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UC模型大鼠造模方法建立和探讨
·论著·UC模型大鼠造模方法建立和探讨孙载鑫 李欣 武喜健 王军 彭凡珂 王慧【摘要】 目的 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的混合液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探讨TNBS和乙醇的混合液最适浓度比。
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A、模型组B、模型组C及正常组,分别用100mg/kg2%TNBS和0.3ml50%乙醇混合液、100mg/kg2%TNBS和0.25ml50%乙醇混合液、100mg/kg2%TNBS和乙醇1∶1的混合液以及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肠,灌肠6h后开始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以及疾病活动指数;造模后分别在第7、14、28d脱颈椎处死大鼠,分离结肠组织,做肉眼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TNBS造模各组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关临床症状(P<0.01),模型组B比模型组A、C,大鼠死亡率低,结肠病变肉眼评分、病理学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有差异(P<0.05或P<0.01)。
结论 采用模型组B浓度即100mg/kg2%TNBS和0.25ml50%乙醇混合液进行灌肠造模可成功构建持续而稳定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关键词】 TNBS; 乙醇; UC; 动物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及腹痛是UC的主要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多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enzenesulfonicacid,TNBS)联合无水乙醇作为造模液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复制,它主要致炎机制是乙醇破坏肠黏膜屏障,TNBS渗入结肠黏膜组织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形成全抗原,引起肠壁一系列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但是对于TNBS和无水乙醇的比例关系,一直不是很明确。
本次实验我们选用不同的搭配比例关系,观察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在造模前后以及整个过程的疾病活动指数、结肠肉眼病变评分和病理学评分,为阐明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TNBS和无水乙醇最适浓度比提供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2、CD44、CD54的实验研究
,j 移 海 方 法…造 模 , 免 法 . f邹 酶 流式 细 胞 技 术 , 理 组 织 片技 术 病
疡 性 结 肠 炎 模 型 组 们 含 景 口 均 低 下 正 常 组 , 极 菩 差 异 ( < .0 ) 通 过 治 疗 后 , 一 、 D 4、 D 4 J J 有 P O 1, 0 I 2 C 4 C 5 L
维普资讯
江 西 学 榆 验
20 0 2年 1 0月 第 2 0卷
第 5期
溃 疡 性 结肠 炎 大 鼠 I一 、 D 4 C 5 L 2 C 4 、 D 4的 实 验 研 究
邹 阳 王 兴 友 杨 孝 芳
【 要】 目的 摘
研 究 I- C 4 C 5 L 2、D 4、D 4在 大 鼠 溃 疡 件 结 肠 炎 巾 的 含 节 改 变 和 疗 效 观 察 作 用 方 法
含 节 日 卜l : 结 论 J J 丁 I -
I一 、 D 4、D 4在 大 鼠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巾足 低 水平 含 景 , 着 治 疗 好 转 , 含 L 2C 4 C 5 随
升 高 , 此 I一 、 D 4 C 5 因 L 2 C 4 、 D 4可 作 为 溃疡 性 结 肠 炎 顶 后 评 价 指 标 :
1 . 血 清 白细 胞 介 素 2 I 一 ) 量 测 定 : 说 .3 2 (L 2 含 按
明 I用 酶 标 法 进 行 检 测 , 标 准 } 线 , } 线 上 查 5 作 H { 从 H { 待 测值 ; 1 . 病 变 肠 组 织 中粘 附 分 子 C 4 C 5 .4 2 D 4、 D 4含 量 ( 分率) 百 的测 定 : 1 .. 结肠 组 织 细 胞悬 液 的制备 【 溃 疡 性 结 肠 . 41 2 2 J : 炎 大 鼠取 病 变组 织 lmx c 大小 置 于 09 c 1m , %生 理 盐 水 L , 2 ℃冰箱保 存 备 用 。 出解冻 后 , } 一5 J 取 将组 织 块 放 入 平 皿 L 加 入 少 量 盐 水 ,用 剪 刀 将 组 织 剪 至 匀 浆 } J 状 , 加入 l ml 再 O 生理 盐水 , 吸管 吸取组 织 匀浆 , 用 先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王燚霈;朱莹;王璇【摘要】目的研制与临床证候相吻合的切实可行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SD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溃疡性结肠炎组(溃结组)、脾肾阳虚溃结组(病证结合组),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脾肾阳虚组先以番泻叶灌胃,然后用冰水湿润皮毛后再用电风扇将其皮毛吹干;溃结组以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灌肠;病证结合组先以脾肾阳虚组的方法处理,连续处理4周后,再予TNBS灌肠.观察大鼠一般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结肠组织的改变、血清大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大鼠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病证结合组、脾肾阳虚组大鼠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T3、FT4、SOD、MDA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溃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溃结组结肠肉眼观及结肠黏膜损伤程度与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以番泻叶灌胃及冰水湿身风干法处理大鼠,再用TNBS灌肠,从而研制出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临床有实践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08【总页数】4页(P1332-1334,1391)【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大鼠【作者】王燚霈;朱莹;王璇【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1]。
为了更好地阐明该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规律及理想的防治,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大多UC患者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的症状为主,目前临床上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多种多样,但未见有契合脾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现况
成 黏膜 屏 障结 构破 坏 , 而 启 动 炎 症 , 炎 症 介 质 与 人 类 急 性 继 其
肠炎 的炎 性 介 质 相 似 口 。方 法 为 口 : 鼠禁 食 后 麻 醉 , 肛 门 ] ]大 从 插 入 导 管 注 入 4 ~ 5 乙 酸 溶 液 1 ~3 s , 人 生 理 盐 水 5 0 后 注
维普资讯
重庆 医 学 2 0 0 7年 4月 第 3 6卷 第 7期
66 1
・
综
述 ・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大 鼠 模 型 研 究 现 况
段 征 综 述 , 维 伟 审校 汪 4 0 1) 0 0 6 ( 庆 医科 大 学 组 胚 教 研 室 重
1 化 学 刺激 法
性 期 。 两 种 制作 方 法 均 在 第 4 5 出现 腹 泻 , ~ 天 隐血 试 验 阳性 , 第 5 7天 均 出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肉 眼 血 便 。停 用 D S后 第 1 2 ~ S ~ 天 仍 可 见 血 便 , 泻 可 持 续 3 4 。 大 鼠饮 用 D S1周 后 , 腹 ~ d S 出
药物 。 2 免 疫 学 方 法
冲洗 3次 。1 d内 , 鼠 出 现 不 同程 度 的 血 性 腹 泻 、 量 减 ~3 大 食 少 、 动 、 发 无 光 泽 、 重 下 降 。 病 理 改 变 与 人 UC 相 似 : 少 毛 体 肉 眼观 察 从 乙状 结 肠 到 降 结 肠 均 可 见 水 肿 , 壁 明显 增 厚 、 硬 , 肠 僵
巴 滤 泡 。该 模 型 制 备 简单 、 济 , 能 较 好 复 制 人 U 复 发 缓 经 且 C
解 的 特 点 。但 制 备周 期 较 长 , 肠 黏 膜 病 变 主 要 位 于 左 侧 , 结 并 可 导 致 结 肠 上 皮 萎 缩 、 育 不 良 , 而 增 加 癌 症 的 发 生 率 , 一 发 从 这 点 与 人 UC相 似 , 不 适 用 于 UC治 疗 性 研 究 口 但 。D S模 型常 S 用 于 筛 选 那 些 对 U 相 关 性 的 大 肠 癌 具 有 预 防 和 治 疗 作 用 的 C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3002)。
作者简介:王小莲(1974—),女,讲师,甘肃省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 734000)。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进展王小莲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57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3-0054-03 溃疡性结肠炎(UC )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UC 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除了常用的经典方法如乙酸造模法、角叉菜胶法等化学方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造模方法,在发病机制上更接近于自然患病。
现将制作UC 动物模型方法综述如下。
1 化学造模法111 乙酸造模法:Cetinkaya A[2]将乙酸注入大鼠结肠,然后以019%NaCl 溶液冲洗2次。
造模后大鼠出现腹泻、血便,第3天病变达高峰期,病变以远端结肠为主,多在1周内消失。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结肠炎症以急性单纯性黏膜炎症为主,病情进展和愈合迅速。
目前主要用于UC 急性炎症发作期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和评价黏膜愈合机制。
112 角叉菜胶造模法:大鼠自由饮用3%角叉菜胶溶液2周后出现UC 症状,3周后肉眼可见盲肠、结肠、直肠出现针尖大小的溃疡和出血点。
组织学可见隐窝脓肿、变形,黏膜溃疡形成,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渗出。
该模型的特点是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造模过程中粪便含菌量升高。
该模型的优点是持续时间长,急性期3~6周,持续6~8周,停止饮用角叉菜胶后炎症持续1~2周。
缺点是模型动物多用豚鼠,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113 葡聚糖硫酸钠(DSS ):BALB /c 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5天,造成急性UC 模型。
急性模型表现为体重下降、腹泻、血便,溃疡多出现于远端结肠。
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为白细胞介素(I L )-12、干扰素(I F N )-γ、I L -1、肿瘤坏死因子(T NF )-α等。
结肠炎模型建立及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建立、评价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较难治愈。
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者可侵犯全部结肠甚至回肠末端,其病理特点是结肠黏膜广泛溃疡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可能与感染、遗传及免疫等因素有关。
[1]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利用动物模型实验,可以免去对人体的伤害;可以严格控制条件,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复制的成功率和缩短病程,便于实验的多次重复;便于实验样品的全面采集。
动物模型固然有其优越性,可是毕竟这是一种带有模拟性质的间接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病理动物模型具有UC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大致可分为四类:免疫诱发法,化学损伤法,复合法,中医证型造模法。
1.免疫造模法张晓峰等[2]取家免或人新鲜结肠黏膜组织,加入完全弗氏佐剂,制成抗原乳剂,首次于大鼠足跖注射抗原乳剂0.4ml(含抗原4mg),第10、17、24、31天时分别于大鼠不同部位皮下注射抗原乳剂0.8ml(含抗原8mg),第31天不加佐剂灌肠。
予抗原4mg。
上述处理结束后第2天, 大鼠出现黏液血便, 精神萎靡。
病变黏膜可见炎症、溃疡形成, 促炎细胞因子IL- l、IL- 6、TNF及其mRNA 表达增强, 免疫球蛋白也发生与人UC相似的变化[3]。
该模型的特点是病变持续时间较长,与人UC的免疫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均较接近, 但造模过程较繁琐, 周期较长,掌握困难,重复性不理想。
黄永年等[4]取牛结肠黏膜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 1: 1)制成完全抗原,大鼠首次足跖内注射抗原4mg/只,于第10、17、24、31天分别于足跖、背部、腹股沟、腹腔内注射抗原6mg/只,最后1次注射不加佐,至血清抗结肠抗体达到作用有效量、第35天用20g/L的甲醛溶液1.5 ml灌肠, 留置1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排去,再用抗原液( 4 g /L,不加佐剂)2 ml灌肠,置2 h, 3d 后处死大鼠, 取其结肠标本,病理检查有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和溃疡形成等。
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探讨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免 疫 复 合 法 和 化 学 法建 立 大 鼠 溃 疡性 结 肠 炎模 型 的优 劣 , 寻 求 更 接 近 人 类 发 病 机 制 的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动 物模型。方法 : 将 Wi s t a r 大 鼠 随机 分 成 正 常 组 、 免疫复合组和化 学组 , 免 疫 复 合 组 前 3周 每 周 给 予 抗 原 g l , 4  ̄液 ( 含 异 体 抗 原8 m g ) 注 射 1次 , 共 注 射 3次 , 第 4周 免 疫 复合 组 和 化 学 组 均 用 1 0 0 mg T N B S / k g +5 0 % 乙醇 灌 肠 。分 别 于造 模 后 第 1天 、 第l 4天 、 第5 6天 取 材 , 比 较 造 模 后 各 组 大 鼠的 症 状 、 体征、 病 理 反 应 等 方 面 的 变化 。 结 果 : 与 正常组 比较 , 免 疫 复 合 组 与
y s i s o f t h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w e a k n e s s b e t w e e n t h e i mmu n e c o mp l e x me t h o d a n d t h e c h e mi c a l me t h o d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 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a t mo d e 1 .M e t h o d s :W i s t a r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n o r ma l g r o u p,i mmu n e c o mp l e x g r o u p a n d c h e mi c a l g r o u p .Ra t s i n
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之探析
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之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用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可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身体的病理变化更接近。
本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及相应的技术,实验周期长,但重复性好,较适合用于抗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的筛选。
标签:免疫法;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支柱,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为医学理论以及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目前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多种,但尚未有一种模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致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免疫反应、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等诸方面完全相同。
但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最为密切,因此我们在实验时采取了免疫与局部刺激相结合的造模方法,这样使动物模型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身体的病理变化更接近,使实验研究更靠近临床,更具有说服力。
兹就免疫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浅析如下:1免疫法造模的意义最新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是患者遗传背景、免疫系统、肠粘膜、肠道菌群及环境等多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1]。
除遗传及肠道菌群因素外,肠粘膜免疫系统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便占核心地位。
正常的非炎性肠粘膜的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能保持完美的平衡,从而既能对抗肠道内病原体又不至因非致病性抗原产生过激的免疫学反应。
但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粘膜中,这种平衡则被打破而倾向于促炎反应之侧,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中若采用免疫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模型,可最大程度上还原其病理本质,提高相关实验研究的科学价值。
2造膜方法[2] [3] [4]大鼠首次每只足趾内注射抗原(异体结肠粘膜)3mg,并于第10、17、24、31天分别于足趾、背部、腹股沟、腹腔内注射抗原6mg(末次注射不加福氏佐剂)。
然后取血,用凝集法测定抗体,确定抗体产生后,对模型大鼠用乌拉坦麻醉(0.4ml/100g),并进行下列操作(处理前禁食24小时)。
大鼠乙酸诱导肠炎模型
大鼠乙酸诱导肠炎模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原因不明,是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变部位好发于直肠和结肠,多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具有易反复、病程迁延、不易治愈的特点。
可能与细菌感染、食物或异物损伤、长期饲喂精饲料、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及精神障碍等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国,UC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到目前为止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可能与基因、环境、微生物及免疫功能的失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雄性,周龄为4w~6w,体重为180g~220g。
2.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3.实验周期7d4.建模方法1. 大鼠术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
2. 3%戊巴比妥钠进行腹腔麻醉(20mg/kg)大鼠,大鼠取头低尾高体位,将聚乙烯导管经肛门缓慢插入结肠8cm并经其注入10%乙酸1 m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30 s后,注入生理盐水3mL冲洗2次,正常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造模结束后让大鼠平躺,自然清醒,常规饲养。
3. 7d后大鼠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于下腔静脉取血1ml,室温静止2h,4℃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层血清,置-80℃冰箱保存备用。
处死大鼠,取出肛门至盲肠末端的整个结肠和直肠段,沿肠系膜纵轴剪开,预冷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的大体改变,测量结肠长度及记录湿重。
剪取病变最严重的结肠1 cm,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um),HE染色。
观察病理改变,其余结肠置于-80℃冰箱备用。
5.模型评价1. 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后观察大鼠每日腹泻、血便及体重变化情况,并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出现身体蜷缩,毛发竖立,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的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田家华1,索小涛1,马晨曦1,郑丽红2,王海强1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二科,哈尔滨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
但UC病程往往较长,病情迁延难愈,缓解期与活动期交替出现,病例收集和随访难度较大。
而UC动物模型可模拟UC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炎症状态及菌群紊乱情况。
因此,通过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对揭示UC的发病机制、探索高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目前,UC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诱导法、基因敲除法和联合法。
根据诱导剂不同,诱导法可分为化学药物诱导法、微生物诱导法和食物诱导法。
根据敲除基因不同,基因敲除法可分为屏障蛋白基因敲除法和抗炎因子基因敲除法。
而联合法一般采取两种及以上方法构建UC动物模型。
这些模型构建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自身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诱导法;基因敲除法;联合法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3.027中图分类号:R574.6;R-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3-0111-04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累及结肠或直肠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间断性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
有研究表明,UC可增加自身免疫性肝病、结直肠癌、贫血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可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1-3]。
目前,UC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4]。
UC诊断尚无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及肠组织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
大鼠顾氏造模法
大鼠顾氏造模法
大鼠顾氏造模法是一种实验动物的模型制作方法,常用于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这种方法是通过给大鼠灌胃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模拟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从而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大鼠禁食24小时,然后给予浓度为0.1N的稀盐酸,每只大鼠灌胃10mL,每天一次,连续灌胃12周。
灌胃后的大鼠食管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反应,以及食管黏膜变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等病理变化。
这种造模方法具有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模拟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作用,并诱导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为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模型。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造模选择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造模选择摘要溃疡性结肠炎(CU)在欧美国家相当常见。
国内虽未见明确的流行病学报道,但近年发病率似有上升趋势。
虽有感染、遗传、精神因素、过敏、免疫等多种发病学说,但其病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
中医中药在辨证分型基础上组方,口服及局部治疗CU 有较好的疗效[2]。
选择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探索中医中药治疗机制对深入研究CU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疾病模型、动物;动物、实验1动物及类型1.1动物选择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在马、猴、猪等动物中都有散发,因病因不明,病情轻重不一,难以作为动物模型为实验所用[3],目前国内外常用大白鼠、豚鼠、家兔为实验动物,药物学方法最常选用白鼠。
1.2模型类型①西医病理模型:以CU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为参照,运用药物、免疫等方法作用于动物,造成与人类疾病相近似的动物模型;②中医“证”与西医“病”相结合的模型:运用综合方法复制既符合中医证型又符合西医病症的CU模型。
如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4]2造模方法常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药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复合法。
2.1药物学方法2.1.1乙酸刺激法[4-7]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呈弱酸性,具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激活激肽,促进纤维蛋白水解及干扰凝血过程等作用,对动物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粘膜损伤。
1970年开始用于制作CU的鼠模型,至今仍广泛使用。
方法:SD大白鼠,体质量200g~250g,雌雄兼用,造模前禁食17h~24h,经肛门注入5g·L-1肥皂水1.5mL,约30min后用20g·L-1戊巴比妥钠经腹腔麻醉,插入直径3mm的聚乙烯纤维导管至大鼠直肠内,深度约5cm~7cm,注入50mL·L-1或100mL·L-1乙酸溶液1.5mL,准确计时10s~20s后再注入生理盐水3mL~5mL冲洗,以消除乙酸的作用。
之后,常规饲养。
免疫复合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免疫复合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康宜兵;吕永慧;吴宇金;钟志勇;武昕【摘要】目的建立免疫复合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型组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抗原乳化液,第23天,造模组大鼠TNBS灌肠.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肠,比较各组大便的性状、便血程度、体重下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UC模型大鼠体重减轻,体重增长缓慢(P>0.05).血清IL-10水平降低(P<0.05).大便的性状评分、CMDI评分均升高(P<0.01).结论免疫复合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该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且模型的病变机制与人类UC相符,是较为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15(036)010【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作者】康宜兵;吕永慧;吴宇金;钟志勇;武昕【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000;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在动物试验模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开展的UC的实验动物模型有化学诱导模型、免疫致敏模型、细胞移植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等,其中TNBS 诱导、单纯免疫法及免疫复合法3种UC大鼠模型较为常用。
免疫复合法模型的致病机制是在全身致敏的基础上给TNBS,导致迟发性变态反应造成肠黏膜的损伤,达到全身免疫异常与局部炎症病变的结合。
虽然制作方法稍复杂,但免疫复合法重复性好,病变更类似人UC,持续时间长,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免疫复合法模型病变累及全结肠以及末段回肠,溃疡病变可维持8周以上,12周后有愈合倾向,但仍可见结肠壁增厚及炎性细胞浸润[1]。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鲁兵;余万桂;吴国栋【摘要】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综述、分类,并介绍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研究范围.【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13(010)002【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鲁兵;余万桂;吴国栋【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属于高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仍然未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疾病的发展进程、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制备方法[1-3],对此,我们将其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1 乙酸造模法乙酸造模法是根据化学刺激肠壁黏膜屏障产生炎症机制,利用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环节介导此反应[4],由于大鼠模型的炎症反应与人类的相似[5],并且材料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成功率高,故而该模型运用广泛。
Cetinkaya[6]将乙酸注入大鼠结肠后用生理盐水给予冲洗2次,大鼠随即出现腹泻血便等结肠炎症表现,但是症状只持续1周。
因此乙酸制备出的大鼠UC模型在研究中具有局限性,目前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UC的发病机制和炎症的自愈机制。
该模型的研究局限性与其制备方法、模型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乙酸的刺激部位主要是结肠末端肠粘膜及血管,与人类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区别;其次乙酸的刺激性小,大鼠模型的临床症状不能长期持续,导致药物疗效的观测不稳定,大鼠自身自愈性与药物疗效很容易混淆,因而无法对药物疗效做出长期的稳定性评价。
1.2 角叉菜胶造模法红海藻提取的硫酸多精损伤结肠上皮细胞结构,增加肠壁黏膜的通透性,该模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盲肠炎症病变的防治药物的观察和筛选,大鼠饮用3%角叉菜胶溶液出现UC症状的时间为2周后,盲肠、结肠、直肠于3周后肉眼可见针尖大小的溃疡和出血点,隐窝脓肿、变形,黏膜溃疡形成,黏膜和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渗出在组织学可发现。
结肠炎大鼠模型
结肠炎大鼠模型————————————————————————————————作者:————————————————————————————————日期:4.1 材料与方法4.1.1 材料(一)实验试剂2,4,6-三硝基苯磺酸购于Sigma 公司(二)实验仪器同第三章;FCOM-6124 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倍肯公司(三)实验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基础日粮按照NRC(1998)营养标准配制,如表4-1。
(四)实验动物SD 大鼠购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4.1.2 方法(一)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选取体重220±10 g 的SD 大鼠400 只,雌雄各半,分别采用醋酸和TNBS/乙醇两种方法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
动物饲养于空调室内,室温20±2℃,相对湿度40%-50%,基础日粮如表4-1,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将大鼠随机分为4 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
Ⅰ组和Ⅱ组造模前饲喂4 周鱼油(0.5%的鱼油)后,Ⅰ组继续饲喂含0.5%鱼油日粮,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Ⅲ组在造模后饲喂含0.5%鱼油日粮,而Ⅳ组造模后饲喂基础日粮。
(二)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通过广泛文献检索和多次预实验结果,我们选取醋酸和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两种方法建立结肠炎大鼠实验模型。
醋酸模型的建立参考文献[140-142],大鼠禁食不禁水24h,乙醚轻微麻醉后,用外径为2mm的硅胶管插入大鼠肛门内约8cm,经管内注入10%的醋酸溶液2ml,10-20s 后注入生理盐水5ml以消除醋酸的作用,自然清醒后放回笼内正常饲养。
TNBS/乙醇模型的建立参考文献[143]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禁食不禁水24h,乙醚轻微麻醉后,用外径为2mm 的硅胶管插入大鼠肛门内约8cm,经管内注入TNBS/50%乙醇溶液0.85ml,倒立30s,捏紧肛门平放5min 即可,自然清醒后放回笼内正常饲养,实验期为28d。
(三)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分别于模型复制成功第24h、7d、14d 和28d 后称重、无菌采取血液后处死大鼠。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研究
霍丽娟;赵和平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35)005
【摘要】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经结肠给大鼠注入8%乙酸溶液,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10 d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学切片进行镜下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黏膜内TNF-α、IL-10、NF-κB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大鼠的一般情况、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病理均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类似,并且结肠黏膜TNF-α、NF-κB表达明显升高,IL-10表达明显降低,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亦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该大鼠模型重复性好,方法简单,短期内即可出现明显症状,适合于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新药开发,同时还可用于评价新药疗效.
【总页数】4页(P467-470)
【作者】霍丽娟;赵和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清胃理肠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J], 刘先知;王长海;刘华剑;田心
2.黄连水煎液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J], 武涛;相芳;刘静
3.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复制 [J], 李晓军;张晓峰;马贵同
4.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J], 吴小庚;王爱磊;张学明;柴树花
5.安肠愈疡汤合加味生肌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研究 [J], 石敏;迟莉丽;戴霞;孙大娟;常芳芳;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构建及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干预作用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构建及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干预作用张丹参;梅艳飞;宋晓敏;庄忠宝【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16(006)002【摘要】目的:制备大鼠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制备大黄结肠靶向微丸,考察微丸对大鼠U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海藻酸钠、果胶和壳聚糖通过滴制法制备丸芯,并包以肠溶衣制成大黄结肠靶向微丸,测定微丸中游离蒽醌含量,计算微丸的载药量.Wistar大鼠采用噁唑酮建立UC模型,造模前随机分为预保护组(3个剂量组:200、140、8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6只,预保护组在造模前3 d开始灌胃微丸,连续给药8 d,d 9处死,剖腹取结肠,称量结肠湿质量,观察结肠损伤情况,计算结肠湿质量指数并对大鼠结肠病变进行评分.结果: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预保护组140 mg·kg-1剂量组的结肠湿质量指数(7.86、6.20、7.29、7.59、6.11、4.65)(P<0.05)和结肠病变肉眼评分(P<0.01)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对UC大鼠具有一定预保护作用.【总页数】6页(P14-19)【作者】张丹参;梅艳飞;宋晓敏;庄忠宝【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075000,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中国;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075000,中国;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075000,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050018,中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相关文献】1.结肠靶向护肠清毒微丸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J], 孙萍;马传江;刘乐洋2.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构建及大黄结肠靶向微丸的干预作用 [J], 张丹参梅艳飞宋晓敏庄忠宝;3.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及释放方法学研究 [J], 张丹参;梅艳飞;宋晓敏;庄忠宝;薛贵平;4.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及释放方法学研究 [J], 张丹参;梅艳飞;宋晓敏;庄忠宝;薛贵平5.生地大黄汤通过干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的改善作用 [J], 江珊;俞晓飞;栗春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
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结肠炎动物模型具体步骤及方法原型物种人来源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导致的结肠炎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6~8W,雄性,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建模方法模型制作方法:动物造模当日计为实验第1天,各组动物造模前禁食不禁水24 h,乙醚吸入麻醉,将一直径2.0 mm、长约12 cm的塑胶管由肛门轻缓插入大鼠体内深约8 cm,缓慢注入一定浓度的TNBS的乙醇溶液,1 min之内完成。
灌药完毕后,缓慢拔出塑胶管,用手捏住肛门,提起大鼠尾部,持续倒置3min,避免造模试剂流出,使造模剂充分渗入大鼠肠腔内。
对照组动物使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按上述同样操作进行灌肠。
各组动物均正常饲养。
TNBS的乙醇溶液(将体积分数为5%的TNBS水溶液与无水乙醇以体积2:1混合)现配现用。
应用用于结肠炎药物的研发和机理的研究1. 一般情况观察及体重记录一般观察:观察各组动物的情况,若出现意外症状,记录情况并及时反馈;记录可能出现的死亡率。
体重:从给药前一天开始,每三天称量并记录各组动物体重,直至给药结束,绘制体重变化曲线。
实验过程中体重共记录10次体重统计、变化曲线作图。
2. 肠组织取材及大体评分:各组动物安乐死后,解剖时截取自肛门向上的整段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进行宏观评价:各个结肠组织带标尺拍照,记录原始的大体形态,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结肠组织大体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损伤1分充血但没有溃疡2分充血而且肠壁变厚但没有溃疡3分有一处小溃疡,最长径约0-1cm4分溃疡较大,最长径约1-2cm5分溃疡较大,最长径>2cm对应以上评分标准,记录每份结肠组织的具体评分。
评分标准参考文献:Wallace JL, Keenan CM. An orally active inhibitro of leukotriene synthesis accelerates healing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Am J Physiol,1990 258:G527-G5343.3 结肠组织病理染色:组织做以下处理:每个结肠均分成3段,每个动物取材的位置要尽量一致(不管剪切位置是否有病理损伤尽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