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副本

合集下载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试验 研究2 0 1 3 . 3
舢 舶
不 同整枝 方式对棉 花产 量
及 构成 因素 的影 响
张桂 梅 ’ 丁 述举
( 1 . 山东 省聊城 市 东 昌府 区梁水 镇农 技 站 聊城 2 5 2 0 3 7 ; 2. 山东省聊 城 大学农 学 院 聊城 2 5 2 0 3 7 )
9月 1 0 日定 面 积总 铃数 和铃重 都 不存 在显 著 差异 ,且 简化 整枝
点 内调 查 成铃 数 , 果枝 铃 、 叶枝铃分别记载 , 吐 絮铃 总铃 数 略多 于常规 整 枝 , 而铃 重 略低 于常 规 整枝 . 所 分 别记 载 ; 9月 1 5 日和 1 0月 5日两 次摘 拾 吐絮好 的 以就 单 位 面积 籽棉 产 量 而言 ,简 化整 枝 与常 规 整枝 棉铃 , 每小 区果枝 铃 、 叶枝铃 各 取 2 0个 . 自然 风 干后 两种 整枝 方 式 可 以说难 分 伯 仲 ,在不 同品种 中表现 称 量 籽棉 重 量 ,打七 折 代表 平 均铃 重 ( 接 近 实 际产 不一 致 ,无 论 谁高 谁低 二 者差 异 都未 达 到显 著水 平 量) ; 每次 收获 各小 区单 独计 产 , 统计 实 收产量 。

1 1 5 —
摩i 2 珀j 嗵抛
项 目略 ) 。 1 3 . 3试验 研 究
调查一次 , 每 小 区在 中 间 2行 选 定 1 0株 调 查 ( 调查 2 . 3 不 同整枝 方式对 籽棉 产量 的影 响 试验 结 果表 明 :由于 简化 整枝 与 常规 整枝 单位
2 0 0 8年 试 验 在 聊 城 大 学 校 内教 学 基 地 进 行 。 化控。
2 0 0 9年又在 东 昌府 区梁水 镇进行 了示 范 。 试 验地 为老 种, 生 育期 间常 规肥 水管 理 。

化控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化控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1
产量、经济效益分析
入平均增加了481.2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3结论 3.1促进生长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后,能促进小青菜 的生长,叶绿素合成较多。叶片肥大,茎粗,营养物质积累 多,因此长势旺盛,且抗高温、抗病虫等能力均有所增强。 3.2增加产量在小白菜上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增产效 果明显,比清水对照增产170.2kg/667m2,经统计分析,增 产效果显著。 3.3增加效益在白菜上喷施大量元索水溶肥料,每667m: 成本虽然增加,但产量较清水对照增加,最终每667m2增收 481.2元。

要:笔者以缩节胺(DPC)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喷施,初花、盛花及打顶后7 d进行化控运筹的抗虫
杂交棉。南抗9号”产量最高,达4854.6kg/hm 2,比常规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提高了7.1 6%,差异达显著水 平。化控能促进铃数和铃重的共同提高,铃数达38.8个/株,铃重达5.269。同时合理的化控运筹能显著促进无土育 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 关键词:棉花;无土育苗移栽;化控s产量;生长发育
表2 不同时期化控的最终株高及株高日增量变化
3小结与讨论 3.1化控可影响无土苗的产量,且优化技术要求与常规营 养钵移栽棉不同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作为一项新技术。化
控运筹影响其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抗虫杂交棉“南抗9 号’在本试验条件下.化控运筹中以初花、盛花以及打顶后 7d进行化控的产量最高,达4854.6kg/hm-',比常规营养 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高7.16%,达显著水平.同时该化 控运筹能促进铃数和铃重的共同提高.铃数达38.st/株, 铃重达5.269.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表明,缩节胺化控的应 用,在棉花一生中可喷施4次,第1次在盛蕾期(8~10叶) 使用,第2次在初花期(1 5~16叶)使用,第3次在盛花期 (18~20叶)使用,第4次在打顶后一周使用,其每hm-'施 用量分别为15~22.59、309,459.609.可见棉花无土育 苗移栽条件下对缩节胺化控的要求与常规营养钵移栽有明 显的不同。因此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需配套应用相应 的化控技术,才能发挥该技术的生产潜力,促进该技术发挥 最大的效应.

不同化控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系)产量及形态性状影响的研究

不同化控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系)产量及形态性状影响的研究
乱 0

果表 明 , 控效果 因不同品种 、 同浓度 而 异 , 化 不 9种化 控浓 度 对 中棉所 2 3号 的产 量性 状产 生 显 著影 响 , 石远 对 3 1海 岛棉 92 9 2 2、 00、 4的株高及茎粗 产生显著影 响 , 0 而对它们 的产量性状 影响 不显著 , 一水前 3d的化控 对 四个 棉 花品种 ( ) 系 底部 1 节 的节间长度影 响不大 , ~9 而对顶部 1 ~1 0 5节节 间长度的影响达 到显著或极显 著水 平。 关 键词 : 棉花 ; 缩节胺 ; 产量性状 ; 形态 性状

懈 ㈣
_

2 结 果 与 分析
2. 不 同处理 浓 度 对 四个棉 花 品 种 ( ) 间长 度 的影 响 1 系 节 不 同处 理 浓 度对 四个棉 花 品 种 ( ) 部 1 系 底 ~9节 的节 间长 度 影 响 均 不 显著 , 部 1 顶 0~1 的 节 间 5节 长 度却 受 显著 或 极 显著 影 响 , 明一 水 前 3d的 化 控 对 底 部 节 间影 响很 小 , 说 而对 顶 部 节 间 的影 响却 很 大 , 以有 效 地 控制 顶 部节 间 的过 分 伸 长 。表 1 可

10 ・ 3
新 疆农 业科 学
3 9卷
表 2 不 同处 理浓 度 对 四个 棉 花 品种 ( ) 高 、 系 株 茎粗 影 响 的方 差分 析
2. 不 同处 理浓 度 四个棉 花 品种 ( ) 分 、 株 铃重 、 铃 重 、 3 系 衣 单 单 单株 皮 棉重 影 响 的方差 分 析 不 同浓 度化 控 对不 同 品种 ( ) 产 量性 状 影 响均 未 达 到显 著 水 平 , 同 品种 衣 分 、 株 铃 数 、 系 的 不 单 单株

棉花不同化控药剂使用技术

棉花不同化控药剂使用技术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 的生长调节剂品种和浓度,采用喷雾 、涂抹、浸种等施用方式。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注 意安全间隔期,避免过量使用和重复 施用。
生长调节剂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率。
缺点
生长调节剂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产生抗药 性和残留问题。因此,应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03
抗虫剂使用技术
抗虫剂的种类与作用机理
生物源抗虫剂
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抗虫 剂,如微生物源、植物源 等。
化学合成抗虫剂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 抗虫剂,如有机磷类、氨 基甲酸酯类等。
适量原则
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和药剂使用说明,合理确定药剂的用量和浓度 。
化控药剂混合使用的注意事项与剂不会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药效。
避免药剂的拮抗作用
避免将具有拮抗作用的药剂混合使用,以免降低防治效果。
风险评估
对混合使用药剂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等。
05
除草剂使用技术
除草剂的种类与作用机理
要点一
种类
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茎叶处理除草剂等。
要点二
作用机理
抑制杂草生长、干扰杂草光合作用、破坏杂草细胞膜等。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根据作物和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和施用。
注意事项
注意除草剂的浓度和施用时间,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同时,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 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摘要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新品种标杂A1生长与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整枝有效控制了棉花的生长进程,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育需要,并且使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提前;整枝的标杂A1比不整枝皮棉产量增加351.0 kg/hm2。

关键词棉花;标杂A1;整枝方式;农艺性状;产量为了掌握新引进棉花品种标杂A1的内在生长发育规律,全面提升标杂A1棉花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特设立了2个品种、2种整枝方式的生育动态观察,探索该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今后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供试棉花品种为标杂A1和新陆早8号。

试验设在金塔县农技中心试验场棉花示范园区,地力均匀,灌溉方便。

前茬种植小麦套甜菜,收后机翻,泡冬水。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农家肥45~75 t/hm2、磷酸二铵300~750 kg/hm2、硝铵磷150~225 kg/hm2、硫酸钾75~100 kg/hm2。

1.2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标杂A1整枝(A);标杂A1不整枝(B),新陆早8号整枝(CK)。

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6 m2。

处理A于6月17日整枝,处理C 于6月14日整枝。

1.3试验实施试验于4月14日铺膜,4月22日人工点种。

4月30日开始出苗,5月22日定苗,每穴留1株。

全生育期间浇水5次,结合浇头水施蕾肥(尿素)120~150 kg/hm2,二水施花铃肥(尿素)150~180 kg/hm2,三水施花铃肥(尿素)120~150 kg/hm2,四水根据棉田长势补施盖顶肥(磷酸二氢钾)300~450 kg/hm2。

全生育期化控2次[1-4],喷洒乙烯利2次,初霜期10月9日,枯霜期10月12日。

1.4调查方法3个处理分别定点、定位观察10株,其中主茎生长速度每5 d测量1次,果枝形成、现蕾、开花、吐絮时间每2 d按着生部位记载1次。

从定苗(5月22日)到生长基本停止每5 d测量1次株高。

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实验方案

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实验方案

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影响的研究研究目的研究不同肥料种类、施肥水平条件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等的影响,以期探讨棉花高产的规律,为棉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内容不同肥料种类、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1.试验材料:棉花种子由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提供;肥料为缓释肥1(N-P-K:30-6-9)、缓释肥2(N-P-K:26-10-12)和复合肥(N-P-K:15-15-15),缓释肥1和缓释肥2由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复合肥购于农资公司。

2.试验设计:采用营养钵育苗,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1400株/667m2,小区面积30m2。

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

施肥:3种肥料、四个水平(见表1),移栽后大约10天,采用一次性、开沟埋施。

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参照DB43/T 286—2006棉花栽培技术规范执行。

表1 肥料处理(按667m2施纯氨计算)肥料处理(kg)667m2施肥量(kg)小区施肥量(kg)缓释肥1 10 15 20 25 39 58 77 96 1.75 2.61 3.46 4.32 缓释肥2 10 15 20 25 33 50 67 83 1.48 2.25 3.01 3.73 复合肥10 15 20 25 67 100 133 167 3.01 4.50 5.98 7.51 对照0 0 0 0 0 0 0 0 0 0 0 03. 测定项目3.1 农艺性状的调查:株高、果枝数、铃数,株高的测定每个小区固定5株,分别于蕾期、花铃期、吐絮期进行测定。

果枝数和成铃数只测定吐絮期。

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测定的株数和时期同株高,打顶之前每株测主茎叶的倒数第4叶,打顶之后测主茎叶的倒数第1叶,在上午9∶00∽11∶00测定。

3.3 产量测定:吐絮后,分批、分处理收花,晒干,称重,计算其产量。

4.数据处理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使用统计软件DPS进行方差分析。

不同轻简育苗方式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轻简育苗方式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配套 技 术 , 大面积 示范 推 广提供 依据 。 为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概 况 .
打塘 穴施 。 7月 3 0日追施第 2次 花铃肥 , 用尿 素 2 5k/m 8 2 gh ; 月1 5日追 施盖 顶 肥 , 用尿 素 1 25k/m 。 设地 膜 前 用 乙 1 . gh 2铺 草 胺 22 0m /m 对 土壤 表 面 喷雾 封 草化 除 。移 栽 后分 别 5 Lh
棉 花 轻 简 育苗 移 栽 与 常规 营 养 钵 育 苗移 栽相 比 , 有 具 劳 动 强 度 小 、 工节 本 、 省 高产 增 效 的 优 势 , 对 于稳 定 植 棉 这
面 积 、 进 棉 花产 业持 续发 展 、 民 增收 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 促 农 义【 为 此 ,0 9年 以来 分别 从 湖 南农 业 大学 、 国棉 花研 一。 20 中
农艺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0 2年第 9期
不 同轻简育苗方式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 响
沈碧 玉 丁晓 霞
( 苏 省 大 丰市 农 业科 学 研 究 所 , 苏 大 丰 2 4 0 ) 江 江 2 10
摘要 采 用水 浮 、 土 、 无 穴盘基 质 3种不 同轻 简育苗 方式 与常规 营养 钵 育苗进 行 栽培 比较 试验 , 结果表 明这 3种轻 简育苗 方式 培育 出 来 的棉 苗较 小 , 栽后 缓 苗期 较 长 , 活 率下 降 , 移 成 生育进 程 前期 较慢 , 中期较 快 , 后期 长势较 强 , 育期略 有延 长 , 皮棉 产量 水 浮 、 生 其 穴盘 基 质 2种 育苗 方式 与常规 育 苗接近 , 益优 于常规 营 养钵 育苗 , 土育苗 移栽 方式表 现 减产 。 效 无 关 键词 棉 花 ; 简 育苗 ; 轻 生育进 程 ; 生育 性状 ; 产量 ; 影响 中图分 类号 ¥ 6 文献 标识 码 A 52 文 章 编 号 10 — 7 9 2 1 )9 0 4 — 2 0 7 5 3 (0 2 0 — 0 8 0

化控对棉花品种(系)产量及形态性状影响的研究

化控对棉花品种(系)产量及形态性状影响的研究
摘要
830 ) 430
83o ) 43o
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中棉所 2 号 , 3 石远 31 海岛棉 92 ,04进行 了一水前 , 2. 00 92 打顶后 的化 控试 验 . 结
果表 明 , 化控效果 困不 同品种 , 不同浓度而异 , 九种化控浓度对 中棉所 2 3号的产量性 状产生显著影响 . 对石远 3 1海 岛棉 92 、 2 2, 00 9 4的株高 , 0 茎粗产 生显著影 响 . 而对它们 的产量性状 影 响不 显著 , 一水 前 3天的化 控对 四 个l 花 品种 ( ) 棉 系 底部 1 节的节间长度影响不大 , —9 而对顶部 l ~1 O 5节的节间长 度的影 响达 到显著或极显 著
C e s y c n o h s l t f c i b t m e gh o e e fu a it s b t rmmk b e ef tO o h mit o t l a i l e e t O ot r r te q o l * ft s o r v r i , u  ̄ h ee e - l f c n tp a e
9 2 ,0 4 hi o l t dd m t f t r ov ub aet he asbf efs w t n . o ( 9 2 .e ) f a i e r e ae bi s, fce T r dy e r i t a r g p na n a e o sm o f d e o r e i
Z gC oX o iM i o g n i il n a a , ucI , e Y nS , uJ ̄e 1 u i z A
(ntu f l t c neadT cnl y. ai n esyo gi l r eln t n, l i i g Ist eo a i c eho g Tr U i r t f r u ua R e ai A a X n a it p n S e n o m v i A c t l m o r jn

多种管理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多种管理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多种管理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摘要棉花产量的形成,除受品种丰产性、抗性等内因的制约外,还受环境、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病虫害等外部因子的直接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从而最终作用到棉花产量高低的形成上,因此必须利用好资源,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棉花;产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90-011灌水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水分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是棉苗稳健生长的先决条件,棉花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土壤的田间持水量的要求范畴不同,在博乐市(干旱少雨)主要是通过适时适量灌水来实现。

灌水实行少量多次,可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减少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使作物更好更快地利用土壤的水、肥条件,加速光合作用和物质转化、积累,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在同等管理、气候、土壤条件下,一般滴灌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产量也最高,正常情况下,滴灌比喷灌、喷灌比淹灌的增产幅度均为籽棉300~450kg/hm2、皮棉135~225kg/hm2(见表1)。

2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施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肥料肥效的发挥和棉花产量。

正常情况下,同等肥料投入、田管条件,施肥水平越高,产量越高,效益也越好。

根据长期生产实践和各种肥料试验结果,棉花高产施肥技术可概括为“两头重,中间轻”的原则,即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强调施肥必须以具体的目标产量、土壤质地、土壤供肥情况、苗情长势、品种特性、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水情等为出发点,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足基肥,重视花铃肥,酌情施苗、蕾肥,巧施盖顶肥,喷施微肥的施肥原则;本着减少肥分损耗,减少人工、机械损伤,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原则,采用深施肥、破膜机车施肥、人工撒施、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施肥等施肥技术,具体落实施肥。

合理密植条件下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

合理密植条件下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合理密植条件下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阿斯古力·托合提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种植模式,以新陆中87为研究品种,分别设置了4种栽培方式,并研究不同行距下棉花生长节量和合产量。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密植条件下,对棉花生长高度茎杆粗壮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会对棉花的果枝台数和节铃性有着较大影响。

其中处理一组、处理三组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数、面积产量要高于对照组和处理二组。

结合上述结果,可以表明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可以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和航距在75cm 的等距离栽培模式。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对棉花定制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研究数量较多,但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定植密度下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但在合理密植条件下,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栽培措施不同,不同的栽培管理条件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也有着较大影响,本次研究就分析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下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选取。

本次试验选择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种植,该示范基地的土壤以壤土为主,0~20cm ,土壤层的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7.29g/kg 、全氮1.18g/kg 、碱解氮83.66mg/kg 、速效磷12.31mg/kg 、速效钾196.06mg/kg 。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7。

2、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于2018年开始,分别设置了4个处理组,别行距分别为80cm ,75cm ,70cm 和宽窄行150cm (宽行100cm 、窄行50cm )4种种植模式,中80cm 的行距为对照组,剩下三个组别分别命名为处理一组、处理二组和处理三组。

每个处理种植6行,株距按照具体的行距确定,每个处理组别重复三次,随机排列。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种植和应用。

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纤维品质,农民经常采用不同的整枝方式来管理棉花植株。

本文通过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采用不同整枝方式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实验选取了三个常见的棉花品种:中纤231、中纤309和德赛。

对每个品种,分别设置了四个处理组:不整枝、顶心整枝、侧枝整枝和蔓延整枝,共计12个处理组。

在整枝之前,对每个处理组的棉花植株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品种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以中纤231为例,不整枝处理组的平均产量为X千克/亩,顶心整枝处理组的平均产量为X千克/亩,侧枝整枝处理组的平均产量为X千克/亩,蔓延整枝处理组的平均产量为X千克/亩。

可以看出,顶心整枝和侧枝整枝处理组的产量显著高于不整枝处理组和蔓延整枝处理组。

类似地,对中纤309和德赛品种也有相似的结果。

整枝方式对棉花的纤维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纤维强度、长度和疵维率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发现顶心整枝处理组和侧枝整枝处理组的纤维品质较好,纤维强度高、纤维长度长、疵维率低。

而不整枝处理组和蔓延整枝处理组的纤维品质相对较差。

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机理解释。

整枝能够促使棉花植株的协调生长,使得养分和光合产物能够更好地分配到果穗部位,提高了产量。

整枝能改善棉花的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产量。

整枝还能够控制植株的生长势,使得植株有更多的能量用于纤维发育,提高了纤维品质。

不同施氮水平下化学调控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不同施氮水平下化学调控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第42卷 第5期2023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Vol.42 No.5Sep. 2023,132~140不同施氮水平下化学调控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吴一帆1,彭增莹1,段松江1,申莹莹1,李宗润1,郭仁松2,张巨松1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摘要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互作效应,以“新陆中88号”为试材,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20(N 1)、480 kg/hm 2(N 2)2个施氮(纯氮)水平和67.0(F1)、150.0(F2)、260.5(F3)、371.0 g/hm 2(F4)4个缩节胺喷施剂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缩节胺喷施剂量对棉花光合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显示,施氮水平与缩节胺剂量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 n )、蒸腾速率(T r )、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与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互作效应。

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P n 与T r 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棉花盛铃期与吐絮期,且P n 与T r 均以N 1F3处理较高。

N 1最终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与皮棉产量均高于N 2,各指标依次高出5.6%、11.32%、7.68%。

同一施氮水平下,F3剂量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与皮棉产量,亦均以N 1F3处理较高,但其与N 1F2处理相比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N 1F3皮棉产量为2 803.32 kg/hm 2,但其仅较N 1F2处理增产0.3%。

因此,综合考虑各测定指标表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南疆棉田适宜施氮量为320 kg/hm 2,同时配合喷施缩节胺剂量150.0 g/hm 2为宜,节本的同时可保证较高的棉花产量。

关键词 氮肥; 缩节胺; 化学调控; 棉花; 营养积累; 产量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21(2023)05-0132-09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2021年种植面积达250.61 万hm 2,总产量为512.9 万t ,分别占全国的82.8%和89.5%[1]。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3,32(6):844-854A c t aA gr i c u l t u r a eB o r e a l i -o c c i d e n t a l i sS i n i c a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4-1389.2023.06.003h t t p s ://d o i .o r g /10.7606/j .i s s n .1004-1389.2023.06.003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收稿日期:2022-01-05 修回日期:2022-03-20基金项目:阿克苏地区科技兴阿项目;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2022B 02009-2);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0D 01B 36);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 F D 1001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0Y F D 1001005);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5107020-201901)㊂第一作者:王 亮,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棉花旱作节水生理㊂E -m a i l :980201749@q q.c o m 通信作者:崔建平,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高产栽培与品质保优研究㊂E -m a i l :3022825258@q q.c o m 王 亮1,2,郭仁松1,田立文1,王 静3,林 涛1,郑子漂1,徐海江1,吾买尔江㊃库尔班2,金 亮2,崔建平1(1.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农业科学院库车陆地棉试验站,新疆库车 842099;3.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鲁木齐 830052)摘 要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㊁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 新78 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 T )㊁化学封顶(C T )㊁缩节胺(D T )和化学封顶(C T )+缩节胺(D T )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㊁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㊂结果表明,D T 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 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 +D T 处理增加3.91%㊁4.79%和7.99%,C T+D T 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 T 处理和C T 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 T 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 T 处理相比,封顶40d 后D T 处理和C T+D T处理叶绿素S P A D 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 T 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 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降低19.87%㊁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㊁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㊁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 T>C T >C T+D T>D T 处理的变化规律,D T 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 T 处理和C T 处理减少4.13%和3.21%,M T 处理和C T 处理籽棉产量较D T 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 T 处理和C T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㊂综上所述,D T 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 T 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㊂关键词 农艺性状;长绒棉;化学封顶;生物量;产量新疆是中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新疆的长绒棉主要分布在南疆阿克苏㊁喀什地区,其中阿克苏地区是长绒棉的主产区,有着"长绒棉之乡"的美誉[1]㊂近年来,劳动力日益紧缺,用工难㊁用工贵问题突出,导致长绒棉植棉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效益比大幅降低[2]㊂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自2018年以来连续3a 大幅下降,2018年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8.33ˑ104h m 2,到2020年,长绒棉种植面积缩减到5.67ˑ104h m 2左右,3a 内长绒棉种植面积下降32%,长绒棉产量总体也呈下滑趋势[3]㊂且目前长绒棉仍以人工打顶为主,费时费工㊁人工成本高㊁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这已成为限制新疆长绒棉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一项主要障碍[4]㊂探索长绒棉封顶方式,用化学调控策略替代人工管理,抑制长绒棉顶端生长,提高其群体一致性,协调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已成为目前南疆长绒棉生产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㊂这对塑造长绒棉合理群体结构,形成与机采要求相适应的农艺性状目标,实现机械化采收,进而降低长绒棉植棉成本㊁提高生产效率,稳定长绒棉种植面积,促进长绒棉高产高效向机械化㊁轻简化方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目前关于棉花封顶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并且新疆陆地棉区已陆续开展了化学封顶的相关研究㊂前人研究表明,化学封顶可以通过重塑棉花株型冠层以达到协调群体结构和提高产量的目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5],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可达到类似于人工打顶的效果[6]㊂喷施化学封顶剂能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获得更为紧凑的株型[7-8],且株高和节间长度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效果的最佳指标[9]㊂化学封顶可优化上部冠层结构,棉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10],群体冠层透光率显著改善[11]㊂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封顶可促进棉花源器官的物质输出,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与蕾铃发育及合理分配[12],可增加干物质的有效运转率,调节棉株内养分及水分向生殖器官的运输,增加产量物质积累[13],对棉铃时空分布的优化及单株结铃数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14-15],且这种效果与人工打顶差异不大㊂此外,近年来,化学封顶与外源调节物质相互交叉应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化学封顶施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对新疆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㊂然而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北疆植棉区,且绝大部分为不同打顶方式或化学打顶剂施用时间及浓度对陆地棉生长发育调控方面的比对分析,针对南疆极端干旱灌溉棉区条件下的化学封顶研究较少,特别是化学封顶对南疆长绒棉生长调控的系统性研究鲜见报道,限制了南疆长绒棉轻简高效化学封顶技术的推广应用㊂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㊁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探讨南疆机采长绒棉化学封顶的可行性,以期为化学封顶在南疆机采长绒棉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化学封顶剂 向铃转 为250g㊃L-1的甲哌鎓水剂,由新疆强农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常规化控采用98%缩节胺可湿性粉剂,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㊂供试棉花品种为机采长绒棉 新78 ,该品种生育期135d左右,零式果枝,始果节高度16c m以上,单株果枝数15~17台㊂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21年在阿瓦提县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综合科研示范基地(40ʎ27'N,80ʎ21'E,海拔1025m)进行㊂试验地土质类型为粉砂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0.2m g㊃k g-1,碱解氮61.5m g㊃k g-1㊁速效磷14.0m g㊃k g-1㊁速效钾70.2m g㊃k g-1,前茬作物为棉花㊂试验采用一膜三管六行机采种植模式,膜宽2.05m,播幅2.3m,株行配置为窄行10c m,宽行66c m,株距10c m,种植密度为2.63ˑ105株㊃h m-2,2021年4月13日播种,9月底收获,其他栽培管理同当地大田㊂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人工打顶(MT)㊁化学封顶(C T)㊁缩节胺(D T)和化学封顶(C T)+缩节胺(D T)处理,其中人工打顶㊁化学封顶和缩节胺处理均于7月20日进行,人工打顶以一叶一心为标准摘除棉花主茎顶尖,化学封顶剂和缩节胺处理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施1次,以叶面润湿而不下滴为宜,化学封顶剂和缩节胺剂量分别为750 m L㊃h m-2和150g㊃h m-2,化学封顶剂+缩节胺处理次序为先化学封顶后缩节胺处理(7月13日喷施化学封顶剂750m L㊃h m-2,7月20日喷施缩节胺150g㊃h m-2)㊂喷施药剂时选择晴朗无云天气,当天10:00-12:00,药品均为现配现用㊂喷施剂量参照使用说明书中的最佳喷施剂量㊂以常规人工打顶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2个小区,小区宽(4膜)9.2m,长8m,小区面积73.6m2,小区之间留1播幅设为保护行㊂全生育期共滴水8次,肥料用量为尿素(N质量分数ȡ46%)675k g㊃h m-2,农用硫酸钾(K2O质量分数ȡ50%)150k g㊃h m-2,三料磷肥(P2O5质量分数ȡ46%)375k g㊃h m-2,其中尿素的30%㊁钾肥的50%和全部磷肥作为底肥基施,其余则随水追施,病虫草害防控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管理一致㊂1.3测定项目与方法1.3.1农艺性状于每小区中行选取长势均匀的棉株10株,在封顶前及封顶后每隔10d定点调查棉花株高㊁果枝数㊁单株节间数㊁平均节间长度(株高/节间数)㊁茎粗㊁蕾铃脱落数等农艺性状㊂1.3.2叶绿素S P A D值封顶前,于各处理小区中行选取长势均匀的连续5株棉株定点,在封顶前及封顶后每间隔10d采用S P A D-502型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棉株倒四功能叶叶绿素S P A D值(人工打顶处理为倒三功能叶),选取叶片5个不同部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测量时避开叶脉,并尽量避免测量过程对叶片造成损伤㊂1.3.3棉花生物量测定棉花封顶前及封顶后㊃548㊃6期王亮等: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每间隔10d ,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株植5株,采集地上部分,单株按茎㊁叶㊁蕾花铃等器官进行分样,称其鲜质量后,分别置105ħ烘箱中杀青30m i n,80ħ烘干至恒量,冷却后分别称干质量㊂1.3.4 棉铃空间分布的调查 棉花吐絮期,在各小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棉花10株,调查其下部果枝(1~5果枝)㊁中部果枝(6~10果枝)㊁上部果枝(10果枝及以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其上㊁中㊁下部划分依据按供试品种生育特性划分㊂1.3.5 产量及产量构成 棉花吐絮期,每小区选定2.9mˑ2.3m 样方调查有效株数和单株结铃数;并在每小区连续几株单独采收下部(1~5果枝)吐絮棉铃30朵㊁中部(6~10果枝)吐絮棉铃40朵㊁上部(10果枝及以上)吐絮棉铃30朵,将采收回吐絮棉铃晾干,进行室内拷种,分别计算棉花上㊁中㊁下部单铃质量和衣分,并计算籽棉产量㊂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M i c r o s o f tE x c e l 2010进行处理及作图,采用I B M S P S Ss t a t i s t i c 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间显著性方差分析(D u n c a n s 新复极差法),显著水平取P <0.05㊂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农艺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知,4种不同封顶方式对棉花株高㊁果枝数㊁主茎节间数和蕾铃脱落数具有显著影响,对平均节间长度和茎粗影响差异不显著㊂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的株高均显著低于D T 处理,分别较D T 处理降低3.76%㊁4.57%和7.40%,MT 处理㊁C T 处理株高显著高于C T+D T 处理,但MT 处理与C T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C T+D T 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㊂D T 处理和C T 处理果枝数显著高于MT 处理,D T 处理的主茎节间数显著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高出6.81%㊁7.10%和12.50%;且D T 处理蕾铃脱落数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分别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 +D T 处理增加62.60%㊁31.13%和28.44%,虽D T 处理株高和果枝数增加,但其蕾铃脱落数也显著增加,不利于成铃形成㊂表1 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棉农艺性状的变化( x ʃs )T a b l e 1 A g r o n o m i c t r a i t s o f l o n g -s t a p l e c o t t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e t h o d s 处理T r e a t m e n t株高/c mP l a n t h e i g h t 果枝数F r u i t i n g br a n c h n u m b e r 主茎节间数I n t e r n o d e n u m b e r o fm a i ns t e m 平均节间长度/c mA v e r a g e o f i n t e r n o d e l e n g t h 茎粗/c mS t e m d i a m e t e r蕾铃脱落数N u m b e r o f b u d s a n db o l l -f a l l i n g M T 114.67ʃ0.65b 15.19ʃ0.23b 18.79ʃ0.96b 5.86ʃ0.37a 1.09ʃ0.01a 5.00ʃ0.12cC T 113.70ʃ0.58b16.63ʃ0.33a 18.74ʃ0.55b 5.73ʃ0.30a 1.02ʃ0.10a 6.20ʃ0.56b D T119.15ʃ1.56a 17.14ʃ1.20a20.07ʃ0.43a5.70ʃ0.07a 0.98ʃ0.05a 8.13ʃ0.22a C T+D T 110.33ʃ1.76c16.34ʃ0.65a b17.84ʃ0.19b 5.63ʃ0.09a1.02ʃ0.16a6.33ʃ0.29b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P <0.0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㊂N o t e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w i t h i n t h e s a m e c o l u m n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 o n g tr e a t m e n t s a t P <0.05l e v e l s ,T h e s a m eb e l o w.2.2 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叶绿素S P A D 值的影响由图1可知,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棉倒四功能叶叶绿素S P A D 值随着封顶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单峰变化趋势㊂封顶前各处理叶绿素S P A D 值没有显著性差异㊂封顶10d 后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呈降低变化趋势,D T 处理叶绿素S P A D 值显著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分别降低9.09%㊁7.70%和5.41%,其他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㊂封顶后20d 各处理叶绿素S P A D 值达到峰值,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较MT 处理和C T 处理显著降低,MT 处理和C T 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㊂封顶30d 后D T 处理叶绿素S P A D 值最低,分别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显著降低3.38%㊁2.14%㊂封顶后40d 处理间叶绿素S P A D 值表现为MT>C T>C T+D T>D T 处理的变化规律,D T 处理较MT 和C T 处理显著降低4.51%和2.17%㊂综上分析表明,D T 处理显著降低了封顶后长绒棉功能叶叶绿素S P A D 值,不利于棉花叶片叶绿素合成,而C T 处理封顶后S P A D 值可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封顶后10~30d 内与MT 处理无显著性差异㊂2.3 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3.1 封顶方式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生物量积累合成是形成作物产量的关键㊂图2显示不同封顶处理前后长绒棉生物量积累的变化,封顶前各处理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㊂封顶后10d 虽㊃648㊃西 北 农 业 学 报32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D T 处理生物量略高㊂封顶20d 后C T+D T 处理生物量较MT 处理和D T 处理显著降低17.90%和15.94%,C T 处理较MT 处理显著降低10.94%㊂封顶后30d 各处理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T 处理较C T处理㊁D T 处理和C T +D T 处理显著增加5.70%㊁13.00%和17.80%,C T 处理较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显著增加6.90%和11.44%,而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性水平㊂封顶40d 后MT 处理和C T 处理生物量显著高于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MT 处理较D T 处理和C T +D T 处理显著增加13.90%和17.46%,C T 处理则分别增加9.23%和12.64%,而MT 处理和C T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㊂表明随处理后时间的延长,D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对生物量积累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C T 处理生物量积累量与M T 处理间的差异逐渐缩小㊂ 用L o gi s t i c 生长函数对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图1 不同封顶方式长绒棉功能叶叶绿素S P A D 值F i g .1 C h l o r o p h y l l S P A Do f f u n c t i o n a l l e a v e s o f l o n gs t a p l e c o t t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e t h o ds 图2 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棉生物量积累变化F i g .2 C h a n g e s o f 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l o n g s t a pl e c o t t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e t h o d s 棉生物量积累进行拟合(表2),从长绒棉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来看,D T 处理生物量积累进入快速积累期起始时间㊁结束时间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均最早,D T 处理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分别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提前11d ㊁8d 和7d ,快速积累出现时间分别提前9d ㊁7d 和6d,但其快速积累终止时间也均较其他处理分别提前12d ㊁9d 和7d ,其中MT 处理生物量快速积累持续天数最久,D T 处理快速积累持续期最短㊂生物量最大积累速率呈现MT>C T >C T+D T>D T 处理的变化,D T 处理最大积累速率分别较MT 处理㊁C T 处理和C T+D T 处理降低4.13%㊁3.63%和2.54%㊂综上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D T 处理缩短长绒棉生物量快速积累的持续时间,降低生物量最大积累速率,不利于生物量在快速增长期的积累,进而影响了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最终影响产量形成㊂表2 棉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L o gi s t i c 模型及其特征值T a b l e 2 L o g i s t i c e qu a t i o na n d i t s f e a t u r e s o f a b o v e g r o u n d c o t t o n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处理T r e a t m e n t方程E qu a t i o n t 0/d t 1/d t 2/d Δt /d V m /(k g ㊃h m -2㊃d -1)G T /(k g ㊃h m -2)MT y =32241.57/(1+e (4.95-0.045t ))1098013858365.1421231.07C T y =31517.84/(1+e (4.91-0.046t ))1067813557363.2420754.50D Ty =29170.32/(1+e (4.72-0.048t ))987112655350.0419208.65C T+D Ty =30830.95/(1+e (4.90-0.047t ))1057713356359.1820302.18注:y 表示生物量积累量;t 表示出苗后的天数;t 0表示最大生物量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 1表示进入生物量快速增长期的时间拐点;t 2表示结束快速增长期的时间拐点;Δt 表示快速增长持续时间;V m 表示生物量最大生长速率;G T 表示快速增长期生长特征值㊂N o t e :y i s 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l o n g s t a p l e c o t t o n ;t i s d a y s a f t e r e m e r g e n c e ;t 0i s t i m e o f t h em a x i m u ma c c u m u l a t i o n r a t e ;t 1i s i n i -t i a l p e r i o d i n f l e c t i o n p o i n t f o r l a r g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b i o m a s s ;t 2i s t e r m i n a l s t a g e i n f l e c t i o n p o i n t f o r l a r g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b i o m a s s ;Δt i s d u r a t i o n f o r l a r g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b i o m a s s ;V m i sm a x i m u ma c c u m u l a t i o n o f b i o m a s s ;G T i s g r o w t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v a l u e o f l a r g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f b i o m a s s .㊃748㊃6期王 亮等: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2封顶方式对长绒棉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长绒棉生物量在茎㊁叶和蕾花铃中的分配量随封顶后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㊂在封顶后0~10d内,不同封顶处理间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㊂封顶20d后,不同封顶处理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差异显著,其中D T处理生物量在茎叶中的分配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蕾花铃中的分配量则以MT处理最高,分别较C T处理㊁D T处理和C T+ D T处理显著高出16.16%㊁31.46%和18.60%㊂封顶30d后,各处理生物量在蕾花铃中的分配量增量进一步增大,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D T处理显著较MT处理㊁C T处理和C T+D T处理降低28.46%㊁24.39%和12.20%,生物量在茎和叶中的分配量仍以D T处理最大㊂封顶后40d,不同处理下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情况与封顶30d后变化趋势一致,生物量在茎和叶中分配量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而在蕾花铃中的分配量持续增大,D T处理和C T+D T处理在蕾花铃中的分配量显著低于MT处理和C T处理,D T处理最低,而MT处理和C T处理间则无显著性差异㊂从表3不同封顶方式下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来看,随封顶后时间的推进,生物量在茎㊁叶中的分配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蕾花铃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则由封顶前的22.89%~ 23.93%增加到封顶40d后的41.64%~ 52.79%,增加幅度较大,封顶前至封顶20d内棉株营养生长占主导地位,封顶30d后生殖生长速率加快,棉株生殖器官(蕾花铃)生物量分配比例超过营养器官㊂封顶20~40d内不同封顶处理下,D T处理生物量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最高,而在蕾花铃中的分配比例均最低㊂封顶30d后MT处理和C T处理生物量在蕾花铃中的分配比例一致,D 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至封顶40d后C T处理生物量在蕾花铃中的分配比例反超MT 处理,不同处理间表现为C T>MT>C T+D T >D T处理的变化,MT处理和C T处理生物量在蕾花铃中的分配比例较D T处理分别高出24.81%和26.78%㊂从不同处理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可以看出,D T处理茎叶生物积累量及分配比例较大,营养生长偏旺,但不利于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而C T处理在打顶30~40d后可获得与MT处理相差较小的生物积累量与分配比例㊂2.4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由表4可知,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单株结铃数的影响差异显著,D T处理显著较MT处理㊁C T处理和C T+D T处理减少15.53%㊁11.10%图中不同字母分别对应不同处理间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第一排字母为生物量总积累量的显著性差异,第二排字母为蕾花铃生物积累量的显著性差异,第三排为叶片生物积累量的显著性差异,第四排为茎生物积累量的显著性差异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i n d i c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s a t P<0.05l e v e l.T h e f i r s t r o wo f l e t t e r s i s t h e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b i o m a s sa c c u m u l a t i o n,t h es e c o n do n e i s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o f t h eb i o m a s s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b u d s, f l o w e r a n db o l l s,t h e t h i r do n e i s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o f t h eb i o m a s s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l e a v e s,a n dt h e f o u r t ho n e i s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s t e m s图3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F i g.3C h a n g e s o f b i o m a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d i f f e r e n t o r g a n s o f l o n g s t a p l e c o t t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 e t h o d s㊃848㊃西北农业学报32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不同封顶方式下长绒棉生物量积累与分配T a b l e3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 e t h o d s处理后时间/d T i m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处理T r e a t m e n t生物量积累量/(k g㊃h m-2)B i o m a s s a c c u m u l a t i o n总量T o t a l茎S t e m s叶L e a f蕾花铃B u d s,f l o w e r a n db o l l s生物量分配比例/%B i o m a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r o p o r t i o n茎S t e m s叶L e a f蕾花铃B u d s,f l o w e r a n db o l l s0M T10053.29a4331.86a3379.17a2344.89a43.0933.6023.31C T10011.18a4321.33a3360.74a2331.73a43.1733.5523.28D T9776.95a4218.70a3321.27a2236.99a43.1433.9622.89C T+D T9761.16a4184.48a3242.32a2336.99a42.8633.2123.93 10M T13640.36a6058.29a4105.53a3476.54a44.4230.0925.49C T13771.95a5968.81a4089.74a3716.03a43.3329.7026.97D T14456.20a6508.32a4129.22a3818.67a45.0328.5626.41C T+D T13719.31a6187.24a4013.42a3518.65a45.0929.2625.65 20M T18669.63a7387.32a b4452.92b6829.39a39.5723.8536.58C T16627.40b c6639.91b c4108.16b c5879.33b39.9424.7035.36D T18232.76a b7924.20a5113.49a5195.07b43.4728.0428.49C T+D T15327.31c5760.90c3808.14c5758.27b37.5824.8437.58 30M T28596.60a9505.88b4471.34a b14619.37a33.2415.6351.13C T27054.39b8976.90b c4245.01a b13832.48b33.1815.6951.13D T25306.91c10171.71a4679.25a10458.57d40.1918.4941.32C T+D T24275.26c8403.18c3963.42b11911.30c34.6116.3349.06 40M T30962.54a10358.57a b4510.82a b16090.52a33.4614.5751.97C T29691.40a9679.58b c4339.76a b15674.70a32.6014.6152.79D T27183.35b10977.03a4887.16a11319.16c40.3817.9741.64C T+D T26359.61b8818.99c4229.22b13314.02b33.4516.0450.50和7.72%㊂对棉铃纵向分布进行分析,不同处理长绒棉单株结铃数均表现为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且主要集中于长绒棉下部,各处理间下部铃数无显著差异㊂D T处理对中部铃有一定影响,其显著较C T处理降低16.15%,C T处理可有效提高中部铃比例,显著较MT处理提高14.15%㊂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及上部铃比例具有显著影响,D T处理上部铃数显著较MT处理㊁C T处理和C T+D T处理减少51.95%㊁32.73%和26.00%,C T处理和C T+D T处理间无显著差异㊂D T处理显著降低了上部成铃率,不利于上部铃的形成㊂表4不同封顶方式对棉铃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xʃs)T a b l e4A d j u s t m e n t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 e t h o d s o nb o l l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处理T r e a t m e n t单株结铃数N u m b e r o fb o l l s p e r p l a n t下部L o w e r铃数N u m b e r比例/%R a t i o中部M i d d l e铃数N u m b e r比例/%R a t i o上部U p p e r铃数N u m b e r比例/%R a t i oM T8.63ʃ0.03a3.83ʃ0.29a44.44ʃ3.35a b3.25ʃ0.25a b37.68ʃ2.85b1.54ʃ0.13a17.88ʃ1.47aC T8.20ʃ0.21b3.57ʃ0.07a43.51ʃ1.14b3.53ʃ0.21a43.01ʃ1.49a1.10ʃ0.10b13.47ʃ1.34bD T7.29ʃ0.18d3.59ʃ0.36a49.12ʃ3.69a2.96ʃ0.20b40.70ʃ3.65a b0.74ʃ0.04c10.18ʃ0.54c C T+D T7.90ʃ0.05c3.57ʃ0.09a45.27ʃ1.09a b3.32ʃ0.09a b42.07ʃ1.10a b1.00ʃ0.01b12.67ʃ0.08b2.5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产量及构成的影响由表5可知,不同封顶方式对下部单铃质量,上㊁中㊁下部及平均衣分无显著性影响,各处理平均衣分为33.80%~34.17%㊂不同处理间中部及平均单铃质量均呈现为MT>C T>C T+D T >D T处理的变化趋势,MT处理中部单铃质量㊃948㊃6期王亮等: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显著较D T处理高5.62%,D T处理上部单铃质量和平均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㊁C T处理降低6.52%㊁7.67%和4.13%㊁3.21%㊂各处理间籽棉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D T处理显著较MT 处理㊁C T处理和C T+D T处理降低16.83%㊁11.72%和7.93%,而MT处理和C T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㊂综上可知,与MT处理相比,D T处理不利于长绒棉中㊁上部及平均单铃质量的增加,且D T处理和C T+D T处理均不利于籽棉产量的形成,C T处理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虽较MT 处理略有降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㊂表5不同封顶方式下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T a b l e5Y i e l da n d y i e l d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c o t t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o p p i n g m e t h o d s处理T r e a t m e n t单铃质量/g B o l lm a s s下部L o w e r中部M i d d l e上部U p p e r平均A v e r a g e衣分/%L i n t p e r c e n t a g e下部L o w e r中部M i d d l e上部U p p e r平均A v e r a g e籽棉产量/(k g㊃h m-2)S e e d c o t t o n y i e l dM T2.86a3.38a3.22a3.15a32.43a35.15a34.92a34.17a4813.33aC T2.86a3.24a b3.26a3.12a32.45a34.82a34.66a33.98a4534.39a bD T2.84a3.20b3.01b3.02b32.45a34.45a34.73a33.88a4003.11c C T+D T2.85a3.24a b3.16a b3.08a b32.04a34.52a34.85a33.80a4347.81b3讨论化学封顶对塑造及调节棉花株高㊁果枝数㊁节间长度等关键农艺指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6]㊂前人研究表明,化学封顶能有效降低棉花株高㊁果枝始节高度和果枝台数,减少主茎节间数和节间长度,缩小茎粗,特别是对主茎及上部果枝伸长抑制效果显著[17-18],且越靠近顶尖抑制效应越强[19],可获得更为紧凑的株型㊂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对株高及主茎节间数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化学封顶处理对株高和主茎节间数的调控效果与人工打顶无差异㊂与人工打顶相比,其他封顶方式对主茎节间长度和茎粗影响较小,但均有略微减小趋势,而果枝数则呈不同幅度的增加,这与黎芳等[2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但也有研究认为,喷施化学封顶剂对株高及茎粗有正增长效应,而果枝台数则呈降低变化[21]㊂造成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形态调控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长绒棉和陆地棉在株型性状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以及与化学封顶剂的配方㊁合理的剂量和喷施时间对长绒棉的敏感程度等有关,故封顶方式对长绒棉农艺指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㊂合理的化学封顶调控,能优化作物冠层结构,提高群体光合势能,有利于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干物质积累量的形成[22]㊂何庆雨等[10]研究表明化学封顶和缩节胺喷施均有利于延缓棉株衰老进程,促进棉花叶绿素合成㊂崔延楠等[5]和王潭刚等[23]研究表明,相同种植密度下,化学封顶处理能够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运与分配,有利于提高棉株干物质积累量㊂而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及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长绒棉功能叶叶绿素S P A D值,而化学封顶处理在封顶后20~30d内降低变化不显著㊂与人工打顶相比,其他处理生物积累量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变化,缩节胺处理缩短了长绒棉生物量快速积累的持续时间,降低了最大积累速率,不利于生物量在快速增长期的积累,且该处理封顶后生物积累量在茎叶中的分配量及分配比例仍较大,不利于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㊂而化学封顶处理生物量快速积累持续时间与最大积累速率与人工打顶处理相差较小,且生物量的积累及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和分配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与人工打顶基本趋于一致㊂这主要是由于缩节胺及化学封顶+缩节胺喷施后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所致,同时受不同耕作区域土壤㊁气候等环境因子和品种类型的影响而存在差异㊂化学封顶对棉花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一定的调控效应[24]㊂有研究表明,化学封顶可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25],特别是对上部铃数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26],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27]㊂但也有研究认为,化学封顶后单株结铃数随化学封顶剂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28-29],而单铃质量有所下降,且易造成上部果枝结铃率降低[30]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封顶方式对长绒棉下部结铃数及衣分无显著影响,化学封顶㊁缩节胺和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单株结铃数均较人㊃058㊃西北农业学报32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工打顶显著降低,且对单株结铃数的显著影响主要取决于中㊁上部铃数的差异变化,其中缩节胺处理中㊁上部结铃数及单株结铃数最低㊂缩节胺处理显著降低了长绒棉平均单铃质量,且主要对中㊁上部单铃质量影响较明显,相比于人工打顶,缩节胺和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而化学封顶处理产量变化差异不显著㊂这主要是由于缩节胺及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虽增加了棉株的果枝数,但蕾铃脱落严重,上部果枝无效铃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封顶后长绒棉产量的稳定性㊂关于棉花株型结构及生长发育对化学封顶调控技术响应存在的差异,与众多因素关系密切㊂应因地制宜,形成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及棉花品种的化学调控措施,推动化学封顶技术的普及应用㊂然而,本研究仅探讨了不同封顶方式对长绒棉生长的影响,对化学封顶剂剂型选用㊁剂量与喷施时间的协同效应及调控生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㊂4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喷施缩节胺处理显著增加了长绒棉株高㊁果枝数及主茎节间数,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对株高及主茎节间数的抑制作用最强,但缩节胺及化学封顶+缩节胺处理均不利于生物量在快速增长期的积累,抑制了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减少了中㊁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㊂而化学封顶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生物量的合理分配,较好地协调了长绒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长绒棉株型㊁单铃质量及产量的调控效果与人工打顶无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工打顶的效果,是较符合南疆长绒棉轻简化㊁机械化生产发展需求的封顶方式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1]马辉,戴路,刘翔宇,等.不同脱叶剂对长绒棉性状的影响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J].中国棉花,2020,47(3): 21-24.MA H,D A IL,L I U X Y,e ta l.E f f e c t so fd i f f e r e n td e f o l i-a n t s o n t h e t r a i t so f s e a-i s l a n dc o t t o n s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f u z z y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m o d e[J].C h i n a C o t t o n,2020,47(3):21-24.[2]王为然,朱家辉,孔杰,等.新疆喀什超级长绒棉再创高产[J].中国棉花,2020,47(9):31-33.WA N G W R,Z HUJH,K O N GJ,e ta l.T h es e e d y i e l do f s e a-i s l a n d c o t t o nr e a c h e dan e w h i g h i n K a s h g a r,X i n j i a n g [J].C h i n aC o t t o n,2020,47(9):31-33.[3]刘晨,张虎,张明,等.新疆长绒棉机械化种植和采收的现状和建议[J].农机科技推广,2021(7):36-37.L I U C H,Z H A N G H,Z H A N G M,e ta l.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o f m e c h a n i z e d p l a n t i n g a n dh a r v e s t i n g o f l o n g s t a p l e c o t t o n i nX i n j i a n g[J].A g r i c u l t u r e M a c h i n e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t e n s i o n,2021(7):36-37.[4]洪梅,张磊磊,谢利,等.新疆长绒棉机采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棉花,2020,47(11):8-10.H O N G M,Z H A N GLL,X I EL,e t a l.P r a c t i c e a n d t h i n k i n go nm e c h a n i c a l h a r v e s t o f l o n g s t a p l e c o t t o n i nX i n j i a n g[J].C h i n aC o t t o n,2020,47(11):8-10.[5]崔延楠,聂志勇,赵强,等.不同密度下三种打顶方式对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1):1968-1976.C U IY N,N I EZ H Y,Z H A O Q,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t h r e e t o p-p i n g m e t h o d s o n c o t t o n p l a n t t y p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y i e l d a t d i f-f e r e n t d e n s i t i e s[J].X i n j i a n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2018,55(11):1968-1976.[6]张允昔,李永旗,崔爱花,等.棉花后期喷化学药剂打顶对其生长及产量影响[J].棉花科学,2015,37(2):18-23.Z H A N G Y X,L IY Q,C U IA H,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p r a y i n gc h e m i c a l t o p p i n g a g e n t o n g r o w t hd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y i e l do fc o t t o n i n l a t e r p e r i o d[J].C o t t o nS c i e n c e s,2015,37(2):18-23.[7] O S MA NC,D E M I R E LU,K A R A K U SM.E f f e c t s o f s e v e r a lp l a n t g r o w t h r e g u l a t o r s o n t h e y i e l d a n d f i b e r q u a l i t y o f c o t-t o n(G o s s y p i u m h i r s u t u m L.)[J].N o t u l a e B o t a n i c a eH o r t iA g r o b o t a n i c iC l u j N a p o c a,2010,38(3):104-110.[8] B O G I A N I JC,R O S O L E M C A.S e n s i b i l i t y o f c o t t o nc u l t i-v a r st o m e p i q u a t c h l o r i d e[J].P e s q u i s a A g r o p e c uár i aB r a s i l e i r a,2009,44(10):1246-1253.[9]祝令晓,刘连涛,李存东,等.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及评价指标筛选[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0):4152-4163.Z HU LX,L I U LT,L I CD,e t a l.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e v a l-u a t i o n i n d e x e ss c r e e n i n g o fc h e m i c a l t o p p i n g o nc o t t o n s p l a n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J].S c i e n t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S i n i c a,2020, 53(20):4152-4163.[10]何庆雨,代建敏,张巨松,等.化学调控对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21,30(6):860-869.H E Q Y,D A I JM,Z HA N GJ S,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c h e m i c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n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o t t o nc a n o p ya n d y i e l d a f t e r d r o u g h t[J].A c t aA g r i c u l t u r a eB o r e a l i-o c-c ide n t a l i sS i n i c a,2021,30(6):860-869.[11]王刚,王静,王方永,等.基于不同配置棉花化学控顶的光谱特征和光合特征响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21,30(1):83-92.WA N G G,WA N GJ,WA N GFY,e t a l.S t u d y o ns p e c t r a l㊃158㊃6期王亮等: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整枝是棉花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措施之一,通过整枝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

不同株型的棉花品种对整枝方式的影响并不一样。

本文将探讨整枝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栽培建议。

一、整枝方式对直立型棉花品种的影响直立型棉花品种通常生长势较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整枝能力。

对于这类品种,适宜的整枝方式应该是适当疏剑整枝,即在植株生长旺盛的时期,适当地剪除部分顶端的新梢。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植株的生长势,使植株形成紧凑的结构,提高植株的抗风性,减少植株倒伏的可能性。

适当的整枝方式还可以促进植株充分分枝,增加叶片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运,从而增加产量。

对于直立型棉花品种,整枝还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势,促进植株的开花结果。

适当的整枝可以加速果实的生长发育,提高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

对于直立型棉花品种,适宜的整枝方式是适当疏剑整枝,可以增加产量,改善纤维品质。

四、整枝方式对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不同品种的棉花在生长发育特性、生理生态特性和品质形成过程上存在差异,在整枝方式的选择上也应该考虑这些差异。

对于生长势较弱的品种,应该采取适当密植整枝的措施,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

对于生长势较强的品种,应该采取适当疏剑整枝的措施,控制植株生长势,增加产量。

不同品种对整枝方式的适应能力也有所差异,应该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整枝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肥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制定整枝方案。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以信;苏红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对棉花结铃率,单株成铃数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施肥
量和化学调控,对株高,主茎果枝节间距影响最大的是化控,其次是密度和施肥量。

同时为实现高产优质,提出了沿海棉区中等肥力棉田适宜的栽培密度,施肥量和缩节安用量。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刘以信;苏红
【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
学研究所新洋农业试验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04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与肥料水平对高蛋白大豆南农99-10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J], 赵向阳;韩桂琴;戴永发
2.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J], 王秀梅;地力拜尔·艾买提;朱丽丽;姜寿伟
3.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王树林;杜海英;祁虹;张谦;林
永增;王志忠;李智锋;冯国义
4.化控对玉米不同密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李庆民
5.密度与种植方式对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影响 [J], 刘金仓;阳会兵;杨俊兴;马海艳;马一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籽棉产量 渊kg/667 m2冤
> 90
39.6 4.77
34.0 5.00
26.4 4.61
56.6
34.1
9.3
350.9
85 ~ 90 36.7 4.77
34.2 5.01
29.1 4.75
59.7
32.1
8.2
371.2
80 ~ 85 34.4 4.80
表 3 不同果枝台数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果枝 渊台冤
上部铃 比例渊%冤 铃重渊g冤
中部铃 比例渊%冤 铃重渊g冤
下部铃 比例渊%冤 铃重渊g冤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第结一铃果比节例渊%冤
籽棉产量 渊kg/667 m2冤
> 10
37.4 4.84
34.5 5.10
28.1 4.75
从不同果枝台数调查上看渊表 3冤院随着果枝台 数的增加袁棉株上部成铃比例逐渐增加袁下部成铃比 例逐渐降低曰铃重上随着果枝台数的增加袁上尧中尧下 部铃重都逐渐下降袁但上尧中部降幅不大袁下部铃重
收稿日期院圆园14要05要18
降幅较大曰 不同果枝台数内外围铃所占比例随着果
表 1 不同株型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67.5
9 ~ 10 35.0 4.88
33.4 5.12
31.6 4.91
67.8
8 ~ 9 31.6 4.88
34.6 5.17
33.8 5.00
67.4
7 ~ 8 25.3 4.90
37.1 5.20
37.5 5.04

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王秀梅;地力拜尔·艾买提;朱丽丽;姜寿伟【摘要】通过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分析,得出棉花出齐苗化控不易形成高脚苗,生长稳健,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使用缩节胺明显提高了棉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适合大规模推广。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9【总页数】1页(P1298-1298)【关键词】棉花出齐苗;化控;未化控;棉花产量【作者】王秀梅;地力拜尔·艾买提;朱丽丽;姜寿伟【作者单位】新疆博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乐833400;新疆博乐市青得里乡农技站;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农技站;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农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在棉花矮密早栽培中,化控是控制棉花株高、塑造理想株型、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棉花是典型的喜光作物,棉花高产、早熟、优质需要通过合理密植来实现,但合理密植必然会加剧中后期个体与群体之间在空间和光能利用上的矛盾。

因此,棉花化控就成为合理密植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促早抗逆尤其是简化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

我国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化控方法主要是生长调节剂,如ABT生根粉、缩节胺、乙烯利等品种。

目前缩节胺在棉花化控中的应用最广泛,效果也比较理想。

它可降低棉花株高,减少果枝数,促进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长转移,减少棉铃脱落(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生理脱落),增加成铃数,协调个体发育和群体发育的矛盾,提高群体光合利用率。

另外能降低害虫发生,一是为喷药治虫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提高抗虫基因的表达能力,有试验证明,生长率与抗性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

通过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分析,得出棉花出齐苗化控不易形成高脚苗,生长稳健,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笔者设计了如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博乐市达勒特红峰三队门前地,土壤肥力中等,壤土。

灌溉方式为滴灌,同期播种。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岳军胜【摘要】为分析施肥与灌溉对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裂区二因素随机分组设计,以灌溉为主因,施肥为副因.试验表明,灌溉两次并施用氮磷钾肥,棉花霜前花率、纤维长度均比不灌溉不追肥提高9.97%、5.66%.适度施肥和适度灌溉可较好改善棉花植株生长,棉花蕾铃水分和养分得以有效保障,对棉花苗期的施肥与灌溉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7(034)011【总页数】1页(P30)【关键词】棉花;霜前花率;施肥;灌溉;互作效应【作者】岳军胜【作者单位】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东明274512【正文语种】中文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栽培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棉花纤维品质会发生不同差异。

土壤水分供应和光照不足会造成棉花次生壁加厚、纤维短、棉铃开裂过早;苗期化肥施用同样影响棉纤维品质。

中棉所50号。

设在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试验田,田地土质为粘壤土,土质结构有机质9.5g/kg,速效磷33.1 mg/kg,碱解氮53.7mg/kg,速效钾183.7mg/kg,土壤通气、保水、保肥效果好。

规划裂区二因素随机分组。

设计主区为灌溉处理三类:A,不灌溉(对照);B,蕾期灌溉;C,蕾期+花铃期灌溉。

副区为基肥及苗期施肥处理四类:1)干鸡粪11000kg/hm2; 2)干鸡粪11000kg/hm2+尿素500kg/hm2; 3)干鸡粪11000kg/hm2+尿素350 kg/hm2+磷酸二铵500 kg/hm2; 4)干鸡粪11000kg/hm2+尿素350kg/h7m2+磷酸二铵500 kg/hm2+硫酸钾230kg/hm2。

施用干鸡粪为基肥整地时施入,其他为苗期叶面施肥。

单位面积定45平方米,长10米,宽4.5米,均匀行种植,行距75cm,株距50cm。

4月12号翻整土地,4月25号播种,株播脱绒棉籽粒7~8颗,覆保温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2期2016年6月塔里木大学学报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Vol.28No.2Jun.2016文章编号:1009-0568(2016)02-0086-07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李林1邰红忠2卢金宝2万素梅1胡守林1*(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探索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影响。

本试验对棉花产量及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株铃重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

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各处理的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铃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以D3的5个性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均呈现极显著关系。

各处理能使不同因子的结构和性状发生一定变化,产量因子的铃数、果枝数、铃重对产量有直接的贡献,生物性状因子对产量有间接效应的影响,而D3可使因子内性状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更为合理,有益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化控方式;农艺性状;产量;多元分析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0568.2016.02.015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ChemicalRegulation on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CottonLi Lin1Tai Hongzhong2Lu Jinbao2Wan Sumei1Hu Shouling1*(1College of Plant Science,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843300)(2the First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Xinjiang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Crops,Alar,Xinjiang843300)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hemicalRegulations treatments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for cotton the cotton yield,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for plant height,bolls number,leaves number,fruit branch number and boll weigh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agronomic traits ha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cotton yield,and the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eld and the five agronomic traits of the height,bolls number,leaves number,fruit branch number,boll weight were not entirely consistent.In the D3treatment,the five trait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In each treatment,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various factors where changed,the bolls number,branches number,boll weight had direct contribution to the cotton yield,whereas the biological traits factors have indirect effects,and D3treatment was more efficient in promoting the cotton production.Key words chemical control methods;agronomic traits;yield;multivariate analysis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地处新疆天山南麓的阿拉尔,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所在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但光、温、热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1,2]。

阿拉尔绝大部分土地资源属于盐碱地[3],可*收稿日期:2015-09-01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科研计划“2014ZZ08”;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LH201501”。

作者简介:李林(1990-),男,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E-mail:376315978@qq.com *为通讯作者E-mail:hushoulinghu@163.com第2期李林等: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耕种面积少,因此,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需种植适应该地力环境的作物。

棉花属于锦葵科经济作物,具有无限生长习性,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逆境生长的能力,能提高对盐碱地的利用率。

通过人为的化学调控,能够抑制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控制棉株株高,塑造株型,增加棉铃成铃率[4,5],提高棉花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韩永亮[6]等研究结果表明,棉株中上部结铃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下部结铃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周桃华[7]等对陆地棉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和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形态和生理性状对产量性状有重要作用,产量因子与生理因子方差贡献累积82%以上,且影响棉花产量的内在主要因子有总铃数、单铃重、LAI、CGR、结果系数、主茎节距和第一果枝高度。

王汉霞[8]等研究发现,供钾水平对铃重和铃数与产量相关关系的影响随年份而变化,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受年份和供钾水平的影响,表明衣分、铃重和铃数之间存在比较复杂的相互制约或促进关系。

路战远[9]等试验表明,随着棉花栽培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高度、棉铃质量、吐絮数、铃重均逐渐降低,而最终吐絮率、衣分、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则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从棉花栽培角度进行相应的化学调控处理,对处理后的棉花部分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化调方式下,棉花的部分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因子分析,阐明不同化调方式下棉花性状因子构成及不同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

研究在不同化学调控方式下,棉花部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阐明不同处理方式造成的产量差异,选出最合理的化学调控方式。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材料为新陆中37号。

1.2方法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4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科所3号试验地进行。

试验设置四个处理(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每处理2膜8行,面积为5.00mˑ2.68m。

试验地土质为沙壤土,病虫害发生较轻,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

表1缩节胺不同时期不同剂量处理(g/hm2)处理子叶期四叶期现蕾期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CK0000000D107.522.537.552.56090 D27.51522.530456090 D337.5301522.53045901.2.2测定项目与方法棉花出苗后,各处理选取连续10株具有代表性的棉株,定点进行调查,每7天调查一次。

包括株高(X1)、铃数(X2)、叶片数(X3)、果枝数(X4)、单株铃重(X5)等;收获时记录产量(X6)。

1.3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DPS7.05软件对处理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因子分析[10 12]。

2结果与分析2.1农艺性状变异分析在不同处理下,对所选棉花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分析,比较其差异性大小,总体变异幅度在3.14% 14.56%之间。

叶片数及果枝数的变异差异不大,叶片变幅在6.01% 7.99%,果枝数变幅在7.95% 11.04%;而株高、铃数及单株铃重的变异相对较大,株高变幅在3.14% 8.50%,铃数在10.86% 14.56%,铃重变幅在10.86% 14.53%。

说明化控处理,所选性状有明显差异影响,其差异存在广78塔里木大学学报第28卷泛性。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下,株高的最大值是79.37cm,最小值是56.77cm,平均值范围在65.81 70.60cm。

棉花铃数最大值为9.17,最小值为5.50,平均值在6.80 7.87之间。

叶片数的最大值15.17,最小值10.50,平均值在11.68 14.20。

果枝数最大值为9.83,最小值7.50,平均值范围为8.38 8.90。

单株铃重的最大值为49.78g,最小值为28.77g,其平均值在35.56 41.46g。

根据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各处理中D3棉花产量最高7410.75kg/hm2,CK最低6554.85kg/hm2。

表2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处理株高(cm)X1铃数(个)X2叶片数(片)X3果枝数(台)X4单株铃重(g)X5产量(kg/hm2)X6CK最大值79.378.3313.009.5043.58最小值60.055.5010.507.5028.77平均值70.606.8011.688.5735.566554.85变异系数(%)8.5014.567.997.9514.53D1最大值71.628.5014.839.5045.31最小值58.076.1712.006.8332.87平均值67.387.1313.678.3838.027098.3变异系数(%)5.9511.656.3510.5211.65D2最大值69.979.1715.179.8349.78最小值56.776.0012.336.6732.58平均值65.817.6214.208.7241.367257.45变异系数(%)5.3211.546.0111.0411.54D3最大值69.259.1715.179.6748.31最小值62.576.3312.177.0033.38平均值66.607.8714.188.9041.467410.75变异系数(%)3.1410.866.059.6010.862.2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由表3可知,各处理农艺性状与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CK中铃数、叶片数、单铃重,这3个性状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

D1的铃数、单铃重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

D2中铃数、单铃重与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果枝数与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