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实验原理1.1.1 阿基米德原理1.1.2 浮力1.2 实验材料1.3 实验步骤1.3.1 实验准备1.3.2 实验操作1.4 实验结果1.5 实验分析1.6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存在,并掌握测量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浮力的方法。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
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推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时,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1. 测量尺2. 直尺3. 螺旋测厚器4. 水5.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准备1. 准备所有实验材料2. 将水倒入实验器材中实验操作1. 测量并记录实验器材的重量2. 将待测物体放入器材中,记录整体重量3. 测量待测物体的尺寸4. 通过计算,确定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浮力大小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我们得出了浮力的大小,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浸入的物体会受到与排开液体体积相等的浮力。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说明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浮力的存在使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这对于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证实了我们对浮力的认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 探究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量筒;2. 天平;3. 铁块;4. 铝块;5. 铜块;6. 水。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2. 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3. 将铁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 将铝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铝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铝块排开水的体积;5. 将铜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铜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铜块排开水的体积。
四、实验数据1. 铁块质量:50g;2.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0ml;3. 铝块质量:30g;4. 铝块排开水的体积:30ml;5. 铜块质量:20g;6. 铜块排开水的体积:20ml。
五、实验分析1. 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分别为50g、30g和20g;2. 铁块、铝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分别为40ml、30ml和20ml;3. 通过计算可得,铁块、铝块和铜块的密度分别为2.5g/cm³、1g/cm³和1g/cm³;4.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密度有关;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探究欧姆定律。
二、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电源;5. 导线。
三、实验步骤1. 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值;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值;3. 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电流值;4. 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2和3,记录多组数据。
四、实验数据1. 电阻值:10Ω;2. 电压值:2V;3. 电流值:0.2A;4. 电阻值:20Ω;5. 电压值:4V;6. 电流值:0.2A;7. 电阻值:30Ω;8. 电压值:6V;9. 电流值:0.2A。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册

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从江县加榜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班级姓名目录1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4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1、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s1=20米,s2=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t1,跑30 米所用的时间t2。
s3、根据公式v?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t评估交流: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篇二:物理实验报告册探究2串联和并联一、活动目标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一」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5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5篇On the model of physics experiment report in the secon 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5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文档4、篇章4: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文档5、篇章5: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文档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何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圆形塑料、水。
实验过程与结果
1. 把圆形塑料放入水中,记录下的浮力大小。
2. 把不同数量的砝码加入中,再记录浮力大小。
3. 用弹簧测力计把拉出水面,记录下重力大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结论
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
1. 浮力中和重力相等时的砝码数量为3个。
2. 水的密度为1g/cm^3,物体的密度可以根据公式 {物体的质
量 ÷ (加入砝码前的容积 - 加入砝码后的容积)} 计算得到。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浮力?
2. 除了重力和浮力以外,物体在水中还受到哪些力?
3. 如果将中的水换成盐水,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实验拓展
探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大小是否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重物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成反比例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
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
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
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
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1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
(完整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速度时间符号:v=ts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按上图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i ∠和r ∠,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共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秤2个(规格相同),钩码、铁架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测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 5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5.整理器材、摆放整齐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杠杆的平衡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记录(5)整理器材。
篇二: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班级姓名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凸透镜的焦距 = 10 。
2.记录数据: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
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
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
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以及分析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
- 倾斜台
- 某物体
- 示波器
-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倾斜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将某物体放置在倾斜台的起点,并确定起点的高度。
3. 记录示波器上某物体的滑动过程。
4. 用计时器测量某物体滑行到终点的时间。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随着起点高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摩擦力对滑行速度有一定影响。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某物体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
- 摩擦力会对某物体的滑行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深入了解了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明确了摩擦力对滑行速度的影响。
参考资料。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初二物理试验报告第一篇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测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试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试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反面,发觉像仍旧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此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似乎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发觉是相等的.五.自我评估.该试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
做该试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当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试验者要仔细认真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仔细测量。
六.沟通与应用.通过该试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
安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XXX20x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试验报告第二篇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试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的观看能力和试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试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试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试验教学工作计划,以试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试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机械实验,探究摩擦力和力的平衡。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 在物体上加上一块具有一定质量的重物,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3. 将物体放在平衡辐射光滑斜面上,调整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静止不动。
4. 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实验中测得的力值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及力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
电压的数值。
2. 将两个电阻器改为并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同,而电压的数
值相加;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加,而电压的数值相同。
这说
明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有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和分析)。
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报告(共7篇)

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报告(共7篇)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报告篇1本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
因为有“光的反射”一做铺垫,所以本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
但本也有其独特的难点:1、利用玻璃砖做实验时看到的光线很多,借助明确要找哪条如何记录下。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实验证据时借助,学生不能很全面的总结,需要老师有规律的引导。
4、为了及时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练习画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利用光路图更好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总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困难。
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堂当中。
光的折射定律实验报告篇2光的折射在生活中很重要,并且是光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这节的教学时,我尽量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堂教学设计,遵循“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并想解决问题。
我设计的两个实验,一个是“折射断筷”,一个是“硬币上升”。
通过学生手边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体现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既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情境。
我觉得这是本节的一个成功之处。
在讲授完什么是折射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折射,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例如:发生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之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问题系列,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顺序和时机。
物理实验报告【8篇】

物理实验报告【8篇】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到达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缺乏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看弧光产生。
并观看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逝)。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观看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参加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看.(观看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当水温到达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00.511.522.53…温度(℃)4、观看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依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表达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一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2.检查:
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
值或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
重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表示的物理是力与意义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
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
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四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及其关系。
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块,木块一个,钩码一盒,毛巾一块,弹簧测力计一个。
1.猜想: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2.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要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3.按如下图所示的顺序进行探究,并且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根据实验数据,总结结论: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两个。
当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当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5.本实验的原理是本实验的方法是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其关系。
实验器材:
压力小桌一个,海绵一块,钩码一盒。
1. 照图甲那样,只将小桌正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填记录表格。
2. 照图乙那样,在小桌上加放一盒钩码,再次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填记录表格。
3.照图丙那样,将小桌翻过来,加放一盒钩码,再次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度。
填记录表格。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4.比较三次现象,可得结论: 一定时,。
一定时,。
5.在比较三次实验结果时,要注意第一次与第次比较,第二次与第次比较,这样比较,体现了研究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
六、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实验器材:
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铝块、细线、抹布
1(校正弹簧测力计。
甲乙
2. 照图甲那样,测出铝块的重。
记录。
此时铝块受到个力的作用,分别是。
3. 照图乙那样,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记录。
此时铝块受到个力的作用,分别是
4. 求出铝块所受的浮力。
记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七、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理清实验思路。
通过探究,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一套。
A BC D E
1(检查校正测力计,照图A那样,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并记录。
2.照图B那样,在溢水杯中加满水。
3.照图C那样,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并记录。
4.照图D那样,把物体慢慢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并记录。
5.算出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并记录。
6.照图E那样,测出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并记录。
7.算出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记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结论:
用公式表示为。
讨论:
G排如何求,
篇三: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报告册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
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
查看八年级物理第1学期实验报告单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
示,点此查看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物理第1学期实验报告单八( )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 )班第周星期姓名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