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整理上课共28页文档
涉江采芙蓉(上课适用课件)
![涉江采芙蓉(上课适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f02d4d5bbfd0a78567314.png)
• 如: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元稹《菊花》)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 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 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 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 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 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本诗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手法。 以乐写哀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 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 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 达情感的语句。
拓展研究: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 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 手法上有何异同?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 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 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 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 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 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 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 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 长。
• 西北有高楼 有层叠三重。楼上飘下了弦歌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 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子.。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 译: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 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 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 的深情呼唤。愿我们化作心心 云齐高。高楼镂著花纹的 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 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 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涉江采芙蓉》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涉江采芙蓉》](https://img.taocdn.com/s3/m/ad1de44e4afe04a1b071def6.png)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涉江采芙蓉》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
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
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
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
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涉江采芙蓉》课件
![《涉江采芙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5087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c.png)
四、三读,赏析特色
在本诗中,“对写法”是如何运用的?如 何体现“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特点?
女子想象
涉江采芙蓉
还顾望旧乡
(思妇自陈) 对写法 (游子思归)
男子思念女子
借彼写己—— 更见情深意厚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 术的理想和追求,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1.古诗中有哪些常见表达爱情相思的意象?
③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 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 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如唐代白居 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④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 成为爱情的象征。如宋·晏几道《临江仙》有“落花 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如果你是一位电影导演,你会怎样处理以上两个画面,让它们 跨越时空界限水乳交融在一首诗歌中呢?
(二)联系其它作品,了解“对写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站在亲人的角度抒发自 己的思乡之情。“对写”手法丰 富了抒情视角的多样性,使得诗 歌的情感在含蓄曲折中愈发突显。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五、课堂小结
对写法: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 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体现了诗歌“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的艺术特点。
情感主题: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表达相互之间 的思念之情,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 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涉江采芙蓉》
一、背景与出处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但最终得 幸者少、失意者多,于是一个凛坎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他们在失意 中自然生发出对亲人和故乡的苦苦思念。这首《涉江采芙蓉》即是《古诗 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之一。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7ac1b7b0717fd5360cdc9e.png)
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贵族垄断仕途,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首句为题。 文学地位: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 “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 情,“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 人生无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 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 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 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的 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2004年浙江高考试卷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 为是“思妇盼归人”, 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 简要说明理由。 答: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 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 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 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 游人归途艰难, 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 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 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三、视角转换,探究写法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请你对诗歌抒情主人公进行假 设(这是一个多重视角的问题。)请你合理想象,创设情景, 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880d91619e8b8f67d1cb901.png)
三、诗歌鉴赏
(三)依景情,析手法 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 其目的是什么? 采摘芙蓉是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采花折柳是中国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来传达对亲朋 的关怀、思念等情感,二来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自问自答, 在诗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正确理解诗歌的思 想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 五言诗的关系。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 歌含蓄不尽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芙蓉→清幽、高洁、宁静…… “涉江采芙蓉”,传达出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和美好祝愿。
三、诗歌鉴赏
3.诗歌中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 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雅洁和 所表达情感的纯洁与美好。
诗中用“芙蓉”“兰泽”“芳草”,营造出一 种高洁、清幽的意境。
一、解题
古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又称为“古 风”“古体诗”。特点:不入乐,只可诵;可换韵, 不需对仗;句式长短不限。与乐府诗同为汉代文学的 奇葩。
《古诗十九首》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现深情,其 思想内容包括: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世态炎 凉与人情冷暖;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二、写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宦官外 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族结党营 私,中下层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 他们只得奔走交游,背井离乡,辛苦辗转,亲戚隔 绝、闺门分离,失意彷徨,落魄江湖。这些人文化 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 吸收汉乐府的营养,就以此抒写自己的人生。
涉江采芙蓉 上课优秀课件
![涉江采芙蓉 上课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1280f62f60ddccdb38a01c.png)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思妇之情。
6
三、具体赏析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思乡思妇 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想赠送芙蓉,却无法送出
2、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 式,目的是表达对亲人及朋友的思念和祝 福。
导入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 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 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 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 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 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 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 蓉”的有情人。
体会情感变化 再次诵读诗歌
请找出诗歌中体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词语。
采芙蓉、 在远道、 望旧乡 、忧伤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欢欣 失望
思念
忧伤
四、小结
我们把《古诗十九首》奉为经典,因为 它和所有不朽的诗歌一样,都唱出了平凡人 的情感,他们的欢喜与惆怅,他们的遗憾与 悲伤。《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 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这对鱼与飞鸟, 它们深沉而真挚地情感在思念与渴望中产生 心灵的共鸣,爱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使人涕下, 造句直而不野,令人满口生香,无愧于刘勰 所说的“五言之冠冕”。
6.最后一句抒情主人公“忧伤”的原因?
在诗歌中找出原句,然后简要分析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同心而离居
诗歌告诉我们:本该携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如今 有家不得归,有爱却不能守。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 芙蓉、仰望远天;一边则是漫漫浩浩的长路上还顾回望的 丈夫。两人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和浩渺的江河,他们彼此 都茫然地相望,这时天地间仿佛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感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个声音仿佛来自万里 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 鸣!
涉江采芙蓉精品课件
![涉江采芙蓉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9441d7a8956bec0875e306.png)
1、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 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 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2、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 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 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 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 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 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 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 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 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3、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 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初步感受了诗歌,你认为这首诗美吗? 美在哪里呢?
一、美在意象。“芙蓉”“兰泽”“芳草”等 词语,读之便觉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二、美在行为。因为本诗所写的是主人公于的花草,美好的行为,让 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的纯洁、美好。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 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 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 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乎?”在这样的 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 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 “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 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 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 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 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 貌。
•
低采 头莲 弄南 莲塘 子秋 ,, 莲莲 子花 清过 如人 水头 。;
涉江采芙蓉(上课实用)
![涉江采芙蓉(上课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f3152287c24028915fc38a.png)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 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 老”之“忧伤”。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思想感 情。 •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意象把 握思想感情。 •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 的语句。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 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 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 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 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 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 乡的思想感情。
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 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 景衬哀情) 2.虚实结合 3.对写
抒情主人公是谁?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2424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f.png)
小组讨论
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 分享对芙文化象征
了解芙蓉花的根部、茎、叶、 花瓣等各个部分的构造。
探索芙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 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芙蓉花的艺术表现
欣赏芙蓉花在绘画、雕塑等 艺术作品中的美妙形象。
学习成果
深入了解芙蓉花的特性
通过课程学习,你将对芙蓉花的外貌和生 长环境有更全面的了解。
探索芙蓉花的外貌、 花期和理想的生长条 件。
2 掌握芙蓉花的文
化象征和传统用 途
了解芙蓉花在文学、
绘画和园林设计中的
重要性。
3 培养对芙蓉花的
欣赏与保护意识
学习尊重和保护芙蓉 花及其生态环境,以 推动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讲解
通过生动的示例和故事, 带领学生了解芙蓉花的相 关知识。
实地考察
前往花卉园艺中心,观察 芙蓉花的生长情况并亲自 体验。
涉江采芙蓉上课用
欢迎来到涉江采芙蓉上课用的世界!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芙蓉花的美 丽与丰富的文化意义。准备好沉浸在这个令人惊叹的植物世界中吧!
课程介绍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芙蓉花的植物学知识、历史传承以及艺术与文 学中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探索芙蓉花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芙蓉花的特
征和生长环境
发展对花卉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 力
通过欣赏和模仿芙蓉花在艺术作品中的形 象,培养花艺创作的兴趣。
掌握芙蓉花的文化意义
学习芙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 统用途。
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芙蓉花的保护意义,增强对自然 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互动环节
1
芙蓉花幸运抽奖
参与幸运抽奖,有机会获得芙蓉花
艺术创作展示
涉江采芙蓉译文赏析长路漫浩浩28页PPT
![涉江采芙蓉译文赏析长路漫浩浩2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d653e143323968011c92f4.png)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