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1a1ac08b7360b4c2e3f646e.png)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童琦学号:201503102023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摘要:甲壳类和昆虫分别是节肢动物中适应水生生活和陆生生活的两大类群,通过观察、解剖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与棉蝗(Chondracris resea rosea),不仅了解了节肢动物门甲壳类和昆虫两大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外部形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的异同,而且能了解节肢动物进化与广泛适应的特征,充分反映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演变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还能说明动物各器官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和动物的整体性。
通过做实验来夯实巩固王兰教授上理论课所讲的知识。
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做实验,学习虾类和一些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了解节肢动物进化与广泛适应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通过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进一步认识动物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螯虾活体、新鲜浸制的棉蝗标本、塑料手套、清水。
1.2 实验仪器解剖盘(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培养皿。
1.3 实验方法比较解剖。
2 结果与分析2.1 螯虾的外形、内部解剖结构观察2.1.1 螯虾外形观察取一螯虾于蜡盘内,观察外形。
螯虾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体色近红棕色。
全身有21节,头胸部13节,腹部6节,第1体节和1个尾节。
图1 螯虾外部形态①头胸部: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额剑基部的下方两侧各有1个粗短的眼柄,端部着生复眼,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
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为颈沟,是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
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鰓盖,鰓盖下发与体壁分离形成一个腔,内有鰓片,称鳃腔。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 生科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 生科](https://img.taocdn.com/s3/m/82d4e5224b73f242336c5fb1.png)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生命科学学院 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赵政学号:2012312032 指导老师:孙敏摘要: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
在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
关键词:鳌虾棉蝗解剖比较螯虾是节肢动物中甲壳亚门软甲纲动物,而棉蝗则为节肢动物六足亚门昆虫纲动物。
两者均是各纲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我们对两种动物分别进行解剖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1.研究材料与方法1.1研究实验材料材料:雌、雄鳌虾雌、雄棉蝗浸制标本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1.2研究方法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2观察结果与分析2.1外形比较2.1.1棉蝗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 Linnaeus)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idea)雄体长45~51mm,雌60~80mm,雄前翅长12~13mm,雌16~21mm,体黄绿色,后翅基处玫瑰色。
头顶中部、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及前翅臀脉域生黄色纵条纹。
后足股节内侧黄色,胫节、跗节红色。
头大,较前胸背板长度略短。
触角丝状,向后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3.3~4倍。
前胸背板有粗瘤突,中隆线呈弧形拱起,有3条明显横沟切断中隆线。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e254b3e0b4c2e3f57276346.png)
鳌虾和棉蝗的比较观察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螯虾是节肢动物中甲壳亚门软甲纲动物,而棉蝗则为节肢动物六足亚门昆虫纲动物。
两者均是各纲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我们对两种动物分别进行解剖,并详细观察记录他们的内外部结构。
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论述了两者之间不同及其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让大家对两者及其所属各门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鳌虾、棉蝗、外形、解剖前言:甲壳类和昆虫分别是节肢动物中适应水生生活和陆生生活的两大类群。
通过其代表动物鳌虾和棉蝗的解剖比较,不仅能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形态结构,而且能了解节肢动物与广泛适应的主要特征,充分反应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动物体结果与功能的演变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还能说明动物各器官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和动物的整体性。
1.实验目的1.1学习虾类和一些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
1.2通过实验,了解节肢动物进化与广泛适应的普遍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
1.3通过鳌虾和棉蝗的解剖观察,进一步了解、认识动物结构和功能的适应,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2.材料和方法2.1材料腊盘、解剖刀、解剖针、培养皿、镊子、鳌虾、浸置的棉蝗标本2.2方法外形比较法、解剖观察3.实验结果3.1鳌虾和棉蝗的外形比较3.1.1鳌虾3.1.1.1 身体分部鳌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头胸部头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
头胸甲前部背面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
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一个腔,内有腮片。
故称腮腔。
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
腹部鳌虾的腹部短而呗腹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
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螯虾与棉蝗
![螯虾与棉蝗](https://img.taocdn.com/s3/m/7b47b871a98271fe910ef963.png)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姓名:钱嘉航学号:20150310202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王茜摘要:研究方法:解剖对比法.研究对象: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 研究内容:螯虾的外形以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棉蝗的外形以及内部结构的解剖观察主要结果:了解了螯虾和棉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对其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有了清晰的了解关键词:正文1.实验目的和意义:学习虾类动物的解剖方法,通过解剖观察螯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掌握甲壳纲的特征。
掌握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昆虫纲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2.实验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螯虾冷冻标本,棉蝗浸制标本。
2.2实验仪器:剪刀、手套、蜡盘、解剖针、解剖刀、镊子等。
2.3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观察法、画图法。
3.结果与分析3.1外观观察3.1.1 螯虾外观观察螯虾身体表面覆盖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呈现深红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甲约占身长的一半最前端着生有锋利锯齿的额剑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的部分称为腮盖,与体壁分离形成腮腔。
螯虾的腹部扁平,六个体节后方还有尾扇,尾扇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向裂缝为肛门。
各节外骨骼分为背板、侧板及腹板。
接着观察附肢,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其余一共有19对附肢,除了第一对触角为单肢形,其他的均为双肢形,由原肢及端部着生的内肢和外肢构成,附肢的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接下来详细描述一下螯虾的19对附肢:(1)头部有五对附肢,分别是小触角、大触角、大颚各一对以及小颚两对;(2)胸部有八对附肢分为第1、2、3颚足以及五对步足,3对颚足与大颚、小颚参与口器的形成,足基部有羽状腮,5对步足内肢发达,前三对末端为钳状其余二对末端为爪状;(3)腹部有6对附肢,其中五对游泳足,一对尾肢与尾节形成尾扇。
下图为螯虾的十八对附肢图。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PPT77页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PPT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c8631c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8a8b1f504a1b0717fd5dd55.png)
2、内部结构(图8—2)
(1)呼吸器官:用剪刀剪去螯虾头胸甲的右 侧鳃盖,即可看到呼吸器官——鳃。结合已 摘下的左侧附肢上鳃的着生情况, 足鳃: 着生在第2对颚足至第4对步足基部 关节鳃:着生在体壁与附肢间关节膜上 肢鳃: 着生在第1对颚足基部
螯虾各种鳃的数目如何?
★除呼吸作用外,肢鳃还有何功能?比较螯 虾和棉蝗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各有 何特点?
①头部附肢,共5对。
小触角:位于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 须状触鞭(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缘有一明显的 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 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毛丛中有平衡 囊。 大触角:位于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 腹面有排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 鞭。 ★大小触角有何功能?
②触角:
1对,位于额上部两复眼内侧,细长呈丝状, 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鞭节又分为许多 亚节。
③口器:
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左手持蝗虫,使其腹面 向上,拇、食指将其头部夹稳,右手持镊子 自前向后将口器各部分取下,摘取方法同螯 虾. (同时注意观察口器各部分着生的位置), 依次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其构造。
跗节又分3节,第1节较长,有3个假分节,第 2节很短,第3节较长,跗节腹面有4个跗垫。 前跗节为1对爪,两爪间有一中垫。 ★通过螯虾和棉蝗附肢的比较,说明附肢形 态结构与其机能的相互联系。
③翅: 2对。有暗色斑纹,各翅贯穿翅脉。前翅着生 于中胸,革质,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 上,称为覆翅。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时折 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展开,可见它宽 大,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注意观察 其脉相。
内肢发达,分5节,即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 节,外肢退化。 前3对末端为钳状,第1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 足; 其余2对步足末端呈爪状(日本沼虾前2对步足末端 为钳状,其中第2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图8-1 螯虾的附肢(自黄诗笺) ★试分析各步足的功能。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 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 生殖孔。★注意各足基部鳃的着生情况。
医学-螯虾和棉蝗比较解剖
![医学-螯虾和棉蝗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d69cb2d2856a561252d36ff3.png)
•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材料与用品
• 材料
雌、雄螯虾和雌、雄棉蝗的新鲜浸制标本
• 器材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载玻片,盖 玻片,培养皿
• 试剂
甘油,0.1%亚甲基蓝,清水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3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8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9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4、生殖系统
雌性 • 卵巢:1对,位于围心窦腹面,褐色。颗粒
状,分3叶,前部2叶,后部1叶 • 输卵管:1对,短小 • 生殖孔:第3步足基部内侧 • 受精囊:第4、5对步足间的腹甲上,有一
椭圆形突起,中有一纵行开口,内为空囊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30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31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5、消化系统
• 前肠
口 食道 胃:贲门胃:前端,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
食物 幽门胃:后端,较小,壁略厚
• 中肠
很短,1对肝脏位于其两侧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1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2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3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3、循环系统
心脏 • 位于头胸部背
方的围心窦中, 为半透明、多 角形的肌肉囊 • 用放大镜观察, 可见有3对心 孔
棉蝗与鳌虾
![棉蝗与鳌虾](https://img.taocdn.com/s3/m/9a9cd1629b6648d7c1c74657.png)
棉蝗与鳌虾的解剖摘要:通过对螯虾和棉蝗(或飞蝗)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的比较,了解节肢动物门和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了解昆虫的一般分类方法。
关键词:棉蝗鳌虾比较解剖引言:1.分类地位:棉蝗: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鳌虾: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甲壳纲-十足目-鳌虾科2.经济价值与人类的关系:益:A、食用甲壳类B、饵料甲壳类C、甲壳类与环境保护D、药用甲壳类E、对能源开发的意义及其他用害:①某些种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②敌害渔业③蚕食农作物④破坏水中建筑与水下设施⑤阻碍航运3.为什幺选择它们为实验材料数量多,经济实惠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实验步骤:实验的材料:雌、雄螯虾和雌、雄棉蝗的新鲜浸制标本实验的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实验的试剂:甘油,0.1%亚甲基蓝,清水棉蝗外形观察取浸制的棉蝗标本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图9-4 棉蝗的外部形态A.棉蝗外形;B.棉蝗头部正面观。
(自江静波等)1、头部(head)观察头顶、额、唇基、颊、复眼、单眼、触角和口器等。
(1)额(frons):位于头的前方。
(2)头顶(vertex):位于额之上,头的背面。
(3)颊(gena):位于复眼之下,额的两侧,和额紧相连的有唇基,在额之下方。
(4)触角(antenea):一对,丝状,位于两复眼之间(5)复眼(compound eye):一对,椭圆形,棕黑色的突起,位于头部上方的两侧。
能感觉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6)单眼(oceLlus):三个,较小,一个位于两触角的中间稍下方,其他两个则分别位于触角的上方,复眼的两侧,能辨别光线的强弱和方向。
(7)口器(mouth parts):为咀嚼式。
在观察棉蝗头部之后,用镊子依次将口器的上唇,一对上颚,一对下颚、下唇和中央一个囊状的舌拉下,然后将取下的每一部分放在蜡盘或培养皿中,排好位置,加少量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上唇(1abrum):一个。
实验8.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
![实验8.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d72f0472e3f5727a5e96255.png)
2、棉蝗的内部解剖
3)生殖系统: ②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1对,由许多自中线 斜向后方排列的卵巢管组成 卵萼和输卵管 卵巢两侧有1对略粗的纵行管,各卵 巢管与之相连,此即卵萼,是产卵时暂时贮存卵粒 的地方;卵萼后行为输卵管;2输卵管在身体后端绕 到消化管腹方汇合成1条总输卵管,经生殖腔开口于 产卵腹瓣之间的生殖孔 受精囊 自生殖腔背方伸出一弯曲小管,其末端形 成一椭圆形囊,即受精囊 副性腺 为卵萼前端的一弯曲的管状腺体
2、棉蝗的内部解剖
3)生殖系统: 棉蝗为雌雄异体、异形,实验时可互换不同性别的 标本进行观察。观察时可将消化管末段向背方略挑 起,以便寻找,但勿将消化管撕断。 ①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 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1对,左右相连成一 长椭圆形结构,许多精巢管组成。 输精管和射精管 1对输精管,汇合成1条射精管, 射精管穿过下生殖板,开口于阳茎末端 副性腺和贮精囊 射精管前端两侧一些迂曲细管即 副性腺;1对贮精囊,通入射精管基部
1、棉蝗的外形
② 附肢(前足、中足和后足):
前、中足较小,为步行足; 后足强大,为跳跃足。 各足均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等6肢 节构成。胫节后缘有2行细刺,末端还有数枚距,注意刺 的排列形状与数目。跗节又分3节,第1节较长,有3个假 分节,第2节很短,第3节较长,跗节腹面有4个跗垫。前 跗节为1对爪,两爪间有一中垫。 ③ 翅: 前翅着生于中胸,革质,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上, 称为覆翅; 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时折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 展开,可见它宽大,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注意 观察其脉相。
2、螯虾的内部解剖
5)消化系统:口腔→ 食管 → 胃(贲门胃,幽门 胃)→ 中肠,1对肝脏 → 后肠 → 肛门 6)排泄系统: 触角腺(绿腺)→ 膀胱(宽大而 壁薄) → 排泄孔(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 7)神经系统:脑神经节(1个)→围食管神经(1 对)→食管下神经节(1个)→腹神经链(个白色 神经节)
生物竞赛实验: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生物竞赛实验: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fbda1a0a844769eae009ed15.png)
3、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1对,左右相连成一长椭圆形结构,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 。由许多精巢管组成。 输精管: 1对,由精巢腹面两侧向后伸出 射精管: 1条,两条输精管绕到消化管腹方汇合而成 副性腺:射精管前端两侧的一些迂曲细管 贮精囊: 1对,通入射精管基部。仔细将副性腺的细管拨散开后 可看到
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 1对 除第1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它都是双枝型
雌、雄螯虾的外形比较
• 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 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 • 雄虾第1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且 第2对腹肢细小、外肢退化
(一)螯虾的外形观察
5、消化系统
前肠 口 食道 胃 贲门胃:前端,壁薄,透过胃壁可看到胃内有深色食物 幽门胃:后端,较小,壁略厚 中肠 很短,1对肝脏位于其两侧 后肠 贯穿整个腹部,透过肠壁可见内有深色食物残渣,以肛门开口于 尾节腹面
6、排泄系统
触角腺(绿腺):位于头部腹面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侧的 一团扁圆形腺体。乳白色(新鲜时为绿色) 膀胱:宽大而壁薄,伸出短管开口于排泄孔 排泄孔:位于大触角基部腹面
附肢的观察 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 右手持镊子,由后向前依次将左侧附肢摘下,并按原来顺序排列 在解剖盘内 用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附肢的构造 注意事项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 既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损伤内部器官
(二)螯虾的内部解剖
3、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1对,位于腹部消化管的背方,由许多自中线斜向后方排列 的卵巢管组成 卵萼:卵巢两侧有1对略粗的纵行管 输卵管:沿输卵管走向分离周围组织,并将消化管末段向背方略 挑起,可见两条输卵管在身体后端绕到消化管腹方汇合成1条阴道 ,以生殖孔开口于两产卵腹瓣之间 受精囊:自生殖腔背方伸出一弯曲小管,其末端形成的一椭圆形 囊 副性腺:卵萼前端的一弯曲的管状腺体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0720754ad02de80d4d84038.png)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姓名:曹丽学号:2010504101 专业:生物技术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
其中海螯虾科 (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
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
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
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
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
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
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
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三、外部形态比较螯虾螯虾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
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
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
双眼有柄而突起。
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
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
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
螯虾与棉蝗的解剖比较
![螯虾与棉蝗的解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4ac0b4a852458fb770b5678.png)
螯虾和棉蝗的解剖对比(普通动物学实验)学生:吴莎极指导老师:王茜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螯虾与棉蝗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在外部形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从而了解到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原因,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的原因,昆虫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以及对昆虫呼吸系统高效性的分析。
关键词:棉蝗螯虾解剖结构比较前言:节肢动物的身体有很多体节组成,并且分部,体外有外骨骼,有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螯虾(Cambarus)生活在溪流、池塘和沼泽中,经常躲藏在石块和植物下。
它们在其生活的环境中,能在基质上缓慢爬行,也能用尾巴在水中快速游泳。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单眼和口器。
胸部为运动中心,具有3对足,通常有2对翅。
昆虫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极广,绝大多数为陆生种类。
因为棉蝗(Chondracris rosea)体型较大,其成体为蝗虫实验的最佳材料。
该实验通过对棉蝗与螯虾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解剖比较,了解到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原因,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的原因,昆虫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以及对昆虫呼吸系统高效性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以螯虾(Camarus)活体与棉蝗(Chondracris resea rosea)浸制标本为实验材料1.2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2.结果与分析2.1螯虾的外形与解剖结构观察2.1.1螯虾的外形观察取一螯虾标本置于解剖盘中,注入清水,进行观察:螯虾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共分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还有一尾节。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
![螯虾与蝗虫的比较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c0720754ad02de80d4d84038.png)
螯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姓名:曹丽学号:2010504101 专业:生物技术摘要:利用比较解剖法,通过对甲壳亚门的代表动物螯虾和六足亚门的代表动物棉蝗外部形态观察和比较解剖,学习虾类和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功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关键词:螯虾、棉蝗、比较解剖一、引言:介绍两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
其中海螯虾科 (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
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经济价值。
螯虾通常指淡水产的3科,其中螯虾科产于欧亚大陆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属13种;美螯虾科产于北美大陆落基山以东,种数最多,至少有 10属260多种。
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淡水中,这科的特征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约14属120种。
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和观赏,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棉蝗一年只产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每年春天五月中下旬出土。
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
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危害农作物,所过之处几乎颗粒无收。
二、实验方法:比较解剖三、外部形态比较螯虾螯虾整个躯体由体表被覆几丁质甲壳的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全身有20节,头胸部13节。
头胸甲保护着内脏器官,头胸甲前有一向前延伸的额剑,两边各有3~4个棘。
头胸甲背部有4条沿身体纵轴方向排列的脊。
双眼有柄而突起。
头胸部有5对步足,第1对为粗壮的大螯,雄性的大螯在外侧有一膜质鲜红美丽的斑块,第2、第 3对步足为螯状,第4、第5对步足为爪状。
腹部有7节,虽被覆甲壳,但节间关联处有纤维膜相连,可灵活运动。
腹部第2节至第5节下面都有1对附肢,称为腹足或游泳足。
【生物课件】螯虾(或日本沼虾)和棉蝗的比较
![【生物课件】螯虾(或日本沼虾)和棉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7f09e4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e.png)
螯虾(或日本沼虾)和棉蝗的比较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节胶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进一步认识动物体结构适应于其机能,动物与环境的统一及动物的整体性。
3.学习虾类和一些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
(二)内容1.整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棉蝗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3.整虾(或日本沼虾)和棉蝗的比较解剖。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雌、雄鳌虾(或日本沼虾)和雌、雄棉蝗的新鲜浸制标本。
(二)用品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
甘油、0.1%亚甲基蓝、清水三、操作与观察两人1组,每人以1种材料为主进行操作,两人配合,边操作边交互观察比较。
(一)鳌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将浸制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液后放解剖盘内进行以下实验。
1.外形鳌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1)头胸部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
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剑侧扁,上下缘具齿)。
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
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置载玻片上加甘油制成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
(2)腹部鳌虾的腹部短而背腹扁(日本沼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
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腹部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棉蝗的身体分部有何不同?)(3)附肢除第1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鳌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螯虾与棉蝗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学生:郭聪颖指导教师:王茜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13级学号:2013312016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观察螯虾和棉蝗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其在外部形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了解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以及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从而推断其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的原因。
关键词:螯虾棉蝗解剖结构观察前言: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完全成功的一门动物,同时又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螯虾是节肢动物中甲壳亚门软甲纲动物,而棉蝗则属于节肢动物六足亚门昆虫纲,两者分别是各纲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代表动物鳌虾和棉蝗的解剖比较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并且还可以了解到节肢动物的广泛性特征和其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以螯虾(Camarus)活体与棉蝗(Chondracris resea rosea)浸制标本为实验材料1.2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2.结果与分析2.1螯虾与棉蝗的外形比较2.1.1螯虾的外形观察螯虾体形较大呈圆筒状,体色几近红棕色,甲壳坚厚,体表覆以丁质外骨骼,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
螯虾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共分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还有一尾节。
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
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
3对颚足都具外肢。
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
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
鳃为丝状鳃。
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雄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1雌生殖孔,在第4、5对步足间的腹板上有受精囊孔纵裂开口。
雄虾第1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且第2对腹肢细小、外肢退化。
螯虾通常分布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
1.头胸部头部和胸部愈合,外被一坚硬的薄壳状头胸甲(carapace),约占体长的一半。
头胸甲前端中央向前伸出一棘状突起为额剑(rostrum)。
螯虾的额剑背腹扁平,上缘有11-14个锯齿,下缘有2-3个锯齿,上、下扁齿在两侧,头胸甲的近中间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cervical groove),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
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的部分称鳃盖。
鳃盖的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一个腔,称鳃腔。
额剑的下方两侧有1个粗短的能活动的眼柄,其顶端着生复眼(compound eye)。
口器位于头胸部前端中央,由大颚、小颚和3对颚足组成。
2.腹部腹部较细而直,背腹扁平,分为明显的6节,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第六腹节末端还有一锥形扁平的尾节,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听觉器(auditory organs)位于第一腹节背板的两侧,用镊子将翅略掀起,可见一半月形鼓膜状听觉器。
棉蝗共有十对气门,胸部两对,腹部八对。
腹部的第一对气门位于第一腹节听觉器前缘。
其余七对,则位于第二至第八腹节背板两侧下缘的前端。
3.附肢共有19对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各节均有附肢1对,头部5对,胸部8对,腹部6对,为双肢型,基本上由原肢及其上着生内肢和外肢组成。
头部共5对,2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
眼柄内侧、额剑下方有1对小触角,原肢3节,末端有内外两触鞭,还包有一短小的须状腹鞭眼柄下方为1对大触角,较长,原肢2节。
外肢呈片状内肢为一细长触鞭,基节腹面有1对圆孔,为排泄器官触角腺的开口。
触角基部腹面有排泄孔;大颚非常坚硬,形成咀嚼器,分为门齿部和臼齿部,门齿部扁平,边缘有小齿,可切断食物,臼齿部的齿面圆而有小突起,可研磨食物;小鄂:第一小颚原肢2节,薄片状,内缘具有次或毛,内肢演变为小颚须,外肢退化;第2小颚原肢2节,内肢细小,外肢发达,扁平宽大叶片状,称为颚舟片,具有拨动水流、促进鳃室内水循环的功能。
胸部附肢共8对。
颚足共三对第1颚足,原肢2节,底节基部外侧具肢鳃。
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内肢细小;第2颚足,原肢2节,底节具1支鳃和1足鳃,内肢发达分5节,屈指状,外肢细长;第三颚足,原肢2节,着生1足鳃,肢分3节,外肢细长。
步足共5对。
原肢2节,称为基节和底节。
内肢发达,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5节,外肢退化。
前3对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二对特别长,雄虾第1对步足特别大,具大型钳,为螯肢,是捕食和御敌的器官。
雄虾的第5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雄性生殖孔,雌虾的第3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雌性生殖孔。
腹部附肢共6对,包括5对游泳足和一对尾肢。
游泳足扁平呈片状,原肢2节,内、外肢均不分节,周缘密生刚毛。
第一附肢,外肢大,内肢很短小;第二附肢,内肢有一短棒状的内附肢,雄性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
第三、四、五附肢形状相同,具片状的内、外肢,内肢具有内附肢。
位置为腹部第六对附肢,粗壮,内外肢均扁平宽大,不分节,与尾节构成尾扇。
雄虾第2对附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
2.1.2棉蝗的外形观察蝗虫的身体明显分成头、胸、腹三部分,体表具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雄体长45~51mm,雌60~80mm,雄前翅长12~13mm,雌16~21mm,体黄绿色,后翅基处玫瑰色。
头顶中部、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及前翅臀脉域生黄色纵条纹。
后足股节内侧黄色,胫节、跗节红色。
头大,较前胸背板长度略短。
触角丝状,向后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3.3~4倍。
前胸背板有粗瘤突,中隆线呈弧形拱起,有3条明显横沟切断中隆线。
前胸背板前缘呈角状凸出,后缘直角形凸出。
中后胸侧板生粗瘤突。
前胸腹板突为长圆锥形,向后极弯曲,顶端几达中胸腹板。
前翅发达,长达后足胫节中部,后翅与前翅近等长。
后足胫节上侧的上隆线有细齿,但无外端刺。
雄腹部末节背板中央纵裂,肛上板三角形,基半中央有纵沟。
雌肛上板亦为三角形,中央有横沟。
下生殖板后缘中央三角形突出,产卵瓣短粗。
1.头部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有三只单眼,呈黄色,1个在额的中央,2个分别在两复眼内侧上方3个单眼排成倒“品”字形;复眼则呈椭圆形,棕褐色,较大,位于头顶左右两侧,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有1对触角,位于额上部两复眼内侧,细长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在头部的下位,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其中包括:1片上唇,它位于口器的最前方,与唇基相连,内壁柔软密生细毛;1对上颚,在上唇的内方,坚硬,呈褐色,内缘有齿状突起,用于切断和咀嚼食物;下颚1对,在上颚的下方,其最基部的为轴节,其次为茎节,由两部分组成(顶端的内侧有齿部分为茎节的内额叶,外侧扁平部分为茎节的外额叶),最外侧为由5节组成的下颚须。
下颚有辅助咀嚼食物的作用。
在下颚的后方,是一个愈合的结构下唇,下唇有防止食物外漏的作用。
位于上、下颚与上、下唇之间的是舌,为附着在口腔底壁的1条狭长突起,舌壁上有几丁质的刺。
舌有味觉和搅拌食物的作用。
上颚、下颚、下唇属头部附肢。
2.胸部所有的运动器官都集中在胸部。
胸部由三节组成。
分前胸、中胸和后胸。
各胸间均由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
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呈马鞍形,中隆线明显隆起,前胸背板上有三条横沟,侧板退化为三角形骨片,位于背板下方前端,腹板较小;中后胸背板,腹板常分为若干骨片,但其侧板正常,均各有侧沟,把侧板分为前后两片。
胸部有三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棉蝗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每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
另外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前翅狭长,皮革质,用来保护后翅;后翅三角形,膜质,不用时折叠在前翅的下面。
在胸部第2~3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
气门是蝗虫呼吸时空气出入的门户。
3.腹部腹部由11体节组成,雌、雄蝗虫腹面的1-8节形态构造相似,在每一腹节侧板的前下方各有一对腹部气门,共十对,控制气门开闭的装置在体壁内侧。
在腹部第一对气门后方各有一个呈半月形的薄膜状结构,为鼓膜听器。
雌蝗虫腹端:第9、10两节背板较前8块背板为狭,且背板有愈合现象。
第11节背板称肛上板,呈盾形,其两侧有1对短须状的尾须,腹板称肛上板,呈三角形,在肛侧板后有1对尖形的背产卵瓣,在第8节腹板后有1对尖形的背产卵瓣。
第9、10节背板甚狭尾须较雌蝗虫为大,第9节的腹板向上翘起形成匙状的下生殖板。
2.2螯虾和棉蝗的内部结构观察2.2.1循环系统的比较1.螯虾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
心脏位于头胸部后方背面的围心窦内,为肌肉质的扁囊状。
在头胸部的后部可见到有一近方形的白色半透明囊状结构即为围心腔。
螯虾有心孔三对,背面一对,侧面两对。
从心脏向前发出一条眼动脉,二条触角动脉,二条肝动脉,向后发出一条沿肠方向到末端的腹上动脉,另一条为其基部分出的胸动脉,通至腹面达神经索下后方,分前后两支,向前的为胸下动脉,向后的为腹下动脉。
2.棉蝗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也为开放式。
在其腹部背壁内面,在正中线上隐约可见一条透明管状构造。
前段为大动脉,后段为八个略膨大的心室,心室两侧有心翼肌,心脏按节有8个略膨大的部分,为心室,每室有1对心孔。
2.2.2呼吸系统1.螯虾的呼吸系统螯虾的呼吸器官是鳃。
鳃位于胸部两侧的鳃腔内,外面有鳃盖保护。
螯虾的鳃有着生在附肢基部两侧的六对足鳃(自第二对颚足至第四对步足各2个)和着生在附肢与体壁间关节膜上的11个关节鳃(第二对颚足1个,第三对颚足至第四对步足各2个)。
每鳃中央有轴,轴中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
轴的左右生出许多鳃丝,其上分布鳃血管的分支,形成微血管网,以增加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含氧较多的新鲜水流不断从鳃腔后端裂口流入,在鳃腔内进行呼吸,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经过前方流出,水流是靠第二小颚的颚舟片以及颚足摆动而促成。
2.棉蝗的呼吸系统由气门、气管和微器官组成。
共12对气门。
各气门通出许多管状结构为气管,在内脏团背面两侧有许多膨大的气囊。
在固定材料中,部分气管被固定液浸润,成为半透明的管道。
蝗虫体内气管主要有六条粗大的纵干,各纵干间有横走的气管相连成网状,气管经多次分之后深入全身各部位。
气囊是腹部两侧器官上的一些大型的囊状结构,是由部分器官膨大而成的,可增加飞行时的通气量。
2.2.3排泄系统1.螯虾螯虾的排泄系统为一对触角腺或称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由绿色囊状腺体(端囊)、细长的排泄管和宽大而薄壁的囊状的膀胱组成。
去除胃后,在大触角基部的内侧,可见1对扁圆形的结构,呈灰白色或暗绿色,为触角腺的端囊,绿腺内的排泄物是一种似尿酸的绿色鸟氨酸。
用镊子小心地将圆球拔出,可见腺体通1根吸管即排泄管,在基部的膨大部分为膀胱,通向触角基部内壁,开口在大触角的腹侧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