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势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三、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
四、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
五、授课过程:
课前学习准备活动:布置每个学生收集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日变化数据。要求对12 :00 和14 :00 两个时刻的气温做数据记录和对比。得出午后14 :00 的气温比正午12 :00 的气温还要高的结论。
新课引入:为什么一天最热的时刻不是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12 :00 ,而是稍后的14 :00 ?
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活动:结合下图和表格分析:
•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热辐射的波长。红色表示短波辐射,蓝色表示长波辐射。
•根据资料思考:太阳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还是地表吸收?为什么?
•使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还是地面?
•在下图中用1、2、3等数字按顺序标出热辐射从太阳、地面到大气的主要传导过程。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补充资料:大气不同成分对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吸收的情况。
讲述: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
板书: 1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地球保温
思考: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显示图: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为什么秋冬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
板书: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保温作用越强。
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三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由此可见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球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但由于地球表面同一纬度或是高低纬度大气所获得的热量有所不同,而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征,所以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大气到底怎样运动呢?
板书:二、热力环流
实验演示:人教版教材必修1 第32 页活动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
学生活动:把所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
思考:为什么空气会这样流动?
讲述:假设这三条线是ABC 三地的三条等压线。
思考: 1 、在地面冷热均匀的情况下,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
2 、A 地受热,BC 两地遇冷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冷热不均的情况下,A 地大气膨胀上升,BC 两地大气收缩下沉)
3 、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等压面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A 地上空空气聚集形成高压,BC 两地空气密底减少形成低压;近地面,A 空气上升,空气稀疏开成低压,BC 两地空气下沉聚集形成高压)
4 、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否还相同?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六.小结板书: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生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则相反,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海陆风是就是由于这种昼夜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支架),完成如下任务:
1 .在书上图a 和图b 上标出昼夜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2 .一天之内,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3. 在图a 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 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4 .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小结板图:海陆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
小结: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热力环流有关的例子?
转折: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中,先看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讲述:同一水平面的存在气压差异时,就必会存有一个力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运动,而这个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板书: 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显示:
板书:2 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思考: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
实验演示
用一小球抛向旋转中的圆盘中心,观察变化
小结:由于受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所以在地转偏向力的加入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变化,直到影响风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向就不再偏转,而这时风向会如何呢
板书: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与等压线
转折: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风向还会受到另一个力的影响,就是摩擦力的影响。在三个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变化呢?
板书: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学生活动:完成课本35 页活动
师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总板书: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 风向:
二力合力:风向平行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三力合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