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①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②只要限制燃 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仔 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 放烟花爆竹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 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②造成环境污染 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 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 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2.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对两个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一 种逻辑错误。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党的政策的有效落实,推动 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广大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业战线 陆续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农民朋友努力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工 作者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医务人员热情地为病人治病,各行各业都 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努力劳动着。就拿这个学校来 说,也丝毫没有放松劳动,全校师生每人都参加了一次秋季劳动。” 这段文字中,“劳动”一词共出现了六次,前四次的“劳动”指的是人 的本职工作,包括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后两次的“劳动”专指人的 体力劳动。虽然都是“劳动”,但是表达的概念并不一样。
4.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指的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 题或判断同时肯定它们都是真的。
5.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指的是同一关系、同一时间、同一对象里,对两个 相互否定的思想,没有明确其中一个是真的,而是闪烁其词、 左右摇摆。 例如: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 我都不赞成。“值得读”“不值得读”是一对矛盾的论题,不能 全都否定。
知识梳理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客观的规律性。思维是一种人脑 活动,思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到国家间的合作竞争、 小到生活中的日常就餐的选择,都离不开思维的作用。逻辑 思维是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 思维方式。它以抽象性为特征,撇开具体形象,揭示事物的本 质属性。逻辑思维能使人更加理性地去生活、学习、工作。 如果思维缺乏逻辑,就会出现各种逻辑错误,给我们的生活、 学习甚至工作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活动1:发现生活中的逻辑谬误
示例:
1.闪电之后,常常接着打雷和下雨,所以,闪电是打雷和下雨的原因。
2.他的父亲长得和他很像。
解析:第一句:闪电之后,常常接着打雷和下雨,所以,闪电是打雷和下雨的原因。第二句在口语里常常出现:他的父亲长得和他很像。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句话存在什么逻辑谬误?我们来看第一句,因为闪电之后常常接着打雷和下雨,所以,闪电是打雷和下雨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们发现这个句子将前因后果混淆了。而第二句到底是你像你爸还是你爸像你,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所以这个病句的类型是主客颠倒。
活动1.7 逻辑谬误七:循环论证
定义:在论证中尚待证明的结论不能出现或暗含在前提中,否则就是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本质是“因为A,所以A”。
示例:
我骂(你)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既然我的话是不错的,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鲁迅《论辩的魂灵》)
解析:我骂你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既然我的话是不错的,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这段话把爱国者和卖国贼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形成了循环论证。我是爱国者这个结论并不能得到证明,因此用我的话来证明你是卖国贼,这是不合理的。
④不热爱国家,反战,不离开国家;
⑤不热爱国家,不反战,不离开国家;
⑥不热爱国家,反战离开国家。
由此我们看出,上述标语排除了其他可能,把一个虚假的两难问题摆在民众面前,迫使大家接受参加越战这个事实,否则就要背负一个不爱国的罪名。如果能够识破这个误,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逻辑根本不成立。也就是说,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是不爱国和参战之间必须选择一个放弃一个。
示例:
高二语文必修上发现潜藏的逻辑的谬误
影响:可能导 致错误的决策
和判断
识别方法:仔 细阅读和理解 对方的观点, 找出其中的逻
辑错误
假因谬误
定义:将两个事件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错误地认为其中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原因 例子:小明看到小红在吃冰淇淋,然后小明感冒了,小明认为小红吃冰淇淋导致了他感冒 原因: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天气变化、个人体质等 影响: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判断,影响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概念变化:在 论证过程中, 概念可能会发 生变化,导致
逻辑谬误
例子:“所有 的狗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的动 物都是狗”, 这里的“动物” 和“狗”的概 念发生了变化
识别方法:仔 细阅读论证, 找出概念变化
的地方
避免方法:在 论证过程中, 保持概念的一 致性,避免概 念变化导致的
逻辑谬误
识别论证中的因果关系
论错误
权威观点:通常基于专业知 识和经验,具有较高的可信 度
发现逻辑谬误:通过对比权 威观点和普通人观点,可以
发现其中的逻辑谬误
避免逻辑谬误
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
避免情绪化:保持冷静,避免情绪 影响判断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避免主 观臆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独立思考 问题
学习逻辑知识
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掌握逻辑推理和论证的方 法
学习如何识别和避免常见 的逻辑谬误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逻辑 分析和论证
多角度思考问题
考虑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性 质疑假设:对假设进行质疑,避免盲目接受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确保结论的合理性 寻求证据:寻找支持或反对观点的证据,避免主观臆断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三)排中律
例1.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该种什么庄稼 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 乙说: “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
在这里,甲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 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
(一)同一律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 终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者“转移论 题”。
(一)同一律
偷换概念
煮竹席
从前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请他吃笋。北方人没有吃
过,觉得味道很鲜美,问:“这是什么?”南方人回答:“是笋,
在这里,“如”之前的内容都是“ 发动机”的内涵,“如”之后 的内容是“发动机” 的部分外延。
概念的组成:内涵、外延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 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 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多。 、
A.孤 弊
B.少 害
C.众 钝
D.多 益
题干中的“寡”“利”与选项的词关系应该一致。 “寡”与A、B选项的“孤”“少、”相容,与C、D“众”“多”对 立;“利”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利益、好处”,与A、B对 立,与D相容;二是“锋利”、“尖锐”,与C对立。 故C是正确答案。
逻辑规律 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 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互相矛盾,是指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互相反对,是这两个命题不能 同真,但可以同假。
《逻辑的力量》第一课时《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共3篇
《逻辑的力量》第一课时《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共3篇《逻辑的力量》第一课时《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1《逻辑的力量》第一课时《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出一些决策和判断。
这些过程中涉及到逻辑思考,而逻辑错误的出现则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掌握逻辑的正确运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逻辑的力量》第一课时《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逻辑谬误,以及逻辑谬误的种类和应对方法。
2.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掌握正确应对逻辑谬误的方法。
3.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逻辑谬误的概念2.逻辑谬误的种类及例子3.正确应对逻辑谬误的方法4.练习三、教学方法1.课前启动选取逻辑谬误中的一种,例如“无助的情形”,告诉学生以下情况:某人在公共场合突然晕倒,附近有许多人,但没有任何人上前帮忙。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逻辑谬误。
2.互动探究在讲解每种逻辑谬误时,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因为例子比较生动而且容易理解。
同时也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分享一些例子。
比如:- 一位学生交了一份作业,他觉得写得非常好,但老师给了他很低的分数,他不理解。
- 某个品牌的广告中说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但没有提供更多的证明。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逻辑谬误,并且提高表达能力。
3.讨论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情境,例如:只凭外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能提供最多服务的机构就是最好的机构等等,分析其中的逻辑谬误并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4.引导思考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可以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逻辑谬误会给我们造成哪些麻烦?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逻辑谬误?四、课堂体验在上完这节课之后,学生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掉进这些潜藏的逻辑陷阱中,现在终于明白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逻辑谬误的种类、应对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避免逻辑错误,对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向学生展示了逻辑谬误的存在和危害。
逻辑的力量(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同一律
排中律
矛盾律
同一律
岳云鹏根据《牡丹之歌》改编了一首《五环之歌》,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我把车子开上五环……我就是要上五环,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同一律指一个词语表达什么概念必须始终如一。违反同一律,就会出现“偷换概念”“歪曲观点”“偷换论题”的谬误。
同一律
古希腊智者欧谛德谟面对一些人批评他说谎时的诡辩,他回答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能说谎,既然没有人能说谎,那么我说的也不是说谎。”
选必上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一)
第一课时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任务一: 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定律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理解和Hale Waihona Puke 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推理
判断
概念
思维发展层次从低级到高级
1.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音译,最早将logic译为逻辑一语的是严复。
选必上第四单元
再见
给概念下定义时要揭示内涵
被定义的概念=种差(揭示内涵或本质的限定语)+临近的属概念。例:人是能思维的、能制造劳动工具的动物。作诠释: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即可。如: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3.判断
判读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一般陈述句才表示判断。但有些反问句或感叹句也是一种情感色彩强烈的判断。红豆生南国(陈述句,表判断:红豆是生长在中国的南方的)春来发几枝?(疑问句,不是判断,没有作肯定或否定的陈述)愿君多采撷,(祈使句,不是判断,只表达某种愿望或请求)此物最相思!(感叹句,不是判断,只表达一种赞叹情感
毕加索口中的“杰作”指的是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而德国军官口中的杰作指的是毕加索的画作。毕加索是故意违反同一律。他是用“这是你们的杰作”来表达对德军的愤怒和讽刺。
逻辑的力量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会改变。
不能同真——违反矛盾律(两可)
排中律使用常见谬误——假二择一
例: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为反对越战的人张贴了标语: 美国:热爱它,要么离开它。
解析:“热爱它,要么离开它”这一标语的完整表述其实是:要么留在美国 支持越战,要么离开美国不支持越战。其实,是否留在美国和是否支持越战 组合起来应有四种可能: ①留在美国且支持越战; ②留在美国但不支持越战; ③离开美国但支持越战; ④离开美国且不支持越战。
逻辑分析:因为金盒子上的话和铅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句中一真 一假。其次,三句话中至多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盒上的是谎话。所以, 画像在银盒里。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认为一个概念是这样, 又不是这样,或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判定为同真,这种逻辑错误 叫“自相矛盾”。正确思维是不容许自相矛盾的。
反对关系是指在对峙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 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比如“这是红色”和“这是白色” “这是拿破仑成年时的头骨”和“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这 两个反对判断不能同真,但可同假。
a b 矛盾关系
a b 反对关系
逻辑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分理由 律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一个问 题“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 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 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发师胡子越长越长。
请问:这个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胡子?请分析其包含的逻辑矛盾。
• 不刮——属于“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
矛盾律:有一假或同假(不能同真)
【+高++中语文】《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战争” a关系对立无中
a
b
“黑 色 ”
与 “白 色 ”
互为反义词不一定
是矛盾关系,但一
a、b全异a+b<c
定是不相容关系。
反对关系对立有中
对应连线
番茄和西红柿 怒和情绪
网红和实力演员 男和女
圣人和罪犯
交叉关系 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
2.悖论——表面上是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 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1919年,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一个问题“某村 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在本村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 刮胡子。”这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理 发师胡子越长越长。
小结: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致” 是共同本质
同一律 不矛盾律:“自相矛盾”即“两可” 排中律:“模棱两可”即“两不可”
矛盾 关系
充足理由律
一般认定的话语或词语的内涵 范围是什么,就一直是什么。
二、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 和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
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 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三种情况:全同关系、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a=b
a( b
b( a
全同关系(外延完全 重合)也叫同一关系
“偷”与“窃”
辨析“不矛盾律”和“排中律”
不同之处 适用范围
不矛盾律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 相矛盾的判断或两个互相反对 的判断。
排中律
必有一真,不能同假 只能用于两个相互是矛盾 的判断。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考场佳作
以心中之爱,开脚下之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心中之爱,
【2013年山东】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 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 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 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案】创造是人(1分)的一种首次(1分)获得精神性或物质性(1分)成 果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1分)。
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 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
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 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概念间的关系就
是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叫属种概念。
• 如:工人与纺织工人;法律与刑法;信息与经济信息;笑与微笑;
(三)概念间的外延
1.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
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 系如下图所示:
(三)概念间的外延
2.属种关系 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
由“劳动”词典义开始。
有人不愿意劳动,大多是将之狭隘地理 解为体力劳动。的确,在这知识经济飞速发 展的时代,更易获得较高劳动报酬的脑力劳 动深受人们青睐,但就社会而言,二者都必 不可少。劳动是耕作,春日播种,秋收冬藏, 一畦畦土地既是农民的希望,也是国之根基; 劳动是科研,天眼倾听宇宙声音,宇宙飞船 探索星球奥秘,一项项突破既是科研工作者 的汗水,也是国之动力。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 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有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 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
——《阿Q正传》
解析:“萝卜”和“人”的关系为反对关系, 阿Q把萝卜这一没有表达能力的植物概念和会说话 的人混淆在一起,属于诡辩。
图片来自网络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二)书面语中的逻辑谬误
1.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缺少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
人:是会说话、有思想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高等 动物。
下定义
1.下定义的概念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2.下定义的要求 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种差)+大概念 (属概念)。 “×××(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
如: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有别于他物特征)的社会 关系(隶属概念)。
4.我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古典 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等。
解析:偷换概念,把评电影等同于拍 电影。
解析:概念存在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一)对话语境中的逻辑谬误
5.丈夫说:“家中有的是灯。何必出去看?”妻 子说:“不仅看花灯,还要看游人。”丈夫说:“我 就是人,也不必出去看人呀!”
A.教工和共产党员 C.天体和月亮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拓展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推荐以下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
a. 阅读材料:《逻辑学导论》作者:文森特·瑞根。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适合进一步深入学习逻辑推理。
b. 阅读材料:《批判性思维》作者:理查德·保罗。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介绍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二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循环论证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并在实践中学会识别和纠正逻辑谬误。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看似正确,但实际上逻辑有误的论证?它们是什么样的?”
展示一些逻辑谬误的例子,如广告中的夸大其词或政治辩论中的偏见,让学生初步感受逻辑谬误的存在。
简短介绍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逻辑推理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逻辑推理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论点、论据、论证等。
详细介绍逻辑推理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逻辑谬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谬误的特性和重要性。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需要养成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的习惯。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急于给出答案,而忽略了问题的深入分析。这会导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容易忽略重要的逻辑环节,从而产生错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基础练1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携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
”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贽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④庄子日:“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痛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2 ,分析下列各句的逻辑错误。
①概念混乱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解析】“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练: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0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②自相矛盾例: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解析】“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
练: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
图示:
A
B
AB
1
2
例:
有一次,某人跟别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事后有人问他输赢如何,他说:“一共下了三 盘,第一盘我没赢,第二盘他没输,第三盘 我要和,他不肯和。”
小结: 1. 偷换概念往往表现为内涵的偏移和外延的伸缩。 2.避免偷换概念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明确的认识。 3.比对概念时要多提防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和概念外延关系变
图示:
AB 1
A
B
2
AB 3
例:
甲: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严重违纪行为。 乙:所以要严惩这些党员干部。
例:
甲:小明数学成绩好。 乙:哦,他理科成绩好。
1.对立关系:同属的两个概念,外延相互排斥且两者之和小于 属的概念外延。如以经济情况分,家庭有富裕和贫穷,而两者 之间的阶层未被言及。 2.矛盾关系:同属的两个概念,外延相互排斥且两者之和等于 属的概念外延。如:以动力特征分,车辆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 车。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什么是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一次思维过程中,有意地违 反同一律,用一个概念去替换另一个概念而产生 的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逻辑谬误,它将导致推 理或论证失败。
而所谓同一律,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的准则。
所谓概念,简单来说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 思维形式。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指的 是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所谓外延指的 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范围。表达概念的语言 形式是词或词组。
例:
甲:“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乙:“我是中国人,我是勤劳勇敢的。”
A1
✕
✕
A
A3
✕
A2
例: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四、水到渠成辨谬误
水到渠成辨谬误
•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偷换话题”的逻辑错误,主 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不矛盾 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 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理由 虚假、论证根据不充分的逻辑错误。 • 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 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的 逻辑性病句。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 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重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以下五 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前三种关系又叫“相容关系”,后三种关系 又叫“不相容关系”。
• 分析:“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被保留下来则意味着拿破仑死于童年。而耍 戏法的用拿破仑的名号来招揽观众,显然指的是活到成年后叱咤风云的拿破 仑。这个有名的拿破仑1821年5月5日(52岁)病逝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又何 来“小时候的头骨”?“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仑死于成年之后”两者必 有一假,耍戏法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 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排中律”。
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分析: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 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这其实是在并非 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 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 ,--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分析: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这句话存在两个错误捆绑是把祥林嫂的死 和祝福捆绑,二是把死和“谬种”捆绑。祥林嫂的死与年关的祝福活动,只是时 间上接近的两件事,并无因果关系—不是祥林嫂自主选择或命中注定。明明没有 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 叫作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分析:“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这个问题,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 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 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可以把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逐本溯源探真相
概念
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课本”,不叫“杂志”,不叫“小说”;这 本书用的文字是“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 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日文”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叫 “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 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重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以下五 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前三种关系又叫“相容关系”,后三种关系 又叫“不相容关系”。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1
2
3
目录
Contents
4
冰山一角初相识 逐本溯源探真相 拨开云雾终见日 水到渠成辨谬误
一、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角初相识
冰山一角初相识
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 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 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小组合作探究
•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 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 “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 同一律”。
• 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 ”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 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就 是两个概念的外 延完全相同。
“包含关系”中 一个概念是另一 个概念的一部分。
“交叉关系”就 是两个概念的外 延有相同的部分, 也有不同的部分。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 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
“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 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排中律”。
小组合作探究
• 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 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
•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 • ⑥《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
——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
四、水到渠成辨谬误
水到渠成辨谬误
•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 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不矛盾 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 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 错误。 • 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 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的 逻辑性病句。
冰山一角初相识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 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 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 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 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 两个方面。
概念混乱
• 【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 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 叉。
• • 【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
、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 区。 • 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 “体育”改成“文体”。
自相矛盾
• 【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 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 “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 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 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 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 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注意: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但一定是“不相容关系”。 比如“黑”与“白”互为反义词,但是它们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因为除了 “黑”“白”两种颜色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
三、拨开云雾终见日
逻辑的基本规律
• 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 中律”“充足理由律”。 •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也 就是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 “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 判断必有一真。使用这两个规律时,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 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也就是一定是一真一假。 • “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一个概念是另一 个概念的原因,但结果的出现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 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 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 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 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 个体面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