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设计1 北京课改版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课件初中语文北京课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如 下学习方法:朗读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紧扣教学的问题, 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 解决问题。
1、用不同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1)换一换:看看前后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 同?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建筑叫圆明园。
(三)品析语言,走进雨果
(1)教师点拨,学生思考归纳: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雨 果称圆明园为“世界奇迹”本身就是对圆明 园的艺术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第四段 的“这个奇迹已经消失”的句子做铺垫,更 突出雨果的无比痛惜之情,感情表达跌宕起 伏。而换成“建筑”后只能说明圆明园是一 个建筑物,只是简单的陈述,不能表达作者 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丰富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盛赞圆明园和谴责英法联军的
情感,是站在全人类文明的立场之上提出
的。
四、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本文语言精美,感情跌宕起伏,我引导学 生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细致分析,深入 了解作者爱恨分明的情感,深刻体会作者的写 作意图。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 如下的教学方法:示范品读法、启发激励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对驳论文这种文体不熟悉,本文又是一篇
转译文章,不符合规范的驳论文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 有困难。 (2)从品析语言,探究情感的角度入手,是学生从初一 以来熟悉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这种富有特点的语言的欣 赏有一定的兴趣。 (3)学生能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但是理解比较肤浅, 不能透过语言理解文本的内涵,尤其是作者站在全人类 文明的至高点上所作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态度是学生学习 的难点。
优质课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共41张PPT)
追问:“典范”是什么意思?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二)理解一份谴责。
1.提问、引入:文章哪些内容是作者对英法
的谴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设问:精读4-9段,分析作者用怎样的方法 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的? 3.提问、归纳: (1)用了哪些词进行直言谴责? (2)除此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谴责?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 荡然无存: 毁坏,消失尽净。空荡荡的什么东西 也不存在了。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 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形容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 文词藻华丽。 箱箧: 箱子。 箧:箱子
(一)设问:读书,根据驳论知识及上篇 课文分析,概括本文各段内容,划分结构。
设问:从2-9段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1.点拨: ①从2、3段作者对圆明园的赞誉中
提炼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②从4--9段作者对英法的谴责中提炼观点, 区分观点和材料。 (1)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 属于全人类。 (2)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放火是野蛮 的强盗行径。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和反语的含义 2、主动探究和讲读法 3、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国精 神。
重点: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
作用和反语的含义 难点:正确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树立爱 国精神。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雨果是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 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 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导学案
1你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侵略事件?你对此事怎样看?
2你通过学习此文,有什么启迪?或者有哪些收获?
3通过此文,你怎样看待雨果?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
本节课教师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成功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顺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有关词语含义,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顺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课后反思
修改分析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
你听说过圆明园吗?关于它的情况你知道哪些?
的确,圆明园是一座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兼有御苑和宫廷两种功能。是为适应清统治者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需要而建,建筑数量多,类型复杂。殿、堂、轩、榭、亭、桥、楼、阁、厅、室,应有尽有。建筑布局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是清统治者饮宴,游玩,休憩的园林建筑。
三、课文内容:
(一)通读课文,圈点批注
1标段
2圈出生字
3划出词语
琉璃珐琅惊骇晨曦瞥见箱箧强盗赃Fra bibliotek掠夺4标出精彩语段
(二)整体感知
1读完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1)交待写作的缘由。
(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10)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第二课时课堂展示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焚毁,是野蛮的强盗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2.默读第一段文字,你设想一下巴特雷上尉给雨果的信中写了什么内容?
3.你怎样理解“赞誉”一词的含义?
4.作者是怎样“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的?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新京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新课讲知课件(共24张PPT)
文章末尾,作者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愿望?
希望解放了的法兰西应把从中国掠夺去的东
西归还给中国。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 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 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雨果[法]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 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 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恶”。
雨果 (1802-1885)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 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 文化遗产。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
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
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荒唐之处极端放 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 情绪时,以此语加强表达效果。④通过颠覆既 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 (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骂话(以 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 征是体面的,出色的。……而您想知道,我对 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布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是什么
目的? 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
“胜利”捧场。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 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
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等长篇小说。
hài 惊骇
piē 瞥见 jí 给予 liú lí 琉璃
题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
题目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将它化为灰烬。
题目《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学科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肖美新圭峰箭竹小学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对学习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学生在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与阅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课文。
3、学生的情感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能通过阅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过程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6.1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
识记红色字的字音,字形: 晨曦 xī 洗劫 jié 掠夺 lüè 箱箧 qiè 瞥见 piē 点缀 zhuì 朱鹭 lù 珐琅 fá láng
理解成语。 不可名状: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 形容。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 描述。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原 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丰功伟绩:丰,多,大。意思是对社会作出 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 文词藻华丽。
品味文章语言
3.请您用大理石,……朱鸳和孔雀, 总而言之,……那是这座名园。 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东方艺 术奇迹圆明园由衷的赞誉、仰慕之情。 也暗含着对英法劫掠、焚毁人类文明奇 迹的愤激之情。
品味文章语言
4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为谁而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品味文章语言
1.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 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 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运用对比的手法,奖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进行比 较,突出强调了圆明园的巨大价值。
2.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 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圆明园比作月宫,形 象生动的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就像人们想象中天上月 宫中那梦幻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美景赞 叹。
写作背景: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奴役和侵占,从1856年 开始英国要求扩大《中英南京条约》中的条款。 法国也趁机要求扩大在华利益,均受到清政府的 拒绝,于是,英法联军利用清朝忙于平定太平天 国起义的机会,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五千多人侵犯北京,咸丰皇帝逃 往承德,侵略者闯入京西圆明园,大肆抢掠,并 纵火焚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回国后,法国政 府展览抢来的珍宝,巴特雷上尉致信雨果,让他 对英法的胜利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反语修辞在驳论文中的作用。
2、通过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对圆明园的赞誉及仰慕之情,对英方联军毁灭这一世界奇迹的愤激之情。
3、归纳本文的习作手法。
教学内容重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语句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既然是批驳信,作者为何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段中使用“赞誉”一词,你如何理解“赞誉”这一词的意思?
提问:像“赞誉”这样褒义贬用的语句还有哪些?用波浪线画出读一读,分析一
下?。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怀柔四中导学案初二语文编写人:吴雪娜班级:初二(3)(4)姓名:吴雪娜课题:《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书信的特征。
2、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二)情感目标: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生对时代背景北京的了解。
2、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布置自学预习任务。
1、搜集有关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学生搜集,教师补充)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
10月6日英法联军冲人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3、正音正字。
给予赞誉奇迹晨曦瞥见劫掠箱箧珐琅惊骇分享缀满琉璃4.注音并解词: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
富丽堂皇:气势盛大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描绘出来。
名,说出。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完全不复存在。
赞誉:称赞。
恍若月宫:仿佛好像是月宫眼花缭乱:因看到繁杂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惊骇:惊慌害怕。
骇,惊惧。
晨曦:晨光。
曦,阳光。
宛如:正像,好像。
瞥见:一眼看见。
瞥,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劫掠:抢劫,掠夺。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绩,功业,成果箱箧:箱子。
箧,箱子一类的东西。
野蛮:不文明;没有开化。
二、导入新课。
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三)争论理解难句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 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著名对野蛮所 干的事情。
和猛烈责怪 〕 争论分析法 〔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文学常识、字词;了解背景; 2.读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构造;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学生猛烈的
爱国热忱。
〔一〕设问:读书,依据驳论学问及上篇 课文分析,概括本文各段内容,划分构造。
1.自读。 2.点拨:有无批驳的靶子?在那段?作者还写了什
〔一〕理解一份盛赞。
1.提问、引入:2、3段写了什么?说明白作者怎样的观点? 2.设问:精读2、3段,分析作者用怎样的方法盛赞圆明园的? 3.提问、明确: 〔1〕用了美丽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东方艺术奇迹圆明园
由衷赞誉、仰慕之情。〔暗含着对英法劫掠、焚毁人类文明 奇迹的愤激之情。〕 〔2〕运用比照,把圆明园和巴特农神庙比照:巴特农神庙 是一件艺术作品;而圆明园是梦想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从 而突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追问:“典范”是什么意思?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 人或事物。〕 4.引深、归纳: 〔1〕接着开放想象,描写圆明园的恢宏气概和华美堂皇: 请……,请……,请……。之后直接谈论说明观点。 〔2〕文章还用了哪些比照方法?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法〕雨果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美丽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中 的由衷赞美之情。
2、理解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其中的愤慨和责怪。
3、理解雨果先生的博大正义的胸怀。 4、了解屈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新课讲知课件
六、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书信的特征。
2、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
3、本文运用对比和铺陈的写作手法4、体会作者在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正直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
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
(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
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布特勒的信》2.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3.历史背景介绍: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
10月6日英法联军冲人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4、注音:给予赞誉奇迹晨曦惊骇分享瞥见劫掠箱箧珐琅缀满琉璃5.注音并解词: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
富丽堂皇:气势盛大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描绘出来。
名,说出。
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完全不复存在。
赞誉:称赞。
恍若月宫:仿佛好像是月宫眼花缭乱:因看到繁杂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惊骇:惊慌害怕。
骇,惊惧。
晨曦:晨光。
曦,阳光。
宛如:正像,好像。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绩,功业,成果劫掠:抢劫,掠夺。
《“友邦惊诧”论》《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案1
《“友邦惊诧”论》《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友邦惊诧”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针对敌方的论点与论据采取层层批驳的方法。
2.学习本文在驳论中将敌人的论点与事实并举,进行对比驳论的手法。
3.大量使用排比、反语等手法,使语言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4.注意把握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深入体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2.理解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层层批驳的方法。
一、复习旧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3.论点的分类:中心论点、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4.论据的定义: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
5.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有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两种。
道理论据——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精辟理论、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等。
还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6.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7.论证是什么?即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8.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
9.议论文的结构:(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二、学习新的文体知识:(见单元提示)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两种?立论、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2.什么叫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叫驳论文。
3.常见的反驳方式1)直接反驳论点;2)通过反驳论据驳倒论点;3)通过反驳论证驳倒论点。
4.常见的驳论方法: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这是驳论文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反驳方法。
2)反证法。
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反证法。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6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word教案 (3).doc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所蕴含的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了解反语的作用。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北京的圆明园,曾经是一个世界奇迹。
但现在是一片断瓦残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介绍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
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
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它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
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
6.2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雨果
速读课文, 思考:本文是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回信,信 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焚毁是野 蛮的强盗行径,必将受到历史制裁。
速读第一段,得出巴特雷上尉的观点是什么。
巴特雷上尉觉得这次远 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应该 获得赞誉的行为。
怎样体会这封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巴特雷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 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 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 义情绪,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 滔天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 难。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 憎分明。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 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我们还要有充足的理由来作支撑,前边我们 已经学了不少这样的文章,如典型的立论文 《谈骨气》。但有时我们也会认为对方的观 点不正确,这时我们就想反驳他,那怎么样 才能驳倒对方而确立自己的正确的观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两 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看看会对我们有什 么启发。
品读第三段 思考:1、这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 么作用? 热情赞颂圆明园的辉煌灿烂,表 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谴责和批 判,为下文揭示他们的强盗行径 蓄势。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作者是怎样谴责英法的侵略罪行的。 请从文中画出表明作者态度的词句。
“强盗”、“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 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 叫英吉利。”“把这份战利品归还 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 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 贼。”
Hale Waihona Puke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驳论文,学生初次接触驳论文,我认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本单元开篇文章《“友邦惊诧”论》,学生学起来较难,于是决定把《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文提到前面来讲,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初步认识驳论文的论证过程。
2、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本文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找出文章的驳论点。
2、学会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本文跌宕起伏
的感情。
1)体会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体会其中的由衷赞美。
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愤慨和谴责之情。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法设想(朗读法、讨论分析法)
雨果的作品语言精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音乐美。
所以课上应注重“读”,采取各种形式来读:听读、默读、跳读、诵读、品读。
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用圈点法精读,体味其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充满睿智的反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美的语言,欣赏美的语言中激起情感的波澜。
在合作讨论中,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沟通作者与学者情感交流的目的。
最后和学生一起体悟作者的批驳过程。
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圆明园,通过丰富的图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性目标。
课题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法雨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初步认识驳论文的论证过程。
2、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本文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找出文章的驳论点。
2、学会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
受本文跌宕起伏的感情。
1)体会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体会其中的由衷赞美
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愤慨和谴责之情。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同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
教学难点
同情感目标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邓金玲
班级
二(3)班
授课时间
2007、4、4
教学过程及步骤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还要有充足的理由来作支撑,前边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这样的文章(如典型的议论文《谈骨气》)。
但有时我们也会认为对方的观点不正确,这时我们就想反驳他,那怎么样才能驳倒对方而确立自己的正确的观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看看会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简介作者)
二、检测预习
字词检测
三、进入新课
1、师范读课文
生思考:本文是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回信,信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学环节)
从生活入手,解决学生所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为已经学过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所以要学生简介作者
语文学习,基础知识很重要,通过预习排除生字难词,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范读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在听读中能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也许不能很好的概括出作者的
观点,但可能能说出雨果的愤怒控
教学意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分析第一段,得出巴特雷上尉的错误观点(板书:简要写出错误观点)
3、既然雨果不同意巴特雷的观点,他是如何批驳的呢?品读第三段
思考:1、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2、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示例:
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可明确此段作者的观点: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3、如此令人惊骇的杰作却毁于一旦作为中国人,我们能不痛恨吗?能不记下这耻辱吗?作为侵略者的同胞——雨果,他明确的表述了自己对此的感情态度。
让我一起走进作者的心灵。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自读5-10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谴责英法的侵略罪行的
(可明确作者观点: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洗劫、放火是野蛮的强盗行径,将受历史制裁)
四、小结:依据板书概括本文论证过程,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批驳思路认识驳论文
五、作业(见课件)
诉与谴责,由此可引导学生看课文第一段
带领学生分析批驳过程
学生可能能答出赞美评价的词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学生自己分析,只要依据文本,能感受到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即可
对圆明园幻想的描写、对比手法以及重点语句的理解学生能分析多少分析多少,以鼓励为主,师点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体悟的能力
出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
可作简单介绍
出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片
通过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有直言谴责的如:“强盗”、“洗劫”、“放火”、“行窃”等词语一针见血表达作者极度愤慨之情。
其次运用反语:“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词语讽刺揭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
表达作者无比愤慨之情。
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体会作者对英法政府的的强烈不满
板书: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
法雨果
错误观点间接批驳直接批驳
远征体面出色地位联军强盗行为
两国共同分享的光荣价值政府野蛮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