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兵法全解
孙子兵法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军事战争的经典著作。
该书共13篇,全面论述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原则、战争的策略和战争中的各种情况。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解:第一篇:始计篇此篇讲述了战争的本质,引导人们从小处着眼,从而理解大局思维的战略之重要性。
第二篇:作战篇此篇详细说明了战争的原则,强调了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篇:谋攻篇此篇教授了战争策略,涉及了攻守、兵法、人心等方面。
第四篇:形节篇此篇主要讲述战争中诸如兵士士气、战场形势、兵器装备等因素的影响。
第五篇:兵势篇此篇强调了不断适应战争(兵形)的形势,情况的变化以及草根分子(民间)观察事物的智慧与能力。
第六篇:虚实篇此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在虚实之间转换,以克敌制胜的策略。
第七篇:军争篇此篇阐述军队在战争中的行动方针与决策流程,广泛涉及了军事作战的方方面面。
第八篇:九变篇此篇探讨了九个方面的变化,如气候、地形、人民、军队等因素,对于战争的影响。
第九篇:行军篇此篇论述了行军路线、粮食和饮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军队快速行动的重要性。
第十篇:地形篇此篇讲述了地形对于战争的影响,警醒人们在战争中注重地形杀伤。
第十一篇:九地篇此篇论述了九种地形的特点与用处,展示出其对战争决策的重要价值。
第十二篇:火攻篇此篇强调了火攻的重要性,以及在利用火的同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
第十三篇:用间篇此篇涉及间谍及间谍活动的角色与重要性,以及对于对手之间的腐蚀和演练的影响。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部不可缺少的军事著作,其中的许多原则和策略在当今社会和商业世界同样适用。
《孙子兵法·火攻篇》价值借鉴
(三)信息化战争的“借力”之道
孙子的借力之道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未来 战争的思维窗口。人类可借用的自然力是有限的, 但社会化的自然力却是无限的。人类看到鸟的飞 翔而发明了飞机。人类为了实现追星之梦而开发 利用太空,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各种技术 帮助人类实现了很多梦想。信息化战争,本身就是 技术催生的结果。打信息化战争,最大的特点是要 适应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全球空间去思考如何 借力。
(二)自然之力与军事技术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发现了一种神秘之物— — 火,它既是人类 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但最终人类从被神化的火中解脱并掌握了 它的自然属性,使火为人类自己服务。由孙子借用自然力的思想为起 点,中国古代军事装备从机械力到后来管形火器的使用,完全摆脱了 因自然力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的束缚,最终走向了借用军事技术延长打 击手臂的创新道路。这在世界上所起的引领作用一直保持到明代中期。 而在西方军事力量发展的轨迹中,他们在中世纪以前主要依靠组合形 成超大规模的力量,其形式就是方阵。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 就不再使用阵战这种模式,但西方国家却将他们的方阵一直延续到中 世纪。无论是古希腊方阵、斯巴达方阵还是罗马方阵,它们沿用了通 过扩大阵形规模以积聚力量的思路。开始古希腊方阵只有上千人,而 到罗马方阵,已发展到上万人。这其中的变化,逐步把力量模式发展 到了极限。此后,西方的方阵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火器传到了 西方,他们用散兵线代替了密集的冷兵器时代的方阵。从中西方力量 发展的过程来看,从借助自然之力,到借助军事技术,反映了人类在 军事领域质的飞跃。今天,不断发展的军事实力中,技术含量越来越 高,所形成的打击力也越来越大。可见,研究人力之外的其他各种力 量的优势,是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方面。如今,把各种打击力量智能 化、精确化,又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新趋势。这也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最具里程碑的重大转折。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经典。
全文共有十三篇,包含了关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每篇的简要解读及译文:1. 孙子兵法·计篇,强调了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包括了计谋、间谍、情报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计策篇》。
2. 孙子兵法·作战篇,介绍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作战方法,包括了攻守、兵员、军队行动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作战篇》。
3. 孙子兵法·谋攻篇,探讨了攻击敌人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了兵力运用、攻城略地、战争节奏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攻敌篇》。
4. 孙子兵法·形篇,讲述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斗队形的重要性,包括了兵种分类、兵员编制、兵力部署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兵势篇》。
5. 孙子兵法·势篇,强调了军队在战场上把握有利位置和形势的重要性,包括了地理环境、天时、地利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形势篇》。
6. 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了如何利用虚实之间的变化来迷惑敌人,包括了假装退却、伏击、欺敌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虚实篇》。
7. 孙子兵法·军争篇,探讨了军队应对战争变化和应急情况的策略,包括了兵力调动、战争节奏掌握、应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军争篇》。
8. 孙子兵法·九变篇,介绍了九种变化的原则,包括了敌我兵力对比、战争形势、战术应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变篇》。
9. 孙子兵法·行军篇,强调了军队行军的重要性和技巧,包括了行军速度、补给、兵员疲劳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行军篇》。
10. 孙子兵法·地形篇,探讨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利用,包括了山地、水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译文,《地形篇》。
11. 孙子兵法·九地篇,介绍了九种地形的特点和利用方法,包括了险要地形、易守难攻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地篇》。
12. 孙子兵法·火攻篇,讲述了利用火攻战术进行战争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了火源、火势、火攻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火攻篇
火发兵静,,待而决攻与不攻。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雀撒火种攻城
唐将薛礼(薛仁贵)征东时,高丽王盖苏文退守岩州城(今辽宁省辽阳地区)。 这座城非常坚固,城里粮草如山,有利于长期坚守。薛礼几次都没有攻 破,一筹莫展。这时,有人献计。薛礼听他如此这般讲了一遍,激动得 高声叫道:“妙极了!” 第二天,薛礼命所有的士兵去捉麻雀,然后放在笼子里饿着。同时,薛 礼又下令把城外四周的草垛全部烧光。 一天清晨,刮起了大风,薛礼吩咐士兵把硫磺和火药装在小纸袋里,用 纸绳系在麻雀爪子上。士兵们同时将成千上万的麻雀放了出来,由于城 外找不到草籽和粮食,麻雀都飞到了城里的草垛上,攫食时挣断了细纸 绳,一个个小纸袋就留在了草垛上。这时,从城外又飞来一群系着香火 头的麻雀,它们刚一落下,大火顿时冲天而起。整个岩州城顷刻大乱, 陷入一片火海。薛礼趁机挥兵攻城,盖苏文见大势已去,弃城夺路而逃。
鄱阳湖朱元璋大破陈友谅
朱元璋于是改用火攻的办法,调了七条小渔船, 满载芦苇火药,由敢死队员驾驶,驶近汉军大 船,占据上风头,等东北风一起,就点燃小船 冲去。汉军船大转动不灵,你推我撞,躲避不 及,被火船引燃,蔓延开去。霎时间便腾起熊 熊烈焰,几百艘战舰转眼化为灰烬。无数汉军 葬身在火海与湖水之中。陈友谅在乱军中中箭 而死。
火攻篇
主讲人:陈林 组长:陈景灏 组员:邵贤剑、李文开、简子云、 谢锐彬、林桂蓬、颜雄美
火攻
火攻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火攻时机火攻之法火攻目标
人马 (火烧藤甲兵) 辎重 (器械,粮草) 道路
火攻时机
箕、壁、翼、轸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起风
(风助火势,火助风威)
火攻之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孫子兵法〖春秋〗孙武始計第一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1/14页始計第一三?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
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宠成败。
」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
?杜牧曰:计,算也。
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也。
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然后定胜负。
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劢众。
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
?王皙曰: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
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
」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
戒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劢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不戎。
」?张预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
?杜牧曰:国之存亡,四?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実察也。
?贾林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戓陈之地。
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
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
书曰:「有存道者,辅则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
」?梅尧臣曰:地有死生之势,戓有存亡之道。
?王皙曰:兵丼,则死生、存亡、系之。
?张预曰: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
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実察乎?五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
校,量也。
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
?杜牧曰:经者,经度也。
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
校者,校量也。
孙子兵法的智慧壹孙子兵法与中华权谋_火攻篇第十二
汉王“火积”破楚公元前204年,汉王自将兵拒楚兵于巩,使楚兵不能西进。
这时彭越杀了楚将军薛公,项王自己领兵击彭越。
汉王止于河内,另派刘贾、卢维率兵二万,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助彭越,烧楚的积聚粮草。
楚军乏食,破楚之业。
皇甫嵩发火溃敌军公元184年,汉灵帝派皇甫嵩、朱俊各统一军,赴颖川征讨黄巾军波才。
波才进攻皇甫嵩,嵩暂退保长社,凭城固守。
波才率众进围长社。
皇甫嵩兵不过数千,波才拥众约有数万。
波才攻城数次,因城上矢石交下,不能得手。
时当仲夏,天气溽暑,敌人多结草为营,罢战乘凉,嵩召军吏,说:“兵有奇变,不在多寡,今敌人依草结营,正好用火破灭他。
”军吏问是什么计策,嵩不慌不忙地说出一条火攻的计策,且嘱咐道:“敌人借草自蔽,一遇火烧,必致四延,延烧以后,还有不慌乱的吗?我若乘势出兵,四面合击,田单之功可成了。
”嵩令军士各束草炬,每人一扎,待至黄昏大风起,都持炬登城,将火炬向敌营抛去,草遇火烧,火随风炽,霎时间烟焰冲天,敌众大惊。
嵩又令锐士开门出城,逼近敌营,再纵火大呼,城上也举燎相应,慌得敌众不知所措;嵩引兵从城中鼓噪而出,弛突敌阵,敌众溃败,觅路乱奔。
李陵以火对火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陵去侦察东浚稽山。
李陵率领着五千步兵到了浚稽山,被匈奴三万骑兵围困在两座山的中间。
汉军一面抵抗,一面往南退。
汉军到了一个山谷里,又杀了一阵。
匈奴八万骑兵继续追赶,汉军退到一个低洼地带,那边长的满是芦苇。
他们想躲在苇塘里打游击。
不料匈奴在上风放起火来。
李陵连忙叫士兵们在自己这边先放火,烧断那边芦苇,腾出一块烧过的空地,使那边的火不能烧到这边来。
沈庆之知守火之变公元450年,宋将沈庆之讨诸山犬羊蛮,缘险筑重城。
庆之连营山下,营内开门相通,又下令诸军各穿池于营内,早晚都不需从营外汲水,兼以防蛮纵火。
不久,风势甚猛。
蛮众趁夜下山,人各手持一炬,纵火烧营。
火起即汲池水浇灭,并令诸军多出弓弩射蛮,蛮众散退。
韩信借水败龙且公元前203年,韩信已经平定了临淄,项王派龙且为大将,带着人马,号称二十万,来救援齐国。
孙子兵法火攻篇的感悟与启发
孙子兵法火攻篇的感悟与启发兵法十三篇,“火攻篇”是第十二篇。
此篇很多人不太重视,其实内涵也非常丰富,值得研究。
今结合古代著名战争事例来解读一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孙子指出火攻的五个方法(对象),第一是用火攻击敌人营盘,烧敌将士兵卒。
直接攻击敌方部队,消灭其有生力量。
这种方法适合士兵集聚的战场,杀伤力极大。
比如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军进攻到夷陵山地,陆逊率军据险要之处坚守。
当时六月炎热干燥,刘备大军不耐酷暑,结营积聚在茂密山林之下。
东吴大都督陆逊抓住机会,用火攻,烧了刘备连营。
不仅烧死大量士兵,也烧了蜀军积蓄的器材、粮草和军械营帐等宝贵物资,五种火攻对象全烧到了。
一把大火彻底断送了刘备伐吴大业!刘备在万分危急中,只带领少数人侥幸逃到了白帝城。
这种火攻是威力最大的,也是杀伤力最大的。
东吴陆逊能成此大功,离不开六月炎热天气,离不开茂密树林下蜀军连营驻扎的聚集地利,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都是易烧易燃之物。
离不开东吴将士以逸待劳、齐心守土卫国的团结奋战。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具备。
第二,火积。
就是军队用于打仗的必要积蓄和后备物资。
比如食物、医药、卧具、器械、粮草、军衣、车马等等。
如果用火攻焚烧了敌军这些积蓄物资,敌方军心必大乱。
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积蓄,那么将帅和士兵的战斗意志就会很薄弱,坚持战斗就没有了底气。
这样很容易就被击败了。
比如隋朝初年,隋文帝采纳高颖破南朝陈国之策。
用火焚烧敌方钱粮积蓄,不断地派特种部队烧南朝各地积蓄,搞得整个国家人心惶惶,削弱了南朝陈国的国力,大大动摇了他们的战斗意志。
第三是火辎,烧敌方的辎重。
第四是火库,焚烧敌军仓库。
行军途中携带的物资叫辎重,在城里营寨里存储的物资叫仓库。
其实二者是大体相同的物资钱粮,用了不同的名称。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转折点出现在曹操亲自率领将士去乌巢焚烧了袁绍的辎重粮仓。
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
孙子兵法火攻篇解读
1. 孙子兵法的火攻篇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就好比一场战争中,火就像一把锐利的武器,能给敌人致命一击!想想看,赤壁之战不就是用火攻取得了巨大胜利嘛!
2. 火攻篇告诉我们时机太重要啦!这就像炒菜,火候不到不行,火候过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比如官渡之战中曹操把握时机烧了袁绍的粮草,这多关键呀!
3. 火攻的条件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像你要去爬山,得准备好装备一样。
要是条件不具备就乱用火攻,那不就糟糕啦?像夷陵之战刘备不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嘛!
4. 孙子兵法火攻篇还强调要知彼知己呢!你想想,要是不了解对方,怎么用火攻呢?就好像你要跟人打架,总得先知道人家的弱点吧!不然怎么能打赢呢?
5. 火攻之后的行动也很重要哇!不能烧完就不管啦,那可不行!这就像你放了一把火,得想好后续怎么处理呀,不然引发更大的灾难怎么办?
6. 火攻篇里的智慧那可真是无穷无尽呀!它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像历史上那么多经典战役,不都是从中受益嘛!
7. 运用火攻得灵活呀!不能死板,这就跟跳舞一样,得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动作。
不然怎么能跳出精彩的舞蹈呢?火攻也是如此啊!
8. 孙子兵法火攻篇真的太值得研究啦!它就像一本秘籍,能让我们在战争中如鱼得水!想想那些善于用火攻的将领,多威风呀!
9. 火攻的风险也得考虑到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就像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的。
火攻不也得谨慎对待嘛!
10. 总之,孙子兵法火攻篇是我们必须要好好钻研的呀!它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启示和帮助啦!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游刃有余!。
文学_孙子兵法第十二火攻篇全文-《孙子兵法》火攻篇全文带译文
孙子兵法第十二火攻篇全文-《孙子兵法》火攻篇全文带译文孙子兵法第十二火攻篇原文孙子说: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随时准备。
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
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
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部署兵力策应。
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
火已烧起而敌军依然保持镇静,就应等待,不可立即发起进攻。
待火势旺盛后,再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进攻就停止。
火可从外面放,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适时放火就行。
从上风放火时,不可从下风进攻。
白天风刮久了,夜晚就容易停止。
军队都必须掌握这五种火攻形式,等待条件具备时进行火攻。
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
水可以把敌军分割隔绝,但却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邑,而不能巩固战果的,会很危险,这种情况叫做“费留”。
所以说,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贤良的将帅要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
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
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
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
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
孙子兵法第十二火攻篇译文《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
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孙子兵法·12火攻篇·精解
孙子兵法·12火攻篇·精解《孙子兵法·火攻篇·精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典籍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的火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十二篇,探讨了如何使用火攻作战的策略和方法。
火攻作为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战术手段,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火攻的基本原理、实施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火攻篇》进行精解。
首先,火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火势的破坏力和恐怖性来打击敌方,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和士气。
火攻可以破坏敌方的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使敌军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从而为我军创造更有利的战斗环境。
火攻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火器和燃烧物,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布防和组织,以确保火势的燃烧范围和时间。
其次,火攻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可以灵活运用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焚烧敌方军事设施和粮食垒存、利用火攻进行埋伏和奇袭,以及使用火器进行炮击和点燃敌方建筑物等。
例如,在焚烧敌方军事设施和粮食垒存时,我们需要掌握敌方的军事布局和物资储备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攻击;在进行埋伏和奇袭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形和时间,以确保敌方无法逃脱或及时反击;在使用火器进行炮击时,我们需要掌握火器的使用方法和射击准确度,以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
然而,火攻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战术手段,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我军的安全和火攻的效果。
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火攻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避免误伤我军和无用的火力消耗。
其次,要做好火攻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侦察敌情、选择合适的作战地点和埋伏点等。
同时,也要注意火势的控制和扩散,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军阵地或无关的目标上。
最后,要善于利用火势的威慑力和心理战术效果,使敌军感到恐惧和无力。
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火攻作为一种传统的战术手段,在某些场合下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火攻篇一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原文大意:篇二按照用兵的原则,军事地理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
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
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
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
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
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
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
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
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
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
孙子兵法-火攻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愠而攻战” 愠而攻战”
孙子兵法》 是一本如何用计、 《 孙子兵法 》 是一本如何用计 、 用 用地形、 用火攻、 谋 、 用地形 、 用火攻 、 用间等方法取得 战争胜利的兵书。 但是, 战争胜利的兵书 。 但是 , 其战胜的方法 是建立在慎战的观点之上的。 是建立在慎战的观点之上的。 孙子再三强调, 孙子再三强调 , 只应在两种情形下 作战: 一是战争的结果对我方有利, 作战 : 一是战争的结果对我方有利 , 二 是如果不作战则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更加 严重的危害。 严重的危害。
火攻五法
孙子论述了如何利用天时、 孙子论述了如何利用天时、气象 等自然条件, 等自然条件 , 灵活的实施火攻的战 法。 孙子除了强调火攻要准备“素具 孙子除了强调火攻要准备“ 等物质条件以外, 还强调了“ ” 等物质条件以外 , 还强调了 “ 时 的气象条件, ” 和 “ 日 ” 的气象条件 , 也就是充 分利用天时。 这也是孙子的“ 分利用天时 。 这也是孙子的 “ 知天 理论在战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理论在战争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孙子兵法》之 孙子兵法》
பைடு நூலகம்
《火攻篇》 火攻篇》
总论
在本篇当中, 在本篇当中,孙子介绍了火攻 的五种方式, 的五种方式,指出了火攻必须具备 的条件,最后孙子得出结论: 的条件,最后孙子得出结论:借助 水和火的力量, 水和火的力量,可以明显地增加自 己的力量, 己的力量,从而轻易地夺取战争的 胜利。 胜利。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
其实孙子讲的就是不能感情用事, 其实孙子讲的就是不能感情用事, 一个感情用事的领导, 必将铸成大错, 一个感情用事的领导 , 必将铸成大错 , 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危害。 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危害。 好的领导, 需要有较高的威信, 好的领导 , 需要有较高的威信 , 这 反映了领导者的素养水平高低, 反映了领导者的素养水平高低 , 领导者 只有立威于众, 取信于人, 只有立威于众 , 取信于人 , 才能树立起 较高的威信。 还要具有大将风度, 较高的威信 。 还要具有大将风度 , 沉着 老练,处变不惊,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老练,处变不惊,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孙子兵法火攻篇
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兵法》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火攻篇》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昼风久,夜风止。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攻篇》注释:火人:火,作动词用,意为烧火、放火。
人,此指人马。
火人,放火焚烧敌军的人马。
火积:积,积蓄、积藏,这里指积藏的军用粮草。
火积,放火焚烧敌军积藏的粮草。
火辎:辎,辎重包括武器、兵车,以及各种军用器械。
火辎,放火焚烧敌军的各种军用物资。
月在箕、壁、翼、轸:月,星宿、星座。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认为天空有二十八星宿,这箕、壁、翼、轸就是其中的四座。
月在箕、壁、翼、轸,这里指当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轸这四座的日子。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因,依据。
五火之变,这里指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敌情变化。
应,相应、策应。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必须依据五种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敌情变化分别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
火发于内:内,指敌军营内。
火发于内,在敌军军营里放火。
则早应之于外:早,提早。
早应之于外,提前从外部策应。
火发兵静者:兵,指敌军。
火发兵静者,火已燃起但敌军依然表现镇静。
待而勿攻:要耐心等待而不应急于进攻。
《孙子兵法》读后感范文-_孙子兵法火攻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范文-_孙子兵法火攻篇读后感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
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
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
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于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
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于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
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齐孙于》,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于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
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于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著,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孙于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于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
孙于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
孙于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
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火攻篇》 解读
《火攻篇》解读
《火攻篇》是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的一篇,也被称为《火攻》或《烧篇》。
这篇篇章主要介绍了火攻的策略和运用,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
以下是对《火攻篇》的解读:
1.火攻的背景:在古代战争中,火攻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战术。
当时的城池多为木结构,使用火攻可以有效地破坏城池和困扰敌人。
《火攻篇》主要是以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的名义撰写的,他在书中阐述了火攻战术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火攻的原则:《火攻篇》中强调了火攻战术的几个基本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兵不厌诈”,意味着在使用火攻时,需要采取诡计和欺骗手段,使敌人无法预测和应对。
另一个原则是“瞒其所以”,即隐瞒火攻的真实意图,让敌人误判形势,以便将其引入火海。
3.火攻的策略:《火攻篇》列举了一些火攻的具体策略。
比如,提到了“隔河烧船”,在水域战场上,用火攻烧毁敌方船只,削弱其战斗力。
还有“扔梦炬”,即利用风势控制火势的蔓延方向,使火焰向敌人军队蔓延。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火攻的时机选择,即在敌军疲惫或士气低落时,进行火攻效果更好。
4.火攻的限制:《火攻篇》也指出了火攻战术的一些限制。
火攻虽然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但也需要注意火势的控制,避免因为火焰失控而波及到自己的军队。
此外,火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战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总的来说,《火攻篇》是一篇古代战争学的经典著作,它为火攻战术的实际运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由于科技
的发展和军事战略的改变,火攻战术已经逐渐不再是主要的战斗手段,而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武器和信息化战争。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出自《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火攻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符合我军利益就行动,不符合我军利益就停止。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仅仅为了争一口恶气,而去与人搏斗,白白消耗精力和时间;输了内心更加嗔恨,赢了也没实际好处。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思想精华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shì),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zú)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部队前后不能相互策应;往往战线拉得太长,导致整个战役的最终失败。
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无法相互救应,使得敌军上下失去联系。
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能使敌人士兵散乱而无法集中力量,队伍集合起来却不整齐;一乱自然就危险,乱了就容易被击溃,乱了就能被取而代之。
火攻篇-《孙子兵法》读书笔记800字
《孙子兵法》之火攻篇读后感800字!相信大家都知道火烧赤壁的故事吧!它是一个因用火而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孙子兵法》火攻篇对火攻战术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在文言文中,“火”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
为什么呢?我认为,火是被人们使用于战争的最佳自然力量!在古代人看来,火是能够运动的,将“火”作为动词,能够完美的诠释出火的猛烈与毁灭,可见人们对火的畏惧。
火极难控制,因此运用火攻之术作战,固然可以助兵之力,但在使用前一定姚注意火攻的外部条件,例如风向、放火地形等。
倘若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军队就会葬在火的无差别攻击下,这也是人畏惧火的原因之一。
那么,既然火如此的不可控,为什么火攻之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作战方法、被很多人所用呢?我认为,主要是受时代的局限。
古代没有大范围杀伤的武器,只能借助可能造成规模性伤害的自然力量,如台风、洪水、雷电、地震等。
地震无法预测、雷电无法被人吸引、台风无法人为操控,这些自然力量极可能未伤人先伤己,于是便只剩下了水、火二者。
水的可控性相对火而言更高,可以通过蓄水、放水以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但水的局限性较火而言更强。
只有敌人在低洼处、且我方蓄了足够的水量时才能奏效,而且除非敌人并未提前防备,否则会有足够的时间上船逃跑,因此水在大多数时候只能达到“奇袭”、“困敌”的辅助作用,相对火而言温和的多。
火的可控性虽然比水低,行进方向会被风控制,但可就地取材,且具备远距离和大规模杀伤对手的能力,因此火攻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进攻手段,作用十分明显。
实际上,现代人在作战中仍常用火攻、兵器也多于火有关。
《孙子兵法》之火攻篇详细的描述了孙子对火攻的具体作战方式、作战手段的研究。
孙子指出,纵火攻敌只是进攻的一种辅助形式,强调与兵力密切配合才能最后取胜,“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告诫强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用兵者不仅要了解火攻的变化,而且“以数守之”,“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诸葛亮“火攻”战新野,把曹军杀的片甲不留,将火攻之术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攻篇中主要讲的是火攻,虽然现在火攻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大、条件苛刻、难以控制的作战方法,因此火攻战术同样也适用于这些作战方法,但仍然
不算普遍。
其核心思想就是作战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时机一成熟就能迅速发动攻势。
该篇还谈到了另一个重点,就是作战时要学会“守成”。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强大自身,如果战争不是为了扩充实力,而是因为仇恨、嫉妒等其他原因,就无法使自身获得利益,只能是两败俱伤。
战胜了对手,却不巩固战果,就是浪费先前的努力。
所以作战
之前一定要谨慎,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不要轻易的下决定。
如果不能确保必胜,就
不要开战。
千万不可以因为愤怒而兴兵,因为人的心情总是持续短暂的时间,现在愤怒,以后也可以开心,现在生气,以后还能愉悦,而国家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了,人死
了就不能复生了。
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仇恨蒙蔽了自己,发展壮大自
己再去碾压对手,才能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