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画图,提高解题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运用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却不升反降。本文试从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说明画线段图的必要性,从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和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的现状分析培养画图习惯的迫切性,并浅述一些培养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画图解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四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线段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老教材中非常重视的“应用题”没有单独归类,而是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而正因为这样的编排,使应用题教学欠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纷繁杂碎。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将其作为计算的练习题;或者和传统教学完全隔离开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学生在解应用题(在新教材中一般称为“解决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统一称作“应用题”)时经常出现不会读题、审题、解答等问题,相比于老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有所下降。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就必须教给学生解题的策略,笔者认为画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数学的“画线段图”是指为了解题的需要画一些线段图、示意图和简单的情景图等的总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要让学生经历运用符号和图示描述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小学阶段,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等,很多题目都适合画图分析。通常一画线

段图,就能弄清题意,明白算理,从而列式解答出来。不少应用题通过画图,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使得一题多解。长期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 画线段线段图对于解应用题的作用

1. 画线段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特别是行程问题和倍数关系应用题,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复杂,通过画线段图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例如:袋子中有20个白球,比红球的2倍还多2个,红球有多少个?学生很容易列式计算为:20×2+2=42(个)。这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错误,看到“倍”、“多”就直觉地以为应该用乘法和加法来解决。一些学生即使明白红球才是标准量,但是却找不准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如学生能将该题用以下线段线段图表示出来:

那么就不难看出白球与红球之间的关系,计算红球的个数也就非常简单:(20-2)÷2=9(个)。 2个 20个

白球 红球 ?个

新课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两个单元是教学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应用题,多数例题配合线段图展开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帮助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由此可见编者对线段图教学的重视及其积极作用。

2.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启发一题多解

用画线段图的办法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例如:一个书

架上有童话书和科技书共50本,童话书的12 和科技书的13

相等,两种书各有多少本?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童话书2份,科技书3份,共5份。

第一种解法:

50×25 =20(本)……童话书本数 50×35

=30(本)……科技书本数 第二种解法:

把童话书看作单位“1”,则科技书本数是童话书的32

。 50÷(1+32 )=20(本)……童话书本数 20×32

=30(本)……科技书本数 第三种解法:

把科技书看作单位“1”,则童话书本数是科技书的23

。 12 13 ?本 ?本

童话书 科技书 50

50÷(1+23 )=30(本)……科技书本数 30×23

=20(本)……童话书本数 通过画线段图,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显、直观。学生在清楚认识到各数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思路更加开阔,以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

3. 培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线段图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从刚才各题画线段图过程中不难看出,画线段图不单单只是帮助解决某一题,它是一种思维能力,在画线段图过程中,问题由“文字表征”向“形象表征”再到“数学表征”转换,内潜着广阔的思维空间,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调整、猜测、想象、推理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实现。可以说,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考的发展过程。

二、 新教材对线段图的运用及学生画线段图习惯的现状

线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且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出现不多。首先出现线段图是第五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减法”例1,而在第一至第四册的教材中所出现的多为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或实物示意图等,在之后的教材中线段图出现的次数也很少。

从平时教学时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尤其在解决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适合画图分析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在解答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会做题,不会画图。(2)学生在解题时,想不到通过画图去分析解答。学生几乎丧失了“画图”的主动需求,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3)学生即使结合题意画了图,解题时却也懒得去分析图上的数量关系,甚至连图也不看,纯粹是为了画而画。(4)学生画不出图,更谈

不上去正确解题。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学生了解画图的意义,但不了解画图的重要作用,只是肤浅的认为有好处。

2、他们体验不到“画图”的好处,只是普遍认为画图太麻烦,甚至对“画图”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画图”就是一个累赘。

3、因为学生不喜欢画图,遇到难题时缺少画图意识,也就谈不上通过画图来解答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1、让学生形成画线段图的主动性

学生运用线段图的真正动因来源于学生自身成功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是否画线段图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只有当学生有画线段图的心理需求但又存在客观困难时,教师画线段图才是善解人意的关怀与帮助。例如三年级学习初级“和倍问题”,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倍数+1)=1倍数”的解题方法,后续练习时仍有不少学生不会解答,个别学生还在草稿纸上涂画,希望能找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大部分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尤其是对非几何图形的应用题。当发现学生有了变抽象为形象的主体愿望,教师就可以适时教授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明了了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也就水到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