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

③交缚:交叉捆绑。

④热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1.随即、不久再、又2.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结合文章。

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如“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

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檄”:公文。

“自”:亲自。

“拒”:抵抗。

385.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30.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成现代汉语。

3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通过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B.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通过“蒙辞以军中多务”与“蒙乃始就学”对比,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功。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

【答案】30.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31.A【解析】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本文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吕蒙学习”这个片段是略写。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全国中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从而:动词,学习。

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105.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1.D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

从上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对比现代文的意思,可适当猜测,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

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一、(2021·安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2)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3)发.大溪口发:_____________(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2)迅速,快(3)出发(4)好像……的样子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①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Ⅰ【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_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_______之意。

Ⅱ【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Ⅲ【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_______之意。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②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⑤之常⑥,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⑦其存之⑧。

”——《世说新语》注释:①水俭:水涝歉收。

②啖:吃。

③率物:为人表率。

④豁:抛弃。

⑤士:读书人。

⑥常:常态。

⑦尔曹:你们。

⑧存之:谨记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一处...)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赞扬了殷仲堪哪些品质?【答案】1.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2.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3.示例:殷仲堪身为荆州官员,“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以及他对子弟的教导,可以看出他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的意思是: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只)、士(读书人)、焉(怎么)、损(抛弃)”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和具体的描写分析作答。

从其“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和“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可以看出,殷仲堪具有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安贫守志的良好品质的官员。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注】①迥异: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科学应试之文。

⑦华: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文固不可不读________②若朝华夕落________③古人之书,安可尽读________④然后思通其义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②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2)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 有答案和解析 )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 ①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 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 ② 不能决,事 又寝③。

【注】 ① 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 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 寝:停止。

(1)请用 “/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 固不可彻 ______②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_______③ 鲁公治国 ______④ 公犹夷不能决 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救凶猛的鸟。

②匝(zā):圈。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悲鸣不已(已经)B. 若相语状(形状,样子)C. 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 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A(2)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鹤)致谢。

(4)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

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解析】【分析】(1)A停止;BCD解释正确。

(2)这句话的大意是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这句话的主语是“鹳”,谓语是“盘旋”,主谓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方法为: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

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

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

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

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②其名为银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①虽:虽然。

俱:一起。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连月不开.(________)(2)春和景.明(________)(3)宠.辱偕忘(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B.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C.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

“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而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而有力。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②周之粟________③谢不受________④或遗之衣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赖.以示予(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4)先.天下之忧而忧2.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4.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1)诚然(2)依靠(3)探求(4)在……之前2.(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4.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诚.为清佳”翻译为“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诚”意思是“诚然”。

“赖.以示予”翻译为“多亏请你看了”,“赖”意思是“依靠”。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意思是“探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翻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意思是“在……之前”。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名之者谁?名:(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3)杂然而前陈者。

杂: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374.(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3.37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3)如是者六七始已始:(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48.(1)借(2)等待(3)才(4)完成2.(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

3.(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4.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始”:才。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俟”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先达”“叩问”“皲”“沃汤”等字词的翻译。

3.考查概括两文段的内容的能力。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甲文可从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的角度作答。

乙文可以从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及由此名高一时的角度作答。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中的两人的学习经历中,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学习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然后勤奋刻苦,不怕困难,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点睛】(一)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二)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

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

史公①以凤庐道奉檄②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③,而自坐幄幕④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⑤。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选自《左忠殷公逸事》)(注释)①史公: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

②奉檄(xí),奉上级命令。

③更休:轮流休息。

④幄(wò)幕:(军用的)帐篷。

⑤番代:轮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辄.数月不就寝(________)②或.劝以少休(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3.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史可法的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答案】115.①就②有人2.我对上恐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

(意思对即可)3.①有了警报,几个月不上床睡觉;②身先士卒,自己坐在帷幕外守夜;③不畏严寒,每当寒冷的夜晚站起身,抖动衣裳,战甲上的冰霜会落地有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注意“或”解释为“有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本题注意“负(辜负)”“愧(愧对)”等词的正确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阅读文本,选文写史可法的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内容可由“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分条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

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

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

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①多外迁,王患之。

房乔②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注释)①府属,幕府和下属官吏。

②房乔,字玄龄,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府属多外迁,王患.之______②所以为莫及.也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萧何与房玄龄有什么相似的优长?韩信和杜如晦有什么不同的优长?【答案】1.①担忧,忧虑②比得上,赶得上2.您一定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可以跟他一起谋划大事的人。

3.萧何、房玄龄都善于发现人才(善于知人)。

韩信是“将”,军事人才,擅长率兵打仗,辅佐帝王争夺天下、成就大业;而杜如晦是“相”,宰相之才,善于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经营天下。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及”是“比得上,赶得上”;“患”是古今异义词,“担忧,忧虑”的意思。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欲(想要)、非(除非)、无可(没有)、计事(谋划大事)”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对比阅读的能力。

(1)从文章内容来看,“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至如信,国士亡双”可以看出,萧何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从房玄龄向秦王(唐太宗)推荐杜如晦,杜如晦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可见房玄龄也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2)从“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来看,韩信是“将”,擅长率兵打仗,最终帮助帝王打下了天下,成就了大业;而杜如晦是“相”,善于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经营天下。

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臣,一个擅长带兵打仗,一个善于谋划国事。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汉高祖行军到达南郑(今陕西南郑),韩信不辞而别,萧何亲自追赶他。

刘邦骂道:"诸将逃亡的已有数十人,你没有去追任何一个,而要去追韩信,这是欺诈。

"萧何说:"诸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士,您一定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谋天下之计的人了。

"于是刘邦封拜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汉朝的大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幕府属吏外调任职的人很多,秦王为此很忧虑。

房乔(玄龄)说:"去的人虽多,但没有什么可惜的。

杜如晦是宰相之才,你秦王想要经营天下,舍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共事的人了。

"于是秦王上疏请将杜如晦留在秦王府中,后遂成为一代名相。

韩信、杜如晦的去留与否,关系到兴衰治乱,而萧何、房玄龄的善于发现人才,也是天下无人赶得上的。

4.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