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貌判断和构造地貌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十年真题汇总(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答案】1.A 2.A 3.C【解析】1.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

所以选A。

2.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

所以选A。

3.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

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 正确,ABD错误。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河流地貌和板块运动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河流地貌和板块运动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河流地貌命题方向1 河流侵蚀地貌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

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答案 A解析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项正确;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项错误;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项错误。

(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答案 B解析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项。

命题方向2 河流堆积地貌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两项错误。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C解析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C项正确。

【2021新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2021新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面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B.乙C.丙D.丁2.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海浪侵蚀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冷却凝固B.②—变质作用C.③—重熔再生D.④—沉积作用(3)在该地质公园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岩石的主要类型应为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3.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为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下列关于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沉积岩越向上层越古老B.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外力作用先形成沉积物C.所有的岩石要形成新的沉积岩之前都要先经过地壳抬升作用上升到地表D.沉积岩的代表有石灰岩、砂岩、板岩、煤炭4.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2)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5.鹅颈州立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是一个观赏圣胡安河深切曲流的极佳去处。

新高考地理地貌试题答案

新高考地理地貌试题答案

新高考地理地貌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因素之一。

B. 气候因素对地貌的形成没有影响。

C. 河流侵蚀作用不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D.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A2.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A. 断层地形B. 火山地形C. 沙漠地貌D. 冰川地形答案:C3. 河流地貌中,哪个部位通常是河流侵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A. 河源B. 河口C. 河弯D. 河床答案:C4. 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西北地区答案:B5.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分别导致了哪种地貌的形成?A. 水平运动导致山地和盆地的形成B. 垂直运动导致高原和平原的形成C. 水平运动导致高原和平原的形成D. 垂直运动导致山地和盆地的形成答案:D二、填空题1.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人类活动、时间2. 在地貌学中,________是指地表形态的起伏变化,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答案:地形3. 地貌的类型可以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分为________地貌、________地貌、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地貌等。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为作用、海岸作用4. 冰川地貌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斗、U型谷、________等。

答案:冰川侵蚀、冰碛丘陵三、简答题1. 简述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河流地貌主要是由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水流的下切、侧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形成河谷、河弯等地貌。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地方沉积,形成河漫滩、冲积平原等地貌。

河流地貌的特点是动态变化,随着河流的不断侵蚀和堆积,地貌形态会不断发生变化。

2021年新高考天津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天津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A.翠屏湖B.中上元古界地层C.黄崖关长城D.八仙山天然次生林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图1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3.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

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

图2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3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图3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2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A.甲B.乙C.丙D.丁5.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气旋西移B.反气旋东进C.冷锋南下D.暖锋北上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

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

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

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据图4判断,川藏铁路沿线()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7.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A.雪线低、林线低B.雪线高、林线高C.雪线低、林线高D.雪线高、林线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降水时含盐溶液从岩块上部孔隙中渗入,饱和后又从岩块下部渗出。

在干燥岩面,渗出的含盐溶液水分易蒸发而形成盐类结晶物。

盐类结晶时产生的张力,促使岩块表面最终形成凹槽。

盛行风影响雨滴飘落路径,从而造成岩块表面干湿差异。

下图示意某砂岩岩块垂直剖面。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岩块所在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4.形成图中岩块表面凹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溶蚀D.流水堆积(2020广东茂名一模)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下图为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7题。

5.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是因为()①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②黄河下游植树造林③大坝加大了水位落差④降水增加,流量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横向展宽不明显最可能是因为该河段()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更突出B.治理黄河工程导致河槽两侧比较稳定C.两岸岩石比较坚硬,很难被侵蚀D.河床底部泥沙淤积较松散,更易被侵蚀7.近年来,花园口—利津段河槽下蚀的趋势变缓,主要原因是()A.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B.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变小C.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增强D.沿岸人们生活生产用水增加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洋呈辐射状分布,由沿岸浅滩、隆起的沙脊和深切的水槽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

该沙洲群滩浅、槽深,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景观,每天都在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构造地貌的形成》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2023·北京高三一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甲为背斜山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C.丙为火山岛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2.图中①岩石()A.经冷却凝固形成B.为沉积岩C.由变质作用形成D.有气孔[2022·6月浙江卷,11~12]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浙江高三一模]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

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天皇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

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 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A.西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6.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A.8 000万年前,板块俯冲形成阿留申海沟B.4 700万年前,太平洋板块移动方向改变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2023·浙江宁波市高三二模]珠峰大本营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

下图是通往珠峰大本营的一段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路段,弯道弯曲度较大。

据此完成7~8题。

7.该公路修建成“之”字形的目的是()A.降低爬坡难度B.缩短道路长度C.减少工程投资D.避开落石地段8.甲路段,与上行线相比,下行线()A.路面坡度更大B.观光视野更好C.道路维护较易D.阳光照射较弱参考答案:1.D甲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图表专题训练地貌示意图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及地表岩层分布情况示意图,该地的地下岩层也均成层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 )A.山脉大体上呈南北走向B.a处受外力堆积作用明显C.b处可能开采到地下水D.c处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2.若a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则d山最可能是( )A.庐山B.华山C.泰山D.黄山左图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题。

3.左图中地质构造对应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4.右图中甲乙丙三处( )A.甲处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B.乙处堆积作用显著,成为山岭C.丙处岩石破碎,不宜修建水库D.三处地下水都丰富下图为沿地表PP′路线的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图。

图中逆断层是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地层走向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地层倾角(图中数值)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质剖面图中,最符合上图的是( )A. B.C. D.6.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油气蕴藏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某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上边界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8.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B.受挤压作用,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中河流向东注入海洋,a、b分别位于河流的南北两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M山的形成只与内力作用有关B.河口三角洲处以海浪侵蚀为主C.①处山谷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D.②处地貌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10.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沉积作用B.b—侵蚀作用C.河口附近的江心洲最终将与南岸相连D.M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1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质地貌专题训练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5.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6~7题。

6.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7.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8.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

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

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质剖面图和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质剖面图和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质剖面图命题方向1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飞来峰”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

读某地飞来峰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岩层中,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推测出,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④岩层;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可判断出③岩层形成晚于②,②岩层形成晚于⑥,⑥岩层形成晚于⑤,⑤岩层形成晚于④,可知形成最早的岩层是①,A项正确。

2.据图判断,“飞来峰”成为“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层断裂B.水平挤压C.外力侵蚀D.推移上覆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飞来峰”的“峰”与左侧岩层是一致的,由于外力侵蚀,与左侧岩层之间有一谷地,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C项正确。

3.关于图中甲处的褶曲形态及判断理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斜,岩层向下弯曲B.背斜,岩层向上隆起C.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新D.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老答案 D解析由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D项正确。

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解析] 1.B 2.B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专题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年高考真题精选〗(2021年全国甲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2.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答案及解析〗1.C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

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A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m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应,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

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m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1年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

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

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4.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因是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及解析〗3.D 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正确,ABC错误。

新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小题必练8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新高考2021届高考地理小题必练8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小题必练小题必练8: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2020·天津高考)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答案】1.D2.A【解析】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

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

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

故选D。

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

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

故选A。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沉积物质来源复杂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高阶地的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与中阶地明显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高度不同B.年代不同C.规模不同D.速率不同3.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冲(洪)积扇 B.三角洲 C.风积沙丘 D.风蚀沟谷【答案】1.A2.D3.A【解析】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A正确,B、C、D错误。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风成地貌》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湖南)大自然用她奇妙技法,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地貌实景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景观属于()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C.海岸地貌D.冰川地貌2.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A.上部沉积显著B.下部侵蚀强烈C.上部结构松散D.下部结构紧实【答案】1.B 2.B【解析】1.图中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呈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应是风力差异性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属于风成地貌,不属于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2.在干旱地区,风沙流中沙石主要位于下部,在离地面近的地方,岩体受到的风沙吹打和磨蚀最为厉害,向上则逐渐减弱,加上某些岩体上部坚实、下部疏松,因此经过长期这种差异性侵蚀,使得柱状岩体就变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状,状若蘑菇,因此B符合题意;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与上部沉积显著、上部结构松散、下部结构紧实无关,排除ACD。

故选B。

【点睛】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

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或经长期差异性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蕈岩。

(2022·云南)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京新高速公路G7(北京——乌鲁木齐)沿途邂逅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戈壁灰、胡杨金、湖泊蓝,被“驴友”们誉为“世界最美色彩大道”。

3.(1)在G7沿线可能欣赏到图中景观(填序号),该类地貌由作用形成。

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气候条件是。

(2)图②为地貌,主要位于河流的,若在图②所示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使该地貌发育。

(选填“减缓”或“加快”)【答案】3.(1) ① 风力沉积干旱(2) 三角洲(流水沉积)入海口减缓【分析】本题以京新高速公路G7为材料背景,涉及常见的地貌及外力作用等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后习题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1年)

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后习题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1年)

第四章其次节地貌的观看1.以下观看地貌的正确挨次是〔〕A.山地—山岭—悬崖B.悬崖—山地—山岭C.山岭—悬崖—山地D.山地—悬崖—山岭2.陡峻的地貌,一般〔〕A.相对高度大,坡度大B.相对高度小,坡度大C.相对高度小,坡度小D.相对高度大,坡度小某校师生组织了地貌观看活动,以下图为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完成3~4题。

3.一般状况下,图中P、Q、M、N四地,气温最高的是〔〕A.PB.QC.MD.N4.实地观看发觉,N地植被较P地茂密,其缘由最可能为N地〔〕A.位于阳坡,光照强B.位于阴坡,蒸发弱C.位于迎风坡,降水多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关心人们正确熟悉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5~6题。

5.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根本特点是〔〕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6.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大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

读图,完成7~8题。

7.M处大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A.河谷B.盆地C.陡坡D.平地8.该地大路M处呈迂回曲折的主要目的是〔〕A.缩短直线距离B.降低建设本钱C.减小大路坡度D.通过更多聚落9.读某国家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归纳该国的地形特征。

1.【答案】A【解析】地貌的观看应按宏观到微观的挨次,故观看的正确挨次为山地—山岭—悬崖。

2.【答案】A【解析】坡度可以用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故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比拟陡峻,应选A项。

3.【答案】D【解析】一般状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故P、N气温高于Q、M,由于水汽潜热输送的缘由,相同海拔的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故气温最高的是N,应选D项。

4.【答案】B【解析】植被的生长状况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尤其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大,图中N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茂密的最可能缘由是位于山地阴坡,蒸发作用弱,应选B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貌图的判读命题方向1 地貌图的判读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1~3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 项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

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A.地壳长期稳定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项正确;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项错误;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两项错误。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答案 B解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 项正确。

同步训练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

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

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

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 )A.风力B.流水C.冰川D.温度变化答案 D解析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

2.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D.各部分颗粒物大小均匀答案 C解析倒立锥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平均粒径大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大,惯性大,而滚落到坡下的距离远;平均粒径小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小,惯性小,而滚落的距离近,所以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锥底,粒径小的颗粒物在锥顶。

3.推测驴友小明所观察到的景观可能位于( )A.秦岭B.南岭C.横断山脉D.大兴安岭答案 C解析图中景观可以看到既有山顶冰川,又有高山峡谷景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横断山脉。

秦岭、南岭没有冰川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景观更为突出。

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

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

据此完成4~5题。

4.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①处的溶洞规模目前已经较大且该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水体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排除A项;②处地形坡度较大,水体不易积存,不利于溶蚀作用的进一步开展,排除B项;④处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排除D项;③处的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该处地势较低,大量地下水可汇集到此,更有利于溶蚀作用的开展,C项正确。

5.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A.①形成时期B.②形成时期C.③形成时期D.④形成时期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①溶洞高度最高,该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溶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②③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

因此,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①形成时期,故A项正确。

抛物线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灌丛植物阻挡而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抛物线沙丘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知,抛物线沙丘是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灌丛植物阻挡而形成。

根据沙丘形态可知,甲区域沙丘移动距离最短,说明受植被阻挡作用最明显,因而甲处植被覆盖率最高,故A项正确。

7.该地常年盛行(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风D.西风答案 B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抛物线形沙丘的左侧为来风方向。

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故B项正确。

海岸地理学家Pil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

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

据此回答8~9题。

8.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②大湖湖口③波涛汹涌的海岸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C解析沙丘广布的海滩,沙子供应充足,①正确;大湖湖口,湖底较平坦,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沉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

故选C项。

9.上图所示障壁岛属于( )A.海水侵蚀而成B.泥沙沉积而成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D.火山喷发形成答案 B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沉积而成,属于泥沙沉积而成,B 项正确。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A.湖泊B.冰面河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答案 D解析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

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会携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

11.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B解析受冰融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融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融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

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径和富集的位置有较大的差异,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1)指出12月~次年3月、6~8月影响圣母河流域的气压带或风带,并分别说明其对圣母河沙金形成、开采的有利影响。

(2)说出上游河段沙金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富集在河道中的位置,并分析原因。

(3)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

(4)说明圣母河流域大规模无序开采沙金对河流水文生态的影响。

(4分)答案(1)图示区域12月~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较强的地表径流侵蚀南部山区含金矿的岩石,将沙金搬运到河流中沉积;6~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利于沙金的开采。

(2)特点:粒径较粗(大),富集在河床底部。

原因: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粗大的沙金颗粒难以被河水搬运而沉积在河床上。

(3)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冲刷北(左)岸,南(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北(左)岸不断被侵蚀,南(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

(4)改变河道,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或水流变得紊乱),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13°S附近。

12月~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6~8月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

降水多时河流水量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河道中沙金沉积量大,降水少时,河流水量小,河滩出露,方便开采沙金。

第(2)题,读图可知,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因而地形起伏大,流水搬运能力强,因而沉积物颗粒大,泥沙多在河床沉积。

第(3)题,读图可知,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含金沙石多位于河流右岸;第二阶段,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含金河漫滩;第三阶段,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

第(4)题,无序开采沙金对水文生态的影响主要从含沙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帕多奇亚(左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精灵城堡”(右图)是这里最出名的景观。

这些“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

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

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

(1)推测该地“精灵城堡”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林木分布特征的成因。

(3)说明该地古代木屋少,多在石柱上开凿洞穴居住的原因。

答案(1)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外力沿裂隙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

(2)该地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谷地中水分和土壤条件较好。

(3)该地区林木稀少,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石柱的主体是较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城堡”由许多尖塔状的石柱组成,石柱的中下部是松软的凝灰岩,顶部是较坚硬的玄武岩。

凝灰岩由岩浆和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覆盖在早期的凝灰岩上;受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玄武岩出现裂隙,裂隙处易受外力的侵蚀;玄武岩保护了下方的凝灰岩,最终形成石柱。

第(2)题,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林木稀少,只有谷地中林木较茂盛。

说明该地气候干旱,降水比较少;而谷地的水分和土壤条件较好,从而有较多的植被。

第(3)题,从材料中得知,该地区林木稀少,所以缺少建筑木屋的原料;而石柱的主体是较软的凝灰岩,开挖洞穴的难度低;洞穴内冬暖夏凉,适合居住。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命题方向1 褶皱与地貌下图示意意大利南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该地地表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岩层,其分布范围分别是M、N、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