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要点
原子物理学中的原子能级和辐射研究
原子物理学中的原子能级和辐射研究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原子与辐射的相互作用。
在原子物理学中,原子能级和辐射是两个基本概念,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原子能级和辐射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原子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能级的研究原子能级是指原子中不同的能量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能级是离散的,每个能级对应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原子能级的研究主要包括能级结构、能级跃迁和谱线等方面。
1. 能级结构能级结构是指原子内部不同能量的分布状态。
一般而言,原子的能级结构可以用一系列的能级图来表示。
能级图的每一条横线代表一个能级,能级上的每个小圆点表示该能级上的一个电子。
2. 能级跃迁能级跃迁是指电子由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根据能级跃迁的方式和规律,可以分为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吸收辐射三种形式。
自发辐射是指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出一个光子。
受激辐射是指电子受到外界激励后,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出一个与外界激励光子频率相同的光子。
吸收辐射是指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3. 谱线原子能级的跃迁过程会产生特定的频率和波长的光,这些光在光谱上表现为一系列的谱线。
谱线的研究可以揭示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的特性。
对于不同元素和分子,它们的谱线具有独特的特征,因此光谱分析成为了研究原子和辐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辐射的研究辐射是指物质发射、传播或吸收的电磁波或粒子流。
在原子物理学中,辐射不仅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电磁波辐射,还包括带电粒子的流动,比如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
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原子物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波动也可以看作粒子。
根据电磁辐射的波长或频率,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研究辐射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2. 带电粒子辐射带电粒子辐射是指原子核或带电粒子在运动中所发射的辐射。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七分。
§2.3 Bohr的氢原子理论
二、 Bohr理论的基本假设
Bohr首先提出量子假设,拿出新的模型,并由此建立了氢原子理论,从他的 理论出发,能准确地导出Balmer公式,从纯理论的角度求出里德伯常数 ,并与 实验值吻合的很好。
此外,Bohr 理论对类氢离子的光谱也能给出很好的解释。因此,玻尔理论一举 成功,很快为人们接受。
2、 经典理论的困难
(1)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电子加速运动辐射电磁波,能量不断损失,电子回转半径不断 减小,最后落入核内,原子塌缩。
(2)无法解释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电子绕核运动频率
f 2vr2e
Z
40m3r
电磁波频率等于电子回转频率,发射光谱为连续谱。
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理论,不能随意地推广到原子这样的微
h En Em En Em
h
h:Planck常数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七分。
§2.3 Bohr的氢原子理论
(1)若En > Em,表明原子发射光子 (2)若En < Em,表明原子吸收光子
3、角动量量子化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迹不是任意的,只有那些角动量满足mvr ·2 =
§2.3 Bohr的氢原子理论
例:试估算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能量为12.09eV的光子激发时, 其电子的轨道半径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解:h = E2- E1
12.09 = E2- (-13.6)
∴ E2 = -1.51eV Rhc
E2n2 n3
又 r = a1n2
∴ 半径变为原来的9倍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 二十七 分。
原子物理一到三章讲义(褚圣麟编)
2、玻尔理论H原子电子轨道半径:rn
v e F向 m 2 r 4 0 r
两式联立
2
2
2
P mvr n2
2
1 2 E动 mv 2 2 1 1 e 1 V势能 2 4 0 r 2
r
4o 2 rn n ( ) n r 0 2 me
R
汤姆孙模型
m 7300me 电子的影响忽略
2Ze2 r R时,F 2 4 0 r 2Ze r R时,F 2 4 0 R
2
Ze 3 r R时,有效电荷量Q 3 r R
Ze 3 r R时,有效电荷量Q 3 r R 2 2eQ 2Ze r 电荷受力F 2 3 4 0 r 4 0 R
1 2 1 2Ze 2 Mv Mv 2 2 4 0 rm
有心力场中,角动量守恒
2
Mvb Mvrm
2Ze2 1 14 rm (1 ) ~ 10 m 2 4 0 Mv sin 2
5.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1)散射截面的问题
(2)大角散射和小角散射的问题 (3)核外电子的问题
三、原子光谱的规律
(1)原子光谱是线状分离谱
(2)各谱线的波数有严格的关系(线系) ~ T m T n—— (3)每个波数都可写为: 里兹并合原理 例: H : T n
RH n
2
Li :
T n
R (n )
2
§3 玻尔氢原子理论 1. 玻尔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说 1) 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定比定律: 元素按一定的物质比相互化合。
倍比定律: 若两种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则 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质量的甲 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互成简 单整数比。
原子物理学第2章原子的量子态全解
的温度升高时,单色辐射能量密度
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0 1 2 3 4 λ(µm) 绝对黑体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实验)曲线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4
物体辐射总能量按波长分布决定于温度.
800K
1000K
1200K
固体在温度升高时颜色的变化
矛盾二:经典的光强和时间决定光电流大小;而光电效应中只有 在光的频率大于红限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矛盾三:经典的驰豫时间(or:响应时间)较长 (若光强很小,电 子需较长时间吸收足够能量才能逸出),而光电效应不超过10-9s.
实验表明:光强为1μW/m2的光照射到钠靶上即有光电流产生, 这相当于500W的光源照在6.3km处的钠靶.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0
“在目前业已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物理学家似乎只要 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然而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 远处,还飘着两朵令人不安的愁云.”
——《19世纪笼罩在热和光的动力论上的阴影》 1900年4月27日于不列颠皇家科学院
1)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光电子
单色光
I
e
Is
A
V
遏止电压
光强较强 光强较弱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Ua o
U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5
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Manufacture: Zhu Qiao Zhong
16
2)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强度
原子物理学习题答案(褚圣麟)
7.2 原子的3d 次壳层按泡利原理一共可以填多少电子?为什么?答: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s l m m l n ,,,来描写。
根据泡利原理,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3d 此壳层上的电子,其主量子数n 和角量子数l 都相同。
因此,该次壳层上的任意两个电子,它们的轨道磁量子数和自旋磁量子数不能同时相等,至少要有一个不相等。
对于一个给定的l m l ,可以取12;,....,2,1,0+±±±=l l m l 共有个值;对每个给定的s l m m ,的取值是2121-或,共2个值;因此,对每一个次壳层l ,最多可以容纳)(122+l 个电子。
3d 次壳层的2=l ,所以3d 次壳层上可以容纳10个电子,而不违背泡利原理。
7.4 原子中能够有下列量子数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多少?n l n m l n )3(;,)2(;,,)1(。
答:(1)m l n ,,相同时,s m 还可以取两个值:21,21-==s s m m ;所以此时最大电子数为2个。
(2)l n ,相同时,l m 还可以取两12+l 个值,而每一个s m 还可取两个值,所以l 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为)12(2+l 个。
(3)n 相同时,在(2)基础上,l 还可取n 个值。
因此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212)12(2n l N n l =+=∑-=7.5 从实验得到的等电子体系K Ⅰ、Ca Ⅱ……等的莫塞莱图解,怎样知道从钾Z=19开始不填s d 43而填次壳层,又从钪Z=21开始填s d 43而不填次壳层?解:由图7—1所示的莫塞莱图可见,S D 2243和相交于Z=20与21之间。
当Z=19和20时,S 24的谱项值大于D 23的值,由于能量同谱项值有hcT E -=的关系,可见从钾Z=19起到钙Z=20的S 24能级低于D 23能级,所以钾和钙从第19个电子开始不是填s d 43而填次壳层。
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习题参考答案目录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 (1)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1)7.α粒子散射问题(P21) (1)第二章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1)5.能量比较(P76) (1)7.电子偶素(P76) (1)8.对应原理(P77) (1)9.类氢体系能级公式应用(P77) (1)11.Stern-Gerlach实验(P77) (2)第三章量子力学初步 (2)3.de Broglie公式(P113) (2)第四章碱金属原子 (2)2.Na原子光谱公式(P143) (2)4.Li原子的能级跃迁(P143) (2)7.Na原子的精细结构(P144) (2)8.精细结构应用(P144) (3)第五章多电子原子 (3)2.角动量合成法则(P168) (3)3.LS耦合(P168) (3)7.Landé间隔定则(P169) (4)第六章磁场中的原子 (4)2.磁场中的跃迁(P197) (4)3.Zeeman效应(P197) (4)7.磁场中的原子能级(P197) (5)8.Stern-Gerlach实验与原子状态(P197) (5)10.顺磁共振(P198) (5)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6)3.原子结构(P218) (6)第八章X射线 (6)2.反射式光栅衍射(P249) (6)3.光栅衍射(P249) (6)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 (7)第一章绪论 (7)1.1 黑体辐射(P15) (7)1.4 量子化通则(P16) (7)第二章波函数和Schrödinger方程 (8)2.3 一维无限深势阱(P52) (8)2.6 对称性(P52) (8)2.7 有限深势阱(P52) (9)第三章力学量 (10)3.5 转子的运动(P101) (10)3.7 一维粒子动量的取值分布(P101) (10)3.8 无限深势阱中粒子能量的取值分布(P101) (11)3.12 测不准关系(P102) (11)第四章态和力学量的表象 (12)4.2 力学量的矩阵表示(P130) (12)4.5 久期方程与本征值方程的应用(P130) (13)第五章微扰理论 (16)5.3 非简并定态微扰公式的运用(P172) (16)5.5 含时微扰理论的应用(P173) (16)第七章自旋与全同粒子 (17)7.1 Pauli算符的对易关系(P241) (17)7.2 自旋算符的性质(P241) (17)7.3 自旋算符x、y分量的本征态(P241) (17)7.4 任意方向自旋算符的特点(P241) (17)7.5 任意态中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取值(P241) (18)7.6 Bose子系的态函数(P241) (19)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习题 (20)一、波函数几率解释的应用 (20)二、态叠加原理的应用 (20)三、态叠加原理与力学量的取值 (20)四、对易关系 (21)五、角动量特性 (22)1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7.α粒子散射问题(P21)J 106.1105.3221962-⨯⨯⨯⨯==E M υ232323030m )2/3(109.1071002.61060sin 1060sin 10----⊥-⨯⨯⨯⨯=⨯⨯=⋅⨯=A N t A N Nt s ρρ C 1060.119-⨯=e ,11120m AsV 1085.8---⨯=ε,61029-⨯=n dn32521017.412.0100.6--⨯=⨯==ΩL dS d , 20=θ 2.48)4(sin 202422=⋅Ω⋅⋅=Nt d n dn eM Z πευθ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5.能量比较(P76)Li Li Li Li v hcR hcR E E hv E )427()211(32212=-⋅=-==H e H e H e H e hcR hcR E E 4)1/2(0221=⋅=-=++∞ +∞>H e v E E ,可以使He +的电子电离。
原子物理学 褚圣麟 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2.1 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
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n=1。
根据量子化条件,πφ2hnmvrp == 1010.52910r a m −==×可得:频率 21211222ma hma nh a v πππν===1516.5610s −=×速度:m/s 61110188.2/2×===ma h a v νπ加速度:221/8.9810w v a ==×2m /s 22.2 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解:电离能为,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代入,得:1E E E i −=∞2/n Rhc E n −=Rhc hc R E H i =∞−=111(2=13.60eV。
电离电势:60.13==eE V ii V 第一激发能为将电子从n=1的能级激发到n=2的能级上所需要的能量:20.1060.134343)2111(22=×==−=Rhc hc R E H i eV 第一激发电势:20.1011==eE V V 2.3 用能量为12.5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解:由氢原子能级公式:2/H E hcR n =−得:113.6E eV =−2 3.4E e =−3 1.51E e ,,V V −40.85E eV ,==−可见,具有12.5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只能激发H 原子至3≤n 的能级。
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1221111(5/36656323H H R R A ολλ=−=⇒=222232231113()12151241118()1025.7139H H H H R R R R οAAολλλλ=−=⇒==−=⇒=2.4 试估算一次电离的氦离子、二次电离的锂离子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与氢原子的上述物理量之比值。
原子物理学(Atomic Physics) 主要参考书: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福家,《原子物理学》
e 1.60217733(49)1019 C
根据电子的电量及荷质比e/me,可定 出电子的质量为:
me 9.1093897(54) 1028 g
两个小插曲:
早在1890年,休斯特(A.schuster)就曾研究过氢放电管中阴 极射线的偏转。且算出构成阴极射线微粒的荷质比为氢离子荷 质比的千倍以上。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测量结果,而觉得“阴 极射线粒子质量只有氢原子的千分之一还不到”的结论是荒谬 的;相反,他假定:阴极射线粒子的大小与原子一样,而电荷 却较氢离子大。
此 粒子的运动基本不
受电子影响。
显微镜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粒子经金箔 散射后,散射角很小(2~3),但 有1/8000的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甚 至被反射回来。
汤姆逊模型无法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散射
对于汤姆逊模型, 粒子受到原子正电荷的最大作用力为:
2Ze2
F 40R2
R为原子半径。
用不同方法估算出的原子半径有一定的偏差,但数 量级相同,都是10-10米。
1.2 电子的发现
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依此推得:一 摩尔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这个电量,就 是法拉第常数F,其值是法拉第在实验中首次确定的。
1874年,斯通尼(G. J. Stoney)指出,电离后的原子所带的电 荷为一基本电荷的整数倍,并推算出这一基本电荷的近似值 (e=F/N0)。在1881年,斯通尼提出用“电子”命名基本电荷。
+Ze
vf vi
dv
42Ze02Lr0d
(其中 vi
和 vf
分别代表 粒子
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并代入
r0
原子物理第二章1
3. 同一个n值下 nr, n 可能的取值
n =1,2,3,…,n
nr =n-1,n-2,n-3, …,0
对一个n 值,有n个可能的 n nr 值,也就是有
n n个轨迹,其中 n= , nr =0 对应与圆轨道。
2. 能量与简并
a
E
1
•
(r 2
r2
2)
1
2 2
4
e4Z 2
0 2 h3c
1
n12
1 n22
RA
2
4
2 e4
0 2 h3c
2 2e4 Z 2
4 0 2 h3c
1 1 m
当 M 时有
M
R
2 2e4Z 2
4 0 2 h3c
RA
R
1 1 m
M
结论: 各种原子的里德伯常数是不同的,是随着原 子核的质量M而改变的。
较准确的 R : R 10973731 m1
~
RHe (
1 22
1 k2
)
k n 5 ,3, 7 ,4, 9 即,k为半整数
22 2 2
2.玻尔理论的解释
v~
z
2
RHe
1 n12
1 n22
4RHe
1 n12
1 n22
设,n1=4,则,n2=5,6,7,…
有
v~
4RHe
1 42
1
n2 22
令n=n2/2,则
v~
RHe
1 22
n
1 2 2
质量
m m0
1
v2 c2
动能 :
T m0c2[
1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原子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6学时 3.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原子物理学属普通物理范畴,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象和物理概念。
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的原子特性,原子层次的基本相互作用,为今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并适当涉及一些正在发展的原子物理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理解原子壳式结构,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学习方法。
掌握原子能量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情况。
理解氢原子的波尔理论,了解富兰克-赫兹实验。
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了解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了解不确定原则。
理解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和薛定谔方程。
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
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了解泡利原理。
理解原子磁矩及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了解顺磁共振和塞曼效应,掌握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了解康普顿效应,理解X 射线的衍射。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原子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关于原子结构的一切知识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这一点。
原子物理学习题标准答案(褚圣麟)很详细
hcRH(12
12)
其中hcRH13.6电子伏特
1
n
E1
13.6
(1
1) 10.2
电子伏特
22
E2
13.6
(1
12) 12.1
电子伏特
3
E3
13.6
(1
12)
12.8
电子伏特
4
其中E1和E2小于12.5电子伏特,E3大于12.5电子伏特。可见,具有
12.5电子伏特能量的
电子不足以把基态氢原子激发到n4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n3的能级间的跃迁。
A,漫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
8193A,
基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
18459A,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
2413
A。试求
、
、
、
4F
各
3S
3P
3D
谱项的项值。
解:将上述波长依次记为
p max,d max,f max,p,
即p max5893 A,d max8193 A,f max18459 A,p2413 A
容易看出:
(1.60
10
19)2
1.14 1013
米
106
1.60
10
19
由上式看出:rmin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
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
1.14 1013米。
1/14
1.7能量为3.5兆电子伏特的细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1.05 102公斤/米2的银
箔上,粒
解:设靶厚度为t'。非垂直入射时引起粒子在靶物质中通过的距离不再是靶物质的
厚度t',而是t
原子物理学详解答案(褚圣麟)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 放射的,其动能为67.6810⨯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150ο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20222442K Mv ctgb b Ze Zeαθπεπε==得到:21921501522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Ze ctg ctg b K οθαπεπ---⨯⨯===⨯⨯⨯⨯⨯⨯米 式中2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2202121()(1)4sin mZe r Mv θ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202121()(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14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220min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19291361979(1.6010)910 1.141010 1.6010---⨯⨯=⨯⨯=⨯⨯⨯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十九世纪中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阶段,那 时,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相应的理论加以解释。物体的宏观机械运动,准 确地遵从牛顿力学规律;电磁现象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热现象有完整的热 力学及统计物理学;……;物理学的上空可谓晴空万里,在这种情况下,有许 多人认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示,剩下的工作只是把已有的规律应用 到各种具体的问题上,进行一些计算而已。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晴朗的天空出现了几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在物理学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实验现象。物理学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其 中两朵最黑的云分别是: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前者导致了相 对论的诞生后,后者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 重 点
• • • • • • 玻尔氢原子理论、类氢离子光谱 夫兰克—赫兹实验 量子化通则 空间量子化 旧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所表征的物理量表达式 玻尔的对应原理
难 点
• 量子理论的建立
• 空间量子化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1
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1. 黑体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 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量子 3. 氢原子光谱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经典物理在解释光电效应所遇到的困难 经典物理认为光是一种波动,其能量连续分布在波前上;当光照射在电子上 时,电子得到并不断积聚能量,当电子积聚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能脱离原 子核的束缚而逸出,但能量的积聚是需要时间的。例如,用光强为1µw/m2 的 光照到钠金属表面,根据经典理论的推算,至少要107 秒(约合120天)的时间来 积聚能量,才会有光电子产生;事实上,只要ν>ν0,就立即有光电子产生,可见理论 与实验产生了严重的偏离。 此外,按照经典理论,决定电子能量的是光强,而不是频率。但实验事实却 是:暗淡的蓝光照出的电子能量居然比强烈的红光照出的电子能量大。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总结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总结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原子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数量与质子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在原子物理学中,我们经常用原子序数Z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用核电荷数A表示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其次,原子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谱线。
原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其运动状态由能级来描述。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具有不同的能量,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的能量,形成谱线。
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谱线是原子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实际应用的基础,比如光谱分析和激光技术等。
另外,原子物理学还涉及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结构和性质对于原子的稳定性和放射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可以揭示核力的作用机制,了解核衰变和核反应等现象,这对于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原子物理学还包括了原子的相互作用和原子的性质。
原子之间存在着静电作用力,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和晶体等化学物质。
同时,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和原子核的性质也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研究原子的相互作用和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原子物理学是一个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及应用于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引发更多对原子物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p9: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观察到,绝大多数电子只有2~3度的偏转,有1/8000的α粒子偏转大于90°,其中有接近180°的。
2、卢瑟福散射公式p13:22224014sin 2Ze d Ωd Mv σθπε⎛⎫⎛⎫= ⎪ ⎪⎝⎭⎝⎭,d σ是立体角d Ω内每个原子的散射截面 dnd Ntnσ=;N 为薄膜中单位体积中原子的个数;t 为薄膜厚度;有n 个α粒子射到薄膜上,其中d n 个落在d Ω中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1、光谱的分类p23:(1)线装光谱:是原子所发的; (2)带状光谱:是分子所发的;(3)连续光谱:固体加热所发的,原子和分子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连续光谱。
2、波数p243、谱线系p25(m < n , m = 1,2,3…),表示第m 条谱线到第n 条谱线的能量差;对于氢原子,Z = 1。
R 是里德伯常数,它由11/e R R m M∞=+确定,其中M 是原子核质量,m e 是绕核旋转的电子的质量.对于氢原子,R H = 1.09677576×107 m -1。
m = 1时的谱线系称为赖曼系;m = 2时的谱线系称为巴耳末系; m = 3时的谱线系称为帕邢系; m = 4时的谱线系称为布喇开系; m = 5时的谱线系称为普丰特系。
4、原子的能量p29:2hcRE n=-5、氢原子半径p3021n r a Z =,2012244h a meπεπ=.对于氢原子,a 1 = 0.529166×10-10m.6、氢原子能级p31212Z E E n =,2412202(4)me E hππε=-.对于氢原子,E 1 = -13.59 eV . 7、折合质量p39若不满足m << M ,则计算时的质量m 需要使用折合质量MmM mμ=+.8、电离电势(ionizing potential )p46在赖曼系中取n = ∞求得,则电离电势为.9、激发电势(excitation potential )p42原子由第m 条谱线激发到第n 条谱激发电势为.10、两个实验p42 p55:(1)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2)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明原子空间取向的量子化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1、光子的能量p78E h ν=2、德布罗意(de Broglie )波长p79h pλ=3、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p82/2p x ∆∆≥, /2E t ∆∆≥4、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 equation )p89定态薛定谔方程(time-independent Schrodinger equation ):5、球坐标下的薛定谔方程p1046、波函数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有限;连续;单值(唯一) 7、五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 = 1, 2, 3 ···角量子数l = 0, 1, 2 ··· (n - 1)角量子数在z 轴的分量(磁量子数)m l = 0, ±1, ±2, ··· ±l 自旋量子数s = 1/2自旋量子数在z 轴的分量m s = ±1/2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1、四种线系2、锂(Li)3、钠(Na)4、碱金属的光谱项表达式*22(Δ)R RT n n ==- 5、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使电子的能级偏低,其中轨道贯穿影响较大。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修订)2016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是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解释它们的宏观性质,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物理图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目的:物理学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已经从原子层次深入到了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等层次,原子物理学又作为进一步学习原子层次以下其它物质微观结构层次的起点,通过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及核结构图象,原子的能级与辐射,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原子光谱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等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原子物理学中的实验事实和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及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并为进一步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及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从原子结构模型出发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个初步认识,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掌握原子能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知识;理解氢原子的波尔理论,了解伏兰克-赫兹实验;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与轨道的相互作用;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了解泡利原理;理解原子磁矩及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了解顺磁共振和塞曼效应;掌握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了解康普顿效应,理解X射线的衍射。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发展史以及学习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3学时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1学时1.2 原子核式结构 1学时1.3 同位素 1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α粒子散射理论与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一、 黑体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二、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量子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早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个观察到用紫光照射的尖端放电特别容 易发生,这实际上是光电效应导致的。由于当时还没有电子的概念,所以对其机 制不是很清楚。直到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才注意到一定频率的光照 射在金属表面上时,有大量电子从表面逸出,称之为光电效应。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经过近二个月的努力,普朗克在同年12月14日的一次德国物理学会议上提出: 对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物体只能以 h为单位吸收或发射它,即吸收或发射电磁 波只能以“量子”方式进行,每一份能量 叫一能量子。
电子辐射的能量
E nhv (n 1,2,3)
这一概念严重偏离了经典物理;因此,这一假设提出后的5年时间内,没有 引起人的注意,并且在这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普朗克很后悔当时的提法,在 很多场合他还极力的掩饰这种不连续性是“假设量子论”。
难点 • 量子理论的建立
• 空间量子化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1 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1. 黑体辐射 普朗克能量子 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光量子 3. 氢原子光谱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卢瑟福模型把原子看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一些电子组成, 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现象,可是当我们 准备进入原子内部作进一步的考察时,却发现已经建立的物理规律无法解释原 子的稳定性,同一性和再生性。
分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所以当分子热运动时将有 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又称热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其显著的特征是,辐 射谱是连续的,即含有各种波长的电磁波成份。
物体除因热运动向外辐射电磁波外,还具有吸收和反 射电磁波的本领。如果从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正好等于它 所吸收的能量,那么物体和辐射场之间处于热平衡状态,
具有同一个温度T。
若处在平衡态的物体的吸收本领很强,那么它的辐射 本领也一定很强。对于吸收比(吸收的电磁能量与入射的 电磁能量之比)为1的物体(全吸收不反射)称为黑体。黑体 也是最好的辐射体,因此研究黑体的辐射最有意义。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事实上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一个开小孔的空腔就可看作是 一个实际的黑体。空腔内的热平衡辐射称黑体辐射。测量从 空腔小孔泻流出来的电磁能流,就可以获得空腔内热平衡辐 射的信息——黑体辐射的能量密度 .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十九世纪中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阶段,那 时,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相应的理论加以解释。物体的宏观机械运动,准 确地遵从牛顿力学规律;电磁现象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热现象有完整的热 力学及统计物理学;……;物理学的上空可谓晴空万里,在这种情况下,有许 多人认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揭示,剩下的工作只是把已有的规律应用 到各种具体的问题上,进行一些计算而已。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2.1 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2.2 玻尔模型 2.3 玻尔理论的修正和推广 2.4 夫兰克—赫兹实验 2.5 索末菲理论 2 .6 空间量子化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2 .7 玻尔对应原理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教学要求
(1)掌握氢原子光谱规律及巴尔末公式。 (2)掌握玻尔基本假设、圆轨道的量子
(6)掌握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原理、方法、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掌握原子磁矩的概 念和原子空间量子化理论,掌握旧量子数的 取值范围和所表征的物理量表达式。
(7)理解玻尔对应原理、玻尔理论的地位和 缺陷。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重点
• 尔氢原子理论、类氢离子光谱 • 夫兰克—赫兹实验 • 量子化通则 • 空间量子化 • 旧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所表征的物理量表达式 • 玻尔的对应原理
测量得到的黑体辐射能量密度E(λ,t) 随波长λ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如何解释
E ~ 实 验曲线?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黑体辐射经典解释
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磁波经器壁多次反射,形成各种驻波。若把每一 驻波看作是一个线性谐振子,在热平衡态(T)每个谐振子具有kT(k是玻耳兹 曼常数)的平均能量,频率在υ~ υ +d υ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是
E(v,T )dv
8
c3
k Tv2 dv
如此得到的结果(见上图点线)仅在长波段与实验曲线相符,而在紫外
区完全偏离实验曲线。这就是物理学史上的
。
紫外灾难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黑体辐射量子解释
1900年10月19日,德过物理学家普朗克(Planck)在一次物理学会议上公布了 一个公式
E(v,T )dv
化条件、半径公式、能量公式、氢原子 能级图,以及一些有关的重要常数值。 (3)掌握玻尔氢原子理论,能够解释氢 原子和类氢离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掌握 光谱项的物理意义。
第2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4)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方法、 实验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5)掌握索末菲量子化通则和电子椭圆轨道 的特性。
8h
c3
3
eh
1
/ kT
dv 1
上式中的h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常量,其曲线与实验值完全吻合,而这一公式是普朗 克根据实验数据猜出来的。此公式虽然符合实验事实但其在公布时仍没有理论根 据,就在普朗克公式公布当天,另一位物理学家鲁本斯将普朗克的结果与他的最新 测量数据进行核对,发现两者以惊人的精确性相符合。第二天鲁本斯就把这一喜 讯告诉了普朗克,从而使普朗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一个理论解释。”
玻尔(N.Bohr)基于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以及普朗克的 量子化概念,于1913年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并成功地建立了氢原子理论,解释 了氢光谱的产生,玻尔理论还可以准确地推出巴尔末公式,并能算出里德伯常 数的理论值。不过当玻尔理论应用于复杂一些的原子时,就与实验事实产生了 较大的出入。这说明玻尔理论还很粗略,直到1925年量子力学建立以后,人们 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原子结构理论。