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不同模式下紫藤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比较
Po l l e n v i a b i l i t y a n d s t i g ma r e c e pt i v i t y
2 0 1 4年 1月
第3 8卷 第 1 期
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J a n u a r y 2 0 1 4
强; 结实率为 9 3 . 6 %. 罩网模式下 , 单花花期 6— 7 d , 花粉寿命 约 7 d , 最高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 1天 , 达8 0 %,
花后 的前 4天花粉活力维 持在 5 0 % 以上 , 第 5天开始 活力 下降; 柱头在开花的前4天一直处于强可授性 状态 ; 结实率为 8 . 2 %. 从而可知 , 访花 昆虫是影响紫藤花期长 短 、 花 粉活力 和柱头 可授 性持续 时间 的重 要 因素 , 也 是影响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 紫藤 ; 开花动态 ; 花粉活力 ; 柱头可授性
n a t u r a l a n d b a g g i n g mo d e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y me t h o d s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TF C a n d b e n z i d i n e —H2 O2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C h i n a )
不同模式下紫藤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比较
不同模式下紫藤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比较赵同欣;刘林德;张莉;潘成臣;贾兴军【摘要】分别通过观察法、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比较自然模式和罩网模式下紫藤的开花特性、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自然模式下,单花花期3~4d,花粉寿命约3d,最高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2天,达60%,每天上午11:30左右,花粉活力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介于10%~ 30%之间;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头2天最强;结实率为93.6%.罩网模式下,单花花期6~7d,花粉寿命约7d,最高花粉活力在开花后第1天,达80%,花后的前4天花粉活力维持在50%以上,第5天开始活力下降;柱头在开花的前4天一直处于强可授性状态;结实率为8.2%.从而可知,访花昆虫是影响紫藤花期长短、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素.【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8)001【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紫藤;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作者】赵同欣;刘林德;张莉;潘成臣;贾兴军【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41.1;Q944.58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开花特性、花粉与柱头的生物学特性、结实率等都受生物(昆虫)与非生物(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影响[1-4].早在18世纪,德国科学家Sprengel(1750—1815)在发现昆虫对有花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花粉的传递工作的同时[5],也注意到花的一些特征与环境因子有关[6].昆虫在访问花朵传递花粉的同时,也会改变花部特征,影响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又名藤萝、朱藤,为豆科(Leguminosae sp.)紫藤属(Wisteria Nutt.)落叶攀援灌木,花蝶形、紫色,汇集成总状花序,是我国风景园林中应用较多的藤本植物之一,其茎、叶、花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关于紫藤的园林栽培技术及应用[7]、活性成分[8-10]方面的研究较多,生理特性[11-12]及传粉生态学[13-14]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作者着重比较了不同模式下紫藤的开花特性、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以期为紫藤的保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紫藤花期的延长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地点该研究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37°31'N,121°23'E)校园内进行.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51.9 mm;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 698.4 h;年平均太阳辐射值5 224.4 MJ·m-2;年平均风速内陆地区3~4 m·s-1,沿海地区4~6 m·s-1;全市无霜期平均210 d.1.2 研究材料紫藤为暖温带植物,对气候和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是园林绿化美化的优选植物之一.该研究的材料为鲁东大学校园内的紫藤.选取位置偏僻、人为因素干扰较少且健康粗壮的植株为研究对象.1.3 研究方法1.3.1 开花动态的观察在花蕾期,标记紫藤20个花序,平均分成两组:自然模式组和罩网模式组.每天观察开花状况直至花朵开放.在花朵开放当天及之后的数天内,观察并记录花朵每天的形态变化并用数码相机拍照.最后于结实期统计坐果率.1.3.2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15].从开花当天开始直至花朵脱落或坐果,每天从7:30—17:30每隔2 h测1次花粉活力.每次测量取6朵花,每朵花做1个临时装片,每个装片观察5个视野,记录花粉活力,并计算平均值.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15].取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将其柱头浸入反应液中,柱头周围变蓝并有气泡冒出,气泡越多说明柱头的可授性越强.2 结果与分析2.1 紫藤的开花动态及花部特征2012年,紫藤的群体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自然模式组,单花花期3~4 d.始开期,旗瓣扬起与龙骨瓣成一定角度,花萼紧紧包裹花冠基部,花萼和花瓣呈紫色(如图1A、a);开花1~3 h后,旗瓣完全展开,几乎垂直于龙骨瓣(如图1B),花萼稍松弛,旗瓣基部呈绿色(如图1b箭头所指);开花3~5 h后,旗瓣向后弯曲,基部呈淡绿色,翼瓣松弛,部分因访花昆虫的作用而露出雌蕊和雄蕊,花萼膨大松弛(如图1C、c);开花第2天的花,花瓣因失水而结合松弛,部分花瓣边缘失水萎蔫,淡紫色,翼瓣和龙骨瓣弯曲度增大且松弛,雄蕊和雌蕊从龙骨瓣顶端伸出(如图1D、d);开花第3天的花,其花瓣萎蔫严重干枯,花冠合拢,花萼膨大松弛,淡紫色或紫红色,子房开始发育(如图1E、e).座果率为93.6%.罩网模式组,单花花期6~7 d.花朵开放过程与自然模式组相同,盛花期(如图1C、c)可持续4 d,在整个花期中生殖核心不可见,直至花朵萎蔫凋谢或结实.座果率为8.2%.图1 紫藤的开花动态Fig.1 Blossom dynamic of W.sinensis2.2 花粉活力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模式下的花粉活力如图2所示.图2 紫藤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图Fig.2 Pollen viability of W.sinensis由图2可看出,自然模式组:花粉活力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每天上午11:30左右,花粉活力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介于10% ~30%之间.在空气相对湿度高、相对温度低的早上和下午花粉活力较高,维持在40% ~60%之间.花粉寿命约3 d.罩网模式组:开花第1天花粉活力变化幅度较大,之后数天花粉活力趋于稳定.开花后前4天花粉活力稳定在50%以上,最高活力出现在开花第1天下午5:30,达80%以上.从第5天开始花粉活力逐渐降低,第7天花粉活力降至5%左右.花粉寿命约7 d.不同模式下,花粉活力及其变化规律不同.其一,罩网模式组花粉活力明显高于自然模式组的.访花者的访问使自然模式组的龙骨瓣尖端开裂,雄蕊间歇性暴露于空气中;而罩网模式下,访花者无法访问,雄蕊始终包裹于龙骨瓣中,两种模式下,雄蕊所处的微环境的相对湿度和相对温度具有差异,这可能是造成自然模式组花粉活力低于罩网组的主要原因.其二,自然模式组花粉活力起伏变化明显,而罩网模式组的前4天稳定.其原因是自然模式下,花粉会暴露于空气中,在中午11:30左右时,空气温度高,相对湿度低,使花粉活力迅速下降,而在空气温度低、相对湿度高的早上和下午,花粉活力也较高.罩网模式下,雄蕊在龙骨瓣的包裹下,其所处微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而维持稳定,因此,花粉活力也稳定.2.3 柱头可授性检测结果自然模式组和罩网模式组开花前4天的柱头形态和可授性如图3、4所示.图3 自然模式组柱头形态和可授性Fig.3 The morphology and receptivity of W.sinensis'stigma in natural condition图4 罩网模式组柱头形态和可授性Fig.4 The morphology and receptivity of W.sinensis’stigma in bagging condition紫藤的柱头圆球状,基部有绒毛(如图3A中箭头所示).在花药散粉前,柱头便具有可授性,但可授性很弱(如图3a).紫藤花在开花前便已散粉,此时柱头已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如图3b).自然模式组,紫藤花柱头的形态变化明显(如图3C~F).开花第1天,柱头透亮、呈规则的圆球形(如图3C),随开花时间的延长,柱头的形状变得不规则,柱头与花柱连接处变褐色(如图3E、F中箭头所示).在整个花期中,柱头的可授性变化是由强到弱(如图3c~f).开花后第1天和第2天的柱头可授性最强.开花后第3天和第4天,柱头可授性明显变弱.罩网模式组,紫藤花柱头形态变化不明显(如图4A~D).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柱头形态始终保持透亮、规则的圆球形.柱头与花柱的连接处没有褐变现象.开花后,罩网的紫藤花,由于没有昆虫的访问,柱头在龙骨瓣的保护下未受损伤,在开花前4天,柱头的可授性一直很强(如图4a~d).通过图3和图4的比较,发现罩网模式组的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自然模式组的.3 讨论有关花朵的开花动态和花朵形态学方面的研究是进一步研究传粉生态学问题的前提.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影响花朵的开花动态和形态特征[6].除了天气、温度、光照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开花动态外,被人们所熟知的与植物形成传粉关系的昆虫也是影响开花动态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中通过比较自然模式和套袋模式下紫藤的开花动态、单花花期长短及结实率情况等发现,访花者的访问改变了花部某些特征,如花瓣间嵌合度降低、雌蕊雄蕊暴露,从而导致开花动态、单花花期、花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套袋模式下单花花期明显长于自然模式下的,当紫藤作为观赏植物时,可通过避免访花昆虫的访问延长花期,提高其观赏价值.当紫藤有育种需求但缺少访花昆虫时,人工授粉是保证其结实率的有效方法.花粉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植物育种计划的进行.很多育种者和研究者对不同物种的花粉的活力、形态、萌发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的活力、形态、萌发力等因物种、品种不同而具有差异[16-18],而且花粉活力和萌发力明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9-21].该研究发现,自然模式下,一天中花粉活力变化幅度大,但总体上没有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分析原因有两点:其一,由于访花者的访问,单朵花上的花粉量减少,测花粉活力时误差大;其二,由于访花者具有传粉的功能,那么一朵花上的花粉可能来自不同花期的其他花朵,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套袋模式下,开花后前4天花粉活力稳定,第5天开始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花粉寿命可长达7 d,与潘成臣报道的紫藤花粉寿命为6 d相似[14].柱头可授期是影响有效传粉期[22]、决定受精能否成功的关键期,因物种和品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白芷(Angelica dahurica)花的柱头在开花第4天开始具有可授性,第6天柱头可授性最强[23].Yi等[24]报道扁桃(Prunus dulcis)的柱头可授性在末花期(花瓣平展期或花瓣脱落期)高于始花期.而先锋、萨米脱和红蜜等甜樱桃(Sweet Cherry)品种在开花第2天之前就有可授性[25-26].紫藤在开花前花药便已散粉,此时柱头具有一定的可授性,开花第1天柱头可授性明显增强,在自然模式下,强的可授性能持续2 d,而在这2天花粉数量多活力强,是授粉的好时机.在没有访花昆虫的情况下,柱头在开花前4天都有强的可授性,人工授粉可在此时间内进行.参考文献:[1]李林玉,杨丽英,王馨,等.灯盏花的繁育系统与访花昆虫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454-458.[2]潘成臣,刘林德,侯月利,等.黑河中游花棒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5):1100-1103.[3]刘林德,张洪军,祝宁,等.刺五加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21(3):375-380.[4] Vergara C H,Badano E I.Pollinator diversity increases fruit production in Mexican coffee plantations:the importance of rustic management systems[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9,129:117-123.[5]龚燕兵,黄双全.传粉昆虫行为的研究方法探讨[J].生物多样性,2007,15(6):576-583.[6]黄双全.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意义[J].生物多样性,2007,15(6):569-575.[7]吴江,戚行江,陈俊伟,等.多用途野生紫藤的栽培技术与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2):62-63.[8]宗梅,蔡永萍,范志强,等.紫藤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7):383-385.[9]姜艳华,樊晓晖,姜韭.紫藤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抑菌作用初探[J].河南农业大学,2009,3:60-62,78.[10] Heo J C,Park J Y,Lee J M.Wisteria floribunda gall extract inhibits cell migration in mouse B16F1 melanoma cells by regulating CD44 expression and GTP-RhoA activit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102(1):10-14.[11]夏江宝,张光灿,刘刚,等.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藤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30-34.[12] Hu Y F,Zhang Q,Sodmergen.Potential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in Wisteria sinensis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Leguminosae)[J].Plant Cell Physiol,2005,46(7):1029-1035.[13]李晓红,曾小玲,曾建军.观赏植物紫藤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48-51.[14]潘成臣,朱林,孙英杰.紫藤的繁育系统和花粉、柱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G].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08:390.[15] Dafni A.Pollination ec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1992.[16] Botu M,Sarpe C,Cosmulescus S,et al.The genetic control of pollen fertility,pollenizing and fruit set for the Prunus domestica L.plum cultivars[J].Acta Hortic,2002,577:139-145.[17]杜玉虎,张绍铃,姜雪婷,等.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9):1846-1852.[18] Calic D,Devrnja N,Kostic I,et al.Pollen morphology,viability,and germination of Prunus domestica cv.Požegacˇa[J].Sci Horti,2013,155:118-122.[19] Pirlak L.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of apricot and sweet cherry[J].Europ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2,67(2):61-64.[20] Hedhly A,Hormaza J I,Herrero M.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ollen tube kinetics and dynamics in sweet cherry,Prunus avium(Rosaceae)[J].Am JBot,2004,91(4):558-564.[21] Sorkheh K,Shiran B,Rouhi V,et al.Response of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of almond(Prunus dulcis Mill.)to temperature,polyamines and polyamine synthesis inhibitor[J].Biochem Syst Ecol,2011,39(4):749-757.[22] Egea J,Burgos L.Effective pollination period as related to stigma receptivity in apricot[J].Sci Hortic,1992,52(1/2):77-83.[23]陈郡雯,吴卫,侯凯,等.川白芷与祁白芷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079-3082.[24] Yi W G,Law SE,McCoy D,et al.Stigma development and receptivity in almond(Prunus dulcis)[J].Ann Bot,2006,97(1):57-63. [25] Lech W,Małodobry M,Dziedzic E,et al.Biology of sweet cherry lowering[J].J Fruit Orn Plant Res,2008,16:189-199.[26]王丽娟,刘林德,张莉,等.烟台甜樱桃柱头的可授性、形态特征与坐果率[J].植物学报,2011,46(1):44-49.。
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ꎬ2019ꎬ48(7):48 ̄53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Sciencesdoi:10.15933/j.cnki.1004 ̄3268.2019.07.007收稿日期:2019-04-29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基金项目(KJ1731421)ꎻ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5jcyjA80011)作者简介:罗长维(1972-)ꎬ女ꎬ重庆人ꎬ副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传粉生物学研究ꎮE-mail:luocw4540@126.com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罗长维1ꎬ陈㊀友1ꎬ刘㊀云2(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ꎬ重庆401331ꎻ2.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重庆400715)摘要:凤丹(Paeoniaostii)为我国新型食用油原料植物ꎬ为了解其花粉活力㊁柱头可授性及繁殖特性ꎬ促进凤丹繁殖成功ꎬ采用TTC染色法测定了凤丹的花粉活力ꎬ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ꎬ以去雄㊁套袋㊁人工授粉法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ꎬ并研究凤丹花开放式样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凤丹花两性ꎬ雄蕊寿命一般4dꎬ随后开始脱落ꎮ花药在开花后第1天开始向下纵裂散粉ꎬ至第2天中午花药完全开裂花粉全部散出ꎮ花粉活力在花后不同天数具有显著差异ꎬ以第1㊁2天最高ꎬ第3天显著降低ꎬ第4天最低ꎮ柱头寿命约4~7dꎬ柱头表面有明显渗出物ꎬ套袋数日的未授粉柱头表面可见渗出物凝结成透明胶体ꎮ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1天较强ꎬ并于第2~3天达到最强ꎬ第4~7天可授性开始逐渐降低ꎬ第8天基本失去可授性ꎮ群体开花持续时间17.7dꎬ其中始花期6.7dꎬ盛花期7.7dꎬ末花期3.3dꎮ开花曲线为单峰曲线ꎬ开花同步性指数为0.82ꎬ呈集中开花模式ꎬ使花展示更为醒目ꎬ对访花昆虫的招引作用显著增加ꎬ为保障繁殖成功提供了机会ꎮ关键词:凤丹ꎻ花粉活力ꎻ柱头可授性ꎻ开放式样ꎻ繁殖特性中图分类号:S567.1+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3268(2019)07-0048-06PollenViabilityꎬStigmaReceptivityandReproductiveCharactericsofPaeoniaostii(Paeoniaceae)LUOChangwei1ꎬCHENYou1ꎬLIUYun2(1.ChongqingCityManagementCollegeꎬChongqing401331ꎬChinaꎻ2.CollegeofLifeScienceꎬSouthwestUniversityꎬChongqing400715ꎬChina)Abstract:TheseedofPaeonia.ostiiisanew ̄typerawmaterialforhigh ̄qualityedibleoil.TheunderstandingofpollenviabilityꎬstigmareceptivityandreproductivecharacteristicsmightmakecontributiontothereproductivesuccessofP.ostii.InthispaperꎬpollenviabilityofP.ostiiwasestimatedbyTTC(2ꎬ3ꎬ5 ̄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estꎬstigmareceptivitywasevaluatedbybenzidine ̄H2O2methodꎬwhilebothofthemweretestedwithseedingcapacitythroughemasculationꎬbaggingandartificialpollinatingꎬandtheinfluenceoffloraldisplayofP.ostiionitsreproductivesuccesswasalsoobserv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lifeofstamenswasgenerally4daysꎬandthenbegintofalloff.Anthersbegantoreleasepollenat1stdayafterfloweringꎬandcompletedreleasinginthe2ndnoon.Pollenviability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sin4days.Pollenviabilityinthe1stand2nddaywasthehighestꎬfollowedbythatinthe3rdday.Pollenviabilityinthe4thdaywasthelowest.Thelifeofstigmavariedfrom4to7days.Obviousexudatecouldbeobservedonthesurfaceofstigmaꎬandcondensedintotransparentcolloidsafterseveraldaysofbeingunpollinated.Stigmareceptivityshowedstronginthe1stdayꎬreachedthestrongestinthe2ndand3rddaysꎬanddeclinedfromthe4thto7thdays.Stigmalostreceptivityinthe8thday.TheaveragefloweringdurationofP.ostiipopulationwas17.7daysꎬamongwhichthebeginningoffloweringlastedfor6.7daysꎬfullfloweringlastedfor7.7daysꎬandtheendofthefloweringsustainedfor3.3days.Itsfloweringcurveshowedasinglepeakcurvewithahighfloweringsynchronyindex(0.82)ꎬwhich㊀第7期罗长维等: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showedamassfloweringmode.Duetoavisibleflowerdisplayꎬitincreasedtheattractivenessofflowerstotheforagersandꎬthusꎬenhancedtheopportunityofreproductivesuccess.Keywords:PaeoniaostiiꎻPollenviabilityꎻStigmareceptivityꎻFloraldisplayꎻReproductivecharacteristics㊀㊀繁殖成功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集中体现[1 ̄3]ꎮ植物繁殖主要包括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ꎬ前者是新基因形成和新基因型产生的主要方式ꎬ也是大多数开花植物增加个体数量的主要方式ꎮ确定有性繁殖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结实率与单果种子数量的大小ꎬ在自然授粉情况下ꎬ凤丹(Paeoniaostii)的结果率与单果结籽数量分别可达86.0%与49.0粒ꎬ与人工异交授粉无显著差异[4]ꎮ从传粉媒介角度分析ꎬ可能是凤丹具有泛化传粉关系的访花昆虫进行高效授粉的结果ꎮ从有性生殖角度看ꎬ开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其传粉机制:有效的传粉是以高效的授粉媒介㊁大量的花粉和合适的接受柱头为基础[5]ꎮ花粉须在具有活力时到达处于可授期的柱头方能完成授粉过程ꎮ花粉存活期的长短与柱头适宜授粉时间的长短结合在一起ꎬ极大地影响着植物的自交授粉率㊁授粉成功率等[1ꎬ6 ̄7]ꎬ特别是异交传粉的植物ꎮ生殖同步性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植物繁殖成功的主要因子[8 ̄9]ꎮ因此ꎬ花粉活力保持时间㊁柱头可授期以及花期相遇(包括开花同步性)等成为促进凤丹繁殖成功所必须关注的问题ꎮ凤丹为杨山牡丹栽培种ꎬ属芍药科(Paeoniace ̄ae)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ꎬ广泛种植于我国亚热带与温带地区[10 ̄11]ꎮ凤丹繁育系统主要为异交繁殖ꎬ自交结果率与单果结籽数量及种子质量均非常低[4]ꎮ作为一种优质食用油原料植物ꎬ凤丹种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ꎬ其中具 血液营养素 之称的α-亚麻酸(α ̄linolenicacidꎬALA)含量高达42%ꎬ远高于其他食用油[12]ꎮ目前ꎬ关于凤丹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栽培管理㊁自毒物质检测㊁遗传多样性以及灰霉病流行特征等方面[10 ̄13]ꎬ而对其繁殖特性的研究非常少见ꎮ鉴于此ꎬ在对凤丹花粉活力与寿命及其柱头可授期进行室内化学检测以及田间套袋观测的基础上ꎬ结合其群体花朵开放式样的调查结果ꎬ分析其有性生殖成功的成因ꎬ为凤丹有性繁殖机制的揭示及其高效栽培管理㊁常规杂交育种等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和方法1.1㊀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7 2018年进行ꎮ试验地点位于重庆市垫江县长龙镇(107.40642ʎE㊁30.30557ʎNꎬ海拔385m)ꎮ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ꎬ地貌以低丘为主ꎬ年均温17ħꎬ年均降水量1160mmꎬ年均日照时数1260hꎬ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ꎮ凤丹群体花期为3月上旬至下旬ꎬ盛花期为3月中旬ꎬ果期为同年7 8月ꎮ凤丹栽培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ꎬ常年种植面积达1000hm2ꎮ1.2㊀凤丹花部特征调查选择标记10株凤丹标准植株及花朵ꎬ观察花朵颜色㊁形状㊁气味㊁有无花蜜等ꎮ选取即将开放的单花ꎬ每天观测其单花开放进程ꎬ包括花瓣展开㊁雄蕊位置变化㊁花药开裂㊁花粉释放㊁柱头表面有无分泌液等ꎮ随机选取30朵花ꎬ观测花部形态ꎬ并测量花冠直径㊁雄蕊数目㊁心皮数目以及胚珠数目等花部特征ꎮ1.3㊀凤丹花粉活力检测选择生长一致㊁即将开放的凤丹花朵ꎬ套袋标记10朵(1朵/株)ꎬ分别于开花后第1㊁2㊁3㊁4天收集供试花粉ꎮ花粉活力检测采用TTC染色法进行:将供试花粉置于载玻片中央ꎬ并以高温加热致死的花粉作参照[14]ꎬ将1~2滴0.5%TTC溶液滴于供试花粉中ꎬ混合均匀后覆上盖玻片ꎬ置于内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里ꎬ于37ħ条件下放置20minꎬ在Olympus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ꎮ花粉为红色表示有活力ꎬ若为黑色或无颜色变化或浅红色则表示无活力ꎮ每一制片观察5个视野ꎬ统计花粉总数与有活力的花粉数目ꎬ计算有活力花粉所占比例ꎮ重复10次ꎮ1.4㊀凤丹柱头可授性检测用联苯胺-H2O2气泡染色法即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检测凤丹柱头可授性[14]ꎬ柱头表面的过氧化酶活性与柱头可授性呈正相关ꎮ分别采集花后不同天数的柱头备用ꎮ将柱头置于凹形载玻片上ꎬ将联苯胺-H2O2溶液(V1%联苯胺ʒV3%H2O2ʒV水=4ʒ11ʒ22)置于供试柱头ꎮ在Olympus解剖镜下观察ꎬ柱头染色越深㊁周围气泡越多表明柱头可授性越强ꎬ反之则越弱ꎬ无气泡产生且不变蓝表明柱头无可授性ꎮ1.5㊀凤丹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套袋检测采用去雄㊁硫酸纸套袋及人工异花授粉方法测定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ꎮ花粉活力的套袋检测:标记1朵即将开放的花朵ꎬ于开花后第1㊁2㊁3㊁4天采集花粉ꎬ同时每天分别标记30朵即将开放的异株花朵ꎬ取花后不同天数的花粉为柱头授粉ꎮ柱头可授性的套袋检测:每个处理随机标记30朵花朵ꎬ在单花开花后第1㊁3㊁5㊁7天分别取异株花朵花后第1天的花粉对柱头进行人工授粉ꎮ以上处理均在授94河南农业科学第48卷粉后60~70d记录结果与结籽情况ꎮ所有处理均重复3次ꎮ由于大部分花朵均能结果并产生不同数目的种子(个别花朵因感染灰霉病停止发育)ꎬ因此检测结果以单果平均种子数量进行统计ꎮ试验所用套袋花朵均在花朵尚未开放㊁柱头表面无花粉㊁花药未开裂时进行去雄处理ꎮ人工异花授粉时间参照同一群落中其他未套袋花朵的自然授粉时间ꎮ同样ꎬ参照同一群落其他未套袋花朵ꎬ在柱头干枯㊁心皮明显增大㊁花瓣已经枯萎凋落时去掉套袋ꎮ在套袋期间ꎬ经常对供试花朵进行观察ꎬ同时揭袋通风换气ꎬ避免花器霉变ꎮ1.6㊀凤丹花开放式样调查开放式样指花朵开放数量在群体水平上表现出的时空动态ꎮ在试验点分别选取位于南坡(样地1)㊁东坡(样地2)㊁西坡(样地3)的3块样地ꎬ在每块样地内选择长势较好㊁花朵尚未开放的植株约300株进行标记ꎮ观察记录植株上的花朵数量和群体开放动态ꎬ即从第1朵花开放开始ꎬ每天记录1次开花情况ꎬ直至所有花朵全部开放ꎮ最后统计每天开放的花朵数量占花朵总数百分比ꎬ以开放花朵数占花蕾总数的5%为始花期ꎬ凋谢花朵数大于花蕾总数的95%为末花期ꎮ群体的开花同步性检测采用开花同步性指数Xi进行[9]ꎬ计算公式如下:Xi=[1/(n-1)](1/fi)ðnj=1ejʂ1式中ꎬn为开花群体中调查个体的总数ꎬfi为个体i开花的总天数ꎬej表示个体i和j花期重叠天数(jʂi)ꎮXi值的变化区间为0~1ꎬ当Xi=0时表明个体花期完全没有重叠ꎬ当0<Xi<1时表明个体花期部分重叠ꎬ数值越大ꎬ重叠度越高ꎻ当Xi=1表明个体花期完全重叠ꎮ1.7㊀数据分析花部形态特征㊁花粉活力等的观测结果以平均值ʃ标准误(MeanʃSE)表示ꎮ采用SPSS22.0软件对凤丹开花后不同天数的花粉活力差异ꎬ以及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变化的套袋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凤丹花部形态特征凤丹花冠硕大ꎬ直径达(15.3ʃ0.2)cmꎬ开放时呈浅盘状ꎮ单花顶生ꎬ两性ꎬ无花蜜ꎬ有轻微气味ꎮ花冠白色(偶淡粉色)ꎬ花药黄色ꎬ花丝淡紫色ꎬ柱头紫红色ꎮ雄蕊多数ꎬ雄蕊群直径(3.5ʃ0.1)cmꎮ花药二室ꎬ长圆形ꎬ开裂时能释放出大量肉眼可见的亮黄色花粉ꎮ花粉粒外壁光滑ꎬ不具黏性ꎬ轻摇花朵可见大量花粉掉落花盘基部ꎮ柱头常5枚(偶6~8枚)ꎬ呈 C 形ꎬ并于上端与花柱合生ꎮ柱头表面密被刷状柱头毛ꎬ能分泌黏液ꎮ子房上位ꎬ心皮5(偶6~8)ꎬ单心皮具(13.3ʃ0.3)枚胚珠ꎬ子房具(67.0ʃ2.8)枚胚珠ꎮ2.2㊀凤丹花粉活力凤丹单花期4~7dꎮ第1天ꎬ当蓇葖露出约2~3cm时ꎬ花瓣逐渐裂开至展平ꎬ花药由黄白变黄ꎬ花丝由紧贴子房变为逐渐伸长并分散㊁远离柱头(图1A)ꎮ花药两侧药室同时由顶端向下纵裂散粉ꎬ开裂长度为药室长度的2/3(图1A)ꎮ第2天ꎬ药室继续往下开裂ꎬ至中午即完全开裂(图1B)ꎮ第3天ꎬ药室上部失水干瘪ꎬ颜色由黄色变为黄褐(图1C)ꎮ第4天ꎬ整枚花药变得干瘪ꎬ颜色从黄红变黄褐ꎮ药室壁花粉残留在药室壁或散落在花盘基部ꎮ花丝逐渐失水干枯ꎬ上部颜色由紫色变紫白ꎮ傍晚开始部分脱落(图1D)ꎮ花瓣仍可保持数天新鲜ꎮ在连续阴天里ꎬ花药不能开裂释放花粉ꎬ或者出现花药发育不良(如雄蕊瓣化或仅有花丝没有花药)ꎮ凤丹花粉寿命为4dꎮ第1天上午9:30左右ꎬ花药开始开裂散粉ꎮ花粉活力在4d之间差异显著(F=33.39ꎬdf=3ꎬP<0.05ꎬ表1)ꎮ第1天花粉活A.第1天开始释放花粉ꎻB.第2天花粉完全释放ꎻC.第3天药室上部变枯ꎻD.第4天雄蕊干枯部分脱落ꎻ标尺=2cmA.Stamenbegantoreleasepollenatthe1stdayꎻB.Stamenreleasedallpollengrainsatthe2nddayꎻC.Upperpartofantherloculesbegantodryatthe3rddayꎻD.Stamenbegantodryandfalloffatthe4thdayꎻScalebars=2cm图1㊀凤丹单花开放过程Fig.1㊀FloweringdynamicofPaeoniaostii05㊀第7期罗长维等: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力最高ꎬ为(65.2ʃ2.6)%ꎻ第2天花粉活力为(57.4ʃ2.5)%ꎬ与开花第1天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P=0.42)ꎮ第3天ꎬ花粉活力降低到(43.9ʃ1.8)%ꎬ与开花第2天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第4天ꎬ花粉活力降为(19.5ʃ2.2)%ꎬ与开花第3天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表1㊀凤丹开花过程中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日变化Tab.1㊀DailychangesinpollenviabilityandstigmareceptivityofPaeoniaostiiduringfloweringprocess开花时间/dBloomingtime花药颜色Anthercolor花粉活力/%Pollenviability柱头可授性stigmaticreceptivity柱头表面黏液Secretiononthestigma1由黄白变亮黄色65.2ʃ2.6a+++/-无2亮黄色57.4ʃ2.5a++++少量3棕黄色43.9ʃ1.8b++++较多4黄褐色19.5ʃ2.2c+++/-凝成胶体5∗++/--凝成胶体6∗++/--凝成胶体7∗+/---凝成胶体8∗----凝成胶体㊀注:∗表示雄蕊部分脱落ꎬ++++表示柱头可授性最强ꎻ+++/-表示柱头可授性较强ꎻ++/--表示柱头可授性中等ꎻ+/---表示柱头可授性较弱ꎻ----表示柱头失去可授性ꎻ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ꎮ㊀Note:∗meanssomeanthersfallingoffꎬ++++meansstigmaticreceptivity(SR)isthehighestꎻ+++/-meansSRishighꎻ++/--meansSRismoder ̄ateꎻ+/---meansSRislowꎻ----meansSRislostꎻDifferentlettersinthesamecolumnmeanth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2.3㊀凤丹柱头可授性由表1可见ꎬ凤丹柱头寿命4~7dꎮ第1天ꎬ柱头逐渐展开ꎬ柱头表面最初较硬ꎬ且无昆虫访花ꎮ下午逐渐变软ꎬ有昆虫访花ꎬ傍晚即可黏附较多花粉ꎮ第2天ꎬ未授粉柱头表面开始分泌黏液ꎮ第3天ꎬ未授粉柱头可见黏液流到柱头底端ꎮ第4天ꎬ未授粉柱头表面开始部分变干变硬ꎬ柱头底端黏液凝结成透明胶体ꎮ柱头颜色在开花后第1~4天为紫色ꎬ第5~8天由亮紫色变为暗紫色ꎮ开花后第8天ꎬ仍未授粉的柱头表面完全变干变硬ꎮ柱头宿存心皮至果熟ꎮ由表1可见ꎬ凤丹柱头可授期为4~7dꎮ第1天柱头表面具有较强过氧化物酶活性ꎬ可授性较强ꎻ第2~3天柱头具有强过氧化物酶活性ꎬ可授性最强ꎮ第4天后ꎬ柱头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ꎬ可授性逐渐降低ꎮ随着开花天数增加ꎬ柱头可授性继续降低ꎮ到第8天ꎬ几乎所有柱头表面变干ꎬ表明柱头表面不再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失去可授性ꎮ在连续阴天里ꎬ柱头表面比较硬ꎬ可授性非常低ꎮ可见ꎬ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重叠ꎬ且由于柱头可授期相对较长ꎬ有利于提高授粉概率ꎮ2.4㊀凤丹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套袋检测结果利用去雄㊁人工异交授粉与套袋检测方法发现ꎬ开花后第1㊁2㊁3㊁4天的花粉均具有活力ꎬ开花后第1㊁3㊁5㊁7天的柱头均具有可授性(图2)ꎮ可见ꎬ套袋结果与TTC方法测定的花粉活力以及用联苯胺-H2O2法检测的柱头可授性结果总体一致ꎬ即花粉活力或柱头可授性较低的时候ꎬ其结籽量也较低ꎬ反之亦然ꎮ采用花后第1㊁2㊁3㊁4天的花粉对凤丹柱头进行授粉后ꎬ结籽量差异显著(F=8.50ꎬdf=3ꎬA.不同日龄花粉授粉后的单果结籽数ꎻB.不同日龄柱头授粉后的单果结籽数ꎻ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A.Seedsperfollicleafterdifferentdaysofpollengrainspollinatedtothe1stdaystigmaꎻB.Seedsperfollicleafterdifferentdaysofstigmabeingpollinatedwiththe1stdaypollengrainsꎻDifferentlettersmeanth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图2㊀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结实检测Fig.2㊀SeedingtestofpollenviabilityandstigmareceptivityofP.ostii15河南农业科学第48卷P<0.05ꎬ图2)ꎮ其中ꎬ花后第1天与第2天的花粉授粉后的单果结籽量最高ꎬ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ꎻ花后第3天的花粉授粉后仍具有较高的结籽量ꎬ与花后第2天的花粉授粉后的结籽量差异不显著(P>0.05)ꎻ花后第4天的花粉授粉后结籽量显著低于第3天(P<0.05)ꎮ总体看来ꎬ由于套袋检测均为人工异花授粉ꎬ柱头能够接受到充足异交花粉ꎬ因此ꎬ在花粉活力不高时仍有相对较高的结籽量ꎮ柱头可授性对植物的繁殖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ꎮ凤丹花后第1㊁3㊁5㊁7天的柱头在接受异花花粉后ꎬ其结籽数差异显著(F=23.39ꎬdf=3ꎬP<0.05ꎬ图2)ꎮ其中ꎬ以花后第1㊁3天柱头具有较高可授性ꎮ花后第3天柱头授粉的结籽数与第1天较为相近(P=0.48)ꎬ表明第3天的柱头可授性较高ꎬ因此单果结籽数主要受花粉活力影响ꎮ柱头花后第5天授粉后的结籽数与第3天结籽数差异显著(P<0.05)ꎬ第5~7天ꎬ柱头可授性下降很快ꎬ凤丹果实产生少量种子ꎬ甚至无法结籽ꎬ单果结籽数差异显著(P<0.05)ꎮ2.5㊀凤丹花朵开放式样凤丹群体花期为3月中旬至4月初ꎬ凤丹植株所在样地不同ꎬ群体花朵的开放持续时间也有差异(图3)ꎮ群体开花平均持续时间为17.7d(15~19d)ꎬ其中始花期持续6.7d(6~8d)ꎬ开花比例不到5%ꎬ随着开花比例增加逐渐进入盛花期ꎬ持续时间为7.7d(7~8d)ꎬ最后进入末花期ꎬ持续时间3.3d(1~5d)ꎮ从开花动态看ꎬ开花比例在前期较低ꎬ随着时间推移缓慢上升至高峰期ꎬ随后快速下降ꎬ开花曲线整体呈单峰模式ꎮ开花同步性观测结果表明ꎬ样地不同ꎬ花期重叠期也有所差异ꎬ花期同步指数分别为0.78㊁0.83㊁0.85ꎬ平均为0.82ꎮ因此ꎬ凤丹群体开花同步性显著ꎬ呈 集中开花模式ꎮ图3㊀凤丹花不同样地群体开花特性Fig.3㊀FloweringfeaturesofPaeoniaostiipopulationindifferentsampleplots3㊀结论与讨论植物花粉存活时间的长短ꎬ一方面由遗传因素所决定ꎬ另一方面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9ꎬ15]ꎮ如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长花丝植株的花粉活力高于中花丝植株ꎬ花粉活力及其降低快慢随环境变化而有所不同[16]ꎻ海枣(Phoenixdactylifera)的花粉可存活数月至1aꎻ茄(Solanummelongena)的花粉在冬季可以存活3dꎬ在夏季仅能保持1d[17]ꎮ对凤丹花朵而言ꎬ其花粉可存活4dꎬ花粉活力第1㊁2天最高ꎬ第3天显著降低ꎬ至第4天花药药室与花丝逐渐枯萎ꎬ仅有少量花粉存活ꎮ根据这一特征ꎬ可以采集凤丹开花后第1㊁2天的花粉贮存备用或进行人工授粉ꎬ为其异地引种或杂交育种提供技术保证ꎮ凤丹花粉不具黏附性ꎬ由于昆虫访花频繁而大量掉落于花盘ꎬ且凤丹花期临近清明ꎬ由于雨水的冲刷ꎬ花粉较易折损ꎮ凤丹的花粉胚珠比(P/O比)高达58940ꎬ极高的P/O比可以补偿由于降雨冲刷及蜂类收集花粉而引起的花粉损失ꎮ柱头可授性为植物两性繁殖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ꎬ其可授期保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花朵的授粉结实[3ꎬ14]ꎮ不同植物的柱头可授期也有所差异ꎬ持续时间从数小时到几十天不等ꎬ并受开花后天数㊁单花期长短㊁同一天不同时段以及柱头表面有无分泌物等因素的影响ꎮ如大花蕙兰(Cymbidiumhybri ̄dum)的柱头在整个花期中均具有一定的可授性ꎬ以开花后20~40d的可授性最强ꎬ45d以后柱头可授性逐渐减弱[18]ꎻ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柱头在花朵未完全开放时就已有可授性ꎬ完全开放至花后4h可授性达到最强[19]ꎮ此外ꎬ柱头可授性与花部形态特征之间也有对应关系[2]ꎮ凤丹为两性花ꎬ无蜜腺ꎬ提供给访花昆虫的唯一酬物为大量花粉ꎮ因此ꎬ一旦花朵的雄蕊开始枯萎ꎬ访花昆虫数目很快减少ꎮ由于凤丹花朵呈现集中开放ꎬ花期后期开放花朵较少ꎬ有少量访花昆虫ꎬ蜂类与甲虫也会访问花丝枯萎㊁药室由黄色变为黄褐色的花朵ꎬ同时也增加了柱头的授粉概率ꎮ近年来ꎬ植物花朵开放式样与授粉媒介及花粉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一些科研人员的关注[3ꎬ20]ꎮHARDER等[21]通过人为控制水浮莲(Eichhorniacrassipes)两性花的开放数目ꎬ发现多花的开放式样显著增加了传粉媒介的访问ꎮ凤丹为两性花植物ꎬ繁育系统为异交繁育系统ꎬ自交结籽率极低ꎬ只有通过昆虫才能完成异花传粉过程ꎮ凤丹花的雄蕊寿命仅4dꎬ花粉活力较低ꎬ从开花到凋谢ꎬ昆虫仅有4d25㊀第7期罗长维等: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的访花时间ꎮ倘若有不良环境因子出现(如雨水㊁阴天等)ꎬ昆虫无法及时访花ꎬ无疑会影响凤丹的传粉与结实ꎬ这显然不利于凤丹的繁殖成功ꎮ然而ꎬ凤丹开花特性及繁殖对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ꎮ首先ꎬ凤丹花冠硕大ꎬ雄蕊数量多且呈亮黄色ꎬ对昆虫的招引作用明显ꎮ其次ꎬ凤丹具有较大开放式样ꎮ凤丹单花顶生ꎬ群体花朵的开花同步性高ꎬ呈集中开花模式ꎬ亦为适应多变环境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繁殖保障[9ꎬ22 ̄23]ꎮ凤丹花瓣在雄蕊枯萎后仍可保持数日新鲜ꎬ使花展示更为醒目ꎮ因此ꎬ凤丹花的开放式样与视觉吸引共同作用增加了对访花者的吸引力ꎬ提高了对花朵的访花频率ꎬ进一步促进植物的花粉散布与繁殖成功ꎮ总体而言ꎬ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是植物有性繁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并进一步影响授粉成功率ꎮ凤丹花粉活力保持4dꎬ柱头可授性可保持4~7dꎬ群体具有集中开花模式ꎬ相对较长的花粉寿命与柱头可授期以及较大的开放式样为其大量产生种子提供了前提条件ꎮ此外ꎬ凤丹在雌雄功能上表现为花粉先成熟ꎬ花粉存活时间与柱头可授期表达时间大部分重叠ꎬ为其自花授粉提高了概率ꎮ尽管凤丹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力低的异交繁育系统ꎬ但大量自花花粉滞留柱头必然会导致柱头堵塞ꎬ影响异源花粉的扩散与萌发ꎮ因此ꎬ凤丹是否存在其他机制避免自花花粉在柱头上散布ꎬ还需进一步研究ꎮ参考文献:[1]㊀KAISER ̄BUNBURYCNꎬMOUGALJꎬWHITTINGTONAEꎬetal.Ecosystemrestorationstrengthenspollinationnetworkresilienceandfunction[J].Natureꎬ2017ꎬ542:223 ̄227.[2]㊀刘林德ꎬ张萍ꎬ张丽ꎬ等.锦带花的花粉活力㊁柱头可授性及传粉者的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ꎬ2004ꎬ24(8):1431 ̄1434.[3]㊀郭红超ꎬ严成ꎬ魏岩.木地肤的开花动态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J].草业学报ꎬ2014ꎬ23(4):87 ̄93. [4]㊀XIELIHANGꎬNIULIXINꎬZHANGYANLONGꎬetal.PollensourcesinfluencethetraitsofseedandseedoilinPaeoniaostii FengDan [J].HortScience2017ꎬ52(5):700 ̄705.[5]㊀PEACECP.DNA ̄informedbreedingofrosaceouscrops:Promisesꎬprogressandprospects[J].HorticultureRe ̄searchꎬ2017ꎬ4:17006.[6]㊀孙鹏ꎬ戴丽ꎬ徐兆翮ꎬ等.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过程中柱头与花柱内钙离子的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2015ꎬ37(11):59 ̄68. [7]㊀林慧ꎬ张明莉ꎬ王鹏鹏ꎬ等.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传粉生态学特性[J].生态学报ꎬ2018ꎬ38(5):1810 ̄1816.[8]㊀COLAUTTIRIꎬLAUJA.Contemporaryevolutionduringinvasion:Evidencefordifferentiationꎬnaturalselectionꎬandlocaladaptation[J].MolecularEcologyꎬ2015ꎬ24(9):1999 ̄2017.[9]㊀刘方炎ꎬ王小庆ꎬ陈敏ꎬ等.金沙江干热河谷滇榄仁开花物候与繁育系统[J].生态学报ꎬ2015ꎬ35(21):7043 ̄7051.[10]㊀YUHPꎬCHENGFYꎬZHONGYꎬetal.Developmentofsimplesequencerepeat(SSR)markersfromPaeoniaostiitostudythegeneticrelationshipsamongtreepeonies(Paeoni ̄aceae)[J].ScientiaHorticulturaeꎬ2013ꎬ164:58 ̄64. [11]㊀罗长维ꎬ陈友.凤丹灰霉病病原鉴定与发病条件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ꎬ2018ꎬ47(8):78 ̄82.[12]㊀周琳ꎬ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ꎬ2014ꎬ27(1):68 ̄71. [13]㊀覃逸明ꎬ聂刘旺ꎬ黄雨清ꎬ等.凤丹(Paeoniaostii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J].生态学报ꎬ2009ꎬ29(3):1153 ̄1161.[14]㊀罗长维ꎬ李昆ꎬ陈友ꎬ等.膏桐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生殖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ꎬ2007ꎬ27(10):1994 ̄2001.[15]㊀胡适宜.被子植物胚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ꎬ1982:20 ̄60.[16]㊀刘林德ꎬ张洪军ꎬ祝宁.刺五加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J].植物研究ꎬ2001ꎬ21(3):375 ̄380. [17]㊀胡适宜.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5:143 ̄147.[18]㊀褚怡ꎬ范义荣ꎬ张韶伊ꎬ等.大花蕙兰与国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ꎬ2013ꎬ30(6):950 ̄954.[19]㊀姬慧娟ꎬ尹林克ꎬ严成ꎬ等.多枝柽柳的开花动态及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9ꎬ37(5):114 ̄118.[20]㊀黄双全ꎬ郭友好.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ꎬ2000ꎬ45(3):225 ̄237.[21]㊀HARDERLDꎬBARRETTSCH.Matingcostoflargefloraldisplayinhermaphroditeplant[J].Natureꎬ1995ꎬ372:512 ̄515.[22]㊀肖宜安ꎬ何平ꎬ李晓红.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J].生态学报ꎬ2004ꎬ24(1):14 ̄21. [23]㊀王芳ꎬ王国严ꎬ路洪运ꎬ等.大花黄牡丹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ꎬ2015ꎬ43(9):211 ̄213.35。
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4-02-18 修回日期:2004-04-19作者简介:吴朝峰(1975-),男,硕士.研究方向:作物栽培.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吴朝峰1,2,林彦铨1(1.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2.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介绍了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及在化妆品、保健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生产现状,并指出太子参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太子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中图分类号:S56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817(2004)0420426205Advances in studies on T aizishen (Pseudostella ria heterophylla )WU Chao 2feng 1,2,L IN Yan 2quan 1(1.K ey Lab of Eco 2physiology &G enetic Improvement for Sugarcan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China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2.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smetics ,health care and nutrition are also re 2viewed.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ts production is reported an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its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also suggested.K ey w ords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effect太子参系常用中药,又名孩儿参、童子参、四叶茶参、米参,《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太子参为石竹科(Caryophllaceae )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和西北等地,福建、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有种植,尤以福建柘荣太子参质量较好.其性甘、性平、微苦;入脾肺二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干、肺燥干咳等病症.临床上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中药配合使用,或用于成方制剂.近年来临床表明,太子参在治疗肝炎、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甲亢、淋巴结核等疑难病症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又有用太子参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制开发,其用量速增.本文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化妆品及保健营养的应用,生产现状,高产栽培技术,前景展望作一综述.1 化学成分1.1 氨基酸据研究,太子参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即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人体半必需氨基酸2种,即精氨酸和组氨酸[1,2].此外,还含有其它氨基酸,如丙氨酸、胱氨酸.余国奠等[3]对各地区太子参品系进行排位,为中医用药提供参考.1.2 微量元素太子参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a 、Fe 、Zn 、Mn 、Se 、Mo 、Si 、Co.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据报道[5],分解醇、蛋白质的酶都是含Zn 酶,如将Zn 除去,酶的活性降低,这可能与中医用太子参治疗食欲不振、体弱无力等有关.Mn 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这可能与太子参具有滋养强壮的功效有关.人体缺Co 可发生气喘等病,而太子参补气功能与此有关.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4期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12月1.3 糖类刘训红等[6]研究发现太子参含有免疫活性多糖PHP 2A 、PHP 2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和4.6×104.据多年太子参药理和临床研究,太子参多糖与太子参水煎液药理作用相似,具有增强小鼠体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增强免疫、抗疲劳、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7-9].因此,将太子参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等加以开发利用十分有意义.此外,太子参还含有果糖、蔗糖、α2槐糖、麦芽糖和淀粉.1.4 环酞类环酞A 、B 、和C [10-12].1.5 有机酸棕榈酸、亚油酸、山嵛酸、22吡咯甲酸[13].1.6 酯类22吡咯甲酸232呋喃甲酯、亚油酸212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甘油212单亚油酸酯、3′2糖基2吡咯21羧酸酯、22环己烯212醇2苯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特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15].1.7 其它成分β2谷甾醇、豆甾烯232β醇、胡罗卜甙、蔗糖、吡咯、糠醛、糠醇、12甲基232丙基苯、吡咯、22甲基吡咯、42丁甲氧基2(12丙烯醇)2酚、22甲基2(12丙烯基)2酚[14-15].2 药理作用2.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据研究,太子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其高级部位有某种特异作用.根据对动物的脑电图及条件反射方法的研究,发现太子参主要是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同时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增强动物抗疲劳作用,也能提高人的一般脑力和体力的机能.2.2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刘维俊等[16]研究发现,太子参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能显著抑制小鼠肾上腺、胸腺、脾、甲状腺等器官在应激反应中的重量变化,对肾上腺内维生素C 、胆甾醇水平、血糖和肝糖元有显著影响.长期服用太子参,可改变小鼠对非特异刺激的耐受能力.刘玉翠等[17]进行太子参口服液药效的研究,发现太子参口服液能使小鼠脾脏、胸腺显著增大.2.3 对机体反应的影响倪峰等[18]进行太子参药效试验,发现太子参能增强小鼠耐饥渴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时间,减轻不良环境对机体的影响,促进动物恢复健康.这有助于太子参对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的治疗.倪峰等[14]用太子参提取物进行小鼠常压耐缺氧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水提物、醇提物明显延长常压耐缺氧环境下的生存时间,提高机体耐受力.2.4 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近年来对太子参氨基酸和多糖的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太子参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精氨酸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免疫能力,同时改善氮的平衡,促进胰岛素等多种激素分泌.注射太子参多糖可显著增强小鼠体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免疫、抗疲劳、抗氧化等多方面功能[7-9,19].2.5 对其它方面的影响据研究,太子参具有明显抑制小鼠肠推进色距离,对虚弱、消化不良等病有治疗效果[16].同时倪峰等[18]指出,太子参水、醇提取物可以增强小鼠耐饥渴能力,明显增大大鼠木糖排出量,增强小肠吸收功能,并对脾虚模型有很好的改善、治疗作用.太子参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受撒模型、白细胞下降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增强其补血功能、机体抵抗力,有助于病后康复.太子参水煎沉剂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2.6 毒性刘玉翠等[17]进行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口服液(50g ・kg -1)在观察期间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也未见到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3 临床应用及功效特点・724・第4期吴朝峰等: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3.1 胶囊由太子参水煎、浓缩、喷雾干燥后,加药渣粉末为敷料制成的胶囊(别名童乐丸),主用于小儿体虚、消化不良等症.太子参胶囊能延长病人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6].3.2 复方口服液由太子参、黄芪等多味中药配成的复方制剂,其味甘平,入心、肺、脾经,具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神倦、自汗心悸.复方太子参口服液使机体虽处在不良的外环境下,仍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增强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这对年老体衰或年幼体虚特别有益[17].3.3 止咳平喘散(精)由太子参、冬虫夏草、浙贝母、槟榔、白芨、甘草等多味中药加工制成的散剂.该制剂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抑杀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及抗感冒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益气养阴、滋养脏腑、清补、平补扶其正,清热解除其湿,润肺化痰止渴平喘祛其邪,恢复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目的[20-21].3.4 复方颗粒由太子参、黄芪、川芎、党参、何首乌、白芍、续断、骨碎补、炙日草等多味中药制成的颗粒剂,能够加快神经生长速度,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22].3.5 功效特点以“清补”见长,益气但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扶正而不恋邪,补虚而不峻猛,具有与人参相似的功效,但又常用于不宜使用人参的病症等[23-24].4 在化妆品、营养保健上的应用4.1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化妆品行业具有越来越多使用天然物质的趋势,而这些添加剂多为维生素类、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氨基酸等.太子参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这些必需的氨基酸恰好有益营养皮肤和头发.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在化妆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微量元素Fe 在护肤类化妆品中是防止由于皮肤Fe 的缺失而干扰体内血浆中Fe 的动态平衡,也可对微循环和微血管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此外,太子参中糖皂甙以及十六酸、亚油酸、单甘油酯等含量都不低,这些都是化妆品中常用作改善角质层的添加剂.用太子参提取液加工而成的化妆品有着良好的护发养发、护肤养肤的功效.因此,将太子参提取全液作为头发、皮肤化妆品的营养添加剂是十分理想的[25].4.2 在营养保健品中的应用太子参含果糖、淀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并且太子参皂甙具有与人参一样的滋补功效.近年来,人们把它碾成粉末添加到食品中,开发出相应的太子参系列产品,如枣汁即食太子参、什锦太子参酥脆、姜汁太子参酥、医方太子参酥脆及明胶、阿胶太子参酥脆.既可以利用其药用价值,又可以发挥营养价值,突破果蔬脆模式,对许多中草药补品、天然营养品的加工和新产品开发产生深远的意义[26].5 生产现状太子参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又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但太子参生产现状不容乐观[27-29].具体表现如下.5.1 种质资源太子参种质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造成品种混乱;种质选育工作进展缓慢,优良品种品系少;资源保护意识淡薄,种质散失严重;许多野生太子参品种再生能力无法恢复.因此要建立优良太子参种质的评价体系,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提高育种的专属性和方法的先进性,规范种质资源的程序[30].5.2 栽培现状太子参作为中药材,除要求较高的产量以外,还要注重品质.应从两方面衡量,一方面从外观形态、色泽、质地及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另一方面从有效成分(如皂甙、多糖、氨基酸)来鉴别.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与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太子参栽培比较粗放,表现在选地、杂草清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特别是病毒病非常严重,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此外,管理水平跟不上,采收加工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太子参・824・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的发展.因此,要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满足太子参的生长发育条件,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使栽培技术向规范化、科学化、基地化方向发展.5.3 市场制约太子参作为中药材,生产规模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市场价格的高低决定着生产规模的大小.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引起了生产的大起大落,而参农对市场动态了解不够,因此参农感到种参效益没有保障,影响了参农的积极性.近几年,价格趋于稳定,但种参的生产规模仍然要根据市场动态作相应的调整,不要一拥而上,最好与药材公司、药材科研机构、市场挂钩,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同时,要加强太子参的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力.6 高产栽培技术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32].6.1 繁殖方法太子参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种方式,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但太子参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病严重发生,平均每年减产30%-40%,同时,品种质量下降.为了提高产量、质量,目前可结合有性繁殖进行品种复壮,减少病虫害发生.6.2 田间管理主要从选地整地、培土除草、追肥排灌等方面入手.太子参喜生长在湿润阴凉、肥力高、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幼苗适时除草培土有利于发根和根的生长,除草时尽量用手拔或者用小锄浅锄一次.太子参忌水,要注意排水.追肥应根据苗情而定.6.3 病虫害防治6.3.1 病害 (1)叶斑病.病原为半知菌类链孢属太子参叶斑病菌,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点,几天后扩大成灰白色或黄褐色斑块,后期病斑上着生小黑点,病斑汇合,叶片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严重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托布津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33,34].(2)花叶病.病原为太子参花叶病毒,受害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出现花叶,块根细长而小,是当前太子参生产中的最大问题.防治措施:1)实行轮作,与小麦、旱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2)选用种子繁殖,培育无病种苗,搞好种苗消毒,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min ;3)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4)利用生物技术,通过茎尖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微牙嫁接培养等得到无菌苗,再通过后期的科学管理,减少病毒病发生,或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指纹图谱,选育出优良的太子参抗病品种[35-39].据报道目前唯一的太子参抗病品种是由山东省文登市药材开发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种———抗毒一号[40].6.3.2 虫害 为害太子参的虫害常见的有白蚂蚁、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和蚜虫.防治措施:(1)清除杂草.(2)用50g 氯丹乳油和炒香的麦皮10kg ,加水配制.7 前景展望在对太子参药理作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方面可进一步开发新的中成药,探索新的适应症,加快相关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的研制开发,使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产上,目前正通过组织培养途径,进行太子参脱毒培养、工厂化育苗试验的探索,有望获得优良的品种.此外利用DNA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和多方面的生物学手段,阐明它的物种起源及变异式样.充分利用野生太子参品种,加速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寻找有效成分的功能基因,克隆、表达那些次生代谢产物的酶基因,利用代谢工程在工业化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出有效成分,满足市场需求.太子参的开发和发展,社会需求是主要因素.随着保健、美容意识越来越强,太子参需求量越来越大.今后发展方向将是生产出“真实、优质、安全、稳定、可控”的绿色太子参及相关系列产品,实现生产基地化、品种标准化,栽培组合最优化、生产流程全程无公害化,经营方式集约化[41-43].参考文献:[1]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53(4):300-301.・924・第4期吴朝峰等:药用植物太子参的研究进展[2]钟方晓,彭广芳.山东太子参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分析[J ].时珍国药研究,1997,8(3):223-224.[3]余国奠,刘学平,潘红娟,等.华东地区太子参品系的氨基酸比较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1):9-11.[4]余国奠,刘学平,潘红娟,等.5个太子参品系的微量元素分析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4):20-22.[5]李书祯.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5.[6]刘训红,阚毓铭,王玉玺,等.太子参多糖的研究[J ].中草药,1993,24(3):119-121.[7]钟方晓,彭广芳,李贵海.山东太子参多糖对质量的影响[J ].中草药,1997,28(7):428-430.[8]刘训红,阚毓铭,王玉玺,等.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多糖、游离糖及氨基酸含量分析[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3):42-43.[9]刘训红,王玉玺.太子参多糖抗应激和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J ].江苏中医,2000,21(10):51-52.[10]谭宁华,周俊.太子参中新环酞—太子参环酞C[J ].云南植物研究,1991,13(4):440-441.[11]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553.[12]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卷),2002.191-193.[13]谭宁华,赵守明,陈昌祥,等.太子参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究,1995,17(1):60.[14]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1):63-64.[15]王吉吉星,高淑贤,徐绥绪.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Ⅲ)[J ].沈阳药学院学报,1993,10(3):221-223.[16]刘维俊,黄光才,叶小青,等.太子参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 ].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1994,5(3):51-58.[17]刘玉翠,邹岳奇,陈英珠.复方太子参口服液强壮身体的药理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7,14(2):32-34.[18]倪峰,郑光中,叶华.太子参药效作用探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6,6(2):38-40.[19]龚祝南,戴岳.8个不同太子参对脾虚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材,2001,24(4):281-282.[20]陈德智.太子参止咳平喘散治疗支气管506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1996,48(1):56.[21]周志容.太子参止咳平喘精疗支气管218例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6(1):45-46.[22]王宝军,王和鸣,王竹风.复方太子参颗粒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4):28-30.[23]杨徐杭.太子参的功效特点[J ].陕西中医函授,1994,(5):2.[24]黄伏顺.太子参的功效特点[J ].江苏中医,1993,14(4):29-30.[25]许榕生.太子参提取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化妆品原料,1995,(5):28.[26]王维亮.真空膨化太子参系列产品制法[J ].适用技术市场,1996,(8):21-22.[27]吴丽平.浅谈闽东太子参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经济作物,1998,(2):33-34.[28]马小军,陈震.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愿望[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5(70):398-399.[29]林绮.我国中药材生产科研状况[J ].中药材,1998,11(5):46-48.[30]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579-581.[31]毕胜,李桂兰,于崇田,等.山东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J ].特产研究,1994,(4):53-54.[32]林乃莹.太子参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1994,19(1):26-28.[33]喻足衡.太子参叶斑病发生与防治对策[J ].闽东农业科技,1993,(1):22-23.[34]温学森,霍德兰,赵华英.太子参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 ].中药材,2003,24(4):243-245.[35]刘清琪,陈绳亮,陈棣华,等.太子参花叶病原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J ].中药材科技,1983,(2):11-12.[36]林丛发,钟爱清,罗仰奋,等.太子参花叶病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2002,(1):17-17.[37]薛淮,刘敏,张纯花.中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进展[J ].植物杂志,2002,(1):6-7.[38]林丛发,罗仰奋,魏泽民,等.太子参脱毒种苗的繁殖体系[J ].闽东农业科技,2003,(2):18-20.[39]谈献和,巢建国,张瑜,等.太子参快速繁殖技术[J ].中药材,2003,(2):18-20.[40]宋吉青,王继振,王红丹,等.文登市培育出太子参新品种———抗毒一号[J ].中国农技推广,2001,(6):27-28.[41]尚小可,贺承山,夏文娟,等.21世纪我国生药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药学杂志,1997,34(7):438-441.[42]周荣汉.中药现代化、标准化与《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增刊):5-8.[43]林光美,侯长红.太子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P )的初步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51-54.(责任编辑:陈幼玉) ・034・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
太子参研究概述
时 珍 国 医 国 药 "###年 第 ..卷 第 ."期
1文 献 综 述 1
太 子 参 研 究 概 述
刘 训 红 0阚 毓 铭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0江 苏 南 京 ".##"+/
综 上 考 证 0太 子 参 或 孩 儿 参 本 是 人 参 的 别 名 0清 代 始 0已 有 药
收 稿 日 期 !"###$#%$#%& 修 订 日 期 !"###$#%$"’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教 委 自 然 科 学 资 金 资 助 项 目 ()*+##,# 作 者 汉 族 /0江 苏 滨 海 人 0现 任 南 京 中 医
摘 要 !考 证 了 太 子 参 的 药 用 历 史 0并 从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等 方 面 对 太 子 参 的 国 内 外 研 究 概 况 进 行 了 综 述 0为 该 药 的
进 一 步 研 究 及 开 发 提 供 了 参 考 2
关 键 词 !太 子 参 & 药 用 历 史 & 化 学 成 分 & 药 理 作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3"4"*%. 文 献 标 识 码 !5 文 章 编 号 !.##4$#4#,-"###/."$..6.$#"
太 子 参 之 名 始 见 于 清 代 吴 仪 洛 7本 草 从 新 80于 人 参 条 下 0与 参 须 9参 芦 并 列 2吴 云 !M太 子 参 0大 补 元 气 0虽 甚 细 如 参 条 0短 紧 坚 实 0 而 有 芦 纹 0其 力 不 下 大 参 NO.P2 随 后 的 赵 学 敏 7本 草 纲 目 拾 遗 8亦 有 记 载 07拾 遗 8引 7百 草 镜 8云 !M太 子 参 即 辽 参 之 小 者 0非 别 种 也 2 乃 苏 州 参 行 从 参 包 中 拣 出 短 小 者 0名 此 以 售 客 2 味 甘 苦 0功 同 辽 参 NO"P2 太 子 参 别 名 孩 儿 参 0明 代 7本 经 崇 原 8O6P7本 草 纲 目 8O’P将 似 人 形 的 人 参 称 为 M孩 儿 参 N0清 代 则 将 细 枝 人 参 称 着 M太 子 参 N或 M孩 儿 参 N2 由 此 看 来 0本 草 太 子 参 或 孩 儿 参 均 为 五 加 科 人 参 之 小 者 2
植物柱头外露性状研究进展
[J]. Plant Cell, 2004, 16(s): 84-97.
[6] Swanson R, Edlund A F, Preuss D. Species specificity in
pollen -pistil interactions [J].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谢卿[17]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 GH30 和蕾期柱头 外露突变体为材料袁对其 F2 代群体进行研究袁发现 正常植株与柱头外露突变体植株的数量比为 1颐3袁 符合 1 对隐性基因的遗传特征遥 显微镜解剖观察发 现突变体柱头较干瘪袁 柱头乳突细胞稀疏且细小遥 对柱头外露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研究袁 初步判断 B073C04-5 与突变呈现连锁关系遥 郭岩等[18]以正常
1.2 植物柱头的功能 淤粘附花粉 柱头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膜是亲
水的袁可以通过角质膜的裂缝进行吸水袁从而起到 粘附花粉的作用遥 由于表面存在黏性分泌物袁湿柱 头基本可以粘附所有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袁而干柱头 粘附花粉的机理则比较复杂遥 不同种类植物柱头表 面粘附花粉的机理差异也比较大袁 目前研究最多尧 最透彻的主要有十字花科的拟南芥和芸薹属作物遥 Edlund 等[5]研究认为袁拟南芥柱头粘附花粉主要靠 柱头与花粉外壁之间的生物化学或者生物物理反 应曰而 Swanson 等[6]则认为袁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花 粉外壁的脂类和蛋白质流到柱头表面而形成的 野foot冶遥对芸薹属植物的研究发现袁与 SI 位点相关的 2 个柱头表皮蛋白 SLR 和 SLG 在柱头粘附花粉的 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7]遥
太子参的研究
太子参的生物技术研究0845607关键词:太子参生物技术悬浮培养【来源】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Pseudostellariahetero 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以块根火药。
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
适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0cm。
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
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
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
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
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1-2(-4)cm,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
蒴果近球形。
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
花期4月,果期5-6月。
【性状】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8cm,少数可达12cm,直径2-6mm,顶端残留极短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渐细呈尾状。
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的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其间有须根痕。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
气微,味微甘。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4-6列方形木栓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
韧皮部窄,射线甚宽。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
紫丹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紫丹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作者:潘琼陈光明杨艳娟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28期摘要[目的]研究紫丹参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特征,采用TTC染色法测定紫丹参花粉活力,并通过联苯胺+过氧化氢反应液和3%过氧化氢测定其柱头可授性。
[结果]紫丹参的花粉粒为椭圆形,具有6条萌发沟,表面具有网孔状雕纹;花粉活力最强的时期是散粉时期。
在散粉初期,紫丹参均具有较高的柱头可授性,雄蕊开始萎蔫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
[结论]该研究可为紫丹参的育种与扩繁提供指导。
关键词紫丹参;花粉粒;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中图分类号S56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8-0004-02Study on Pollen Vitality and Stigma Receptivity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PAN Qiong, CHEN Guangming,YANG Yanjuan et al(Yunnan Xinxing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Kunming, Yunnan 650501)Abstract[Objective]Pollen vitality and stigma receptivity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were studied.[Method] The pollen sub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was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 Pollen vitality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was evaluated by TTC.Stigma receptivity was estimated by the method of Benzidinehydrogen peroxide and 3%hydrogen peroxide. [Result]The shape of pollen grain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was elliptic with 6 germination grooves and the surface has a mesh pattern. The period for strongest pollen vitality was pollinating period by using TTC for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The pollen receptivity of Radix Salvia Yunnanensis generally was higher in early pollinating period ,and the stigma with the strongest pollen receptivity of period of stamens began to wilt.[Conclusion]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breeding and expanding propagation.Key wordsRadix Salvia Yunnanensis;Pollen grain;Pollen vitality;Stigma receptivity紫丹参作为云南省的地方习用药材,来自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 C.H.Wright)干燥的根及根茎 [1]。
重楼属9种5变种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特性研究_丁春邦
62
ACT A P RA T A CU LT U RA E SI NICA ( 2009)
V ol. 18, No . 4
粉所占的比例。重复 3 次, 计算平均值。 用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 14] 。开花后第 1~ 15 天, 每天中午 12 点采同一植株开花后不同天
数的柱头, 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滴加联苯胺- 过氧化氢反应液( 1% 联苯胺 3% 过氧化氢 水= 4 11 22, 体积 比) 。若柱头具可授性, 则柱头周围反应液呈蓝色并有大量气泡出现。
用 T T C( 2, 3, 5 tr iphenyl t et razo lium chlo ride) 法测定花粉的活力和寿命[ 14] 。开花传粉后第 1~ 15 天, 每天 中午 12 点将同一植株传粉后不同天数散出的花粉撒在载玻片上, 滴加 0. 5% T T C 蔗糖溶液, 迅速盖上盖玻片, 置 入内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 连同培养皿放置在 37 黑暗条件下 2 h, 统计盖玻片中央部位 3~ 5 个视野中红色花
海拔 A lt it ude ( m) 2 050 1 440 1 250 1 500 1 800 1 700 2 250 1 670 1 730 1 800 1 400 1 450 1 760 1 420 1 900 1 100 1 900 1 800 1 800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 400 1 670 1 450 1 170 1 400 1 640
七叶一枝花的花粉寿命相对较长, 花粉活力也较高, 但居群间差异较大( 表 3) 。花粉寿命最长的为马边、峨 眉山和筠连 3 个居群, 都为 11 d, 同时, 这 3 个居群的花粉活力也最大, 其峰值均为 57% ~ 58% ; 花粉寿命最短的 为卧龙居群, 只有 5 d, 同时, 其花粉活力也最低, 其峰值只有 11. 0% 。5 个不同居群花粉活力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均是在传粉后几天内缓慢达到峰值, 然后缓慢下降, 最后失去活力。
太子参的闭花传粉
的棕色花药位于柱头边上 ; 四、 左 五是一根花丝 在萼片
分生细胞就不能形成 纺锤丝 , 有丝 分裂过 程就停滞 在
给我们 的启示 。
体数加倍 了的分生 细胞不再 有秋水仙 素渗入 , 即不再 接受秋水 仙素的影 响时 , 它们就 在 比原 来 的染 色体数 多一倍的基础上恢 复正 常的有丝 分裂 , 最后 成长 为 多
维普资讯
・
8O ・
生物 学教 学 2 8 第3 卷) 期 0 年( 3 第8 0
太 子 参 的 闭花传 粉
马炜梁 ( 东 大 生 科 学院 上 2 0 ) 华 师 学命 学 海 06 02
通 常我们见到的植物都 是花朵开 放后 , 花粉粘 到 和子房之间 , 长度依 然是左 四的样子 , 花药却 随着已受 精子房 的长大 , 留在柱头 边上 , 和花丝分 离了 ( 封底 图
同时 我 们 还 可 以看 到 自花授 精 花 的结 构 已经 大 大
枚, 花柱很 长有 3条 , 它依靠 昆虫 进行异 花传粉 ( 封底
图 3左上) 另一种花 为不 完全 花 , ; 整个植 株 的叶腋里
都有 , 数量很 多, 看就知 道它是 不适合 昆虫 传粉 的 : 一
它 的花 柄 很 短 , 萼 只有 4片 , 瓣 缺 乏 , 蕊 也 只 有 2 花 花 雄
4, ) 这一过程中萼片始终 紧紧地包住雌雄蕊 , 一点可 这
以证 实 子 房 的长 大 就 是 自花 授 精 的 结果 。
柱头上 , 完成传粉 、 受精 作用 , 而结 出果 实。这一 过 进
程对植物来说是 十分关键 的, 又是很挑剔 的, 大多数 绝
太子参活性成分及利用研究进展
太子参活性成分及利用研究进展孔钰婷1,何 丹1,安风平1,何 洪1,宋洪波1,2福建农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 福州 350002)其也是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功能成分提取与分离以及生物活性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度开发利用太子参并扩提取;功能A DOI:10.16465/431252ts.20191028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Radix)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别名孩儿参、米参,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产自福建、江苏、贵州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已被卫计委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目前已研发生产的典型药品、功能与保健食品有太子参复方颗粒[1]、口服液[2]、养生酒[3],等。
随着太子参生物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药品和功能食品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
文章通过总结太子参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以期为太子参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太子参含有环肽、多糖、皂苷、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具有特殊结构的环肽类是其特征成分,含量在0.001 5%~2.006 4%。
多糖被认为是太子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含量差异较大,在3.69%~64.95%。
总皂苷含量为0.17%~3.33%,氨基酸总含量在6.06%~13.07%。
此外,太子参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为0.02%~1.66%。
1.1 环肽太子参中含有12种环肽,包括heterophyllin A-D(HA-HD)和pseudostellarins A-H(PA-PH)[4-6];其中HB是太子参环肽中最典型的一种,也是目前太子参环肽类化合物研究中较多的一种。
构成HB的氨基酸均为L型,其结构是一种环状八肽[环-(甘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脯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7]。
太子参因品种(系)、生长环境和加工方式等差异而影响HB的含量。
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 . 2 氨 基 酸类 研 究 人 员王 拮星 等 在太 子 参 中 分
离 得到 多种 氨基 酸 , 包 括 天 门冬 氨 酸 、 苏氨酸、 丝 氨 酸、 谷氨酸、 甘氨 酸、 丙氨酸、 胱氨 酸、 缬氨酸、 蛋 氨 酸、 异亮 氨酸 、 亮 氨酸 、 酪氨 酸 、 苯 丙氨 酸 、 赖 氨酸 、 组
环 己烯 一l 一醇 一 苯 甲酸酯 、 3 一呋 喃 甲基 乙酸 酯 、 3 一 甲氧 基 一 2 , 4 一 环 己 二烯 一 1 一酮 、 吡 咯 等成
1 . 1 挥发 油 类
太 子参 中挥发 油含 量较 多 , 研 究 人
一
员利 用 G C — MS技 术 从 太 子 参 挥 发 油 中检 测 到 7 8
干太 子参 的挥 发油 , 提取率为 0 . 2 8 和 0 . 1 3 , 提
示 烘 干过程 存在 发 油 的流失 问题 。其 中从 晒 干太
太 子参 又名 童参 、 米参、 四叶参 等 , 最 早 收 载 于
《 本 草拾 遗 》 , 为 石竹 科 植 物 孩 儿参 的 干燥 块 根 。太
类、 皂 苷类 、 环肽 类 、 甾醇 类 和 氨基 酸 等 多 种 有 效 成
分, 并 呈现 出多 方面 的药 理活性 。
1 化 学 成 分
综合 目前 的研究 数 据 , 不 同 品种 的太 子 参 均含 有糠 醇 、 己醛 、 糠醛 、 正 一十 六烷 酸 、 2 一戊 基 呋 喃 、 2
野 生太 子参 与人 工栽 培太 子参 的氨基 酸含量 进行 定
量 分析 , 发 现 野 生 太 子 参 总 氨 基 酸 及 游 离 氨 基 酸 的
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题目:太子参的研究与展望班级: 2010级农学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姓名:韦布辉学号: 201004064009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太子参的研究层出不穷。
不管在药用方面的研究还是在食用方面的研究都有极大的进展。
本文将从太子参的研究历史以及研究现状(药用和食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关键词:太子参现状展望1、引言太子参,常用中药,又名孩儿参、童子参、四叶茶参、米参,《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多部医书著作中均有记载。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亦产,尤以福建柘荣太子参质量最好。
其性甘、性平、微苦:入脾肺二经,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干、肺燥干咳等病状。
按照国家目前的相关规定,太子参只能作为中药和保健食品原料使用(见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51号文)。
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2、研究历史早在春秋时期,郑国国王就用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给自己体质娇弱最深得自己厚爱的儿子治病,而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有用过太子参给别人治病。
可想而知太子参的历史深远。
太子参为家种品种,性喜湿润气候,适应性强,具有耐寒、怕强光、喜肥、怕涝的特性,但不能连作。
目前的太子参都是用块茎繁殖,生长周期较短,在夏至至小暑之间采收,过早过过晚则造成粉质少,折干率低、质量较差,而且延期收获还常因雨水过多造成腐烂,影响产量。
太子参起土后,还要经过一些繁琐的加工处理,方成商品。
太子参亩产150千克左右,农本约11元(千克价,下同)左右,由于适应性较强,在高价的影响下,常常一哄而上,超量发展。
在价格低时,又会严重挫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而且它是用块茎繁殖,大量扩种必将使用大量鲜种球,从而造成当年成品更少。
它的采收期很短,期间常受暴雨的侵袭,而造成减产。
太子参不易贮藏、易泛油、虫蛀、受潮生霉。
太子参均一多糖的分离与表征 -回复
太子参均一多糖的分离与表征-回复太子参均一多糖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多糖,在中药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太子参均一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研究过程。
一、太子参均一多糖的提取太子参均一多糖的提取方法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水煎法和酶解法。
水煎法是将太子参粉末加入适量水中进行煎煮,得到浸提液后进行浓缩、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最终得到均一多糖提取物。
酶解法则是将太子参粉末通过酶解剂进行酶解反应,使多糖与其他物质分离,然后经过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提取物。
二、太子参均一多糖的分离太子参均一多糖的分离主要采用柱层析法和凝胶渗透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将提取物加入填充有特定吸附剂的柱子中,通过选择性吸附和洗脱,将太子参均一多糖与其他杂质分离开。
凝胶渗透层析法则是利用填充有凝胶的柱子,根据多糖分子的大小和形状,通过渗透分离原理将太子参均一多糖从提取物中分离出来。
三、太子参均一多糖的纯化太子参均一多糖的纯化是为了去除分离过程中残留的杂质,常用的方法包括溶液浓缩法、溶液沉淀法和多次重复柱层析法等。
溶液浓缩法是通过加热或真空浓缩,使溶液中水分蒸发或去除,从而提高多糖浓度。
溶液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多糖沉淀,然后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多糖。
多次重复柱层析法则是将分离得到的多糖再次进行柱层析,以进一步提高纯度。
四、太子参均一多糖的表征太子参均一多糖的表征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
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旋光度、糖含量等的测定。
分子结构则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进行表征。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明确多糖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以及可能的生物活性。
在太子参均一多糖的研究中,以上提到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太子参均一多糖,然后进一步进行药理活性和生物学功效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09—2013年太子参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09—2013年太子参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根据CNKI提供的期刊、特色期刊、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报纸、学术辑刊和商业评论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9-2013年五年来收录的太子参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从年度发表量及分布刊别、核心作者群及研究领域、文献主要产出单位及其性质等方面和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在太子参研究领域、水平和成果,为今后太子参研究方向和内容提供参考。
标签:太子参文献统计计量分析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
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具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功能,可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
2009年以来,价格居高不下,虽然从去年开始价格出现下跌,太子参的功效特殊、用途广泛,市场前景仍然广阔,太子参几大产区已形成稳定的产业,太子参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医药界和种植行业的高度关注。
对我国近5年太子参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以期为太子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特色期刊、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报纸、学术辑刊和商业评论数据库。
2.研究方法定从2009—2013年,对检索到的文献逐一查看全文,剔除关于简讯、资料介绍等文献。
二、研究结果1.发表年代和刊别分布分析检索到321篇文献,从2009—2012年基本在40—60篇左右,2013年有大幅增长,达到100篇。
其中,期刊为刊登的主要载体,约占70—80%,其分布情况见下表:2.研究领域分布对文献的整理,将其大体分为种植技术、药理作用、化学成份、质量控制与加工、市场行情与产业发展五个类别。
种植技术101篇,占31.46%,其中病虫害防治31篇,对连作影响的研究有16篇;药理作用88篇,占27.41%;化学成份71篇,占22.12%;质量控制与加工19篇,占5.92%,市场行情与产业发展42篇,占13.08%。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作用机理及功能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关键词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文献综述摘要: 介绍了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功效特点及在化妆品、保健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太子参;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功效太子参系常用中药, 又名孩儿参、童子参、四叶茶参、米参,《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等多部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 太子参为石竹科( Caryophllaceae) 植物异叶假繁缕[ Pseudostellar ia heterop hylla ( Miq.) Pax]的干燥块根, 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和西北等地, 福建、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有种植, 尤以福建柘荣太子参质量较好. 其性甘、性平、微苦; 入脾肺二经, 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干、肺燥干咳等病症. 临床上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中药配合使用, 或用于成方制剂. 近年来临床表明, 太子参在治疗肝炎、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甲亢、淋巴结核等疑难病症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现又有用太子参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制开发, 其用量速增. 本文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功效特点, 化妆品及保健营养的应用等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作一综述.1 化学成分块根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1.1微量元素: 太子参含Fe, Cu, Zn, Cr, Ni, Co, Sr, Mn, Pb, Li, Na, B, Be, Ti, Al, Ca, Mg, K, P, Se 等微量元素, 其中Fe, Cu, Zn, Cr, Ni, Co, Sr, Mn 为人体的必需元素。
Fe, Cu, Zn, Mn的含量较高, Pb为有害元素[1]。
1.2 氨基酸:太子参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包括组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等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 。
太子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太子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林泗定;戴启文;张鸿程;胡娟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0(019)019
【摘要】目前从中药太子参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有多糖类、皂苷类、环肽类、挥发油类等;太子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作用.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林泗定;戴启文;张鸿程;胡娟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太子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太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4.太子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 以上 配好 的液体 培养基 (H:58 滴 加 到带 凹 p .) 槽 的载玻 片 上 , 洒上 充 分 混 合 的 花粉 后 放 人 保湿 的培 养皿中, 2 在 5℃ 的培养箱 中黑 暗培 养 2h后 , l 在 0倍 显 微镜 下观 察 。统 计 萌 发 和未 萌 发 的 花粉 数 , 以花 粉
f r n t r g o d to s we e d tce Re uls:n v to p le e mi ai n meh d wa u tbl o h ee — e e tso a e c n iin r ee td. s t I i o ln g r n to t o s s ia e frt e d tr r
Th p i e o tmum r s o l a in tme fPs u o tla i eeo h la wa a s at r b o mi g a d c o s h c o s p l n to i s o e d sel ra h trp y l s2 d y fe lo n n h o e t e i poln i n h ro e n Thi t d r vd sa fun ai n f rt e b e dig a d g r ls r s u c sp oe to le n a t e p nig. s su y p o i e o d t o h r e n n e mp a m e o r e r t cin o
化[ ] 中草药 ,0 94 ( ) 11 1 3 . J. 2 0 ,0 7 : 3 一l15 [3 李学萍 , 1] 李在 留 , 崔彬彬 , 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 的 IS — 等. SR P R反 应 体 系 的 建 立 [ ] 生 物 技 术 通 报 , 0 I( : C J. 2 1 9)
1 67 — 1 70.
[0 B U O W . i u u eecm p n fpl i s g 1] R N S Hg ot tgnt ap i o o pld ui h p i g y os n
P R G n rtdjn esT ho. P . e e.93, 15—12 C — e ea uk r. erA P1G n t19 8 0 e 6: 1.
1 2 3 花 粉 染 色法 ..
( ) 化 三苯 基 四氮 唑 ( F 测 定 法 : 少量 花 1氯 T C) 取
粉 置于 载玻 片 上 , 2~3滴 0 5 的 T C溶 液 , 入 加 .% F 放 3 7c C培养箱 中 , 黑暗培 养 1 i 5m n后观 察 。有活 力 的花
( 接上 页 )
[ ] 则新 , 9金 李钧 敏 . 濒危 植 物 夏蜡 梅 IS S R扩 增 条 件 的 优 化
[ ] 植 物 研 究 ,0 7 2 ( )6 7 . J. 20 ,7 1 :8— 2
21— 2 2.
[2 廖丽 , 1] 郭巧生. 夏枯 草 I 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 体系优 S S
( % 、 % 、% 、 1 、3 、5 、7 ) 进 行 正 交 试 5 7 9 1% 1% 1% 1% , 验。
益 气健 脾 、 津 润肺 等 功 效 , 中医 临床 常 用 补 虚 药 。 生 是 2 纪7 0世 0年 代 以 前 太 子参 商 品 主要 以野 生 为 主 , 分
布 于华 东 、 中 、 华 东北 、 西北 等地 , 野生 于 阴湿 山坡 的 多 岩石 隙缝 和枯枝 落 叶层 中 。现 多为 栽培 , 主产 于江 苏 、
( aj gU iesyo hn s dc e N nigJ n s 10 6 C ia N ni nvri f ieeMe i n , aj i gu2 0 4 , hn ) n t C i n a A src : jcie T u ytep l nva it, esg arcpii n t aec aatr f su otlr b ta tObet : os d ol i ly t t m et t a ds rg h rc e ds l - v t h e bi h i e vy o e oP ea
i eeo h la M e ho : e p le ib lt se a u td b h t o so n vto p le e mi a in a d a h trp y l . t ds Th o ln v a ii wa v l ae y t e meh d fi i ol n g r n t n y r o
s c o e+ 1 % PEG 0 i ih t e p le e mi a in c p c t e c d t 2. 4% : e si ma r c p iiy u rs 1 40 0.n wh c h ol n g r n t a a iyr a he o9 4 o Th tg e e tvt o e d sel ra h trp y l s h g e fPsu o tla i eeo h la wa ih rwhe h o ln a t e p n n Th e u t h we h ts o tt r n t e p le n h ro e i g; e r s ls s o d t a h r-e m
p l n san n t e sima r c p ii a si t d b e z i e H2 2me h d, n e p l n v a i t i o l ti i g, t e h g e e t t w se t v y mae y b n i n — t o a d t ol ib l y i d f d 0 h e i n -
柱头进行人 工授粉 , 本研 究为 太子参 的良种 选育及 种质资源保护提供 了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 太子 参 ; 花粉活力 ; 柱头可授性 ; 藏 贮 中 图分类号 : S 6 . 72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7 5 2 1 ) 90 3 -4 0 1 40 (020 - 7 0 0
收 稿 日期 :0 2— 5—1 21 0 7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科学基金 ( 编号 :17 0 6 ; 82 4 1 ) 江苏省 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 目( 编号 : 11 3 ; I l9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 目( Z 编号 yx- 1 ) 江苏省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 ( s 2 0; k0 编号 : E 0 109 ; C 12 1 ) 江苏省高等学校 “ 2 中药 资源化学研究 ”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0 1 。 2 1 ) 作者简 介: 韩 怡 (9 8一) 女 , 18 , 江苏 张家 港 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硕 研 中药 资 源 与 品质 评 价 。 通 讯 作 者 : 建 国 , , 授 ; — aljcal 1 @ yh ocm. n 巢 男 教 E m i gho0 6 ao .o a :
培养基为 0 0 % 硼酸 +1 %蔗 糖 +1% 聚 乙二醇 , .4 5 1 萌发 率达 9 .4 ; 2 4 % 太子参 花药 开裂期柱 头可授 性较 强; 花粉 的短期
保 存 以 4c 果较 好 , 期 保 存 v 一8 效 果 最佳 。结 论 : 进 行 杂 交授 粉 时 , 选 花 药开 裂 期 的 花 粉 , 开 花 第 2天 的 C效 长 T 0o , c 在 应 对
m i to fpol n g r i to fPs u o tl i eeo h Ua,he o i a d u wa 0 nain o le e m nain o e d sel a h trp y ar t pt lme i m s0. 4% H3 m BO3+ 1 % 5
o e d sel ra h trp y l fPsu o tla i eeo h la. Ke y wor ds: Psud sel ra h trph l e otla i ee o yl a;p le ibi t o ln v a l y;si ma r c pi i i tg e e t t v y;so a e tr g
[ I 刘春林 , 1] 阮颖 , 官春 云 , 油 菜 R P 等. A D反应 体系 和优 化研
究 [ ] 湖南农业 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 学版 ,0 12 ( ) 20 ,7 6 :
・
3 ・ 7
第3 1卷
第 9期
2 1 9月 02年
种
子
( ed Se )
太 子 参 为 石 竹 科 植 物 孩 儿参 ( su otlr e P eds l i hr ea a . e p yl( q ) a tH f ) 干 燥 块 根 ¨ 。具 有 r h l Mi. P x e o m. 的 o a
p l n s r g t 一4℃ w st e mo ts i b e wh l h o g tr p l n s r g sa 一8 Co cu i n: ol t a e a e o a h s u t l i t e l n — m ol t a e wa t a e e e o 0o C. n l 粉 活力 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太 子 参 花 粉 活 力 和 柱 头可 授 性研 究
韩 怡 , 巢建 国 , 谷 巍 。 张
莹 , 孙 亚 昕
( 南京 中医药大 学 , 江 苏 南京 2 0 4 ) 10 6
摘要: 目的 : 究Af 参的花粉 活力、 头可授性及花粉 贮藏。方法 : 用 离体 萌发法 、 色法测 定花 粉 活力 , 研 t - 柱 采 染 用联 苯胺- 过 氧化氢法测定柱头 可授性 , 并检 测不 同贮藏备件 下花粉 的活力 。结 果 : 离体萌发 法适用 于太子参花粉 活力测定 , 最适
贮藏 特性 进行 了研 究 , 旨在 为 太子 参 人 工 杂 交授 粉 及
复 , 重复 统计 花粉 数不少 于 10粒 , 算萌 发率 。 每 0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