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与学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doc
如何处理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是教学的关键。
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呢?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一、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的过程。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因为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基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愉快的学习环境。
而环境的营造和求知欲望的激发有赖于教师的操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能让学生自我表现、展示才能的表演机会,创设帮助学生发展的条件,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自觉、积极、进取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程序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与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那么,在教学中就便于学生寻找规律、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来,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如: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先出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及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当同学们猜对了课题后,又启发学生想一想:过去学习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主要研究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促使学生把过去学过的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为新课的学习作出很好的心理准备。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课题解决的过程,才能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教师的新角色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而新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师生互动,教师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尝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新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下,学生不再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通过探究、实践和合作学习来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更加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的培养。
这些内容的改变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对知识的真实理解和应用。
教材内容更多地注重启发式教学,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潜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升。
四、教与学的改变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任务。
因此,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素质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否将数学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数学能力对学生加以培养,即教师是否创新性地“教”和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亦即是否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初中数学的课程、教材特点和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下所示:其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上课开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使之学习有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1.1 在“先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个性所谓“先学”就是在老师不教之前自己先学,根据老师提供的指导提纲,在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前提下独立自学。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千方百计地去理解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就会自觉而且认真地学习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此产生好奇心,从而大胆地去猜想冒险地去探索知识更深更广的源泉。
1.2 在讨论中激活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同时,老师注意巡视,搜集学生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再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突出重点难点,然后以思考题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
同时,教师又直用“问题”来指导,用“问题”来启发,用“问题”来点拨,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阅读、感知、探索、思考、讨论、回答、练习,始终处于不疲惫的兴奋状态。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的教法和学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的教法和学法数学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探讨。
一、教法: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展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要注重启发性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和理解数学知识。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多次进行诊断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法:1.学生应该注重课前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做好预习笔记,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主动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学生要注重课后复习总结。
在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及时复习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做到学有所获。
4.学生要注重实践操作。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巩固和理解知识。
例如,可以利用各种教具进行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与同学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相互帮助,促进学习的进步。
综上所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分组合作教与学一、引言二、分组合作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合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学改革分组合作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多样化,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中心分组合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体验式3.交互性分组合作教学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多元化分组合作教学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确定小组成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小组成员最好能够互补,有一定的合作搭档关系。
2.设计合作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3.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合作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分组合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体的分组合作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数学趣味竞赛,数学拼图比赛,数学反应游戏等。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向全班汇报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应用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测量、数学成本分析等活动。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小学教育是基础,肩负的任务非常艰巨。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一、注重学法指导,养成自学意识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
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
学生要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可能教给学生。
”因此,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从如何预习、如何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几个方面入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尽管小学生的预习不可能完成多少任务,但是我们注重的是习惯的养成。
如,可提前看看下节课学什么,并找出问题、发现疑点等。
教师要精心指导,让预习成为学习诸多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观察是发现的必要步骤,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发现。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指导他们观察,进而加以培养和诱导。
思考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行为。
怎么思考?为什么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
二、教法、学法兼备,以教促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三化”的学习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过程“主动化”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
因此,教师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使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2.知识要点“网络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在数学课堂上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上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活动中,那么作为教师我到底教什么呢?作为学生他到底学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文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而我们却经常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因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下面就结合《找规律》这节课对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做简要阐述:一、导入一节课的导入,不仅作为教师讲授新课的铺垫,即为进入新课学习提供背景,还应具有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和作用。
设计导入时,我们可以采用具有形象直观、典型特征鲜明、外观奇特的形象资料,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
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迁移已有的知识储备,活跃思维。
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力。
由于《找规律》这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所以在导入时设计了两个游戏:①如果用两个手指夹一支笔,一只手可以夹多少支笔,让学生初步感知笔要比手指少1;②叫四个男生四个女生站到讲台上,然后间隔排列,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排,看男生和女生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再要求两端都是男生,而又要间隔排列,让学生想办法,学生想到的是可以减少一个女生,或者增加一个男生,再观察男生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感知规律,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求知欲。
二、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的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是一节课的核心。
我们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和环节时,不仅需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力求将知识“讲活”,还要借助于直观、想象的教学手段及教具,呈现具体、形象的知识本体。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一、核心素养对数学教学的启示1.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2. 注重跨学科整合3. 强调实践应用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构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问题解决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也应该注重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生也应该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不仅可以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也需要调整学习策略,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与学
初中数学教与学
数学是社会上应用最为普遍的学科,学习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无论是对生活有用,还是对其他学科有帮助,都是很重要的。
初中数学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们也有责任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教学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数理逻辑,代数方程,排列组合,图形分析,几何,数轴,概率统计等。
这些内容是数学涵盖的主要方面,在初中年级,教师可以把每个方面的知识都确定下来,包括各种概念的讲解、基本概念的分析、定义的应用、推理的处理等。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精确的思维习惯,以及对空间的熟练掌握。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分析问题,归纳结论,把抽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多种游戏,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扩大数学知识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们关注数学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使学生们了解到数学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的研究认知能力的提高。
四、关注数学应用
数学是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
师也要关注数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中的运用,比如:购物篇,餐厅消费篇等,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要扩大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引导学生们关注数学的文化与历史;最后,要关注数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老师把知识艺术性传真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自发式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促进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求知的心灵与知识碰撞出火花的过程,老师只是把知识融入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引领者,也就是说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达到教与学无顺差程度,正所谓的教与学的“和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教学大纲范畴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与学的“统一”。
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的思维性学科,要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对老师传授技能的考验,也就等于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颖直观现实的教学能够整合学生高昂的学习心态,是教与学的和谐与统一的立足之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智能机器人”,而空洞地传授知识,却乎略了学生的感受,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能动学习放在首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多方位多角度出,采用灵活的方式营造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氛围。
并且构建他们展示自我发挥潜能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比如在讲解加减混合列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幅同学参加跳绳运动的画面,课堂上学生能明显看出画面有10参加,一会儿下来5人,又上去8人,老师边点拨边理清脉络,随后提出问题;现在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在这种动画的吸引下会立刻联想到现实生活,下去5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少了5人,用减法,又上去8人,等于跳绳的人数多了8人, 用加法,学生会自然地列出算式10-5+8, 直观而又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需要老师课前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这种教学模式时常点缀每一堂课,那么学生就会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的掌握了新知识,这种顺其自然的学习过程无形中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教学中是课堂不可或缺由教到学,由学到用的有效环节。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关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
大力提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数学教学一、“教”与“学”的基础理论我国21世纪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认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时期,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航向。
但要办好一个县,一个乡(镇),小至一个完小的教育,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律法规来构建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思想理论体系。
现在许多学校在“普九”后,把基础教育的重心转移到贯彻“两全”、由此,我们认为一是教与学的创新要建立在现代教育的思想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才能代表先进文化,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二、“教”与“学”实践原则1.主体性原则。
教与学是现代教育思想作用下的课堂教学,能否做好完全取决于学生主体地位。
因此,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三点:第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觉寻求探索的问题和空间,自主走上创造学习之路。
其次,要在主动学习的前提下,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存在的实际出发,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竭力开发其智慧潜能。
第三,要体现全体性,争取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人人突破自我。
力求把学生自觉的发展升华为创造性的能力。
2.探索性原则。
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中求得新的认识、发现和创造,坚持“三要”: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形象感知、集思广益、自主感悟、思维互补、合作讨论、互相评价等探索活动中,体悟知识创新的真谛。
二要延伸思维的触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认识,自身的生活体验,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了解不同科学、感触创造的新天地,遨游于创新的自由王国。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中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与学,分析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阐述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数形结合在概念理解、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学数学教与学中数形结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对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与学中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未来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形结合的理论基础数形结合是数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它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数形结合理念源于数学的本质属性。
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科学,它通过符号、公式和理论来揭示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数形结合的理念强调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与具体的图形和图像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实现的。
数形结合教学策略通过图形和图像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和理论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深度。
同时,数形结合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数形结合教学策略通过图形和图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数学实验课被赋予了更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任务,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与计算练习相结合的课堂,而是将学生置于实际情境中,用实践的方式去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实验课,本文旨在探究其中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二、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学生中心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是明师出高徒,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背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而在小学数学实验课中,学习活动也需参与学生,让学生扮演主角,教师变成学习的调解员。
教师的作用从掌控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的作用从被动者变为主动者。
同时,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效地合作,协作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实践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只将教师所教内容记忆带入考试中。
而小学数学实验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以活动、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问题实例、小实验、情景串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法应试教育法侧重于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将学习过程变成理论加上简单机械的计算。
但小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活动过程解决问题,减少硬性记忆,提升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注重课堂训练,还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无中生有”的实验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丽。
四、具体案例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具体案例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效果。
本文以全国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大赛获奖项目“路灯迷路”为例,该项目通过探究数轴、数列等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开放性的探究,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完成度与获奖成绩升至峰值。
学生还能根据实际情境完成题目要求,如自主设计工程原型,制作小型模型。
在得知了实验任务之后,学生会被分成若干个团队,和伙伴们一起讨论、探究,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分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与学从传统的线性教学逐渐转变为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是指将学科内容按照某种逻辑或知识体系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学习不同的模块。
模块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学习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模块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
传统的线性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模块化教学将数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模块化教学鼓励学生跨学科地学习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孤立地进行,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而模块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模块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模块化教与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选择性、个性化和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模块化教学无疑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得更明确,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素质。
数学教学着重提高的是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很多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学法上。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学习,不同的学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学法指导实质就是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学习体系。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指导呢?(一)认识数学学法的重要性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愿望和热情,还要讲求一定的方法。
数学学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数学素质,是影响数学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虽然现在有很多课外读物的指导,但学生数学学法的形成还是要依赖教师的指导。
也就是说,数学方法的形成主要靠课内而非课外,学生的证明分析方法、数学思维方法等都要靠教师的指导培养。
(二)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新授课和作业课对于新授课,预习必不可少,通过预习,了解内容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再者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作业课,要课前去做,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检查自己的听课效果和迁移能力,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前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检验和矫正,这样才容易弄清问题的实质,解决的问题才容易持久保持,解题思维才容易形成。
(三)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而且听课的效率与学习效果直接相关用心领受教师的讲课思路、解题方法,这一点对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基本方法,重点、难点、关键。
中学数学课堂上的教与学
中学数学课堂上的教与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育和学习。
下面就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数学方面的看法。
标签:数学课堂教与学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对数学情有独钟。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也经常与同事讨论一些问题。
在与同事讨论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如何来开展教学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而又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头疼,难以如愿以尝的问题。
我认为当今某些教师的教学质量上不去,主要还与该教师没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教学工作?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根据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数学方面的看法。
一、我们要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是帮助学的,学要依靠教才能学得轻松,教与学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
不管是教还是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我们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与差,主要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成绩好不好。
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应该满足学生的学,适应学生的学。
因为中学生还是孩子,思想还没完全成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们没有兴趣的东西是不会去学的,就算勉强去学也学不好。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适应学生的学。
使学生学得轻松。
使学生自己爱学,乐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备课,设计课堂。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之后,能乐学,爱学,想学。
二、将教材通俗化,使学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材里面的例子又不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因为教材里的例子往往只适应了一部分学生。
例如:有些例子适应北京的学生,有些例子适应深圳的学生。
有些例子对城市的学生来说应该很好理解。
但是,面对一些边远山区的学生那就很难说了,因为教材里的例子内容学生没接触过,很生疏,往往照搬教材难以使学生学懂或者难以使学生产生兴趣。
谈“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统整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谈“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统整下的数学教学策略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一原则,采取一些相关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建立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有趣而且实用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对数学抱有消极的态度。
为了改变这种态度,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使用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践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注重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者,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可以利用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重视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学生的兴趣、强调实践性、启发思维、个性化教学和注重反馈和评价等策略,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只有在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学数学教与学
中学数学教与学解决中学数学中教与学的问题,处理好中学数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探索中学数学的教法、学法,提高中学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学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
一、中学数学的教对中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界定为:“中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学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把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中学的基础知识在“标准”中明确提出,这就说明了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其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通过有效练习,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2、教学思想的指导中学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数学思想,但比较抽象,而方法则较为具体,它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加深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思想与方法得到融合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思想的风采,同时,促进了数学方法的使用和巩固。
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核心观念,内容和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基本解题能力,强调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数学观念,内容和思想方法,突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3、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无论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如何千变万化,都能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注重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倡导把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多说,多动以达到探索的目的,锻炼其学习能力。
二、中学数学的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与学。
一、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的重要人物。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只有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生的角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科,学生应该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的学科,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复习课堂知识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与学是并重的关系,两者对立又统一、协调又互补,过分向一个方向倾斜,都会导致课堂的失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依然突出,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的完成者。
离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则失去意义,离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在重视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教”与“学”开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快,教育也在进行着现代化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育问题随之而出,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教与学”问题尤为突出,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分析“教与学”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实践证明:教与学是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既注重于教师的“教”,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学”,科学平衡两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我们知道,为了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方案。
在新课程方案中,对“教与学”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要求,要求教者以人为本地实施教育,要求学者有尊重生活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中,师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以生活为基础、以兴趣为途径,营造“教与学”的新理念、新氛围。
所以,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的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行为是教导与学习,因此,表面上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关系,但实际上教导与学习是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因此,为了促进教导与学习达到一种最统一的境界,从而形成最佳的结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高度和谐、融洽。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高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教”与“学”的关系最合理、最紧密、最和谐,产生出来的教育结果也最好。
所以,“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的教与学
作者:张艳芳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3期
“教学——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统一的过程。
作为一线教师,结合十五年的教学生涯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学与教——主体与主导
学是主体,教是主导,学是在教的主导下的主体,教是在学这个主体上的主导。
教只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怎样根据数学的特点,把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统一起来呢?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习惯占据在讲台,好象这里是自己的阵地,实际这样就和学生对立起来,课堂气氛威严有余,而和谐不足。
课堂效果自然不佳。
因此必须改变教的方式,才能调动内因。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期待,教师的宽容构成宽松的学习氛围,用种种手法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走下高高的讲台,融入到学生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平易近人。
课堂上尽量使学生感到“我能行”,从而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没有一个学科象数学这样有那么多练习可做,也没有一个学科象数学可以不做试验、不搞社会调查,只凭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张纸,就能取得成功。
因此,数学教师就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学生自己在题海里沉浮;一是老师代替学生思考或为学生做过多的铺垫,这二者均不可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去行动,充分体现实践性、创新性。
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这种设置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复习。
最后教师加以肯定或强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参与意识。
二、输出与输入——有用信息与干扰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输入主要由教师与教材的输出来决定,但整个教学效果却不由教师的输出来决定,而是由学生的有效输入来决定。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对教材吃透,哪些是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哪些是只需学生理解,哪些是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要详讲,教师都要
做到了然于胸。
在此前提条件下,教师有选择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学与发展
数学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意志、性格三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通常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实用性差,对数学没有兴趣,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
对数学的情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培养,使学生爱好形式化的符号语言和数学思想,欣赏数学美,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
意志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很明显。
凡是数学学得好的人,都乐于下苦功夫,具有坚强意志,遇难题而不馁,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性格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也值得研究。
有的学生“点子”活,但不细心,小错常有;有的对老师教的掌握很好,也很仔细,成绩很好,但方法不够灵活。
这些现象都与性格不无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忽视非智利因素的事例很多。
例如:(1)课堂上提问一个学生,答不出或答不好,马上再叫另一个学生回答或老师自答。
久之,使一些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的态度。
(2)课堂板演,学生出错,老师常叫另一个学生纠正,或老师自己评改,不给学生自查自改的机会。
(3)老师只管批改作业,不问过程。
做作业实质是巩固知识的过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正是学生课堂知识出现的漏洞。
老师及时发现,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因此这个过程本身更重要,影响着学生今后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有好处。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好的教师不是教,而是教学,教学生学。
叶圣陶先生也讲过“教是为了不教”。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多对教学过程加以研究,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分数第一”的观念必须转变。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