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含反思及点评) 新人教版1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出示投影: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几个苏轼的小故事,例如:苏轼和佛印的针锋相对,旁敲侧击。
及其被贬之前的小故事等等。
学生欣赏,补充,对苏轼的生平进行了解,进入课题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由来,多媒体课件展示。
背景介绍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后,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有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东坡居士”之号便得于此时。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学生听讲、听读、思考、记录。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疏通文意,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5篇
篇一:《》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二、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读、大声朗读等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如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其一不够放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介入太多。
以致学生对“闲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创新,需要大胆革新。
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其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
没有顾及全面。
篇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201x年11月我在阜新市第四中学接受跟岗培训,在八年二班上了一节研修课。
很高兴也很紧张。
高兴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七课《短文两篇》其一,本文仅八十余字,作者以寥寥数语,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描述了优美的月景,转达了微妙的心境。
遵循课标学习本文要求学生能准确明白得重点文言辞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本文文质兼美,让学生在学习文言辞汇、文言文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体会作者超脱博大的胸怀,取得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积存了一些文言辞汇,具有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大体知识,能借助注释、文言词典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因此本文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同桌讨论能完成疏通文意。
由于学生对苏轼的经历、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不够深切,可能在把握作者的情怀、复杂的心境方面存在难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明白得、积存重点字词念、寝、相与、但、闲人;2.明白得、疏通文意;3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习苏轼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反复朗诵文章,在朗诵中体会文章的意境。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1朗诵中欣赏月夜美景,体会文章意境;2引导学生结合苏轼经历、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进程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二十七课《短文两篇》其一,本文仅八十余字,作者以寥寥数语,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描述了优美的月景,转达了微妙的心境。
遵循课标学习本文要求学生能准确明白得重点文言辞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本文文质兼美,让学生在学习文言辞汇、文言文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体会作者超脱博大的胸怀,取得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积存了一些文言辞汇,具有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大体知识,能借助注释、文言词典翻译简单的文言文,因此本文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同桌讨论能完成疏通文意。
《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与评价导言《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文,我们八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这篇文言文作为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这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反馈。
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古文:由于《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较为古老的文言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使用了分段、解释生词和提问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探究语言特色:古文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句式、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魅力。
在课堂上,我们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提高阅读技巧: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我们还针对不同的阅读问题,设计了多个阅读活动,包括猜词义、推理作者意图和归纳文章结构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阶段,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
具体如下:1.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投影仪和电脑,我们将古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展示,并结合图文并茂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内涵。
2.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文章的意义、解释生词和分析句式等。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我们还通过提问引导、角色扮演和演讲等形式与学生互动。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古文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兴趣提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得到了提升。
学生表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古文的内容和意义,并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反思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前交流:同学们,虽然我是第一次来我们承留一中,但老师却倍感亲切,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因为,从大家如花的笑脸中,从大家明亮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我们承留一中人的热情与真诚。
(学生鼓掌)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话反说,比如:我说:“我爱你”,大家说:“你爱我”,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师:下面我们开始。
第一句:想说就说生:说就说想师:对吗生:对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第二句:激情展示生:示展情激师:第三句:超越自我生:我自越超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他们听得很认真,思维很敏捷。
那么,有谁能把老师说的三句话连在一起来说。
(生思考,小声交流)生:想说就说,激情展示,超越自我。
师:你真聪明,听得特别认真。
下面我们把这一句话齐声读出来好吗?生:齐读师:大声点,再来一遍生:齐读师: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想说就说,畅所欲言,展示自已的风采,享受成功的快乐。
反思: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完全是陌生的,所以课前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一上课我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交谈,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想说就说,激情展示,超越自我”,是我想教给学生的课堂理念。
课前,我想;怎样让学生接受这个理念?如果直白告诉,难免呆板,生硬。
所以我采取了游戏的形式,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课堂理念,可谓是“一石三鸟”二、导入:古人大凡有喜怒哀乐,每每寄情于山水,并发泄于笔端。
仔细想来,若能诉之于人,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短文两篇》便是写景抒怀的极好的文章。
让我们打开书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与作者忧喜与共,同领山景水色之妙、月光竹影之趣!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作者简介师:提起苏轼我们大家并不陌生,谁愿意起来介绍一下苏轼呢?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彭泽县芙蓉农场中学李龙一、教学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在描写承天寺美丽夜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计理念:2011版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本文是一篇古文教学,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此文,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可通过诵读,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但要读懂作者(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本课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思路:古诗联想导入——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诵读与梳理,整体感知文意——研读赏析(难点突破)从“闲”字入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六、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情感地朗读、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1[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
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
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写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闲人”的意蕴引导学生认识苏轼高洁、澄澈的心境和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2、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理解文意;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资料引入等突破重难点。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古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点名朗读,纠错、指导。
3、齐读,读出韵味。
三、借助注释,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咏美文,理解意蕴,感悟作者情怀。
(一)、觅东坡知音。
1、生齐读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问:东坡为何在冬夜起行?2、哪个词能表现出东坡夜游的兴致很高?3、还有一些词能体现苏轼的心理活动,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
4、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坏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解读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空明的月色、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1、有苏轼的人生轨迹进一步完成自我的生命升华。
2、录音范读
3、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或者一种宁静的味道
1、自由朗读课文
2、评价阅读情况
3、读出一种味道音频插入Fra bibliotek疏通文意
1、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学生理解状况,进行合理检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单元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用文中词语)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2)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3.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 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者” 有点遗憾“遂”、“寻”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闲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感慨可以看出作者感受的复杂: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新版
记承天寺夜游教课目的 :知识目标 :1、频频朗读 ,意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认识文章写景抒怀的方法。
3、品尝朴实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 :1、经过朗读 ,培育语感。
2、培育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 ,培育自己优秀的个性。
2、领会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觉作者胸襟旷达之美。
教课要点 :剖析文章的风景描绘并体会境界。
教课难点 :领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课过程 :第一稿 :导入 :同学们 ,课前我们赏识了漂亮的月夜风光和先人咏月的诗句。
“月亮”是古诗文中常有的意象 ,由于它总会惹起人们无穷的遐思。
从古到今 ,无数文人黑客借月抒怀,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
有人认为这此中苏东坡对承天寺那一轮明月的描述,可谓咏月的绝唱。
今日 ,我们就一同阅读《记》,去赏识漂亮的月景 ,感悟作者的情怀。
一、读懂文章意思1.自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不通或读禁止的地方请做好标志。
2.听读。
关注你标志的地方 ,特别要注意画线的四个字的读音和两个句子的停留。
( “柏”“寢”“荇”“相与”;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齐读。
4.指读。
5.译读。
(1 读得正确流利。
但这还不够 ,还要把文章读懂。
下边请同学们联合课下说明 ,先独立理解文意 ,画出疑难字词 ,再小组合作解决。
关于课下没有说明的词语 ,能够联系从前学过的知识帮助理解。
(2 怀疑问难(3 讲堂练习一。
合上书 ,把答案写到练习本上。
(对了吗 ?不对的更正。
(4 翻译。
念无与为乐者 ,遂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这里“为乐”课下翻译为取乐 ,你感觉适合吗 ?实质意思指什么 ?(观月假如有人一同赏识这漂亮的月色将是多么地舒适啊。
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二、欣观月下美景1.大家看课文 ,哪句话写了承天寺的月景 ?(庭下如2.翻译此句。
3.这句话没有一个“月”字,你从哪里看出写的是月色?(比喻,这个比喻有什么特色? 全句无一“月”字,却到处写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通用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通用8篇)通过写一篇答谢词,我们可以向别人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案例点评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案例点评新人教版1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案例点评新人教版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高青县实验中学段岩霞(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点评:万福成【设计意图】《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五字。
然而这区区八十五字不仅记录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空明月色,更记录了苏轼刹那间涌起的微妙曲折的动人情感:解衣欲睡之时,月色如老友不邀而至,叩响了苏轼的心扉,那份快乐强烈得难以自抑,于是他率性而为“欣然起行”;在“念无与为乐者”的思量、沉吟和瞬时搜寻后,他“遂”兴致勃勃地“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道出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至巧至妙的欣喜;二人“相与步于中庭”开启了那夜悠闲、静谧、不可多言的月下神游,从而诞生了千古写月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以及“沉醉美景”后“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与审美快感。
——这是课文分析,不是意图。
至于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那坦然真诚的自得与自赏,更让我们顿悟:这摇曳多姿的“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是超越了生死的心灵的“大自由”、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这是对作者的心理的理解和剖析。
所以本设计从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切入,立足学生的阅读初感,以品读作者的“乐”为主线,咀嚼字词、链接背景、涵泳比较、朗读体验,由“乐”及“闲”,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情思,走进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从容面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诵读:诵读吟唱,品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学生自由放声课文,自己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评价。
3.听范读。
4.学生齐读,力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二人合作,古今对译。
不懂的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疏通文意,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赏析写景佳句体味情感。
设计问题:1、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相关句子。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因素?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着赏析。
4、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附:资料补充(4)出示张怀民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文将对教学中使用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评价与反思,以期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结果。
一、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深入了解唐朝大都市的文化、人文和历史,并领略唐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欣赏和文化底蕴。
2.教学方法:针对此篇文学作品,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朗读、解读、翻译、分析、讨论、写作等,使学生在多角度、多方层面互动交流中逐步理解全文,同时积极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感悟。
3.教学效果:(1)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课堂上,通过分析和讲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理解、解读唐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深入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提高。
通过深入研究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唐代大都市的诗意、风情和人文底蕴,以及唐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3)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
通过配合音乐、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唐代文学的艺术之美和情感丰富性,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位。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虽然我们已经尽力营造了一个包容、互动、积极的教学环境,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我们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依然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意性,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使用更多的多媒体、互动、情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教学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比较定性的方法,给予学生较为简单和粗暴的评价,而缺少具体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未来应该在教学评价上做得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3.教学目标需要更加明确化。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提出的教学目标虽然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缺少具体的目标设定和评估标准。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八年级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八年级教案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八年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预习准备: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4、找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
模板: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几个苏轼的小故事,例如:苏轼和佛印的针锋相对,旁敲侧击。
及其被贬之前的小故事等等。
学生欣赏,补充,对苏轼的生平进行了解,进入课题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由来,多媒体课件展示。
背景介绍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
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后,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有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学生听讲、听读、思考、记录。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疏通文意,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坦荡、旷达、坚守人生的生活信条,让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把握景物特点,掌握写法。
二、共赏佳句,体会心绪。
三、延伸阅读,体悟心灵突围。
上完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
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师要舍得舍弃。
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挖掘,来教学。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夜”“景”“人”“感”来作为鉴赏点,抓住“亦”“闲”两个字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觑。
本课尝试了多媒体课件的妙用,通过画面色彩来营造氛围,通过字体的对比来加以凸显,通过字幕来展示诗人的经历。
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课堂效果非常好。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一、由于不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
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课堂教学过程虽说有板有眼,但缺少创新。
其实可以结合介绍苏轼的视频来加以提升。
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
“学然后知不足”,同样,“教然后知不足”。
上完了这节课,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