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郑皓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1)根据朗读和答题情况当堂按照321三等次打分
(2)作业本(根据完成情况分ABCD四等,分别给予5432分)
(3)写赏析文章(按照优良中差分别给予5432分,并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课外古诗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辛弃疾作为豪放诗人的代表,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人在江山雄伟处,看着滚滚长江水,思接千载,一腔豪气奔涌而出,心潮澎湃,心绪复杂。本诗放在九上的课外古诗,通过读诗,读出诗词的韵味,品读诗词,品悟诗情。
1、不能播放图片就看课本插图;2、不能播放录音就借手机和蓝牙音箱播放。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南乡子》。同学点评。再读。
2、听音乐朗读。
3、同学再读,说说读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三、再读体会
1、所谓“诗言志”,就是诗人、词人在某种情境下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上抒发出来。那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情感,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下了这首词。即“知人论世”。
幻灯片:辛弃疾介绍。
2、望?——神州大地
幻灯片:《南乡子》写作背景。
3、念——悠悠历史......
师:像这种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的诗,叫怀古咏史诗。
幻灯片:怀古咏史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应该怎么做呢?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出示:(齐读)激情读词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2023年《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作用,学习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2.通过品味言语,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感情美。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辛弃疾其他诗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年少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在文学史上,他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的词的根本思想内容。
三、写作背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五〔上海古籍1993年版〕。
辛弃疾曾被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宋朝军队与金人对垒的地方。
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清字音,了解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轻声跟读。
2.全班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深刻探究1.赏析“哪里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明确: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据的广阔地区的思念。
2.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明确: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句话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运用比喻,把历史变迁比作滚滚长江水,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替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南乡子---教案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背诵默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
.
学生边尝试思考边整理思路,然后汇报
学习借用典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者在教学中穿插典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三国演义》
三、问题导学
1、朗读此词
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3、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提问:
①、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②、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③、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3、拓展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二、教学准备- 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文本- 课堂电脑和投影仪- 打印好的教学材料-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简要回顾《南乡子》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 感悟诗歌意境(15分钟)- 展示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全文。
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诗歌,然后请几位学生逐句朗读。
- 引导学生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可能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 鼓励学生参考诗歌的字词、句子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从诗歌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各组的答案。
4. 创作实践(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情》的意境和情感,自由创作一首相似的诗歌,要求至少五句。
- 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自己的创新思维来表达情感。
- 学生完成创作后,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与同伴分享。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 提醒学生诗歌创作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加练和尝试。
四、课后作业- 完成创作的诗歌整理,并写下对自己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 阅读其他经典诗歌,挑选一首诗进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参与度和质量- 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表达能力- 课堂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2.学习体会散文语言,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美。
3.继续学习并掌握现代汉语词语。
二、教学内容散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教学重点1.用户散文语言的表达情感的能力。
2.学生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解读语言的含义和意义。
2.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导入(10分钟)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和基本内容。
2. 教学重点(20分钟)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重点讲解课文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物形象等元素,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解释生猛的引子、平凡的结尾以及中文通夜。
逐个掌握这对于理解文本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3. 阅读和细节理解(30分钟)1.学生独立朗读全文,并对不理解的内容记下问题。
2.小组内组织学生讨论所读文章,谈论每段,记下对关键词的解释。
3.小组在一起分享他们有关文章的观点,并理解每一个问题。
4. 教学微观(30分钟)教师利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等教学习词汇和语言交流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用法。
5. 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份主题式小作文或看图写小主题文章,从而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
6. 作业布置(10分钟)1.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愿,并讨论文本的情感表达,以及用语和句式。
2.阅读相关课本上的内容,并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策略教师将时间花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学习上。
通过用明了程序性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教学策略将加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评价1.通过阅读文章、听同学们的观点,并参与小组讨论,学生们认识到了散文的优美和奇妙之处。
2023年《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动情朗读,直至成诵。
2.积累辛弃疾诗歌,感受辛弃疾诗歌创作的风格,理解他从一而终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
3.辨读诗歌,理解诗人一生壮志未酬的痛苦。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辛弃疾从一而终不变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辨读诗歌,理解诗人一生壮志未酬的痛苦。
一、导入新课提到辛弃疾,我想用一个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他:行走的荷尔蒙。
此言不虚,有诗文为证:【屏显】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辛弃疾《念奴娇》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娓银胡螺,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鹏鹃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公所作大声鞋整,小声铿a⅛,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刘克庄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友人陈亮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代英雄,今天让我们走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了解这位英雄的真性情。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语言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带着热情和期待读诗,诗词入情入境,是最能快速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整体感知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
朗读是把握诗歌情感的利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首词。
1.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活动]正音并指导学生划分节奏2.朗读这两首词,并结合注释理解词的意思,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学?预设:写诗的地点相同都是借古讽今之作都引用了孙权当年的故事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都表达了一种怀念英雄和收复失地的理想。
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正字音,明节奏,析诗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三、比读,领悟情感1小组合作讨论:你从两首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情怀?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诗句:(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南乡子。登京口北亭子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亭子有怀》教学设计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___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亭子有怀》这首诗的诗意、情感以及时代背景,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___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并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的用词和修辞手法;4.阅读和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5.尝试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___,他是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乡村之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引出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将学生的兴趣引入。
2.诗歌分析(15分钟)通过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和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用词和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用词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表达的影响。
4.诗歌朗读(10分钟)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并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5.学生表达(15分钟)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口头表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喜爱或反思。
6.总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是否清晰准确;2.学生对诗歌用词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3.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感受把握能力;4.学生的诗歌写作和口头表达表达能力。
最新整理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新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新教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应该怎么做呢?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出示:(齐读)激情读词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九下语文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效教学设计
九下语文第24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高效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
失去三分之一国土的南宋统治者更是苟且偷安,无意收复中原。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志士,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重温词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1、背诵全词,理解内容。
2、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即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感。
【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背景链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读音停顿】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把握】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即景抒情(触景生情),抒发“千古兴亡”的感慨。
下片怀古,表达对孙权的怀念与倾慕。
【合作探究】1、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明确:运用设问和倒装,言外之意是中原已非我有了!触景生情,悲愤不已,于是站在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处理:PPT呈现,生齐读,师讲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温故知新开始,切记勿赘言)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是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教学处理:预习灌输,生简要讲,师直接概括归纳)问渠那得清如许?谁道人生无再少?日暮乡关何处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门前流水尚能西。
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以上环节3-5分钟呈现完毕。
铃声响,课始。
二、妙不可言的问答句3.现在,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词,词牌名叫南乡子。
大声自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词的节奏。
4.随意抽一生读(教师倾听要点有二:一看是否读准字音,二看节奏是否有乱。
无,及时点评,再次齐读,有,作好纠正,再次齐读)5.着眼问答句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
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直问直答好,我们一问一问来看。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谈类型的助读资料: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唐宋词鉴赏词典》如果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
..(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
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