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
![组织胚胎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88c9190912a21615792916.png)
《组织胚胎学》思考题绪论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2、胚胎学3、单层柱状上皮4、复层扁平上皮5、变移上皮6、微绒毛7、连接复合体8、基膜9、腺上皮10、杯状细胞二、问答题:1、了解组织胚胎学的主要分科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2、组织胚胎学与其他学科及水产养殖业的关系如何?3、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是什么?4、简述被覆上皮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5、试述被覆上皮细胞三个面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6、了解腺上皮的发生和腺体的主要类型。
7、多细胞腺包括哪些主要结构?8、简述内、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
第二节结缔组织一、名词解释:1、成纤维细胞2、软骨膜3、同族细胞群4、骨板5、伏克曼氏管6、哈佛氏系统;7、血小板、血栓细胞(比较);8、红血球(高、低等动物的形态比较)二、问答题: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试与被覆上皮的特征进行比较。
2、试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3、简述软骨组织的种类及软骨的生长方式。
4、试述骨密质的营养运输系统(包括结构与营养运输管道)。
5、简述鱼类支持组织的特点。
6、试述高等脊椎动物血液的组成、结构及各组分的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名词解释:1、骨骼肌的共质体2、肌节3、肌浆网4、骨骼肌的三联体5、心肌的合胞体6、闰盘二、问答题:1、肌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试述骨骼肌肌原纤维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3、列表比较平滑肌、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
第四节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原纤维3、尼氏体4、有髓神经纤维5、髓鞘6、郎飞氏结7、感受器8、效应器9、突触二、问答题:1、神经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3、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4、了解神经纤维与神经末梢的主要类型。
5、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在构造上及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简述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9f7f99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0.png)
水草丰茂的水域。
求偶行为
02
部分鱼类会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吸引异性,如展示鲜艳的色彩
、发出特定的声音等。
繁殖季节
03
鱼类的繁殖季节通常与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亲代抚育行为及其意义
亲代保护
部分鱼类在产卵后会留在产卵场保护卵和幼鱼,避免其受到天敌 的捕食。
营养供给
有些鱼类在幼鱼孵化后,亲鱼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营养供给,如分泌 乳汁等。
提供营养和氧气。
繁殖优势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方式具有较高 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
下进行繁殖。
不同繁殖方式的比较
繁殖效率
卵生鱼类的繁殖效率较高,一次可产大量卵;胎生鱼类和 卵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相对较低。
受精方式
卵生鱼类采用体外受精方式;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采用 体内受精方式。
仔鱼成活率
胎生鱼类和卵胎生鱼类的仔鱼成活率较高;而卵生鱼类的 仔鱼成活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质净化
部分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有助于净化水质。
生物多样性维护
鱼类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命周期的影响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种群 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 绝,破坏生态平衡。
水域污染
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 等污染物排入水域,对 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产卵场所
多选择水流较缓、水草茂盛或石砾、树根较多的地方 作为产卵场所。
卵的性质
卵黄含量丰富,呈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粘性或附着 性,可附着在水草、石砾等物体上。
胎生鱼类繁殖方式
体内受精
雌鱼在体内与雄鱼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发育成仔鱼后产出。
6第六章 2鲢鱼的胚胎发育-
![6第六章 2鲢鱼的胚胎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4906f55727a5e9856a61ca.png)
24. 心脏出现期(20︰35ˊ)
在脊索前,卵黄囊的前上方,细胞排 列呈串,即心脏原基。背鳍出现,脑胫 扩大。体节28~29对。尾与胚体长轴成 钝角。
侧面观
背面观
25. 心跳期(25︰15ˊ) 心脏位于卵黄囊头端脊索前下方,呈
管状,开始时作微弱的搏动,继而加强。
26. 出膜前期(28︰15ˊ) 尾略向背方举起,胚胎在卵膜内转动。
一致,故大小不十分整齐。
9. 分裂后期 分裂球越分越小,形成多细胞胚体。
10. 囊胚早期(2︰27ˊ) 分裂球很小,细胞界限不清楚,由很多
分裂球组成的囊胚层高举在卵黄上。
11. 囊胚中期(3︰00ˊ) 囊胚层较囊胚早期为低,已看不清细胞
界限,解剖观察可见到囊胚腔。
12. 囊胚晚期(5︰30ˊ) 囊胚表面细胞向卵黄部分下包,约占整
27个时期
1. 刚受精卵 卵质分布较均匀,极性不明显
2. 胚盘隆起( 30ˊ ) 原生质集中于卵的动物极,形成 隆起的胚盘
3. 2细胞期(1︰00ˊ) 胚盘经裂为2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4. 4细胞期(1︰10ˊ) 分裂球再次经裂,分裂沟与第一次垂直, 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
5. 8细胞期(1︰20ˊ) 有两个经裂面,且与第一次分裂面平行,
眼球色素增多而使眼变黑,在胸鳍 之后可见一长椭圆形的鳔,胸鳍扇状, 伸向身体两侧。这时,已能平衡游泳。 体节46~48对。
32. 肠管建成期(125︰35ˊ)
身体上色素增多,鳃盖形成,肠管 直且贯通,能主动摄食。鳔充气扩大如 球状,运动能力很强,可作长时间游泳, 不再停留水底。
作业题
1、简述鱼类个体发育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什么是孵化? 3、简要说明鱼类胚胎的六个阶段、27个
(形态学)鱼类学第七章
![(形态学)鱼类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eef08fcc22bcd126ff0c01.png)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动脉 – 微血管网 – 又称毛细血血管中的血液与组 织间进行各种物质的交换。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鱼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 二、静脉 引导身体各部微血管中的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称 为静脉。大多数的静脉和动脉相对平行分布。静 脉管壁不及动脉厚缺乏弹性,但管径较厚。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造血器官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 早期胚胎阶段-- --血管能形成血球 早期胚胎阶段--血管能形成血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形成了造血中心 成体阶段--形成了造血中心,是一些淋巴髓质组织。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各种鱼类,最重要的造血中心就是脾脏。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
淋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充满于淋巴管内。淋 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的营养及清除废物, 同时对幼鱼骨骼的发育有辅助作用。 淋巴的成份与血浆相似,但没有红血球、白血球, 也无血液蛋白质。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淋巴和淋巴管 – 淋巴管
淋巴液所流经的管道为淋巴管。淋巴管并不组成 闭锁的循环,而是由小到大似树枝状排列,毛细淋 巴管相互交叉,大的淋巴管常与静脉平行,最后开 口于静脉管中。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
鱼类的动脉圆锥是主动脉在围绕动脉圆锥半月瓣处 所形成的膨大部分,能产生独立的心搏节律,里面 有纵行排列的瓣膜,称为半月瓣。动脉圆锥的前方 为动脉干,或称腹侧主动脉,是动脉血管的始端。 真骨鱼类在腹侧主动脉开始处膨大成球状结构,称 为动脉球。它不是心脏的一部分,没有节律的搏动。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e5893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6.png)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a92f15a6c30c2259019ece.png)
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5a7a2e904a1b0717fd5dd66.png)
1、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象小岛一样散布在外分泌部之间;周围包绕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细胞分泌物进入血液;胰岛细胞可分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甲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水平),乙细胞分泌胰岛素(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水平),两者共同调节血糖代谢。
2、产卵板:鱼类卵巢表面的白膜向卵巢内部伸进许多由结缔组织纤维、毛细血管和生殖上皮组成的板层状结构,它们是产生卵子的地方,称为产卵板。
3、闰盘:在心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呈阶梯状的横线,称为闰盘;它是心肌细胞的分界线,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相嵌连接;功能:加强心肌细胞之间的接触,传递收缩兴奋,有利心肌的快速同步收缩。
4、原肠作用:一切多细胞动物,继囊胚之后进一步发育,胚胎细胞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排列和分化,向内形成内、中胚层,向外形成外胚层,这种形成胚层的过程称为原肠作用。
它以内、外胚层的形成为开端。
以中胚层的形成为告终。
它是胚胎发育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胚层的出现为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奠定了物质基础。
5、胚盾:在鱼类原肠作用过程中,从背唇处卷入的囊胚层细胞不断增多,结果在背唇的前方集中形成一加厚的盾形隆起,称为胚盾,随内卷的进行,胚盾不断向前伸长,胚盾的长轴就是胚胎的主轴。
6、肝小叶:为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呈多角棱柱状,由肝脏表面的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内分隔形成;其中央的血管称为中央静脉;从中央静脉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为肝细胞索;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为肝静脉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的小间隙为胆小管。
7、肌节:是横纹肌结构与功能(收缩)的基本单位,指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它们重复排列构成每条肌原纤维,一个肌节包括:1/2 I带+A带+1/2 I带,舒张时长度为2 .3um。
8、突触:指两个神经元之间相联系的特殊接触点;光镜下,它为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梢失去髓鞘后膨大成扣结状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地方;电镜下可见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17db61cbb68a98271fefa9d.png)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1、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6个方面2、种类①单层上皮:四种②复层上皮:主要两种3、各个面的特殊结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微皱襞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连接复合体定义基底面——基膜、半桥粒、质膜内陷,基膜定义二、腺上皮:1、种类①单细胞腺——代表:杯状细胞(分泌方式)②多细胞腺——包括外分泌腺和分泌腺2、分泌方式①外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顶浆分泌型、全浆分泌型②内分泌腺的分泌方式—局部分泌型第二节结缔组织一、一般特征:6个方面(与被覆上皮的一般特征做比较)二、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功能:1、主要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2、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的主要功能三、软骨组织:1、种类——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结构——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可形成同族细胞群3、软骨膜的构成、软骨的生长方式:两种四、骨组织:1、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高度特化,无分裂能力,具有突起;突起伸入骨小管内。
2、骨密质的结构与功能—阐述其营养运输系统:①结构——骨膜(骨外膜、骨内膜)、骨板(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间骨板)、含骨细胞的骨陷窝分布在各骨板之间,借骨小管彼此相连。
②与运输营养有关的管道——伏克曼氏管、哈佛氏管、交通管、骨小管;这些管道之间的关系(即运输营养的途径与方式)及在上述结构中的分布与走向。
其中,重要的主体结构:哈佛氏系统五、血液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1、血浆——细胞间质2、有形成分①红血细胞的形状(高等与低等动物的差别)和功能;②白血细胞→有粒的:嗜碱性、嗜酸性、嗜中性白血球的结构与功能;→无粒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③血小板(或血栓细胞):来源、形状与功能。
第三节肌组织一、一般特征:收缩性、细胞细长、分布广、来源于中胚层二、种类、结构及收缩特点:1、骨骼肌(随意肌):共质体结构、肌节(定义)、肌浆网、三联体(两者的定义、纵小管与横小管的区别)。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7962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9.png)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第七章第一节《鱼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生理结构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详细内容涉及鱼类的体型、鳍的特征与功能、呼吸方式、繁殖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
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及其生物学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如体型、呼吸方式等。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2.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3. 知识拓展:鱼类的生理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
(2)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列举三种鱼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2)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结合课堂讲解。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掌握较好,但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资源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开展鱼类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3 3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七章
![3 3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77d9033c31126edb6f1a10da.png)
在原条前端是一个细胞的加厚区,叫亨氏结(Hansen`s node ) (背唇),诱导中心。
亨氏结的中央有一个烟囱状的凹陷,叫原窝。
第七章 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
• 原条一旦形成,上胚层细胞开始向原条边缘迁 移,进入囊胚腔。
3 上胚层的部分细胞经会聚扩展形成 neural keel,其余的细胞形成皮肤。
三、 斑马鱼原肠胚
• 外胚层:上胚层 • 中胚层:下胚层的深层细胞 • 内胚层:与卵黄合胞体层相连的深层细胞
第四节 两栖类
一 细胞运动过程:
1 从将来胚胎的背部,即刚好在赤道下方的灰色新月区开 始,局部的预定内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狭缝状胚孔,缘 区(灰色新月区)内陷开始。
一、初级间质细胞内移
1.1 从受精卵中孵化不久, 圆形囊胚的植物极一侧开 始 变厚变平,成为植物极板。
原肠作用前海胆囊胚的结构
第七章 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
1.2 在植物极板中央的一簇小细胞开始发生变化,脱离植 物极板,进入囊胚腔,这些细胞成为初级间质细胞。初级 间质细胞融合形成索状合胞体,最终形成幼虫碳酸钙骨针 的轴。
• 绒毛膜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伤害的功能
• 阻止抗原产生的可溶性蛋白 • 抑制子宫内正常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产生。
第七章 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
原肠作用:
预定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迁移到胚胎内部, 预定外胚层细胞包被在胚胎的外面。
第七章 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
• 重点掌握:
了解原肠作用的方式:
化管。(分层)
第七章 原肠作用:胚胎细胞的重新组合
鱼类组织胚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信阳农林学院
![鱼类组织胚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信阳农林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e66b7f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c.png)
鱼类组织胚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信阳农林学院第一章测试1.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称组织学。
()参考答案:对2.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体,称器官。
()参考答案:错3.光学显微镜下的长度单位是微米。
()参考答案:对4.电子显微镜的长度单位是纳米。
()参考答案:对5.常用组织切片染色剂为苏木精和伊红。
()参考答案:对6.孚尔根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细胞内的()参考答案:脱氧核糖核酸7.过碘酸—Schiff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组织中的()参考答案:多糖第二章测试1.甲状腺属()参考答案:内分泌腺2.杯状细胞属()参考答案:单细胞腺3.上皮组织中没有()参考答案:血管4.微绒毛和纤毛位于上皮细胞的()参考答案:游离面5.在上皮细胞的侧面没有()参考答案:半桥粒6.分布在肾小管管壁的上皮类型是()参考答案:单层立方上皮7.分布在食管黏膜层的上皮类型为()参考答案:复层扁平上皮8.上皮组织一般没有血管,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均通过基膜,由结缔组织中的血管输送。
()参考答案:对9.上皮组织通常有两个面,一个是向着空间,称游离面,相对的一面附着在基膜上,称基底面。
()参考答案:对10.根据细胞形状可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两类。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不同种类的结缔组织都是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参考答案:对2.固有结缔组织包括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参考答案:错3.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含有的纤维成分不同。
()参考答案:对4.在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中,能合成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是()参考答案:成纤维细胞5.以下对疏松结缔组织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细胞排列有极性6.分布在呼吸管道腔面的上皮类型为()参考答案: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7.纤维软骨与弹性软骨间的主要区别是()参考答案:纤维类型不同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参考答案:骨组织9.腱的主要成分是()参考答案:胶原纤维10.下面对软骨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参考答案: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细胞逐渐集合而成11.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参考答案:嗜中性白细胞第四章测试1.骨骼肌纤维最明显的特点是有闰盘。
水产组织胚胎学课后答案
![水产组织胚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a820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b.png)
绪论1、名词解释: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开展及其开展规律的科学.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各是什么组织学:包括细胞、根本组织、器官组织三个局部.胚胎学: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三个局部.3、组织胚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哪些活体观察、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组织培养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放射自显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胚胎移植和试管动物、流式细胞仪技术上皮组织1、名词解释:上皮:是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外表,以及感觉器官、腺体等部位的一种边缘组织,简称上皮.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外表.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内脏器官外外表及心包膜内外表上.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其表层细胞扁平,呈鳞片样,又称之为复层扁平上皮.腺上皮:是由一些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器官称腺体.神经上皮:又称感觉上皮,由一类具有特殊感觉水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单细胞腺:单个分散在上皮层其他细胞间的一种黏液细胞.2、上皮组织的特点有哪些⑴主要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外表以及冠绝器官、腺体等部位;⑵由排列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13、被覆上皮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什么分布:被覆上皮是上皮组织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体表和体内腔管状器官的内外外表.功能: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重要功能.4、腺体可分哪两大类型,其主要区别是什么分类:根据腺的分泌物排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区别:外分泌腺是指腺细胞的分泌物经导管被输送到体表或器官的腔内;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为激素,不经导管排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5、简述上皮组织的分类〔可列表分类〕单层组成:由一层多边形扁平细胞组成形态:外表观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切面观细胞扁平,平上梭形,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局部胞质较薄分类: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外表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内脏器官外外表及心包膜内外表上组成: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单层方上形态:外表观细胞呈多边形,切面观呈正立方形,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单层组成:由一层高柱状细胞组成状上形态:外表观细胞呈多边形,切面观细胞呈高柱状,核长椭圆形,靠近基底部分布:胃、肠、子宫等粘膜外表其中包括高柱状纤毛细胞组成由一层上下不等形状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假复纤毛梭形细胞或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共同组成状上皮.分布:呼吸道、输精管、输卵管等粘膜外表变移上组成:由多层细胞组成.皮特点: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功能〔舒缩〕而改变.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由多层细胞组成, 其表层细胞扁平, 组成:呈鳞片样, 又称之为鳞状上皮.复层扁分布:皮肤表皮、口腔、食管粘膜外表.平上皮腺上皮组成:腺上皮是由一些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2组成:又称神经上皮,由一类具有特殊感觉水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上皮组感觉上皮织.特点:细胞游离端有纤毛,可感受刺激.细胞基底端呈细丝状,与感觉神经相连,可传导冲动.内〔嗅觉上皮〕、〔视觉上皮〕、鼻粘膜分布:舌粘膜〔味觉上皮〕、视网膜O耳膜〔听觉上皮〕6、简述上皮细胞游离端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的形成部位和功能部位功能微绒毛是指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的指状突起.增加细胞的外表积,增强细胞的吸收功能.纤常见于呼吸道,生殖管道等腔面上细胞的外表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结缔组织1、名词解释:间充质:又称为间叶组织,是胚胎早期的原始结缔组织,来源于中胚层,由间充质细胞核细胞间质组成.阳性反响,并具有被硝酸银浸染为黑色的特PAS嗜银性纤维:即网状纤维,呈现强烈的性,故又称为嗜银纤维.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数量最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是指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细胞,所有的巨噬细胞共同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哈佛氏系统: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包括两局部即哈佛氏管和哈佛氏骨板.B淋巴细胞,具有合成、贮存与分泌抗体的功能.浆细胞:来源于2、列表分类结缔组织并注明其分布部位.疏松2 口缔组织致密2士汩缔组织网状组织胶原纤维性弹性纤维性分布部存在于动物有机体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构成肌腱、韧带、真皮及器官的被膜、被囊等高等动物的黄韧带、项韧带等造血器官、淋巴器官.3脂肪组织皮下、网膜和系膜、心外膜、肾脂肪囊、骨髓等处.支持组织骨血液动物体内、疏松结缔组织有哪些细胞成分和纤维成分3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色素细胞、肥大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HE染色的脂肪组织切片中,脂肪C为何呈空泡状4、在石蜡切片、脂滴溶解故呈空泡状.5、什么叫支持组织包括哪些其主要特点和功能是什么支持组织包括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在动物体内构成机体的支架,支持组织的最大特点是组织质地坚韧,属于一种支撑组织,具有支撑作用,并与肌组织共同构成机体的运动系统.6、鱼类的支持组织与哺乳动物的支持组织在结构上有何不同鱼类成体中,除少数部位具有软骨之外,多数部位的软骨组织完全被骨组织所代替.7、简述血液的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微黄色的透明液体,含水和蛋白质等物质.细胞间质〕血浆〔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运输氧气.血液白细胞: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有防护和免疫功能.有形成分血小板、简述组织液的形成,淋巴循环与组织液回流有何关系? 8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的.、鱼类血液在组成与结构上与哺乳动物血液有何异同9相同点:血液都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淋巴细胞细胞形态相似.不同点:低等脊椎动物没有血小板,无脊椎动物的血细胞通常没有颜色且鱼类血液含量较少.、鱼类造血器官主要有哪些与高等脊椎动物有何不同10器官:造血功能主要靠脾、肾和肠来完成.不同:高等脊椎动物由骨骼,造血骨髓及淋巴细胞完成.4肌肉组织1、名词解释:肌纤维:构成肌组织的肌细胞呈细而长的纤维状,故称之为肌纤维.肌浆:肌细胞内的胞浆〔细胞质〕肌浆网:又称肌质网,是分布在肌浆内肌原纤维间的滑面内质网.肌节:为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收缩的根本单位,是指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闰盘:在肌纤维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染色较深的粗线,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或呈阶梯状.闰盘实际上是两个心肌纤维的连接处.普金野氏纤维:心肌除有一般的心肌纤维外,还有一种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纤维,即心肌普金野氏纤维,这种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的传导系统.2、肌组织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分布于哪些部位分布部位分布于头部、躯干、动物体壁、四肢的骨骼.骨骼肌分布于心脏和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主要分布在各种内脏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管壁,也见平滑肌于血管和淋巴管的管壁3、横纹肌的横纹结构是怎样形成的?4、三种肌组织在结构上各具有哪些不同的结构特点〔列表比拟〕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分布附着于骨骼管状器官的管壁心壁随意肌,收缩迅速有力,不随意肌,收缩有节律,不随意肌,收缩缓慢,功能但易疲劳持久持久细长菱形形状短圆柱形长圆柱形多个,位于细胞周边1~2个,位于细胞中央1个,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有且明显有但不明显没有横纹有没有闰盘没有5神经组织1、名词解释: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尼氏体:LM :为颗粒状或斑块状的嗜碱性小体.EM:为兴旺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核蛋白体.神经原纤维:LM :呈细丝状,有嗜银性,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 :神经丝+神经微管.感受器:即感觉神经末梢,指感觉神经元树突的末梢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感受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效应器:即运动神经末梢, 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支配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非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可感受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并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将神经冲动传递给细胞体,再经另一只突起将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主要功能各是什么?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可将树突接受的神经冲动传给细胞体,再由细胞体通过联络神经元轴突传给效应器.又称中间神经元,位于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3、神经细胞由哪几局部结构组成?神经元〔神经细胞〕由神经细胞体、神经细胞突和神经末梢三局部组成.4、神经组织中胶质细胞有哪几种其主要功能是什么细胞特点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体大,呈星形. 支持、营胞养、少突胶质细形态较小,梨形或椭圆参神经纤维与中胞形,突起少. 髓鞘形成. 枢神经系统,由髓小胶质细胞形态小,细长. 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有吞噬功能.室管膜细胞单立或单柱,衬于脑室和脊髓支持、保护.中央管的内壁上.绝缘修复6星形胶质细胞包括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细长,分支少,胶质丝多.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粗而短,分支多,胶质丝少.循环器官1、名词解释:弹性动脉:又称大动脉,至由心脏发出的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颈总动脉、总其主要特点是中膜中含大量的弹性纤维,故称弹性动脉.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肌性动脉:又称中动脉,主要特点是中膜中含有大量的平滑肌,故称肌性动脉.毛细血管: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分支最多、管径最小、管壁最薄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淋巴:回流到淋巴管内的组织液称淋巴液,简称淋巴.2、简述心壁的组织结构组成.内皮:内皮细胞心内膜内皮下层:致密结缔组织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心壁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心外膜:心包膜脏层间皮3、动脉和静脉的组织结构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毛细血管不同点的管道根据管径的大小都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管壁结构一般包括内膜、中相同点膜、外膜三层.静是将血液从毛细血管输送回心脏的系列管4、毛细血管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管壁薄、通透性强,并且与组织细胞紧密接触,血液中的氧、营养物质,以及酶、激素、抗体等物质可透过管壁进入组织,供应组织细胞利用.相反组织中的代谢产物也可透过管壁进入毛细血管.7、简述鱼类淋巴管的结构特点.5鱼类的淋巴器官没有淋巴结,其造血功能那么由头肾代替.⑴有些鱼类如鳗鲫、鳄鱼的淋巴管扩大形成淋巴心,其管壁有平滑肌纤维, 管腔内有⑵ 瓣膜,具有收缩和调节淋巴液流向的作用.圆口鱼类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有些散在的连接,有血淋巴系统之称.⑶消化器官1、名词解释:是肠粘膜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的指状突起.肠绒毛:微绒毛:吸收细胞游离面具有的明显的纹状缘,即电镜下的微绒毛.胰岛:胰腺的内分泌部是由散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细胞团组成,这些细胞团称为胰岛.门管区:浆液性腺泡:、简述消化道的一般结构及组织特点.2粘膜上皮粘膜层固有膜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3、试述与肠粘膜吸收和分泌有关的结构特点.许多环状皱裳和绒毛,绒毛部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4、简述哺乳动物肝脏结构.5、简述哺乳动物胰腺结构.6、简述鱼类肝胰脏与哺乳动物的结构区别.呼吸器官1、名词解释:鳏小片:鳏丝两侧排列着很多细小的片状突起鳏窦:在鳏小片内分枝形成毛细血管网,或称窦性隙,简称鳏窦.2、掌握鲤的一般结构和鲤小片的微细结构.鳏的一般构造:各种鱼类的鳏裂数目不同, 鱼类的鳏裂是顺次成对地由前向后排列,常见鱼类多为4对.鳏着生于鳏骨骼即鳏弓上, 整个鳏被鳏间隔分为左右两侧,分别分布在左右两侧鳏盖之下.每根鳏裂以鳏弓为支架,每一鳏弓对生两排鳏片,每一排鳏片有象梳齿状排列的鳏丝组成.鳏丝两侧排列着很多细小的片状突起,称为鳏小片.鳏小片的微细结构:LM鳏小片由上下两层单层呼吸上皮以及中间的支撑细胞柱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 呼吸上皮为单层鳞状上皮,在呼吸上皮的基底面没有基膜.柱细胞位于两层呼吸上皮之间,对呼吸上皮起支撑作用.由呼吸上皮和柱细胞围成的毛细血管窦,称鳏小片窦状隙,简称鳏窦.3、简述鲤区的血液循环途径.静脉血从前主V与后主V通过古维尔氏导管在静脉窦与肝V血会合,然后血液从V窦依次流过心耳〔心房〕、心室、动脉球、进入腹主Ao腹主A在鳏区分枝形成4对入鳏A进入鳏弓,并分成小支,沿着鳏丝内缘进入鳏丝形成鳏丝A,鳏丝A又在每一鳏小片的基部水平地分成小枝进入鳏小片形成毛细血管,即鳏小片窦性隙,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经气体交换后的血液聚集到鳏丝外缘的鳏丝V,再流入鳏弓内的出鳏动脉,然后各枝出鳏A的血液,汇流入背主动脉.背主动脉的血液属于A脉血,内含大量的氧,经背主A输送到全身各部,供组织C氧化利用.4、鱼类辅助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动用辅助呼吸器官鱼类除鳏为其主要呼吸器官,承当主要呼吸功能外,还有一些辅助呼吸器官,如皮肤、咽喉、肠、假鳏和膘等均具有辅助呼吸功能.但这些辅助呼吸器官往往只是在紧急状态下,尤其在外界环境忽然发生变化〔如某些鱼类着陆、水含氧低〕等情况下,才发挥其重要的呼吸作用.95、什么叫浮头浮头发生于什么情况下浮头:鱼类可通过肠来进行辅助呼吸,表现游离水面,不断地将口伸出水面大口地吞咽空气〔俗称浮头〕.发生情况:水中含氧量明显下降或CO2含量明显增高,尤其在炎热季节的清晨.排泄器官1、名词解释:肾小球:为一团毛细血管网构成的球状结构,又称血管球.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并凹陷形成的双层杯囊状结构,包裹在肾小球的外围.肾小管:起始于肾小体的尿极,与肾小囊的壁层相连接.原尿:血液中的某些血浆成分〔如水分、糖类、无机盐及代谢产物尿素等〕均可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滤出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2、高等脊椎动物与鱼类肾脏的进化程度有何差异高等脊椎动物有前肾、中肾和后肾;鱼类只有前肾和中肾,没有后肾.3、简述鱼类肾脏一一中肾的组织结构鱼类中肾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在肾外表被复一层浆膜,称肾被膜或肾外膜. 被膜中的结缔组织在肾门部伸入肾的内部形成肾间质.4、什么叫肾单位肾单位有哪几个局部组成肾单位是肾尿液形成的结构和根本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5、简述肾脏的功能与尿液形成过程.功能:⑴通过泌尿作用排泄废物;⑵通过回收作用,调节水盐代谢和体液渗透压;⑶通过泌H+作用和H+、Na+交换,排酸保碱,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尿液形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就被肾小管上皮的回收作用将原尿中的有用成分重新回收,使尿液浓缩形成终尿.10生殖器官1、名词解释:精小叶:通过间介组织把精巢分成许多小叶,称精小叶.〔精小叶为精巢的实质局部,因其呈管状而称为细精管.〕产卵板:白膜中的结缔组织向卵巢内部伸展与卵巢内部的生殖上皮共同构成板层状结构,称产卵板,是卵子产生的地方.雌雄同体:同一鱼体内同时存在精巢和卵巢.性逆转:即在不同生长阶段出现不同性别.2、简述精巢、卵巢的一般结构.精巢的一般结构:精巢是雄性鱼类生殖器官.位于膘的腹面两侧,彼此分开,在腹腔的尾端愈合.由三个局部组成,包括被膜与间介组织、精小叶和输出管.卵巢的一般结构:卵巢是雌性鱼类的生殖器官.位于腹中线的两侧,两侧卵巢在鱼体后端集合为一短的输卵管,进入泄殖腔〔窦〕,由泄殖孔开口于体外.3、精小叶内由哪些细胞组成.生殖细胞和滤泡细胞4、简述卵巢的发育分期和卵细胞时相.普通胚胎学1、名词解释:合子:一个雄性生殖细胞和一个雌性生殖细胞组合成一个新的个体称为合子.受精:一个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一个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组合成一个新的个体一合子的过程称受精.人工授精:用人为的方法采集精卵,使精卵结合受精,称为人工授精.卵裂:受精卵〔合子〕经过一系列重复的分裂形成多细胞胚体的过程称卵裂.11原肠胚:随着囊胚的继续发育,胚体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一个具有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的胚体,称原肠胚.2、掌握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3、简述雌、雄原核及合子的形成过程.精子入卵后头尾别离,头部迅速膨大,胞核出现核仁,并形成明显的核膜,这种原形核称雄原核.同时受精卵也很快地完成成熟分裂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开始向对方所在处移动和靠拢,最终融合形成合子核.4、简述囊胚、原肠胚的形成过程.囊胚:随着卵裂的继续进行,卵裂球之间逐渐出现小的腔隙,随后不断扩大形成囊胚腔,此时胚胎呈囊泡状,故称囊胚.原肠胚:随着上述囊胚的继续发育,胚体进一步分化发育成一个具有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的胚体,称原肠胚.5、了解三胚层的形成过程.6、三胚层各分化演变成哪些器官组织外胚层经不断分化,分别演变成整个胚体的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如鳞片、皮肤腺ir等〕,神经组织、感觉上皮、口腔食管及泄殖孔上皮等.中胚层位于内外胚层之间,在胚层分化过程中,中胚层可分化演变成皮肤的真皮、HI肌组织、结缔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体腔浆膜外表的间皮,泌尿生殖器官的上皮等.总之除神经系统、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有粘膜上皮外,其余所有内脏器官都由中胚层分化演变而来.内胚层主要分化演变形成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粘膜上皮.w12。
鱼类繁殖与发育.pptx
![鱼类繁殖与发育.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6d74d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9.png)
III期:卵巢→血管发达,卵细胞半透明,卵黄少 量沉积;肉眼可看清卵粒 精巢→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挤压 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无精液流出
2024/9/29
9
第10页/共75页
性成熟等级
⑸洞穴产卵亚型:卵产在天然洞穴内掩藏发育
2.亲体护卫型:卵(仔鱼)在亲体护卫下发育
⑴基质亚型:卵产在自然基质上,如岩石、植物或水 层中。亲鱼在旁侧守护,直至仔鱼孵出
⑵营巢亚型:产卵前先筑巢,在巢中产卵,由亲体之 一守护并伴随对巢的修补、通气
2024/9/29
营巢材料→石砾、砂土、植物茎叶、鱼类自己吹成的
▪ 成熟系数的绝对值:♂(10%)<♀(20-
30%)
11
第12页/共75页
▪ 多周期:一生可重复产卵、排精
一年产卵多次:性周期短→与季节变化关系小
一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为一年→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 繁殖习性不同,性周期的季节节律不同。春季产卵性 腺在秋、冬进入第四期,秋季产卵7-9月进入第四期
• 不同种类,性周期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
30
第31页/共75页
产卵场与产卵条件
鱼类繁殖场所和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制定资源 保护措施、禁渔区,为人工繁殖提供相应的生态条件
鲤:几天至一周便产卵一次,一般2批;
香鱼:一般3批,10月上旬开始,10~15d产一批,条件 好,人工养殖时,还可产4次
特征:-卵母细胞由IV时相→IV时相,不同步
-第IV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大小不同,有的已充满 卵黄,有的开始沉积卵黄。即IV期卵巢中具各种时相的 卵母细胞。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bc1a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f.png)
第一章测试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某种结构的图像是一成不变的。
B:组织胚胎学学习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C:组织胚胎学学习要注意立体结构与平面图像的关系。
D:组织胚胎学学习要把形态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
答案:A2.原始生殖细胞没有雌雄的分化。
A:对B:错答案:A3.一个实心球和一根实心直杆并列的切面平面图像不可能出现()。
A:两个实心长方形B:两个实心圆C:一实心圆D:一实心长方形答案:A4.低倍镜观察到的结构用于高倍观察时,要先把待观察结构放于视野中央,然后再转到高倍镜。
A:错B:对答案:B5.组织是由()组成的?A:细胞、纤维B:细胞、细胞间质C:细胞、组织液D:细胞、基质答案:B6.两性多细胞生物个体发生过程包括以下哪些阶段?A:膜内发育B:胚胎发育C:胚前发育D:胚后发育答案:BCD7.组织切片中,某些结构对伊红亲和力强的性质,称嗜碱性。
A:对B:错答案:B8.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片上的深色结构,称之为电子密度()。
A:高B:少C:多D:低答案:A9.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可以是()。
A:10×B:20×C:4×D:40×答案:ABC10.用油镜观察时,物镜与盖玻片之间要有香柏油填充,使用完毕后要用二甲苯将镜头和玻片上的香柏油擦拭干净。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细胞膜是由单位膜构成的。
A:错B:对答案:B2.一般动物的细胞都比较小,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A:错B:对答案:B3.以下()可用于分子水平的测量单位。
A:埃B:纳米C:微米D:毫米答案:AB4.细胞的大小和生物体大小无关,生物体体积的增大是细胞数量增加的结果。
A:错B:对答案:B5.糖原是种细胞器。
A:错B:对答案:A6.以下()属于超微结构。
A:叶绿体B:纤毛C:核糖体D:细胞膜答案:C7.细胞质内肯定不包含以下什么成分?A:胶原纤维B:糖原C:微管D:微丝答案:A8.内含物是细胞固有的结构成份。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https://img.taocdn.com/s3/m/cfeff478a98271fe910ef9f3.png)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四)产卵时间 • 我国大多数硬骨鱼类的产卵时间 在4-7月,水温为18-29℃。如青、草、 鲢、鳙等。 • (五)产卵类型 • 1、一次性产卵类型 如白鲢。 • 2、分批产卵类型 如野鲤等。 • 3、连续产卵类型
• 二、受精 • (一)特点: • A、生殖方式:
• 1、卵生(oviparity): 精子和卵子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 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 • 2、卵胎生(ovoviviparity): • 成熟的卵子排入生殖管内,通过交配,精 子达到生殖管与卵相遇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胚 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如鼠鲨等。 • 3、胎生(viviparity): • 体内受精,营养来自母体。 • 如灰星鲨。
(二)鱼卵受精时的变化 1、受精膜的形成 2、胚盘的形成:当精子入卵时,卵内的细 胞质和细胞核向动物极流动,逐渐形成 一盘状隆起,称为胚盘。 3、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
间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一、卵裂
• (一)完全卵裂
• (二)不完全卵裂(盘状卵裂) • 端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卵裂发生在胚盘处,植物极处的卵黄不分裂。
•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神经管的形成
• 胚胎背部中线的细胞增厚形成神经板, 其下沉凹陷形成一条前后排列的神经索, 以后,神经索的中央出现空腔,形成了神 经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内胚层: • 下胚层的腹部分化出一单层的扁平细胞 层,此为内胚层,以后分化发育为消化系统 的上皮层、鳔、甲状腺、咽囊、胸腺上皮等。 • A、肠管的形成 • 在胚胎腹部中央(脊索下方)的一小段 内胚层向背部隆起,形成一条管子,即为肠 管。
鱼类组织胚胎学绪论 ppt课件
![鱼类组织胚胎学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53f6bedaef5ef7ba0d3cc8.png)
PPT课件
4
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和系统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机体
PPT课件
5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PPT课件
6
• 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和增殖分化的结构基础。 • 组织:是由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细胞, 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细胞群体。组织 根据其来源、功能和结构特点,通常将机体所有 的组织分为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 组织和神经组织,统称为基本组织。 •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结合而成, 如心、肝、脾、肺、肾等。每一器官各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特定的生理机能。 • 系统:由许多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 每个系统在体内执行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功能。
PPT课件 43
原位杂交术
• 原位杂交术 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已 知碱基序列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检 测细胞内mRNA和DNA序列片段,原位研 究细胞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 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功能的表达及其调节 的机制。
PPT课件
44
胚胎工程
• 胚胎工程是指对胚胎发育过程机理的研究 和人为干预胚胎发育过程而言。广义的胚 胎学研究方法,其包含内容很广,即有胚 胎收集、胚胎保存、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研究胚胎发育机理和人为干预发 育的方 法,包括胚胎分割、胚胎嵌合、胚胎性别 鉴定、胚胎干细胞、体外受精又称试管动 物、细胞核移植又称克隆动物以及转基因 动物等。
PPT课件 7
(二)胚胎学(Embryology)
• 概念:研究(鱼体)胚胎发育的科学。胚 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幼体的形成并 破膜而出(孵出)或脱离母体(产出)的 整个过程。 研究内容:包括胚前发育、胚 胎发育、胚后发育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产卵条件 • 1、异性的刺激 • 2、温度 • 如白鲢产卵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0-31℃,低于15-17℃或高于 31.5℃不会正常产卵。 • 3、附着物 • 4、流水 • 有某种刺激作用。 • 5、光线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产卵方式 • 1、石砾岩礁(或石质水底)如鲑 科鱼类等。 • 2、草上产卵鱼类 如鲤鱼、燕鳐 等。 • 3、淌水产卵鱼类: • 卵为浮性卵或半浮性卵,在流水 中漂浮。如青、草、鲢、鳙等。 • 4、沙泥底质产卵鱼类:卵子有粘 性。如花鳅等。 • 5、喜贝类性鱼类 • 卵产于河蚌的鳃腔中或贻贝和牡 蛎的空壳内。 • 6、营巢性鱼类 • 卵产于专门建筑的巢窝内。如刺 鱼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四)产卵时间 • 我国大多数硬骨鱼类的产卵时间 在4-7月,水温为18-29℃。如青、草、 鲢、鳙等。 • (五)产卵类型 • 1、一次性产卵类型 如白鲢。 • 2、分批产卵类型 如野鲤等。 • 3、连续产卵类型
• 二、受精 • (一)特点: • A、生殖方式:
• 1、卵生(oviparity): 精子和卵子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 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 • 2、卵胎生(ovoviviparity): • 成熟的卵子排入生殖管内,通过交配,精 子达到生殖管与卵相遇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胚 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如鼠鲨等。 • 3、胎生(viviparity): • 体内受精,营养来自母体。 • 如灰星鲨。
•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神经管的形成
• 胚胎背部中线的细胞增厚形成神经板, 其下沉凹陷形成一条前后排列的神经索, 以后,神经索的中央出现空腔,形成了神 经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内胚层: • 下胚层的腹部分化出一单层的扁平细胞 层,此为内胚层,以后分化发育为消化系统 的上皮层、鳔、甲状腺、咽囊、胸腺上皮等。 • A、肠管的形成 • 在胚胎腹部中央(脊索下方)的一小段 内胚层向背部隆起,形成一条管子,即为肠 管。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根据卵黄和原生质的含量和分布分为: • A、间黄卵:卵黄较多,集中于植物极。 • B、端黄卵:卵黄多,原生质和卵黄截 • 然分开。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二节
排卵、产卵和受精
• (一)排卵与产卵 • 1、排卵: 发育到Ⅳ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突破滤泡 膜进入卵巢腔或体腔中。 • 2、产卵: • 当产卵条件具备时,卵巢腔或体腔 中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的Ⅴ时相卵 子自卵巢腔经过输卵管产出体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2、感觉器官: A、在前脑的两侧壁的细胞形成眼囊(发育成眼); B、在后脑后部两侧发育成听囊(发育为耳); C、在头部前端近腹面处形成嗅囊(发育为鼻)。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五)肠管的发育 由内胚层和一定位置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口和泄殖孔。 (六)早期循环系统的形成 出膜前,心脏开始跳动,从心脏发出两条动 脉,其又分支形成许多小血管和毛细血管。 • (七)孵化腺和胚胎出膜 • 孵化腺;是产生孵化酶的器官,可促使卵膜 直接失去弹性而变弱。 • 胚体借助孵化腺和胚体的运动而离开卵膜。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2、卵膜 初级、次级(有 粘性)和三级卵 膜(变化多)。 有的卵膜上有受 精孔。
第六章 鱼类• 1、根据生态特点和比重的不同分为: • A、浮性卵 卵内有一个或多个油球,卵子比 水轻, 卵 子体积小,无色透明。 • B、半浮性卵 卵膜无粘性,入水后壳膜吸水膨胀 增加浮力。 • C、沉性卵 卵膜大都有粘性,如大多数淡水鱼类 的卵子。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四节 发育时期的划分 • 一、胚前期 两性生殖细胞在亲体内的生殖器 官中从发生到成熟的时期。 • 二、胚胎期 自精卵结合为受精卵开始,到孵 化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 三、胚后期 自胚胎孵化,经过性成熟直至衰 老死亡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一)仔鱼期 :从孵化直至 奇鳍褶开始退化,鳍条形 成为止。 (二)幼鱼期:从奇鳍褶退 化消失到腹鳍出现。 (三)未成熟期 各种器官都已形成,体形、 体色与成鱼相似,但性腺 未成熟,第二性征未形成 和发育较差。 (四)成鱼期:从第一次性 成熟开始,具有生殖能力。 (五)衰老期:从性机能停 止开始,直至衰老死亡为 止。
小 结 • 主要以白鲢为例讲述了鱼类早 期胚胎发育特点和器官的发生。
Thank you !
第七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一节 生殖细胞 • 一、精子 (一)精子的形态和大小 • 鞭毛型,由头、颈和尾 组成。 硬骨鱼类的精子无顶体。 精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 如刺鳐的精子长215 μm,白鲢为30 μm。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精子的运动和寿命 精子的寿命: • 海水鱼类精子存活时间比淡水鱼 类长。 • 如鲤鱼1.5-3.0分钟,太平洋鲱鱼 的精子 • 在3-5℃海水中可存活25小时。 • 延长精子的寿命方法: • A、低温 B、生理盐水 C、卵巢 液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在胚环的一定部位,由于囊胚层细胞的集 中和内卷而出现一三角形的加厚隆起,称 为胚盾(embryonic shield)。 • 由背唇、腹唇和侧唇围绕的圆形开孔称为 胚孔(embryonic pore)。胚孔处裸露的 卵黄即是卵黄栓( yolk plug)。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 • (一)卵子的形态和大小 • 多数鱼类的卵子为圆球形,有各种形态 的卵膜。 • 卵子的大小因种类而异,与鱼的繁殖习 性有关。
• 如鲥鱼0.65-0.80㎜;鼠鲨为220㎜。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卵子的结构
• 1、油球:海产硬骨鱼卵内,一个或多 个,有营养、增加浮力的作用。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三)、末球的产生 当原肠作用到胚孔闭合前后,在胚体后端 出现一个坚实而粗厚的区域,称为末球。 其由脊索、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混合而成, 形成体干的后部及整个尾部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四)脑和感觉器官的发 育 • 1、脑: • A、神经管前端膨大弯曲 形成脑(分为端脑、间 脑、中脑、小脑和延 脑); • B、神经管的后段分化形 成脊髓。
• 3、中胚层 A、脊索:在神经板的下方,下胚层的背中部细胞 分出横断面为圆性或卵圆形的脊索。 B、脊索两侧的中胚层: a、体节: (1)、生肌节:发育为骨骼肌。 (2)、生骨节:是骨骼系统的原基,参与鳞片的形成。 (3)、生皮节:发育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参加鳞片的 形成。 • b、血管带:是循环系统的原基。 • c、侧板中胚层:分化为脏壁中胚层和体壁中胚层(两 者之间为体腔),是体腔、围心腔、肾脏、 • 输尿管的原基。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囊胚 (一)偏极囊胚 如肺鱼、鲟鱼等。 (二)盘状囊胚:囊胚腔的底壁是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黄多核体,它与卵黄的吸收有关。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三、原肠作用与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 • (一)、原肠作用 • 胚盘的细胞沿着卵黄表面的四周向下进 行下包运动。包到卵黄体一半时,很多细 胞在胚胎的外周边缘形成环状隆起,称为 胚环(germ ring)。
(二)鱼卵受精时的变化 1、受精膜的形成 2、胚盘的形成:当精子入卵时,卵内的细 胞质和细胞核向动物极流动,逐渐形成 一盘状隆起,称为胚盘。 3、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第三节
早期胚胎发育
间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一、卵裂
• (一)完全卵裂
• (二)不完全卵裂(盘状卵裂) • 端黄卵的卵裂属此类型。 • 卵裂发生在胚盘处,植物极处的卵黄不分裂。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由背唇处卷入至胚盾下面的细胞称为下 胚层,留在表面的细胞,称为上胚层。 • 最后胚孔闭合。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二)、胚层的分化 • 1、外胚层 A、表皮外胚层:其随着 卵黄的消失而形成鱼腹 部的一部分皮肤。 B、神经外胚层:分化发 育为神经组织、感觉器 官和皮肤的表皮等。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卵生
卵胎生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孔雀鱼护幼鱼
罗非鱼口腔孵化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
• • • • •
B、精子入卵的时间 在卵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体外受精鱼类的卵子有受精孔,无顶体, 单精受精; 体内受精鱼类的卵子无受精孔,有顶体,多精 受精。
第六章 鱼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