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实验探究题精炼(金华衢州)(22ppt)

合集下载

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真题+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真题+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真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

1.学习科学知识,选择健康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离毒品B.经常不吃早餐C.不愿与人交往D.偏爱吃油炸食品2.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A.进入室内抢救物品B.躲到高层建筑下方C.选择乘坐电梯逃生D.快速跑到空旷地方3.近日,植物学家确认了一种新物种――天目韭(如图),它的叶子外形扁平像韭菜,9~10月开花。

天目韭属于()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4.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化学药品B.溶解物质C.过滤泥水D.测溶液pH5.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矫正近视的同学,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A. B. C. D.6.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摄入较多蛋白质。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米饭、土豆B.番茄、丝瓜C.鸡蛋、牛肉D.花生、奶油7.四氯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用途广泛。

四氯化碳(CCl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B.0C.+3D.+58.摩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措施能增大摩擦的是()A.用光滑的材质做滑梯B.鞋底做有凹凸的花纹C.机器转轴处加润滑油D.用滚动代替滑动9.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

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10.小科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操作时,调节的反光镜是图中的()A.②B.③C.④D.⑤11.小科选取了“F”光源、带小孔的纸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图顺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过左右移动光源和光屏,开展“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中光屏上不可能出现的是()A. B. C. D.12.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列说法属于描述毛细血管的是()A.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B.手背上一条条的“青筋”C.中医“切脉”时触摸的血管D.擦破皮肤表层时渗出少量血液的血管1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下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是水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8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2+H2=2HO214.小科想购买一个电热水壶,已知他家中电路电压是220V、室内插座额定电流是5A,则下列规格的电热水壶适合他家的是()选项额定电压/V额定功率/WA2201500B220800C1201500D120800A.AB.BC.CD.D15.小科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A.只有②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分。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中考科学质量检查试卷+答案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中考科学质量检查试卷+答案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

1.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应提倡()A.聚餐时用公勺、公筷B.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C.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D.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最低2.今年,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的是()A.aB.bC.cD.d3.4.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5.下列用电器把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电风扇B.电灯C.电饭煲D.电熨斗6.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7.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

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8.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冰块B.乙吸收热量C.甲内能增加D.乙内能减少9.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

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10.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1.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

浙江9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科学试题(化学部分)

浙江9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科学试题(化学部分)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衢州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1:35.5K:39 Ca:40 Cu:64 I:127 Ba:137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5.用镍钛合金制成的宇宙飞船自展天线,在低温下被折叠,进入太空后,在阳光照射下可重新展开,恢复成原状。

关于此天线制作材料的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形状记忆功能B.具有很低的熔点C.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6.科学实验室的铅蓄电池中装有硫酸。

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A.C02 B.N2C.H2D.029.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

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的是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14.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线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的pH16.一位科学家分析测定了取自三个不同地方的铜和硫化合物的样品,获得第9题图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样品样品质量/克铜元素的质量/克硫元素的质量/克1 5.02 3.35 1.672 10.05 6.71 3.343 99.6 66.4 33.2A.三种样品可能属于同种物质B.样品1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C.样品2的化学式是Cu2S D.样品3中铜元素与硫元素质量比为1:218.在做“估算高锰酸根离子大小"的实验时,取一颗体积为V的高锰酸钾小颗粒配制成10毫升溶液,从中取1毫升溶液加入9毫升水稀释,溶液颜色变浅;从稀释后的溶液中取1毫升溶液加A入9毫升水稀释,溶液颜色变得更浅;再从第二次稀释后的溶液中取1毫升溶液加入9毫升水稀释,溶液略显紫红;再从第三次稀释后的溶液中取1毫升溶液加入9毫升水稀释,此时溶液无色。

2023年浙江金华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浙江金华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浙江金华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3)小金同学认为,图乙实验装置还需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请表达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
【问题反思】小组同学多次实验,测量值总是小于 。经过老师指导,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可以从模型中“消耗氧气”的方法人手给实验做进一步改进。
【资料】暖宝宝是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制成。
【方案迭代】讨论后,项目组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用暖宝宝粉代替红磷,利用铁粉在空气中氧化的原理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将滤纸用水浸润后黏附在针筒内壁;②把暖宝宝粉倒入针筒,轻轻转动,使涂抹均匀;③涂上凡士林,将活塞插入针筒,盖上橡皮帽,观察并记录活塞移动情况。
尿液
A.AB.BC.CD.D
15. 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 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金华也将承办部分比赛项目。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C. 学会与人相处,乐观开朗合群D. 远离毒品,不要吸烟、酗酒
5. 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B. 溶解
C. 过滤D. 蒸发
6.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如图为部分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浙江省衢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 2022 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1.0 分。
1.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应提倡( )
A. 聚餐时用公勺、公筷
B. 直接露天焚烧大量垃圾
C. 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
D. 使用冷空调时总把温度调到最低
2.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度更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2 发生了化学反应。
1 . 测 出 反 应 前 Ca ( OH ) 2 溶 液 的 大于 7.
二 pH.
2.测出反应后 A 瓶内液体的 pH. 小于 7.
(1)将表中“?”处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 (2)能判断“Ca(OH)2 溶液与 CO2 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______。 (3)查阅资料得知:A 瓶中未出现浑浊是因为过量的 CO2 与 H2O 和 CaCO3 反应生成可溶 性的 Ca(HCO3)2.有人提出,只要利用现有装置和试剂,对实验一稍作补充或改进就能观 察到浑浊现象、请简要说明你的做法:______。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8.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 lg 石灰石样品 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要一步实现图中“Cu→Cu2+”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则该溶液的 溶质是______。 (3)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利用硝酸铜溶液制备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主要操 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试剂______。

实验探究题——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精品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精品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5——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特训练习1.(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1)[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22·奉化模拟)碱式碳酸锌[Zn 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OH)y(CO3)z熔烧ZnO+CO2↑+H2O (x、y、z为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答:。

3.(2022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来问题:(1)沉淀1是(2)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4)这包粉末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4.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____(填字母)。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分)1.“绿色生活”是一种能源、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A.随着丢弃旧电池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分析】A、根据随着丢弃旧电池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B、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C、根据实验后的废液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D、根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故A不符合;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C、将实验室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腐蚀下水道并造成二次污染,故C不符合;D、使用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故D符合合.故选D.【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2.“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B.C.D.【分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解答】解:“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超临界水”(H2O)就是水的一种状态,还是水分子.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分析;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解答;C、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解答.【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答案:D【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43分)4.当前,衢州多地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投入使用就是一例,机组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驱动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天然气产生的一部分蒸汽被用于蒸汽发电.(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分析】(1)根据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进行分析;(2)根据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故答案为:(1)有机物;(2)电磁感应.【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简单分类、发电机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5.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正放(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丙.【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两套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故填:正放;(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故填:丙.【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6.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D .【分析】(1)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2)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答案为:(1)氢离子;(2)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兴趣小组进行纯碱样品(杂质仅含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请指出图中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2)为节约药品,可先向呈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颜色恰好消失,即可停止滴加.(3)以下操作过程会导致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有AC .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色进行分析;(3)A、根据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会使称量的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进行分析;B、根据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会沉淀质量偏大,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大进行分析;C、根据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碳酸钠没有完全反应,导致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进行分析.【解答】解:(1)过滤操作需要用玻璃棒引流;(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色;(3)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会使称量的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会沉淀质量偏大,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大;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碳酸钠没有完全反应,导致碳酸钙质量偏小,导致碳酸钠质量偏小.故选:AC.故答案为:(1)未用玻璃棒引流;(2)红;(3)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反应过程中的误差分析,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多加训练即可完成.8.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化学变化.(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m4﹣m2+m1,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增加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解答;(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解答】解:(1)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有新物质生成,锡的燃烧是化学变化;(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4﹣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答案:(1)化学;(2)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9.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分析】根据呼吸作用的产物以及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同时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减小.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槽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烧杯内,使大烧杯内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故答案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同时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减小.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槽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烧杯内,使大烧杯内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点评】本题考查了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呼吸作用的测定,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0.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家,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化学式C25H24O5)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则表示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是甲.(2)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用青蒿素药剂对疟疾患者进行治疗是属于控制传染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解答】解:(1)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双氢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1×24):(16×5),可见青蒿素中氧元素含量更高,故则表示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是甲;(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用青蒿素药剂对疟疾患者进行治疗是属于控制传染源.故答案为:(1)甲;(2)控制传染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掌握传染病的基础知识.11.为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市场上供应的食盐除普通碘盐外还有无碘竹盐、低钠盐和健康平衡盐等,现有两种品牌的食盐A和B,主要成分的含量见表:(注:两种食盐仅NaCl中含有钠元素:35.1g/100g表示每100g食盐中含钠元素质量为35.1g)食盐种类食盐A 食盐B主要成分的含量(以钠元素质量计)35.1g/100g (以NaCl质量计)93.0g/100g (1)加碘盐是通过加入KIO3的方法制成的,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2)NaCl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以39%计,请比较食盐A、B中NaCl含量高低,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食盐B (填食盐种类).【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故填:+5.(2)100g食盐A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35.1g÷39%=90g,因此食盐A、B中NaCl含量较高的是食盐B,故填:食盐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2.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导致会收到的铜不纯.(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3)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硫酸铜的质量计算生成铜的质量.【解答】解:(1)Fe+H2SO4═FeSO4+H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会收到的。

【中考真题】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

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青春期健康成长是幸福人生的基础。

关于青春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远离毒品不酗酒B.不参加体育活动C.不与其他人交流D.沉迷于网络游戏2.今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将再次上演金星伴月天文景观。

这一天的月相是()A.B.C.D.3.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小科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这是典型的缺乏钾元素的症状。

他应该施下列肥料中的()A.氯化钾(KCl)B.硝酸铵(NH4NO3)C.尿素[CO(NH2)2]D.碳酸氢铵(NH4HCO3)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测定溶液的pH C.取用固体D.点燃酒精灯5.科学就在身边。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A.“折断”的铅笔B.水中的倒影C.镜中的小狗D.地上的影子6.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如图是某同学在安全演练时采用的避灾方法。

发生以下灾害时,可用该方法减少伤害的是()A.洪水B.地震C.泥石流D.火山喷发7.衢州有礼,低碳有我。

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节约用水B.绿色出行C.按需点餐D.不关空调8.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素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包粽子所用的粽叶是箬竹的叶子(如图),粽叶属于植物结构层次中的()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9.今年4月,我国某科研考察团队发现的新树王“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

它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其顶端,动力主要来自于()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扩散作用10.梅雨时节,天气多变,小科利用气温计对气温变化进行研究。

如图是某天上午8:00小科观察到的气温计内液面位置,其读数为()A.20.5℃B.25℃C.30.5℃D.35℃11.我市发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彩鹦,体表被青铜栗色的羽毛。

浙江科学中考专题课件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探究 (共28张PPT)

浙江科学中考专题课件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探究 (共28张PPT)

【设计方案】
【拓展与应用】
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方
程式;【作出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 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设计方案】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装置的特点分析连接的
顺序。(2)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 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
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4.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 Fe、Cu、Ag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C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例5】
(2016,齐齐哈尔)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
,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OH)2+2HCl===CaCl2+2H2O 【提出问题】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CaCl2 猜想三:________ 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 想 一 : CaCl2 和 Ca(OH)2 猜 想 二 : CaCl2 和 HCl
2.(2016,陕西)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D )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1.酒精是果酒发酵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是衡量果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越高,则果酒品质越好。

甲醇是果酒发酵过程中极易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

为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甲醇含量的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1:取新鲜葡萄和新鲜苹果各500克,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和苹果汁,装入发酵瓶后,添加酵母菌悬浊液(内含0.3克千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好瓶盖,进行发酵,得到果酒。

步骤2:每天16:00测定果酒中的酒精度和甲醇含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图。

(1)为了使酵母菌发酵效果更好,根据图2应选择合适温度约为。

(2)分析图甲葡萄酒和苹果酒在不同质量蔗糖下的酒精度变化曲线,得出的初步结论:。

(3)发酵材料、蔗糖量是酿制果酒的关键,会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

国家要求果酒中甲醇的含量值≤0.1克/升,请结合图甲、图乙,对发酵材料、蔗糖量、发酵时间提出合理建议。

2.小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测量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1;③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测量两个橡胶塞间的距离为h3,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相平;④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⑤反应结束后,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再次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与玻璃管内的水面再次相平,测量此时玻璃管内液面到橡胶塞的距离为h2;⑥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步骤③⑤中,调节水槽内水面高度和玻璃管内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2)经过计算,小科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则h1、h2、h3应满足的关系式是:=15。

(3)如果步骤②中装入玻璃管中的水过少,将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有何影响?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3.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6伏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欧,1安”的字样。

浙江中考衢州科学一轮复习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共22张PPT)

浙江中考衢州科学一轮复习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共22张PPT)

(1)物质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意义 (2)微观意义: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3)量的意义: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考点解说
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项目
内容
理论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
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
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只指“质量”守恒,
使用范围 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验证实验 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
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解析
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3.(2014·广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 试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 为 C2H6O 。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 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物质科学(二)
微观 解释
质量 遵循 守恒 的 定律 定律
宏观 表示
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原则

步骤
化学
物质
意义
方程式

微观

意义
量的
计算
意义
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考点导图
第31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1. 质量守恒定律
项目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实验探究题精炼(金华衢州)(22ppt)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实验探究题精炼(金华衢州)(22ppt)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 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铁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
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 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
E(2、)如C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3)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A干、燥E的、二B、氧D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 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 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 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 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不一定有氧元素。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
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024年浙江省初三中考科学仿真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浙江省初三中考科学仿真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科学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32小题,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Fe—56;Mn—55;Cu—64。

5.本卷计算中g取10牛/千克。

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4年中考体育在四月份进行,有篮球、长跑、跳远等项目,体育考试时对下列各个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A.考生正常的体温约为22℃B.正规篮球场的宽度为150mC.大多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5m/sD.考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500Pa2.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莲峰角蟾”,经系统的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

据此判断莲峰角蟾属于()A .鱼类B .两栖类C .鸟类D .哺乳类3.2024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

下列关于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A .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瓦斯爆炸B .大型节日演出时,可以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C .厨房煤气泄漏时,须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防止煤气中毒D .久未开启的地窖,通过灯火燃烧可防过高浓度二氧化碳中毒4.去年一副残荷倒影照片(左)与吴冠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图(右)的对比,引发了网友艺术源于生活的讨论。

左图中残荷在水中形成倒影的原理是()A .光的色散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直线传播5.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 .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B .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C .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 .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稀释浓硫酸B.除去杂质气体CO2.7.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

浙教版化学实验中考复习PPT精品课件

浙教版化学实验中考复习PPT精品课件

磷脂分子的这种的结构是否是静态,僵化的呢?
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整个磷脂双分子 层像轻油般流体能向两侧滑动,具有流动性。但 这种流动性并不是无限的,因为在磷脂双分子中 间夹杂着“刚性”的胆固醇,它像弹簧一样连接 磷脂双分子层,这样使得质膜既有一定流动性, 又比较坚实。
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还发现膜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 那么,膜蛋白怎样分布在磷脂分子层中的?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结论:细胞膜是由脂双层组成的。
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
注意与甘油三脂的结构比较
发挥想象画出: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单分子铺展情 况、磷脂分子置于水中铺展情况、磷脂分 子在细胞表面的排列铺展情况。
1.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3.磷脂分子置于水中:
4.磷脂分子在细胞表面的排列: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 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 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 有 脂类物。质
(2)1925年,C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脂,并 将它在空气一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 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 组成。
A金属
B金属
如图所示,旋塞K2关闭着,装置A中盛有氯化氢气体,装置D. E, F, G中分别盛有五种不同的溶液、H为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分液 漏斗中盛有NaOH的饱和溶液。B装置中的大试管内壁预先用酚酞试 液浸润,K为开口很小的尖嘴玻璃管(提示: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 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 水得盐酸。)
目的要求:观察种子中胚的染色特点

浙江专版2022中考科学专题五化学实验探究精讲本课件

浙江专版2022中考科学专题五化学实验探究精讲本课件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
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 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
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
5.近几年,课本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分析也是常考的点,需要 我们关注实验并对实验异常现象进行总结分析; 6.高频考点有物质的成分、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化学反应速 率等。
题型一 物质的成分 【例1】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 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 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 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2.小明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生 石灰、铁粉;作用:防潮、防氧化”等字样。他想了解袋内粉末 是否已失效,取少量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滴入无色酚酞发现 不变色。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常温下铁在空气中不能反应生成 Fe3O4和FeO,于是对粉末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CaCO3和Fe; 猜想二:可能是CaCO3和Fe2O3; 猜想三:可能是_C__a_C_O__3、___F_e_、__F_e_2O__3____。
(2)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氧化镁(难 溶性物质)和氢气。于是他进行了实验验证:将去除氧化膜的镁 条和水放在试管中加热,发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停止 加热后,却始终没有观察到沉淀。请对“没有观察到沉淀”这一 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___镁__与__水__在__加__热__条__件__下__反__应__生__成__了__氢__氧__化__ _镁__,__覆__盖__镁__条__表__面__,__阻__止__了__镁__与__水__的__继__续__反__应_______________。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 (共61张PPT)教育课件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 (共61张PPT)教育课件
23
典题精练
• 答案:【实验探究】A:猜想二不正确 C:有气泡产生 • 【评价反思】①方案B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方案D中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总结提高】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黑色固体溶解,溶
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合理即可)
21
典题精练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现象或结论填空。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试纸变色,对照比 色卡,pH<7
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22
典题精练
最后滤液一定有氯化钠。再根据废液倒入烧杯,先有气泡,后有白色沉淀的现象,判断可 能碳酸钠剩余。【交流讨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因为白色沉淀是CaCO3,它能与盐 酸反应,二者不能共存。【设计实验】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即验证碳酸根离子的存在。碳 酸钠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是溶液变红(或滴加稀酸放出气体,或滴加可溶 性钙盐或钡盐生成白色沉淀,或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反 思与总结】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 否有剩余。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 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科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科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7.跳台滑雪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1)北京冬奥会上某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运动员沿跳台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跳台采用的人造雪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奥运理念。造雪时不断吸入水,喷出粉状雪,该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变阻器 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
浙江省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科学试题卷
1.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A. “司南”静止时勺柄指南,标为N极
B. “司南”能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C. “司南”的纸盘换成铁盘后也能正常使用
D. “司南”勺柄的指向与勺内磁体的磁极方向无关
7.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地震与泥石流是两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
B. 良好 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C.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D.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 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铁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
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 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
某科学小组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 SO2)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此装置收集一瓶含有酸性气体的空气;
③将40毫升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 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测得该标 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毫升; ④充分反应后,测量得出(水1)水柱柱上移向(2下)0.1移% (动3)偏的大 距离为3.0厘 米,己知长为1厘米的细玻璃管的容积0.1毫升(水柱的 重力忽略不计)。
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 过量,均会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答“未将装置内氧气消耗完全”或“产生的一氧化氮未被完全反应”给2分:答“实验误差”不给分)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 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E(2、)如C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3)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A干、燥E的、二B、氧D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 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 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 【实验探究】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 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小组认为不合理,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说明反应物中也应该含有碳、氢、氧元素,而氧 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不一定有氧元素。
(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 想是__氨__气__与__氯__化__氢__气__体__发__生__反__应__生__成__固______________。 (2)请体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
__使__用__的__气__体__有__强__烈__的_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__对__人__体__有__害__或__污__染__空__气__;__在__开__放__的__空__间_______ __进__行__实__验__,__实__验__结__果__易__受__环__境__影__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
请你回答: (1)按图连接好装置后,向玻璃管中注入少量水,形成一端水柱。然后用手捂住烧 瓶一段时间,若出现___水__柱__上__移_____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该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0_.1_%_______。
(3)按上述步骤操作时,若实验过程中环境的温度略有降低,则实验结果将会如何 变化?_偏__大________。
(“两次称量”、“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各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 给分)
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进行有关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E装置中 观‘__察__到__的__现__象__是__出__现__白__色__沉;淀,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
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浸染有品红的试纸)伸入 氯水中,品红试纸褪色。(提示:品红试纸使用方法和 PH 试纸是不同的。)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 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猜想 2:是氯水中的____C__l2_____(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猜想 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猜想 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猜想三成立。请分析小明的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_不__合__理__。__因__为__C_a_(_O_H__)2_溶__液__与__碳__酸__钠__反__应__生__成__的__氢__氧__化__钠__呈__碱__性__,__会__干__扰__氧__化__钠__的__判___。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装置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右图
所示。
(3)若猜想正确,在尖嘴处点燃气体后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应该能观
察到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或水雾)的现象,再迅速将烧杯倒转,
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柯在实验室帮老师准备实验器材,发现有些酒精灯的灯芯被烧焦变黑。小柯百思不解, 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高了,就给了小柯一瓶刚配置好的酒精 溶液。(1)酒精灯内酒精浓度低一些,灯芯不易被烧焦,其原因 是 酒精浓度低一些,酒精中水分含量高一点,酒精燃烧,放出热量,。灯 芯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灯芯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不会变黑。
(2)装置C和D中的药品分别为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 酸。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 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是否存在,装置G中的药 品应选用 A 。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氧化铜
【实验结论】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
金属是铝。
①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 称得质量记为m1②将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 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③如 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铝;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锡。
极易熄 灭
小衢对小柯的探究结果并不赞同,请你说说小衢不赞同的原因 是 观察的时间太短(没有重复实验或酒精浓度应。该取更多的数值进行实验)
(3)根据小衢不赞同的原因,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小柯改进实验。 延长实验时间观察灯芯的颜色变化(重复进行实验或在65%—95%之间取多
种不同的数据进行实验)

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 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 ____其__它__物__质__的__分__子__运__动__速__度__与__相__对__分__子__质__量__的__关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物质。经查证黑色颗粒成 分是碳,但不清楚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钙。
(1)步骤IV中的“?”处应填_____H_2_O___。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一__氧_化_氮__与_氧_气__参_加_了__反_应__,_气_体__减少(1分) 使_钟_罩__内_气__压_减_小__(_1_分_)_。_外_界_大__气_压_大__于_钟__罩_内_气__压_,_水__被_压_入__钟_罩_,__导_致__钟_罩_内__水_位_升__高_(_1_分_)__。。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 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 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_实__验_中_较__难_控_制_。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
方案I: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 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 方案II: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 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 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往硬质玻璃管中通入氧气 ,
点燃酒精灯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 (3)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 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题
化学专题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1.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 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 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 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 4HNO3+Fe=Fe(NO3)3+NO↑+2H2O] I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 如下反应:4NO+3O2+2 ? =4HNO3)分析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