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扎斯菲尔德的传播学思想
传播的特点
传播的特点:一是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三是双向的互动行为;四是一种行为及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作为系统,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传播者(传播主体、信源、发信者)、受传者(受信者、传播客体、传播对象、信宿)、信息(内容)、媒介(渠道)、效果。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传播学之所以首先在美国产生的原因?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说:一是媒介背景,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传播现象的普遍化、传播媒介规模化、传媒作用的显性化和传播活动的职业化。
二是学科背景。
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一个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的国家。
由于相对比较安全,从而吸引了一些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也包括不少的科学家。
由于美国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开展科学研究,而且本身积聚了优秀的人才来开展这些研究,使得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都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
传播学的发展,就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中,有两个人就是来自于欧洲,一个是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一个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前者来自于德国,后者来自于奥地利。
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作者是:( A )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霍夫兰D. 卢因2.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的是:(B )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霍夫兰D. 卢因3.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始人是谁?(D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1.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ABD)A. 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B. 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C. 创立了传播学的耶鲁学派D. 创立了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E. 主张“内容分析法”1.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有哪些主要贡献?答案:①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具体包括传者、受者、讯息、媒介、效果,首次科学地分析传播的结构,分解了传播的过程,首次完整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②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③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
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1.子弹理论: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
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3.有限效果论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
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
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
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
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一、本文概述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本文将选取传播学中的十大经典解读,旨在通过对这些经典理论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传播学的核心思想与发展脉络。
这些经典解读不仅涵盖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还深入探讨了传播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的紧密联系。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传播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指导实践工作,并推动传播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二、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在传播学领域,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堪称经典。
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的“魔弹论”观点,即信息一旦发出,就能像子弹一样击中并改变受众。
相反,拉扎斯菲尔德强调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间接性。
他通过实证研究,特别是在选举研究中,发现信息并非直接从媒介流向大众,而是先经过一小部分“意见领袖”的筛选和解释,再通过这些意见领袖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中介角色,即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和解释中的关键作用。
意见领袖通常是某个社会群体中的活跃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接收能力和社交影响力,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简化并传递给其他受众。
因此,两级传播理论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还强调了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两级传播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现象的新视角。
它让我们意识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可能存在信息流通的不平等现象。
一些社会群体可能更容易接触到意见领袖,从而更容易获取和理解信息;而另一些社会群体则可能因为缺乏合适的意见领袖或信息渠道,而处于信息传播的边缘地带。
这种信息流通的不平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为我们理解信息传播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它不仅揭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介角色和受众的主动性,还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群体之间的信息流通不平等现象。
拉扎斯菲尔德介绍
学术贡献
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 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 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 位的范式。 他于1937年开展了“广播研 究项目”以及与斯坦顿合 作的“广播节目分析仪”, 都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 先河。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哥伦比 亚大学同事发表了题为 《人民的选择》(1944)和 《选举》(1945)两篇研究报 告。
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
了。这对精英文化而 言是一种堕落。
小组分工:
Ppt制作:张思渝 音乐提供:钱蝶 资料收集:张平丽 李霞 演说:董沙
谢谢 分享!
谢谢 分享!
评价:
沟通美国与欧洲 拉扎斯菲尔德最重要 的作用之一是作为欧 洲和美国之间的一座 桥梁。在自传中他自 己有说。 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 交叉、渗透的边缘学 科
拉扎斯菲尔德认为,
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 目、电影、杂志和相 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 以消遣为目的,对大 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 影响。受众的平均审
拉扎斯
·
菲尔 德
拉扎斯·菲ຫໍສະໝຸດ 德目录简介生平
学术贡献 理论成果
评价
简介: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是美籍奥 地利人,著名社会学 家,美国实验心理学 家。毕业于维也纳大 学,先后获哲学、人 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
来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影响最大的一位。
生平:
他在奥地利维也纳出生,父 亲是一名律师罗拔•拉扎斯 菲尔德(Robert Lazarsfeld) 而母亲是维也纳的个体心理 学家苏菲•拉扎斯菲尔德 (Sophie Lazarsfeld),她生 于德国孟克。 后来拉扎斯菲尔德到了维也 纳大学修读数学,而他在 1924年的博士论文课题涉及 到艾恩斯坦重力学说中的数 学范畴。
传播效果中的各种理论
传播效果中的各种理论传播学核心理论专题九——传播效果中的各种理论一、睡眠者效果/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霍夫兰在说服研究中发现,信源的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一种变动关系,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霍夫兰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经过一段时间后,消息来源与观点有分离的倾向。
受众对传播来源印象逐渐模糊,只记忆内容本身。
这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二、两级传播论这是有限效果论体系的经典理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之后提出的,指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即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
两级传播比大众传播更具说服力,经过舆论领袖再加工的信息更具针对性,更易被受众相信和接受。
缺陷:①舆论领袖和其他受众缺乏明显区别。
②特定场合下受众可以直接获取媒介信息,不存在中间人。
③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级传播过程。
④在缺乏媒介的社会或发达社会中的危机环境中该理论不适用。
三、意见领袖(舆论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极传播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指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加工的信息传播给他人的人。
特点时在社交场合较为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信息。
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的能力。
四、预防接种理论(防疫论)预防接种理论又称防疫论,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20世纪60年代进行实验,寻求抗御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经研究提出预防接种理论,并提出"防疫"一词。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
传播学名词解释必背经验学派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经验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
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
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记忆思路:总述内容+代表人物+研究理论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
起源于欧洲,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是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语义批评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其核心是在社会和文化的境遇里分析与理解传媒的内容、运行机制及其效果。
这一学术传统反对功能主义和自由多元的意识形态,强调现代社会的矛盾对抗性,批判现代社会的霸权统治,揭露传媒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大众商业文化之骗人虚幻的实质,鼓吹激烈的反叛行为,在计划对抗冲突中解决社会矛盾。
记忆思路:时间+总括+组成部分+核心+内容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的社会学学派,其学术活动的开展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代表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一次繁荣。
在美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芝加哥学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从而使这个学派总体上具有重视经验研究和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特别是城市问题)为主的应用研究的特征。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 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 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 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 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 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 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 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 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 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 信的传播模式:
其次,主要依赖的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技术本身也存在局限, 前者概论意义上的有效性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的复杂性,后者特 定环境下的结论和社会实际环境存在差距;
第五讲 两级传播理论
代表作
《人民的选择》(与贝雷尔森、高迪特合著)
是“伊里调查”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社会科学史 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发现了“两级传播现 象”和对他人决策产生影响的“意见领袖”,是传 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人际影响》(与卡茨合著)
为“迪凯特调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伊 里调查”的发现
伊里调查项目
样本选择: 从俄亥俄州伊里县的登记选民中挑出了4 个小组,在整个竞选活 动中,研究者定期访问这些选民,以确定哪些因素最大程度地影 响了选民的投票决定。 固定样本设计及执行: 根据这项实验的设计,研究者在7 个月的时间里每月访问固定样 本组的那些选民,检查竞选运动可能产生的结果,并用3 个控制 组进行对照。1940年5 月访问了所有的4 组选民,(每组有600 位登记选民)。此后直至11 月选举每个月都访问固定样本组,选 举之后又立即访问。而3 个控制组则在做完第一次访问之后再访 问一次———一个组在7月,一个组在8月,还有一个组在10月。 调查结果: 历时半年对600 名对象进行的7 次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整个 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一项,而改变了原来意 向的人只有8%。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的 意向,它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主要因素。 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接触的影响似乎不仅比大众媒 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四: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1925年,创办维也纳经济心理学研究中心 1936年,创办纽瓦克大学研究中心 193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领导广播研究所 1939年,广播研究所迁往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运作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所”更名为“应用社 会研究局”,被任命为局长 研究机构更为灵活,更有侧重点,更容易进行创新,拉扎 斯菲尔德以这种形式将传播学成功引入大学之中,创造了 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机构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传播学“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1)1927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是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之作。
(2)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对传播学来说,是早期(1948年)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是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绝大部分基本内容。
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①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
拉斯维尔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5W”模式: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
同时,又提出五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
②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开阔了传播的三大作用:监视环境、协调社会、文化传承。
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
补充: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
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3)其他贡献: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信息的方法论;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从而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部的弗氏理论;帮助创办了政策学。
虽然拉斯韦尔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传播学学者,但无疑在今天的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弥漫着诸多拉斯韦尔的思想和作品。
他的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拉扎斯菲尔德学术史回顾
随后在 1 9 9 4年和 19 9 6年 ,徐长安等编 著学研究手册》 、 9 年胡 1 5 9
继武编著 的《 信息科 学与信息 产业》l 七章第 二节也 都是 第
6 | 敏 j i 2 I 毛‘ f .
也有对拉扎 斯菲尔德正面 的研究 ,如 2 0 0 8年胡正 荣 、
20 年 8 03 月李彬所著 的《 传播学 引论 ( 增补 版 )【 六 》2 l
章第三节介绍了拉扎斯菲尔德 的负面分析。
这一时期的译 著明显 增多 ,0 3 2 0 年符 国群等译 的《 消费
者行 为学 /3 1将意见领袖引入到消 费上。20 1 】 0 4年汪凯 、 刘晓 红 译著 的《 媒介研 究的进路 经典 文献读本 》4 1 介绍 I第 6章 l 1
评 价上升 , 认为他是传播学的 四大先驱之一 , 于他的研究 对 的介绍也涉及 了应用社会学研究 的主要几个方面 , 并对《 人
民 的选 择 》 书 进 行 了介 绍 , 引 入 了另 一 个 意义 重 大 的 发 一 又
斯菲尔德 14 9 0年对美国总统大选 的研究 , 而得 出媒 介效 从
入探究 , 经历 了一系列 的发展 , 虽然有 一定 的成果 , 但仍 需
从广度 和深度上去拓展和延伸。
段鹏、 张磊所 著的《 传播学 总论( 二版 ) } 第 》 认为“ 是拉扎 正
斯 菲尔德 的竞选研究及其 发现结束 了枪弹论理论 统治传播 学研究 的时代 , 此后 , 传播 学效果研究可 以说进 入到 了有限 效 果论的年代 ” “ 、 这次研究成 为媒介研 究 中的一个 重要里
1初步 引入 介绍 (9 3 1 9 1 8 — 9 6)
早期对 拉扎 斯菲尔德的认识 ,多把 他作为著名的社会 学家来介绍 , 多是一般性 的介绍 、 面的引入 , 有更深 且 表 鲜
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
美国早期的传播思想及其流变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早期传播思想的演变过程,特别是从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研究的确立这一关键阶段。
我们将追溯这一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学者贡献和社会背景,以揭示美国传播学如何从多元的学术流派中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文章将首先概述芝加哥学派在传播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其对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和传播社会学的奠基性作用。
随后,我们将分析大众传播研究在这一基础上的兴起和确立,包括拉扎斯菲尔德等学者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以及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逐渐形成。
通过对这一时期重要文献和理论的梳理,我们将揭示美国早期传播思想如何逐步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中心,并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二、芝加哥学派与传播思想的萌芽芝加哥学派,作为美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流派,对传播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学派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社会结构、种族关系以及移民文化等方面,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传播思想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们在探究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到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信息是连接社会各个部分的纽带,是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将信息传播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探讨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传播思想开始萌芽。
学者们开始关注到传播的社会功能,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社会关系的构建和维系。
他们开始探讨传播在塑造社会观念、影响公众舆论以及推动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芝加哥学派还强调了传播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他们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应该融合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传播现象。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芝加哥学派为传播思想的萌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传播现象的理解,也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播理论 整理
1)传播模式所谓传播模式,是一种旨在再现现实的传播理论的简化形式。
通过模式化的结构和过程,描述人类如何进行传播,尤其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
传统的线性模式,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都认为,传播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后来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引入了反馈的概念,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性、循环性的过程。
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把传播现象放到更加宏大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指出了社会系统对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可见,传播模式是随着传播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趋向完善,并对传播理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美国的“议题设置”与我国的“舆论导向”有什么不同?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主要观点:1、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2、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3、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议程设置研究在知晓层面上肯定了媒介的效果,对效果研究摆脱了“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
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中。
主要体现在: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
其中舆论导向就是新闻媒介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作为决策参考和行动依据。
这种引导,一是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特殊任务,即新闻媒介要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之健康发展。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
通过深入探讨各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争议,以期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
该学派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和可证实的研究。
他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行为、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以客观、中立和经验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该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实证主义学派注重利用大型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该学派过于强调客观性和量化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短期效果上,而忽视了长期效果和深层次的影响。
诠释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和理解,以及传播过程中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舒尔茨、霍顿等。
诠释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深入理解传播文本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来揭示传播效果的本质。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从受众的角度理解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诠释主义学派更倾向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等。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例如,舒尔茨和霍顿在《大众传播:意义的纠结》一书中提出“意义的纠结”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认知的干扰和误导。
传播的特点
传播的特点:一是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三是双向的互动行为;四是一种行为及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作为系统,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传播者(传播主体、信源、发信者)、受传者(受信者、传播客体、传播对象、信宿)、信息(内容)、媒介(渠道)、效果。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传播学之所以首先在美国产生的原因?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说:一是媒介背景,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传播现象的普遍化、传播媒介规模化、传媒作用的显性化和传播活动的职业化。
二是学科背景。
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一个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的国家。
由于相对比较安全,从而吸引了一些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也包括不少的科学家。
由于美国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开展科学研究,而且本身积聚了优秀的人才来开展这些研究,使得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方面都领先其他国家或地区。
传播学的发展,就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中,有两个人就是来自于欧洲,一个是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一个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前者来自于德国,后者来自于奥地利。
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作者是:( A )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霍夫兰D. 卢因2.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的是:(B )A. 施拉姆B. 拉斯韦尔C. 霍夫兰D. 卢因3.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始人是谁?(D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1.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ABD)A. 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B. 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C. 创立了传播学的耶鲁学派D. 创立了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E. 主张“内容分析法”1.拉斯韦尔对创立传播学有哪些主要贡献?答案:①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具体包括传者、受者、讯息、媒介、效果,首次科学地分析传播的结构,分解了传播的过程,首次完整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②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③倡导并实践“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效果的类型
拉扎斯菲尔德传播效果的类型拉扎斯菲尔德传播效果的类型在传播学领域,拉扎斯菲尔德传播效果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传播效果模型,用于解释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效果。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直接效果、认知效果和行为效果。
下面我将从这三种效果类型展开,逐一加以讨论。
一、直接效果直接效果指的是信息传播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过程会直接引起受众产生某种感觉、态度或行为的变化。
这种效果通常是短期内即可被观察到的,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当一个产品在广告中出现并被频繁宣传时,受众可能会因此对该产品产生兴趣或购买欲望,这就是直接效果的体现。
二、认知效果认知效果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产生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过程会改变受众对特定主题的认知和理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信息量,并对其产生长期的影响。
一部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经过传播后可以引起受众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就是认知效果的体现。
三、行为效果行为效果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过程会引导受众调整其行为方式,改变其习惯或决策,甚至促使其采取具体的行动。
一则环保广告可能会激发受众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这就是行为效果的体现。
总结回顾拉扎斯菲尔德传播效果的类型包括直接效果、认知效果和行为效果。
这三种效果类型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多重效果。
通过对这三种效果类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把握信息传播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应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拉扎斯菲尔德传播效果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制定传播策略,引导受众产生积极的认知和行为变化。
我认为在实际的传播实践中,我们应该综合运用直接效果、认知效果和行为效果,通过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最大化地实现信息传播的价值和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和传播学家,他对传播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他是一位具有开创性思维的学者,他的研究在深化我们对传播过程的理解和影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两步流程”传播理论对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传播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他发现,意见领袖在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从媒体中获取信息并传递给普通受众。
通过这个理论,拉扎斯菲尔德强调了人际传播在影响受众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这个理论不仅对传播学学科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广告、政治宣传等领域的实践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拉扎斯菲尔德致力于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在传播学方面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他的研究项目包括了对娱乐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以及对广告、政治宣传和选举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他揭示了大众媒体对个人观点和行为的影响。
他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大型调查项目为传播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我认为,这种对实证研究的关注对于传播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体效应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关注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对观众态度和行为的作用,以及选择性暴露等方面的影响。
他的研究指出,媒体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与受众的特征和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一研究观点促使人们对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认为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研究方法的关注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强调使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传播研究,鼓励使用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他的研究方法创新,如面谈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法的批判性改进,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的创新为传播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传播过程。
总的来说,拉扎斯菲尔德是一位对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0319《人民的选择》导读及文本
《人民的选择》导读①提到拉扎斯菲尔德的经典性研究,一般人认为《人际影响》(Personal Influence,1955,与卡茨合著)的名气要比《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Choice)大,因为前书证明了“二级传播”(The 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s)假设的存在。
但是,这一理论假设则来自于1940年美国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俄亥俄州伊利县所做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我们这里介绍的《人民的选择》一书。
拉扎斯菲尔德对于传播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即便是《人际的影响》,也不能代表拉氏研究思想与方法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在此选择《人民的选择》,也就可以免除舍本逐末的嫌疑。
罗杰斯把《人民的选择》看作“拉扎斯菲尔德在美国的第一本闻名的著作”。
[1](p300)还有有学者认为:《人民的选择》研究“标志着选举研究的新学科的开始”。
[1](p303)在我自己看来,有些时候,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似乎比证明问题更具有开创性意义,虽然最理想的结果是二者兼顾,若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更钦佩那些发现问题的人。
更何况在时隔几年之后,拉扎本人自己证实了他提出的假设,因此,问题获得阶段工作的意义就更加突出。
由于本书篇幅所限,每个学者只能选择一个文本,遂选择了“人民”,割爱舍去“人际”。
在洛厄里(Shearon A. Lowery)和德弗勒(Melvin L. De Fleur)所编的《大众传播研究里程碑》(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dia Effects)一书中,《人民的选择》与《人际影响》分别代表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一、作者背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Felix. Lazarsfeld,1901-1976),奥地利籍犹太人。
1901年2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有时他自称是数学家,也称自己是社会心理学家,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唯独不认为自己是主要一个传播学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应用社会研究局”的同事们开创的。例 题就变得更为混乱。”林还补充道,意见领袖既有自封的,也
如,拉扎斯菲尔德引入了异常情况的分析,在此,个体案例得 有提名的;它既应用于专门话题,也应用于一般活动。輥輯訛
167
到分析,而这不适合于一般的统计模式。这种研究方法被用
4、关于大众媒介的界定,在实际运用中会因不同情况而
研究所”,在这以后,他在美国又创办了两个大学研究机构。 ③輥輰訛杨大勇、王祖爵、程旭兰:《二级传播理论初探》,[J《]. 河
其中更著名的是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局”,它 南职技师院学》2001-6
发挥着其他许多大学的研究机构模式的作用,包括今天的许 ④⑩輥輯訛[美]Werner J.Severin/James W.Tankard,Jr.著,郭镇
者在有关媒介内容接触、全国性新闻知晓度、职业声望和在
拉扎斯菲尔德的社会研究传统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 五个合群特征中的四个特征方面并无显著差异。”⑩
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
3、和第二点相关的还有,林认为,“划分意见领袖和非意
组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结合起来。许多方法论的创新都是由 见领袖的定义界限模糊,当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时,这个问
理 论
谈焦点,但焦点小组通常被利用来产生假设,后者然后用通 广研究正是沿着这条思路研究的成果。
学
过调查或实验而获得的更加量化的资料来检验。就拉扎斯菲
7、两极流动传播模式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大众传播媒
说
尔德的“广播研究项目”所进行的媒体效果研究的情况而言, 介是意见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但有时,尤其是在还没有广
以及引起一系列重要的方法论进展。
1、许多研究表明,大部分新闻报道是直接由媒介传播开
拉扎斯菲尔德通过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 来的,其范围远比个人信源宽广。韦斯特利引证了支持这个
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不醒目的测度、焦点访谈、三 论点的若干研究,并作出简要讨论。
角策略以及各种资料分析方法。将民意测验的方法变成调
术
资料。焦点访谈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对于某个媒体信息的理
6、最初的两极流动传播模式将传播划为两极,但实际的
平 台
解上,由深入细致的、自由型的访问所引起,以便帮助回忆。 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不过,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在
—
访谈可能以事前确定的假设为中心,这些假设然后被用作访 迪凯特研究中已经发现有必要考察更长的影响链条,新药推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从俄亥俄州伊利县的登记选民中挑出 了 4 个小组,这是一个典型的县,因为直到这项研究时,伊利 县参加了自美国实行总统选举以来每一次全国性投票。在整 个竞选活动中,研究者定期访问这些选民,以确定哪些因素最 大程度地影响了选民的投票决定。根据这项实验的设计,研究 者在 7 个月的时间里每月访问固定样本组的那些选民,检查 竞选运动可能产生的结果,并用 3 个控制组进行对照。1940 年 5 月访问了所有的 4 组选民,(每组有 600 位登记选民)。此 后直至 11 月选举每个月都访问固定样本组,选举之后又立即 访问。而 3 个控制组则在做完第一次访问之后再访问一 次—— —一个组在 7 月,一个组在 8 月,还有一个组在 10 月。但 历时半年对 600 名对象进行的 7 次追踪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在 整个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一项,而改变 了原来意向的人只有 8%。④也就是说,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 右选民投票的意向,它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主要因 素。这一结论显然和当时人们的认识和直观感觉大相径庭。这 次调查还发现“: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接触的影 响似乎不仅比大众媒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⑤研究者认为, 在人们作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 的人物即意见领袖,来自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 着,意见领袖将其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接受其影响的追随 者。据此,研究人员对传播过程作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 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 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 —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这就 是“两级传播理论”模式,强调人际传播的绝对重要性。⑥这一 研究的价值击破了传播媒介效果万能的迷信—— —“魔弹论”, 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 ——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 尔德明确指出,受众在媒介面前不是没有个性、消极被动的, 而是积极活跃、被人际影响其态度的。
2009
来对某些个人—— —他们的行为与研究中体现其他大部分人 有所变化。在有些情况下,专业媒介(如专门公报、医学期刊、
年
之特征的关系不相一致—— —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
农业期刊)被用作大众媒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则不被认作
第
拉扎斯菲尔德在“广播研究项目”中创造了“焦点小组访 大众媒介的一部分。
一
谈”。一个焦点访谈包括在特定情境之下(诸如听某个广播节
特勒为了征服世界,以持久的危险的方式使用广播,还有 1938 年万圣节的一次广播节目《星球大战》,在一些社区引 起了极大的恐慌。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将大众媒介比作“皮下 注射器”和“子弹”,③认为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 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 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左右人们的态 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由焦点小组访谈所产生的假设是:一个特定的信息(诸如一 泛的大众媒介网络的发展中国家,与变化中介者的人际往来
个广播节目和一个广告插播)会产生某些特定的效果,诸如 及谈话就肩负起通常由媒介担当的信息传播角色。
改变了购买美国战时公债的态度,或改变了那些教育层次较
8、同一信息的先知者和后知者的行为有差异。研究发
推进创新理论 探索创新实践
DONGNAN CHUANBO 学术平台 ——— 理论学说
论拉扎斯菲尔德的传播学思想
黄碧珊
(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由拉扎斯菲尔德创建的“两级传播理论”破除 了“魔弹论”,使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及其机理成为可能,开 创了以研究个人行为为研究重点和以定量分析为研究方法 的传播学研究范式以及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由 于最初的解释不够充分,“两极传播理论”也受到了一些研究 者的批评。
了创新方向而受到批评。这就是传播学学术领域之所以始于 学出版社,2003
2、对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传播研究 的科学化
拉扎斯菲尔德将他的数学背景和他终身所致力的社会
2009 年第 1 期 (总第 53 期)
166
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以便富有成效地创造出有关于大众传
三、拉扎斯菲尔德“两极传播理论”的不足
播、失业、高等教育、政治行为等的著作和文章的学术成果,
对于“两极传播理论”有很多批评:
关键词: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学 两极传播
一、拉扎斯菲尔德的生平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 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先后获得数学、哲学、理学博士学 位。在方法论的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和独到的见解,在 社会科学的修养上具有特殊的优越地位。拉扎斯菲尔德早年 就读于维也纳大学时,正值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在该校进行临 床教授,比勒心理研究所也刚刚筹建,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拉 扎斯菲尔德 1924 年获得应用数学哲学博士学位。1925 年在 维也纳创办一所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根据实验研究,详述其 方法论。28 岁开始受应用社会学的影响,并毕生从事其研究、 撰写《应用社会学导论》(1975 年)。拉扎斯菲尔德 32 岁时获 得一笔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赴美进修心理学,后定居 美国,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富有成果也最富有刺激性的人物 之一。1940 年,39 岁的拉扎斯菲尔德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 系任教,并将自己后半生的学术活动扎根于此。他为哥伦比 亚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学和科研作出的第一项贡献是筹建实 用社会研究所(1940~1950),随后运用数学社会学的测算数 量方法,把数量上的调查询问与质量上的鉴定分析结合起 来,建立他理想的调查研究模式,所涉及的研究课题包括“失 业”、“大众传播”、“选举与政治活动”、“教育与心理”、“社会 研究方法及程序”、“数理社会学”、“市场研究”等主题范畴, 对 20 世纪整个后半期的学术研究影响深远。① 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 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从 1930 年在维也纳首次 从事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 1937 年在美国开 展的广播研究项目和 194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研究,他通过 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作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 系的推论。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著作有:他与助手合作完成 的《人民的选择》,是“伊利调查”的结果,被称为“社会科学史 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发现了“两级传播现象”,是传播 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②他与卡茨合著的《人际影响》为“迪凯 特调查”的结果,加以证实“伊利调查”的发现。 二、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突出贡献 1、创建“两级传播理论”,有力地破除了“魔弹论”,使深 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及其机理成为可能 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末,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等媒介迅 速普及和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大 众媒介的重视以及对其威力的恐惧可谓与日俱增,特别是希
由于当时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皮下注射器”模式在传 播研究者当中非常盛行,因此,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 所的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媒介对个人所具有的看起来无孔 不入的直接结果,以及这些效果可能给民主进程带来的得 失。1940 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伊利县的研究设计就是想证明 大众媒介在影响选民投票方面的力量,调查大众媒介对政治 活动的影响。
资料结合起来。早在这一方法的思想普遍流行于社会科学家 一门累积性的科学研究而言,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之中之前他就这么做了。
3、拉扎斯菲尔德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
型,使传播学首次被引入了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