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三、整体感知: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纵观全文哪两个小节读起来最相似?在结构上构成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意境。
四、具体赏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云彩,这是诗人作别的对象。
一般离别诗作别的都是人,这首诗作别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金柳,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
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
同时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3)“榆阴下潭水”——“天上虹”,.喻手法的运用。
第二个比喻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4)“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头”“荡漾”。
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5)青荇,“油油的”写出“软泥上的青荇”光润的样子、和悦的样子,营造出“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似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的意境。
“招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
等同于“逍遥”,有“自由自在”之意!它不仅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
不能换成“轻摇”,因为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
(学生也可理解出“招引”之意,自圆其说即可)
(6)“柔波”、“水草”,重点在“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留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满载一船星辉”——画面感、色彩感十足!想象的魅力!
(8)“笙箫”,笙箫在此是一个偏义词,重在萧。
此处不宜换成别的乐器。
萧是一种悲剧色彩较浓的乐器。
而且它体现的往往是精神境界的凄苦、深沉、厚重、兼有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苦。
在这里,萧的这种独特的悲剧性正好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因不得不离开
康桥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总结:诗人选择了最能代表康河之美的黄昏到星夜的景物,如波光柳影,柔波青荇,榆阴清潭,满船星辉等,在重墨重彩的描写中突出一个“静”字,以自己无声的悄悄的告别来映衬康河宁静与和谐的美。
由此可见:诗人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敬,他的心灵与大自然非常贴近,以及他对母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找出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并说明好在哪里?
(1)诗歌开头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结尾又连用两个“悄悄的”叠词,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
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惊扰康河的宁静。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是承接上一句诗“但我不能放歌”而来的,因为诗人此时此刻连“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亦不忍,只好以无声的悄悄作为别离的笙歌。
在由波光艳影荡漾,水底青荇招摇,星辉斑斓组成的大自然的和谐中,只有无言的沉默是对康桥最好的告别。
在这一句内,“悄悄”与“笙箫”亦成押韵,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3)“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则是“康桥今晚是沉默的”倒装,这一倒装不仅造成句与句的押韵效果,而且以“沉默”定义康桥此时的特性,再一次突出了康桥的宁静美,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赏析诗中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举例说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画面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对照课本解说)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踮着地走路的声音。
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C、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同时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节奏,营造了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五、作业(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