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八年级下册二、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口技》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陈涉世家》23、臵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捕。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五大知识范畴 生用
从“例-规”到“规-例”,强化例规关联记忆,在这个基础上,抓住知识点的本质,举一反三。
文言文五大知识范畴: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复习应试者,对每篇每句,都要据此五大知识范畴细细标出考点并按标准踏实译出考点,译几句,比照一下权威译文(若有两说,则以教科书注释为上,教参译文次之),如此篇篇滤过一番,自可百考百顺。
看出考点,答出考点(让阅卷者看出你已看出考点),看得越细致答得越到位,考得越好——高中文科考试要诀,指向公务员基本职业素养。
须扎实、灵活、清楚考向,方为完美应试者;而应试所涉乃至应试本身,皆属仿佛必要而易趋于无聊之事,视之为必要而做好这些事,又不使之趋于无聊,方为卓越应试者。
根据极有可能作了意译、转译的译文去推断原文的语法点,一不小心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要养成“在原文中理解原文”的习惯,要提升“根据原文推断语法点”的能力。
在选项设置中调节对比度并确定可能性——擅此应试技巧,则备考更收实效;从确定无误的知识点出发,比较各个选项,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据此出发点,则心魔不扰;而备考就意味着:增加这些点的数量,优化这些点的质量,结好由这些点串成的网。
扎实而不灵活,则执;灵活而不扎实,则妄。
执者有其妄,而妄者亦有其执。
不执不妄者必扎实而灵活。
应试学习的对象不外乎知识与方法。
方法不等于知识。
知识在于理解,方法在于运用。
理解了某个方法并不意味着掌握了这个方法,正如,记住了某点知识并不意味着理解了这点知识。
以理解方法为起点,在自觉而反复地运用方法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深入理解方法——这个过程伴随着所记忆、所理解知识点的数量的扩大(博,即强化对知识范畴的拓展力;博者愈博且愈渊愈博)、质量的优化(渊,即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穿透力;渊者愈渊且愈博愈渊)、关系网的升级(不执不妄,即扎实而灵活,即强化对知识点之间潜在的、现有的联系的发现力、组织力和调动力)——直到化境。
文言文五大知识范畴:一、通假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
初中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归类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研究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归类。
通假字是指在中国古书中使用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考试中需要对其进行解释。
七年级的通假字包括“尊君在不”,“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止有剩骨”,“身亡所寄”,“其人舍然大喜”,“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镜帖花黄”,“但手熟尔”,“XXX以杓酌油沥之”,“可爱者甚蕃”和“亭亭净植”。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因此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意思,需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七年级上册的一词多义包括“舍”(舍弃、解除、消除、去消失、离开、时当时)、“日”(按时、天、太阳、岁月)、“为”(给、替、担任、做、被、成为、乐以。
为乐、乐趣)、“行”(行走、行出行)、“知”(了解、领悟、知道)和“意”(想、企图、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敌胁迫、攻击、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XXX。
求闻之若此。
在古今异义中,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要特别注意前四种情况,如果不了解它的变化,误以今释古,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
七年级上册常考古今异义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XXX舍去。
相委而去。
实词儿女指泛指小辈,包括侄女、侄儿;去指离开;委指舍弃。
现代汉语中,儿女指儿子女儿,去指跟“来”相对,委指交付。
这些词在古今异义中的差别细微,要注意区分。
出自《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期日中,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XXX回头看,期指约定日期,可以指表示可能、许可,三指数词,表确数。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论语》中经常出现。
弛担持刀,屠自后断其股。
弛指松弛,股常指机构中的组织单位。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初中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表通假字表(1-2册)古今异义词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
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输》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其身,行拂乱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2. 上{ } ①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方位名词)
3. 百{ } ①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 ②猿则百叫无绝(极言极多,数词)
4. 以{ } ①因以为号焉(用,介词) ②以自终(连词,不翻译)
5. 之{ } ①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②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6. 如{ } ①晏如(……的样子) 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词类活用、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有哪些??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3 23:36要全提问者: 大大宁宁 - 一级最佳答案 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 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 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 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从此 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用来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动激奋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2.长(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8.发(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3)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15.立(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17.论(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21.起(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22.塞(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24.上(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26.食(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33.谓(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34.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35.信(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36.兴(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37.行(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38.许(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39.言(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40.遗(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41.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42.遇(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43.远(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44.忠(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
D.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近朱者赤 ……的人
D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 到 C.化为邓林 成为 D.思则得之 重于泰山 比
B.臣是以无请也 因为 以讹传讹 把
碌碌无为 作为 不进则退
就
勇攀高峰
五、课外拓展
背景: 晋朝的都城原来在洛阳,后被匈奴攻 占,向东迁到了南京,史称东晋。
D 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B.及其日中如探汤 狐假虎威 借助 固若金汤 热水
C.可谓好学也已矣 D.日知其所亡
通“无", 不知道的东西。
叶公好龙 喜好 亡羊补牢
丢失
3、下列词语中红色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问其故
平白无故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这 此起彼伏 B.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 C.居十日 过 居无定所 居住
火齐之所及也 更重问之
桓侯故人问之
假人之长
火齐之所及也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 假人之长
心之官则思
晋明帝: 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以 何以致泣
以补其短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以
以补其短 具以东渡意告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以
以补其短 告以此意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是以无请也
之
火齐之所及也 具以东渡意告之
桓侯故人问之
假人之长
之
元帝异之
学而时习之 火齐之所及也 假人之长
一、通 假 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惘,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日知其所亡 亡通“无”,不知道的东西。 汤熨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 文通“纹”,花纹。 文首 鲧复生禹 复通“腹”,肚子。 孰为汝多知乎? 为通“谓”,说。 知通“智”,智慧。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輮使之然也:輮通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部编人教版(版)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通假字《世说新语·陈太首与友期行》尊君在不?“不”通“否”《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惘,糊涂《诫子书》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通“冶”,陶冶《狼》止有剩骨。
“止”通“只”《杞人忧天》亡处亡气。
“亡”同“无”,没有《木兰诗》著我旧时裳。
“著”同“着”,穿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卖油翁》但手熟尔。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河中石兽》曳铁钯。
“钯”通“耙”。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三峡》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回去《孟子·富贵不能淫》安居而天下熄。
“熄”通“息”,停止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堵塞,不通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聪明亡以应。
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没有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放置无陇断焉。
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高地《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被”通“披”,穿着,穿着改容式车改容式车 “式”通“轼”,车前的横木,车前的横木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邀请 《核舟记》《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有”通“又”为字共三十有四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有”通“又”诎右臂支船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弯曲左手倚一衡木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与纵相对,与纵相对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的美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挑选《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 “冥”通“溟”,指海色深黑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边际,边际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语气词《礼记·虽有嘉肴》《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学学半 “学”通“敩”,教导。
九上语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九上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汇总一、通假字。
1、適戍渔阳九百人適:“谪”,被贬外调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5、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7、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9、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1、自董卓以来(已,通“以”)二、古今异义。
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2、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3、豪杰:古义有声望或者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4、会计:古义集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5、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6、又间令吴广:古义暗地;今义中间。
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8、“非若是也”(是:古:这样;今:判断动词)9、“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休息)10、“虽千里不敢易也”(易:古:交换;今:容易)11、“长跪而谢之曰”(谢:古:道歉;今:感谢)12、将军宜枉驾顾之古:拜访今:照顾13、凡三往古:总共今:平凡14、孤不度德量力古: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立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大概今:危险1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一天天今:太阳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可以把今:可能,能够,许可18、利尽南海古:南方近海的地方今:指中国南海1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1、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2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23、)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24、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2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6、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三、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X 通X” (或“X 同X” )。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从:同“纵” ;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 ;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度:同“渡” ;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稍稍
渐渐
稍稍正坐《口技》
稍微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和孩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用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
前
靠前,上前
5
一狼洞其中(《狼》蒲松龄)
洞
打洞
6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陶渊明)
志
做标记
7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陶渊明)
果
实现
8
不蔓不枝(《爱莲说》同敦颐)
蔓
蔓延
枝
生出枝节
9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韩愈)
策
驾驭,驱使
10
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腰
挂在腰间
11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欧阳修)
名
遭受
陇
垄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
土埂
曷
何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熙
嬉
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新编)
开玩笑
板
版
活板《活板》
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已
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
裁
才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仅仅
坐
座
满坐寂然《口技》
座位
直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一词多义1、与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2、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而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夺而杀尉,为坛而盟,挟天子而令诸侯,(连词,表顺承关系)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逆寡人者,挺剑而起,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但是)④则名微而众寡(连词,表并列)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响应)5、若①若为佣耕(你)②非若是也(如,像)③若士必怒,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无兴德之言,(假如,如果)6、为①若为佣耕,俱为一体(是)②为屯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③为坛而盟(修筑)④功宜为王(称作)⑤以君为长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做)⑥好为《梁父吟》(唱)⑦谓为信然(是)⑧以弱为强者(变为)⑨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被)⑩为忠善(做)7、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②与皆来会计事(集会)③东连吴会(kuài,指会稽郡)8、道①道不通(道路)②中道崩殂(中道---中途)③以咨诹善道(道理)9、乃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于是,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这才)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同样)②公等遇雨,关羽、张飞等不悦,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11、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用,拿)③吴广以因为④固以⑤以激怒其众,以咨诹善道(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⑥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用)⑦将兵徇蕲以东(用在“东”前,表示方位的界线);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线)⑧杀之以应陈涉,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悉以咨之,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来)是以(因为)先帝简拔以(来)遗陛下⑨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因为)有先生也⑩以弱为强者(从-----?)⑾此可以为援,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⑿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它来,拿它来)⒀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讲作“而”)⒁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连接因果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12、将①(率领,带领,带兵)②项燕为楚将,(大将,将军)③与臣而将四矣(将要)④出郭相扶将(扶,持)13、数①扶苏以数谏故(屡次)②数有功(多次)③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数日(几)④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可胜数-----胜:尽。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后面带宾语。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名词“目”带宾语“陈胜”,用作动词。
以目示意)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名词“蹄”后面带宾语“之”。
用作动词,用脚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名’’带宾语“其一处”,用作动词,说出) ②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
例如:中通外直,不革不挚。
(名词‘‘蔓’’和“枝”前面有副词“不”,用作动词.乱出蔓茎;横生枝节)③名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名词罾”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捕捉)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名词‘‘志’’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做标记)④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时前面肴连词“而’’或副词,有时前面既没有连词也没词。
例如: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剪。
(《冯婉贞》)(方位名词“前”前面有连词“而”,用作动词,向前跑来)(2)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名词“腊’’后面带宾语“之”,用作使动词。
使……成为腊,把……制成干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域”后面带宾语“民”,用作使动(3)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名词“宾客”后面带宾语“其父”,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4)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多带有比喻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等意思。
例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像犬一样)②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或凭借,有“用……”或“依据……”等意思。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簸箕、土筐)失期,法当斩。
(《陈涉世家》)(依照法律)③时间名词“日”、。
论语十二章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輮使之然也:輮通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
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
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
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
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
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一词多义】心①因事顺心(心意)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事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故①故伎求之(所以)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奔①载欣载奔(跑去)②情在骏奔(奔丧)【词类活用】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
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句意是,拄着拐杖走走,随地休息。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句意是,感叹我的一生就要终止了。
)【古汉语句式】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②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求什么。
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③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7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9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11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12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14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16若不阙秦(jué 使动用法,使……减少)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⑤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⑥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3.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5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言于:对……说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1.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赤壁之战》一、通假字:①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驻扎。
②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擒拿。
③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
④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⑤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张,同“涨”,弥漫。
⑥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二、词类活用: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旧,形容词→名词,老交情)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礼,名词→动词,礼遇,以礼相待)3、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忧郁之计(外,内,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备[南]走 .名——状:4、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蹶,本义跌倒,引申为挫折,使动用法,使…挫败)5、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从,使动用法,使……跟从)6、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7诸人持议,甚失孤望(失,使……失望)8操悉浮以沿江(使……浮,此时该句为“悉浮(之)以沿江”,以,介词,在)9.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10除残去秽(形-名,残暴、丑恶的坏人)三、古今异义:1、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态势形成今:形成、造成4、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土地方圆今:地方、地区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丈夫的配偶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万一一旦今:偶尔遇见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古:面北朝拜今:北面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他实际上今:表话题转换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不超过今:表转折关系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刚刚一今:表年级或日期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a.刘备天下枭雄b.我,子瑜友也c.子瑜者,亮兄瑾也d.田横,齐之壮士耳e.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f.曹公,豺虎也g.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h.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被动句: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行将为人所并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e.操军破,必北还f.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省略句:a.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b.交游(于)士林c.避乱(于)江东d.裹(之)以帷幕e.权以(之)示群下f.操当以(吾)还付乡党4.宾语前置:a.豫州今欲何至b.卿欲何言c.何以言之(介词的宾语前置)5.状语后置: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豫州虽败于长坂c.裹以帷幕6.定语后置: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荆州之民附操者五、一词多义:1、卒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乘犊车,从吏卒(士兵)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促)2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几)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量)3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4、治: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率领)5、足:a.岂足托乎(值得)b.兵精足用(充足,动词)65、次秦伯素服郊次停驻列坐其次处所引次江北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7、烈:a.兼仗父兄之烈(功业)b.火烈风猛(大,形容词)8.事:a.北面而事之(侍奉)b.不足与图大事(事业)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形势)9.计:a.今为君计(考虑、打算,v.)b.备用肃计(计策、谋略,n.)10难:a.今操芟夷大难(灾难)b.五万兵难卒合(困难,难以)11略:a.略已平矣(大致)b.助画方略(策略)12方:a.操军方连船舰(正在)b.地方百里(方圆,面积)c.助画方略(办法,谋略)d.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正要)e.挟天子以征四方(方向)13.济: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成就,完成)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c.朝济而夕设版焉(过河,渡)赈济百姓帮助,接济14.引:a.引次江北(退却)b.引军北还(率领)15.众:a.众士仰慕(众多的)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士兵)七、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