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购物(2上)
认识钱币
货币单位 货币换算
中国(人民币):元,角,分 美国:美元,美分 中国: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美国:1美元=100美分
货币加减
相同单位和相同单位加减,若不够减,则向前方相邻单位借1当10(人民币是10,美元 是100),若一个单位和超过10(人民币是10,美元是100),则向前方相邻单位进1
长度:点到点的距离
基本长度测量工具及单位(2上)
长度单位
厘米(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00厘米=1米
尺子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先把物体的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 度线,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
分米(dm),毫米(mm)和千米(km)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
认识数字
认识10000以内的数及估算(2下)
右边起第四个数位是千位,单位是1000,读作:千
数字读写
汉语读作:按汉语方法用汉字把数字写出来 数字写作:用阿拉伯数字把数字写出来
估算的意义是大致推算
整数加减法
三数加减法(2上)
三数加减竖式:三数加减竖式的格式和算法跟普通加法竖式基本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加 数写在第二个加数的正下方,在横线下面的得数是这三个加数的和
直角:角度为90度的角。它相对于四分之一个圆周(360°),符号:Rt∠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钝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2下)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结构一、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理解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实行。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1.增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原通用教材只安排一个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

实验教材将“平均分”列为一小节,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实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表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对应的内容实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一)除法的初步理解(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1.平均分主题图(1)表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

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有,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能够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

充分利用主题图。

二年级数学1单元知识树

二年级数学1单元知识树

二年级数学1单元知识树一、知识树概述知识树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它将知识体系结构以树状结构的形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要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单元的知识。

1. 数的认识a. 数的意义b. 数位和计数单位c. 数的读法和写法d. 比较大小e. 数的改写和运算2. 整数加减法a. 整数的意义和性质b. 加法和减法运算c. 加减法应用题d. 混合运算3. 几何初步知识a. 认识图形b. 图形的性质和特点c. 图形的测量和计算d. 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4. 钟表知识a. 钟面的结构b. 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c. 时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d.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三、知识点详解1. 数的认识: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数的意义、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以及数的改写和运算。

学生们需要明确整数的意义和性质,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能比较大小。

另外,学生们需要学会将数字改写为不同的形式,如万以内数、亿以内数等,并进行简单的运算。

2. 整数加减法:学生们需要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借位等。

另外,学生们需要学会解决加减法应用题,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正确的运算式。

3. 几何初步知识:在这一部分,学生们需要认识基本的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学会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们需要熟悉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同时,学生们需要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等。

4. 钟表知识:学生们需要了解钟面的结构,熟悉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学会读取时钟的时间,并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们需要掌握时钟的基本读法,了解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等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单元的知识树和知识点详解,学生们可以系统地掌握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结合知识树和知识点详解,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框架结构表(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框架结构表(教材分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
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
掌握6—10的加减法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4
11~20各数的认识
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
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2
认识钟表
会看整时和半时
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6
第七册(四年级上)
单元
课时数
内容
重点
难点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1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4
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
用量角器量角;画出指定读数的角
量角的方法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0
1—5的写法;比一比;加法;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建立数感、符号感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3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
分类
2
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
掌握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
正确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第十单元
总复习
4
第六册(三年级下)
单元
课时数
内容
重点
难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7
位置与方向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
35+32
35+37
36-23
51-36
解决问题 (一个数比 28+34+22 另一个数多 84-40-26 或少几的 问题
67-25+28
解决问题 (一问)
35+2 35+20
35+7
36-3 36-20
51-6
6+7+20 20-8-6
7-5+18
第三单元单元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6
生活中 的角
认识锐角 和钝角 例5
角的初 步认识
认识角
认识角 例1
画角 例2
认识直角
认识直角 例3 画直角 例4 Nhomakorabea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2×7=14 7×2=14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2-6 表 内 乘 法 (一) 的 乘 法 口 诀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三
认识”分“ 例一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例二
第八单元知识结构图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例一)
简单的组合(例二)
第 一 单 元 单 元 结 构 图
统一长度 单位 例1
认识厘米
解决问题 例8
认识厘米
例1
长度单位
用厘米量
例2
认识米
认识线段
认识米
例4
认识线段 例6
画线段 例7

二年级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知识结构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义马市实验小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读
一、本册教材在《课标》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结构:(全册) 四、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表内除法是第一阶段的重要教学 内容,是本教材的重点之一,同时 表内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任 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 分成若干各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 此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也是学 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 与技能。
解决问题
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理解 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转化能力
运用乘除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两步计算合并成综合算式
解决问题
倍不是单位名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 的一种关系,计算后不必带单位。
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后续的相关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除法
被除数和除数有零的除法 小数的除法 分数除法
……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引出7、8、9的口诀 求商。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 的乘法口诀的机会,形成乘法口诀求 商的计算机能。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 系,通过分析、推理,培养初 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9的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 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 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本单元教后建议 需要加强的知识点:
表内除法
乘法口诀
口诀求商的应用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图形的变换
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1

二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1

乘法的 意义
乘法算式 各部分的 名称
乘法 口诀表
表 内 乘 法
轴对称 从不同角度 观察物体
轴 对 称
观 察 物 体
用画正字的 方法整理数 据
统 计
简单的排 列与组合 计
简单的 推理
数学 广角
看 一 看
实 践 活 动
加数相同 的加法算 式
改写成乘 法算式
乘 法 加法算式和 乘法算式的 互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数学知识结构图
渑池县第三小学
陈凤霞
角的初 步认识
表内乘 法
观察物体
统计
数学广角 长度单位 实践活动
二年级 数学上 册知识 结构图
长 度 单 位
两位数 加
两 两位数减 位 数 减
连加连减 连 加 加减混合 连 减
100以 内的 加法 和减 法 (二)
角的各 部分名 称
角的 初步 认识
乘法 的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认 识

二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
准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基本流程
一个人从接受任务到正式参加说教材比赛,在平时照常上课的情况下,最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其准备的流程可用以下七个字来说明:
读、炼、写、画、改、背、演
1、读——读课程标准和教材。2、炼——提炼和概括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3、写——写出说教材的文稿4、画——制作课件,画知识树。
5、改——反复修改文稿和课件6、背——脱稿背诵和演讲7、演——演讲操练
说课标、说教材的基本要素
说课标
1、说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或学段目标;
2、说本学段、一册教材、一个专题、或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的内容标准。
说教材
3、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有条件的可把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没有现成的资料,要从教材的前言和相关介绍中总结并链接相关页面予以说明)
把握整个学段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在纵向上做以整合。
(共13个要点)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分类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分为三大类:1-9年级义务教育一类;幼儿园一类;普通高中一类。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都是分学科的,在结构上差不多,名称如《语文课程标准》。而幼儿园的课程标准不分学科,就是一个,名称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结构与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也有不同。
中小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包括: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课程基本理念;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包括:1.总体目标与内容;2.学段目标与内容。
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和内容要求。不同学科的分段有所不同,如数学是按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分为三个学段。各学科初中都是一个学段,只是小学的分段有所不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表
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周长是多少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
千米;
面积的含义;
常用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四年级上册
观察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直线、射线和线段
角的认识和度量
垂线和平行线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常见的体积(容积)单位;
相的邻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特征)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比例尺及其应用;
升和毫升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在方格纸上平移或旋转简单的图形
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认识公顷;
认识平方千米;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估算。
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
扇形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圆的知识应用。
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表来自图形的认识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一年级上册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一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二]第三课时;除法的笔算观察归纳余数都比除数小应用检查除法算式正确性第二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认识钟表[整时];时针[短]指针分针[长]数字[1~12] 格 [大格、小格]认识[分针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读法 如;8时 写法 如;8;00第二课时;认识时、分;钟面上的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60个小格 时针 [感知长短]关系[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60个小格]就是60分]分针 ]简单计算钟面认识整时整时 认识几时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秒第三课时;认识几时几分;先看时针[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认识再看分针[从12起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读法 如;几时几分 8时零5分 写法 ; 8;05 几时少5分 大约几时 几时过5分第四课时;认识秒时针分针 关系[秒针走一圈[60秒].分针走一格[1分]] 1分=60秒 秒针[最长最细];走1小格是1秒[体验长短] 读法 如;几时几分几秒 写法 ; ; 钟面比较时间(几秒)长短第三单元;认识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面向东认识方向东借助自己的前后左右[方法]早晨太阳的方向第二课时;平面图中的方向上北下南平面图中的方向左西右东观察者的第三课时;确定物体的方位平面图中的方向方法确定物体的方位参照物判断参照物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判断生活中的方向能正确判断平面图中个物体的方向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一课时;认识千以内的数利用方块图认识数的组成计数器根据方块图百以内读数的数一个一个数九百九十九添一是一千数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数 10个一百是一千数位扩充认识千位第二课时;写出千以内的数读数数的组成写数认识千以计数器理解内的数方块图位值数在某一位的含义第三课时;认识算盘上的数框梁认识算盘档 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千以内从右到左的数千、百、十、个读数、写数一个一个数数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数第四课时;认识万以内的数读数一千一千数数的组成一百一百数写数算盘拨珠数数一十一十数一个一个数操作认识千以内的数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数位顺序表位位位位位第五课时;用算盘拨出万以内的数第六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位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小比较的方法首位比较位数继续比较第七课时;估数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估数数轴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一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1分米的表象观察操作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厘米的进率厘米和米生活中的应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建立1毫米的表象会测量线段的长度观察操作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第二课时;单位的换算测量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的换算大单位换小单位相邻单位间的换算小单位换大单位应用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作者;双北梁慧芳侯瑞芬]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进位、不进位 ]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择优算法[口算] 先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认识了万以内的数100以内笔算加法位数的口算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减[退位、不退位 ]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算法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择100以内笔算加法两位数 [口算] 优的口算先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应用[解决问题]第三课时;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审题解决同一个问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用加减法解决数量关系 [*]实际问题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解决问题换一种方法解题策略方法[感受]第四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100以内的笔算加法算法验算[笔算]三位数加两、10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1000以内数的认识应用第五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验算法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加 [笔算算三位数10向前一位进1应用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三位数减两位数、算法验算三位数 [笔算] 相同数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数位加10再减。

《角的初步认识》结构图2

《角的初步认识》结构图2

小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结构图
“ 角” 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

本课教学的设计,我们针对二年级学生“ 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 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认识角、掌握角的特点、学会判断角、并能分辨的大小,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伴随着这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以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多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角、认识角、探究角。

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和知识结构图
【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材分析】: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道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数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量的计量方面,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和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
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统计知识方面,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用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图:
【教学重点】
1、学会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长度;
2、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认识并会画角;
4、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1、倍数关系的认识。

2、提出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学习《对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