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新)
建设工程抗震 制度
建设工程抗震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2.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确保工程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3.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本制度,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二、抗震设防要求1. 建设工程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执行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
2. 重要建筑和设施应进行专门的地震风险评估,并采取增强的抗震措施。
3. 对于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应结合其特点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固。
三、设计与施工1. 设计单位应依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2.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文件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或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3.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确保抗震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四、材料与设备1. 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2. 对于特殊工程需要使用的新型材料或设备,应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五、验收与维护1. 工程竣工后,应组织专业机构进行抗震性能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2.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抗震性能的问题。
六、监督管理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抗震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各地区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最新版本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最新版本一、引言建筑抗震工作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
为了明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标准,相关部门定期发布最新版本的标准,以指导建筑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的最新版本。
二、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概述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基岩类型、地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以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和抗震性能指标。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抗震性能等级和抗震烈度等级两个方面。
(一)抗震性能等级抗震性能等级是根据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破坏形态和可修复性等性能,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性能等级,包括一般性能、中等性能、较高性能和高性能等级。
(二)抗震烈度等级抗震烈度等级是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烈度等级,包括1~9级,等级越高代表地震烈度越大。
三、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最新版本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最新版本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划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抗震性能等级的细化最新版本在抗震性能等级方面进行了细化,分为一般性能A级、中等性能B 级、较高性能C级和高性能D级,更具体地描述了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
(二)抗震烈度等级的更新最新版本对抗震烈度等级进行了更新,根据最新的地震研究成果和地震灾害数据,对不同地区的抗震烈度进行重新划分,以更好地适应地震风险的变化。
(三)补充性规定最新版本还新增了一些补充性规定,包括对特殊结构、特殊地质条件和特殊地区的抗震设计要求,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四、结语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的最新版本在抗震性能等级和抗震烈度等级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
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最新版本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GB50011 2010(2016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课件
一、总则及术语
4、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 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
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50 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 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6、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 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二、基本规定
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 ,其他构件, 9 度时不宜超过C60 ,8 度时不宜超过C70 。
7、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 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 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9.4)—强条
8、抗震设防烈度为7 、8 、9 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 、120m 、 80m 的大型公共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建 筑设计应留有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四、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
6d , 100
10
二
8d , 100
8
三
8d , 150 (柱根100)
8
四
8d, 150 (柱根100)
注:甲类: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乙类: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等; 丙类:住宅、宿舍和公寓。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前言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作出建筑工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本次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地震力比规定值大一倍),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鉴于我国经济已有较大发展,各类建筑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为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次修订拟增加下列修订内容:1。
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的建筑提高设防类别,并新增为防灾应急场所建筑设防类别,有3条。
2。
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人流密集建筑中划为乙类建筑的范围适当扩大,有3条;3. 县和县级市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电信建筑中的乙类建筑,从8、9度设防区扩大到7度区或6、7度区,有8条;4. 新增明确本标准是最低要求的强制性条文和信息中心类建筑的设防类别规定各1条;5. 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内涵和一些条款的文字表达作了改进,有10条。
本次修订共有26条.约占2004年版总条款数(100条款)的1/4.本征求意见稿中,带方框的文字为拟删除的内容,下划线为拟新增的内容,条号涂黄色的为拟新增强制性条文。
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本标准的规定.[修订说明]本条拟新增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二点:其一,所有建筑工程均应确定其设防分类。
其二,本标准的规定是最低的要求,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业主可以提高设防要求,例如按更高的抗震设防类别设计,或按照设计规范采用隔震、消能减震等新技术,使房屋遭遇强烈地震影响时损坏程度有所减轻。
此外,既有建筑工程的设防分类,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 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2 城镇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地震动
第二 水准
中震可修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 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 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 水准
大震不倒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 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 实现方法:两阶段设计 20
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 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 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 求:
16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步骤(2)
(3)从概率意义上讲,“小震”就是多遇的地震,出 于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极值III型,极值分布 的众值为其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峰点,在极值分布中此 值为众值,所以我们称此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从地 震烈度的重现期来看,在设计基准限期50年的众值烈 度的超越核率为63.2%:
(虽然有隔震、控制等措施)
9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1 1976年7月26日在我国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唐山市,
遭遇7.8级地震的袭击,顷刻间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片瓦 砾,人员死亡高达近25万人,经济损失超百亿元;
1985年一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智利瓦尔帕莱索市虽 遭受了同样7、8级地震的袭击,人员死亡却只有150人, 而且不到一周时间,整个城市就恢复原样。
不能精确的给出怎,必么须确以定概?率为基础进行预测,给
出今后若干年内不同强度地震发生可能性,使用寿
命期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要求结构具有不
同的抵抗能力 。
三水准:“小震”“中震”“大震”
14
抗震设防标准的标定
建筑抗震规范提出了三个烈度水准的抗 震设防要求。
三个烈度水准是依据对我国华北、西北、 西南三个地区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 果,运用概率的方法对 “小震”、“中震” 与“大震”的概率意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并 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GB50981规范解读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表3.4.1 建筑机电设备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
构件、部件所属系统
消防系统、燃气及其它气体系统;应急电源的主控系统、发电机,冷冻机等
电梯的支承结构,导轨、支架,轿箱导向构件等 悬挂式或摇摆式灯具,给排水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电缆桥架 其它灯具 柜式设备支座 水箱、冷却塔支座 锅炉、压力容器支座 公用天线支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 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2 条文对无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进行了规定(参考美国UBC规范);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地震时机电设施的损害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 投资造价分析:
• 震后重建费用分析
普通住宅
写字楼
酒店
医院
结构构件 非结构构件 陈设
新国标今年8月起实施,住建部公告也已出
台 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现批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50981-2014,自2015 年 8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1.0.4、5.1.4、7.4.6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1建筑机电工程设施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 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设备设施所处位置和运行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概念要求。 3.1.2 建筑机电工程重要机房不应设置在抗震性能薄弱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振动 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宏观要求。条文说明P41对重要机房做了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要求。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地震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借助地震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内容应包括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抗震设计参数等方面都应有详细规定,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少破坏程度。
另外,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应包括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和地震动效应的计算方法。
地震动是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其参数的准确确定和对建筑物的影响计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关键。
此外,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应包括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和设计地震动的合理组合。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地震作用的最大程度,而设计地震动的合理组合则是指在设计中考虑各种地震动作用的合成情况,确保建筑物在各种地震动作用下都能够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最后,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应包括抗震构件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抗震构件是指建筑物中用于承受地震作用的构件,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应包括对抗震构件的设计和施工的详细要求。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引起足够重视。
抗震鉴定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抗震建筑标准,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震作用的要求,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定的标准。
抗震鉴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首先,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建筑结构必须符合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必须根据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形式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只有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抗震性能,才能够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阶段确保其抗震性能。
其次,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性能评定。
建筑物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抗震性能评定,以验证其抗震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抗震性能评定包括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以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只有通过抗震性能评定,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作用,减少损失。
另外,抗震鉴定标准还要求建筑物必须进行定期的抗震性能检测。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其抗震性能发生变化。
因此,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以验证其抗震性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只有通过定期的抗震性能检测,才能够确保建筑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
总之,抗震鉴定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筑物必须符合相应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性能评定,并定期进行抗震性能检测,以确保其抗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抗震鉴定标准,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
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经受地震力作用,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和重要性等因素而定,下面将介绍建筑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
1.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减小地震引起的破坏,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设计。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应该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证其在地震中不倒塌或受损过重。
2.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建筑抗震等级被分为多个等级,一般包括烈度、一般要求、较重要性、重要性和特别重要性等级。
不同的等级要求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或破坏。
3. 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结构形式:建筑结构的形式和构造方式对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 承载力要求:建筑物需要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力。
- 地震波作用:考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作用,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或破坏。
4. 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物在抗震设计时需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标准中包括了对建筑物结构、材料、连接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5. 抗震等级评定建筑抗震等级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评定的过程,对建筑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其抗震设计等级。
抗震等级评定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将决定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等级要求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的严格要求将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加稳固和安全的建筑环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与建筑抗震规范》修订介绍(培训)
• 我国在GBJ11-89抗震规范中,明确规定采用砌体结 构的教学楼,尤其是外廊和单边走廊的砌体房屋, 应严格降低总高度并提高设置构造柱的要求,并在 2000年列为强制性条文。一些甲级设计单位严格按 规范要求设计的学校建筑,在汶川地震中虽遭遇到 高于当地设防烈度一度的地震影响,没有一栋倒塌, 这个经验应充分肯定。
• 总结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的历次地震经 验,鉴于基本烈度地震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实, 要减轻强烈地震造成的灾害,根本的对策是提 高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 制定恰当的“设防标准对策、区别对待对 策和技术立法对策”,是从抗震设防管理 上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的三大对策。建 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就是同时具备 上述三个对策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标准。因 此,在汶川地震后完成修订的2008年版的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规范 和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和我国建筑工程抗震 设防具有重要作用。
• 5.在某些工业领域中,修改了相对落后的技术术语。
二、划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的目的
• 本标准在总则第1.0.1条中提出了划分抗震设防类别的目 的:“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 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
• 如前所述,区别对待决策是我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基 本对策之一。强烈地震是一种巨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减轻建筑地震破坏所需的建设费用相当于投入抗震保险 的费用。按照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 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建筑功能在抗震救灾中的作 用,将建筑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 设计要求,包括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计算的要求,是根 据我国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达到减轻地震 灾害又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策略,也是世界各国抗 震设计规范、规定中普遍的抗震对策。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介绍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构造,以增加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力和耐震能力。
根据不同地震烈度、场地条件及建筑物结构特点,抗震设防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标准。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并对各个分类进行详细解释和举例。
一级分类标准一级分类标准是按照地震烈度划分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地震烈度区划划定的不同地震烈度,建筑物被划分为5个一级分类。
以下是各个一级分类的详细介绍:一级分类A适用于无烈度,也就是不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的建筑物。
一般是非承重结构和临时建筑物。
一级分类B一级分类B适用于第Ⅰ、Ⅱ及Ⅲ烈度区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需要基本的抗震设防,包括构造形式的选择、建筑节能措施和抗震设备的设置等。
一级分类C一级分类C适用于第Ⅳ、Ⅴ烈度区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需采取较高水平的抗震设计和设防,包括抗震设备、耐火构造、裂缝宽度的控制等。
一级分类D适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重要场所和特殊用途建筑。
这些建筑物需要最高级别的抗震设计和设防,包括超重荷载、阻尼装置和地震监测系统等。
一级分类E一级分类E适用于重要的抗震研究和试验设施。
这些建筑物需要更严格的抗震设计和设防,以保证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烈度。
二级分类标准二级分类标准是按照建筑物类型、结构形式和性能要求划分的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建筑物被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分类。
以下是各个二级分类的详细介绍:二级分类Ⅰ适用于多层、高层、超高层住宅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抗震设备、结构刚度、金属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
二级分类Ⅱ二级分类Ⅱ适用于工业厂房、仓库和综合楼等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刚性连接、防火设计、抗震设备和结构形式等。
二级分类Ⅲ二级分类Ⅲ适用于桥梁、隧道和塔楼等特殊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滑设施、吊车和桥梁计算等。
中外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中外 重 大 工 程 抗 震 设 防标 准 的确 定 术
石树 中 ’ 余 湛 沈建文 ’
30 1 103 2 0 6 0 02
1 )浙江省 地震局 , 杭州
2 )同济大 学 ,上海
209 002
3 )上海市地 震局 , 上海
摘 要 重 大工程 的抗 震设 防是工程地 震界 共 同关注 的重 要课题 。本 文分析 比较 国内
度 。
列 N . SG3 3 oN . 一. ,核 电 厂地 震 危 险性 评 价 , 对 与 O E 和 SE 对 应 的 地 震 动 参 数 标 准 B S
S 1和 S 2作 了大致 的规定 。国际 原子 能 机 L L
构 的安全 标 准并不 具有对 其 成员 国的法 律约 束, 但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到 , 电厂抗 震 设 计 核
国外情 况则有较 大不 同 ,工程 场地 的工 程地震 研究 由国际 、国内合法 注册 的工 程 咨
同 , 震 设 防 标 准 的确 定 上 会 存 在 某 些 差 抗 异 。 文拟通过 介绍 比较 国 内外 重大 工程 抗 本 震 设防标 准与 设计 地 震 动参 数 的确 定 方 法 , 为 国 内重 大 工 程设 计 地 震 动 的 确定 提 供 参
外重 大工程抗震 设 防标 准和设 计地震 动参 数 的确 定 方法 。文 中提 出以下建议 :管理 部 门 对技术 细节不 宜规定太 细 ,应鼓励 对安评技 术 开展 深入 的理论 和 应用研 究;对 于行 业规
范尚未 给 出明确 设 防标 准 的,管理部 门宜给 出暂行 的最低 标 准 ;恰 当处 理概 率 法和 确定
考
询公 司承担 。这些 工程地 震研 究工 作并 不冠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等不同特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标准。
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
对于住宅建筑,通常采用轻型结构和柔性连接等抗震措施,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而对于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由于其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需要采用更为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包括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其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不同类型。
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施。
例如,对于框架结构建筑,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抗震连接件、设置剪力墙等方式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剪力墙结构建筑,可以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和设置加固筋等方式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再次,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可以将抗震设防分为不同的等别。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破坏性的程度,通常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和Ⅴ度,地震动参数是指地震波在地面上的振动参数,包括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不同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物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例如,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建筑物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不仅仅是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考虑,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阶段进行落实。
只有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各个阶段都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形式、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于2001年颁布,2002年 1月1日实施,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1、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包括:A、中央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海缆登陆站、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
B、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的建筑。
C、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3.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3.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3.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3.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建筑物抗震烈度标准
建筑物抗震烈度标准
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为了规范建筑物的设计和抗震要求,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抗震烈度标准。
抗震烈度标准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加速度分区、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等内容,通过这些标准,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力大小的指标,通常用来表示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分为七度,从Ⅰ度到Ⅶ度,分别表示轻微破坏到极重破坏。
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础就是针对不同地震烈度等级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速度分区
为了更加细致地描述地震的影响范围,不同国家根据地震活动情况将地震作用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加速度分区。
不同的加速度分区具有不同的地震烈度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也应根据所在的加速度分区来确定相应的抗震要求。
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
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是指用来表示地震动作用的特定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等。
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是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依据之一,通过确定适当的地震动参数,可以有效地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响应及破坏程度。
综上所述,建筑物抗震烈度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安全稳定的重要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者应深入理解抗震烈度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略:调整荷载(地震作用),或从抗震构造措施上 考虑建筑的重要性类别
14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概念: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 筑类别确定。
怎么确定?
15
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 三个烈度水准是依据对我国华北、西北、西南 三个地区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运 用概率的方法对“小震”、“中震”与“大震” 的概率意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相应的 结果。
……
32
抗震减灾工作应依法进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2010年6月9日)
工作目标:
•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 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 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的要求。
• 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低的 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6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1
• 1976年7月26日在我国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唐山市, 遭遇7.8级地震的袭击,顷刻间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片 瓦砾,人员死亡高达近25万人,死伤近50万人,经 济损失超百亿元。
• 1985年一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智利瓦尔帕莱索市虽 遭受了同样7.8级地震的袭击,人员死亡却只有150 人,不到一周时间,整个城市就恢复原样。
原则上十分合理,防但烈难度以等定)量分析导出其数值,
主要困难在于各使用阶段的经济损失难以计算。 为此,人们大多用经验性的方法来决定小、大 震的超越概率的取值。真正的、定量的安全与 经济的综合分析,目前尚未见应用于抗震设计 规范的具体分析中。
25
基于性态的设防水准
26
设计地震动
• 在工程结构分析、验算等设计环节中使用的地 震动。(幅值、频率、持时)
• 范围:烈度6-9度区
10
设防依据(2)——建筑类别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 • 甲类-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
生灾害的建筑 (特殊设防类) • 乙类-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
功能的建筑(重点设防类) • 丙类-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 (标准设防类) • 丁类-属于抗震次要建筑(适度设防类)
11
设防依据(2)——建筑类别
• 建筑类别如何划分?侧重于使用功能和灾害后果区 分,并强调对人员安全的保障。
12
设防依据(2)——建筑类别
•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 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 要求。
• 可是一向认为没有发生大地震危险的日本第二大港神 户市对工程抗震设防就不那么重视:在1995年1月17 日的一次6.9级的地震中,导致了近十万栋房屋毁 坏.5500人死亡和约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8
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事例3
1988年12月7日前苏联的阿美尼亚共和国发生一 次6.8级地震,位于震中的斯皮塔克城破坏严重,距 震中40公里的列宁纳坎市约有80%建筑物毁坏。更远 的基洛伐克市也有将近50%的建筑物严重破坏或倒场, 地震死亡人数达4-5万人(但70年代前建造的建造破 坏很轻)。前苏联政府鉴于城市居住建筑严重短缺, 又缺乏资金,便在70年代初期对大量新建的多层房屋 建筑降低设防标准.一律从9度降低7度,而恰恰正是 这些房屋建筑在该次地震中大量倒塌,造成了众多的 人员伤亡。
21
地震重现期的确定
22
设防目标及其实现
• 设防目标
水准 涵义
要求
第一 水准
小震不坏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 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 使用
第二 水准
中震可修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 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 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 水准
大震不倒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 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 命的严重破坏
17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步骤(2)
(3)从概率意义上讲,“小震”就是多遇的地震,出 于我国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极值III型,极值分布 的众值为其概率密度函数上的峰点,在极值分布中此
值为众值,所以我们称此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从地
震烈度的重现期来看,在设计基准限期50年的众值烈 度的超越概率为63.2%。
• 实现方法:两阶段设计 23
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 基本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 验算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 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 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的要求。
说明:第二水准的设防要求,是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 足的,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只有对《抗震 现范》所规定的部分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 塌的结构以及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才进行第二阶段的 抗震验算
16
三水准地震作用的确定步骤(1)
(1)对华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区的潜在震源、各震 源的地震活动性、地震传播过程的衰减规律分析的基 础上.给出了45个城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 我国地震烈度符合极值III型分布。
(2)通过45个城镇不同超越概率所对应的烈度与该城 镇的基本烈度相比较,计算了此比较差值的平均值。 从计算结果来看,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为13 %的地震烈度与基本烈度(设防烈度)相比较的总体 标准差最小。从工程实际来考虑,可以粗略的认为基 本烈度相当于50年内超越概率为l0%的烈度。
(5)分别计算这45个城镇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 %的地震烈度[中震]与众值烈度[小震](在50年内 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之差,并从这45 个城镇的总体上计算出其差值的平均值1.55,这
样也可以认为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差的平均值为
1.55度。罕遇地震[大震]对应的烈度比基本烈度 [中震]大约大1度左右。
规定:
规定的
规定的
27
设计地震动
28
设计地震动
• 在工程结构分析、验算等设计环节中使用的地 震究非常多。学院翟长海 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大家感兴趣可以
去参考
29
The End
谢谢!
30
几个概念
• 基本烈度 basic intensity:一个地区今后50年期限内, 在一般场地上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 度。
我国抗震设防的依据是“小震”、“中震”、“大震”? 24
制定结构的抗震设防表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问小题震,不牵坏扯、到中震地可震修工、程大学震、不社倒会这学样的、安经全济要学 等求各是个当学前科国,际常很用多的学标者准正。在按研此究标(准选如定基设于计性 态地的震抗动震的设大防小,标以准求、得可安接全受与死经亡济率的平、衡最,优在设
back
31
抗震减灾工作应依法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 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 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 设计进行施工。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 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或者其他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责 令改正,处以罚款。
13
设防依据(2)——建筑类别
•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 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 要求。
•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 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 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9
设防依据(1)——抗震设防烈度
• 定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 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
• 确定: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 (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 度(或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
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 (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和 设计地震动
1
国家规范
其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若干次的规范革新
2
抗震设计的目标
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是很大的,要使得所设计 的结构在遭受将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时绝对不破坏是较 难的和不经济的。结构抗震设计不能追求绝对的安全 性,而需要从现在的经济条件出发,使设计的结构在 未来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概率为社会所接受,同时 为当前的经济条件所允许。
根据烈度与地震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关系,可
得到比中震降低1.55度的小震所对应的地面峰值 加速度的折减系数为0.34。当然也可以知道大震
对应的地面峰值加速度比小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
大4-6倍。
1.55和地区无关?这个数准不准?
19
• 可得到比中震[设防地震]降低1.55度的小震[多遇地 震]所对应的地面峰值加速度的折减系数为0.34。当 然也可以知道[罕遇地震]对应的地面峰值加速度比中 震[设防地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大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