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6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2023最新-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可爱的帮助大家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城南旧事》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先听支歌,会唱的跟着唱,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这歌词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2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同学们闭眼感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3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初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片断。
(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第5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第7~11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第12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第13~16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童真童趣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读第5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细细地品味,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教学预设:一、导读——回顾画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二、批注——感悟画面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
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
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学咀嚼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篇1:《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一、出示课题,明确基调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就是在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胡同、四合院里度过的。
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冬天的太阳下一群骆驼在走着。
生: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
一群骆驼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北京城南,一群小孩子围上去东摸摸西摸模,觉得非常新奇。
长大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就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二、整体感知,了解趣事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
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的往事?生:“我”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师指导“咀嚼”的书写)师板书:看骆驼生:“我”与爸爸争辩骆驼脖子上为什么要挂一个铃铛。
师板书:问驼铃生:想修剪骆驼肚皮下垂着的一大块一大块毛。
师板书:剪驼毛生:问妈妈骆驼去了哪里?师板书:问驼踪三、走进童年,体味趣事师:孩子们,你们真不容易,也很了不起!请你们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件事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孩子,你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生:“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地读写“毡帽、优质、咀嚼、铃铛、交错、沙漠、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特点。
【授课时间】两课时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谈话法、重点突破教学法。
三、说学法联想、感情朗读、默读、做批注。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1、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
激发“共鸣”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上乘境界。
教师若能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如此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
所以我安排了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课,进而欣赏作者的童年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这样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又充满幻想。
你小时候做过哪些有趣得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2、激发想象,走进作者的童年。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词语进行联想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题是文眼,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审美特质的题目,却是不多见的。
要抓住这一素材,展开一个凝练的、对全课的展开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联想环节,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1)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
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今天,我们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毡、卸、咀、嚼、漠、寞、袄、袍、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对童年的几个片段的回忆,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1. 时间悄悄流逝,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它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你还记得你们小时候的那些有趣的事吗?(这时《童年》的音乐轻轻地响起)2.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而幸福的童年各有各的幸福,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文――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看看她的童年发生了那些趣事,好吗?二、学习新课1.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中国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中国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在1948年同丈夫会中国台湾,她的创造是非常丰厚的。
2. 学习生字。
zhan xie ju jue mo mo ao pao sha毡卸咀嚼漠寞袄袍傻毡部首:毛结构:半包围结构共9笔字义:毡子,用羊毛等压制成的片状:毡帽,毡鞋组词:毡帽造句:用羊毛等压制成的的帽子我们就叫它毡帽。
卸:部首:结构:左右结构共9笔字义:1.把牲口身上的绳套等解下:把马鞍卸下来。
2.把东西或零件拿下来或拆下:卸货。
3.解除;推脱:卸任,推卸。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贪图语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视频文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1、导入,走进童年的记忆:师: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生答,老师做恰当的评价。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
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
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
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作《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解题激趣: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做恰当的评价及引导。
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
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响着悦耳的铜铃声。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的心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第【1】篇〗设计理念贯彻“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教育理念,依据具体文本的特性,找准文本与学生需要之间的连接点,充分发挥文本的言语学习价值和母语课程生活的建构价值,不断发现和创设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学习“境遇”,引领学生在开放积极的母语学习活动中发展言语思维、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1、从题目入手,带着问题读书,发现文章内容、线索、主题等秘密,体会作者构思、表达上的匠心。
2、抓住重点句段和内容信息,在发现文本语言的节奏、具体事情的时间变化、涉及的人物等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激发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为自主阅读和多维度学习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学习准备教师搜集学习支撑材料,制作课堂学习PPT。
学习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缘题质疑,以疑促学。
1、出示文章题目,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师生梳理疑问。
2、发给学生文章,读第一自然段,就“骆驼队”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的陌生感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自我印证式的积极心理下,以探索的姿态走进文本,发现文本的内容和构思秘密。
】二、自读思考,初窥秘密。
1、学生带着从题目中生发的问题和读第一自然段时的猜想,认真阅读文章,思考问题,印证猜想,寻找答案。
2、出示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字词(毡帽、咀嚼、驼绒袍子),读准音,初步理解意思,同时在脑海中勾勒与骆驼有关的文本内容图像。
3、交流分享阅读发现,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线索,初步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弄清这篇文章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为中心,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展开初对话,再在师生交流对话中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结构化梳理,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三、聚焦细节,探寻秘妙。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啊,这个诗一般的题目,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透过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来体会她诗一样的童年。
二、按要求自主读课文1、幻灯出示自学要求:⑴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⑵每个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析童年片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⑴小组交流讨论:四个片段分别用什么感情去读。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进行讨论解决,互助互学。
⑵全班交流。
⑶重点引导同学讨论、交流、体会四个片段的感情。
(细致、童趣、好奇、温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⑴选择自身喜欢的片段,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⑵小组内竞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同桌交流: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5、综合与拓展:⑴教师小结:出示幻灯: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⑵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语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课文是按季节推移的顺序记叙的。
2、冬春之交骆驼脱毛,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4、童年时代结束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和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与骆驼队相处的回忆性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骆驼队的互动,展现了童年的美好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2 生字词学习:骆驼、童年、冬阳、队伍、脖子、铃铛、毛皮、队旗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骆驼队的情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如骆驼队的情景、作者的情感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培养阅读习惯。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完成生字词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4.3 思考与写作:学生思考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讨论的表现。
5.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朗读录音、生字词练习和思考与写作的质量。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组内成员的学习表现。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6.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鸣。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冬阳·童年·骆驼队》。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分享感受。
(2)学生互相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文《夏天的夜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2.同学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俺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俺”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溢诗情画意,会令俺们发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溢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俺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俺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溢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俺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家长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出示):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考虑: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①注意指导同学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一)爸爸的话意思是:尽管书包是小的,但是里面的知识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到它内在的价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于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1.教师:歌曲《童年》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教师播放《童年》的音乐。
(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情)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
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
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
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做《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3.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至”改为“致”。
"小溪的生活”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一首歌”改为“一幅画”(或“水彩画”“万花筒”)。
二、交流信息,走近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讨论总结。
三、充分自读,了解内容1.生自由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开火车,一人读一自然段。
教师及时正因。
)3.交流自读成果,体味童年的往事:(以提问的形式展开)4.再读课文。
童年的林海音什么都要问一问。
刚才大家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大家觉得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5.小结。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童年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第一课时教案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往事,走进童年师:同学们,小时侯你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学生交流后,老师导入:是啊,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随着林海音的记忆,走进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感知童年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学生边交流边板书:学骆驼咀嚼、谈驼铃作用、想替骆驼剪毛、问骆驼队去处三、直奔趣事,品悟童年1、自学: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请认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在旁边用一二句话或一二个词写出自己的体会。
2、引导学生交流: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勾画了一处,有的同学勾画了多处,第一次画出来的地方肯定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
下面谁先来说一说?3、学生自由交流:(可打乱顺序交流)A、学骆驼咀嚼(1)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a、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生甲: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话。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看一个孩子童年时的回忆,特别是骆驼队,它们脖子上的铃声,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恋恋不舍。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
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第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学生活动: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学校或班级):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第3题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
篇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第1篇】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深刻。
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3、制作课件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设计:1、标出课文自然段,熟识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成果展示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年的美好。
4、能了解作者的背景,有进一步的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一)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你的童年里有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2.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阅读兴趣。
】预设1:觉得课题很有意思,很特别。
(师: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预设2)预设2:会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等等。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预设3: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作者简介与背景1.师:除了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经过预习,你们对本文的作者有了哪些了解呢?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表扬从资料袋中摘取信息的学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为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地铺垫。
】预设1: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写过一本《城南旧事》,并且被拍成了电视剧。
预设2:作者林海音是在日本出生,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城南旧事》就是描写了她在北京经历的童年往事。
师:《城南旧事》是一部你们爸爸妈妈曾经看过的电影,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家问问,他们看后的感受。
2.引导学生质疑。
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你现在有什么不明白的吗?预设1:作者的童年经历的哪些事情,能让她为此写一本小说?预设2:给作者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
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
3.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Ppt}(三)经过我们的预习,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哪些字的字音和字形需要我们注意呢?【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字。
】结合预习情况,在在生字、新词的音形义上进行点拨。
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点拨:卸煤中的“卸”的笔顺,第7笔是“提”。
共9笔。
并在生字本上书写一个“卸”。
咀嚼中的“嚼”、是个多音字,它还念jiáo,如慢慢地嚼。
傻事中的“傻”右上部分里面的笔画。
并在生字本上书写一个“傻”。
(四)初读课文,理解字词,理清文章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预设1:学生默读后交流,答案基本一:4个片段。
接2。
预设2:答案不统一,有说三个片段,有说四个。
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按顺序梳理片段。
并追问具体描写段落。
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讲的第一个童年片段。
【设计意图: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理解方面,重点之一就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阅读时能从疏散的文字中根据叙述顺序梳理出具体内容。
】2.PPT:4个童年片段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
骆驼队过来时,。
春天就要来了,。
夏天来了,。
骆驼队停在我家门前,我看骆驼吃草,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4骆驼队过来时,我和爸爸讨论骆驼脖子下系铃铛的来历。
5-9春天就要来了,我想剪去骆驼的旧驼绒袍子。
10夏天来了,我问妈妈骆驼的行踪。
11-143.用小标题来概括这四个片段:(板书:学咀嚼、猜驼铃、剪驼毛、念骆驼)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3、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4、能积累文章中的重点句段。
教学重点: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一)回忆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还记得文章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吗?预设1: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的样子。
我和爸爸谈论驼铃的来历。
春天骆驼脱掉绒袍子。
夏天我问妈妈骆驼的行踪。
(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再说说。
)接预设2预设2:用小标题概括:学咀嚼、猜驼铃、剪驼毛、念骆驼【设计意图:学生有的会根据语言的直接描述,梳理主要内容,有的会根据小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
经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发现,运用小标题的方法,能使主要内容更简练。
】师:现在让我们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用的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合并段意、题目扩展、六要素、找中心句,当一篇文章描写了几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提炼小标题的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设计意图:阅读叙事性作品,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体会感情的方法。
以读带讲自主的关注文章的重点词句。
】PPt: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预设1:从“那样….那样….那样….”体会到作者观察骆驼非常仔细。
(从骆驼的“咀嚼”这个动作,体会到生活在城里的孩子,看见了骆驼吃东西的样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并幼稚的模仿起来。
体现出小孩儿的天真,童真。
)师: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现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
预设2:如果学生在理解“咀嚼”时遇到困难,我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是什么意思?怎样咀嚼?接预设1。
预设3:小时候的作者看骆驼,看“呆”了。
(师:是什么让她发呆呢?接预设1. 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
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引读:PPT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
我看得呆了,( )。
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看得太入迷了)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五六岁)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
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
因为这好奇的呆、专注的傻只属于孩子。
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恋,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引导学生读出童真。
)自由学生朗读,指名朗读,相互评价。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师:这是一篇笔触细腻,文辞优美的文章。
聪明的同学可能注意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先反复读,然后画下令我们感触最深的句子,认真体会;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请大家在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预设1:猜测挂铃铛的原因(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师:这一部分大量地御用的任务的什么描写?(对话描写)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指名说。
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
师点评。
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小英子的观点是——这两个观点那个对呢?(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错,就连爸爸最后也很认同小英子的看法。
不管怎样,从她与众不同的答案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师: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接预设3预设额2:看骆驼脱毛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
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预设1: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师: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并读好相关句子。
)预设2: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样写突出了小英子的天真,被新奇的骆驼吸引,把自己当做骆驼的一员。
师: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预设3: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接预设1)师: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
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出示ppt分角色朗读四、链接拓展,体会对童年的怀念1.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林海音已经42岁了,而且早已身居台湾,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却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现,同学们联系你们自己的童年,你们猜猜她或许还会想起什么事来呢?能不能也像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取一个名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