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环流
最新——季风环流详解
![最新——季风环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7b75e3052d380eb62946dfa.png)
3.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节 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海陆热力差异 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 海洋—— 太平洋 与世界最大陆地—— 亚欧大陆 之间巨大的海陆 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 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西北季风 (1月) 东亚 季风 东南季风 (7月)
例题: 读亚洲7月季风图: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 西南 _____ 季风,B的风向 东南 是_____ 季风。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 B 差异形成的是_____ , 东亚 地区) 这类季风在____( 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____ 水稻 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___ 水旱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 的生长威胁很大。
(三)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东亚 太平洋
南亚
印度洋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概念: 思考:世界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亚洲东部
原因: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亚洲东部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 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亚季风
读“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
A
C
B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1或7)月, 夏 是北半球的____季。图中 A处是______ 低 (高或低)气压,名称是 。 亚洲低压 它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 副热带高 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C表示 东南 (风向)季风, 它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受它影 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 。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字母B表示 西南 (风向)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半年后,C处刮_____ 西北 季风,B处刮 东北 季风。 _____ (5)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地中海 ___________ 气候。成因是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西风带 控制,温和多雨。 受_________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67fa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f.png)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f406d8102de2bd960588f0.png)
练习与巩固:
高考链接: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亚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有何异同?
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东亚 地区距夏季风的源地较远,受其影响较弱
如图所示为西安、东京位置图和两城市相关气候资料.
思考3:从东京→西安,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自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加强。 具体表现在: (1)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2)降水的总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降水的季节集中 程度不断增强。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性质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高温湿润, 夏季多雨。
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介于世界最大的大 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 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劲,影响 范围广;东亚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其影响深刻
4: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北美的季风气候有什 么差异?
气候类型:东亚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东亚季风典型且具有较强的大陆 性
二、季风环流的评价
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 业生产有利。
季风环流的原理
![季风环流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2e84d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4.png)
季风环流的原理
季风环流是天气变化的基本框架,是一种地球表层温度和风场的环状
变化特征,由太平洋赤道热带气流、太平洋高纬度及两极带冷气流组成,
其中以太平洋赤道热带气流为主。
太平洋赤道热带气流:由西太平洋海面(0-15°N)南部有热带回旋,且放射出热带气流,斜坡上升流向北发展,形成表层风场系统,在东部北
纬30°-45°是环流的最低点,为热带气流的“出口”,西北太平洋由于
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只有较弱的热带气流;
太平洋高纬度及两极带冷气流:从西太平洋30-45°N走向东北气流
沿斜坡下降,到达亚洲中北部后绕亚洲大陆北部和东北部向西北方向流动,形成了亚洲北部冷空气,流向太平洋和大洋,并在大西洋海岸向西传播,
形成两极带冷气流系统,而太平洋高纬度则向南发展,形成了太平洋高纬
度冷气流,为亚洲季风的入口。
总而言之,季风环流是由太平洋赤道热带气流、太平洋高纬度及两极
带冷气流组成,形成了地球表层温度和风场的环状变化特征,从而具有不
同季节的雨量和温度的变化。
季风环流知识点
![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7269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f.png)
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表现为季节性的风向变化。
它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气候现象,对这些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以“季风环流知识点”的标题为线索,逐步介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引起的。
这些地区的季节性气温变化较为显著,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由于夏季地表辐射热量大,而冬季热量较少,导致了气温差异。
这种温差巨大的现象使得空气在高温地区上升,形成了低压区;而在低温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压力差驱动了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风向的变化季风环流表现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也称为南风。
而在冬季,则是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陆风,也称为北风。
这种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典型特征。
2.降水的分布季风环流还导致了降水的分布差异。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导致了降水量的增加;而在冬季,季风几乎没有水汽,降水量较少。
这种降水差异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方面。
3.气温的变化季风环流还导致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的吹拂,夏季的气温相对较高,而冬季的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气温变化使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暖,也适宜于一些特定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农业生产季风环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季风的吹拂下,夏季降水增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而冬季干燥的季风则适合谷物的收割和贮存。
因此,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季风环流的变化。
2.水资源管理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管理也有重要影响。
夏季的丰水期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和补充水库的水源。
而冬季的干旱期则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经济发展季风环流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58b1dd71fe910ef12df895.png)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5223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3.png)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主要有两种,即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是指在夏季时,由于大陆上空气变热,产生了低气压,海洋上空气温较低,产生了高气压,所以空气会从海洋向大陆内部移动,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形成了大雨季的现象。
而冬季季风则是在冬季,大陆上的温度下降,产生了高气压,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高,产生了低气压,冬季季风就会由大陆向海洋移动,所以冬季季风通常是干燥的。
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尤为强烈,主要是因为亚洲大陆的南北延伸很长,东西宽度相对较窄,这样产生了大陆内部温差较大的条件,所以在夏季产生的季风环流就会非常强烈。
而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有类似的情况。
季风环流对大陆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季风环流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一些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业地区。
比如印度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依托于季风环流带来的水汽,所以才有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其次,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的气温分布。
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使得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而冬季季风则往往干燥寒冷。
所以,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陆上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上风向的分布。
在夏季时,东南风会带来大量的湿气,而在冬季则变成了西北风,使得大陆上的气候和风速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季风环流也有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洪涝灾害。
特别是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部地区,每年都会因为季风带来的大雨季而引发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季风环流也使得大陆上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
在冬季时,干冷的西北风吹袭,使得一些地区很难得到充足的降水,导致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再者,由于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和降水,也加剧了一些地区的侵蚀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总之,季风环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气候现象,它影响了大陆的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分布。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季风环流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78ef3154680203d8ce2f24e0.png)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名称 成因
冬季风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中心
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风向 西北
性质 干冷
名称
成因
夏季:气 南亚季风 压带风带
季节移动
冬季风
风向
性质
东北
干冷
夏季风
分布地区
气压中心 风向 性质
亚洲低压 太平洋高压
亚州东部 东南 湿热
夏季风 性质 湿热
性质 湿热
分布地区 亚洲南部
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夏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 增强,亚洲大陆形成亚洲低压 太平洋暖湿气流,沿着北太平 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形成了高 温、湿润的偏南风
东亚季风冬季风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阿 留申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形 成了势力强大、寒冷干燥的 偏北风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
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
共同作用形成 “神奇”的季风环流,带来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思考题
亚欧大陆
太平洋
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显著,季 风变化在东亚地区十分显著
在世界上其他的哪些地区也存在季 风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把它们找 出来,并与东亚季风区进行对比
谢谢观看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
季风环流
导入
导入
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了高压, 北半球夏季,亚洲陆地上形成低压,太
而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平洋上形成高压
气压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变化,使得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着季节有规律地 向相反或相近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季风环流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49fb5b240c844769eaeeb0.png)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1月份 太阳直射南半球
气压带、风带分布 相对二分日南偏
海陆差异
北半球冬季 陆地降温快 T陆地 < T海洋
亚欧大陆中高纬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中心形成高压
冷高压将原本附近的 副极地低压切断,使
之保留在海洋上
风?
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30°N
降水 季节 差异
季风 气候
谢谢聆听!
探究:考虑海陆差异、直射点移动等因素,全球大气环流的状况。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 直射点移动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原理
海陆差异 直射点移动
冬季陆地 夏季陆地 气温低 气温高
形成高压 形成低压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西北风 干冷
东北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风
西南风
暖湿
湿热
海 陆 热 力 性 质 差 异 风带季节移动
小结:海陆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形成 季风环流
亚洲东部 南部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 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
吹来自陆地的风 吹来自海洋的风
0°
30°S
探究1:1月份,海陆差异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读“世界1月份海平 面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画出亚洲东部和 南部的风向,并判 断其物理性质(温 度、湿度)。 2. 试分析亚洲东部 和南部冬季风形成 的原因。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之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之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97cab26c51e79b89690226b4.png)
一、季风及季风环流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会形成季风气候。
由于亚洲东部地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带状的气压带会被分裂为若干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北半球1月、7月主要气压中心和季风分别如图1、2所示。
图1 北半球1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冬季风图2 北半球7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夏季风据此,可对北半球季风总结如下表所示:二、季风气候类型主要的季风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在我国均有分布(详见第三部分)。
下面对这几种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进行介绍。
1.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包括我国华北与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三、我国的季风气候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这同样是由于我国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大陆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因此季风气候显著。
从整体上来说,在每年10月-次年4月,我国受冬季风环流影响显著(12月-次年3月最强盛),在每年5-10月,我国受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6-8月最强盛)。
在我国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显著,随季风进退,降水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的一方面体现在雨热同期,我国东部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配合得当,因此能够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提供其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不利的一方面在于会引起干旱、洪涝等灾害。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b640ebe44afe04a1b071de11.png)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海陆均升温,陆地 升温快, 海洋 升温慢, 故:陆地温度 高 ,形成 低 气压中心; 海洋温度 低 ,形成 高 气压中心。 冬季: 海陆均降温,陆地 降温快, 海洋 降温慢, 故:陆地温度 低 ,形成 高 气压中心; 海洋温度 高 ,形成 低 气压中心。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
高 低
东亚季风环流
夏季
低
高
冬季
南亚季风环流
高
低
东北季风
夏季
南亚季风环流
0°
五、季风环流
风向: 东南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夏季风 成因:
东亚 季风
性质: 温暖湿润 风向: 西北风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风 成因: ;
性质: 寒冷干燥
;
五、季风环流
风向: 西南风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成因: ; 夏季风
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全年湿润
探究:大气活动中心: 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
特点:a、势力强,范围广 b、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回
地中海气候景观 回
回
南亚 季风 冬季风
性质: 高温湿润 风向: 东北风
;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
性质: 低温干燥
;
1、降水形成的条件
降水形成的条件
充足的水汽 凝结核 空气降温
六、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 候的 影响
B B
C C
A D D D
A
A
B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39cc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9.png)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一定方向吹向一定范围内的气流。
地球上有六大季风区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所属的东亚季风区。
了解地理季风环流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农业、交通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的基本知识点。
一、季风的概念和成因季风是指由于季节性温度、气压和水汽分布的变化而引起的形成和消失于一年之中两个季节的风。
地球的季风是由于太阳的直射点位置、大陆和海洋分布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二、季风环流的类型和特点1. 地理季风以冬季盛行风向和夏季盛行风向的不同而分类。
亚洲的季风主要有冬季东风和夏季南风两种类型。
2. 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在夏季,地表温度升高,产生低气压,从而导致季风风向为南风。
而在冬季,地表温度较低,造成高气压,使得季风风向变为北风。
3. 季风环流还会导致气候的变化。
夏季南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会导致降雨增多,而冬季北风则带来干燥的气流,使得气候变得干燥。
三、东亚季风环流东亚季风环流是亚洲季风的典型代表,对我国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主要由冬季孟加拉湾冷高压区和西伯利亚高压区之间的季风气流组成。
1. 冬季:冬季东亚平均风的主要特征是北风盛行,尤其是北风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特别明显。
冬季的季风气流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而且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带有毒弧特征,使中国北方有明显的干燥和寒冷。
2. 夏季:夏季东风盛行,主要受到孟加拉湾地区低气压的控制。
夏季的季风气流带有充沛的水汽,这种水汽将会给我国带来重要的雨季。
四、季风环流对我国的影响地理季风环流在我国的气候、农业和交通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气候:季风环流使得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气候湿润,夏季多雨,而北方和西北地区则干燥。
2. 农业:季风环流的影响使得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等农作物,而北方地区则适宜发展小麦等农作物。
3. 交通:季风环流对我国交通运输也有一定的影响。
夏季的南风会给水路交通带来便利,而冬季的北风则会对陆路和航空交通造成影响。
季风环流_精品文档
![季风环流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c46b6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0.png)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在特定季节和地理位置下,海洋和陆地之间发生的气流和水流的大规模运动。
这种环流在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季风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全球分布以及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定义与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其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不同部分的温度差异所影响。
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强度很高,导致该地区的空气升温,从而形成低压区。
而地球两极附近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弱,导致该地区的空气冷却,形成高压区。
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压差异,形成了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的气流运动。
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孤立泡(Hadley cell)”的形式。
太阳辐射强烈使得赤道附近的空气升温上升,形成低压区。
随着空气向上升的过程中,它会冷却和凝结,形成降雨并释放热量。
这些冷却和凝结的空气在高层向两侧运动,最终下沉并形成高压区。
这种环流是季风环流的一部分,对于季风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全球分布季风环流在全球范围内都能观察到,但其强度和影响范围因地理位置和季节而异。
以下是一些季风环流的典型例子:1.亚洲季风: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和重要的季风环流之一。
从印度洋吹来的南风在夏季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并在东亚地区引起了降雨季节。
而冬季则由于大陆内部的高压系统原因,风向相反,带来了干燥和寒冷的天气。
2.非洲季风:非洲季风主要受到赤道附近的海洋和陆地温差的影响。
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带来了潮湿的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雨。
而冬季,从北非吹来的东北风则比较干燥。
3.澳大利亚季风: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影响。
夏季,从印度洋吹来的东南风带来了湿润的空气,引发了澳大利亚北方的雨季。
而冬季,则由于太平洋上的高压系统导致西澳大利亚地区较干燥。
影响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1.降雨: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量的降雨,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非常重要。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42e8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2.png)
•季风环流概述•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季风环流的分类•季风环流与气候变化•季风环流的地区差异•季风环流的实践应用01季风环流概述季风环流的定义总结词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影响的现象。
详细描述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影响的现象。
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总结词详细描述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详细描述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由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的影响。
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季风环流现象尤为显著。
在这些地区,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差异很大,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
例如,在亚洲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南美洲地区,冬季盛行东南季风,夏季盛行西北季风。
这些季风气候的特征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02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不同季节中,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和季风环流特征存在差异。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
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进而影响地表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从而影响季风环流。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转,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影响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山脉的走向可以阻挡或引导气流,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河流流域可以影响地表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季风环流和气候类型
![季风环流和气候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09766316bd97f192279e9cc.png)
巩固练习
1.左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 (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 ,体现了 海陆 对大气环 流的影响。 西北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 (3)此时东亚吹 风 南亚吹 东北 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A———————— B————————
东亚的位置
三、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季风环流:由于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不同,海陆之间的盛行 风向不同,这就是季风环流。
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西靠世界最大的大陆的 主要原因 是什么地方?
东亚
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 也是最典型的。
怎样来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呢?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根据气温判断温度带 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练习
1. 读下图, 回答以下问 题:
热带雨林气候 1)A地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是 2)夏季高温少雨 B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 南北纬30°— 40°大陆两岸 冬季温和多雨 该气候分布的规律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3)C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该气候在我国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地区。
⑧ ⑦ ⑥
② ①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问题:热带气候类型有哪些?分布规律是什么?
C B A B 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沙漠
D
A
C 分布规律 赤道两侧 南北纬100—回归线 回归线—300之间 大陆内部和西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B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季风环流名词解释
![季风环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5661e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a.png)
季风环流名词解释
季风环流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表现为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季节性地改变风向和强度。
它是由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引起的,特别是由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所造成的。
季风环流通常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亚洲,季风环流被广泛称为"亚洲季风"。
它分为冬季风和夏季风两种类型。
冬季风主要是由于冷空气从内陆地区向海洋流动,而夏季风则是由于暖湿空气从海洋流向内陆地区。
这种季节性的风向改变对气候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季风环流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能源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农业上,人们可以根据季风的到来和离去来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在水资源管理上,季风带来的降雨可以用于灌溉和供水。
而在能源生产方面,季风也可以被利用为风能和水能的来源。
然而,季风环流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强烈的季风降雨可能导致洪灾和泥石流,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威胁。
此外,季风环流的变化也可能对农业和渔业等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季风环流是地球上一种季节性的风系统,由于地表温度差异引起。
它对气候、水文循环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f18048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行星风带随季节变化有南北移动的规律,由此引起风向的季节性转变而形成的季风环流称为行星季风 (Plantary Monsoon)。地球上存在的五个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动,南半球夏季向南移动。这样,冬季西风 带的南缘地带,夏季就可能变成东风带;冬、夏的盛行风就会发生约180°的变化。
行星风向变化的区域基本呈带状分布,可以发生在沿海、内陆以及大洋中部。就纬度来说,这种季风在赤道 和热带地区最明显,所以常称之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例如,在太平洋东部,冬季赤道低压带停留在南半球, 夏季移动到了北半球,因而在赤道至10°N之间的区域,冬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东北风,夏季则受南半球越 过赤道的信风控制,吹西南风。
某一地区的实际季风往往是当地的海陆分布特点、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在季风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其他因素起辅助作用。例如,温带和副热带季风的 形成除海陆热力差异之外.往往还包含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的作用。而赤道和热带季风的形成除行星风带季节性 位移之外,也包含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较大的地形往往是改变季风强度和方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各地 区由于所处纬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季风的强度、特点也各有不同。
不少学者把东亚和印尼一北澳夏季风(北半球)作为一个统一的环流系统来看。它的成员主要包括:低空的澳 大利亚冷性反气旋、东亚地区的向北越赤道气流、南海—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ITCZ)(或称热带季风辐合带、南 海季风槽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梅雨辐合带(或称副热带季风辐合带、梅雨锋等);高空的南亚反气旋的东 部脊、东风急流(含南、北两支东风急流)、东亚地区向南越赤道气流、南半球高空副热带高压脊等。在这些环流 系统的控制下,存在三支低层季风气流,这就是从澳大利亚冷性反气旋中辐散出来的冬季东南季风和越过赤道后 转向而成的南海一西太平洋热带西南季风,以及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侧向北流转向而成的东亚大陆一日本 副热带西南季风。东亚地区两支西南季风的北侧是两条辐合带,高层为辐散带,相应地对应着两条季风雨带。而 且可以推测,东亚夏季存在两个闭合的经向垂直环流。一个是从澳大利亚反气旋中辐散出向北的气流在南海一西 太平洋ITCZ中辐合上升,到高空后转向南流在澳大利亚上空下沉再回到澳大利亚反气旋中,构成闭合经圈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
三、季风与气候 冬季风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从高纬、内陆吹来 ——干、冷 夏季风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从低纬、海洋吹来 ——暖、湿
四、季风与灾害 季风的进退——锋面雨带的进退 季风的不稳定---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冬季风——寒潮
季风环流
一、自学环节1 阅读课本41页,思考以下问题: 1、考虑实际情况,气压带是否能够完整呈现带状 分布? 请解释原因。 2、以北半球为例,不同季节,气压带是否连续存 在,说明原因? 3、北半球和南半球在气压带分布上有何区别? 二、互帮环节1 对自学未掌握的问题,讨论互帮完成,不能解决的 问题或者产生的新疑惑向老师提出。
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 的现象。 2、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高气压 西北季风
低气压 东南季风
东北 季 风 赤道 低气压
低气压 西南季风 赤道
高气压
高气压
冬季 风向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西北 季风 东北 季风
一月切断
副极 地 低 压 带 低 低 高
600N
七月切断
高 副 热 带 高 低 压 带
高
300N
季风环流
一、自学环节2 阅读课本43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季风? 2、不同季节,风向有何区别,说明成因? 3、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为典型? 4、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和成因上有何异同? 完成教学指导书P3T5列表比较。 二、互帮环节2 对自学未掌握的问题,讨论互帮完成,不能解 决的问题或者产生的新疑惑向老师提出。
夏季 风向 东南 季风 西南 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及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分布 亚洲东部 我国西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大西洋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压 低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说明: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注意季风环流的三种图示:风向示意图、水平气压场图、等温线分 布图。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
赤道
西南风 ,其形成与 1.夏季A半岛的盛行风向是 南半球的 东南信风 风越过赤道产生偏转有关。 2.在图中的直线上添画箭头表示上海夏季的盛行 风向。
Hale Waihona Puke 读北半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⑴根据图中气压中心的分布判断,本图为 季的形势图。 ⑵图中气压中心A的具体名称是 亚洲高压 ,它切断 了 气压带。图中气压中心B的具体名称 副极地低 是 。 阿留申低压 ⑶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西北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