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8.21•【字号】浙教基〔2017〕84号•【施行日期】2017.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浙教基〔2017〕84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精神,现就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初中学习中部分学科分化相对严重的现象,因材施教,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尊重学情差异、体现学科本质、转变学教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生为本。
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尊重差异,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落实因材施教。
为不同学习基础与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与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创新教学管理。
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师资与资源配置上适当向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倾斜。
促进自主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管理的习惯,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实施要点(一)根据校情自主确定分层教学学科与起始年级。
1.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目前主要在数学、英语、科学三科中选择进行。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科,并根据学科特点与学习分化情况确定分层的起始年级。
2.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应以进度相同的难度分层为主。
九年级开始可探索内容分层的拓展性课程。
(二)科学进行学生分层与动态调整,合理安排分层教学的任课教师。
浙江初中地方课程教案
浙江初中地方课程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方课程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浙江省初中地方课程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浙江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浙江历史文化遗存: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
2. 浙江民间艺术:越剧、婺剧、龙舞、剪纸等。
3. 浙江文化名人:鲁迅、茅盾、南怀瑾等。
4. 浙江教育科技发展: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浙江科技馆等科普场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
2. 提问:同学们对家乡的文化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浙江历史文化遗存、民间艺术、文化名人、教育科技等内容。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采访家乡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故事。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浙江历史文化遗存,如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引导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讲解浙江民间艺术,如越剧、婺剧、龙舞、剪纸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3. 介绍浙江文化名人,如鲁迅、茅盾、南怀瑾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4. 讲解浙江教育科技发展,如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浙江科技馆等科普场所,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教育科技现状。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采访家乡老人的成果,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故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哪些文化资源?你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浙江历史文化遗存,如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引导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讲解浙江民间艺术,如越剧、婺剧、龙舞、剪纸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中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
中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语文教学:1.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大众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注重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4.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1.强调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智力魅力。
2.注重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习惯。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英语教学:1.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和翻译等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提供多样化的语境和英语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3.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
4.注重学生词汇量的扩充和语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
物理教学:1.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验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
2.强调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注重问题解决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3.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与计算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4.促进学生掌握和使用物理工具和仪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1.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和实验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2.注重化学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4.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规范和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1.培养学生对生物现象和生物原理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方式。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建议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建议(讨论稿)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建议一、研究课标把握标准1、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思路,明确课程性质、价值与基本理念。
2、领会《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确初中音乐课程改革方向。
3、把握《音乐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明确四大领域的教学要求。
4、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教学和评价中的相关问题。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1、研读教材,解读音乐文本和音像资料。
明确教学内容、单元人文主题和音乐知识体系。
2、确定教学目标,融合三维要求,目标表述具体、明确,符合实际。
3、根据学生音乐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教学流程的预设。
4、加强技能备课,教学示范准确,并有一定的表现力。
三、组织引发创设情景1、根据教学内容,有效组织教学。
2、选择导课方式,创设音乐氛围。
3、联系新旧知识,激发学生思维。
四、深入展开过程体验(一)感受与鉴赏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从音响出发,以音乐为本,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来感受与理解音乐。
3、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4、在感受与鉴赏音乐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洁富有启发性。
(二)表现与创造1、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正确的演唱、演奏姿势。
2、演唱、演奏技能的练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识谱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3、鼓励全体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4、鼓励学生探索自然音源或运用音乐要素进行即兴创编和创作活动。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1、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适度拓展。
2、梳理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总结。
六、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评价的方式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2013学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3学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安教科研中心姚明飞一、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试行)》指导下,结合我县教育“三项推进”工作相关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现状分析本学年全县共有任课教师170名,师资队伍总体较年轻。
由于高中教学需要,今年暑假有4名骨干教师到高中任教,1名县级名师外流到湖州某中学,因此,本学年优质师资力量有所减弱,需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队伍整体的年轻化,有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但工作经验不足是其软肋,两者需有效协调。
2013年中考成绩位于全市中等,县内校与校之间不平衡,各校之间差距较大,扶弱是工作重点。
三、工作目标1、深化教改。
结合我县“三项推进”工作,继续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省级课题《基于文本特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式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各类文体的变式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有安吉特色、符合文体特征的“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努力提高我县初中生语文素养。
2、校际联动。
以“教改基地学校”和“实验班级”为基础,积极发挥学科指导组的学科研究、指导、引领作用和名师示范作用,推动开展校际间的教改教研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教师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尤其是近几年新分配的教师,要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中高端层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骨干教师。
4、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式教研活动和专项评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四、教学建议1、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阅读课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两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应有较大区别。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也应根据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 行)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二○○九年十月目录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1)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7)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建议 (11)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 (16)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20)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24)浙江省初中数学教学建议 (28)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 (32)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 (35)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39)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建议 (43)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 (46)浙讧省中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50)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学建议 (53)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56)浙江省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建议 (60)浙讧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63)浙江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建议 (67)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
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
口语交际的话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在本学期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性质、运动和力、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物质的性质深入探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 单元二:运动和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关于运动和力学的基本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 单元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运动和力学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重点讲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念,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相关知识;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力学知识;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产生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知识。
2. 实验教学法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规律、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导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直观感受利用课堂实验、动画和图片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所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与实践教师讲解科学知识,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认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知道历史与社会是⼀门综合⽂科课程,它具有⼈⽂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第2条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总⽬标和分⽬标,知道历史与社会有“我们⽣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明”、“我们⾯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主题及相关学习内容,并明确其具体要求。
第3条依据内容标准,通读全套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理清教材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
第4条了解青春期学⽣的⽣理、⼼理特点及⽣活经历(包括家庭背景、⽣活现状等),把握学⽣的个性特点、⾏为习惯及认知基础、能⼒⽔平等,以确定教学起点。
第5条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实际,确定教学⽬标并正确书写教学⽬标。
教学⽬标应具体、明确、全⾯,具有操作性。
第6条根据教学⽬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视教科书,并对教科书内容进⾏灵活处理、创造性使⽤。
第7条根据教学⽬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法和教学⼿段。
第8条设计教学时应注意历史、地理或政治等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从多⾓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第9条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利⽤教材和配套图册中的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形式、⽅法、⼿段多样化。
第10条在充分考虑⽣成的基础上进⾏教学设计。
设计的教案应包括课题名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标、课时安排、重点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
进⾏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标、内容、学情等情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提倡经常叙写教学反思。
⼆、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1条尊重学⽣的⼼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多种多样引⼈⼊胜的⽅法,启发、引导学⽣进⼊学习状态。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
浙江省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方案历史与社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调整意见(一)下列内容调整为选教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3-1 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3-3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
4-2 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6-3 说出自己最喜爱的文学体裁和艺术形式,感受文学、艺术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我们传承的文明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 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3 比较历史与现实中反映人治与法治的具体现象,说明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
3-5 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3-6 选用、分析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事例。
4-5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5-5 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二)下列内容不作教学要求我们生活的世界4-1 在尝试制订规则的过程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3列举我国未成人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4-4 知道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会向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寻求帮助。
4-5 结合一些社会问题实例,说明应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6-4 以自己熟悉的某些运动项目为例,感受体育对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我们传承的文明3-2 选用典型事例,分析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
浙江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一、学习纲要,领会要求1.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明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任务。
2.通读初中信息技术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熟悉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
3.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计划中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进度和活动安排等内容。
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分析本册教材及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把握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2.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教师用书,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
3.撰写教学设计,应包括授课课题、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心理特点。
2.根据学情分析,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以落实多级学习目标。
3.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
四、激活旧知,凸显结构1.根据学生原有基础、认知特点,激活与所学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把握新旧知识的连贯延续性。
2.采用设疑、提问等方法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知识能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得到同化与顺应。
五、创设情境,聚焦问题1.选择合适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延续性等特点。
3.情境创设可以采用“问题提出”、“现实情景”、“场景模拟”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教学情境创设应具有延续性,必须考虑前导与后续环节的衔接和过渡。
六、呈现新知,展示过程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环境及任务类型等方面,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初中科学浙教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新的科学知识和概念,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
为了更好地掌握初中科学浙教版的内容,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相关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介绍。
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初中科学浙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此外,科学浙教版还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初中科学浙教版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和相关教辅材料,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每个章节的内容。
其次,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实验和观察,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学生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除了上述的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来扩展自己的学习。
借助科技的力量,学生可以观看一些科学实验的视频或模拟实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科学论坛和交流平台,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除了学习科学知识,初中科学浙教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思考和提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总之,初中科学浙教版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要更好地掌握该科目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9《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
附件9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特制定浙江省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
科学课程注重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2条认真学习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第3条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明确科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第4条认真学习课程的实施建议,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第5条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体系,了解相邻年级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
第6条认真阅读整册教材,熟悉所教年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点章节。
厘清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探究”“阅读”“实验”“活动”“读图”“思考与讨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7条从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8条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
了解学生前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方法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双新”下的教学规范:浙江省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双新”下的教学规范:浙江省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第1条作业功能定位。
初中英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2条教师理念要求。
教师要研读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了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明了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明了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
在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深入理解作业的育人功能,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第3条作业原则要求。
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发挥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实践性;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二、具体要求(一)作业设计第4条明确作业功能。
渗透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问题,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第5条清晰作业目的。
巩固课堂所学语言知识,提升课堂聚焦的语言技能,塑造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6条分层作业设计。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准确把握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针对学情设计分层作业。
第7条注重学评一体。
体现以评促学,建立作业与课堂教学间的关联,明确课堂教什么、学什么,作业做什么的要求,使作业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8条丰富作业类型。
创设真实的作业情境,建立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生活实践体验的关联,设计复习巩固类、拓展延伸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如朗读、角色扮演、复述、书面表达、故事创编、调研采访、海报制作、戏剧表演、课外阅读等。
浙江初中社会教招教案
教案名称:《浙江省初中社会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社会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浙江省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2. 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底蕴3.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状况4. 浙江省的社会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浙江省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浙江省内的典型地理案例,如西湖、舟山群岛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关注浙江省的文化底蕴。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浙江省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江南水乡、南宋文化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浙江省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加深对浙江省历史文化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 学生编写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简要介绍。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简介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丛书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推出的第三辑“校本教研丛书”。
该丛书涉及15门学科,收集和提炼了各学科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按教师常规工作的内容构建框架,便于教师阅读和使用,成为日常教学的好帮手。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8
【相关文献】
1.对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缺失学习反馈的实践思考--基于《浙江省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建议》的研读 [J], 姜海华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及学科特点与教学建议 [J], 李勇帆
3.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成立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学科指导组的通知” [J], 无
4.初中体育教学中危险情景及因素的预设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建议(试行、初中)中的"第20条"为例 [J], 徐安才5.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新”下的教学规范: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指导意见
"双新"下的教学规范: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第1条作业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观念、塑造健全人格和提高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2条作业应价值导向正确。
道德与法治作业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以阳光乐观的态度去剖析社会问题,传递正能量。
第3条作业要知行要求明确。
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年级特点对观念认知与道德品行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制订具体、适切和可操作的作业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二、具体要求(一)作业设计第4条作业设计要彰显适切性。
作业应契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指向核心素养。
要在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依标据本,结合实际设计作业。
第5条作业设计要确保科学性。
作业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应首先遵循科学性原则,做到准确无误,语言表述简炼明确,无歧义;对客观性题目,提供准确答案;对开放性题目,提供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
第6条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要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情设计不同要求、难度的作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第7条作业设计要坚持多样性。
注重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结合,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结合,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同时要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二)作业布置第8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作业布置需加强与其他各科协调,严格控制每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根据年段实际,一般学生每次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5分钟。
节假日期间,各年级可适量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
加强作业统筹,积极开展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第一条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二条通读教材,理解各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
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及音像资料,整体把握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理解、分析学生音乐爱好的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
第四条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要,确定本学期学段目标。
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规划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制定教学计划。
第五条明确学段目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案。
教案应含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分析处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第六条在书案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舞蹈、形体等技能碑刻,对要欣赏的作品课前应进行聆听和分析。
第七条课前应对教学用乐器、音视频教学光盘、歌谱挂图、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教学软件、媒体器材做好准备。
第八条音乐教室布置力求整洁舒适。
教学用具、器材摆放应方便使用。
营造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
学生的凳子可以根据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灵活放置。
二、教学实施第九条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
作品音乐知识、人文背景的介绍、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第九条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十条注重基本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学生的嗓音保护。
指导学生自信有表现的歌唱。
第十一条重视、加强合唱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第十二条知道学生使用简易打击乐器进行,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表现。
第十三条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乐器进行集体教学,如:口琴、口风琴、竹笛等。
第十四条综合表演实践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戏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征求意见稿)《初中学科教学建议》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善用媒体,讲究效率;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流程设计做最基本的要求。
各学科根据此建议及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教学建议。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思想品德一、学习课标,领会要求1、通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其整体要求和设计思路,理解本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2、了解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学习模块,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分别确定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3、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让品德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分析教材,明确目标1、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对照课标,解读教材,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
3、结合学生实际,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切中难点。
4、精选案例和素材,整合相应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生活体验。
2、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起点。
3、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关注程度,预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疑惑点、争议点和课堂意外。
4、在整体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教学设计,力求实效1、活动设计目的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避免形式化。
2、设计方案要科学,并符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
3、在预测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发生的现象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课前预设。
4、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五、呈现情境,引发思考1、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情境冲突中发掘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参与。
3、问题设计切口小,指向明确,深浅适度,有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
六、互动生成,正面引导1、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有效合作。
2、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以目标生成为落脚点,动态生成教学过程。
3、提倡多元思维,注重正面引导,立足终身发展。
七、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注重情感体验,并让学生产生触动,引发思考。
2、避免灌输说教,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不说套话,不说假话。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大胆质疑。
八、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体现评价的时效性。
2、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简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诊断。
3、试题命制要体现能力立意,避免误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理论。
4、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九、注重实践,知行合一1、倡导学生自主反思,在明辨是非中修正自身行为。
2、鼓励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3、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语文一.研读课标,领会要求1.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1.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根据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
3.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4.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1.通过预习、课堂观察、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起点。
3.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
4.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展和实施教学活动,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引导探究1.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联系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4.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反思、完善自己的认识。
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1.教学的过程应注重完整性、流畅性、层递性,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促使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学生体验和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交流等活动,培养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利用和创造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实并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与运用语文。
六、多元评价,有效激励1.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
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表现,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能进行正确的引导。
2.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个性化的回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
3.根据学生的课堂习得,运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增加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4.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5.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七、立足文本,拓展迁移1.教学中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
2.有效的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
3.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量适度地拓展迁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拓展迁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
八、精选作业,分层落实1.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精心选题,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
2.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数量与难度应适当。
3.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
4.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
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数学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1.学习“前言”,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学习“课程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
3.学习“内容标准”,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4.学习“课程实施建议”,明确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通读整套、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
2.泛读本章教材,了解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
4.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
5.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6.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
2.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
3.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用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
4.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通过问题细化、分解等方法作适当铺垫。
四、呈现问题,激发思维。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
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3.从数学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4.适当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五、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设计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规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3.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
六、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新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体验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对例习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练习,尝试举一反三。
4.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引导反思,归纳提炼。
1.数学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2.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规范,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4.巩固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
5.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
6.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