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通过对雨巷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时对词语、句式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文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巷》的多种表达谱,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绘画、影像等方式,呈现《雨巷》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描绘出狭窄、昏暗的小巷和雨中落寞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全文阅读课文《雨巷》。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解析:狭窄、昏暗、落寞、调笑、凄清、烟雨、嫁衣裳等。

•句子分析和理解:如“一幕幕,都是那么凄清”、“深巷里许多鬼神的宿老”等。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孤独和迷茫,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第三步: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针对《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韵律和形式美感。

•分析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押韵等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第四步:写作指导(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雨巷这个主题,通过考场作文、日记、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指导。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词语、句式的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语觉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此次课堂的学习收获以及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文《雨巷》及多种表达谱。

•学生阅读资料《如何学习文学鉴赏》。

•指导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五、教学评估•阅读课文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提高写作质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1单元第2课《雨巷》_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新部编本:第1单元第2课《雨巷》_Word版含答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雨巷》教案教材分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

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教法设计: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

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

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学法指导: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三篇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一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⒈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如“哀/丁五、意象分析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惆怅。

*对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主要涉及现代诗歌单元中的《雨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品味诗歌中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从意象、音韵和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走在一条幽静的小巷,感受诗中的意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雨巷》的写作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情感美,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并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雨巷》戴望舒意象美音韵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雨巷》读后感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但在象征手法和隐喻的分析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

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

高一语文教案 1.2《雨巷》(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教案 1.2《雨巷》(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㈠说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内心的落寞、惆怅的情绪。

《雨巷》编排在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属于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还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徐志摩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符合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要求,使学生能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

㈡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②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介绍与《雨巷》相关的资料,能够开阔眼界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①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激趣导入→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通过介绍《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散思维。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②通过推荐《雨巷》的衍生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感情。

㈢教法与学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学法。

情境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②导读与诵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到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

③交流与讨论法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难点,在意向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

2023年雨巷高中教案(6篇)雨巷中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其次课。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学习诗歌,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

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愁闷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特性的几种详细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

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终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探讨,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高一学生基本上有了肯定程度的积累,一些喜闻乐见的名篇多半学生可以做到烂熟于胸。

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生疏,一些学生还写过一些自由体的小诗。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唯美抒情文字也有所偏好,这些都将成为《雨巷》教学的基础依托和爱好点所在。

《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老师的点拨下应当不难领悟,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当敏捷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

三、设计思想"没有生命元素就没有诗",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最凝练的表达,因而诗歌教学不行单纯从文章学角度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理性分析和中心主旨的挖掘,而应本着"敬重与要求"的教学理念,从老师"主导"地位动身引导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体验,在走进作者的内心天地的同时构筑自己的体验空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两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两篇

《雨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初步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中职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学生智力不差,而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情商,在于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

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及成就,他们将能够投入到课堂中。

教材分析:《雨巷》选自高教版中职高一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和戏剧。

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

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中几个重点意象的涵义;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3、通过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的创作背景,理解几个重点意象的内在含义。

难点:理解并学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巧设情境法;2、诵读感受法;3、联想创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无情的哮喘带走戴望舒的生命,却留下这样一段曲折朦胧的、神秘莫测的、耐人寻味的江南小巷。

今天就让我们相约雨巷,去感受诗人笔下的款款深情。

二、关于作者戴望舒,原名梦鸥(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因1927年作的《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三、《雨巷》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

个人背景: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巷》是由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小品珍品”,也是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诗歌,本文将提供一份《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供指导与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掌握《雨巷》的诗歌形式。

2. 了解《雨巷》的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3. 掌握将文学作品结合实际生活经历的方法,厘清个人思维与情感的反应。

4. 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拍照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场景中,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雨巷的特点、氛围与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材料的基础上,对唐代诗歌背景、诗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随后,他们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雨巷》点滴的体悟,并共同完成对《雨巷》的精读。

3. 听课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带领全班共同听取对《雨巷》的讲解,重点讲解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此外,在讲解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反思自己《雨巷》的精读体验,并进行情绪与思想的表达。

4. 互动探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师设计的小组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来探究《雨巷》所表现的诗歌形式与内在含义。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角色扮演、画图解词等。

5. 总结老师对学生这次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与评价,强调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三、说课稿1. 说教材本次教学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古代诗歌——《雨巷》,这是一篇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作者是柳宗元,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需要思考与自救的意识,强调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离别主题。

2. 说教学设计这次授课时,我将采用“拍照片”、“小组精读”、“听课讲解”、“互动探究”、“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理解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内容为《雨巷》一课。

该课文属于现代诗歌单元,主要讲述了诗人在一个雨巷中偶遇一位丁香般的姑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详细内容为诗的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雨巷》的诗歌意象,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3. 掌握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剖析。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意境,引入课题。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讲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如“丁香”、“雨巷”等,阐述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雨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2. 情感变化:寂寞、希望、失望、怀念。

3. 表现手法:象征、比喻、拟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雨巷》中的意象丰富,如雨巷、丁香、油纸伞等。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氛围的场景。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诗人情感经历了寂寞、希望、失望和怀念的变化。

通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诗歌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雨巷》(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戴望舒掌握“意象”特征掌握“象征”特征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诗歌的四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学习执着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散文片段:在最初见面的时候,你的心里忽然起了一些异样的情绪,或者是模糊的感觉到它埋伏在你的身体里,那就是相遇;当一切欣欣开始又悻悻落幕很久很久以后,你回忆起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怅惘或者甜蜜,那就是相遇。

《雨巷》表现的就是戴望舒与“姑娘”的相遇。

二、了解作者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作品:诗集1929《我的记忆》1937《望舒书稿》1948《灾难的岁月》代表作:《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我思想》《烦忧》《偶成》等。

叶圣陶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成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四、赏析诗歌中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一)认识意象:带上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

(二)回顾典型意象即表现作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三)找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朗读相关诗节,分析表现作用:雨巷:意象的组合,体现悠长、寂寥的特点。

油纸伞:古朴、神秘、充满丰富的想象空间丁香花:愁苦的象征。

结合课后古诗词强化认识颓圮的篱墙:衰败、冷清(四)营造了冷漠、凄清的意境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一)方法:关键词引用、关键词近义词、归纳关键词(二)迟疑、孤独、迷茫、忧愁、失望——执着(矛盾、复杂)六、结合诗歌内容,赏析主要艺术手法——象征。

1.2 雨巷 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必修1)

1.2 雨巷 教案新部编本 (人教版必修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2 雨巷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设计(一)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2.通过细节进一步体验感知二、教学步骤(一)读课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二)听录音,再谈谈你的感觉。

(三)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

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

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

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

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

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 (意象)意象:雨巷。

我。

丁香。

姑娘。

太息般的眼光。

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

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

高中语文 12(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 12(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2 诗两首——雨巷[教学目标]一、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二、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三、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象征的用法二、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歌大国,诗人众多,其诗风更是多种多样。

哀婉低沉者有之,雄浑豪放者有之。

即使同一作家,其诗风也有诸多变化。

以浪漫主义大师郭沫若来说,虽然大多是《女神》、《太阳礼赞》等感情奔放的豪迈之作,也有象《天上的街市》这样细腻婉约的诗歌。

同样地,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感情激烈,直接讴歌对祖国的热爱;而《雨巷》则哀怨凄伤,主旨寓于意象之中。

二、作家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6年参加共青团。

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三、创作背景《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雨巷》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3.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韵律和诗歌特点,掌握对诗歌的理解方法;2.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2.对诗歌中的隐喻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课前思考:你所了解的诗歌是什么,它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什么?2.预习课文《雨巷》。

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一些与温馨篇幅相近的音乐,比如周杰伦《简单爱》、《美人鱼》等,向学生让他们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

2.学生讲解:请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雨巷》的作者和诗歌背景,并阅读诗歌的第一段。

正式学习1.第一遍阅读:带领学生全面遍读这首诗,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诗歌背景,让学生尝试感悟并理解诗歌传达的意境和主旨。

2.第二遍阅读:带领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重点理解一些具有隐喻意义,或是意象十分强烈的句子,如“雨纷纷”、“旧时茅店”、“雨脚一点点”等。

3.探究隐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且探究隐喻的含义,学生可作品笔记,整理理解诗歌的语境和意义。

4.课文分析: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进行课文分析,明确和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象,及诗人通过反复表述表达了什么?5.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诗歌叫做《雨巷》?雨巷象征什么呢?”6.语言特点阐述:分析审美语言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语言文学鉴赏能力。

7.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根据理解整理、提炼的笔记,进行口头报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作业安排1.使用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2.阅读一首古今诗词,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3.讲述在生活中感悟到突破现实的体验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

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

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

(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

(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

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

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踊跃发言:
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

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

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