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课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设计教师: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正保)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赤壁赋》

一、【教学容及其解析】

1、课题容:《赤壁赋》。

2、课题容基本情况:《赤壁赋》是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军的赤壁,周瑜破是在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3、教学容解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例。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4、教学容选取:①轼其人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赋”这一文体的“主客问答”的形式。

③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基本特征:对自然山水风物的描绘(意境)、个人情感志趣的生发与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三者的完美结合。亦即意境、情感和理趣的完美结合。对这类山水游记散文做整体上的基本规律的总结,《赤壁赋》正可以作为一个典,可以充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④对课文的整体鉴赏学习: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做深入细致的鉴赏学习,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轼其人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时期的轼的经历和思想特点等相关背景史实。

解析:轼是中国古代少见的全才,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

书法家、美食家。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东坡”这三个字在中国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极高,而“东坡居士”这个著名的字号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期既是轼仕途事业的低谷,又是他思想和文化事业上的一座高峰,文学上创作了流传百代的“赤壁三咏”,书法上创作出来了楷书《赤壁赋》,行书《寒食诗》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三行书”。学生对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都不够全面,更不够深入。在此,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去了解和探究。

(2)了解“赋”这一文体的“主客问答”的形式。

解析:“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有汉代大赋,抒情小赋,律赋,文赋等。学生只需要明确:“赋者,铺也”,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主客问答是其标志性特点。

(3)积累本文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解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一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但是应该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同时应该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由于本次教学为一个课时,所以本文相关的文言字词句的知识主要放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注意检查和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并根据相关教学容适当讲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特点,提高语言审美能力。

解析:《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因而本文特别适合诵读,在诵读中更好地体味文章意境和情感。(2)知人论世,比较鉴赏。

解析:可以介绍作者相关思想和背景,比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王羲之《兰亭集序》来进一步把握本文中景、情、理三者的完美融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析:通过了解本文中体现出来的轼的思想,学习轼豁达乐观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学习轼辩证地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把问题绝对化的洒脱胸襟。以及面对苦难和不幸时应该具有的积极乐观,随缘自适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由于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丰富的容如何处理是一个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解决之道,作者情况、背景史实、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文章容大意的疏通,这几个问题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完成,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

2、本文容中有古人对世界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这是很有深度和难度的,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引导学生对此展开思考和讨论,有了思考和讨论就算是走上了正确的思维发展之路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情、理交融生发的特点,赏析本文典雅精美的

语言。

2、难点:课文通过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标志性手法来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2、诵读课文

3、找出课文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夜游赤壁的画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力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可借助多媒体充分展现作者。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1、导入课文

林语堂在他的《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东坡的全部。一提到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2、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①请一位学生说一说对轼的了解情况,可有另一位作补充。

②请两位同学说说学习目标思考题中设计的课文句子翻译情况。

(2)师生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明确朗读重音和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情绪。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重音。读出气势。读出情感。为背诵作好准备。

(3)问题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