,作为有机物蛋白质是可以氧化分解放能的(在体外氧化分解时,蛋白质的热价高于糖类),但是在细胞内能量则主要来自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
由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来,生命物质的功能往往要在构成一定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来。
例题2: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是A 不变B 升高C 降低D 先降后升答案:C分析:在细胞内自由水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介质,则细胞中的自由水越多,化学反应越充分、迅速,又因为新陈代谢的本质就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所以,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
医学课件-Chapter 2 物质结构基础
氢氧化钾 碳酸钡
甲烷
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②J.J.Thomson(1856--1945)的原子“浸入模型”
伦琴
居里夫妇
1895年11月8日,德国的伦琴发现了奇异的 X 射线,后来
居里夫妇等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以及1897年汤姆逊证明了射
线是一种带负电的微粒。表明任何物质的原子都可放出带负电
荷的电子。由于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因此,原子内部一定带
等量电荷的正电微粒。那么,这些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
+ -
-+ -
+- +
+
-
--
+- + +
J.J.Thomson
J.J.Thomson’s 原子模型 (1898)
1898年,威廉 ·汤姆逊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球体及沉浸 在这个正电荷球体里的电子所组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内,能 自由地运动,并受到一个指向原子中心的电力作用。1904年,在 W.汤姆逊模型的基础上,J .J .汤姆逊认为正电球中的电子是分布 在一些同心球或同心球壳上,该模型俗称为 “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的原子 “含核式模型”(1911年):每个原子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体积很小的原子核,核外为电子所环绕;原子核 所带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整个原子呈电中 性,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E.Rutherford
E.Rutherford’s 原子模型 (1911)
到此为止,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最新发现,由卢瑟福提出的原子 模型应该是很完善的。该模型建立在Newton 经典力学理论基础上。根据该理论,电子在 运动速度改变时,要发射电磁波,能量降低。 结果是:(1)发射光谱连续;(2)原子煙灭。
第二节 物质结构理论基础
第2节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知识回顾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等,物质发生变化,都与其组成、结构、性质有关,而物质的性质则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
所以我们认识宏观世界的性质,必须对微观的物质结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1.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表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由于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即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电子的质量仅为质子量的1/1836,所以可以认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结构。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元素种类、粒子种类、元素的性质以及结构的稳定性。
①由质子数的电子数的差值判断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②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核内质子数不同则表示不同元素;③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④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结构的稳定性。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
2.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这样所得的表,即为元素周期表。
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1个族)。
例1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下表是教材上的内容。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2);(3);(4)。
例2 下图为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分析下图,你可得出的结论有:(1);(2);(3);(4)。
模拟训练2物质与结构基础(二)
模拟训练2物质与结构基础(二)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3年第06期1. 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中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直接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B. 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自由通过核孔C. 变形虫对食物的摄取与体内线粒体有关D. 水浴加热煮沸时,DNA中氢键和蛋白质中的肽键都会断裂,导致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2. 如下图装置,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瓶中O2产生速率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3.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叙述正确的是()①产生等量的ATP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摩尔数之比约为1∶19②人体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3∶1③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线粒体中,催化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④高等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A. ①②B. ①C. ②D. ②③4. 在某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光合作用强度如图中各点,其中E点与D点相比,[H]、ATP、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别为()A. 升、降、降、升B. 降、降、升、降C. 降、降、升、升D. 升、升、降、升5. 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A. 全部来自于O2B. 全部来自于H2OC. 全部来自于C6H12O6D. 部分来自于C6H12O66.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上述实验不能说明()A. 光合作用必须有光B.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C. 绿色植物离体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D.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7.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的环境中,在不同条件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 h环境下,预计该植物在1 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A. 765mgB. 1485mgC. 315mgD. 540mg8. 小麦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A. CO2、CO2和H2OB. CO2、H2O和CO2C. CO2、H2O和H2OD. C5、H2O和CO29.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 桑格和尼克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了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二氧化碳D. 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10. 下列无机盐的含量、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渗透压、酸碱度及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B. 人体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K+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液中Ga2+缺乏时导致肌肉抽搐C. 某些无机盐是细胞内一些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Fe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Mg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 氮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之一,酶、核酸、ATP中都含有氮元素11.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12. 根据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进行分类,正确的组合是()A. 胰岛素、叶绿素、纤维素B. 氨基酸、丙酮酸、吲哚乙酸C. 激素、递质、抗体D. 淀粉、麦芽糖、淀粉酶13. 若使某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A. 淀粉酶B. 蛋白酶C. 脂肪酶D. 生长素1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酶比无机催化剂更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淀粉酶被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 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仅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D. 细胞核中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15. 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②种类:8种 ③组成差异:脱氧核 糖核苷酸含_脱__氧__核__糖_ _和__胸__腺__嘧__啶__,核糖核 苷酸含 核糖和尿嘧啶
分子 氨基酸 脱水缩合 肽链 结构 盘曲、折叠蛋白质
D N A :双螺旋结构 R N A :一般为单链
合成 场所
肽链在 核糖体 上合成, 分泌蛋白需经_内__质__网__和__高_ 尔基体加工
三、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能源物质的种类及关系 主要能源物质是 主要储能物质是 动物细胞中还有 ,植物细胞中还有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太阳能
糖类等能源物质 呼吸作用
ATP中化学能 水解功能 生命活动
橙色的重铬酸钾 灰绿色 酸性条件下
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 溶液
黄色
小专题1
细胞的结构基础
一
、 大小
原核细胞 较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 较大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成分:肽聚糖(细菌)
植物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壁成分:几丁质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它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它细胞器
是D( )
• A.组成脱氧核糖、ATP和核糖核苷酸的化学元素完全 相同
• B.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 最多
• C.人、动物和植物所含有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种类差异 很大
• D.胰岛素、酶、血红蛋白、抗体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 素的生物大分子
二、水和无机盐
存在 形式
结合水
水 自由水
无机盐 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必修2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基础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
质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____________是相同的,但___________不一定相同。
2.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填=,< 或>)。
3.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________。
同位素:具有质子数、中子数的元素的原子间互称同位素(说明:“同位”是指在__________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
4.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5.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是:各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__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__;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___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___的电子层里。
6.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2)再把不同横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8.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_____个横行,叫做__________。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从左至右_____________递增,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具有的______________。
专题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专题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绪论(选学)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1、物质基础:蛋白质、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体现者。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上。
2、结构基础:任何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芯子构成,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第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同化作用:生物不断地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并且储存能量。
异化作用:生物不断地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物质,释放能量,并把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新陈代谢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
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
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很长时间完成。
应激性结果使生物适应环境,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些适应性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并非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就能产生的,这与应激性不同。
eg,北极熊的白色,绿草中的蚱蜢呈绿色。
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也是指生物体要求的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有一定反应的特性。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第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1、生长:a、代谢方面:青年:同化>异化→生长。
成年:同化=异化,若同化>异化→发福。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新)
11
是否应引入原子半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原子 半径 越大
核对外层 电子的吸 引力越小
越易失 电子
越难得 电子
金属性 越强
非金属 性越弱
若不引入此有关系,则只能在实验基础上加以归纳 若引入此有关系,则可以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12
案例1: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方法1:和同一物质 反应,看反应能力。 可选用氢气。
方法2:利用强制弱的规律。 氯气和可以和溴 离子、碘
离子反应,而溴单质可以 和碘离子反应。
查阅资料:与氢气的 进行实验:氯能置换溴、 反应能力逐渐减弱。 碘,溴能置换碘。
得出结论:同主族由上向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5
关于物质结构
36号以后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不 要
3
d、f、g等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求
4
离域Π键、含d轨道的杂化
5
AB5以上复杂分子的构型
6
金属的能带理论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2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
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
大学物质结构基础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 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4. 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
4.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和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2.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性质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提出问题: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有何影响?二、新课讲授1.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包括电子云、轨道、能级等概念。
2. 讲解电子排布规律,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级交错。
3. 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排布练习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晶体有哪些基本类型?它们有何性质?二、新课讲授1. 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包括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
2. 讲解各类型晶体的性质,包括晶格、配位数、熔点等。
3. 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练习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和化学键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和讨论的表现。
基础化学-第二章物质结构
③γ-射线:不带电的光子流,穿透能力很强。
•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示踪原子,例如125I、32P、60Co等。
②微量物质的含量测定。
1.某离子X3-质量数是75,中子数是42,那么 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 C )
A. 30
B. 33 C. 36
D. 39
2.同位素间不相等的是 ( B ) A. 质子数 B.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核电荷数
还原剂具有失去电子的性质,即还原 性。物质失去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 就越强。
• 卤素单质都是氧化剂,均具有氧化性,其 氧化性的强弱顺序见下: F→Cl→Br→I(强→弱),得电子的能力 逐渐减弱。
• 碱金属都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其还原 性强弱顺序是: Cs→Rb→K→Na→Li(强→弱),失电子 的能力逐渐减弱。
的电子层结构,从而成为正价离子。 3.非金属元素
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 ②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的电子层 结构,从而成为负价离子。
e
Na
Na +
+11 2 8 1
+11 2 8
e Cl
+17 2 8 7
Cl -
+17 2 8 8
1. 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3S23P4,这种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是( C )
Cu + H2O
得到 2 e ,被还原,化合价降低
当物质跟氧化合时,总是失去电子被氧化,其化合价升高; 当含氧物质失去氧时,总是得到电子被还原,化合价降低。
• 结论: 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下降的 反应,是还原反应。
凡是有电子得失,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基本结构(两篇)
引言概述:物质的基本结构是一门研究物质最小单元及其组成的科学,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物质的基本结构。
物质的基本结构是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包括元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
正文内容:一、元素1.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氧气、氢气、金属铁等。
2.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离出来,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鉴定和表征。
3.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分类和组织的工具,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二、原子结构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形成电子壳层,不同能级的电子存在于不同壳层。
3.原子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三、分子结构1.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包括分子的形状、极性等。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决定了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四、晶体结构1.晶体是具有有序排列的分子或原子的固体。
2.晶体的结构可以通过晶体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描述,包括晶体的晶格结构和晶体的晶胞。
3.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五、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涉及到电子的共享或转移。
2.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有单键、双键、三键等不同的键型。
3.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电静力作用形成的,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总结:物质的基本结构是一门重要的科学,通过研究元素、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对于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工合成物质的特性,并应用于材料科学、医药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物质结构与性质)基础知识汇总
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一、能层与能级1920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在氢原子模型基础上,提出构造原理,开启了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周期律的篇章。
1925年以后,玻尔的“壳层”落实为“能层”与“能级”,厘清了核外电子的可能状态,复杂的原子光谱得以诠释。
1936年,德国科学家马德隆发表了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完整的构造原理。
1.能层(1)含义: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2)序号及符号能层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K、L、M、N、O、P、Q……表示,其中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个。
(3)能量关系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E(L)<E(M)<E(N)<E(O)<E(P)<E(Q)。
2.能级(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 s、n p、n d、n 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n)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1s2s2p3s3p3d4s4p4d4f5s……………………最多22626102610142……………………电子281832………………2n2数由上表可知:(1)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
(2)s、p、d、f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1、3、5、7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为能层的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基态、激发态相互间转化的能量变化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主要形式为光2.光谱(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 “↑↓”来表示这两个不同 方向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
电子运动状态的完全描述与四个量子数
综上所述,当四个量子数都确定以后, 才能完全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确定这个电子:
哪一个电子层(n)
哪一个形状的电子亚层(l)
哪一个伸展方向的轨道(m)
哪一个自旋方向(ms)。
在讲周期性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 美国有一位格林太太,她是一个漂亮、开朗、 乐观的妇女。她身体健康,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在她 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 齿中间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另一颗是 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 解的是,自从车祸镶了不锈钢假牙以后,格林太太经 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有名的医 院动用了堪称世界一流的仪器,尽管一些国际知名的 专家教授绞尽了脑汁为格林太太治病,但她的病症没 有丝毫减轻,反而日趋严重…… 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物质结构基础
Atomic Structure And Periodic law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原子核外电子的结构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
原子 核 +10 核电荷 Ne 该电子 层上的 数 电子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
M
N
O
P
Q
+12
看动画去!
看动画去!
量子性——不连续性——微观世界的 一个基本特征。 如果某一物理量的变化是不连续
的,而是以某一最小单位作跳跃式的
增减,这一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其
最小单位就称这一物理量的量子
(quantum)。例:一个电子的能量。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L.de Broglie) 提出了电子等实物也具有波 粒二象性的假设。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 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原子轨道和波函数 电子云
四个量子数
氢原子光谱
连续光谱 日光或白炽灯发出的光,是一种混合光, 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便可分成红、橙、黄、 绿、蓝、紫色带。这样得到的光谱称为连续 光谱
微粒质量m 体系能量E
波函数y
解薜定谔方程,就可以求出描述微观 粒子运动状态的函数: 波函数y
Ψ — 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数学表达式 n, L, m是解薜定谔方程时自然产 生的三个参数,叫做量子数。 量子化学中,把三个量子数都有 确定值的波函数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Ψn,m,l
四个量子数
n ——主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m ——磁量子数
r increases
电负性
为了综合表示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 能力,美国科学家鲍林(L.Pauling) 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 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把电子吸向自己的能力称为 元素的电负性。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其电负性越大;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其电负性越小。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 变大,元素的非金属性也逐渐增强。
电子运动的三大特性
• 量子化
• 波粒二象性
• 统计性
波粒二象性
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是 复杂的。人们不可能同时 测定电子的确切位置和确 切能量,当观察量子化的 电子行为时,或觉察其粒 子性,或看到它的波动性。 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各有真知灼见,但两 种情况都只限于各取其一 义,有失偏颇。 格式塔心理学派
电负性相同或相差不很大
H2分子的形成 电子云 密度增大
共价键的特征
★ 饱和性 一个电子与另一个自旋反向的电子配对后,不能 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成键
↑↓ 3px ↑ ↑
例
H2S
16S:
3s2 3p4
↑↓ 3s
3py
3pz
H: 1s1
★ 方向性 沿轨道的伸展方向重叠
z
金属键
金属的最外层的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而 形成自由电子。金属离子紧密堆积。所有自由电子 在整个堆积体间自由运动,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本质:
l = 0, 1, 2
l=0
l=1 l=2
m=0
m = -1, 0, +1 m = -2, -1, 0, +1, +2
三个量子数的一种合理组合就决定一个Ψn,m,l ,而 每一个Ψn,m,l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
主量子 数n (主层)
1 2 3
角量子 数l (亚层)
0 0 1 0 1 2
亚层符号
磁量子数m (原子轨道)
2、s 、p、d 电子云的形状及空间伸展方向? 3、6C、7N 、8O、9F核外电子排布式。 4、周期和族(分区)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5、电负性。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库仑引力。
金属键的特点:
没有方向性
没有饱和性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H2 、Cl2
HF>HCl>HBr>HI
分子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 子,不能重合的分子则称为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必然是非极性分子。 异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必然是极性分子。
鲁宾双关图形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由于微观粒子远动的特殊性,描述宏观 物体运动规律和运动状态的经典物理学方法对 微观粒子已不适用。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薜定谔(Erwin Schrodinger), 建立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 方程式: 薜定谔方程。
薜定谔方程
Schrodinger Wave Equation
0, 1, 2, …, n -1 (共可取 n 个值)
s、 p、d
通常在电子亚层前 面加上主量子数来 表示特定电子层的 某个亚层,如1s, 2s,2p。
电子云
s电子云
p电子云
d电子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磁量子数
确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 = 0, ±1, ±2, ±3, …, ±l
l=0 m=0
共可取值( 2l +1)个值
l=1
l=2
m = -1, 0, +1
m = -2, -1, 0, +1, +2
s
轨道空间伸展方向数: 1
p
3
d
5 ( m的取值个数)
磁量子数取值的总数等于亚层中具有的轨道个数。
三个量子数的取值关系: n =1 l = 0 L 受 n 的限制 n =2 l = 0, 1
n =3
m 的取值受l 的限制:如
Mg
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 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第3层 第2层 原子核 第1层
+ 15
原子核带正电
2
L层
8
5
K层
核电荷数
M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能量最低原理: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 超过2个)
原来是形成了”口腔电池”,导致格 林太太神经系统受到干扰!
一些常见元素的小常识
一些常见元素的小常识
看动画去!
一些常见元素的小常识
一些常见元素的小常识
一些常见元素的小常识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排成一行 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 •族:电子构型相似或相同的排成的一列
0 0 -1, 0, +1 0 -1, 0, +1 -2,-1, 0, +1, +2
轨道 数
1 1 3 1 3 5
1s 2s 2p 3s 3p 3d
n=1 (1,0,0)——1个原子轨道 n=2 (2,0,0)、(2,1,-1 )、(2,1,0)
(2,1,+1 )—— 4个原子轨道
4.自旋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ms的取值只有 两个,+1/2和-1/2,它是 不依赖于n,l,m三个量 子数的独立量。
l = h/P =h/mv
此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根据此 式,可算出电子波的波长。
电子衍射实验 证实了德布罗依的假设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Davissn,C.J.) 和盖末(Germer,L.H.)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 德布罗意的假设。
electron diffraction
当一束电子以一定的速度穿过晶体投射到照相底片上时, 在底片上得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 环纹。从而证明了电子也如同光一样具有波动性。
多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取决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 空间构型。空间结构对称的多原子分子,是非 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 电子和原子核的不断运动,正负电荷中心不能始终保持 重合,产生瞬间偶极,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色散力。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色散力的大小既依赖于分 子的大小。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的非金 属性依次减小,金属性增强,电负性
降低。
化学键
★ 化学键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 间的强烈吸引作用力
★ 化学键的基本类型: 离子建、共价键、金属键
离子键
原子之间靠得失电子生成正负离子,通 过静电作用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 共价键——原子之间由于成键电子 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
取向力
分子固有电偶极之间的作用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