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1.2滑轮(第2课时) 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1.2滑轮(第2课时) 学案

11.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自主学习】
一、滑轮组
序号钩码重
G/N
钩码和动滑轮总
重(G+G/)/N
吊起动滑轮
的绳子股数n
使用滑轮组时
所需拉力F/N
1
2
3
1、n的判断:直接与相连的绳子股数。

2、使用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一定/不一定)。

3、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发现F
4、观察上图,发现n股绳子在吊起重物的同时,还将也吊起来了。

5、计算,比较表中数据,可近似认为;这里的近似是指忽略了与。

二、滑轮组的三个关系
1、
2、距离关系:;
3、速度关系:。

三、滑轮组的作图与设计
1、滑轮的画法
2、固定端的画法
3、滑轮组的设计
【方法指导】观察上图绳子起点与股数的关系,发现:
当股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一端从滑轮开始连;
当股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一端从滑轮开始连。

【学以致用】按要求设计滑轮组
1、,拉力向下
2、,拉力向上
【能力拓展】受力分析法解滑轮问题
方法要点:①不计摩擦,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

②滑轮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滑轮受力平衡。

1、2、3、。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 11.2滑轮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 11.2滑轮

滑轮学习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5.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6.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7.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指导1.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

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即不省力。

如图(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

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

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

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1/2G,即省一半力。

2.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

“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绳子,既省力又方便;而“最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

(3)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 物,则存在以下关系s=nh ,v=nv 物,n 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由关系式F =n1G ,当n 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 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2) 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2) 学案

苏科版物理《11.2滑轮(2)》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尝试,知道定滑轮可以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达到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2.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滑轮组的特点,能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其省力情况,或能根据要求作出滑轮组的绕线;3.初步了解轮轴等其它简单机械的知识;预习交流: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哪些知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定滑轮一定不能省 ,但却可以改变,使用动滑轮可以的力,但却不能改变。

2.观察如图所示“比比谁的力气大?”的漫画,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与同学们亲身尝试一下,记下你的感受。

(可参照课本13页WWW第2题)二、课堂探究(一)滑轮组探究活动1:如何用一根绳子将两个滑轮组装在一起,使定滑轮和动滑轮都能使用?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称为。

它既可以,还可以。

(二)滑轮组的特点探究活动2: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①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请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

你画的甲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乙图物体是段绳子吊着。

按你画出两种不同的绕线方式组装滑轮组。

②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③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甲乙④进一步讨论: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物体提升高度h/m绳端移动的距离S/m1 1 0.4 0.1 0.32 2 0.8 0.2 0.63 3 1.2 0.3 0.9总结: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力G的,即F=(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实际情况下动滑轮有重力,F= (不计摩擦)。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2滑轮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其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组成及其省力特点。

3. 探究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4. 掌握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实际问题中的滑轮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使用方法。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绳索、重物、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滑轮的情景,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升国旗为例,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分析滑轮组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设计一个使用滑轮组的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如:如何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物?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以及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定滑轮:定义、工作原理动滑轮:定义、工作原理滑轮组:组成、省力特点、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尺子上画出一个滑轮组的示意图,并标出滑轮组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并准确标出各部分的作用。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滑轮组的使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答案: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组对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滑轮组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学案 (新版)苏科版

二、滑轮学点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问 题:观察并寻找图11-2-2中甲、乙两组图片所示的滑轮装置的不同之处.图11-2-2(1)重物被提升过程中滑轮轴的位置变化不同。

图甲中滑轮轴的位置__固定不动__,该滑轮为__定__滑轮;图乙中滑轮轴的位置__随物体一起运动__,该滑轮为__动__滑轮.(2)绕滑轮的绳子起始端所系的位置不同,定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提升的重物上,动滑轮的绳子起始端系在固定位置处.学点2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1:组装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按照教材P 10的活动要求分别组装定、动滑轮装置后,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填写下表.图11-2-3图11-2-4图11-2-5探究2:用杠杆模型分析定、动滑轮(1)请将如图11-2-4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标上支点、画出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答案] 如图11-2-5所示(2)定滑轮实质是__等臂__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实质是__不等臂__杠杆,动力臂是滑轮的__直径__,阻力臂是滑轮的__半径__,故使用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学点3 滑轮组的特点探究:使用滑轮组的特点(1)按图11-2-6示四种方式组装滑轮组.图11-2-6(2)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四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答: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既可以__省力__,又可以__改变力的方向__,但是要费距离. (4)进一步讨论:你能数出图11-2-7中吊着钩码的绳子的段数n 吗?请写出你的方法和发现.方法:__数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的段数__.你的发现:__当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当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端系在定滑轮的挂钩上__.归纳:用滑轮组吊物体时的两个关系式.(所用拉力为F ,物重为G ,动滑轮重为G动,吊物体的绳子的段数为n ,动力移动的距离为s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力的关系式:F =__1n(G +G动)__(不计绳重及绳轮间摩擦).距离关系式:__s =nh__. 学点4 滑轮组的组装问题1:尝试完成下列组装滑轮组的绕绳工作,并归纳出你绕绳的步骤或经验方法与同学们交流.(1)根据图11-2-7甲中的省力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忽略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2)在图乙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图11-2-7图11-2-8[答案] 如图11-2-8所示归纳:当定滑轮和动滑轮个数相等时,存在两种绕法,绳子的起始端可以在动滑轮上,也可以在定滑轮上;当动、定滑轮个数相差一个时,绳子的起始端在个数较少的滑轮上.问题2: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 N,现用这根绳子来提起900 N的物体,并要求拉力方向向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其装配图.[答案] 如图11-2-9所示图11-2-9。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2滑轮学案(新版)苏科版

**********精心制作仅供参照鼎尚出品*********滑轮【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色、本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置图;【重点梳理】重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能够连续旋转,所以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能够用杠杆的均衡条件来剖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地点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地点随物体挪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重点解说:1、定滑轮:以以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当作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所以,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色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挪动。

2、动滑轮,以以下图乙所示,特色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挪动,它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固然不可以省力,但能够改变使劲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能够省力,但要多挪动距离。

重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同,构成滑轮组。

重点解说:1、特色:既可省力,又能够改变使劲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S nh v自nv 物G物G动假如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 F。

n此中: n 表示肩负物体的绳索的段数s表示绳索自由端挪动的距离h表示物体挪动的距离v 自表示绳索自由端挪动的速度v 物表示物体挪动的速度在使用滑轮组时,绳索固定在动滑轮上要更省力。

在使用滑轮组时,绳索固定在: 定滑轮上, n 为偶数;动滑轮上,n 为奇数。

重点三、依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依据要求确立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 、依据绳的段数,确立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 2 段绳,还可以改变使劲方向;但也能够拉三段绳,但就不可以改变使劲方向了。

假想假如需要n 段绳( 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 个动滑轮和n/2 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n1 个2定滑轮。

【2019最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

【2019最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

【2019最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2滑轮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能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组装滑轮组,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绕线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与同学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2、结合我国劳动人民在2000多年前就已使用滑轮的史实,有机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3、联系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启发学生认识到:对于同一物理原理,人们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发明、创造出不同的劳动工具。

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渗透创新思维的教育。

4、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乐于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究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组装滑轮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师:动滑轮、定滑轮(双、单滑轮组各一套)学生:14套单滑轮,14套双滑轮组,投影片教学过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活动一.如何把木料运上楼想一想:小明家买了一套四楼的住房,进行装修时,由于楼梯不够宽,长木料不能通过楼梯运上楼,你能想一些办法帮助他把木料运上楼吗?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各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滑轮——引入新课二、新课讲授(第一课时)㈠滑轮及类型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2、类型:定滑轮动滑轮由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用到定滑轮,动滑轮的?㈡活动2.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的特点a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的重力有何关系?b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情况如何?c改变钩码的个数,情况如何?通过实验,你发现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①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②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③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不变2.使用动滑轮的特点:a、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11.2《滑轮》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11.2《滑轮》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上)

§11.2滑轮(1)【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重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重点、难点)3.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问题驱动】1.怎样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2.怎样理解“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3.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各自有怎样的工作特点? 【本节导学】和认识杠杆一样,首先要大量观察各种滑轮,总结出它们的共性(什么是滑轮?),再区分出它们的个性(定滑轮、动滑轮)。

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同时,必须要将滑轮和杠杆联系起来,得出“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的结论。

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兼具二者的特点。

【学进去、讲出来】活动一:了解滑轮的基本结构(结合图1,阅读P9)1.按照图1所示,动手做一做:利用铅笔、透明胶带制作简易滑轮。

2.滑轮的主要部分是能绕____转动的______。

活动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阅读P9-11)3.观察课本图11-15,图11-16,结合图2,回答问题。

(关注轴是否随物体的运动而运动..............) ①如左图所示,物体系在绳子的一端,手拉绳子的另一端,滑轮的轴固定.........................,用力拉绳子的一端,物体____,轴______。

此类滑轮称之为______滑轮。

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系在滑轮的轴下,手拉............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用力拉绳子的一端,物体____,轴_______。

此类滑轮称之为______滑轮。

(总结: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组装方式不同,导致了工作特点不同。

) 活动三: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阅读P9-11)导 学:通过杠杆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者省距离,所以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时,我们要比较物体重力(G )和弹簧测力计拉力(F )的大小,还要比较物体上升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 )4.实验探究定滑轮的工作特点①如图3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力(G );②如图3乙所示,组装定滑轮,在它的左侧挂上两个钩码,_________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同时测量物体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11.2 滑轮学习目标1.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作用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重点:知道滑轮的实质及特点。

难点:运用杠杆知识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习过程1、观察滑轮,说出它的构造。

2、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3、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表一表二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_____动,不能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所以该滑轮是滑轮。

表二中滑轮_____动,省力______,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_,所以该滑轮是滑轮4、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图2图11、钩码G=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 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1、钩码G=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 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

(填“是”或“否”)图3甲 (1)定滑轮可以看出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想当的杠杆。

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当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时,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课堂小结: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 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 _____ 训练反馈1、如图6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为 牛, F B 为 牛。

11.2滑轮导学案(1)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滑轮导学案(1)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文档11.2 滑轮导学案(1)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及其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模型、绳子、重物。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是如何减轻力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一定重物,并计算所需绳子的长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工作原理3. 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请解释滑轮的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升一定重物,并计算所需绳子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应用,了解滑轮组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内容,完整地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方案进行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滑轮组的设计和应用一、滑轮组的设计原理1. 滑轮组的构成:滑轮组是由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之间通过绳子或链条连接。

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滑轮的转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学案一、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和特点。

2. 滑轮的原理:学习滑轮的工作原理,理解力与力的方向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滑轮组:掌握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了解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滑轮的计算:学习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受的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能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滑轮的现象。

3. 学会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能设计简单的滑轮组应用实例。

4. 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滑轮组所承受的力。

5.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

难点: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模型,力传感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滑轮组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滑轮组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构成和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力传感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让学生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所承受的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滑轮定义: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原理:滑轮组构成:特点:计算: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给出实例。

答案:定滑轮,动滑轮。

2. 设计一个滑轮组,计算所承受的力。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特点,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滑轮组的应用实例,了解滑轮组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3 11.2滑轮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3 11.2滑轮

滑轮学习目标:1、进一步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并能分析其特点;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学习过程:一、滑轮组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

使用滑轮组时,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总结:①F=(G物+G动)/n,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可得:F= G物/n。

n: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

②S=nh,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高度。

③v F=nv物,v 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物物体上升的速度。

3、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绳子的绕法:两钩用一,偶从定始,奇从动始,动定交替。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4、水平拉动物体的情况:F= f/n ,S=nS物(f: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S物: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训练反馈1.小汉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实验次数物重G/N 拉力F/N1 1.0 0.652 1.5 0.903 2.0 1.15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2.如图所示,G=80N,在力F的作用下,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物体的速度和力F的大小分别是()A.0.8m/s,160N B.0.8m/s,40NC.0.4m/s,160N D.0.2m/s,40N3.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分别是()A.F=20N,f=20N B.F=10N,f=20NC.F=20N,f=10N D.F=10N,f=10N4.小汉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 苏科版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导学案 苏科版

滑轮一.导学1. 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2. 使用定滑轮省力,但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杠杆3. 使用动滑轮能省,但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杠杆4.使用滑轮组可以,也可以。

二.重点难点例题1: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例题2: 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2米,.求:(1)不计动滑轮重,求拉力F;(2)若动滑轮重20N,求拉力F(3)绳自由端(F处)上升的距离例题3:如图7-22所示,用滑轮组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动滑轮重30N,.求:(1)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2) .绳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例题4: 如图九所示,重为50N的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为20N,不绳的摩擦图7-22求(1)拉力F(2)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三.自主训练1.使用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杠杆。

使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的杠杆。

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

可见,滑轮是费距离的,而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

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

请在图9-34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

5.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9-35的样子,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移动。

其中A是滑轮,B是滑轮。

[1.0]6.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物重为40N。

摩擦不计,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F是 N;若动力移动20cm,则物体上升 cm。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第二课时)导学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2节“滑轮”。

本节主要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其实际应用。

2. 掌握滑轮的省力特点,能运用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剪刀、胶带。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物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前,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滑轮组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的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过一个动滑轮,然后将绳子固定在一个重物上,让学生观察重物的提升过程。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滑轮组的应用和设计。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滑轮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使用滑轮组可以节省多少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 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4. 滑轮的应用:吊车、提升重物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描述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设计一个滑轮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九年级物理上册 11.2 滑轮教案 苏科版

滑轮【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②认识目标:能区别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它们的结构,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自主探究,体验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特点、实质;初步学会利用这些特点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 1 学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二)自学与互帮1.自学内容一:P9 认识滑轮自学方法:(1)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4,利用手边器材(铁架台、滑轮、钩码、细绳)并按教材要求做一做(2)在完成类似任务时,人们常用到一种简单机械,它通常是由一个周边有凹槽、中心有固定轴的轮子绕上绳索、缆绳等组成的这种简单机械就叫做_______________.(3)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11-15,11-16做一做,思考并归纳: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和 .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定滑轮;轴的位置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应用如课本图11-15、11-16是分别使用_______滑轮和________滑轮.2.自学内容二:活动探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学方法:(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_______(能/不能)省力,但______(可以/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F______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h3..自学内容三:活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套教学学案 11.2 滑轮(一)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套教学学案 11.2 滑轮(一)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学学案课题:滑轮(一)1.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滑轮组.3、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目标:1、2目标:2、3阅读、实验探究、举例、讨论、练习等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我手头上的这些工具吗?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杠杆分为那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人们是怎样使用它们的?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动滑轮、定滑轮:通过看书回答:什么叫动滑轮?什么叫定滑轮?并分别举例说明。

2、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7所示的实验(师共同做),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把数据填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a)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做课本图11—18所示的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并仿照课本自己设计表格,把数据填在其中。

(实验师生共同完成)(2)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你能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特点?﹡滑轮的实质:认真阅读课本上的“读一读”回答:定滑轮的实质是:;动滑轮的实质是:;b)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一般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有几股绳子承担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显然,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股绳子承担重物的重量.这要看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动滑轮的 个数。

(师生组装滑轮组及作图)师生根据作图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F=G/n (F 表示拉力,G 代表物重,n 表示绳子的股数) 指出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不记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和摩擦。

四、导学导练:1、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2、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3、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4、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1F 、2F 、3F 的大小( )A .1F >2F >3FB .1F =2F =3FC .1F <2F < 3FD .2F >3F >1F5、在图中,物体A 的重力为G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人对绳的拉力F 的大小等于( )A .0.5GB .2GC .0.5fD .2f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
一.导学
1. 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 ,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 ,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2. 使用定滑轮 省力,但 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 杠杆
3. 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 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 杠杆
4.使用滑轮组可以 ,也可以 。

二.重点难点
例题1: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例题2: 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 ,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2米,.求:
(1)不计动滑轮重,求拉力F ; (2)若动滑轮重20N ,求拉力F (3)绳自由端(F 处)上升的距离
例题3:如图7-22所示,用滑轮组以0.1m/s 的速度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 的物体,动滑轮重30N ,.
求:(1)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
(2) .绳自由端上升的速度 .
例题4: 如图九所示,重为50N 的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以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为20N ,不绳的摩擦

7-22
求(1)拉力F
(2)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三.自主训练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

使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杆。

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

可见, 滑轮是费距离的,而 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 ,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

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

请在图9-34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

5.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9-35的样子,用力F 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
移动。

其中A 是 滑轮,B 是 滑轮。

[1.0]
6.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滑轮重为10N ,物重为40N 。

摩擦不计,
则当物体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动力F 是 N ;若动力移动20cm ,则物体上升 cm 。

7.在图9-36和图9-37中的轮子上画一根线表示杠杆,并标出支点O ;画出动力F 1和阻力F 2,以及力臂L 1和L 2。

8.如图3-38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 1、F 2、F 3,则( )。


9-35
图9-34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9.用一个动滑轮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

已知物重G =180N ,摩擦不计,绳端的
拉力是F =100N 。

动滑轮重为 N 。

[1.5]
10.图9-39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轮和一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

请回答:(1) 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 滑轮组不改变动力的方向;(2)甲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而乙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滑轮组更省力些;(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 高度,那么甲滑轮组
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 ,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 。

11.仍然看图9-39甲和乙.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不计,G =300N ,则图甲中的拉力F 甲= N ,图乙中的拉力F 乙= N ;如果摩擦不计,动滑轮重是30N ,G =300N ,则F 甲= N ,F 乙= N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由其中的动滑轮个数决定的
B .剪刀实际上是两个杠杆的组合
C .费力杠杆是不好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D .不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其轮心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1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
A .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 .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14.如图9-40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 1、G 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 )。

A .G 1=2G 2 B .G 1=G 2 C .2G 1=G 2 D .G 1=3G 2
15.图9-41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 可绕O 点转动。

在图上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1.5]
16.在图9-42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使人站在地面上能把物体提到高处。

画好后再回答:(1)该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2)如果拉动绳端向下移动Lm ,则物体能上升的高度h= 。

图9-36
图9-37

9-38

9-39
图9-40
17.用如图9-43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轮重不计,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 N,拉绳的力F为 N;(2)如果G=200N,滑轮重为1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 N,拉绳的力F 为 N。

18.如图9-44所示,某人用滑轮先后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匀速提升重物。

如果该人的体重为800N、手臂所能发挥的最大拉力为10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则: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 N 的物体;而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 N的物体。

19.在图9-45虚线框内画一个用于竖直提起重物的滑轮组。

要求该滑轮组有这样的特点:有4段绳子承担总重,所用滑轮个数为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