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成果简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第一部分课题提出

达因苏草原有一个环境清幽、漂亮雅致的学校——农九师一六五团中学。学校在发展中明确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优异,更应该是文明尚美,礼仪高雅。

(一)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几个镜头及分析:

【镜头一】:学生们正排队往操场上走去,男生A走路时,手不知怎么就碰到了男生B,只见B转身便使劲打了A一拳,嘴里还嚷着:“你打我干嘛”A又边还手边说:“我又没打你!”于是两人就开始了……

【镜头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有些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学校里一套,家里一套。”“老师成了消防队员,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又冒出一个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老问题又卷土重来。”

镜头三:……

分析:老师们天天抓常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守常规的学生,但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老师身心疲惫。常规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有的只是起到即时的作用而没有达到长远的预期。

*

(二)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1、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学校常规教育的规定大而空。学校的常规教育一般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介绍常规,让学生学习常规,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不断提醒、督促和纠正。学生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自主构建常规,因此,常规在学生心中没有深刻的印象。

现状二:防范式常规教育,让师生走向对立。学校目前的常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式,即教师处处防范学生,生怕学生做错什么。学校常规管理主要是检查式。为了处处提防,学校、教师往往采用“控制”的手段,控制时间、控制空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以取得表面的井然有序。这样一来,常规教育陷入了难以走出的怪圈:控制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所以一旦学生失去教

师的控制,学生的“常规”陷入“不知所从”,而学生的“不知所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控制。

现状三:教师主体取代学生主体,常规教育缺乏对儿童需要的关注。在常规教育中,总是以教师为主体,并且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儿童。学生处于被控制的地位,不是主动参与、自我构建常规细则,因此较难内化形成良好习惯。

现状四:常规教育说教多,自主践行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时,通常是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守则和规范的内容显得笼统,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具体。在对比中美小学生守则后,我们认为,常规的要求只有细化到学生的每一个日常生活细节中,才能对学生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

综上:目前国内研究小学生的习惯方面谈得较多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学校常规教育而言,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常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积累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常规培养的经验,并就如何促进常规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已有的研究都比较零散,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和实施策略。特别是对师生共构常规细则,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推进常规教育的研究却十分忽略。

2、我校常规教育效果现状不乐观

我校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过程中学校特别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德育常规工作和德育活动缺乏主题牵引,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形成也显得比较缓慢,教育目标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持久。

现状一:常规教育途径单一,学生自我体验不充分。学校的德育活动仅仅呈现了德育工作的一条路径,因参与人数少,大多数活动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旁观者”,触动不大,甚至如“过眼云烟”。活动形式丰富,但活动缺乏序列主题牵引,特色形成较缓慢。

现状二:教师的育人观念滞后,常规教育的实效性差。学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念还比较淡薄。学校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学生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

程中,还存在着出现问题交给班主任处理或者班主任只管自己课堂而不顾全局的现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念还比较淡薄。

现状三:常规教育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学校注重运用榜样引导的办法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这样的激励评价往往缺少了主题牵引和序列性,显得有些零散,激励评价的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在激励评价过程中,榜样太少,对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也没有及时进行表彰鼓励。久而久之,激励评价的作用,在学生心目中就淡化了。

结合学校常规教育现状,我校提出了小常规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师生共构常规细则、将现行的常规教育内容具体化、序列化,增强常规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抓住关键的活动(事件)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内化常规细则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索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切实有效地实施小常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

-

第二部分:改革措施

(一)反思调整,明确课题研究关键概念

困惑——我校最初的研究始于“一周一个好习惯”的系列主题活动。学校德育部门将学校在校的要求细化,每周利用集体朝会向学生宣讲并对上一周好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反馈。最初的活动开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好习惯的不断增加,一些坏习惯开始在校园的一些角落反复出现。老师纳闷,怎么已经养成的习惯孩子们会丢失

反思——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常规教育就是在个体的幼年和少年时期,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他们的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的品质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大约三周(21天左右),一周一个好习惯,明显违背了习惯养成的科学规律,怎能不反复调整——在反思中课题组逐步明晰我们倡导研究的“小常规”教育,实质是细化常规教育内容、依托日常教育中的小活动、借助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件,调动学生自我构建和自我体验常规,发挥学生小主人意识,将常规逐步内化为行为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强调让学生自主构建常规、遵守常规,维护常规;它重视关注细节,关注学生在实践中对常规的自我体验与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反思和调整,学校拟通过三年时间的研究,探索学校小常规教育实施的路径、方法、措施等策略,提高我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提升我校的德育工作:通过研究,师生共构常规细则;探索学校小常规教育实施的策略;通过研究,开发独具学校特色的常规教育校本教材。

(二)科学设计研究框架,有序推进过程研究。

师生共构,形成学生一日在校常规结合学校发展目标,课题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师生共同梳理细化我校学生在校常规,形成我校学生成长计划;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培训和主题交流,指导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