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指导: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方七个药方起大作用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方七个药方起大作用功能性子宫出血也叫做功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实就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会影响到女性的健康,危害十分的大,需要及时服用养阴止血汤,扶脾舒肝汤,养血平肝散,固肾调经汤,滋肾固冲汤,乌茜汤,芪断固崩汤等七个中药方。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某些内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节等,会让患者出现排卵期出血,月经前出血,经后出血等不适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贫血,那么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中药方呢?第一款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药方是养阴止血汤,是要准备生地,生白芍,黄芩,玄参,石斛,地骨皮,煅牡蛎,花蕊石,陈棕炭,侧伯叶,藕节炭,再用水煎服。
第二款是扶脾舒肝汤,是要准备党参,白术,茯苓,柴胡,白芍,炒蒲黄,血余炭,焦艾,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第三款是养血平肝散,是要准备当归,炒白芍,香附,青皮,柴胡,川芎,生地黄,甘草,再用水煎服。
第四款是固肾调经汤,是要准备黄芪,巴戟天,川断,当归,白芍,熟地,侧柏叶炭,炒艾叶炭,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服用两次。
第五款是滋肾固冲汤,是要准备生地,枸杞子,山萸肉,黄柏,血余炭,煅龙骨,煅牡蛎,侧伯叶,龟板,旱莲草,藕节炭,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第六款乌茜汤,是要准备煅乌贼骨,茜草炭,地榆炭,继木,蒲黄炭,槐花炭,荠菜,马齿苋,甘草,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第七款是芪断固崩汤,要准备黄芪,续断,山萸肉,熟地,枸杞子,炒白术,炒白芍,茜草,兑服生三七末六克,炙甘草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
这几个就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药方,因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下,都有很不错的治疗效果,此外,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保持好良好的心态,有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有什么异常出现及时去医院就诊。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归经汤【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四首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四首妇女月经失去其正常有规律的周期,代之以不同频率的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内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与妊娠、炎症、肿瘤及全身疾病无关的子宫出血,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临床上以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过频、月经量过多,或月经周期延长、月经持续不净为基本特征。
是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本病临床分为两类。
一类为无排卵型功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或于闭经一段时间后又发生月经样出血,或完全不规则出血;另一类为排卵型功血,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者月经周期缩短,或经前点滴出血和月经量多。
黄体萎缩不全者,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血断续不止。
前者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后者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西医治疗主要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及促排卵等方法。
并要区别排卵型和无排卵型,治疗中还须根据出血量、时间及上次出血时间的关系、病人体质差异区别用药。
治疗可分阶段进行,对青、中年患者以达到排卵为目标,更年期患者则以血止后调节周期和减少出血量为重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中医“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后无定期”等范畴。
本病的形成,原因多端,病变非一脏一腑,常是因果相干,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其中主要为虚、热、瘀所致。
虚者,主要为肾虚、脾虚。
肾虚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稚弱,冲任未盛,不能调摄经期,制约经血;或因房劳伤肾,或因冲任、胞宫受损;或因年老肾气渐衰,皆可导致肾气亏虚,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或因肾虚阴损,虚火动血等而致崩漏。
或忧思过度,饮食劳倦等损伤脾气,脾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热者,主要为素体阳盛,或素性抑郁,郁久化火,或过食辛辣香燥之品,内生实热,或感受热邪,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而成崩漏;或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生热,虚火内炽,扰动血海,冲任失约,故经血非时妄行。
瘀者,可由情志所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血瘀,热灼血滞,瘀血形成阻滞冲任,血不归经而致本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辩证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辩证疗法(中医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
崩与漏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
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
西医所称的功能不良性子宮出血,简称功血,可分无排卵与有排卵两型。
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其临床表现与崩漏相同者,归本病论治。
(一)诊断要点1.崩漏的临床主证是阴道出血,其特点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以此为诊断依据。
表现为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势急症重如山之崩,或淋漓累月如屋之漏:或崩中漏下交替,也可崩闭交替,伴见经色、经质的异常。
2.妇科检查,排除因子宫肌瘤,妊娠期出血、产褥期出血以及炎症所引起的如崩似漏的妇科病证。
必要时借助B超或尿妊娠试验,以明确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分析,以了解贫血程度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血液病。
必要时,还可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4.可借助功血的诊断方法。
如子宫内膜活体检查多数为增生过长,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分泌测定为无排卵改多等,可以更明确诊断为崩漏。
(二)辨证分析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虚(肾虚、脾虚)热、瘀邪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以致经血非时妄行。
由于崩漏失血耗气,病程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俱虚。
又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血。
故本病的发生常互为因果,气血同病,多脏受累,虚实错杂。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
崩漏虚证,虚中挟实证、热证多,实证和寒证较少。
然而,即使是热,亦是虚热,非实热可比。
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
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
①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②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
③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崩漏的治疗,须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撑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星止血,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一般多采用补气摄血或同阳救逆逆。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疑难急重病证,属祖国医学“崩漏”病范畴。
病因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严重紊乱,致冲任不固,子宫藏泻无度。
其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的虚实夹杂、寒热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
辨证时必须谨慎审阅,仔细推敲,知常达变;施治时,塞流治标,复旧治本,澄源贯穿始终,充分运用中医因人治异的辨治特色。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还迎借鉴现代诊断技术为我所用,指导辨证用药,疗效显著。
现将多年来临床辨治本病的体会归纳如下。
1塞流重在澄源塞流虽为患者治标之法,但必须以澄源为基础,审因论治,方可奏效。
据临床辨治体会将出血期分为三型:1.1气虚型月经淋沥不尽或暴下不止,血色淡,质乔蟆,面色苍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摄血,多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味,重用生黄芪60~100g,当归10g,益气养血止血。
气虚重者加党参15~30g,补气固脱,出血时间较长、有血快者,加三七3g 活血止血,对于出血日久者,为防外邪入里化热,一般加生地以滋阴凉血。
1.2血热型月经淋沥不尽或量多势急,初期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便结、舌红少苔。
随着失血过多或淋沥日久可见气血亏虚的征象,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等。
因热随血泻,出血一段时间后,从症状上看已无明显热象,但从脉象上血热与气血亏虚有明显的差别:血热者脉细数有力或滑数有力,而气虚则脉细或细数按之无力,遇此情况迎细加推敲,去伪存真。
治疗血热者,宜选用清滋之品,如丹皮、生地、白薇、炒黄芩、茅根之类,至于苦寒降泄之黄连、栀子等则宜慎用,以免苦寒伤阴。
临床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用量30~50g,以清热凉血止血,生地10~20g养阴清热,芍药10g,丹皮10g两药既能凉血又挎螈淤,以达止血不留淤的目的。
常加茜草10g,乌贼骨30g,茜草活血化淤又可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又能消淤,二药合用能收能通,止血而不留淤。
【优秀文档】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方剂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药方剂
在日常生活中,子宫出血对于女性来说,是会遇到的问题,但大部分女性都对子宫出血不是太了解。
子宫出血症状是什么呢?那么有哪些中药方剂学来治疗子宫出血呢?有没有子宫出血治疗方法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药处方(一)
〖辨证〗
阴虚血热。
〖治法〗
养阴固摄,止血清热。
〖方名〗
养阴止血汤。
〖组成〗
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
〖用法〗
水煎服。
〖出处〗
《妇产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
肝气失调。
〖治法〗。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体会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体会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属中医“崩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范畴。
以子宫出血持续不断,或反复发作为主证,来势急、出血量多为崩。
来势缓、出血量少为漏。
笔者于近年内用中医治疗3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人,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青春期5例,年龄18~22岁,中年期14例,年龄35~45岁,更年期11例。
年龄46~55岁。
病程在半年以上者14例,半年以内者3例,2~3年者13例。
1.2 辨证分型本病是以月经周期提前为主证,因此辨别月经的量、色、质及伴随症是辨证治疗的关键。
经色鲜红或紫红,质稠,量多者多为实热;经色鲜红,质稠,排出不畅者多为肝热;经色红,质稠,量少者多为阴虚,经色淡,质稀,量多者多为气虚;经色黯淡,质稀,量少者多为肾虚;经色黯,有块者多为血瘀。
伴见症以面红口干欲冷饮,脉洪大为主者,多属实热;胸胁胀痛,心烦易怒,脉弦数者,多属肝热;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脉细数者,多属阴虚,纳差倦怠,神疲乏力,脉细无力者,多属肾虚;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痛减,脉弦者,多属血瘀。
1.2.1 血热型10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
血色深红,伴有心烦易怒,怕热喜冷.口干、尿赤、苔黄、质红、脉弦数。
1.2.2 血瘀型8例,经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黑有瘀块,少腹拒按,舌边有紫斑点.脉弦涩。
1.2.3 脾虚型8例,经血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畏寒喜暖,纳差便溏,身体倦怠,面色黄白,舌嫩苔白,脉细无力。
1.2.4 肾虚型4例,经血淋漓不断,色红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微无力或细数。
2 治疗方药2.1 基础方:旱莲草30g、乌梅炭15g、血余炭10g、地榆炭15g、太子参30g、黄芪30g、三七6g研粉沫,每日早、晚二次冲服。
每次6g。
2.2 临床随证加减2.2.1 血热型若阴道出血,量多势急,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有味,伴见口渴欲饮,大便数日未排,舌红,脉滑数或弦数者,治以清热凉血,固涩止血,选用犀角粉(分冲),生地,丹皮,大黄(后下),侧柏炭,西洋参(另煎)。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治疗法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脾气虚、心脾两虚、血瘀、阳盛血热、阴虚阳亢等几种,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肾阴虚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目眩,耳鸣心悸,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鹿角胶6g(烊冲),龟板胶6g(烊冲),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2.肾阳虚证【主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红,精神萎靡,头目虚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尿清长,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
【治法】温肾因冲止血。
【方药】熟地15g,山药15g,枸杞子12g,鹿角胶log,丝子15g,杜仲15g,山茱萸12g,黄芪,补骨脂15g,赤石脂1gg,禹余粮15g。
3.脾气虚证【主证】面色皓白,畏寒神倦,少气懒言,时时自汗,下腹胀坠,大便不实,经血稀薄,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治法】补气升阳止血。
【方药】黄茂30g,党参1gg,炙甘草log,白术12g,陈皮10g,升麻6g,柴胡5g,赤石脂15g,仙鹤草30g,乌贼骨12g,阿胶珠12g(冲服),大枣10枚。
4.心脾两虚证【主证】面色浮白,头晕目花,心慌气短,四肢肿胀,经色淡红,舌质淡,边有齿痕,脉象细弱。
【治法】补心脾、固冲任。
【方药】人参log(调冲),白术10g,黄芪20g,茯苓l0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炙甘草6g,阿胶12g(烊冲)。
5.血瘀证【主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
减轻,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或弦细。
【治法】活血行窃止血。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该病包括了中医的“崩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
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
现对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均为本院患者。
年龄最大43岁,最小16岁,其中16~30岁者占68%;已婚88例,未婚12例;病程2~24个月;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7~21 d者62例,21~30 d者24例,31~40 d者14例。
血红蛋白(Hb)(96.36±21.47) g/ L,红细胞(RBC)(3.21±0.87)×1012/L。
排除疾病:生殖器肿瘤、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全身出血性疾病。
1.2中医辩证①气阴两虚型,44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无血块,精神疲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动则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②气滞血瘀型:30例。
证见经血淋漓不断,血色紫红,有瘀块,小腹痉痛,块下痛减,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
③脾虚型26例,证见经血淋漓不止,疲乏少力,面目浮肿,不思饮食,舌边有齿痕。
1.3治疗①气阴两虚型: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炮姜,阿胶(烊化),何首乌,山茱萸,仙鹤草。
若兼纳差,大便溏泻明显者,加山药,莲子肉,砂仁以健脾开胃,利湿止泻。
②气滞血瘀型:舒肝理气,化瘀止血。
方药:开郁四物汤(《叶天士女科》)加减。
当归,生白芍,熟地,川芎,制香附,延胡索,炒蒲黄,炒五灵脂,三七粉(分冲)。
若兼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者,加郁金、丹皮以清泻肝热,行气活血散瘀。
③脾虚型:补气健脾,升阳止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在于肾的阴阳失调,但在出血阶段,因病因、体质、年龄、病程等不同因素,往往出现瘀滞、血热、脾虚等不同见证,有的占次要地位,有的还占主要地位。
不过,这种表现仅仅在出血阶段,随着血止就让位于肾的调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针对上述见证灵活运用,以及时达到治标止血的目的。
究其病因,临床运用上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
(一)血热型临床症状:临床常见月经过多如崩,血色深粘,面赤口干,心多烦梦,鼻干气热或齿鼻常有出血,四肢发热,便秘尿赤,口渴饮冷,舌质红,苔黄或少,脉洪大或弦数力。
此型乃素体阳盛,似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而致内分泌失调而发生的崩漏;亦可见于少数血小板减少而致崩漏,表现为血热者。
治法: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1.二地骨皮汤:生地15克、地骨皮18克、玄参18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阿胶(化服)9克,水煎服,1日1剂,可连服3~7日。
方用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火,是血得寒则凝之意。
白芍、阿胶柔肝养阴,止血益血;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合为清热泻火,养血凉血、柔肝止血之剂。
2.清热固血汤:地骨皮15克、生地15克、炙龟板24克、阿胶(化服)9克、煅牡蛎24克、炒栀子9克、炒地榆30克、黄芩9克、棕榈炭15克、藕节9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剂,可连服3~7日。
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炒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是血得寒则凝之意。
龟板、牡蛎滋阴潜阳固涩;地榆、棕榈炭、藕节、阿胶止血益阴以养血,甘草清血热以调和诸药。
(二)血瘀型临床症状:临床常见崩漏日久不正,淋漓不断,血色紫黑有块状,少腹疼痛拒按,服用益气、止血、养阴药效差,舌紫黯或舌尖、舌边有暗紫色斑点,脉沉涩或弦紧。
此型类似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发生不规则剥脱,致有血而不生新的情况,因而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久不尽而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1.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9克、桃仁9克、川芎6克、红花9克、当归9克、当归12克、枳实12克、五灵脂9克、炒蒲黄9克、牛膝15克、马鞭草30克、三七(兑服)3克,水煎服,1日1剂,可连服3~7日。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归脾汤是一种中医方剂,由桂枝加芍药汤和四物汤组成。
归脾汤具有温中益气、止血的功效,经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没有明确病因的子宫出血,是最为常见的月经失调之一。
临床上使用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
首先,归脾汤有温补脾胃、收敛止血的作用,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失血性质和机体代谢的恢复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归脾汤还可以缩短月经期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等月经失调症状。
这是因为归脾汤具有调节卵巢功能的作用,可以平衡激素水平,达到调理月经的目的。
此外,归脾汤中的桂枝、白芍、当归等中药,也具有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病因,改善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
总之,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使用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汤治疗。
2.对于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4.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身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和体育锻炼。
总之,归脾汤是一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调理卵巢功能、控制出血量等,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保健护理科普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保健护理科普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病,他指的是患者异常子宫出血,他是在进行检查之后会发现患者的身体当中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它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等出现了功能失调的情况,因此具体表现而患者的近期得到了延长,同时也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情况。
在中医当中认为该疾病通常与患者的血气有关,因此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相应的治疗,除了患者要进行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做到实泄虚补,注重中医保健,促进疾病恢复。
1.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出血表现为患者的子宫出现不规则的出血,月经周期发生紊乱,同时出血时间相对较长并且量较多,甚至有可能出现大量的出血或是出血不止的状况,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排卵的状况,将其分为有排卵和无排卵两大类型,无排卵是较多的一种类型占据八九成。
其主要发病于患者的青春期以及更年期,而排卵型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见于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当中,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有用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了功能性子宫不调,人体的月经通常是依赖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控制,有卵巢腺腺垂体以及下丘脑来进行续约调节,因此若是出现了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干扰其正常的条件,导致患者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的子宫出血,首先常见于青春期好多年期青春期通常是患者出现初潮之后,由于其自身的调节功能成熟,因此没有办法进行规律的排卵,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了初次月经之后就会产生月经暂停,在短暂的经过了停止后突发不规则性的月经,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贫血,而更年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是大于四十岁的患者,在患者出现绝经的前后期间其常发生无排卵性的功能出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延逐年增加,在临床当中会出现月经频繁发生器,不规律同时量多时间经过长期中有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会出现严重的状况,在进行活检时,患者通常会呈现出内膜增生过长,在进行整顿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排除是否由肿瘤而引起。
排卵性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常见于育龄的女性当中,青春期或结经期妇女都比较少见,这主要是由于女性的性腺激素其敏感性增强,擦手的患者卵泡的发育出现加速,经期缩短,从而导致月经频发,但患者的黄体和排卵功能仍然正常。
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除“子”“宫”器质性病变外,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功能失常导致的月经紊乱和出血异常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
本病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大类。
机体内外许多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环境和气候的骤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可以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
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运转和作用而导致月经不调。
一、功血的症状以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出血数量及性质改变为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月经稀发:周期≥40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少。
2.月经频发:周期≤2l天的不规则性“子”“宫”出血,常伴月经过多。
3.月经过多:系指经量过多和/或伴经期延长之有规律周期性“子”“宫”出血。
4.月经不规则:指月经周期不规则,而经量不多者。
5.不规则性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不规则并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者。
6.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规律,仅经量减少。
7.月经中期出血:指两次正常规律月经之间少量“子”“宫”出血,常伴排卵和排卵痛。
二、功血的分型1.无排卵型功血:依年龄分为两组。
(1)青春期功血:见于初潮后少女,由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不成熟,不能建立规律排卵所致。
临床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短时停经后突发不规律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而致严重贫血。
(2)更年期(围绝经期)功血:即≥40岁妇女至绝经前后之妇女功血,期间无排卵功血发生率逐年增加。
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2.排卵型功血: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妇女。
临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排卵型月经失调:排卵型月经稀发:见于青春期少女。
初潮后卵泡期延长,黄体期正常,周期≥40天,月经稀发并月经过少,常为多囊卵巢之先兆。
此症少见于更年期近绝经期妇女,常进展为自然绝经。
排卵型月经频发:青春期少女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增强而使卵泡发育加速,卵泡期缩短,月经频发,但排卵和黄体期仍为正常。
中医怎样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怎样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女性疾病中常见的生理疾病之一,是指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之外,阴道出现不规则的出血状态,又被称作功能不良性子宫出血。
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因多样,但主要为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促使内分泌失调。
此外,青春期黄体发育不健全,剧烈运动也会容易导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
月经不调,经期延长两周以上也属于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症状。
中医调理强调找出病根,出血症状是表象,归根结底是根源问题,中医治疗讲究治本,因此,首先需要找到出血的根源。
中医认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肾虚、肾气不足所致,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妄动而出血。
脾虚、血热、瘀血等也是重要因素,总而言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究其根本在于肾、肝、脾等脏器不调,气血变化,则不规则出血,反而又导致多脏器受累,反复不愈。
中医治疗需要掌握其根本,灵活运用“清、温、补、泻”等方法,将塞流和澄源同时运用,止血治其标,澄源溯其本,当然不可一味止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温结合,或补或泻,注意调节寒热平衡,才能够有效根治。
一、清清热止血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状常常是出血量大、血色鲜红,血热往往是由肝郁、肾虚等情况所引发,相火偏亢。
现代社会女性压力日益增大,与情绪压力交织,加之日常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常常容易造成女性肝火旺,郁结堵塞,肾气虚,气血不足,因此,清热是针对血热引起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治疗方式。
患者可以多食用清热滋阴的汤药,如牡丹皮、生地、白薇、地榆之类,熬汤服用,切忌慎用苦寒降泻的药物,如黄连、栀子等。
二、温温而止血常见用于虚寒所引起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此类患者常常出血量较少,色淡且颜色暗沉、发黑,小腹绞痛明显,往往还伴有宫寒的症状。
年轻女性往往不注重身体以及脏器的保暖,常常穿着暴露,多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外寒侵袭以及内寒交织,引发寒虚。
可以采用鹿角胶、枸杞等药材温阳益气,水中补火。
应用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施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体会。方法采用温经汤(人参、吴茱萸、桂枝、芍药、当归等)治疗本病82例。结果有效率96.2%。结论该方法对本病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补气止血之功。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温经汤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以子宫内膜变化为主要原因而致”月经功能紊乱”,经期长短不一,阴道不规则流血为特点的一种妇科常见疾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本方加味辨证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3疗效标准
显效: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好转:经量、经期及周期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无效:出血无变化或更加剧。
1.4典型病例
陈某,女,汉族,23岁,未婚,系淳化县机械厂。患者自诉,月经淋漓不断,已五个月,经色暗淡,小腹冷痛,傍晚发热,手心烦热,曾服西药治疗收效欠佳,时而服药血止,停药又复出血。诊其面色苍白,形体瘦削,精神疲惫,愁容不展,口舌干燥,舌淡暗,脉沉细。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故漏下不止。究其发病之源,根治其本,当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故投温经汤加味: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艾叶各6克,川芎、桂枝、阿胶、生姜、甘草各6克,山茱萸、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水煎服,1日1剂,煎汤两次共400毫升,每日分2-3次口服。患者口服5剂后,漏经减少,又原方续服3剂,精神转佳。饮食如常,经漏停止,症状全消,嘱其再服3剂,巩固疗效,后经随访,未再复发。
1.2治疗方法
采用祛瘀养血、温经散寒、补气止血治疗,以温经汤为主化裁。方药组成:人参15克、吴茱萸、当归、芍药、半夏、麦冬各9克,川芎、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9克;气滞者,加香附9克、乌药6克,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山萸肉、熟地各10克;鹿角霜5克;气虚者,加黄芪10克。以上方水煎取汁500ml,1日1剂早晚温服,一个疗程20天,连续服用2个疗程。
中药“参 胶 崩 漏 汤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药“参胶崩漏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
方法:将216例功血患者,用纯中药治疗。
结论:中药治疗功血疗效高,安全无副作用。
关键词:崩漏汤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之为“崩漏”。
临床上“崩漏”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经血暴下称之为“崩”症。
另一种是淋漓不止称之为“漏症”。
“崩漏”有虚有实,崩症多为实症、漏症多为虚症。
中医认为,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在功能上肝主疏泻,肾主封藏。
在病理状态下,脾虚则不能统血,肝虚则不能藏血,以致疏泻失司。
肾主封藏而不固,都可导致出血。
气与血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气为血之帅,心气虚则不能统血,气郁火旺则迫血妄而出血。
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应根据其辩证才能选定适当的方药治疗。
笔者自2004至2015年12月,自拟“参胶崩漏汤”治了功能行子宫出血,148例。
其效颇显。
一.报告情况基本如下216例患者中,按年龄分婚否,20岁到30 岁有没有,30 ---40 41---50 50岁以上几人。
一般用药3到10 剂。
即止。
二. 药物组成人参10克包煎阿胶10克,鹿胶10 克龟胶10 克三药另包烊化,冲入药汁同服。
黄芩15克黄柏15克黄连10 克栀子30克打碎煎,玄参20克麦冬10 天门冬10 知母10 柴胡9克郁金15克二宝花15克元鞀15克蒲功英30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20 克半边连20 克半枝连20 克白花蛇舌草20克水煎服,一天一剂,煎2次,将药汁混合,分三次服用。
3.病案举例万桂珍,女,39岁。
平素月经规律。
经期四至五天。
量中无痛经。
因经期延长十至20天门诊就诊。
查体:面色黄。
舌红。
脉细数。
服用参胶崩漏汤方剂加血余炭15克。
栀子炭15克。
侧柏炭15克,蒲黄炭15克,地榆炭15克。
茜草炭15克服用十剂。
经期恢复同前。
陈玉娥,女,49岁,阴道不规则出血20天。
初始量少,后增多,伴血块。
心慌、乏力。
面色黄,贫血貌。
脉芤数。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文章目录*一、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二、如何预防功能性子宫出血*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害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针灸断红穴,可有效缓解子宫出血症状。
中医对功血的治疗,可采用针灸断红穴。
断红穴为近年发现的经验效穴,临床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便用、疗效满意、易于推广。
断红穴定位:该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即八邪中的上都穴。
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针感上行至肩,留针20分针。
配合艾灸15分钟。
机理:断红穴,针之可使经气相通,针感上行至肩,使经气通畅而升提之。
灸之能补气固脱,顺经气而能固,经气固则血止,故治疗功血,常获满意的止血效果。
2、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月经不正常,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节及制约。
任何内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节,均可导致功血。
3、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排卵期出血:排卵前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低落,在排卵期可见少量阴道出血。
月经前出血:月经来潮前几天有少量阴道流血,接着出现正常月经。
这种类型的出血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全,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经后出血:月经开始阶段正常,但是到后期少量出血持续时间延长。
这种类型的出血是子宫内膜剥脱不全、组织学特点是剥脱不全的分泌期内膜与初期的增殖内膜混合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黄体退行缓慢、孕激素持续分泌造成的。
子宫内膜增殖症所引起的出血是一种典型的无排卵型出血。
由于卵泡持续存在并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致使子宫内膜异常增殖,子宫内膜多呈腺囊性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成熟不全所致的出血:是一种常见于黄体期的不正常出血。
子宫内膜增殖期和黄体期改变可同时存在。
是由于雌、孕激素分泌失衡所引起的。
如何预防功能性子宫出血1、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身体健康是避免发生功血的主要环节。
2、饮食宜清淡:宜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如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通常是由神经系统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并不是由妊娠、子宫内膜肿瘤、感染等器质性疾病所引起。
功血类型主要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
功血常见的病因为: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出血自限机制缺陷、促黄体生成素排卵峰后低脉冲缺陷等,常见的表现为:子宫出血,且出血特点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贫血,如果流血量多或时间持久,则有可能会令患者出现精神乏力、爪甲无花、舌质淡等特征。
1.中医如何看待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归属于“崩漏”,其发病机制多与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有关;或由于脾阳不振、中气下陷所致;肝郁化火、迫血妄行;久病气虚、不能敛血、淤血内阻或者新血不归经也是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
《内经》论崩和《金贵要略》论漏下,故有“崩漏”之称,认为“崩漏”会由于“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所致。
1.中医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中医将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2.1血热实证型血热实证型功能出血,主要表现为:经期出血、骤然大小或淋漓不净后又突然增多、血色鲜红或深红、血质较稠或夹血块,发热、口渴烦热。
此外,还会伴随出现小腹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以及脉洪数等情况。
治则为:清热凉血止血,常用中药组成为:炙龟甲(先煎)、生牡蛎、生藕节、陈棕炭、地榆、仙鹤草、侧柏叶各15克,生地黄、地骨皮、黄芩、焦栀子各12克,阿胶(烊化)10克,生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或者选用续断、山药各15克,黄柏、白芍各12克,生地黄、熟地黄、黄芩各10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青蒿15克,白芍、黄柏、茯苓各12克,牡丹皮、地骨皮、熟地黄各10克。
服用方法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一日服用2次即可。
2.2阴虚血热型阴虚血热型功能出血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出血量不规则、小便黄而少、舌尖红腻、脉象细数。
此类病症的治则为: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常用药方组成为: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麦门冬、白芍各12克,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知母各10克,黄柏、甘草各6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患者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致统摄无权;或先天不足,绝经气肾气渐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发为功血。
或素体阳盛,外感邪热伤及冲任迫血妄行;或七情所伤致冲任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复感外邪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致成功血。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
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
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
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
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
大椎穴梅花针重扣之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花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
一疗程施术一次)。
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
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冷,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
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
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
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
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
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