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课堂实用)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实用性强)课件下载ppt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描摹画面 特点
思想情感
即
时
枫桥夜泊 张 继
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 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 的羁旅之愁。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 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 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 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 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 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想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描摹画面 特点
思想情感
即
时
枫桥夜泊 张 继
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 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 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 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 的羁旅之愁。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 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 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 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 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 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 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味的艺术境界。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想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参考答案: (1)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四个 意象 (2)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 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 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 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 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 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 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 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 “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 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 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 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 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 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的共性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 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 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 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 基础上记忆。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PPT精品课件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 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 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姑 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 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 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 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事 物 形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景物形象
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 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 表现。(情中景) 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 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 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 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 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 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 象 形 象
鉴赏 语 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境ppt课件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 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 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
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参考答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 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 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 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 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 下了无穷的韵味。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 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 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 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 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 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 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课件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 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CHENLI
10
3、剖析作者思想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
CHENLI4题型概括1 Nhomakorabea指认意象
• 所谓指认意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
• 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 例、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 答:(1)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
1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 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 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 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 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惜春)的无奈之情。
CHENLI
6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
提问方式一般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CHENLI
10
3、剖析作者思想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
CHENLI4题型概括1 Nhomakorabea指认意象
• 所谓指认意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
• 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 例、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 答:(1)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
1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 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 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 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 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惜春)的无奈之情。
CHENLI
6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概括意境特点
提问方式一般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ppt

5、先言他物,领起下文。(结构) 6、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结构)
7、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8、线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什么是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 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
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 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 春“花”, 营造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 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 表达出春虽未老 ,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 情。
第四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答题步骤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
7、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 8、线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什么是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 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全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
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 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 春“花”, 营造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下片 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 表达出春虽未老 ,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 情。
第四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答题步骤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
象
形象
鉴赏
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
境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情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 人
一
物
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
七、“乌鸦”“燕子”系 兴衰
❖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 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 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 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四、“梧桐”叶落透悲 意
❖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 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 常用的手法。
❖ 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 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 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 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 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 愁绪
❖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 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 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 水来表达忧愁。
❖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象
语
诗
B、作品中其他人物。
皆
歌 形
(偏重叙事的诗歌)
象
景
情 语
物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形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 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 物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
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形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 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景物形象
❖ 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 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 表现。(情中景)
❖ 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 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 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 高洁的情操。
❖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 木同。”
❖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
❖ 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 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 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5.梅花落——曲调名。南朝至唐的《梅花落》大都表现 离愁别绪的情感。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 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感知意境:
山居秋暝 王维
❖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 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2004年湖北高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 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 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 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
❖
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
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
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
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
象征。
❖ 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 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
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 惟有鹧鸪飞。”
诗歌中一些常见
(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 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 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
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诗歌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基本意义。
(二)关于曲子的意象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 首》之二
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 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 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象
形象
鉴赏
语言
表达技巧
评价
思想内容 观点态度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
境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情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 人
一
物
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
七、“乌鸦”“燕子”系 兴衰
❖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 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 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 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
❖ 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 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四、“梧桐”叶落透悲 意
❖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 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 常用的手法。
❖ 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 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 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 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 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 愁绪
❖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 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 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 水来表达忧愁。
❖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 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象
语
诗
B、作品中其他人物。
皆
歌 形
(偏重叙事的诗歌)
象
景
情 语
物
诗人借以表达主 观感情的载体
形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 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 物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
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形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 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
❖景物形象
❖ 景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 精心裁剪、设计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 表现。(情中景)
❖ 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 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 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 高洁的情操。
❖ 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 木同。”
❖ 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
❖ 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 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 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5.梅花落——曲调名。南朝至唐的《梅花落》大都表现 离愁别绪的情感。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 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感知意境:
山居秋暝 王维
❖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 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2004年湖北高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 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 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天真无邪的 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
❖
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
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
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
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
象征。
❖ 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 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
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 惟有鹧鸪飞。”
诗歌中一些常见
(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 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 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 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 《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
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诗歌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基本意义。
(二)关于曲子的意象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 首》之二
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 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 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