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的故事

今天是我们地税局第期道德讲堂。道德讲堂就是通过讲述道德的故事,来提高我们大家的道德水准。其实道德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属于道德的范畴。还有我们传统上常讲的忠、孝、仁、义,都是道德。我也常想,为人处事最根本的道德是什么?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字“孝”。何为孝?“孝”就是孝敬长辈。孝是为人之本。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个没有孝心、不尽孝道的人,难以想象他能对友义、谋国忠?古人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只有孝于亲,才能义于友、忠于国。所以,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点关于“孝”的知识和故事。概括为三句话:一个字,两个词,几个故事。

一、关于“孝”字

“孝”字是个形意字,上边一个老字头,下边是一个儿子的“子”字。这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有两层意义。第一层:从上往下看,先是一个“老”字头,然后一个“子”字。表示一个从先辈到后辈的传承关系,也就是人类的繁衍。我们古代重视敬祖,敬祖的主要标志就是把祖宗的血脉传下去,也就是传宗接代。所以古人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把没有后代作为最大的不孝。当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封建糟粕思想,已为现代文明所遗弃。尽管如此,但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如果人人都不生儿育女,这个社会岂不是自然中断,人类的文明、进步、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抚养下一代也并不是全为了传宗接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据说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年轻人自称什么“丁克族”,只图两口子生活舒适潇洒,不愿生养孩子。我觉得也不完全正确,最其码缺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第二层,从下往上看,先是一个“子”字,然后是半个老字。这表明孩子要把老人顶在头上,扛在肩上。特别是当父母年老之时,做子女的要把老人的生活起居担当起来,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老子第一”,什么是“老子第一”?我觉得就是做孩子的要把父母当作第一、当作老大、当作天。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农民,是出苦力的工人,是普通的老百姓,比不上高官显贵,比不上商贾巨富,认为自己的父母低人一等,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羞于向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我觉得这都是大大的不孝。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里的母并不单纯指母亲,而是父母。如果做子女的嫌弃自己的父母,那还能称为人子吗?连狗都不如哇。相反,如果一个人无论父母高低贵贱,都能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父母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不但不会被人所看

轻,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崇敬。

二、关于“孝”的两个词

与“孝”字搭配组建的词有很多,今天只说两个。

第一个:孝顺。什么是孝顺?孝顺是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古语讲:万恶淫为首,百孝顺当先。强调的就是一个“顺”字。“弟子规”明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又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母呼唤你,不应该长时间不应声,父母让你做什么,行动上不应该懒懒散散,父母对你教育,应该恭恭敬敬的聆听,父母责备你,应该虚心接受。父母喜欢什么,应该努力为父母提供,父母厌恶什么,应该小心地把这些东西撤去,不让父母见到。总之一句话,要尊重父母的意愿、顺从父母的心意。顺即是孝,而且是孝之先。我们这样讲尊重父母的意愿、顺从父母的心意,可能有人要说,那是不是事事都要听父母的呢?如果父母说的不对也要听吗?当然不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弟子规”还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母说的不对,做的不对,作为子女要及时提出批评意见,促使父母改正自己的言行。但在提出批评意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面容要温和,语气要柔和。如果父母不

听从自己的意见建议,要等到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提出建议意见,态度要更加诚恳,即使父母责打怒骂也无怨恨。在这里,弟子规不但指出了对父母不能一味的盲从,同时也指出了在提出意见建议的时候要顾及父母的感受,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顺。

第二个:孝敬。孝敬要求以一颗崇敬的心去体现对父母的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孝”不仅是能赡养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如果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有些人觉得让父母有衣穿,有饭吃,有钱花,就是孝了。这当然是孝。但不是孝的全部,不是孝的核心。孝的根本是“敬”,是从心里对父母的尊敬和崇敬。你见到父母,随手扔给他们500块钱、1000块钱,态度生硬,连个笑脸都没有,就象施舍一样,如果再来一句“冇钱说一声,没事甭来回跑”。想想父母是啥心情?这能叫孝吗?如果你是一个乞丐,讨来一块白馍,一块黑馍,把好吃的给了父母,不好吃的留给了自己,父母能不高兴吗?父母高兴了,就是孝。所以古人说: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如果再延伸一点,我们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而且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在古代这也叫光前裕后,是光宗耀祖的事,父母也觉得面上有光。这也是孝。但如果我们不珍惜现

在的生活,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从座上宾沦为了阶下囚,父母不但不能以我们为荣,反而因为我们而伤心痛苦。这就是不孝,是最大的不孝。

三、关于“孝”的几个故事

元代郭居敬编录了一本孝行集,即我们大家熟知的《二十四孝》,全名叫《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记录了从虞、周、汉、魏、晋到唐、宋不同时期的,包括帝王、大夫、书生、百姓等各个层次的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这其中许多故事带有封建迷信思想,并不完全可取。但也有许多故事是值得我们效仿的。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看看古人是怎样尽孝的,也思考一下同为人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尽孝心、行孝道。

第一个故事:亲侍汤药

《亲侍汤药》讲的是汉朝第五任皇帝汉文帝孝敬母亲的故事。汉文帝名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公元前180年继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的母亲薄太后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待奉母亲。他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重视农业生产,西汉王朝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后来景帝统治时期并称“文景之治”。

亲侍汤药的故事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汉文帝以帝王之尊,亲自侍奉母亲,非常难得。汉文帝是皇帝,他的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