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
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
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
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
古希腊的原子论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以下仅做参考)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其他版本,仅做参考)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答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涨落:指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下,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所产生的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类比: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得到解决的矛盾。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指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1 )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古希腊的原子论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以下仅做参考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其他版本;仅做参考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宇宙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绝对静止;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与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1)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宇宙是一部机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承认自然是物质的..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2)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机器的运动和规律是由外在的理智强加给它的;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只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利用牛顿力学定律及其方程就可单值地确定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3)还原论..还原分析的方法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本质特征是唯物论的、还原论的、机械决定论的和形而上学的..首先;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其次;形而上学性..这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这样只能得到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还原分析方法给人们留下了孤立、静止、片面、绝对地看问题的习惯..最后;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13-14答: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科学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前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学方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天体的星云演化假说;指出了太阳系不可避免的毁灭;在僵死的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41年后;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详细的星云假说;为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基础..2地质学方面地质“渐变论”:1830年;赖尔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层以及植物、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这个学说与有机物种不变假说不相容;同时对“灾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3物理学方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电磁理论: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理论综合..(4)化学方面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1828年韦勒用氰酸与氨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线..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周期律的变化;并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把各种元素联系起来..(5)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动植物由细胞组成;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生物演化的连续性;以自然科学的众多事实彻底驳斥了神创论..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16答: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1组分与结构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2环境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得以实现的条件;边界的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3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系统的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通过结构直接决定和支配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5、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答: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关系..整体保留了要素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对于这些属性的可以量度的方面表现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2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由部分构成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或非加和性原理..6、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21答: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和他们生存的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类通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讲:(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必须自觉地用伦理对自己改造自然的行为加以约束;把影响自然的行为限制在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亦有利于维护其他物种的生物权利范围内..(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界的多样性证明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元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不是生态系统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人与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平等的..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人类只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整体利益高于部分利益;从长远来看;只有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利益才有保证..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完整与繁荣;人类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下仅作参考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有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7、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 31答: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演变过程;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科学的见解..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4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5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的科学观: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6)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的累积性是指一切有限的科学成就都存在于整个科学事业之中;成为整合科学理论中的一部分..(7)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是构成人类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8科学还是一种文化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A、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B、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C、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8、技术的本质特征..32-33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行技术要素..技术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还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变化..以下是参考技术的本质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他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时;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2)物质性和精神性..正是由于技术同时具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才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起到了有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桥梁作用..(3)中立性和价值性..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4)主体性和客体性..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作用;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知识向物质手段和实体转化的过程;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别等的统一..(5)跃迁性和累积性..技术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新技术出现后;原有技术在主导技术的影响下经过改造提高;形成技术的多层次性和累积性..9、理解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本题答案不确定;整理内容来自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p263答:根据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解释;一方面任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产生的;不是突如其来的;而且这一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过程..技术发明是一种建立在许多微小改进基础之上的技术累积的社会过程..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如技术创新或技术选择;都是在各个社会环境中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的结果..10、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37-39答:科学发展的模式:(1)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是通过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科学进步则是先前的理论归并到后一个范围更广、概括性更强的理论中;科学的发展就是科学理论数量的不断增多;是量的积累和增加..(2)波普尔的证伪模式..证伪模式是在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不是知识数量的缓慢递进;而是不断被证伪;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变革过程..(3)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指出新旧范式在逻辑上是不相容的..科学的发展是“新理论抛弃并取代了与之不相容的旧理论的革命过程”..库恩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和证伪模式;他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按照“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模式进行的..(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拉卡托斯的纲领模式可以概括为“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研究纲领否证、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进化阶段......”..任何科学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5)劳丹的科学进步模式..劳丹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获得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科学进步就体现在后继理论比前驱理论能解决更多的问题..(6)带头学科更替和科学重心转移模式..前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提出带头学科更替模式..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各门学科的发展总是不平等的;在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需要;总有一门或一组学科能率先、较好地解释自然;作为主导的学科带头向前发展..(7)夏皮尔的“域”理论 ..“域”domain或信息域domain of information是美国着名科学哲学家D·夏皮尔用来说明科学合理性和科学发展模式而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科学研究自17世纪起就采用与古代及中世纪“整体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将特定的题材孤立起来考察”的“化整为零”的方法..这种特定的、被孤立的研究题材或专题就是“域”;域具有时代性..(8)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科学研究活动中不存在任何超越具体问题、具体对象的普遍规则;任何普遍的规则在科学的历史上都曾被、也应该被突破..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静怡不完善科学理论..11、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39-42答:科学理论、社会需求、现象发现、技术自身的知识构成了技术发展的动力体系;仅仅从单一的方面去考虑技术发展的来源是不足的..基于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可以相应看到技术发展中不同的模式:(1)科学理论导向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理论问题解决不仅引出技术上的应用;而且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仍然需要来自科学探索的支持..(2)社会需要导向型..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学者关于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唯一共通的一点就是认为;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需求;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现象发现导向型..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是来自经。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一)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二)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
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
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
恩格斯认为:(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
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
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
《自辩》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
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P39-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P41—4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47)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且子力学、分于生物学以及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池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措绘出一幅从基本粘子、原子、分子化合物育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宁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购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格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一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叩。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闻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目及答案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更不同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在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层次上,它是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2.试说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与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居于自然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中间层次的地位。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哲学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理性思维认识能力,掌握科研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答:我的专业是森林经理学,它是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森林经理学也可称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也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思想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世界观,它要求人类坚持相互关联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人类社会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二是人类应该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赞助自然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和理由破坏自然;三是人类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B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C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C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
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
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颗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出来的”。
2、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
除了指事物的“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有序化“序”的基本词义为“排列”,可引申为一种规则的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的概念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则性,而且反映了时间演化过程的某种规律性。
除此,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系统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反映自然系统演化的过程。
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了系统的一定秩序,即有序度。
事物或状态不同的有序度构成一系列的阶梯。
如果系统向有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高:反之,如果系统向无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低。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参考答案
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2.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
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即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辨证发展)?(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2)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3)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4)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5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5)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6)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7)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9)13、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1)14、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 (11)15、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此题为开放题,大家可以下面为纲自己扩展内容) (12)16、如何理解自然界辩证运动,理解该运动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确立有何重要意义?(此题很有难度,大家给点力,帮忙一起找一下哈~~~) (13)17、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 (13)18、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 (13)19、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14)20、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 (1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 (15)2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 (15)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15)2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2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6)26、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6)27、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 (17)2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 (17)29、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7)30、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 (18)31、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 (18)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科学的本质: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
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3、科学价值: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4、科学划界: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5、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研究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要素与外界之间关系的方法。
6、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
科学事实一般可分为两类:事实Ⅰ,指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述,如观测仪上所记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事实Ⅱ,是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7、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指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获取)、研究开发、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以及新技术扩散整个过程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
8、技术伦理:技术伦理是围绕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它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技术伦理来源于技术价值,更直接的来源于技术的社会价值。
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果有剩余,必有隐因。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果有剩余,必有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
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
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3.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发展,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而逐步完善的。
具体内容包括:1对科学技术的科学合理的理解。
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科学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科学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
2对科学的合理分类。
3辩证看待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4.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
5提出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6总结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7.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8.深刻分析了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一生关注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总体上考察科学技术,阐释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的分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
他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同时科学的发展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
4.试述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
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有何现实意义?答:科学的本质:(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科学的特征:首先,科学作为对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决定了其客观性和实证性的特征;其次,科学又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第三,科学认识是由一个从感性经验到理性分析的过程,又决定了科学具有理性和系统性的特征;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形态,具有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无国界;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还只是知识形态的一般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的本质: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的特征:1 .自然性和社会性2 .中立性与价值性3 .自主性和建构性4 .主体性和客体性5 .跃迁性和累积性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为只有学习和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才能更好的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科学技术发展不总是对人类有益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会造福人类,而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科学技术,则会对人类带来灾难。
但总体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积极影响为主,影响“利大于弊”。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决定着未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权力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使人们能获得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物质生活更丰盛。
科学技术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人类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对类发展有害的能力。
科学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改变。
总之,我们要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更好的使用和发展科学技术,同时吸取历史上的历史经验教训,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5.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有何意义?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在思维中辩证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实现思维由抽象向具体的.过渡,并且使这种过渡达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它的意义就在于使思维的辩证本性在概念的矛盾推演中逐渐展开和逐渐深入,从而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其所具有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其价值的体现,同时,辩证思维方法还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产生的方法论前提。
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包括不能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当然也就谈不上改造世界。
因为,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哪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有何意义?答:收敛与发散思维、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直觉与顿悟思维。
创新思维是民族兴旺的关键因素、)创新思维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创新思维为新世纪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方法论保证/7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答: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支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的现象。
见PDF8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包括哪些内容?科学家与工程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伦理责任?探究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有何意义?答:科学技术伦理是指围绕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伦理关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是人们在与科学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如科技人员的一般道德行为规范、工程伦理等),是对科学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
主要包括:工程伦理、网络伦理、生育控制伦理等。
9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答: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包括: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
48页10.什么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有何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是什么?答: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瞄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自主创新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选择,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