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电线的计算方法

电线的计算方法

电线的计算方法
根据单相电流计算公式计算
1、I=P÷(U×cosΦ) 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
(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

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

2、工作温度30℃,长期连续90%负载下的载流量如下:
1.5平方毫米18A
2.5平方毫米26A
4平方毫米26A
6平方毫米47A
10平方毫米66A
16平方毫米92A
25平方毫米120A
35平方毫米150A
3、电功率计算公式功率P=电压U×电流I=220伏×18安=3960瓦
4、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铜芯电线:..铜芯线截面积.. 允许长期电流..2.5 平方毫米(16A~25A).. 4平方毫米(25A~32A)..6平方毫米(32A~40A)铝芯电线:铝芯线截面积.. 允许长期电流..2.5 平方毫米(13A~20A)4平方毫米( 20A~25A).. 6平方毫米( 25A~32A)
5、举例说明
(1)每台计算机耗电约为200~300W(约1~1.5A),那么10台计算机就需要一条2.5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供电,否则可能发生火灾。

(2)大3匹空调耗电约为3000W(约14A),那么1台空调就需要单独的一条2.5 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供电。

导线电流和长度计算截面积公式

导线电流和长度计算截面积公式

导线电流和长度计算截面积公式
1. 基本公式推导。

- 根据电阻定律R = ρ(l)/(S)(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导线长度,S为导线横截面积)。

- 由欧姆定律I=(U)/(R)(I为电流,U为电压),可得R=(U)/(I)。

- 将R=(U)/(I)代入R = ρ(l)/(S)中,得到(U)/(I)=ρ(l)/(S),那么S=ρ(lI)/(U)。

2. 电阻率ρ的相关知识(以常见材料为例)
- 在人教版教材中,对于不同材料,电阻率是不同的。

例如,铜的电阻率
ρ_铜=1.7×10^-8Ω· m,铝的电阻率ρ_铝=2.9×10^-8Ω· m。

-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导线的材料确定ρ的值,然后再根据已知的电流
I、长度l和电压U来计算导线的横截面积S。

3. 应用示例。

- 例:已知一根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 = 2A,导线两端电压U = 4V,导线长度l=10m,求导线的横截面积S。

- 解:因为是铜导线,ρ = 1.7×10^-8Ω· m。

- 首先根据R=(U)/(I)求出电阻R=(4V)/(2A)=2Ω。

- 再由R = ρ(l)/(S),可得S=ρ(l)/(R)。

- 把ρ = 1.7×10^-8Ω· m,l = 10m,R = 2Ω代入S=ρ(l)/(R),得到S =
1.7×10^-8Ω· m×(10m)/(2Ω)=8.5×10^-8m^2。

导线载流量计算口诀

导线载流量计算口诀

导线载流量计算口诀
这里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导线载流量计算口诀:
1.皮纳法则:P=I²R,即导线的功率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雷亚法则:R=ρL/A,即导线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长度和横截
面积成反比。

3.赫门内斯法则:I=√(P/R),即导线的电流与功率损耗和电阻的平
方根成正比。

4.安普法则:I=√(P/AρL),即导线的电流与功率损耗、横截面积、
电阻率和长度的乘积的平方根成正比。

5.昆特法则:A=ρL/IJ,即导线的横截面积与电阻率、长度、电流和
电流密度的乘积成正比。

6.门位孟格法则:I=SJ/ρL,即导线的电流与导线截面积、电流密度、电阻率和长度的乘积成正比。

7.赫顿法则:P=IJ²ρL/A,即导线的功率损耗与电流密度、电流的平方、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乘积成正比。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在导线载流量计算时快速记忆和应用相关公式,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口诀和公式进行运算。

此外,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并结合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导线载流量计算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掌握相关
口诀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导线载流量的概念,为实际工程
应用提供帮助。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2
在电路中,导线的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设计和安装电路时,了解导线的长度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各种电路参数,从
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1.直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一条直线,那么它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假设两点的坐标是(x1,y1)和(x2,y2),导线的长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L=√[(x2-x1)²+(y2-y1)²]
2.弯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如果导线是弯曲的,那么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段,然后利用
直线段长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整个导线的长度。

假设有n个直线段,每个
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L₁,L₂,...,Lₙ,那么整个导线的长度可以表示为:L=L₁+L₂+...+Lₙ
3.卷曲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在一些应用中,导线可能会被卷曲成螺旋状或环形。

对于卷曲导线的
长度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圆周长度的公式来计算。

对于一个半径为r的圆
形导线,其长度可以表示为:
L=2πr
以上是几种常见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
用于理想导线,即没有考虑导线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

在实际电路
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导线的长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设计和分析电路时需要综合考虑。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导线,如扭曲导线、分支导线等,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导线的长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导线的长度。

导线测量计算公式示例

导线测量计算公式示例

导线测量计算公式示例导线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几何形状和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位置。

在导线测量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导线测量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导线测量中的计算方法。

1. 测量距离的计算公式。

在导线测量中,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坐标差计算。

首先是利用三角函数计算距离的公式,假设已知两点之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 = α R。

其中,S表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α表示两点之间的水平角,R表示两点之间的弧长。

这个公式是利用了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定理,通过已知的水平角和弧长计算出水平距离。

另一种计算距离的方法是利用坐标差计算,假设已知两点的坐标差ΔX和Δ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L = √(ΔX^2 + ΔY^2)。

其中,L表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ΔX和ΔY分别表示两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坐标差。

这个公式是利用了勾股定理,通过已知的坐标差计算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 测量高程的计算公式。

在导线测量中,测量地面上点的高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水准线测量,另一种是利用三角测量。

首先是利用水准线测量高程的公式,假设已知点的高程和水准线上的点的高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点的高程:H = h + Δh。

其中,H表示目标点的高程,h表示已知点的高程,Δh表示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的高程差。

这个公式是利用了水准线的原理,通过已知点的高程和高程差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另一种计算高程的方法是利用三角测量,假设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目标点的高程:H = h + ΔH。

其中,H表示目标点的高程,h表示已知点的高程,ΔH表示已知点和目标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1、导线内业计算基本原理 (1)坐标的正算x B =x A +Δx AB Δx AB =S AB cos αABy B =y A +Δy AB Δy AB =S AB sin αAB(2)坐标的反算tan αAB =Δy AB /Δx AB =(y B - y A )/(x A -x B )S AB =(3)坐标方位角的传递根据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当水平角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O 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 转换为正角。

当水平角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O 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 转换为正角。

6.2普通导线测量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测距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导线测量的方法来建立平面控制网得到迅速推广。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下述几种: 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已知点。

如图6-2所示,由已知控制点1出发,经过2、3、4、5、6点最后仍闭合到1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2.附合导线敷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如图6-5所示,由已知点B 和已知方向αAB 出发,经过导线点1、2、3、4点最后附合到已经点C 和已知方向αCD 。

图6-5 附合导线 图6-6 支导线3.支导线支导线也称自由导线,它是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出发点又不附合到另外已知点上。

如果测量发生粗差,这种导线无法检核。

因此,布设时一般不得超过二条边(图6-6)。

6.2.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连接测量。

其工作内容如下:1.踏勘选点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

然后按坐标把已知点展绘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在图上规划导线的布设方案。

最后带上所规划的导线网图,到实地选定各点点位并建立标志。

现场选点应注意如下事项:(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测角和测边(如果采用钢尺量距,地势应较为平坦)。

导线的计算公式

导线的计算公式

导线的计算公式导线是电力传输和电路连接中常用的一种电器材料,其导电性能直接影响电路的工作效果。

为了正确选择和使用导线,了解导线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导线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导线。

一、导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导线的截面积是导线传输电流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平方毫米(mm^2)作为单位。

导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截面积 = (导线直径/2)^2 × π其中,导线直径是指导线的直径,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导线截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导线的导电能力。

一般来说,截面积越大,导线的导电能力越强。

在选择导线时,需要根据电路的负载电流大小来确定导线的截面积,以确保导线能够传输所需的电流。

二、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导线的电阻是指导线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导线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流的流动和电压的损耗。

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为:电阻 = (导线电阻率× 导线长度) / 导线截面积其中,导线电阻率是指导线材料的电阻特性,通常以Ω·mm^2/m 为单位。

导线长度是指导线的实际长度,导线截面积是指导线的横截面积。

导线的电阻主要取决于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线的长度,与导线的截面积成反比。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应根据导线的长度和电流负载来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以保证电阻在一定范围内。

三、导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导线电压降是指导线在电流流动过程中由于电阻而产生的电压损耗。

导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电压降 = 电流× 导线电阻其中,电流是指通过导线的电流大小,导线电阻是指导线的电阻大小。

导线电压降的大小直接影响电路的工作效果。

如果导线电压降过大,会导致电路中设备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根据电流负载和导线电阻来计算导线的电压降,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导线的计算公式包括导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导线电压降的计算公式。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正确选择和使用导线,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工电线计算公式

电工电线计算公式

电⼯电线计算公式电⼯电线计算公式1、⼆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顺号⾛。

三五乘以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变化加折算,⾼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三四,⼋七六折满载流。

本⼝诀对各种绝缘电线的载流量(安全载流)不是直接指出⽽是通过截⾯乘以倍数计算得出,倍数随截⾯增⼤⽽减⼩。

“⼆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顺号⾛”表⽰2.5平⽅以下的铝线截⾯乘以九,就是安全载流。

从4平⽅以上,顺着线号,倍数逐次减⼀,即4*8 6*7 10*6 16*5 25*4.“三五乘以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表⽰35平⽅乘以3.5倍,从50平⽅以上导线,为两个线号为⼀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3 (95----120)*2.5 (150---185)*2,依此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温九折铜升级”以上是铝线载流量计算,其条件是明敷在25C°条件下⽽定的。

若环境温度⾼于25C °,就要打九折。

使⽤铜线时,按上⼀号计算。

如:10平⽅铜线,按16平⽅铝线计算。

2、导线截⾯积与电流的关系⼀般铜线安全计算⽅法是:2.5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毫⽶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于28A,按每平⽅毫⽶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于120A,按每平⽅毫⽶5A来取。

导线的截⾯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选择,⼀般可按照如下顺⼝溜进⾏确定:⼗下五,百上⼆, ⼆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下,就是10平⽅⼀下的铝线,平⽅毫⽶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个档,⽐如2.5平⽅的铜线,就按4平⽅计算.⼀百以上的都是截⾯积乘以2, ⼆⼗五平⽅以下的乘以4, 三⼗五平⽅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都乘以2.5,这么⼏句⼝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1、导线内业计算基本原理(1)坐标的正算x B=x A+Δx AB Δx AB=S AB cosαABy B=y A+Δy AB Δy AB=S AB sinαAB(2)坐标的反算tanαAB=Δy AB/Δx AB=(y B- y A)/(x A-x B)S AB =(3)坐标方位角的传递根据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公式:当水平角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当水平角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O当算出的角度为负值时,加360O转换为正角。

6.2普通导线测量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测距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导线测量的方法来建立平面控制网得到迅速推广。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下述几种:1.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是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已知点。

如图6-2所示,由已知控制点1出发,经过2、3、4、5、6点最后仍闭合到1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2.附合导线敷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

如图6-5所示,由已知点B 和已知方向αAB 出发,经过导线点1、2、3、4点最后附合到已经点C 和已知方向αCD 。

图6-5 附合导线 图6-6 支导线3.支导线支导线也称自由导线,它是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出发点又不附合到另外已知点上。

如果测量发生粗差,这种导线无法检核。

因此,布设时一般不得超过二条边(图6-6)。

6.2.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连接测量。

其工作内容如下:1.踏勘选点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

然后按坐标把已知点展绘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在图上规划导线的布设方案。

最后带上所规划的导线网图,到实地选定各点点位并建立标志。

现场选点应注意如下事项:(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测角和测边(如果采用钢尺量距,地势应较为平坦)。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导线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用于计算坐标和距离等参数的一组公式。

以下是导线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一、概述导线计算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导线测量中的各种参数,包括导线长度、转折角、坐标方位角、导线点坐标等。

这些公式是一组经验公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精度要求。

导线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军事、测绘、电力、交通等领域。

二、导线长度计算公式导线长度是导线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测量导线的实际长度或通过计算得出。

以下是导线长度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导线的长度。

2.转折角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转折角和距离,计算导线的长度。

3.坐标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坐标点,利用坐标计算导线的长度。

三、转折角计算公式转折角是导线上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通过计算得出。

以下是转折角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全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多个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转折角。

2.一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转折角。

四、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是表示导线上的点相对于起始点的方位角。

以下是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全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多个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

2.一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

五、导线点坐标计算公式导线点坐标是表示导线上的点的位置信息。

以下是导线点坐标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导线点的坐标。

2.转折角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转折角和距离,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3.坐标法:通过测量多个导线的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4.距离交会法:通过测量两个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5.极坐标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线截面积的计算:以第一种方法为例,计算公式为:导线截面积(mm²)= π × (导线直径/2)²。

其中,π取3.14以第二种方法为例,计算公式为:导线截面积(mm²)= 导线电阻(Ω/km)/ (导线长度(km)× 导线电阻率(Ω.mm²/m))。

2.载流量的计算:对于已知导线截面积和导线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导线的温升和允许的最大电流来计算载流量。

载流量的计算公式为:载流量(A)= (导线截面积(mm²)× 导线材料的允许电流密度(A/mm²))/ (导线材料的温升系数× 导线长度(km))。

其中,导线材料的允许电流密度是指导线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单位为A/mm²。

导线材料的温升系数是指导线材料在电流流过时产生的温升与电流密度的比值,单位为℃/A。

3.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导线的载流量要求和经济性进行合理的截面积选择。

通常情况下,导线截面积越大,导线的导电能力和承载能力越强,但导线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积。

此外,还需要注意导线的导电损耗和温升对载流量的影响。

较大的导线截面积可以减小导线的电阻损耗,减少电压降;较小的导线截面积则会使导线在输电时产生较大的温升,降低导线的载流量。

综上所述,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涉及导线材料的物理特性、电学特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截面积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导线的绝缘和散热等问题,以保证导线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3、导线长度计算。

3.1根据铁塔高度现场观察,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各档档距;实际测量各档导线弧垂。

3.2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导线长度,导线长度公式如下:
ϕϕ3
2
cos **38L
f COS L l +=
L=档距 cos ϕ=高差角 f=挂线温度下的驰度
3.3根据测量数据利用导线长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导线长度,改造前后导线长度比较如下:
改造前导线线长: 表3-1
弧垂观察温度13摄氏度。

改造后导线线长: 表3-2
它有六种基本函数(初等基本表示):
(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正弦函数sinθ=y/r 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
余弦函数cosθ=x/r 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
正切函数tanθ=y/x 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
余切函数cotθ=x/y 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
正割函数secθ=r/x 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
余割函数cscθ=r/y 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
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
正矢函数versinθ =1-cosθ
余矢函数coversθ =1-sinθ。

导线的截面选择计算公式

导线的截面选择计算公式

导线的截面选择计算公式一、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

1. 基本原理。

- 根据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超过导线的允许温升这一原则来选择导线截面。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I时,其产生的热量Q = I^2Rt(R为导线电阻,t为时间)。

- 为了保证导线的正常运行,通过导线的计算电流I_c应不大于导线的允许载流量I_al,即I_c≤slant I_al。

2. 计算公式。

- 对于单相线路:I_c=frac{P_js}{U_Ncosφ},其中P_js为计算有功功率,U_N 为额定电压,cosφ为功率因数。

- 对于三相线路:I_c=frac{P_js}{√(3)U_Ncosφ}。

- 然后根据计算电流I_c查手册得到满足I_c≤slant I_al的导线截面S。

- 导线电阻R=ρ(l)/(S)(ρ为导线材料的电阻率,l为导线长度,S为导线截面),在考虑发热条件时,主要关注的是电流与允许载流量的关系,但电阻公式在分析一些特殊情况(如长距离线路等)时也有一定作用。

二、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

1. 基本原理。

- 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线路的电压损失Δ U应不超过允许的电压损失Δ U_al。

电压损失过大,会导致用电设备端电压过低,影响设备性能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2. 计算公式。

- 对于单相线路:Δ U=(2Pl)/(γ SU^2)×100%,其中P为线路传输的功率,l为线路长度,γ为导线的电导率(γ = 1/ρ),S为导线截面,U为线路额定电压。

- 若已知允许电压损失Δ U_al,则可根据Δ U_al=(2Pl)/(γ SU^2)×100%推导出S=(2Pl)/(γ U^2)Δ U_al×100%。

- 对于三相线路:Δ U=(√(3)Pl)/(γ SU^2)×100%,相应的S = (√(3)Pl)/(γ U^2)Δ U_al×100%。

三、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等情况)1. 基本原理。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各公司都或多或少不一样。

我公司是这样,供参考请指正!价格=成本+利润成本分:1、材料:包括每公里成品的胶料+导体+耗材(如油墨、稀释剂用量等)+损耗2、人工:包括从领料到包装各工序的的人员用工费用3、设备: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每公里成品所产生的电、水、气费用及设备折旧费用4、销售:包括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利润:根据市场的行情(如需求量等情况)确定。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测绘导线是指在地面上用标志物、测量仪器、测绘工具等设备进行测量和标示的一条直线,用以确定地面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方向。

在测绘导线的工作中,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准确的计算可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绘导线的工作原理。

1. 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在测绘导线的工作中,最基本的计算就是导线的长度。

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L = √(ΔX^2 + ΔY^2 + ΔZ^2)。

其中,L表示导线的长度,ΔX、ΔY、ΔZ分别表示导线两端点的坐标差值。

这个公式是根据勾股定理推导出来的,通过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垂直和高程差值,就可以得到导线的长度。

2. 导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导线的方位角是指导线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通常以度数表示。

导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如下:α = arctan(ΔY/ΔX)。

其中,α表示导线的方位角,ΔX、ΔY分别表示导线两端点的坐标差值。

这个公式是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推导出来的,通过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水平差值和垂直差值的比值的反正切值,就可以得到导线的方位角。

3. 导线坐标的计算公式。

在测绘导线的工作中,通常需要计算导线上各个点的坐标,以便后续的测量和标示工作。

导线坐标的计算公式如下:X = X0 + L cos(α)。

Y = Y0 + L sin(α)。

Z = Z0 + ΔZ。

其中,X、Y、Z分别表示导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0、Y0、Z0分别表示导线起点的坐标,L表示导线的长度,α表示导线的方位角,ΔZ表示导线上某一点的高程差值。

这个公式是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直角坐标系的性质推导出来的,通过已知导线起点的坐标、导线长度和方位角,就可以计算出导线上任意点的坐标。

4. 导线高程的计算公式。

导线高程是指导线上各个点的高程,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

导线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H = H0 + ΔZ。

其中,H表示导线上某一点的高程,H0表示导线起点的高程,ΔZ表示导线上某一点的高程差值。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导线容量是指导线能够承载电流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导线的电流传输能力。

在电力系统中,导线容量的计算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导线,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导线容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导线的特性以及电流传输的要求来确定的。

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导线容量。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一、直流导线容量计算公式对于直流电流传输,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导线的容量:C = k * I * sqrt(1 + (T / 75)^2)其中,C表示导线的容量,k为导线的系数,I为电流强度,T为导线的温升。

该公式中的系数k是根据导线的材料、截面积等特性确定的。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导线的特性和传输电流的要求,计算出导线的容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导线规格,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交流电流传输,由于存在电流的皮肤效应和传输电流时的电压降,导线容量的计算比较复杂。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导线的容量:C = k * I * sqrt(1 + (T / 75)^2) * (De / Dc)其中,C表示导线的容量,k为导线的系数,I为电流强度,T为导线的温升,De为导线的等效直径,Dc为导线的实际直径。

这个公式综合考虑了导线的材料、截面积、温升以及交流电流传输过程中的电压降等因素。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导线的容量,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的两种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电力系统和实际情况,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导线容量计算方法。

例如,对于高温环境下的导线,我们需要考虑导线的温度系数,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导线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和导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线容量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通过合理选择导线规格,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传输效率,减少能源的损耗,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结起来,导线容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导线的特性以及电流传输的要求来确定的。

导线线长计算

导线线长计算

导线线长计算导线线长计算是电工工程中常见的计算问题之一。

在电路设计和安装中,正确计算导线线长对于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导线线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导线线长计算。

一、导线线长的定义导线线长是指导线电缆的实际长度。

在电路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导线线长计算是为了确定导线电缆的长度,以便合理规划和布置电路,并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二、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通常根据导线的布置方式和路径来确定。

常见的导线布置方式有直线布置、曲线布置和混合布置等。

根据导线布置方式的不同,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也有所区别。

1. 直线布置:当导线直线布置时,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计算导线的直线长度即可。

直线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导线线长 = 直线段长度1 + 直线段长度2 + … + 直线段长度n2. 曲线布置:当导线呈曲线布置时,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些。

此时,可以将曲线分解为若干个小直线段,并计算每个小直线段的长度,然后将这些小直线段长度相加即可得到导线线长。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导线线长 = 直线段长度1 + 直线段长度2 + … + 直线段长度n 3. 混合布置:当导线同时呈直线和曲线混合布置时,导线线长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可以将混合布置的导线分解成直线段和曲线段,然后分别计算直线段和曲线段的长度,最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导线线长。

三、影响导线线长的因素导线线长的计算不仅仅取决于导线的布置方式,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导线的形状和尺寸:导线的形状和尺寸对导线线长的计算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导线线长越长,导线的电阻和电感就越大,会对电路的传输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导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导线的材质和截面积对导线线长的计算同样有影响。

不同材质的导线电阻和电感不同,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感越小,对电路的传输性能的影响也越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导线容量计算公式是电工学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之一,它用于确定导线所能承载的电流大小。

导线容量取决于导线的材料、截面积、环境温度以及散热条件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导线容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导线容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导线在传输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电阻,电阻会引起导线发热。

当导线发热过多时,可能会损坏导线,甚至引发火灾等危险。

因此,为了保证导线的安全运行,需要根据导线的截面积和散热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导线的容量。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导线的截面积来确定导线的电阻,然后根据导线的电阻和电流大小来估算导线的发热量。

公式的具体形式如下:导线容量 = (导线截面积× 导线材料的电阻率) / (导线长度× 标准温度下的导线电阻率)其中,导线截面积是指导线横截面的面积,导线材料的电阻率是指导线材料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值,导线长度是指导线的实际长度,标准温度下的导线电阻率是指导线在标准温度下的电阻值。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电路和选择导线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计算导线容量,可以确定导线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从而保证导线的安全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导线材料和工作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导线容量计算公式。

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导线的导热能力较差,导线容量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而在高温环境下,导线的导热能力较好,导线容量可以适当增大。

导线容量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判断导线的合理性。

如果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的导线容量小于实际需要的电流,则说明选用的导线过细,需要更换为更大截面积的导线;反之,如果导线容量远大于实际需要的电流,则可以适当减小导线的截面积,以节省材料成本。

三、导线容量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导线容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导线材料的选择:不同的导线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和电阻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

2. 导线截面积的确定:导线截面积越大,导线的容量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角度闭合差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th (n 2)180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实测的内角之和 m与理论值 th的差值,称
为角度闭合差,用 f 表示,即
f m th m (n 2)180
*
* * *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1) * *
点号 观测角(左角) 改正数 改正角
500.00
500.00
416.1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1 2 3 4 5 1
2
3352400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f m (n 2)180
Wx xm 0.30m Wy ym 0.09m
坐标方位角
1
2
3
4=2+3
5
1
3352400
2 3 4 5 1
1082718
841018
1354911 900701 1212702
10
10 10 10 10
1082708 841008
1354901
900651
1212652
2635108
1680116 1235017
335708
2
3352400
*
x
x
B
DAB
xA
A
O
yA
y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 342.99m,y 814.29m,x 304.50m,y 525.72m
A
A
B
B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 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xAB xB xA 304.50m 342.99m 38.49m yAB yB yA 525.72m 814.29m 288.57m
yAB yB yA DAB sin AB
*
x
x
B
DAB
xA
A
O
yA
y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象限 坐标方位角α
Δx
Δy

0˚~90˚



90˚~180˚



180˚~270˚



270˚~360˚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xB xA xAB xA DAB cos AB yB yA yAB yA DAB sin AB
*
例6-1 已知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D 135.62m, 803654 ;若A点的坐标为,
AB
AB
x 435.56m,y 658.82m 试计算终点B的坐标。
A
A
解 xB xA DAB cos AB
435.56m 135.62mcos803654
457.68m
yB yA DAB sin AB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 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 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 量,用ΔxAB、ΔyAB表示。 *
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
xAB xB xA DAB cos AB
658.82m 135.62msin803654
792.62m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 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
DAB
x
2 AB
y
2 AB
AB
arctan
y AB x AB
按上式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
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 决定其* 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 位角。
1082718 10 1082708 2635108
841018 1354911
10 10
841008 1354901
1680116
1235017
900701 10 900651
1212702 10 1212652 335708
201.60
5
183.30
2
83.92
183.35
83.90
263.40
在本例中:
v
f
50
10
*
n
5
计算检核:
v 10 10 10 10 10
50 f
*
(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 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
辅 助
5400050 (5 2)180 50 WD
W
2 x
W
2 y
0.30m2 0.09m2
计 算
f p 60 n 60
f < f p
5 134
0.31m
WK
WD D
0.31m 1137.80m
1 3600
<WK p
1 2000
* ** * *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DAB
x
2 AB
y
2 AB
(38.49m) 2 (288.57 m) 2
291.13m
AB
arctan
y AB x AB
arctan 288.57m 2622409
38.49m
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 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起算数据用 双线标明。
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f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
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
式为:
f
v
n
计算检核:
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 号相反,即
v f
∑ 5400050 50 5400000
f m (n 2)180
f p 60 n
辅助 5400050 (5 2)180
60 5
计算 50
f< fp
134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
f p 60 n
如果 f >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
*
* * * * *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 * * * *
点 观测角 改正 号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
3352400
7
28.21
2
261.89
28.14
261.87
241.00
7 235.75
2 50.02
235.68
50.04
200.40
5
111.59
1
166.46
111.54
166.47
231.40
6 191.95
2129.24Fra bibliotek192.01
129.26
500.00 683.35 655.21
419.53 30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