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顶层设计密集期-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

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

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摘要】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是企业战略规划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长期竞争力。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关键要素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顶层设计如何落地实施,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强调了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概念解析、发展历程、关键要素、实践案例、影响、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顶层设计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存在一些特殊性和挑战性。

中国企业在顶层设计中需要考虑国家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企业在制定顶层设计时需要考虑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研究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企业顶层设计的概念解析、发展历程、关键要素探讨、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把握顶层设计的要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是指企业领导者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通过对企业整体战略、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

研究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的企业发展路径,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论文1000字范文10篇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论文1000字范文10篇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论文1000字范文10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论文1000字篇1准确把握“三对关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好“三对关系”。

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传承的要义在于认清道路、少走弯路,汲取过往发展道路上的有益经验,从而把方向认准,把步伐迈对。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定要以过往经验的传承作为先决条件,用好发展经验,持续推动现代化成果不断涌现。

而不同于传承,创新的意义则在于谋划未来,把新的观念运用好,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必定要以创新为先决条件。

要知道,只传承而不创新,要么过早老化,要么失去活力。

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必须坚决破除“只翻老黄历”的惯性思维,以更高的站位对标审视,找准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更好地谋求新的发展动力,把“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准确把握“包容”和“开放”的关系。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吸收吐纳的动态过程,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现代化,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包容和开放的过程。

包容开放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十分宝贵的时代品格。

只有开放才能包容,只有包容才能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生发展,才能不断做大“朋友圈”,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西方国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

“顶层设计”的困境和破解 Word 文档

“顶层设计”的困境和破解 Word 文档

“顶层设计”的困境和破解(2011-07-20 05:33:19) 转载▼标签:南风窗杂谈分类:时政文|邓聿文《学习时报》副编审自去年中共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要“顶层设计”以来,“顶层设计”就成为流行中国的一个政治概念,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但凡谈到改革,言必称“顶层设计”。

然而,从这些文章或讲话中,很难对“顶层设计”得出一个清晰的内涵。

笔者前不久也参加了一家研究机构召开的一次内部座谈会,研讨的内容就是改革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所请的专家是这些年国内一直活跃于改革研究领域的学者。

从他们的发言看,对“顶层设计”的内涵也有分歧,有些学者甚至明确表示,对“顶层设计”的未来很悲观。

这与笔者的看法趋近。

这并不在于其内涵的莫衷一是,而是环境和条件使然,决定了“顶层设计”可能会像以前其他的政治新名字一样,喧闹一阵,也就烟消云散。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以及今年“两会”正式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并没有对“顶层设计”下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义,这是专家学者和官员在解读这一概念时出现不同理解的原因。

迄今我所见过的对这一概念最权威的解释,是五年规划草案的主要执笔者之一、原中财办副主任刘鹤的说法,按照他的解释,“顶层设计”指的是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和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重大改革议题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协调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包括主要目标以及先后顺序。

从刘鹤的解释来看,“顶层设计”的概念虽是新的(严格来说,这也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工程学里,这是个普遍运用的概念,所谓新,是指把它从工程学移植到社会领域这一点而言),但内容却是人们过去常见的。

兵法云:“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以往谈到改革时,人们往往喜欢强调,改革要有大局观,要统筹规划、全面设计,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顶层设计”的背景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从哲学上说,前30年的改革用邓小平的话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终极目标,也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没有一个足够的估计,所以,改革只能是先易后难,顺序推进。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论文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论文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下的新发展格局,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与特征1.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外国投资在中国持续增长。

这种深入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为新发展阶段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2 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不断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1.3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更加注重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二、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格局2.1 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再是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导。

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崛起。

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和全面。

2.2 创新驱动型发展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正逐渐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关键。

这种创新驱动型发展格局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2.3 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新发展阶段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这种开放的发展格局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三、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影响3.1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区域发展的平衡、创新驱动型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都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等7则来源:《求是》期号:2013/08 作者:曾培炎等曾培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有:第一,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

由于基数的增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型,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成为常态。

但是,中国还处在经济发展成长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准提高,将释放出巨大而持续的投资消费需求;每年约一千万农民进城,能够弥补适龄劳动人口下降的影响;教育水平和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将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红利。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8%的水平上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

目前,中国经济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四个方面存在不平衡。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形成新的经济竞争力,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决定未来新兴大国的走势。

第三,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

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时期,往往也是社会各种矛盾显现的时期。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也势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第四,改革进入“攻坚期”。

三十多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但近些年来,改革已到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臹慧,坚决破除一切妨害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臸机臸弊端,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选准突破口,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瞭望》2013年第11期)易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做到对“稳”和“进”两方面“度”的精确把握。

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臸潜在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要聚焦于稳中求进,在稳住“量”的同时,尽力实现“质”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

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要不忘初心,坚持务实求实、真抓实干;坚持担当尽责,工作干到感动自己。

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中,要主动作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身的力量。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典议论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7日下午就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经验,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强调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

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理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当前,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与此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加广泛,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政府创新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政府创新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政府创新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作者:沈刚来源:《经济》2012年第04期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不但需要经济转型,也需要社会转型。

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特征,社会管理的重心及方式,应当随之进行改革调整。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否说明中国发展模式的定型?我们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的创新之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学者俞可平。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经济》: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讨论受到了国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格外关注,也成为海外研究中国的一个热点,您是如何看这一问题的?俞可平:关于“中国模式”,我们可以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一些深刻的认识。

概括地说,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精神是三个“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

“中国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区别也是极其明显的。

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实行以公有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土地和森林、矿山等资源也不实行私有化。

在资源配置上:虽然我们采用了市场经济,但政府调节和干预的程度比西方国家要强大得多。

在政治上的区别就更明显:中国不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

在意识形态上:中国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但已经允许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

这些都是与西方发展模式的基本区别。

但这并不是说在社会发展战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

|LiLun QianYan |理论前沿|February,2018/QIANXIAN29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曹普[摘要]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对于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作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骤和路径,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是关于我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又一个顶层设计。

[关键词]战略安排;现代化强国;顶层设计[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1445(2018)02-0029-03党的十九大总揽全局,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用两个15年、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

这个战略安排,细化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骤和路径,更加清晰、更为具体地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是关于中国现代化长远发展的又一个顶层设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意义重大。

“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战略构想每逢重大历史关键节点,登高望远,善于从战略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具有前瞻性、预见性、引领性的总体规划,谋全局、谋长远、谋未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和重要领导方法。

1956年1月,在中国迎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重大时刻,毛泽东同志进一步豪迈地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①。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经济上极为贫弱,以总产量比较,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

中国在政治上、人口上是一个大国,在经济上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国、穷国。

这个时候我们党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快地把中国早日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强国。

为此,我们党还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四个现代化”要求。

后改革时代背景下的顶层设计

后改革时代背景下的顶层设计

后改革时代背景下的顶层设计作者:袁峰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7期后改革时代,中国改革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面对矛盾与问题的难度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涉及上层建筑以及全国性的整体改革,会触碰一系列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必须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前提,才能减少改革的盲目性,避免改革的碎片化,降低深化改革的风险与成本。

改革初期我国在没有现成经验与成熟理论依据的情况下,在容易改革的领域、基层可以探索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

在后改革时代,中国改革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面对矛盾与问题的难度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涉及上层建筑以及全国性的整体改革,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关系调整,会触碰一系列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仍然依靠“摸着石头过”的办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前提,才能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减少改革的盲目性,避免改革的碎片化,降低深化改革的风险与成本。

理性选择改革新方向在顶层设计中,对于改革方向的选择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

中国改革总体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不会出现“改制”或“改向”的可能。

当前增强改革顶层设计的方向性引导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各领域的改革。

以往一些领域的改革由于缺乏方向性顶层设计,忽视了基本医疗、基础教育以及居住的公益性与保障性,片面地推动了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住房货币化,付出了代价和成本。

在后改革时代,我国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为了使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走弯路,改革方向的选择,必须结合新的国际国内环境,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例如,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投入太多、成本过高、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方式应当转变为鼓励创新、创业、可持续、更多促进内需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精神文化层面自然产生了多层次的需求,以往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文化发展方式应当转变为政府主导的文化事业与市场调控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应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由“法制型”政府向“法治型”政府的转变,由“民本型”政府向“民主型”政府转变,由“科层型”政府向“科学型”政府转变;伴随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矛盾纷纷凸现,社会管理上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应当向“强政府—强社会”模式转变,并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模式。

聚焦顶层设计,全力谋划

聚焦顶层设计,全力谋划

聚焦顶层设计,全力谋划摘要:一、引言- 介绍聚焦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二、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 阐述顶层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顶层设计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三、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成果- 介绍我国近年来在顶层设计方面的实践案例- 分析这些案例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四、顶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讨论当前顶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具体策略和建议五、结论- 总结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正文:一、引言聚焦顶层设计,全力谋划,这是我国在新时代面临的新任务。

顶层设计,是一种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顶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围绕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实践与成果、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顶层设计,是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总体布局、系统规划和科学决策的过程。

顶层设计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以确保国家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顶层设计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1.有利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2.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家发展的整体效益。

3.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全面创新和持续发展。

三、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成果近年来,我国在顶层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例如:1.“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我国科技水平跃上新台阶。

3.生态文明建设: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顶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尽管顶层设计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

季 明
( 国防大 学马 克思 主义研 究所 副所 长 、 研究 员)
【 要] 革 顶 层 设 计 , 丰 富 的 内 涵和 鲜 明的 特征 。重视 改 革 顶层 设 计 , 当代 中 国特 别 紧 迫 、 分 重 摘 改 有 在 十
要 、 为 必要 。 改革 顶 层 设 计 必 须 坚持 正 确 的 政 治 方 向 , 须抓 住 关键 环 节 。 尤 必
关系, 确定 目标 , 选择 实现 目标 的具体 路径 , 制定 正确 的战 略和路 径 , 并适 时调 整 、 避可 能导致 的风 规 险 , 高效 益 , 提 降低成本 。改革顶 层设计 , 内在地包 括 了 当前 和今 后 中 国改 革 的总体 规划 、 整体思 路 、 基本 方 向 、 终 目标 、 点领 域 、 后顺序 、 现路 径等 , 最 重 先 实 强烈 地表 达 了整体地 、 方位地 推进 政治 、 全 经
路 、 本 方 向 、 终 目标 等 。这 就 是 意 味 着 党 和 政 府 要 担 当起 各 领 域 改 革 方 案 顶 层 设 计 师 的 责 任 , 基 最 要
为 未来 中 国经 济社会 的这 艘 巨轮 当好 “ 手 ” “ 舵 、总设 计师 ” 。二 是缜 密科 学性 。科学 性 的基本精 神 就 是按 规律 办事 。 律是 事物 之 间和事 物 内部 诸要 素之 间 的固有 的 、 规 本质 的 、 必然 的联 系 。 改革 顶层设 计 的科 学性 就在 于 : 力 于研 究 、 握 、 致 把 遵循 所要 进行 的改革 与外 部 事物 之 间 、 进 行 的改革 内部诸 要 要 素之 间 的固有 的 、 质 的 、 然 的联 系 。这包 括 了两个 要求 : 革 自身要 按 规律 办 事 , 本 必 改 党在 领 导改 革 中要按 规律 办事 , 两者缺 一不 可 。三是 整体 系统性 。顶 层 , 名思 义 , 是指 整体 和全 局 顶 层设 顾 就 计, 是涵 盖党 和 国家建 设 的各个 领域 、 各个 方 面 、 个 要素 的全 方 位 、 各 多角 度 、 立体 式 、 宽领 域 的 整体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摘要】“顶层设计”在十二五计划中首次被提出,在当今中国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的时刻这个词被领导人多次反复地强调,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要有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地宏大眼界。

本文立足十八大反复强调的“顶层设计”详细地阐述其构建、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改革十二五计划中出现了“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上的专业词汇,在之后的建设方案中,“顶层设计”迅速地在中国社会中传播。

国家领导人和决策中逐渐地加强了对顶层设计的重视,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的改革在带来成绩的同时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我们应当减小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应该统筹全局,全面规划,以高姿态来对待中国今后的改革目标、方向和方法。

一、“顶层设计”的概况及其紧迫性1.概况“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在十二五规划地报告中被引用指出中国当前的改革应当注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自上而下,一改以往自下而上传统,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站得高看的全,在中央的角度,立足整体做出全面的改革措施。

“顶层设计”要求改革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统筹规划,站在战略高角度统领全局发展。

“中央关于这一概念的基本一致表述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要全面神话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名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总的来说,推进“顶层设计”就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建设,就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多层级多方向发力改革

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多层级多方向发力改革

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多层级多方向发力改革作者:来源:《市场观察》2020年第11期自2020年10月16日以来,中央层面出台的政策重点包括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国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退市等方面;地方层面出台的政策主要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综合性改革等顶层设计的完善等方面。

而且,在地方层面政策中,省部级政策占比达到56.76%,其次是地市级占比22.97%,副省级、区级、县级及以下的改革政策也在持续完善中。

一、中央层面:——从科技创新、国资监管和规范上市公司等方面,推动国企改革(一)1.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1)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激发创新动力。

2020年,我国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添砖加瓦。

自今年5月,自科技部等9部门引发发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区〔2020〕128号)以来,试点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10月19日,科技部又发布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国科发区〔2020〕273号),确定在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海南、四川等9个地区省市以及教育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卫健委、中科院等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试点内容包括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长期使用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及充分发挥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作用等。

2、(2)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2020年10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三次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发我国自主创新、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创新发展,践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四五”将如何顶层设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十四五”将如何顶层设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十四五”将如何顶层设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作者:贾晋京来源:《丝路瞭望》2020年第11期沿着一个又一个五年发展路线图,中国来到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历史新起点。

与以往五年规划的量化目标渐次提升不同,“十四五”可谓迎来又一个发展跃升,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的第一个路线规划。

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十四五”规划,有一个醒目的关键词是“未来产业”。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让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朝着未来形态发展,成为贯穿“十四五”的背景理念。

“十四五”描绘出五年后的未来不是设定“停靠站”,而是勾勒出新轮廓。

读懂“十四五”,需要在深刻理解当前经济变革大势的基础上,以宏阔想象力洞察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图景。

让百年变局成为中国发展机遇期作为2020年一个新的长期性全球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加速或加剧了世界百年变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叠加,是“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

这个背景可以从国际、国内、科技发展三个角度加以理解。

从国际角度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在2008年已超过发达国家,2019年则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比突破60%。

新冠肺炎疫情则使全球贸易陷入停滞,表征着实体经济萎缩的负利率现象在西方国家日益加剧。

以美联储“无限量宽松”为代表的“大水漫灌”刺激政策,在造成社会总负债暴涨的同时带来财政赤字飙升。

这些现象预示着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已出现长期性改变。

即便假定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因素从2021年起全都退散,外部经济环境要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也需要5至10年时间。

因此,中国的“十四五”蓝图不会在假定外部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去勾勒。

从国内角度看,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构成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背景。

做好顶层设计申论作文

做好顶层设计申论作文

做好顶层设计申论作文顶层设计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考虑到长远发展目标和全局利益,从而决定产业结构、社会政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意味着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引导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为国家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经济领域,做好顶层设计能够有效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现代经济发展需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而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顶层设计应该考虑到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划定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同时,还应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在社会发展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能够引导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公正的分配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顶层设计应该明确社会发展的目标,平衡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推动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此外,还应该注重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确保全体公民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

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顶层设计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顶层设计应该制定出科学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推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之,做好顶层设计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才能够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加强对顶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这样才能够确保国家发展的方向正确、路径顺畅,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顶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
顶层设计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特点和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等。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顶层设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 供更有力的支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探究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 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当前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等
02
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及其 影响
02
03
增强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思维和开放理念,推动顶层 设计的创新和突破,提升改革发展的 动力和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的实施监督
强化监督意识
增强对顶层设计的监督意识,明确监督职责和责任,提高监督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顶层设计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内容和标准,加强监督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格问责制度
强化政策统筹机制
加强政策统筹,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实施和 评估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 有效性。
提高顶层设计的能力水平
加强研究与学习
提高决策者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加强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队的学 习和培训,提升顶层设计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01
拓展视野与思维
拓宽决策者的视野和思维,引导其从 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前瞻 性和战略性。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及战略论文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及战略论文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及战略论文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及战略论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将中国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中等收入水平。

目前处于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即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必须正视问题与挑战,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体制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生动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两个中高”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必须着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优化升级及发展方式转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已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

归纳起来,这一阶段性变化包括以下内容,即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经济的成长性将由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变化不仅要快而且要发生重大质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政府治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体制将出现重大变革。

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人均收入水平的阶段性变化,即经济起飞的二阶段论。

人均收入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尺度。

世界银行按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将各国经济发展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等五个水平,也是一国从落后转向发达所必须经过的五个阶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上了两个大台阶,未来正向第三次台阶迈进。

第一个台阶,就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转为中低收入国家,这发生在2001年。

第二个台阶就是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这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年——2009年,当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

这两个台阶的连续性较强,增长的特征和结构都较为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按罗斯托的起飞经济学理论,把这两个阶段的发展称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次起飞。

而中等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乃至最终完成现代化的过程,则可以认为是第二次起飞。

研究论文: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

研究论文: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

101351 企业研究论文中国现代企业顶层设计研究一、我国企业现代顶层设计的现状分析在中国延续了3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封建制度的余毒仍然没有散去,它如同毒瘤般存在于每个民营企业的体制内。

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统一使得每个民营企业家如同帝王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国民营企业家固守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血缘型顶层设计模式”,只会像封建王朝一样不断的兴盛一衰败,周而复始。

(一)华人企业的生命周期自清末洋务运动以来,无论是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

还是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家创立的企业,或者是蒋介石为代表创立的官僚资本家创立的企业,都存在着一个交接班破败问题,即企业在第一代向第二代,第二代向第三代交接班时,往往会面临重大危机,要么元气大伤逐渐衰落,要么立即倒闭宣告破产,总是“富不过三代”。

究其原因:第一,中国传统的遗产分割方法是子女各得一份财产,即“诸子均分”。

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财富的不断积累、增长和延续,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思想无法建立起一种延续财富的机制,与资本主义背道而驰。

第二,由于家庭企业“家企不分”,很多家庭内部的情仇恩怨往往会延伸至企业里,最终引发危机,轻者导致企业元气大伤,重者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第三,中国式的家族企业中,往往企业家的生死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这是华人企业的特色,与中国历代王朝皇帝龙体安危对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一样。

(二)中国企业顶层设计的特点华人企业的“顶层设计”中最核心的是家族化,在“重家庭”的传统观念中,企业家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如果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在了,那么企业也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了”。

在这种观念下,华人企业的“顶层设计”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国企业家难按规矩办事,老板一权独大高度集权的顶层设计,不仅不会产生“最优决策”,反而会出现很多“最坏决策”。

第二,中国企业家族后代同时继承股权和管理权,中国企业主会像中国皇帝那样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维持企业姓氏不变。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闯出改革“深水区”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 时评例文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闯出改革“深水区”作文素材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闯出改革“深水区〞今年两会,“改革〞是一大热词。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往往与“深化〞联袂出现,无论是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赵启正指出“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价格改革〞“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部署,或者是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各领域深层问题提出改革的议案提案,“深化改革〞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词组,代表了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高度共识,也提出了当今中国发展所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正是从30多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隆隆的改革春雷声中,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迎来了新契机。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正是由于改革广泛铺开、逐渐深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焕发了生机活力,打开了中国发展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也深刻地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

当代中国色彩斑斓、日新月异的社会图景,一直以改革作为最重要的底色。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小平同志20年前富有预见性的论断,其实也诠释了今天改革事业所面临的现实情境。

“发展起来以后〞,一方面意味着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更为雄厚、制度基础更为完善、思想准备更为充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改革的成本更大、人民的期待更高、问题与矛盾更复杂。

进入“深水区〞、步入攻坚期,这是人们对目前中国改革的普遍感受。

不同的发展阶段,常常提出不同的改革课题,需要激发不同的改革动力。

20年前乃至30年前的改革,主要障碍在于观念藩篱,因此解放思想往往能生成改革的“第一动力〞。

正是由于走出“两个凡是〞的迷误,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了起始于南海边的“春天的故事〞;正是由于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的纠缠,清醒认识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才有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