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补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高一开学考试
历史补考试卷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
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答案】(1)经济形态: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
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
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
经济产生。

【解析】
【详解】(1)“经济形态”,由材料一信息“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得出: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
十分艰苦、严重破坏环境等角度分析。

(2)“经济现象”,由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可知:铁农具的使用。

“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
完善、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等角度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农耕经济,而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
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
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

……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材料四镇油坊可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1)根据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1)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优越性在于:“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己自足,生活较为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缺陷在于:生产规模小,按性别简单分工,难以抵挡自然灾害,也难以扩大再生产和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阻碍中国进入近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原因。

(2)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

成因: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

(3)表现:“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在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说明的问题: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大大超过唐代。

(4)现象:以雇佣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农业商品化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

【解析】
【详解】(1)“地位”,根据材料一信息“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得出: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依据材料信息“‘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优越性”,依据所学知识从“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己自足、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回答。

“局限性”依据所学知识从生产规模小、难以抵挡自然灾害、难以扩大再生产和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有专门的官员管理等角度概括。

“成因”,依据材料信息“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概括得出: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等。

(3)“具体表现”,依据材料三信息“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在城市中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角度说明。

“说明的问题”,依据所学知识从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角度分析。

(4)“现象”,依据材料四信息“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雇佣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农业商品化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等角度分析。

3.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
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经济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解析】
【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农
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概括得出: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新现象”,根据材料二信息“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概括得出: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等。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交通发达、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等角度分析。

(3)“因素”,根据材料三信息“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概括得出: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