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及答案
2010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一、历史功绩1、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2、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素材如:①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②主张有计划地组织生产;③提倡政治民主,选举官员;④共产主义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成为快乐的要素。
3、空想社会主义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2、没有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3、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主力军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答:1、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社会变革的的物质经济根源;②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③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①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论证了被代替的必然性;③揭示了无、资对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3.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探索,这些探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启示?答:一、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把苏维埃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中间阶段: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没有必要立即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在土地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的条件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战时共产主义计划第二次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实行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体制,国家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用于战争需要。
该政策以军事行动为特征,以余粮收集为核心。
⑴工业加速实现普遍国有化;⑵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⑶实行贸易垄断,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高一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题
高一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题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及意义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___________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___________美好蓝图。
(2)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______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_________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二)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___________、英国__________、德意志__________________。
2.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1)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___________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揭示了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同等学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参考书: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购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经世书局电话:65109143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电话:65643040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没有资本主义,也就无所谓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a)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b)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彻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应对它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
c)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d)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身优越性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将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资本主义矛盾不可能诉诸于道德解决,以及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有哪些?(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是:第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第二,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第三,它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P1613.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理论,又是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提出的。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体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它表达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的政治意愿。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考通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疑难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表现在()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人类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构想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疑难1,★★★)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C.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暴露3.(疑难1,★★☆)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A.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5.(★★☆)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伟大使命,其决定因素是()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的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③工人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能在斗争中不断成长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产生②只有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③区别于资本主义分配,实质是剩余产品归于公有④它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疑难2,★★☆)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盛大开园,鲜明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念,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资料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也是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其历史局限性,进步性。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英)莫尔《乌托邦》;(德)闵采尔《千年天国》;(意)康帕内拉《太阳城》。
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
代表人物:英国掘地派:温斯坦莱《自由法》;法国启蒙运动:梅叶,摩莱里,马布利;法国大革命时期:巴贝夫。
第三阶段:代表人物: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法国)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
人教版道法必修一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练习课件PPT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材料二 1922 年,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列宁的提议,建立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自愿 的国家联盟,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随后,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农业集体化。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 (2)1936 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苏联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时的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A.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B.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才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 点 D.马克思主义是“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9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第10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6.(2021·广东高一模拟)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 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下 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④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1页
新教材•政治(RJ) 必修1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 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 的伟大飞跃。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 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①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曲折,④错误。故本题选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内容、意义及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一)研究对象:关于无产阶级为解放自己和解放世界进行斗争的历史条件、性质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历史条件:由资本主义造成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
性质:消灭一切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一般目的: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就是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由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和差别的社会。
性质和一般目的是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性质:是一门无产阶级的政治科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宏观上研究社会主义如何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是研究社会主义各门学科的总论。
三)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范围非常广;2.是一门行动的学科,最富实践性;3.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四)内容: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可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的新制度。
3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4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
5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援助。
6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7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8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达成共产主义。
五)意义:1.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解决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问题;2.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3.可以扩大视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4.使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自然观。
六).正确认识当前社会:1.“一个中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2.“三个着眼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阶段,不能脱离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列主义,不能孤立静止的研究马列主义。
山东财经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山东财经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题一、辨析题1、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学。
错误。
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不是只涉及政治规律。
当然决不是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平列起来分别研究,而是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而不是单一性的政治科学。
2、无产阶级通过自发地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就能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
错误。
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自发斗争并不能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
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不会产生出社会主义学说,只能产生诸如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工人所必要的某些法律等等信念。
自发的工人运动也就是工联主义的运动,也就是纯粹工会的运动,而工联主义正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它促进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合流,既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物质载体,又为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
工人阶级逐渐由自在的阶级变成了自为的阶级,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也逐渐由自发斗争转变成了自觉斗争。
所谓自觉斗争,是指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不再是单单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和经济生活条件,而是有了明确的政治目标,即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
所谓自觉斗争,还指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不再是零星的、消极的、被动的个人的行动,而是有组织的、积极的、主动的阶级的行动。
工人阶级一旦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就会满怀信心和决心去完成这种使命。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它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答:错误。
对未来的设想都是虚构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由其历史局限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设想,空想具有局限性,虚构本身不能作为充分的理由。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简答题: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主要特点有:1、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是在欧洲近代产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已基本稳固确立的时期出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
2、他们的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含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都倾向于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上升的和进步的过程,并试图以此证明资本主义被更完善的理想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
3、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直接来源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学说,是在继承和改造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4、他们都敏锐地看到了大工业发展的前景。
无论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理想主义的设计,都是以机器大生产为其基本前提的。
5、他们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对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就其批判的深刻程度而言,远远超过了自莫尔以来的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
6、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若干重大原则作了较之先辈们更有价值的猜测,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7、他们生前就已拥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信徒,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圣西门派、傅立叶学派和欧文学派,这些追随者积极宣传和阐释他们的思想,有些追随者还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共产党宣言》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两个凡是”
6、“三个代表”
7、四项基本原则
8、“八荣八耻”
9、科学发展观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简答题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2、简述十九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特点及其历史功绩。
3、简述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历史功绩。
4、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5、简述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6、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体会。
2、试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3、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及
其伟大意义。
4、联系实际谈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2010、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A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评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A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本身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
这主要表现在:①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②在此基础上,它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积极主张和合理设想;③它的历史观中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和唯心史观的限制,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也存在一系列根本性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理性支配世界和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设想出种种社会改革方案;②不能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把改造世界的希望寄托在各国统治者身上;③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幻想用理性感化资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2.简评唯物史观A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中叶-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第一次飞跃:19 世纪40、5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一.填空1.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2.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4.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如何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
5.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四大系统。
6〃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马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7.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莫尔针对英国的“圈地运动”,提出了“羊吃人”的不朽名言。
8.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采用文学游记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
9.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0.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
11.中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12.中期空想社会主义是带有小生产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
13〃欧文首次用经济学原理揭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剩余产品的概念,初步接触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4〃傅立叶正确指出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15〃傅立叶天才地预见到资本主义竞争必然导致垄断。
16〃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冷酷的利已主义。
17.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第一人是欧文。
18。
第一次把公有制同大生产联系起来的是欧文。
19〃康帕内拉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20〃傅立叶提出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
x21〃巴贝夫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的思想。
22〃巴贝夫最早提出消灭三大差别的观点。
23〃圣西门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目的及其实现目的手段的表述与今天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极其相似。
24.第一次初步提出按劳分配思想的是圣西门。
25〃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劳动和享受的同一性”这一社会哲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详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详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之中占居什么地位?它与马克思主义其他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地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社会主义是终结,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就将半途而废,因此是核心。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我们党的实践活动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
答: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说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这样,就有了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后来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设想,著书立说,形成了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习题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2、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即回答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内容①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③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④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发展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
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
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3、浅析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帝国主义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对抗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其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形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4、列宁在领导前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1921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请回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理论和现实启示?背景苏联面临战争(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和天灾,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工人大量减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许多地区发生农民暴动。
内容(1)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2)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3)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启示中国的改革和列宁的改革在起点、内容、成效、主观性、指导思想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两次改革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配套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必须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实践、理论与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自觉做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历史成就及弊端。
以及对苏联解体产生了哪些影响?特点: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历史成就: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弊病: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发展。
第二,干部特殊化和官僚化严重。
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
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
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6、导致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解体的因素有哪些?苏联解体留给社会主义国家哪些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教训: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左“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7、社会主义国家越南从1986年开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革新与开放。
请问:越南革新开放的成就向社会主义国家昭示着怎样的道理?8、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社会思潮是否适用中国?我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部分借鉴,而不可盲目照搬。
(1)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上,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我国不能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道路去争取国家政权。
(3)政治上,历史证明中国不适合政治多元化,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上,其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潮不适合中国。
(4)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国际民主,维护和平与自由的思想值得借鉴。
9、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阐述这种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解:(1)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
(2)当代资本主义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由于:①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②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产阶级。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⑤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所以这种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一切为了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