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学时数:84学分数: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信息及其度量。
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高斯过程。
窄带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分集接收。
信道的加性噪声。
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
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抽样定理。
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M)。
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侯大有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等教材:《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樊昌信等编著参考书目: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周炯磐等编著,《通信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课程内容简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侧重数字通信。
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基础知识和模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理论;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各种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方法及性能指标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的原理、性能分析、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信息理论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概念。
3、熟练掌握数字基带传输,频带传输的工作原理,频带传输系统的组成、传输波形及频谱。
基带传输中码间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4、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同步方式。
5、掌握数字传输中的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常用方法。
6、了解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7、对数字传输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通信原理》授课课时分配表01.绪论4 02.随机信号分析803.信道6 04.模拟调制系统60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8 06.数字调制系统807.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6 0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609.差错控制编码4 10.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411.同步原理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1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是: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量度;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电子与信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电子与信息专业必修课,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适合于未来从事通信行业工作的本科生学习。
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基本概念、信号分析处理、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数字通信系统组成及其关键功能模块等原理。
初步学会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并运用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研究。
通信原理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的课程与学科,要求能追踪前沿技术并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授课、作业、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同学们能了解通信系统的发展与未来,掌握通信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并了解当前通信领域中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技术和新名词,了解该领域内的各种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教学,学生们能理解通信基本原理,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特点、应用范围等内容。
并掌握通信的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等相关技术及其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通信系统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性能等相关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要点: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模型及分类;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信号、消息;信息及其度量,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信道。
⏹重点:1. 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信息量与平均信息量(信息的熵)的计算。
3.码元速率,信息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与计算。
4. 信道⏹难点:信息量与平均信息量(信息的熵)的计算、信道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讨论第二章确定信号分析(4学时)⏹知识要点:信号通过系统的过程。
确定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傅立叶变换关系式,傅立叶变换的主要运算特性,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信号的能量和能量谱密度;信号的功率和功率谱密度。
⏹重点:信号及其正交展开变换、信号的傅氏分析、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函数。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本科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实验10)一、课程性质与目的1.课程性质:《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类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其讲述了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以及数字信号实现基带、频带传输和模拟信号实现数字传输的原理和方法,从而为学生从事话音、图象、数据等信息的传输打下了一个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一)绪论(4学时)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通信方式(2学时);2.掌握信息度量的方法(1学时);3.了解一般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学时)。
(二)信道与噪声(6学时)1.了解信道的定义及信道数学模型(1学时);2.掌握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1学时);3.掌握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所传信号的影响(2学时);4.了解分集接收技术(1学时);掌握信道加性噪声的分析方法;5.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及其计算(1学时)。
(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8学时)1.了解数字基带系统的基本组成(1学时);2.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传输码型(1学时);3.了解数字基带系统及其码间干扰分析(1学时);4.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无码间干扰传输(2学时);5.掌握数字基带系统的眼图分析方法(1学时);6.了解数字基带系统的时域均衡原理(1学时);7.了解数字基带部分响应系统(1学时)。
(四)数字频带传输系统(10学时)1.了解和掌握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4学时);2.掌握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学时);3.掌握数字频带系统的性能比较(2学时);4.了解其他改进性和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学时)。
(五)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8学时)1.了解和掌握脉冲振幅调制技术(2学时);2.掌握模拟信号量化的方法和原理(1学时);3.掌握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2学时);4.了解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2学时);5.了解时分复用及多路数字电话系统(1学时)。
最新《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类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周课时为4课时,共72课时。
通信专业不安排实验,计算机专业安排实验。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以传递信息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3. 理解通信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4. 具备设计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信号与噪声- 信道与编解码- 模拟与数字通信2. 传输介质与信道特性-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特点- 信道传输特性的度量与分析3. 基带传输与数字调制- 码元与波形传输-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脉冲调制与解调技术4. 模拟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复用技术- 频移键控与相干解调- 调制解调器的实现与性能分析5. 数字调制与解调-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频与正交振幅调制- 调制解调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6. 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分时复用和频分复用- 输错编码与差错判决- 多址接入技术与协议7. 信道编码与纠错- 奇偶校验与海明码- 奇偶校验与循环冗余校验- BSC和AWGN信道中的纠错编码8. 无线通信与信道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道传输与性能分析- 天线与传输功率控制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教学:设计通信原理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常规作业与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和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使其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内容;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3. 熟悉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包括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
二、教学内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分类、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的概念和特性等;2.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以及解调的方法和技术;3. 信道编码与解码:介绍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编码,纠错编码等;4.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器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5. 无线通信:介绍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多址技术、调度算法等;6. 光纤通信: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7. 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1.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使用仿真软件:引导学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A》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A》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System Principles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教学:58学时实验学时:14学时先修课程: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熟悉常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及性能,对通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具体的认识,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重要的环节。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准确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字手段;熟悉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和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理解数字通信中的编码和同步等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1.通信系统的组成2.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3.信息及其度量4.主要性能指标基本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方法。
重点:信息度量。
难点:数字系统的传输速率。
第二章随机信号的分析(6学时)1.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平稳随机过程3.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4.高斯过程5.窄带随机过程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7.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基本要求:随机过程的主要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相关函数;高斯噪声;窄带信道。
重点: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与自相关函数是一对傅立叶变换。
难点:平稳窄带高斯噪声的特征。
第三章信道(5学时)1.信道定义2.信道数学模型3.恒参信道举例4.恒参信道特征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随参信道举例6.随参信道特征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7.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8.信道的加性噪声9.信道容量的概念基本要求:信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噪声;多径传播。
重点:信道容量的计算。
难点: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第四章模拟调制系统(6学时)1.幅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2.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的原理及抗噪声性能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4.频分复用(FDM)5.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基本要求:掌握调幅(AM)、双边带(DSB)、残留边带(VSB)和单边带(SSB)原理及它们的噪声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在了解现代通信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信道与噪声、模拟线性调制、模拟角调制、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数字信号调制传输、同步、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多路复用和多址、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技术、先进的数字调制技术和信息理论基础。
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所需的通信原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通信和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模型与组成、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信道及信道中的噪声等知识。
2. 了解并基本掌握有关信号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类型、确定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性质、随机信号、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知识。
3. 掌握模拟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振幅调制、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残留边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4. 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模拟信号的抽样、抽样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
5. 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和码型、频率特性、码间串扰、眼图和时域均衡器等。
6. 掌握数字信号调制传输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二进制振幅键控、二进制频移键控、二进制相移键控、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以及多进制数字键控。
7. 掌握同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载波同步技术、位同步技术、群同步技术和网同步技术等。
8. 掌握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包括:数字信号的统计描述、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等
9. 掌握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等。
10. 掌握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奇偶监督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等。
11. 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和解调,包括:偏置正交相移键控、π/4正交差分相移键控、最小频移键控、正交频分复用、网格编码调制、扩展频谱技术等。
12. 信息理论,包括:离散信源的熵、离散信道模型、联合熵和条件熵、无噪声
信道容量、信源编码、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容量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线性代数、概率论、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四、课程内容
第1章绪论
1.1 通信的发展
1.2 消息、信息和信号
1.3 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模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1.4 信道
1.5 信道中的噪声
第2章信号
2.1 信号的类型
2.2 确知信号的性质
2.3 随机信号的性质
2.4 常见随机变量举例
2.5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6 随机过程
第3章模拟调制系统
3.1 概述
3.2 线性调制
3.3 非线性调制
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4.1 引言
4.2 模拟信号的抽样
4.3 抽样信号的量化
4.4 脉冲编码调制
4.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4.6 增量调制
第5章基带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
5.1 概述
5.2 字符的编码方法
5.3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
5.4 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码型
5.5 基带数字信号的频率特性
5.6 基带数字信号的码间串扰
5.7 眼图
5.8 时域均衡器
第6章基本的数字调制系统
6.1 概述
6.2 二进制振幅键控
6.3 二进制频移键控
6.4 二进制相移键控
6.5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6.6 二进制数字键控传输系统性能比较6.7 多进制数字键控
第7章同步
7.1 概述
7.2 载波同步方法
7.3 位同步
7.4 群同步
7.5 网同步
第8章数字信号最佳接收原理
8.1 数字信号的统计表述
8.2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准则
8.3 确知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8.4 确知数字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8.5 随相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6 起伏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8.7 实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8.8 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接收原理
8.9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第9章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
9.1 概述
9.2 频分复用
9.3 时分复用
9.4 码分复用
9.5 多址技术
第10章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
10.1 概述
10.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0.3 纠错编码系统的性能
10.4 奇偶监督码
10.5 线性分组码
10.6 循环码
10.7 卷积码
10.8 Turbo码
第11章先进的数字带通调制和解调
11.1 概述
11.2 偏置正交相移键控和π/4正交差分相移键控
11.3 最小频移键控及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11.4 正交频分复用
11.5 网格编码调制
11.6 扩展频谱技术
第12章信息理论
12.1 离散信源的熵
12.2 离散信道模型
12.3 联合熵和条件熵
12.4 无噪声信道容量
12.5 信源编码
12.6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容量
五、其他
1.实验
本课程无实验。
相应的实验由单独设立的系列实验课程完成。
2.作业
(若干)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主要参考书: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5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七、考试方式
笔试,闭卷
八、学时分配
制订日期:2009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