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齐白石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赞齐白石胸怀
• 点评:
• 心准备的印章被对方磨平,齐白石却始终面 带微笑, 这样的气度, 展现的是自己的胸 怀,赢得的是别人的尊重。 • 别人伤害了你,你内心不悦,给他冷脸子, 可以表达你的愤怒,却于事无补;而如果你 能不计较,依然给他好脸色,这才是真正的 宠辱不惊,展现是你超人的气度。而你的好 脸色,更是软化对方态度,改善双方关系的 契机,能为你赢来他人的尊敬与友情。
六个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93岁高龄),生于湖南长沙府 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 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等。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 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 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 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 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2011年5月 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 元人民币的天价。
5.90岁仍不忘反思
• 一天,艾青从古宝斋买来一幅齐白石的《挑耳图》,拿去齐老鉴定。画的内 容是一个游僧掏耳朵,神情惟妙惟肖。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很 久,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是我的作品,也是我精品中的精品。“艾青听完很 高兴。
• 送走艾青之后,齐白石一直看着自己墙上的画发呆,然后开始一笔一画地描 红,这一描就是几个小时。等齐白石活动筋骨的时候,儿子齐良末问:“父 亲,刚才我艾叔叔来,看画之后你为什么叹气啊?”齐白石看了看齐良末, 说:“孩子,你艾叔叔拿的是我还没有成名时候的作品,我感叹那时候的认 真和对画法的精益求精,对照现在我成名之后的作品,感觉自己退步了。”
5.90岁仍不忘反思
• 点评:
• 齐白石90岁仍不忘反思,严于律己, 对自己的画作精益求精。 • 这就是大师的做人原则和做事态度, 也是为什么历经多年,我们一直敬重 齐白石的主要原因。
6.张大千赞齐白石
• 齐白石与张大千是同时代的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 为张大干擅长临摹自己的画作而心生不满,拒见前来 拜访的张大千。张大千没有把这当回事记在心里。他 在西班牙办个人画展时,见到了毕加索。在毕加索家 中,张大千看到毕加索临摹了很多齐白石的画。 • 张大千十分高兴地对毕加索说:“齐白石的水墨画的 确太好,你选学齐白石的画,路真的是找对了。齐白 石水墨画技高得叫我无法企及,他画的虾、蟹活灵活 现、栩翎如生,我更是不敢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他画 画大胆创新,我比他相差甚远。他不但画好,而且人 品更好。我的人品不如他,我为此感到十分内疚与惭 愧。” • 毕加索听了,对齐、张二人都很敬佩,而等齐白石听 到张大千这番话,跟齐白石再也没了间隙。
目 录
1.贪多会适得其反 2.认真勤奋学治印 3.人赞齐白石胸怀 4.被聘为北大教授 5.90岁仍不忘反思 6.张大千赞齐白石
1.贪多会适得其反
•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曾有一段很不得意的时光。以画画为生的他,不得不拼 命地作画,而画出来的作品又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对此,齐白石很是苦恼。 • 有一天,齐白石独自出去散心。这时有一位守林人挑着一担水从远处走来。 齐白石好奇地问守林人:“这水是从哪里挑过来的呢?“守林人答道:“从 山林深处的小溪里挑过来的。”齐白石点了点头。可是当他望向木桶时却非 常吃惊,因为两个木桶里的水都很少,按理说,从那么远的地方挑过来应该 多挑一些才对呀。何况守林人身材魁梧,应该有这能力。守林人听了齐白石 的疑问,笑了笑说:“年轻人,你仔细看看我的水桶。”顺着守林人手指的 方向,齐白石发现他的两个木桶里的前上方都画了一条线。迎着齐白石疑惑 的目光,守林人接着说:“挑水并不在于挑多,够用就好。一味贪多,只会 适得其反。如果我打的水超出了这条线,那就超过了我的能力和需要。水洒 了,不是还得重新回去挑吗?如果膝盖摔破了,岂不是要比现在挑的水还要 少吗?况且,我每天都需要用水,一天去挑一次,不仅可以喝到新鲜的水, 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 看着木桶里的那条线,齐白石猛然顿悟。凡事都要量力而行,有时做得多并 不一定是好事。重要的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贪多 只会适得其反。而现在他缺少的,正是木桶上的那条线!只不过这条线应该 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回家后,齐白石一改往日贪多的作风。而是给自己相 对宽松的目标和任务,认真仔细地作好每一幅画,然再给自己留下思考和琢 磨的时间。长此以往,齐白石的画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终成为中国近代 国画界的一代大师。
2.认真勤奋学治印
• 齐白石的印章,与他的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珍品。 他的石刻印章,笔触苍劲有力,刀法雄浑穏厚, 姿势龙飞凤舞,神韵奔泻畹蜒,看后令人赞叹不 已。他治印为何能达到如此娴熟高雅的境界呢? • 他学石刻之初,曾向一位前辈请教。前辈半开玩 笑说:“南家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三、四个 点心盒去,将点心盒都装满了石浆,那就刻好 了!”他由此得到深刻启发,真的照着做了。 • 齐白石刻图章,刻了再磨,磨了又刻,弄得容器 四周满是泥浆,屋子几乎变成了泥池。付出了辛 勤的劳动后,他终于走向成功。
6.张大千赞齐白石
• 点评:
• 张大干不计前嫌,在毕加索面前“大扬”齐白石的 长处和人品,“多抑”自己的不足,一扬一抑,把 齐白石的优秀与杰出亮于人前,让听者更喜爱齐白 石,填平了两人间的间隙。与此同时,也把自己谦 逊的人品昭示于人,这自然让听者也有所敬。 • “抑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扬人”是“进 一步海纳百川”。“抑己扬人”,是谦虚而不是自 卑。要做到“抑己扬人”,需要说话者有容人之长 的博大气魄和乐于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 • “抑己扬人”,是把他人放在心上、敬畏他人的一 种说话态度。这种说话态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被聘为北大教授
• 1929年秋,徐悲鸿出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 想聘请齐白石来院做教授。可齐白石却顾虑重重地 辞谢道:“老朽是木工出身,恐引教师非议,又恐 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 情真意切地说,“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 计出身如何。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 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 徐悲鸿。” • 徐悲鸿看到齐白石还在犹豫,便接着说道,“齐先 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 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以防真 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齐白石十分感动,终于点 头说:“那就试一试吧。”
• 齐良末接着问:“我感觉都差不多啊,您现在这么大年纪,名声也大,差一 点别人也看不出来,就是看出来也会原谅的,都是小事没有关系的!”齐白 石摇了摇头说:“不是这样,都是我对自己的放纵,就算别人不知道,可是 自己的手知道,自己的眼知道,自己的心更知道,我要努力了。” • 从此,齐白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开始从基本功做起,渐渐地画又达到 了他满意的程度。
1.贪多会适得其反
• 点评:
• 人们常说:“贪多嚼不烂。“凡事须有度。” 年轻 的齐白石也犯过急性病:从早到晚拼命作画,只追 求数量,不讲究质量。因此,画技难以提高。 • 守林人水桶上的那条线,给了他深刻启发:“凡事 都要量力而行,有时做得多并不一定是好事。重要 的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贪多只会适得其反。”从此,齐白石认真仔细地作 好每一幅画,不断思考,反复琢磨,画技精进。他 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4.被聘为北大教授
• 点评:
• 齐白石本来顾虑重重,可徐悲鸿的一番话却告诉 他,他上课只需示范作画就可以,其他的事情, 都由自己帮他解决。原本齐白石顾虑的事情都没 有了,上课被徐悲鸿说成了极为简单的事情,齐 白石自然更愿意答应。 • 如果别人觉得帮你需要应付许多困难,需要付出 很多,自然会有顾虑。假设你能把事情说简单, 为对方解决后顾之忧,使对方觉得帮助你只是一 件举手之劳,他怎么还会拒绝呢?
2.认真勤奋学治印
• 点评:
• 齐白石对待治印与对待绘画一样,抱 着十分认真、十分勤奋、十分刻苦的 学习态度,因而他在治印方面也有很 高深的造诣。 • 如果我们学习知识和技术,也能像齐 白石治印一样,还愁学不会、学不好、 学不精吗!
3.人赞齐白石胸怀
• 谭延闿是民国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当时尚未出名的齐白石刻 了一枚印章,去拜会谭延闿。谭延闿看了看那块印章,叹息 说:“这是什么啊,刀法太懒、太粗犷了,可惜了这么一块 好石头。”当即命人将印章上的字磨平,将石头留下自己用。 • 这对齐白石来说简直跟当众打脸没什么区别。但齐白石却微 笑道:“刀法大懒,太粗犷,今天能得到您几个字的教诲, 我已经知足了。”谭延闿对齐白石的气度大为敬佩。 • 几年后,齐白石声名鹊起。这时,谭延闿才发现当初自己磨 平的印章是多么可贵,他又去请齐白石给自己刻一枚。齐白 石欣然应允,说:“我的印章能得到您这样的大家的欣赏, 是我的荣幸。”对当年谭延闿磨平印章的事只字不提。此事 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齐白石的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