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报告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岛啤酒采用的渠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分销渠道模式,一种是大客户。

直分销渠道模式,其渠道模式为:事业部——啤酒厂家——零售终端。

直供模式概括地说就是:“门对门服务”、“地毯式轰炸”。

“门对门服务”即从厂门到店门直接送货上门;“地毯式轰炸”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销售点。

全国市场的销售分公司和办事处已发展至 49 个,有效覆盖全国主要市场。

所谓大客户模式,就是厂商将产品交付经销商,由经销商自行对当地市场进行开辟,而厂商只在产品和服务上做配合。

青岛啤酒运用这种模式实现了经销商和厂家两方面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有效利用经销商在当地市场的各项优势资源,有效的开辟和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厂商设立专门的人客户经理,提供费用申请、培训咨询、促销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配合经销商的市场操作。

青啤的渠道模式为:青啤—经销商—批发商—零售终端—消费者;青啤—经销商—零售终端—消费者;长度分别为 3 ,2。

因此青啤的渠道模式为中长型。

不同长度的渠道有不同的特点,零级渠道:易启动、快周转、强推销、稳价格、近市场;(控制、集中目标市场)。

一级渠道:比零级渠道的效率高,比多级渠道的分销速度快;多级渠道:渠道网点多,路线长,快速铺设大范围市场,市场辐射的半径大,风险分担(灵便、高覆盖)。

其渠道渠道宽度有密集型分销和独家型分销两种,由这两种混合成为混合型渠道。

密集型渠道为宽渠道,独家型渠道为窄渠道。

独家分销适合成本率先战略,控制渠道比较容易,分销商的竞争度比较低,能够节省一定费用,但是市场覆盖面校,顾客接触率低,过分依赖中间商。

密集分销适合集中化战略,市场覆盖面达,顾客接触率高,能够充分利用中间商,但是控制渠道比较难,由于分销商多所以控制渠道比较难,费用高,分销商之间为了争夺创造商的资源竞争激烈。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组员:王帅陈思吉吴雨桥汤竹君——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公司产品介绍1.1企业发展历史 (3)1.2企业现状 (3)1.3产品介绍 (3)1.4营销概况 (3)1.5 执行概要及目标 (4)二、营销环境分析2.1经济环境分析 (4)2.2政治法律分析 (5)2.3市场文化背景 (5)2.4技术背景 (5)2.5消费者行为分析 (5)三、SWOT问题分析3.1优势(S) (6)3.2劣势(W) (6)3.3机会(O) (6)3.4威胁(T) (7)四、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4.1市场细分及目标选择 (7)4.2目标顾客分析 (8)4.3市场定位 (9)五、4P营销策略5.1产品策略 (10)5.2 价格分析 (11)5.3渠道分析 (12)5.4产品分析 (13)六、总结6.1总结 (13)一、企业介绍1.1 企业发展历史1.1.1 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1.1.2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1.3 1916年,日本人侵占了德国商人的股份,买下英国商人的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1.1.4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工厂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青岛区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才变为国有。

1.1.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2企业现状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3)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3)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的营销策略分析班级:市场营销(应用)2013-1班组号:第三组组名:老司机小组成员:邓国倩、苏惠琴、谭昱辉覃德旺、庞炎波目录1、概述 (1)1.1公司简介 (1)1.2公司的历史沿革 (2)2、市场分析 (2)2.1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状况 (2)2.2主要经营方式 (3)2.3主要竞争对手 (3)3、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 (4)4、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5)5、市场定位与品牌定位 (5)5.1市场细分 (5)5.2目标市场选择 (6)5.3市场定位与品牌定位 (6)6、产品策略 (6)6.1产品组合 (6)6.2产品组合策略 (7)6.2.1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7)6.2.2低价产品策略 (7)6.2.3高价产品策略 (7)7.分销渠道策略 (8)7.1渠道结构 (8)7.2渠道决策 (8)8、价格策略 (9)8.1定价方法 (9)8.2价格策略 (9)8.3非价格策略 (9)8.3.1产品品牌个性化 (9)8.3.2广告策略 (10)9、促销策略与公共关系 (10)9.1促销策略 (10)9.1.1广告促销和名人促销 (10)9.1.2情感促销 (10)9.1.3文化促销 (11)9.1.4体育促销 (11)9.1.5新闻促销 (11)9.2公共关系 (11)9.2.1形象公关 (11)9.2.2网络公关 (11)10竞争策略 (11)10.1差异化竞争策略 (11)10.2趋势 (12)11、主要结论与展望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3)1、概述1.1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公司的基本情况青岛啤酒,全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和上海相继上市,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市场并购方面都可圈可点。

青岛啤酒是内地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其产品“青岛啤酒”分销到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啤酒市场中最知名的中国品牌。

自1997年1月以来,青啤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收购活动。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大的啤酒品牌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市场,青岛啤酒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啤酒行业的领导品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青岛啤酒在市场营销领域所采用的策略和成功之处。

1.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青岛啤酒的品牌定位是高端啤酒品牌,同时也强化了其中国文化身份的特点。

品牌口号“ 在青岛,你啤酒” 不仅强调了品牌的地域特点,还突显了品牌的质量和个性。

在市场定位方面,青岛啤酒在国内市场的目标消费者群体是广大消费者,但重点是以中高端消费者为主要目标群体。

在海外市场方面,主要针对一些中产阶级消费者。

2.宣传和广告青岛啤酒在广告宣传方面非常成功,其营销策略与宣传方式结合得好,宣传效果非常突出,使品牌在市场上成为了知名品牌。

它的广告以其精湛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联系,提高了品牌的忠诚度。

除了在媒体广告等传统渠道上投入大量资金外,青岛啤酒在现场推广方面也非常成功。

例如,它举办了许多啤酒节活动,包括世界啤酒节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

3.产品质量和创新青岛啤酒从一开始就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

该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口味和更具时尚性的包装设计。

一些产品上线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成功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4.品牌延伸青岛啤酒的操作不仅停留在啤酒本身,也推出了系列产品,例如啤酒勾兑饮料,这使品牌在更广泛的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总之,青岛啤酒的市场营销策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品牌定位清晰,宣传策略完美、产品质量和创新表现突出、以及成功延伸品牌影响力等。

undoubtedly.。

青岛啤酒营销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营销案例分析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37%
39%
13% 5.20% 1-1.4元 1.5-1.6元 1.7-2元 2.1-3元 3% 3.1-4元 1% 4.1-5元 0.20% 5.1-7元
销售定价


通过数据的显示,散装的啤酒消费者能接 受的价位一般在3元左右,终端经营者的心 理价位则在1.5到2元之间。 因此在面对终端经营者的定价确定在2元, 并建议售价是3.5元
竞争者分 析
在国内,除青 岛啤酒外,还 有燕京啤酒、 重庆啤酒、兰 州黄河、西藏 发展等几家以 啤酒为主营业 务的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在国 内一直都是处 于领先地位, 所以青岛啤酒 还是可以保持 其竞争力.并使 用扩张战略, 继续保持领先 的市场占有率。
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威胁(t) 机会(o)
海南地处热带,人口867万,经济和旅游业发达,消费水平 较高,对啤酒的消费需求旺盛。沿海渔区和东线中南部的消费者 以中低档产品消费为主,高档产品消费集中在经济条件优越、餐 饮娱乐发达的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等。上述区域的年消费量 大致如下: 区域 海口 三亚 儋州 其他市县 人口(万人) 200 70 98 490 年消费量(万千升) 12 6 6 16 海南不仅消费总量较大,而且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近年来, 由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开发,海南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来海南旅 游的人口增多,海南地处热带,长夏无冬,这又使得海南人钟爱 一年四季饮啤酒,因此对啤酒的需求成大幅度的上升。
渠道
(日常渠道
方便
战略渠道)
终端进货渠道的选择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0.60%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 (1)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青岛啤酒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

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

通过行业集中,相应地青岛啤酒的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

例如:青岛啤酒在1999 年9 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其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青岛啤酒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以致于青岛啤酒集团华东事业部有关人士感叹说:“我们的铺货率已达到了90%以上”。

(2)低成本扩张青岛啤酒奉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先做大,后做强”,“名牌带动”、“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扩大规模经济,整合民族工业力量,力争把青岛啤酒建成具有超实力的,跨地区青岛啤酒在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投资新建分支机构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

比较两种扩张方式,后者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快”,具备能够“买到时间”这一优势。

青岛啤酒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强调了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成本,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

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大量并购濒临破产、经营不善的啤酒企业的缘故,就是为了保证其并购的低成本性。

而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青岛啤酒又有效地降低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

若青岛啤酒以新建生产厂的方式进行,可能就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现有啤酒企业的激烈反应产生的阻力,加大进入成本。

青岛啤酒成功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成功案例分析
2、外部环境的要求。随着国内啤酒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向市 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国外洋啤酒大举抢 滩中国市场,使国内啤酒竞争逐渐演变为国际啤酒大战;在 许多中小啤酒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的同时,
国内部分大啤酒集团迅速崛起,全国啤酒行业大集团割剧 之势已经形成。在此形势下,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了 也要落后,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六)市场网络建设
不变的原则与多元的方式是青啤营销网络建设的方针。
不变的原则是必须建立直供模式,将网络控制在自己手 中。直供模式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门对门服务”、 “地毯式轰炸”。“门对门服务”就是从厂门到店门送货 上门,“地毯式轰炸”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 销售点。这种直供模式是被购并企业需要“克隆”的。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末端市场掌握在手中,才能将细微的 市场状况掌握在手中,才能在汹涌的市场风浪中站稳脚跟。
青啤公司在发展扩张方面,早在1994年、1995年就有过尝 试,先后收购了扬州啤酒厂和西安汉斯啤酒厂,但由于当时 经验、管理、技术、外部环境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果。从1997年开始,青啤公司在吸取了前两次并购经验的 基础上,加快了低成本扩张的步伐,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 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平度、日照、平原、 菏泽、薛城、荣成、马鞍山、黄石、应城、蓬莱、芜湖、上 海等地的近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 大到250万吨以上,跃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专家总结了青啤扩张战略的五大经验及启示
(一)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购并良机。 国际上,世界大啤酒企业已开始出现多起强强联合的案例,世界啤酒
业正在向强的更强、弱的淘汰的方向发展,世界啤酒十强也从过去的产 销量最低200万吨,增加到近300万吨。这反映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 趋势。国内,中国啤酒业正在由“春秋”走向“战国”;小型啤酒企业 纷纷亏损,过去,几乎每个市甚至县都有啤酒厂,现在这些啤酒厂90% 都处在亏损的境地;同时,曾在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的大多数酒店和商 店的60多家洋啤,由于建厂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市场投入高、资金消 耗高等四大症结,出现了“水土不服”,有90%以上出现了巨额亏损, 开始纷纷撤退,且大多数洋啤都在寻求与国内大啤酒企业的合作,包括 列世界啤酒业十强的大啤酒公司。这正是强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壮 大自己实力的好时期。应该说,这一机遇是时不待我的,早几年的没有 出现,推后几年就会失去。要求青啤必须抓住良机,在短时间内完成国 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这种布局还是青啤突破地域“围城”的契机。 啤酒作为讲究新鲜度的大众消费品,长距离运输既不经济又不影响新鲜 度,因而,啤酒是一直把半径150公里范围作为优选经济效益圈。青啤 的这种布局,正是在建立“优选效益圈”。只有这种“圈”多起来,青 啤才能真正成为覆盖全国的强势品牌,才能实现到2003年跻身世界啤酒 十强、十年之内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的目标。

青岛啤酒案例营销策略优势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营销策略优势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营销策略优势分析青岛啤酒案例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下面是青岛啤酒案例的营销策略优势分析:1. 强调品牌文化和历史传承:青岛啤酒将其产品与青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强调自身作为中国创办最早的啤酒品牌的荣誉。

这种传承和历史意味着品牌的可靠性、质量和口碑,有助于消费者对青岛啤酒建立情感连接。

2. 与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合作:青岛啤酒经常与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进行合作,如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等。

通过赞助这些活动,青岛啤酒能够将其品牌推广给全球观众,并与体育运动的活力和阳光形象联系在一起,提供积极和年轻的品牌形象。

3. 创意的广告策略:青岛啤酒的广告策略充满创意和幽默,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相契合。

通过与著名明星和幽默情节合作,这些广告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其对品牌产生兴趣,并购买其产品。

4. 多样化的产品线和包装设计:青岛啤酒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啤酒产品,包括经典版、特制版、绿色瓶等。

这种多样化的产品线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此外,青岛啤酒还注重包装设计,通过与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将产品与时尚、艺术以及当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吸引消费者眼球。

5. 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青岛啤酒巧妙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其品牌影响力。

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有趣、有价值的内容,与用户互动,提供各种促销活动和优惠券等。

这种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能够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并建立更密切的用户关系。

总而言之,青岛啤酒案例通过强调品牌文化与历史传承、与大型活动合作、创意的广告策略、多样化的产品线和包装设计以及积极的社交媒体营销等策略,成功促进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产品的推广。

这些优势使得青岛啤酒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多年的领先地位,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营销经验。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PART THREE
市场细分
经济 那些把经济 因素作为主 要考虑的消 费者来说, 通常会选择 低价的啤酒, 这些啤酒通 常为低端品 牌,并且通 过降价促销 能刺激消费 者购买。
口味 传统熟啤已 不能满足消 费者需求, 如今生啤更 被消费者重 视。此外, 一些果味啤 酒被推出来 迎合新一代 消费者和女 性消费者。
成本结构
产业整体利润仍然很低,处于微利时代,利 润发展很不平衡,仍有大量啤酒企业亏损经 营,三大巨头的利润仍处于国际比较低的水 平,产业缺乏退出机制,一些中小啤酒企业, 由于税收等因素尽管亏损多年但依然有生存 空间。
产业趋势与发展
世界领先的跨国酒企业把中国作为增长最快的市场,相比之下,成熟市 场多增长迟滞,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中国人的消费 信息,中国人不仅在啤酒消费量上增长显著,而且开始喝价格更高的啤 酒,消费信心的提高还表现在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更多,从而推动即饮 渠道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非即饮渠道。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中,中国 啤酒销量增长了29%,达4898.8万千升,创历史最高点,同期啤酒销售 额增长63%,2011年达4540亿人民币,单升啤酒均价增幅达27%,表明消 费者趋向价格更高的消费产品。更有意义的是,2011年同比增幅达12%, 明显高于2010年6%的增幅,表明消费者对啤酒的兴趣增加。
品牌
健康
地域
积极的感 知形象 当顾客在俱乐 部、舞厅或高 档宾馆喝酒时, 他们会更清楚 的意识到高档 品牌的社会功 能,因为他们 想借此展示一 个积极的形象 来表现他们自 己的身份和社 会地位。
放松 对于那些为 了放松而喝 啤酒的消费 者来说,他 们通常与朋 友一起到餐 馆或娱乐中 心去喝啤酒。 这一部分消 费者注意考 虑的是购买 的方便性。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传统熟啤已 不能满足消 费者需求, 如今生啤更 被消费者重 视。此外, 一些果味啤 酒被推出来 迎合新一代 消费者和女 性消费者。
相当一部分 消费者会有 品牌追随行 为,他们会 相对固定选 择某些品牌 的啤酒。
相当一部分 消费者会有 品牌追随行 为,他们会 相对固定选 择某些品牌 的啤酒。
北方偏向于 在家中或美 食广场饮酒, 南方则偏向 于社交聚会 饮酒。
分销商质量低及对市场缺乏灵敏度,同 时忽略了非即饮渠道市场。
利润空间缩小
青岛啤酒从2009年开始,受竞争压力的影 响,营销成本呈现逐步上涨的趋势;同时其 市场销售价格受到种种制约因素不敢贸然提 价,因此其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小。
反应能力不强
青岛啤酒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不强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市场上的局部区 域的竞争信息收集及应对出现滞后,预判 及前瞻性不强;二是新增市场的挖掘不够 全面,当前仍然存在销售的盲点。
2. 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都是暂时的,分销商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即饮渠 道市场上,而不是非即饮渠道市场上。
3. 其他品牌消费忠诚度高,啤酒的地域性决定了啤酒消费的情感和文 化特征,啤酒的消费忠诚度较高,消费者一旦习惯了一种口味就很 难改变。
4. 今年青啤过分做品牌宣传而忽视品牌建设,过多的看重广告效应, 而忽视了品牌其实真正存在于消费者心中这一根本现象。一时间市 场上青岛山水简装青啤等一系列中低端青啤子品类出现,这些产品 不仅没有为青岛啤酒占领中低端市场,相反在青啤投入过多的精力 与一些地方品牌的竞争中,不仅元气大伤,而且在高端市场上也是 丢城失地,严重混淆了消费者对青岛啤酒品牌的定位。
在本土竞争中南方主 要竞争对手是华润啤酒 有限公司,北方主要是 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同时国际知名啤酒企 业也纷纷跻身国内市场, 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比 较激烈。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3、符合不同新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五、青岛啤酒企业视觉识别
调查显示,51%的消费者心目中对青岛啤酒的 印象为“高贵”,“实惠”和“典雅”为19%, 而认为“奢侈”的为8%。根据市场状况25-30 岁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消费优势和增长潜力。 “高贵”的形象与目前消费者群体形象不符, 年轻人充满梦想、充满激情,喜欢时尚,企 业应重新设计其形象。
七品牌管理中最大的缺陷
1、没有明确的品牌战略,到底是实行低 价策略还是走高端道路?
2、是否在价格战中继续保持质量优势?
七品牌管理缺陷的应对措施
1、继续打青岛啤酒特有的产品质量牌,在不同 的地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对子品牌的产品形象进 行新的包装和宣传
2、 ▪ 保持产品优质优价、不同系列不同价格; ▪ 提高高端产品价格,与国外品牌价格在一个层
2.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有470多家啤酒企业,其中,20万吨以上的2000年 达到21家。青岛、华润、燕京形成“三足鼎立” 态势,年产量超过200万吨,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二全国啤酒行业状况分析
3.青岛啤酒市场地位
2005年青岛品牌价值突破168亿元,位居全国 啤酒行业之首, 2003年品牌渗透率达到18.3%,在全国20个主 要城市品牌忠诚度达到12%,高居其他品牌之 上
三青岛啤酒面临的品牌战略调整和执行层 面的问题
应对措施
• 继续打青岛啤酒特有的产品质量牌,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市 场需求变化对子品牌的产品形象进行新的包装和宣传
• 产品质量青岛啤酒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行业竞争者 无法模仿的
• 一样的酒包装不一样,消费者购买量差别很大,人们购买 啤酒看重的是啤酒的品牌以及流行的时尚文化,需要多样 化的产品形象和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财务管理案例)青岛啤酒财务管理案例精析

(财务管理案例)青岛啤酒财务管理案例精析

目录PART I 战略分析 (2)PART II 会计分析 (8)PART III 财务分析 (15)PART IV 价值评估…………………33PART I 战略分析一、参考公司历年来的财务报告,评价公司2001年前后的并购战略有何差异?2003年,青岛啤酒迎来其百岁华诞。

百年青啤不但成为了青岛的名牌,而且成了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牌。

企业能够持续发展100年,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名牌,并且仍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势头,实属不易。

在这百年多的历史中青岛啤酒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代:一:彭作义时代。

在这个时代,青啤发起了以“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为主导的“大名牌发展战略”,它的核心理念是”做大做强”。

二:金志国时代。

在这个时代,青啤开始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由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扩大,并开始对市场和企业进行全面的整合。

对青岛啤酒公司来说,2001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青岛啤酒开始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没有“做大做强”的基础就没有“做强做大”的平台。

1.对青岛啤酒1993年到2003年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在1993到2000年逐年上升,此后进入平稳时期,资本负债率维持在50%-60%之间,对企业年报进行分析发现,从93年到01年中,企业大量收购破产企业或以承担债务的形式收购经营困难的企业,这样在增加企业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债务,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提高。

到01年下半年,企业在扩张上进入平稳时期,企业的收购业务大幅减少,只完成2宗并购,而且在收购形式上更多的使用参股的形式,并拥有并购企业的管理权,很好的控制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2.收购模式的转变,01年下半年在收购万泰公司的上企业参股28%,但取得万泰公司的经营权。

事例表明企业在不再用并购破产或经营困难企业为主的并购方针。

用少量的资金和股本来运作更多的公司,来盘活资本,达到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一、4PS营销理论(一)产品分析:(1)产品定位青岛啤酒倾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端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渐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目前青岛集团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生产线:1、青岛啤酒产品线,其定位在高端产品,标准为大方典雅、有品位、高贵、优质优价。

2、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线,其定位在中低端产品,标准为大众化、物美价廉、平易近人、地方消费者喜爱。

具体子品牌介绍表(2)品牌营销多品牌营销战略:青岛啤酒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各个品牌通过各自的特殊定位,全面出击,席卷了中国啤酒市场。

青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实施该战略之后,使广告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资产迅速增强。

具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主要有如下优势:(1)主、副品牌相互推进、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

青啤集团把“青岛”品牌作为主品牌,将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作为副品牌,使之在运作中相辅相成。

青啤通过对扩张企业注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企业CI形象,并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使原品牌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得到同步提升。

同时,青啤产品也实现了多品牌、多价位、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扩大了原来“青岛”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剑双雕”的效果。

(2)避免了单品牌廷伸所产生的弊端,维护了主品牌的定位和形象。

经过长期市场的洗礼,青岛啤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具有不可取代性。

青岛啤酒是经过几代人创造出来的定位于中高档的著名品牌,拥有“高雅、华贵”的绅士文化内涵,消费者甚至是一种身份和风度的体现。

青啤考虑到新扩张的企业由于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达到青岛啤酒应有的水平,如果允许其使用“青岛”品牌,必然会弱化原来品牌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1994年,青啤斥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在青啤的技术、工艺、管理等诸多软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把产品换上了“青岛”商标。

青岛啤酒案例 3-24

青岛啤酒案例 3-24

企业背景青岛啤酒公司创立于190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并与同年在香港和上海成功发行上市了H股和A股。

1996年,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出任总经理。

自此实施了长达5年的大兼并战略。

2001年,金志国出任青啤总裁以后,进行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第一次战略调整,把青啤从“扩张” 阶段带入了为期5年的“整合”阶段。

2006年,经过深入的战略分析,金志国认为整合后的青啤在管理、运营、营销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提升,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所以又提出进入“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阶段。

2007年基于对未来竞争形势的分析,公司进行了以优化价值链为主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公司总部和原有的七个区域营销公司依据公司总体价值链进行专业化分工,成立投资、营销和制造三大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架构,建立了“结构一体化、资源集约化、分工专业化和执行一致性”的组织体系。

管控模式青啤集团组织架构分为三层,如图4-1所示。

形成集团公司—区域事业部—子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

集团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下属子公司则是成本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

图4-1三层管理架构青岛啤酒采用一体化组织管理战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总公司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企业策划,下设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

如图4-2中上部区域所示。

其中,制造中心负责公司的采购和制造环节,而营销中心负责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职能。

在资金管理模式上,对营销中心与制造中心采取收支双线的资金链条机制。

营销中心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资金统一由总公司结算中心管理。

制造中心则根据股权投资关系,采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的资金链机制。

并能对各级子公司实施重大投融资集中管控,对日常资金分散管理。

区域事业部管理,如图4-2中部区域。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27页精选文档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27页精选文档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 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 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2019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 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 500强
二、青啤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通过执行平衡积分卡战略,将战略规划层层分解到 业务部门和个人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绩效考核示意图
公司战略 目标/BSC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2019年青啤面临的主要战略问题
l 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财务风险十分突出; l 依赖收购兼并的快速扩张,整合成本不断提高; l 品牌品种数太多、视觉形象混乱,导致青岛品牌的辨识度下降; l 组织管理跨度加大,组织能力跟不上规模的扩张。
品牌品种杂乱
三、从并购扩张到内部整合的战略转型


成 长
(L2)提升核心人才胜任能力
信息资本 (L3)建立战略管理决策系统
(L4)延伸ERP实施 (供应链、CRM)
组织资本
(L5)运用国际化最佳实 践
(L6)建立面向市场的企 业文化
(L7)实施变革管理
五、战略的动态管理
高层领导人
确定公司战略,建立平衡计分卡体系
各事业部 基层员工
逐级建立个事业部的平衡计分卡 实现平衡计分卡和员工的联系
平衡计分卡源自于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 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 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的以财务会计量度为主的 绩效衡量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平衡计分 卡强调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项,即落后的结果 因素,但无法评估企业前瞻性的投资,即领先的驱动因素。

企业案例_青岛啤酒

企业案例_青岛啤酒

企业案例:青岛啤酒1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16日注册成立。

于1993年6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月15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

同年8月在上海发行A股票,并于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亿元。

2001年2月增发1亿股A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

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

到2001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年的36亿元增长到72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

截止到2004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一)全球啤酒行业态势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

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

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

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

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啤酒生产集约化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特点。

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产量都很大,世界前十大啤酒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0亿升以上,而且在本国的集中度很高。

美国的第一大啤酒企业AB公司(Anherser-Busch)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啤酒厂商,2000年产量达到1400万吨,占全美市场份额的48%;排名第二的米勒公司(Miller)年产量近700万吨,市场占有率为22%。

世界第二大啤酒企业是荷兰的喜力(Heineken),它的年产量远远超过了荷兰本国啤酒销量,是世界最大的啤酒出口国,占荷兰市场份额的51%,除了占有荷兰本国大部分市场外,还发展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如在波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

丹麦“嘉士伯”占全丹麦市场份额的90%;日本的朝日公司占日本市场份额的39.5%,麒麟公司(Kirin)的产量占日本全国产量的一半。

青啤事件营销案例分析

青啤事件营销案例分析

为何提出“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新主张
• 第一,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的革命性的变化,百年青啤的品 牌个性与迅速崛起的新消费群体需求有不小差距。现在的社 会已经是80后和90后一代逐步走向主导的社会,这类人群的 典型特色就是喜欢尝试新事物、强调个性化和自我表现、活 力四射。然而通过品牌调查,发现青岛啤酒品牌具有正宗、 经典、啤酒专家的明显特质,会给消费者发出成熟稳重、健 康大气等信息。但同时青岛啤酒品牌的缺点是“稳重有余, 激情不足”,而这正是80后和90后所极力宣扬的。
本案例的相关问题分析
• • • • • 事件营销的相关理解? 青啤提出“激情成就梦想”品牌新主张的原因? 青啤利用了哪些事件进行营销? 青啤为何要利用梦想中国和奥运? 青啤利用事件营销的结果?
公司简介
•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 岛啤酒厂, 1903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 是我国 最 早的啤酒生产企业。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 进入国际资本市场。2003年青岛啤酒成功进入世界啤酒十强, 以高达168.73亿元人民币的价值成为中国500最具价值的品 牌之一 。 • 目前,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5家啤 酒生产厂和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基本 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 经营理念“锐意进取,奉献社会”,体现了青啤人在追求发 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
青啤利用哪些事件营销
• 一、牵手梦想中国,2005年青岛啤酒赞 助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梦想中国大 赛活动。同时梦想中国采用其品牌主张 “激情成就梦想 激情成就梦想”作为活动的主题。 激情成就梦想 二、邂逅08奥运,青岛啤酒赞助2008年 奥运会,“激情、梦想”与奥运提出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谋而合。 三、事件营销作为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 推广手段,当其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 相吻合时,它所发挥的威力和持续的程 度远远胜于单单的事件炒作。

SWOT海清啤酒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SWOT海清啤酒案例分析与答案解析

[案例3] “老牌”企业的竞争海清啤酒成功的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100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

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

但是新老板清楚的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

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

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

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

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铺货手段,由销售队伍去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食。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号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铺还有礼品附送。

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

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

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以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一边。

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

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又做生意赚钱,又当经理拿工资。

库房出现了无头帐,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

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公司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您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问题](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4PS营销理论
(一)产品分析:
(1 )产品定位
青岛啤酒倾向于中高档产品定位,低端产品少,其原来的产品生产线属于中高端产品,经过几年扩张式发展,产品生产线逐步走向完善,种类也逐步齐全起来,产品逐
渐包括中低档等大众化产品。

目前青岛集团主要分为两条产品生产线:
1、青岛啤酒产品线,其定位在高端产品,标准为大方典雅、有品位、高贵、优质优价。

2、青岛啤酒家族系列产品线,其定位在中低端产品,标准为大众化、物美价廉、平易
近人、地方消费者喜爱。

(2 )品牌营销
多品牌营销战略:
青岛啤酒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各个品牌通过各自的特殊定位,全面出击,席卷
了中国啤酒市场。

青啤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是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实施该战略之后,使广告投入成本大大降低,无形资产迅速增强。

具体来看,多品牌战略主要有如下优势:
1)主、副品牌相互推进、互为补充,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

青啤集团把“青岛”品牌作为主品牌,将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作为副品牌,使之在运作中相辅相成。

青啤通过对扩张企业注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企业CI 形象,并在商标上加注“青岛啤酒系列产品”字样,使原品牌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得到同步提升。

同时,青啤产品也实现了多品牌、多价位、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扩大了原来“青岛”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达到“—剑双雕”的效果。

2)避免了单品牌廷伸所产生的弊端,维护了主品牌的定位和形象。

经过长期市场的洗礼,青岛啤酒已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特定的定位和相对定的核心内涵,甚至形成一种文化,而且具有不可取代性。

青岛啤酒是经过几代人创造出来的定位于中高档的著名品牌,拥有“高雅、华贵”的绅士文化内涵,消费者甚至是一种身份和风度的体现。

青啤考虑到新扩张的企业由于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达到青岛啤酒应有的水平,如果允许其使用“青岛”品牌,必然会弱化原来品牌的形象,并进而影响整个市场。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1994 年,青啤斥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在青啤的技术、工艺、管理等诸多软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把产品换上了“青岛”商标。

原本希望借此缓解产量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却忽视了产品质量这一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忽视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一致性。

结果,因产品质量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扬州版的青岛啤酒不但没有叫响扬州,反而损害了“青岛”品牌在当地的形象。

通过这个教训,青啤人运用自身品牌时更加谨慎,逐渐放弃了品牌延伸战略,而改变为多品牌战略。

在并购企业的产品未能达标之前,绝不轻易地把“青岛”品牌用于该企业之中。

3)强化了本地原有品牌。

在收购与消化过程中,青啤总是强调企业文化要“兼收并蓄” ,并力图做到将青啤的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一般来说,青啤所扩张的企业大都有过耀煌的历史,品牌在当地消费者中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多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放弃原有品牌,无疑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

因此,只要注入青啤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和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些企业就可以起死回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

比如,当年青啤只给被兼并的西安啤酒厂派去技术、设备和财务总监3 人,品牌仍然使用在西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汉斯” ,如今企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重新成为西安市利税大户,成为青啤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这也是青啤多品牌战略成功的真实写照。

4)降低了品牌运营风险。

多品牌运营,就像一艘吃水舱都隔开的大船一样,其中一个舱漏了,船并不会沉,这就是多品牌战略的风险缓冲优势。

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没有无风险的投资。

被青啤
扩张的企业由于面对新的运作模式、新的环境,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之处,出现
失误的几率虽小,但总是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多品牌战略,即使一旦哪个企业
出现运作失误,但因其是地方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小,并不会对“青岛”品牌造成直接和严重的
影响,从而避免了整体的危机。

青岛啤酒之所以能取得多品牌营销战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模扩张。

在这方面,其经验有以下 4 点:
1)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

在企业购并过程中,收购方不信任或不接纳被兼并企业原有人员,甩包袱、另拉队伍是较普遍的现象。

其实原有人员中同样有大量的人才,之所以他们不能发挥作用,
主要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观念问题和以前的体制问题。

只要能理顺体制,改变观念,
他们很快就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一般来说,青啤对被兼并的企业只派去财务总监、
设备总监和行政总监进行前期工作,企业启动后从领导到员工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

新的企业在总公司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运作,总公司则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就使原企业的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2)规模扩张必须坚持低成本扩张。

青啤对兼并非常慎重,其并购条件相当苛刻,只有那些市场布局合理、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潜力大,负债率不是太高,有一定的人才、技术资源,并且设备条件较好,前期与后继的资金投入小,只要注入必要的资金并导入青啤的管理模式就很快扭亏为盈的企业才能使青啤动心。

因为这样的中小啤酒企业投资风险小,投资成本低,而且资金见效快。

如果不加强考察,来者不拒,就会兼并一些负债率相当高,人员负担多,市场容量小的企业。

由此造成的庞大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将成为兼并方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3)必须有所予才能有所取。

青啤在兼并中小啤酒企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从被兼并企业那里得到什么,而是自己能给予被兼并企业什么才能使其起死回生,生机勃发。

青啤对被兼并的企业不是
把其可利用的资源抽出以充实自身,而是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同时,设立有效的财
务预警系统,全面监控财务运作,同时注入必要的启动资金,并引入青啤的先进生产
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不但给被兼并的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注入新的思想观念。

(4)青啤企业与被兼并企业的文化融合。

不同企业因管理思想、人文环境、经营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各自的企业文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两个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企业合并时,很可能会因企业文化不同而
引起碰撞,使扩张企业的价值观念、管理思维不能被兼并企业所接受、理解和运用,甚至发生一定程度的对立,这就会导致该兼并企业不能按扩张企业的思路发展。

青啤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兼并之后,青啤总是不断与被兼并企业之间交流着各自的文化和管理经验,在将青啤的企业文化灌输到对方企业中的同时,对原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进行企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青啤企业文化本土化,而不是强迫对方的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或完全屏弃对方的企业文化。

这样的完美融合,
使双方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被兼并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主品牌营销策略
青岛啤酒在实施多品牌营销战略的同时也专注于主品牌营销。

综上所述,青岛啤酒的产品策略是打造多品牌啤酒,用青岛啤酒占据中高档市场,用青岛啤酒家族系列酒占据低端市场,从而确保青岛啤酒产品线的完善和市场的强大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