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复习资料全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全)
填空1.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之间的电磁波。
2.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发射成功。
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型,具体是光机扫描仪、CCD阵列。
5.SPOT1、2、3卫星上有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用作两种观测垂直观测、倾斜观测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6.美国高分民用卫星有IKONOS、QUICK BIRD。
7.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8.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9.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0.常用的彩色变换方法有: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HLS变换。
11.遥感系统包括五种: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运用。
12.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波段、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13.常用的锐化方法有: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14.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色调、颜色、阴影、形状、大小、纹理、图形、位置、拓扑结构。
1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方位、包含、相邻、相交、相贯。
16.地质遥感包括:岩性识别、地质构造的识别、构造运动的分析。
17.试举三个陆地卫星:Landsat、SPOT、CBERS。
18.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有: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折射。
19.平滑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去除噪声。
20.热红外影像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21.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大、动态观测。
22.微波影像的阴影是:与目标地物之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
遥感原理复习资料
电磁波遥感原理:一切物质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性。
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机械波:声波、水波和地震波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电磁波是通过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联系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可见光: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基尔霍夫:良好的吸收体也是良好的辐射体黑体辐射(Black Body Radiation ):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普朗克定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能量和波长由它的温度唯一决定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地物波谱:地物波谱是地物各自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者反射辐射)地物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面可与地球赤道面相交,也可重合,若重合,即为地球静止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绕地轴作同步运转,卫星看起来似乎悬在空中不动。
24小时绕地球一周,因而其距地约35400-37000公里。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重复周期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探测物体并测定物体距离的仪器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地球投影:将地表的球面点转换到平面投影方式: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遥感图像构像方程:指地物点在图像上的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图像融合: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直方图均衡: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其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判读标志: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表现形式,通常包括形状、大小、图形、阴影、位置、纹理、类型等空间分辨力:传感器瞬时视场内所观察到地面的大小几何分辨力:能分辨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
遥感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遥感物理基础√1 遥感定义: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狭义指对地观测,从不同高度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面目标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进行探测,经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和解译分析,对地球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原理: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的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遥感根据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为地面、航空、航天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被动式遥感;按工作波段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
√作用: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资源调查、地质勘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优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客观性、综合性、可比性、经济性。
√2电磁波谱: 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物体4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物体。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8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10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11绝对温度:以-273.16摄氏度为绝对零度表示的温度。
√地球辐射: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的直射能量(太阳直射光)与天空慢入射的的能量(天空光或天空慢射光),一般白天收入大于支出,地面温度不断升高;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又重新被地表辐射,分短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以地球表面对太阳的反射为主,地球自身的热辐射可忽略不计;长波辐射只考虑地标物体自身的热辐射,该区域内太阳辐照影响极小,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影响均有,不能忽略。
√物体的反射辐射:当电磁波辐射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入射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返回原介质的现象为反射,反射能量占入射能量的比例为反射率,反射分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太阳光谱相当于5800 K的黑体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 ~0.76 µ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 µm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 3.0 µ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1.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2.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云、雾的粒子大小与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米氏散射不可忽视。
潮湿天空米氏散射影响较大。
天气预报3.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水滴、雾、尘埃、烟等气溶胶常常产生非选择性散射。
云雾为什么通常呈现白色?粒径>>辐射波长,发生无选择性散射,任何波段散射强度相同。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反射的辐射能量Pρ占总入射能量P0的百分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影响地物反射率大小的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度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遥感概论复习
问题第一章--绪论1、遥感的基本概念2、遥感探测系统组成3、遥感与常规观测手段的区别重点:遥感的概念及应用领域1.遥感的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P1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P13.遥感的特点?P54.遥感的信息源?遥感探测的依据?P35.遥感的类型?P3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的概念及特点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重点:地物波谱特征难点:电磁辐射原理1.大气层次与成分?P262.散射现象的实质?P293.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P294.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P295.物体的反射状况?(镜面反射、漫反射、实际物体反射)P376.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P317.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8.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象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P35 9.黑体辐射定律?P19第三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了解主要的遥感平台及各平台的工作特点。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征。
3、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扫描图像的特征。
4、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的区别。
5、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方法。
重点: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图像特征、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方法难点:中心投影的原理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P46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象有什么特征?P53、P573.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674.扫描成像和摄影图象有何区别?5.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的区别?6.如何评价遥感图象的质量?P80-P837.气象卫星特点?P488.海洋遥感的特点?P529.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P5810.中心投影的透视规律?P5911.光/机扫描成像的概念?P6712.瞬时视场角(像元)的概念?P6813.总视场角的概念?P6814.固体自扫描成像的概念?P6915.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的概念?P7016.微波遥感的特点?P7217.微波遥感方式和传感器?P74-P8018.遥感解译人员需要通过遥感图像获取的信息?P8019.遥感图像的特征?P80-P83第四章--遥感图象处理1、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2、数字图像的校正3、数字图像增强4、多源信息复合重点:数字图象的增强难点:数字图象的校正及数字图象增强的原理与计算方法1.影响亮度值的两个物理量?P982.引起辐射畸变的两个原因?P983.辐射校正的方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P1004.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P1035.几何畸变校正的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P1076.空间滤波的概念以及手段?P1167.彩色变换?P1208.图像运算(差值运算、比值运算)?P1229.多光谱变换(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P12310.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P128 11.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P13012.简述多波段彩色变换的不同方法?P120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3、遥感制图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P1352.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P1423.摄影像片的特点?P1454.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P1455.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P1496.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P1537.遥感扫描影像特征?P1618.遥感影像主要解译方法?P1619.微波影像的特点?P16310.微波影像解译标志及地物影像特征?P16611.微波影像的判读方法?P17112.目视解译方法?P17113.目视解译步骤?P17414.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征?P17615.对比分析MSS影像与TM影像的不同特点?P154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1、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2、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3、遥感图像多种特征的抽取重点与难点: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1.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的概念及其难度?P1872.按波段数量,遥感数字图像的类型?P1903.多波段数字图像的存储与分发通常采用的数据格式?P1904.航空像片的数字化过程?P1925.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原理?P1936.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监督分类方法、非监督分类方法)?P195、P196 7.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基本过程?P1958.植被、水体及土壤反射波谱特征?P399.计算机分类存在的问题?P20110.地物边界跟踪的方法?P20311.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组成?P214-P21712.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P219第七章--遥感应用1、地质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2、水体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3、植被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4、土壤遥感的主要原理与应用5、高光谱遥感的应用1.地质遥感的任务?基础?P2252.从遥感影像上识别地质构造的内容?P2313.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对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影像进行识别?P225-P230 4.如何进行地质构造识别?P2315.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P237-P2396.植物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植物类型,监测植物长势?P240-P2447.作物估产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P2458.土壤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土类的识别?P249-P2529.什么是高光谱遥感?它与传统遥感手段有何区别?P25310.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P25411.高光谱在植被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P256第八章--3S综合应用1.GIS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功能?P2612.GPS的基本原理、作用及其组成?P2643.RS的作用?P267概念第一章--绪论1.传感器(遥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包括地面平台、空中平台、空间平台3.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4.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5.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6.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7.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8.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9.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象10.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象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2.朗伯源:辐射亮度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3.绝对黑体:一个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4.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5.太阳光谱:通常指光球产生的光谱,是连续光谱,且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辐射特性基本一致6.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7.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者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8.比辐射率=发射率第三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2.低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地方时)经过每个地点的上空,使资料获得时具有相同的照明条件3.高轨:指地球同步轨道4.摄影机:成像遥感最常用的传感器,有分幅式和全景式摄影机之分,通常的遥感探测和制图大都采用分幅式摄影5.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以内,取得的像片称水平像片或垂直像片6.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有时为了获取较好的立体效果且对制图要求不高时采用7.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的现象,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8.感光特征曲线:横坐标为曝光量的对数值,纵坐标为胶片的光学密度9.光学密度:指胶片经感光显影后,影象表现出的深浅程度10.感光度:指胶片的感光速度。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精)
※遥感的涵义:在一定距离的空间,不与目标物接触,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目标物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言之,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广义遥感是指以现代工具为技术手段,对目标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
※狭义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目标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接收、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识别目标物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传感器或者遥感器: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
※遥感系统: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探遥感的分类1按遥感平台分航宇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0.05— 0.38卩可见光遥感(0.38—0.76卩m 红外遥感(0.76—1000卩m微波遥感(1mm —10m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个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前者是由探测器主动向目标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的反射或散射信号。
后者是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探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前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后者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视域广;时效性-定时、定位观测;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信息丰富,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遥感,能提供超出人的视觉以外的地面信息;经济性-效率高、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局限性-波段有限,技术有限。
※电磁波及其特性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探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或者频率,递增或者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频率高到低: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遥感复习考试资料及答案
然遥感考试资料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
❝2、遥感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填空题:1、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三类。
2、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主动遥感两类。
3、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数据接受与处理系统、遥感资料分析解译系统4个部分组成。
问答题:1、遥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至少举6类)?答: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城市遥感、工程遥感第2章遥感电磁辐射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电磁波是在真空中或物质中通过传播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2、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3、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4、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5、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6、绝对温度:和热力学温度是同义词, 符号T单位K❝7、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8、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9、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
❝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或者(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r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应用的复习资料
第一张绪论1、环境空间数据获取的方法: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现场观测、实际测量、实际调查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2、遥感的概念: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接触处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其中信息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聚合分类。
4、遥感的分类:(P4)a.按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b.按探测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c.按工作方式:主动、被动d.按应用领域:e.按传感器:地磁波、高光谱、声波、重力、磁力、地震波f.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遥感的特点: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概括性)、经济性、局限性6、遥感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a.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阶段(是什么)b.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阶段(在哪里)c.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阶段(如何变化)d.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阶段(多源信息的复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波长由小到大):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a.辐射能量Q/W: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b.辐射通量Φ: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辐射能量c.辐射强度I: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微小辐射源向某一方向辐射的能量d.辐射照度E: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e.辐射出射度Me: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f.辐射亮度Le: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从外表的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4、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遥感学复习资料
遥感学第一章1、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简答题)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遥感的主要分类方法: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u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成像遥感:传感器接受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从大的研究领域可分为: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从具体应用领域可分为:资源、环境、农业、林业、渔业、地质、气象、水文、城市、工程、灾害及军事遥感等。
(简答题)4、遥感的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5、1957年10月4日第二章1、震动的传播成为波,电磁震动的传播史电磁波。
电磁波是典型的横波。
2、电磁波:当电磁震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震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4、可见光:0.38~0.76um(波段按长到短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P17图5、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黑体。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水体: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遥感的定义⼴义的概念:⽆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场、机械波)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持下,不与⽬标地物相接触,利⽤传感器从远处将⽬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我们通常理解的遥感,主要是指空对地的遥感,对地⾯进⾏探测,为地球科学提供具有全球性、周期性、数字化的第⼀⼿资料,它是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发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光谱遥感按⼯作⽅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是否成像分:成像遥感、⾮成像遥感按覆盖区域分: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城市遥感按研究领域分: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层遥感、外空间遥感按应⽤领域分: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地质遥感、⽓象遥感、⽔⽂遥感、⼯程遥感、灾害遥感、军事遥感等3、遥感的特点⼤⾯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经济性、局限性第⼆章遥感的电磁辐射原理1、⿊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吸收的假想的辐射体。
α (λ,T)≡1 α与λ⽆关普朗克辐射定律(Plank):描述了⿊体辐射源的辐射出射度与波长、温度的关系(Plank公式) 玻尔兹曼定律(Stefan-Boltzmann):描述了⿊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M =∫M λ(λ)dλ—— M =σ T4维恩位移定律(Wien’s):描述了⿊体的辐射峰值与温度的定量关系λmax · T = b⿊体辐射性质:(1)⿊体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每条曲线只有⼀个最⼤值。
(普朗克定律)(2)温度愈⾼,⿊体的辐射出射度也愈⼤。
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
绝对⿊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体温度的4次⽅成正⽐。
(斯玻定律)(3)⿊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体绝对温度成反⽐。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遥感的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本身都具有发射、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的能力,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物的目的。
三遥感的物理基础(一)电磁波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物理理论基础。
1、电磁波的性质: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波粒二相性)2、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3、电磁波谱电磁波几个主要的分段:宇宙射线、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近、中、远)、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是近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紫外: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38um辐射的总称,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散射严重。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m 高度以下的范围进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遥感常用的可见光是蓝波段(0.45um附近)、绿波段(0.55um附近)和红波段(0.65um附近)红外,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um至1mm之间,遥感常用的在0.7um-100mm微波,波长在0.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①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因此能全天候的遥感。
②微波遥感可以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4、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出射度: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遥感定义?遥感分类?(遥感平台、电磁波段、辐射源(工作方式)?)1. RS-Remote sensing is the science(and to some extent, art)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Earth's surface without actually being in contact with it. This is done by sensing and recordingreflected or emitted energy and processing, analyzing, and applying that information.遥感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 工作平台层面: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辐射源:被动遥感,主动遥感● 遥感波段分类:紫外遥感ultraviolet (0.05-0.38um ),可见光遥感visible (0.38-0.76),红外遥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0.76-1000),微波遥 infrared remote sensing(1mm-1m ),多光谱Multi-spectral (高光谱Hyperspectral )遥感● 记录方式分类:成像遥感(航空相片,卫星影像),非成像遥感(激光雷达测量,微波辐射计遥感)● 应用领域分类:城市遥感,环境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军事遥感等2、遥感基本特点有哪些?空间特性(探测范围大);波谱特性(信息丰富);时相特性(周期短);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经济特性;数字处理特性;3、描述遥感过程及遥感系统组成?(1)能源-大气传播-地表反射或发射-大气传播-平台,传感器-接收-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应用(2)空间信息收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第二章 遥感物理基础1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公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普朗克公式: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公式见P6: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维恩位移定律:公式见P7:它表明:黑体的最大辐射强度多对应的波长max 与黑体的 绝对温度成反比2什么是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哪些? 112),(M /52-∙=kT hc e hc T λλλπλ025/04()211hc kT M M d hc M d e M T λλλλπλλσ∞∞==∙-=⎰⎰bT =·m ax λ3什么是发射率?4光谱反射率8遥感辐射传输方程概念?(与辐射校正一起看)(1)地物反射太阳辐射(2)地物本身辐射练习一一、名词解释:遥感2、电磁波3、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5、绝对白体6、灰体7、绝对温度8、光谱辐射通量密度9、大气窗口10、发射率11、光谱反射率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二、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 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无线电等组成。
遥感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遥感导论第⼀章1.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应⽤探测仪器,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从远处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P1遥感平台是指装载传感器进⾏遥感探测的运载⼯具,如飞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
按其飞⾏⾼度的不同可分为近地(⾯)⼯作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信息传输与接收设备是飞⾏器和地⾯间传递信息的⼯具。
图像处理设备对地⾯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处理(辐射校正、⼏何校正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3.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按⼯作⽅式分类: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标物的⾃⾝发射和对⾃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按资料记录形式分类:成像⽅式、⾮成像⽅式。
按应⽤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4.遥感的特点感测范围⼤,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信息量⼤,具有⼿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还具有⽤途⼴,效益⾼的特点。
⼤⾯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经济性、局限性P65.遥感技术发展趋势3 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3 ⾼(⾼空间、⾼光谱、⾼时间分辨率)3个结合(⼤-⼩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第⼆章2.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线电波,其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3.绝对⿊体 (简称⿊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完整版遥感复习资料
第一章1.遥感概念及特点。
答:概念:为了某种目的,采用不接触目标物的记录器,收集其信息并对其进行探测、识别、分类、判读和分析的过程;具有动态(where、when、what)、宏观(全天候、全天使、全球)、准确(高空间、高光谱、高时空分辨率)、系统(大小卫星、航天航空、技术与应用)的特点。
2.遥感平台、传感器的概念、功能和种类答:遥感平台是指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传感器是远距离感测和记录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能量的遥感仪器,通常安装在遥感平台上。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类。
3.遥感技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功能是什么?答:遥感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传感器,用来远距离感测和记录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能量。
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接收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所获取的胶片和数字图像,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校正处理。
遥感图像判读和应用:将遥感图像光谱信息转化为用户的类别信息,也就是为了应用目的和要求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分类和解译。
4.遥感影像的优缺点答:优点:动态、宏观、准确、真实客观、可数字化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可以不断的更新,具有时需性,便于现地找点。
缺点:无境界线、无属性、坐标、不能标明地类。
5.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答: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遥感对于检测各种环境变化,如城市化、沙漠化、土地退化、盐渍化、环境污染问题都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发展趋势: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微波遥感、高光普遥感迅速发展;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
6.天然遥感与人工遥感答:天然遥感:自然界中依靠独特的生体特征,以不接触目标物的形式,收集其信息并对其进行探测、识别,比如蝙蝠、海豚等动物;人工遥感:为了某种目的,采用不接触目标物的记录器,收集其信息并对其进行探测、识别、分类、判读和分析的过程;7.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答:传感器只能被动的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信息进行的遥感为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发射人工辐射,接收地物反射回来的辐射,这种探测地物信息的遥感即为主动遥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使卫星以同一地方时通过地面上空
B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C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8.全景畸变的原因:由于像距不变而物距随扫描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侧视雷达图像的色调特征
1)与入射角有关
2)与地面粗糙程度有关
3)与地物的电特性有关
4)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2)入射角的大小
3)地表颜色与粗糙度
5.卫星轨道参数:
1)升交点赤经Ω
2)近地点角距ω
3)轨道倾角i
4)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5)卫星轨道的偏心率(或称扁率)e=c/a
6)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
6.卫星姿态角:
滚动------绕x轴(沿飞行方向)旋转的姿态角
俯仰------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
航偏------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
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
散射方式:米氏散射,均匀散射,瑞利散射
反射形式: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基尔霍夫:良好的吸收体也是良好的辐射体
黑体辐射(Black Body Radiation ):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普朗克定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能量和波长由它的温度唯一决定
图像融合: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直方图均衡: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修改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其实质是对图像进行非线
判读标志:各种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表现形式,通常包括形状、大小、图形、阴影、位置、纹理、类型等
空间分辨力:传感器瞬时视场所观察到地面的大小
几何分辨力:能分辨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绕地轴作同步运转,卫星看起来似乎悬在空中不动。24小时绕地球一周,因而其距地约35400-37000公里。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重复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5)对与水有关的信息的识别能力更强
6)对松散沉积物的表面结构反映明显
7)对居名点及线性地物的表现尤为明显
9.数字图像:
10.存储格式:
11.遥感图像几何变形的原因:
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
2)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3)地形起伏的影响
4)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5)大气折射的影响
6)地球自转的影响
电磁波遥感原理:一切物质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性。
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机械波:声波、水波和地震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电磁波是通过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联系
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2)通过所选择的图像同名点确定几何变换的多项式系数,从而完成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几何纠正。
14.镶嵌步骤:
1)图像的几何纠正(配准)
2)搜索镶嵌边
3)亮度和反差调整
4)平滑边界线
15.பைடு நூலகம்感器接收的能量包括:
(1)太阳经过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过地面反射后,第二次经过大气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探测物体并测定物体距离的仪器
采样:空间坐标数字化
量化:图像灰度的数字化
地球投影:将地表的球面点转换到平面
投影方式:等角投影、等积投影等
遥感图像构像方程:指地物点在图像上的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
12.遥感图像的精校正处理
1)根据图像的成像方式确定影像坐标和地面坐标之间的数学模型。
2)根据所采用的数字模型确定纠正公式。
3)根据地面控制点和对应像点坐标进行平差计算变换参数,评定精度。
4)对原始影像进行几何变换计算,像素亮度值重采样。
13.配准的方式:图像间的匹配;绝对配准
14.配准的步骤:
1)在多源图像上确定分布均匀,足够数量的图像同名点。
2.可见光:
红0.62-0.76μm
橙0.59-0.62μm
黄0.56-0.59μm
绿0.50-0.56μm
青0.47-0.50μm
蓝0.43-0.47μm
紫0.38-0.47μm
3.太阳辐射的衰减过程:
被云层反射回;被大气吸收;被大气散射;剩余的到达地面
4.影响地物反射率大小的因素:
1)入射电磁波的波长
波粒二象性的程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波长愈短,辐射的粒子性愈明显;波长愈长,辐射的波动特性愈明显。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1
1.电磁波的特性:
1)电磁波是横波
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3)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3)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
16.辐射误差主要包括:
(1)传感器本身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
时间分辨率:我们把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成为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监督分类:已知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地物的类属,利用这些样本类别的特征作为依据来识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别。
遥感:通过不接触被探测的目标,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被探测目标、区域和现象的有用信息的过程
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地物波谱:地物波谱是地物各自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者反射辐射)
地物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面可与地球赤道面相交,也可重合,若重合,即为地球静止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