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话题:屈原离骚教育学习《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二、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五、成语1、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9.被发行吟泽畔10.乃令张仪详去秦二、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四、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五、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一、字音属(z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濯淖(zhuónào)皭然泥而不滓(jiào nièzǐ)靳尚(jìn)渔父(fǔ)三闾大夫(lǘ)餔糟啜醨(būchuòlí)弹冠(tán)汶汶(mén)汨罗江(mì)温蠖(huò)二、重要实词1.与上官大夫同列.:位次。
2.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3.属.草稿未定:写作。
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5.屈平不与.:允许,同意。
6.屈平伐.其功:夸耀。
7.自矜.功伐.:夸耀。
功劳。
8.人穷.则反本:处境困窘。
9.惨怛..:内心悲痛。
10.《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1.靡.不毕见:无。
12.推.此志也:推究,探究。
13.齐与楚从亲..:合纵亲善。
14.使使如.秦受地:到。
1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责备。
因为。
通“返”,返回。
16.屈平既嫉.之:痛恨。
17.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
完全。
18.一篇之中三致.志:表达。
19.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因为。
fèn资质。
20.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
21.新.沐者必弹冠:刚刚。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23.及见贾生吊.之:悼念。
三、通假字1.博闻强志.:通“记”,记忆力。
2.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3.人穷则反.本:通“返”,返回。
4.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5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要旨,含义。
6 .举类迩而见.义远:通“现”,表现,表达。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8.屈平既绌.:通“黜”,罢免官职。
9.乃令张仪详.去秦:通“佯”,假装。
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拿着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送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11.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9.被发行吟泽畔10.乃令张仪详去秦二、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四、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五、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 méi)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9、亡走赵,赵不内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二、词类活用: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厚币委质事楚9、其后楚日以削10、时秦昭天与楚婚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五、成语1、怀瑾握瑜: 瑾、瑜,美玉也。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上课用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 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 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 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 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 骚》,盖自怨生也。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 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 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 泥而不滓者也。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 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 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 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 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
.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 九音· 怀沙》:“怀瑾握 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 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 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 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 典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 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 渔父》。随着世道的变 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屈原列传》文言词句知识
《屈原列传》词句知识一、重要词语释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学实)强志(记),明于治乱,娴(熟悉)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制定)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占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同意),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同义连用)'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恨)王听(动作名,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形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蒙蔽圣明的人)也,邪曲(形作名,奸佞小人)之害(损害)公也,方正(形作名,正直的人)之不容(容纳)也(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苦闷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同“稚”,遭受)忧也。
(判断句)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处境困顿)则反(同“返”,返回)本,故劳苦倦极(疲惫),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困窘)矣。
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大概)自(由)怨生也。
《国风》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淫(过度),《小雅》怨诽(怨愤发牢骚)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及)帝誉,下道(提及)齐桓,中述汤、武,以刺(讥讽)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太平、作乱)之条贯(条理),靡(没有)不毕见(同“现”,显现)。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形作名,小的方面)而其指(同“旨”,主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近)而见(表达)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描述事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同“浊”,污浊)淖污泥之中,蝉蜕(名状,像蝉蜕壳一样)于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被辱)世之滋(黑)垢,解然(洁白的样子)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 认为死与生是同样的,被放逐和被重用都不必看重。
吾
路
将
漫
上
漫
下
其
而
修
求
远
索
兮
词句练习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词 3、通假字 4、文言句式
一词多义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写作
夸耀 进攻,征伐 功绩,战功 砍,砍伐
来源 根本 原来的,固有的 本来,原来
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竟为秦所灭
语气词,表反问 介词,被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为,变作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因为
闻秦王善为秦声 我为赵将 为刎颈之交
弹奏 表判断 成为
以: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连词,来
志 4、寻向所志 标记
5、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 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意愿 8、项脊轩志 名词,一种记事的文体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后秦欲伐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本:
1、父母者,人之本也 2、今背本而趋末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本在冀州之南
2、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3、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
词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动词,掌管
6、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7、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8、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 表复数。吾属,我们。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受)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混浊)4.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合纵)5.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6. 屈平既绌(“绌”通“黜”,被罢黜)7. 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接纳)8. 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披散)二、古今异义1.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
- 今义:无理狡辩。
3.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
-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4.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
- 今义:色彩。
5. 形容枯槁- 古义:形体容貌。
-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三、一词多义1.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zhǔ,撰写)-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zhǔ,通“嘱”,嘱托)-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shǔ,类)2.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其后秦欲伐齐(攻打)3. 疏- 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陈述,旧读shù) - 论积贮疏(一种文体,读shù)4.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受) - 约从离衡(使……离散,分开)-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背离)5.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 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 - 今背本而趋末(农业,古代以农为本)- 人穷则反本(根本,这里指祖宗)四、词类活用1.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作名词,听力,听觉)2.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3.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小人)4.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5.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6. 蝉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一样)7.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8. 泥而不滓(名词作动词,沾污)9.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精选全面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春风十里,一曲离殇;原来归来,重新把思念抛出;大地母亲不容易,放弃一切,直奔伊甸;颂歌凭吊,永恒追忆。
家乡的情怀+,把牵绊带着未来+;伤心的歌声+,耳边不曾错过+;屈原离开+,浮沉不断+。
山水相送+,离别伤悲怨+;泪水再也湿不了最初的声音+;一枝烛火+,照亮苍凉的过去+。
回忆故事+,让山水上走出生命的轨迹+;含辛茹苦+,无尽的春风给每个人命运上最好的安排+;彷徨不定+,只得心中勇者永恒+。
山穷水尽+,登高望远望风雨+;但愿春天早日来临+,来自远方的朋友可以看到春风的温柔+;思念弥漫+,心无旁骛的思考每一次的离别+。
芦花汀洲+,情缘把生命联结+;愿一切坦然+,无惧刀剑之威+;登舟望明月+,从此判出人性之深+。
离别又重逢+,伤心望泪漫+;原来朦胧梦,勇者开启心灵的蜕变+;明空苍茫+,共度佳音殊途+。
神州广陵+,安营扎寨驻超越+;急流勇退,谁知偶得洪福+;悬崖峭壁+,回音酝酿浩然正气+。
历史铭记+,佳句流芳慕几番+;天涯路远返+,心愿未曾谢幕+;无语释留恨+,言和心歌流转绵长+。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精选全面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9、被发行吟泽畔10、乃令张仪详去秦二、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三、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四、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五、句式归纳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四、字音属(z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靡不毕见(xiàn)举类迩(ěr)而见义远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滋垢(gòu)浊秽(huì)皦(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既绌(chù)商於(wū)屈匄(gài)既咎(jiù)眷(juàn)顾相随属(zhǔ)唐昧(mò)憔(qiáo)悴(cuì)啜(chuò)其醴(lí)物之汶汶(mén)者乎罹(lí)难枯槁(gǎo)温蠖(huò)汨(mì)罗被(pī)发渔父(fǔ)六、通假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3. 糜不毕见(“见”通“现”)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6. 屈平既绌(“绌”通“黜”)7.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8. 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9. 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10.使于齐顾反(“反”通“返”)11.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七、词类活用(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2)、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4)、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5)、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6)、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屈平既嫉之,虽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 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
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 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 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 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 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 楚,楚大困。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 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官论赞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 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 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 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 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 然自失矣。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 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 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 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 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doc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屈原列传》知识点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z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靡不毕见(mǐ)(xiàn)濯(zhu?)淖(nào)蝉蜕(tuì)滋垢(g?u)浊秽(huì)皭(jiào)然泥(nia)而不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既咎(jiù)眷(juàn)顾被(pī)发渔父(fǔ)憔(qi áo)悴(cuì)哺(bǔ)育啜(chu?)泣罹(lí)难(nàn)二、找出并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2、人穷则反本(通“返”,追念)3、靡不毕见(通“现”,表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含义)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6、屈平既绌(通“黜”,免除官职)7、齐与楚从亲(通“纵”,合纵)8、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10、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11、泥而不滓(通“涅”,染黑)12、使于齐,顾反(通“返”)三、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1、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4、从容古义:说话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5、诡辩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四、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熟悉)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3、屈平属草稿(写作)4、平伐其功(夸耀)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7、可谓穷矣(处境困难)8、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9、惠王患(担心)之10、大兴师(军队)伐秦11、臣请往如楚(到)12、奈何绝(断绝)秦欢13、屈平既嫉之(恨)14、人君无(无论)愚、智15、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一类人),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说话得体)辞令五、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六、判断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3、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状语后置)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宾客)5、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可以出使秦国的人)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7、是以见放(被动句)七、一词多义1、害A、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B、为陶谦所害(杀害)C、除国之大害(祸害)D、不能害人(损害,伤害)2、疾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B、疾在腠理(疾病)C、疾风知劲草(快,急速)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厌恶,憎恨)E、吾疾贫富不均(痛恨)3、许A、而赵不许,曲在赵(答应)B、时人莫之许也(承认)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常与疑问代词“何”连用)D、塞上长城空自许(期望)4、属A、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C、司命之所属(管辖)D、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E、有宁越徐尚??之属(类)5、疏A、王怒而疏屈原(疏远)B、梅以疏为美(稀,与密相对)C、其于计之疏也(疏忽,不周密)D、十三经注疏(注释的一种)6、离A、“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B、约从离衡(离间)C、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违背,背离)D、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7、迁A、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B、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的委婉说法)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继,随着)8、闻A、博闻强识(见识)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C、闻寡人之耳(使??听到)9、审A、审问之,慎思之(仔细)B、审矣,何足怪乎(知道,知悉)C、审时度势(详察)D、明日再审之(审问)10、望A、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B、欲望百姓亲附(期望)C、自幼有公辅之望(威望)D、若望仆不相师(抱怨)11、过A、过宋将军而不见(拜访)B、求,无乃尔是过欤(责备)C、过犹不及(过分)D、人谁无过(过失,过错)12、与A、与之斗卮酒(给)B、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和)C、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和??交好)D、蹇叔使子与师(参加,加入)八、名句默写: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整理
《屈原列传》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返回)3.靡不毕见(见,同“现”,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同“浊”)6.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7.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8.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使……进)9.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10.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泥而不滓生活在污泥里时秦昭王与楚婚结为婚姻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怀抱2.使动用法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存(思念)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使……兴3.名词作状语厚币委质事楚用厚币其后楚日以削一天天地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朝内,在国外蝉蜕于浊秽像蝉那样……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明道德之广崇阐明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短处,诋毁。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蝉蜕于浊秽污浊环境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方正之不容也方正之人,正直的人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诚之士,贤能之士7.动词活用作名词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谗谄之蔽明也中伤别人的小人四、古今异义词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覆转。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颜,颜面;今义:色彩5.形容枯槁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7.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
今义:对付,处置。
五、一词多义属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属于。
屈原列传 字词
一、解释红色划线词语的含义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 第二段,为什么“王怒而疏 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 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 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 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以不知忠臣之分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列传
司马迁
阅读与思考
• 读第一段,为什么“王甚 任之”?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 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 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 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 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 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 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
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 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
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 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整理
《屈原列传》语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2.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3.靡不毕见(见,同“现”,显现)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同“浊”)6.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7.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 )8.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使……进)9.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10.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泥而不滓生活在污泥里时秦昭天与楚婚结为婚姻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模仿。
一说意动厚币委质事楚事奉于是怀石投汨罗以死怀抱2.使动用法亡国破家相随属使……灭亡,使……破败存(思念)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使……兴3.名词作状语厚币委质事楚用厚币其后楚日以削一天天地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朝内,在国外身客死于秦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蝉蜕于浊秽像蝉那样……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明道德之广崇阐明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短处,诋毁。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蝉蜕于浊秽污浊环境邪曲之害公也邪恶小人方正之不容也方正之人,正直的人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诚之士,贤能之士7.动词活用作名词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谗谄之蔽明也中伤别人的小人四、古今异义词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古义:返回〈楚国〉覆转。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
4.颜色憔悴古义:脸色。
颜,颜面;今义:色彩5.形容枯槁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6.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7.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
今义:对付,处置。
五、一词多义1、属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屈原列传重点字词
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 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 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 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 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
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 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
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 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 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 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 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 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 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 楚,楚大困。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 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 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 沉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文言词句知识
《屈原列传》词句知识一、重要词语释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学实)强志(记),明于治乱,娴(熟悉)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制定)为宪令,屈平属(撰写)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占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同意),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同义连用)‘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恨)王听(动作名,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形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蒙蔽圣明的人)也,邪曲(形作名,奸佞小人)之害(损害)公也,方正(形作名,正直的人)之不容(容纳)也(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苦闷深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同“罹”,遭受)忧也。
(判断句)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处境困顿)则反(同“返”,返回)本,故劳苦倦极(疲惫),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困窘)矣。
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大概)自(由)怨生也。
《国风》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淫(过度),《小雅》怨诽(怨愤发牢骚)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提及)帝喾,下道(提及)齐桓,中述汤、武,以刺(讥讽)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太平、作乱)之条贯(条理),靡(没有)不毕见(同“现”,显现)。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形作名,小的方面)而其指(同“旨”,主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近)而见(表达)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描述事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同“浊”,污浊)淖污泥之中,蝉蜕(名状,像蝉蜕壳一样)于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被辱)世之滋(黑)垢,皭然(洁白的样子)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
若
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
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
五、句式归纳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四、字音
属(z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不毕见(xiàn)
举类迩(ěr)而见义远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滋垢(gòu)浊秽(huì)
皦( 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
既绌(chù)
商於(wū)
屈匄(gài)
既咎(jiù)
眷(juàn)顾
相随属(zhǔ)
唐昧(mò)
憔(qiáo)悴(cuì)
啜(chuò)其醴(lí)
物之汶汶(mén)者乎
罹(lí)难
枯槁(gǎo)
温蠖(huò)
汨(mì)罗
被(pī)发
渔父(fǔ)
六、通假
1. 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
2.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
3. 糜不毕见(“见”通“现”)
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6. 屈平既绌(“绌”通“黜”)
7. 齐与楚从亲(“从”通“纵”)
8. 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
9. 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
10.使于齐顾反(“反”通“返”)
11.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
七、词类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做名词,识别力)
(2)、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为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3)、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做名词,邪恶、不正的小人)
(4)、蝉蜕于污秽(名词做状语,像蝉那样;形容词做名词,污浊的环境)(5)、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做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6)、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做动词,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